誰創造了諧音
① 中國簡譜是誰發明的
數字簡譜的雛形初見於16世紀的歐洲,那時有一個天主教的修道士名為蘇埃蒂;他用1 2 3 4 5 6 7來代表七個音來寫譜教歌,爾後寫了一本小冊子名為《學習素歌和音樂的新方法》,那時西方人極注重發明創造和版權等個人成績,才被即載入史冊。
17世紀時瑞士人,名盧梭;1742年在法國巴黎向科學院宣讀了一篇論文《音樂新符號建議書》再提這「數字簡譜」,因當時他寫《懺悔錄》一書,反而名聲大增。 人一出名,書也出名,《音樂新符號建議書》也被人重視了。
18世紀中葉此後,又有一批法國的音樂家、醫生、數學家等把「數字簡譜」加以整理,完善。19世紀,經過P·加蘭、A·帕里斯和E·J·M·謝韋3人的繼續改進和推廣,才在群眾中得到廣泛使用。因此這種簡譜在西方被稱為「加—帕—謝氏記譜法」。
在1882年這種記譜法傳入日本,1904年再由沈心工等傳入中國。1904年沈心工編著出版的《學校唱歌集》是中國最早自編的一本簡譜歌集;之後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學校,30年代隨著救亡歌詠運動的開展,簡譜得以在群眾中廣泛流傳。
關於字母簡譜,主要為美英等國所通用。其中如H。 C。格洛弗首創,J。柯溫完成的可動唱名法。它以d、r、m、f、s、l、t,7個字母作為基本音符,其中除第7音讀作ti外,其餘各音與數字簡譜的讀音一樣。
有關半音的記法:遇升高時一律加e,降低時一律加a,高八度在右上角標1,低八度在右下角標1。其時值及節拍則以縱線表示強拍,雙點表示弱拍;橫線表示延長,單點表示數音連結成一拍。 由於簡譜的記法與中國的工尺譜(流行在中國民間的一種文字譜)相當接近,在中國簡譜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就世界范圍而言,中國是把簡譜吸收的最好、最發揚光大的國家。
而五線譜,通過教育體制,以西方為中心的音樂教育,已基本流行於各個國家,在院校里也是必修項目之一,它為世界音樂統一於一譜提供了基礎。 在中國簡譜的發明者是李叔同。
② 最早運用諧音的人是誰
最早運用諧音的人肯定是非常幽默滑稽的人們,不能歸功於哪一個人,是勞動人民集體創造了語言智慧。
③ 諧音歇後語的由來/起源
歇後語是我國民間流傳得最廣的傳統語言文化之一,它集詼諧幽默於一體,集中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才智。歇後語最大的特點是諧音和比喻,如「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外甥打燈籠:照舊(舅)」等一些膾炙人口的歇後語,歇後語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會意,通過會意後再進行概念擴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等。
歇後語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得最的語言文化之一,它集詼諧幽默於一體,讀了之後往往能令人會心地一笑。歇後語集中反映了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
歇後語是漢語獨有的文字游戲,將一句話分成兩部分來表達某個含義。前一部分是隱喻或比喻,後一部分是意義的解釋。有時也稱作「俏皮話」。最初的歇後語與現在我們看到的歇後語的表現形式並不相同,是對當時通用的成語、成句的省略。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稱之為「藏詞」。例如用「倚伏」代替「禍福」(出自《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種歇後語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圍受到了限制。後來的歇後語在結構上是「比喻:說明」式的俏皮話。使用的人往往只說出比喻部分,後面的解釋部分則讓對方自己領悟。
歇後語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會意,通過會意後再進行概念擴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等。歇後語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邏輯推理式的,說明部分是從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
集錦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開花:裝蒜
啞子吃黃蓮: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說不出」)
還有一種是諧音的歇後語,他在前面一種烈性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要素。例如: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盡是輸(書)
火燒旗桿:長炭(嘆,即享受)
糞坑關刀:文(聞)不能,武(舞)也不能。
以下為一些常用的歇後語:
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秀才遇著兵:有理說不清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貪
http://www.xiaoshuowang.org/2/2308/483180.html
④ 自己創造一個笑話,創造時要有諧音特點。
我外甥的老師長得很漂亮~昨天姐姐帶著外甥請那個老師吃飯~聊到感情生活了,那個美女老師說最近老是和男友吵架…我外甥悠悠的說了句~那你跟我舅舅吧,我覺得他人不錯…我外甥從小就懂事
⑤ 誰有一些例如:萌主、檸萌,這樣利用諧音創造的有趣的詞語
童鞋,數字諧音:3344—生生世世,98—酒吧,87—白痴,438—死王八蛋
⑥ 諧音是誰發現的
諧音是誰發現的?這個問題還真的不太好回答,我認為諧音應該是由我們中國人發現的並進行推廣的。
⑦ 諧音梗是誰發明的
「諧音梗」是指一個詞彙利用同音或者近音的條件下,用同音或者近音字來代替本字。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碰到各種諧音梗,有的意思很搞笑,有的意思也蠻尷尬的,不光可以在漢語的表達上使用諧音,在其他各國語言上都可以用諧音來表達。
其中日語裡面的「卡哇伊」、「納尼」、「阿里噶多」等常見詞,都是按照諧音演變而來的,在泰語中「嗷」、「賣嗷」也是由諧音演變而來的,這樣更方便國人學習外語的讀音。
其中法語中有一部分詞彙源於中國漢語的諧音,水果店裡的「荔枝」它的法語就是「litchi」以及龍眼它的法語就是「longnane」,還有曲藝它的法語就是「quyi」很多類似的詞語,諧音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不光是我們在使用,外國人也經常用諧音來表達一個詞語的意思。
諧音其實早先是廣泛用於謎語之中,但是並不是全部諧音聽起來是好的,如果運用不當很容易引起聽講者之間的誤會,諧音梗也是由此而來的。「諧音梗」是指一個詞彙利用同音或者近音的條件下,用同音或者近音字來代替本字。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碰到各種諧音梗,有的意思很搞笑,有的意思也蠻尷尬的,不光可以在漢語的表達上使用諧音,在其他各國語言上都可以用諧音來表達。
其中日語裡面的「卡哇伊」、「納尼」、「阿里噶多」等常見詞,都是按照諧音演變而來的,在泰語中「嗷」、「賣嗷」也是由諧音演變而來的,這樣更方便國人學習外語的讀音。
其中法語中有一部分詞彙源於中國漢語的諧音,水果店裡的「荔枝」它的法語就是「litchi」以及龍眼它的法語就是「longnane」,還有曲藝它的法語就是「quyi」很多類似的詞語,諧音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不光是我們在使用,外國人也經常用諧音來表達一個詞語的意思。
諧音其實早先是廣泛用於謎語之中,但是並不是全部諧音聽起來是好的,如果運用不當很容易引起聽講者之間的誤會,諧音梗也是由此而來的。
⑧ 諧音 來歷
諧音
就是利用漢字同音或近音的條件,用同音或近音字來代替本字,產生辭趣。
例如:
①婦人原來本姓〈倪〉,生成一個大肚子,嫁給懶漢吃酸菜,嫁給勤人吃肉魚。
猜一用具(謎底:菜壇子)
②邢大舅就喝了一杯,說道:"……那土地道:'這牆砌的不結實。'眾神將道:'你瞧去。'土地一看,果然是一堵好牆,怎麼還有失事?把手摸了一摸,道:'我打量是真牆,那裡知道是個"〈假牆〉"!'"眾人聽了,大笑起來。〈賈薔〉
也忍不住的笑,說道:"傻大舅!你好!我沒有罵你,你為什麼罵我?快拿來罰一大杯!"(曹雪芹《紅樓夢》)
③再如有一個人專心致意為社會服務,政治上懂得少一些,但是兩年把導彈搞出來了,對國家很有貢獻;另外一個人,天天談政治,搞了五年也沒有把導彈搞出來。你投票贊成哪一個人?我投票贊成第一個人。第二個人只好請他去當政治教員,他不能在導彈部門工作,他只能在導彈部門"〈搗蛋〉"。(周恩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故事片創作會議上的講話》)
④如今要強借房租一年,所以百姓們都把"崇禎"讀做"重征"。(姚雪垠《李自成》)
上面例①是一則謎語,其中"倪"諧音"泥",因為陶瓷菜壇子是用泥做坯子燒成的;例②,"假牆"與"賈薔"諧音;例③,"搗蛋"同"導彈"諧音;例④,"重征",同"崇禎"諧音。
⑨ 誰有諧音字笑話漢字的由來是什麼
漢字是漢族祖先的重大發明之一。中國社會早在幾千年前就進入了文明時代,漢字的發明毫無疑義是起了重大促進作用的。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文字最早成熟於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見到的殷商文字資料來說,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當時的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鑄在青銅器上。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時期所反映出來的商代文字不僅表現在字的數量多,材料豐富,還突出地表現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結體特徵可分為四大類:取人體和人的某一部分形體特徵為構字的基礎;以勞動創造物和勞動對象為構字的基礎;取禽獸和家畜類形象為構字的基礎;取自然物象為構字的基礎。從構形的文化內涵上來考察,這些成熟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對象與當初先民們的社會生活相當貼近,具有很強的現實性的特徵。同時,這些字形所描寫的內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個層面,因而還具有構形來源廣泛性的特徵。
歇後語:
鹹菜煎豆腐——有言(鹽)在先 嘴上抹石灰——白說(刷)
精裝茅台——好久(酒) 豬八戒拍照——自找難堪(看)
懷里揣小攏子——舒(梳)心 小蘇他爹——老輸(蘇)
土地爺洗臉--失(濕)面子 土地爺掉井--勞(撈)不起大駕
土地老爺穿素--白跑(袍) 下雨天出太陽--假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臨(淋)到頭上 飛機上掛暖瓶--高水平(瓶)
山頭上吹喇叭--名(鳴)聲遠揚 山溝里敲鼓--回想(響)
門神里卷灶神--話(畫)里有話(畫) 馬背上打掌子--離題(蹄)太遠
小爐灶翻身--倒霉(煤) 小碗吃飯--靠天(添)
⑩ 漢字諧音是怎麼來的.來歷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字,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漢字。可是,大家知道漢字是怎樣發展來的嗎?在這里,我就介紹一下漢字的歷史。
有這么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的黃帝時期,黃帝命令他的臣子倉頡創造文字,倉頡是一個長有八隻眼睛的怪人,他用自己的八隻眼睛觀察八方,看見各種各樣的東西,他把這些東西的形狀簡化後刻在龜殼、獸骨上,就成了最早的文字。這個神話當然是荒謬的,但也說明了一個事實——漢字是由象形字演變而來的。
在幾萬年前的原始時代,遠古人學會了用語言來表達意思,後來又學會了用手勢,但有些事物用語言和手勢是難以表達的,於是有人想出了做記號的方法,可記號太多,容易忘記,後來就用圖形表達意思,比如「太陽」就畫成一個圓圈的形狀,「樹」就畫成樹的模樣,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這樣產生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進入了奴隸社會。到了這時,需要文字記載的東西就更多了,而光用一些圖形符號來表示,顯得太繁瑣了。於是人們就簡化了一些象形字,並把一些象形字組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字,讓人能更容易看懂。比如把「人」和「木」組合起來,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個人靠在樹上睡覺。這樣又創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漢字的一個新類型——會意字。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大地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諸侯國,而這些諸侯國的文字又有所區別,於是出現了一字多義、多字一義的情況,這給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帶來了困難。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下令在全國統一使用一種文字——小篆。這種文字比以前的文字簡化了許多,但仍有些繁瑣,於是民間逐步興起了一種應急的俗體——隸書。到了三國時期,魏國的鍾繇又創造出了一種更為簡便美觀的文字——楷書。從此以後,漢字就確立了它的方塊形態,開始有了間架結構。以後人們又陸續創造了草書、行書等各種各樣的字體,也涌現出了像「鍾、王」、「顏、柳」、「蘇、黃、米、蔡」這些舉世聞名的書法家。漢字的發展逐步進入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
而隨著漢字的發展,漢字的個數也越來越多,於是就出現了一種便於人們查找漢字的工具,像《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等。
1949年以後,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漢字迎來了它發展的春天。50年代初期,中央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文字改革的通知,對於一些筆畫過於繁瑣的漢字進行了大膽簡化,使人人都能識漢字、用漢字,這在漢字的發展史上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在現代社會,科學飛速發展,漢字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像表示化學元素的漢字,表示一些新生事物的漢字不斷出現,許多漢字也被賦予了一些新的含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出現,怎樣把漢字輸入計算機又成為一個新的課題。八十年代以後,我國研製開發了一系列漢字輸入法,如拼音、五筆字型、表形碼、自然碼等等。漢字為適應時代的變化,也在不斷地改進自己,完善自己,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近年來,有些人認為漢字過於復雜,提出了「文字拉丁化」的方案,認為漢字應該走拼音化的道路。但我不這樣認為,因為漢字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考驗,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徵,成為了中國人的一種標志,我們不應該拋棄漢字,而是應該發展漢字,完善漢字,讓漢字在二十一世紀繼續延續下去。
有人送枇杷給一個縣官,可他在禮單上把枇杷錯寫成了琵琶。縣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當年識字差!」有個客人應聲到;「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蕭管盡有位老詩人姓潘,筆名浪波,當過省文聯主席。熟人和下屬,皆稱潘主席。場面上叫浪波先生、浪波主席亦合適。但也常有初見面者敬佩得失了分寸,一口一個浪主席、浪主席,叫得旁人身上直起雞皮疙瘩。
有人給孩子起名叫怡,王怡、李怡、孫怡、趙怡。你在家隨便怎麼叫,叫姨奶都行,出去見到朋友,就得注意了。指著孩子對一位五十多歲的老爺們說:「這是孫怡。」對方不喝多也得犯暈:哪冒出這么個小姨?
有人帶外孫上街,偶見到姓朱的女同事,一時反應不及,拉過外孫說:叫朱姥姥。外孫可不是省油燈,他立刻說:牛姥姥。完啦,活急死人。其實叫姥姥就行。
漢字里使用頻率最高的就是豬馬牛羊狗貓兔魚蝦蟲,一旦與姓同音,就得注意了,尤其要注意後面的詞。在報社,編輯簡稱編,碰上姓馬牛楊的,就不能簡為馬編牛編楊編了。叫了就不尊重了。姓胡也不行,胡編?
開花。」
在一個熱鬧的集市上,一個賣魚的喊道:「鮮魚!」這時,一個賣泡泡糖的緊接著喊:「泡糖! (泡湯)」那個賣魚的聽了,對那個賣糖的人說:「哎,你為什麼說我的魚泡湯了啊?」他們越吵越凶。就在這時,一個賣豆芽的又喊道:「豆芽! (斗呀)」一位治安員走了過來問:「還有誰在和他們吵架啊?」正巧一位賣油果的喊道:「油果! (有我)」治安員聽了以後說:「那好,把你們四個一並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