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創造細節

創造細節

發布時間: 2021-03-02 07:14:18

㈠ 何處惹塵埃創作細節

這是六祖大師的頓悟!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徹底的唯心主義哲學的巔峰!

㈡ 為什麼說細節是創新之源

創新是企業界里一個非常時髦的詞,但無數實踐證明,創新往往存在於細節之中。

一些人誤以為,創新始於宏偉目標、終於倍受矚目的結果。這就使人們很容易忽視細節,成了制約創新的「瓶頸」。然而,細節是創新之源,要想獲得創新,就必須明白「不擇細流方以成大海,不拒杯土方以成高山」之理。

目前,許多企業在尋求創新時,不管在技術創新還是在管理創新方面,總習慣於貪大求全,卻很少有「於細微處見精神」的細心和耐心。相反,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談到創新時卻說:「創新不等於高新,創新存在於企業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事實上,海爾集團在細節上創新的案例可謂數不勝數,僅公司內單以員工命名的小發明和小創造每年就有幾十項之多,如「雲燕鏡子」、「曉玲扳手」、「啟明焊槍」、「秀鳳沖頭」等等,並且這些創新已在企業的生產、技術等方面發揮出越來越明顯的作用。

雖然每一個細節看上去都很小,但是這兒一個小變化,那兒一個小改進,就可以創造出完全不同的產品、工序或服務。如果說創新是一種「質變」,那麼這種「質變」經過了「量變」的積累,就自然會達成大的變革和創新。很多事情看似簡單卻很復雜,看似復雜卻很簡單。企業的經營,只有重視細節,從細節人手,才能取得有效的創新。

這可以給我們眾多企業一個啟示:「普通的產品也可以創新,且大有潛力。」當然,相對於一般產品而言,高新技術產品的技術含量更高,難度也更大。企業在向高新技術領域進軍時,也需要小改小革、小發明和小創造,因為它在目前的企業中顯得更為現實、更為需要。

日本許多中小企業成功的經驗,就在於廠家能夠始終密切注視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要求,生產相關產品。有些廠家不惜重金,以有獎競賽的形式購買消費者的小發明。比如在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三通」電源開關,就是有「經營之神」稱號的松下幸之助,受了家庭主婦們偶爾一次議論的啟發而發明的。

近年來,隨著帶凹板的地板在日本家庭的流行,出現了普通的刷子難以將落入凹格里的塵土刷干凈的問題。日本靜崗縣的一家工廠推出了專門解決這一問題的新型刷子,一經推出,馬上供不應求。原來他們是採用了一位普通家庭婦女的發明。這位婦女看到貓、狗的舌頭可以舔盡碟盤中的食物,受到啟發,想起可以在刷毛下面墊上一層海綿,這樣刷子就可以像狗舌頭一樣,把凹格里的灰塵「舔凈」。

靜崗縣的這家工廠在獲悉了這位婦女的發明後,經過試驗,發現效果非常好,就馬上買下了這項發明,投入市場後,立即熱銷,而那位發明這種刷子的主婦,每月也可從工廠領取15萬日元的發明獎。

小創新創造大財富的例子簡直舉不勝舉,這些小創新確實很普遍,普通得使人常常難以注意到它們的存在。人們之所以注意不到它們,往往是人們沒有注意生活細節,因為它們太常用了,用多了,習慣了,也就不特別注意了。就拿日常生活中的小磕小碰來說吧,如果我們的手或其他部分被劃破了,我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沒事,貼上點邦迪就好了。」是啊!創可貼如此平常,以至誰也沒有意識到它曾是一個重要發明。但是,你只要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這種方便、簡捷的傷口處理用品會怎樣?

說起來,創可貼的發明真是體現了愛心的一個創造。它的發明者是埃爾·迪克森——一位在生產外科手術綳帶的工廠工作的先生。20世紀初,迪克森先生剛剛結婚,他的太太是一位嬌巧的美人,可這位年輕的太太對於居家過日子還不太熟悉,她常常在做飯時切著手或燙著自己。迪克森先生由於工作原因,當然能夠很快為她包紮好,但他想,要是能有一種自己就能包紮的綳帶,在太太受傷而無人在家的時候,就不用擔心她自己包紮不了了。

他考慮到,如果把紗布和綳帶做在一起,就能用一隻手包紮傷口。他拿了一條紗布擺在桌子上,在上面塗上膠,然後把另一條紗布折成紗布墊,放在繕帶的中間。但是有個問題,做這種綳帶要用不捲起來的膠布帶,而暴露在空氣中的粘膠表面時間長了就會干。後來他發現,一種粗硬紗布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他完成了這項實驗。當迪克森太太又一次割破手時,就自己揭下粗砂紗布,用她聰明的丈夫發明的綳帶貼在傷口上。

當公司了解了他的新思想後,就非常愉快地將這種備好的綳帶作為公司的新產品。這種綳帶一直到1920年還沒有商品各稱,只是銷售產品。後來工廠主管凱農先生建議用Band—Aid這個名稱,其中Band指的是綳帶,而Aid用於這種急救和手術綳帶產品,後來也成了綳帶的同義詞。

迪克森先生出於對妻子的愛而發明的這種小東西,就是現在中國城市家庭幾乎家家必備的邦迪牌創口貼。我們暫且不去想,它在全世界有多大市場,只粗略估計一下它在中國的使用情況,就可以想像它為公司賺了多少錢。

這樣看來,小創新並不因其小就賺不了錢,相反正是這些小創新,撐起了許多企業,使他們賺了大錢。那怎樣才能產生這些創新的產品呢?很簡單,觀察生活,多思考,尤其是當你在生活中碰上令人頭痛的「小麻煩」時,不要急著抱怨,而是考慮解決辦法。

獅王牙刷公司的加藤信三就是這樣做的。當他還是該公司的一名小職員時,也和其他小職員一樣每天過著匆匆忙忙的打工生活,一大早匆匆洗漱就急急出門。一天早上,他正刷牙,發覺自己的牙齦又被刷出血了,這種情況已經發生好多次了,每次都氣得他想把牙刷扔了。那一天,雖然他還像以前那樣生氣,但他想,肯定有很多人像自己這樣,被牙刷刷得牙齦出血,也就是說現在的牙刷有這樣的不足,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自己作為一名從業人員,為什麼不在這上面下下功夫呢?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他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他也著實想到了不少的辦法:例如牙刷改用很柔軟的毛,這樣確實能夠解決牙齦出血的問題,但牙刷毛過於柔軟,不能很好地清除牙縫中的「垃圾」;又如使用前把牙刷泡在溫水裡,讓它變得柔軟一些,或者多用點牙膏,但他都覺得不夠理想,因為不是很方便。

終於有一天,他突然想起,這一問題會不會與牙刷毛的形狀有關系呢?會不會是因為它們太堅硬了,而將牙齦刺出血了呢?想到這里,他把牙刷放在放大鏡下查看,意外地發現牙刷毛頂端是四角形的,也許是這種四角形的牙刷毛頂端稜角太分明,容易刺破牙齦吧。加藤針對這個缺點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把牙刷毛的頂端磨成圓形,那麼用起來一定不會再出血了。」

經過試驗,牙刷毛的頂端磨成圓形的牙刷,因為沒有四角形那麼稜角分明,那麼鋒芒畢露,不容易刺傷牙齦,效果十分理想。於是他就把他的新創意向公司提出來。公司對此非常有興趣。馬上採納了他的新創意。後來獅王牌的牙刷頂端就全部改成圓形,受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這樣一來獅王牌的牙刷不僅在眾多牙刷中一枝獨秀,而且長盛不衰,一直紅火了十多年,至今勢頭不減,近二三年來,每年占日本牙刷銷售量的30%~40%。

加藤信三的創意為百姓們解決了生活中一個常遇的小麻煩,為公司創造了巨額利潤,也為他自己的發展創造機會。他從一個普通的小職員一躍成為科長,後來又升為董事。至此,誰又能說他的創意實在「太小」呢?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行之有效的創新在一開始可能並不起眼。」而這不起眼的細節,往往就會造就創新的靈感,從而能讓一件簡單的事物有了一次超常規的突破。杜拉克認為,創新不是那種浮誇的東西,它要做的只是某件具體的事。所以,創新不_定是「以大為美」,但卻絕不能掉以輕心企業活動中的既不相同卻又相互關聯的每一個細節。

㈢ 因為細節而成功的例子

1、麥當勞的成功與其嚴格精細的配料、加工程序密不可分——麵包不圓和切口不平都不用,若炸薯條超過7分鍾、漢堡包超過10分鍾未售出就要扔掉;

2、泰國東方飯店堪稱亞洲飯店之最,幾乎天天客滿,原因之一便是,酒店要求所有服務員當天晚上背熟當日入住的所有客人的姓名,以便第二天可以提供更熱情、周到的服務,數年之後,飯店還會給曾經入住的客人寄賀卡,因此收獲了很多回頭客和慕名前來的新客人。

3、「細節是魔鬼」。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密斯·凡·德羅這樣概括成功的原因時強調,不管你的建築設計方案如何恢弘大氣,如果對細節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稱之為一件好作品。

細節的准確、生動可以成就一件偉大的作品,細節的疏忽也可毀掉一個宏偉的規劃。據稱,密斯凡德羅在設計每個劇院時,都要精確測算每個座位與音響、舞台之間的距離,以及因為距離差異而導致的不同聽覺、視覺感受。

4、1485年英國國王查理和亨利伯爵准備拚死一戰,決定誰統治英國。戰斗進行當天早上,理查派了一個馬夫准備好自己最喜歡的戰馬。馬夫讓鐵匠釘馬掌,可釘了三個掌後,鐵匠發現第四個掌缺少一個釘子。但軍號響了,等不及了,鐵匠只能勉強把馬掌掛上了。

兩軍交鋒,理查國王率領部隊沖向敵陣,拚命奮戰。遠處自己的幾個士兵退卻了,國王策馬揚鞭沖到那裡,可是沒走一半,缺少釘子的那個馬掌突然掉了,人馬一起被掀翻在地。理查被俘虜了,國家也失掉了。

少了一個馬掌釘,丟了一隻馬掌;丟了一隻馬掌,摔了一匹戰馬;摔了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敗了一場戰役,失了一個國家。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拒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尤其是作為工程部的一員,我們不能忽略工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公司的設備,機器都要悉心維護,不忽略任何細節。

㈣ 創造的三個階段

藝術創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通常分為生活積累、創作構思、藝術表達三個階段。在這三階段中,「藝術靈感」又是怎樣體現的呢?
生活積累階段:藝術靈感表現為審美意象的瞬間生成。作家在生活中總是細於觀察、敏於感受、善於體驗、勤於思考,隨時隨地、有意無意地把生活中的收獲物放入自己的意識倉庫。這一階段,藝術家「一直在進行審美認識活動在進行著潛創作,這就使得創作的審美認識正在得到積累疊加,得到整合加工。」在這一「靈感」突發的瞬間,具體作品的創作目標得到明確,實現這一目標的願望立即在心中凝結成一種強大的動力,這種心理動力便是創作的內部動機。提到20世紀的華人音樂,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無疑是最偉大的作品之一。這部《黃河大合唱》的誕生是與冼星海20年來在音樂方面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創作經驗密不可分的,他曾受過系統的音樂教育,後留學法國,師從名家,畢業回國後,積極投入抗戰歌曲創作和救亡音樂活動中,創作了大量群眾歌曲,譜寫了電影、話劇等各種題材、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有如此豐厚的音樂沃土,怎能不結出絢麗的音樂果實呢?
創作構思階段:藝術靈感表現為意象的組合與銜接。創作構思很復雜,畫家、詩人一眼瞥見一處優美的景緻,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時,完成了一幅畫或一首詩的構思;而作家、劇作家在提筆寫作時,新的情節、人物、細節仍會汩汩而來,即構思依然在進行;而藝術家們有意識地打腹稿,冥思苦想,則更是構思。藝術家這一階段創作動機的產生,往往起始於藝術家以其心靈擁抱了某一個視覺形象、一段經歷、一次遭遇、一條消息、一個故事、一個人物、一個細節等。畫家列賓在涅瓦河畔路遇一群衣裳襤褸的纖夫,而一下產生創作《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的靈感;畢加索從民間制陶藝術中獲得創作靈感,而由這些靈感創作而成的作品,又超越了整個藝術。
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所謂「靈感」是什麼。它要有堅實的知識做基礎,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認真的思考,最後,外界信息的觸發產生頓悟爆發出靈感。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靈感是藝術家厚積薄發的創作體驗,只有在長期藝術實踐中艱辛的積累,才能有噴薄而出的思想源泉,就如同千里奔流的黃河,在壺口終於傾瀉而下,把它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血脈

㈤ 創造的內因與過程細節是什麼

教育方法觀是指人們在創造、設計和選擇教育方法或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教育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不論是何種教育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形成的。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教育方法觀:
注入式教育方法觀。
注入式教育方法觀在中西方的封建社會及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早期,非常流行。在這種教育方法觀的指導下,教師從主觀願望出發,任意向學生灌注知識,無視學習主體——學生的能動作用,把學生視為被動的裝知識的容器。教師在教育中僅僅起到現成信息的載體和傳遞的作用,學生則起信息接受和儲存的作用,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阻止學生獨立思考,阻礙了學生主體性和個性的張揚。在教育關繫上,片面誇大教師的主導作用和主體地位,把學生看作是教育的客體,否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師的權威和領導決定作用。在教育與發展的關繫上,把教育的目的僅放在掌握知識層面。教育方法上,片面強調教師外在的注入、灌輸,讓學生死記硬背,不注重教師的啟發和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等。[1]
啟發式教育方法觀。
啟發式教育方法觀出現在奴隸社會,在中國集中體現在孔子的教育方法中,在西方以蘇格拉底為主要代表。在中國,啟發一詞源於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後來朱熹將孔子的「憤悱」原理解釋為「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即學生想弄明白某個道理或有些興趣,但是卻弄不明白;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是指學生想說,但卻說不出來、說不清的情況。孔子主張,在這種情況下,要幫助學生弄清他要弄清的道理,理清其思路,使之能表達清楚。孔子啟發式的條件是「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即如果學生不能舉一反三,則要另外選擇其他的途徑。因此,有人說他主張「叩則鳴,不叩則不鳴」,即學生問才作答,不問則不作答。這就是傳統的啟發式教育方法觀。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倡導的「問答法」,也稱產婆術,是西方最早運用啟發式教育方法的代表。他主張教師不要把知識的結果直接告訴學生,應啟發學生去思考,幫助學生自己發現和獲取知識。
啟發式教育方法觀的主要特徵是:
(1)主動性與創造性相結合。啟發式強調在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促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實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結合。
(2)外因與內因相結合。啟發式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內外因互相作用關系原理。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既是對象又是主體。教師的指導和教育影響是學生學習的外因。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及其原有的認識水平等是學生學習的內因。教師的教這一外因只有通過學生的學這一內因的積極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啟發式教育方法恰好是促進外因與內因有機結合的重要手段。
(3)心理與認知協調發展。知識的獲得是一個積極的內化過程,知識的內化包括同化與整合。學習是學生頭腦中認知結構的不斷改造,處於某一發展階段的學生所具有的認知結構總是他過去活動的結果。在開始新的學習時,總是運用已有的認知結構去同化傳入的新信息,有些信息能同化,有些則不能,於是便在企圖同化和能夠同化的兩種信息之間造成了矛盾,產生了認知結構內部的不平衡——認知沖突,這便成了學生心理發展的動因。學生的學習就是要不斷解決認知沖突。建立新的認知結構的平衡。啟發式教育方法正是要求教師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出發,通過各種有效手段不斷打破原有認知結構的平衡,不斷激發學生新的認知需求,以促進其認知結構不斷向前發展.[2]
新行為主義教育方法觀
這種方法觀源於新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思想,是本世紀60年代後興起的一種教育理論,其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斯金納。斯金納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變學生個體的行為以達到改變社會中所有的人的行為。他相信科學,主張嚴格的科學應用於人的行為研究,由此被稱為行為主義者。他的觀點與以往的行為主義者不同,以前的行為主義者把人的行為的產生和形成完全歸功於外界事物對行為主體的刺激,即當一個刺激出現時,行為主體將表現出一定的反應,即刺激——反應。而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的絕大多數,特別是人的學習行為,與刺激——反應的模式不同,而是由於人的活動(或者叫操作行為)與他周圍環境出現的強化之間的耦合而逐漸形成。
人本主義的教育方法觀
20世紀,代表人本主義傾向的理論有羅傑斯、馬斯洛等人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以薩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以及以利奧塔為代表的後現代主義。無論是人本主義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羅傑斯,還是存在主義的哲學家薩特、後現代主義的利奧塔,他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對人的情感、需要方面的研究,他們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提倡尊重人的個性和差異性。人本主義的教育方法觀從尊重人的個性出發,強調師生之間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的建構,重視學生價值觀及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進步作用。但是,他們的這種方法觀又過於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存在一定的缺陷。

㈥ 創造每一個細節的感動怎麼理解

就是從每一個細節里,都能被某些微小的東西感動,希望這樣能感動人的細節越多越好,創造的越多越好。

㈦ 細節可以創造什麼

價值 利潤 品牌 未來

㈧ 關於注重細節的名言或名人事跡,急啊!!!

1、呂元膺

呂元膺任東都留守時,有一位處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兩人正對局,突然來了公文,呂元膺只好離開棋盤到公案前去批閱公文,那位棋友趁機偷偷挪動了一個棋子,最後勝了呂元膺。其實,呂元膺已經看出他挪動了棋子,只是沒有說破。第二天,呂元膺就讓那位棋友去別處謀生。

別人都不知道他辭退棋友的原因,連棋友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被辭退。臨走時,呂元膺還贈送了錢物。呂元膺之所以要辭退這位棋友,是因為他從這位棋友挪動一個棋子、搞了一個奷詐的小動作中發現了他不誠信的惡德,他認為,人無信不立,難做好人,與之交往是十分危險可怕的。

在常人的眼裡,挪動一個棋子,看起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認真。但小事不小,小中可以見大。

2、牛頓

牛頓發現地心引力,是從一個蘋果掉落研究起的,如果他當時沒有對這個細微平常的現象仔細研究,就沒有今天的成果。

3、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

華盛頓14歲時在筆記本上寫到:「有別人在場的時候,不要自己亂唱,也不要用手指敲打,或者用腳踢什麼東西;別人講話時,不要插嘴;別人站著時,不要坐下;別人停下來時,不要自己走;和別人在一起,不要讀書或者看報,如果確有必要做上述事情,也一定要予以請求。

事先沒得到允許,不要看別人的書或者別人寫的東西;別人寫信的時候,也別離得太近……」喬治 華盛頓的部分「守則」,可以說這是些細節,甚至是很拘束人的細節,然而,他卻把它看成是成長所必須的「維生素」。


4、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為了提取純鐳,以便測定鐳的原子量,向科學證實鐳的存在,曾終日穿著沾滿灰塵和污漬的工作服,在極其簡陋的棚屋裡,用和她差不多一般高的鐵條攪動冶鍋,從堆積如山的瀝青礦的廢渣中尋覓鐳的蹤跡。條件極其艱苦,但她心裡卻充滿自信。

她對友人說:「我們應該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用來做某種事情的,無論代價多大,這種事情必須做到。」她終於獲得了成功。

5、魯迅

有一天,魯迅穿了一件破舊的衣衫去理發店理發,理發師看他穿得很隨便,又很骯臟,看起來像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理發。理了發後,魯迅隨隨便便地抓了一把錢給了理發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發師仔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許多錢,簡直了樂開了懷。

一個多月後,魯迅又來理發了,理發師認出他就是上次多給錢的那個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魯迅理了發,還一直詢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為止,誰知付錢的時候,魯迅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一個銅板也不多給。

理發師覺得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魯迅笑著說:「先生,上次你胡亂給我剪頭發,我就胡亂給你付錢,這次你認真的給我剪,我就認真地給你付錢。」

㈨ 為什麼說細節是一種創造

有位醫學院的教授,在上課的第一天對他的學生說:「當醫生,最要緊的就是膽大心細!」說完,便將一隻手指伸進桌子上一隻盛滿尿液的杯子里,接著再把手指放進自己的嘴中,隨後教授將那隻杯子遞給學生,讓這些學生學著他的樣子做。看著每個學生都把手指探入杯中,然後再塞進嘴裡,忍著嘔吐的狼狽樣子,他微微笑了笑說:「不錯,不錯,你們每個人都夠膽大的。」緊接著教授又難過起來:「只可惜你們看得不夠心細,沒有注意到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進嘴裡的卻是中指啊!」

教授這樣做的本意,是教育學生在科研與工作中都要注意細節。相信嘗過尿液的學生應該終生能夠記住這次「教訓」。

其實我們做企業更需要養成注意細節的習慣。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但是細節更為寶貴的價值在於,它是創造性的,獨一無二的。因為在每一個看似細小的環節當中,都凝結著經營者點點滴滴的心血和智慧。台灣首富王永慶就是一個善於在經營中創新之人。

王永慶早年家裡非常窮,根本讀不起書,只好去別人的米行里做伙計。他做伙計期間,一邊留心觀察來來往往的各種人,特別是老闆怎麼談生意,一邊積累一點資金。

16歲那年,王永慶在老家嘉義開了一家米店。當時,小小的嘉義已有30家米店,競爭相當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里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地段諞僻,開得晚,規模小,沒有任何優勢。剛開張的時候,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王永慶就背著米袋,一家一家地上門推銷,但效果就是不行。王永慶感覺到,要想立足米市場,自己就必須有一別人沒做到或做不到的優勢。仔細思量以後,王永慶決定在米的質量和服務上下工夫。

20世紀30年代的台灣,農村還非常落後,做飯的時候,都要淘米,很不方便。但長期積累的習慣,買賣雙方都見怪不怪。

王永慶經過長期的觀察在這里找到了突破口。他帶領弟弟一起動手,不辭辛苦,不怕麻煩,一點點的將米里的秕糠、沙石之類的雜物挑出來,再出售。

這樣,王永慶店裡米的質量就比別人的高一個檔次,深受顧客的喜愛,生意也就一天天好起來了。同時,王永慶在服務質量上也更進了一步。當時,客戶都是自己來買米,自己扛回去。這對年輕人來說,也許並沒什麼;對老年人來說,就有些不方便了。王永慶注意到了這一點,便主動送貨上門。這就大大方便了顧客,尤其是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這些為米店樹立了非常好的聲望。

王永慶送貨上門並不是簡單地一放了事。他送貨時,還要將米倒到米缸里。如果缸里有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擦乾凈米缸,然後將新米倒進去,把舊米放在上層。這樣,使米不至於因存放時間過長而變質。這一精細的服務,贏得了許多顧客的心,使回頭客一天天變多了。

不光如此,王永慶每次送貨上門後,還要用本子記下這家的米缸有多大,有多少人吃飯,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的飯量如何等等。他根據記載的情況估計顧客會什麼時候要米。等時候一到,不用顧客上門,他就將相應數量的米送上門來了。

在送米的過程中,王永慶發現,當地的許多居民大多數都靠打工為生,經濟條件不富裕,許多家庭還未到發薪的時候,就已經沒錢花了。由於王永慶是主動送貨上門的,貨到要收款,有的顧客手頭緊張,一時拿不出錢來,會弄得大家都很尷尬。於是,王永慶採取「按時送米、定時收錢」的辦法,先送米上門,等他們發工資後,再約定時間上門收錢。這樣極大地方便了一些經濟條件較差的顧客,同時在社會上樹立了好口碑。

酒香不怕巷子深。王永慶米行的生意很快就吸引了整個嘉義城。

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一個碾米廠,並把它設在最繁華的地段。從此,王永慶開始了向台灣首富的目標邁進。

事業發展壯大後,王永慶在管理企業時,同樣注重每一個細節。他的部屬深深為王永慶精通每一個細節所折服。當然也有不少人批評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勸他學一學美國的管理,拋開細節只管大政策。針對這一批評,王永慶回答說:「我不僅做大的政策,而且更注意點點滴滴的管理,如果我們對這些細枝末節進行研究,就會細分各操作動作,研究是否合理,是否能夠將兩個人操作的工作量減為一個人,生產力會因此提高一倍,甚至一個人兼顧兩部機器,這樣生產力就提高了4倍。」

一個企業要創新,必須加強對細節的關注。一向以創新意識著稱的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曾經說過:「創新存在於企業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曾經留意到一家小餐廳內部的布置頗有一絲新意。各個餐桌上都擺上了一個頗有創意的牙簽筒:筒體以「露露」的藍、白色為基色,印有「露露」的logo,並且表面繪有與露露杏仁露包裝罐體圖案一致的圖案,看似一件設計精美的藝術品;另外餐廳的牆壁上也掛上了一個很有個性的店表:整個店表同樣以藍、白為基色,配以紅色的表針,表面中上端印有「露露」的logo,下半部分印有「喝露露葆健康」、「中國馳名商標」、「美容養顏、調節血脂、調節非特異性免疫」(露露宣傳廣告語)等字樣,整個店表渾然一體,沒有絲毫的雜亂之感。

小小的牙簽筒,設計精美,圖案簡潔,色彩明快,告別了單調的白色,既為顧客的就餐消費提供了方便,同時,又通過與產品包裝罐體一致的圖案設計吸引了顧客的眼球,形成了「露露」品牌極強的品牌聯想力與品牌親和力。據餐廳老闆反映,露露牙簽筒因設計精美、實用性強,存在比較嚴重的丟失現象,排除社會道德方面的因素,我們應該怎樣從宣傳效果的角度看待這一現象呢?結論只有一個:露露的牙簽筒受歡迎!不僅商家歡迎,消費者也歡迎。顧客吃完飯,把牙簽筒拿回家,再配以家庭范圍內的口碑宣傳,最終使露露宣傳品的宣傳效果得到了放大。而「露露餐廳」以藍、白為主色,紅色為點綴,三色構成了「露露」宣傳品的代表色,極易與周圍餐廳的裝潢風格融為一體,起到了一般宣傳品所沒有的裝飾效果。還是聽聽餐廳老闆對露露餐廳的評價吧:「露露為我們考慮得很周到,並非單純為了宣傳他們自己,倒像是為裝飾我們,雖說上面也有他們的宣傳語,不過很簡潔明了,可是誰看了還都知道是露露的東西,這個度很難掌握。不像有些廠家只顧自己宣傳了,廣告的感覺太濃,甚至地址、電話、聯系人都寫上了,顯得太亂,我們不愛用,即使當時勉強用上,他們廠家的人一走,我們就趕快換了」。

也許,有的企業並不重視這些細小的事情,但在世界上凡是知名的服務企業都是非常注重從細節上提高服務質量,而且制定了明確的服務標准,一切為顧客設想的服務方式,添置了舒適的服務設施,重視提高員工的服務素質,努力為顧客提供細致入微,超越顧客期望的服務。

又如,美國希爾頓大酒店發現旅客最害怕的是在旅館住宿會睡不著覺,即人們通常所說的「認床」,於是和全美睡眠基金會達成協議,聯合研究是哪些因素促使一些人一換了睡眠環境,就會難以入眠,然後對症下葯,消除這些因素。從1995年3月起,美國希爾頓大酒店用不同的隔音設備,為顧客配用不同的床墊、枕頭等,歡迎顧客試用。通過一段時間的試驗,摸索出一種基本上適合所有旅客的辦法,從而解決了一些人換床後睡不著的問題。

我們的經營在於從細小處著手,致力於從細小處創新,把顧客置於真正「正常」的位置,給他們一個優良的服務環境,才能達到經營的效果。

人常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要想在生活中練就一雙發現細節的眼晴,需要你經歷一個長期積累,細致觀察的過程,只有如此,你才能擁有鷹一樣敏銳的目光,發現別人所觀注不到的東西。

宋代的米芾是個大畫家,專愛收集古畫,甚至到了不擇手段的程度。他在汴梁城閑逛時,只要發現有人在賣古畫,總會立即上前細細觀賞,有時還會要求賣畫者把畫讓他帶回去看看。賣畫者認得他是當朝名臣,也就放心地把畫交給了他,他便連夜復制一幅假畫,第二天將假畫還去而將真畫留下。由於他極善臨摹,那假畫的確足已亂真,故此得到不少名人真跡。

又一日,當他又用此法將自己臨摹的一幅足以以假亂真的假畫還去時,畫主人卻說了一句:「大人且莫玩笑,請將真畫還我!」米芾大驚,問道:「此言何意?」那人回答:「我的畫上有個小牧童,那小牧童的眼裡有個牛的影子,您的畫上沒有。」米芾聽罷,這才叫苦不迭。

上述這個極易被人忽略的小牧童眼裡牛的影子,就是細節,而一向「穩操勝券」的米芾,也正是「栽」在眼中的牛這個小小的細節上!而畫主人之所以能夠發現這一細節,肯定是對於畫作有著非凡的鑒賞力和卓越的觀察力,這絕非一天的功夫。

類似的情節還常常見於文學作品,《聊齋志異》中就有一篇。

有個老人一向為人豪爽,常常主動借錢接濟四方。有個好賭的無賴聽說此事,就找到老人也想借錢,老人於是答應了他。可也就在這時,老人卻發現了這位借錢者的一個極其熟練的動作——這位借錢者見案頭放著幾枚銅錢,便伸出手來,將那幾枚銅錢「高下疊放,如此再三」。老人立即由這個細節看出,此乃賭徒的習慣動作,故此不再借錢給他。

汪中求先生也曾在書中說過:「素養來自於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細節積累,這種積累是一種功夫。」為此他還特意舉了一個例子:

某著名大公司招聘職業經理人,應者雲集,其中不乏高學歷、多證書、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經過初試、筆試等四輪淘汰後,只剩下6個應聘者,但公司最終只選擇一人作為經理。所以,第五輪將由老闆親自面試。看來,接下來的角逐將會更加激烈。可是當面試開始時,主考官卻發現考場上多出了一個人,出現7個考生,於是就問道:「有不是來參加面試的人嗎?」這時,坐在最後面的一個男子站起身說:「先生,我第一輪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參加一下面試。」人們聽到他這么講,都笑了,就連站在門口為人們倒水的那個老頭子也忍俊不禁。主考官也不以為然地問:「你連考試第一關都過不了,又有什麼必要來參加這次面試呢?」這位男子說:「因為我掌握了別人沒有的財富,我本人即是一大財富。」大家又一次哈哈大笑了,都認為這個人不是頭腦有毛病,就是狂妄自大。這個男子說:「我雖然只是本科畢業,只有中級職稱,可是我卻有著10年的工作經驗,曾在12家公司任過職……」這時主考官馬上插話說:「雖然你的學歷和職稱都不高,但是工作10年倒是很不錯,不過你卻先後跳槽12家公司,這可不是一種令人欣賞的行為。」男子說:「先生,我沒有跳槽,而是那12家公司先後倒閉了。」在場的人第三次笑了。一個考生說:「你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失敗者!」男子也笑了:「不,這不是我的失敗,而是那些公司的失敗。這些失敗積累成我自己的財富。」這時,站在門口的老頭子走上前,給主考官倒茶。男子繼續說:「我很了解那12家公司,我曾與同事努力挽救它們,雖然不成功,但我知道錯誤與失敗的每一個細節,並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這是其他人所學不到的。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而我,更有經驗避免錯誤與失敗!」男子停頓了一會兒,接著說:「我深知,成功的經驗大抵相似,容易模仿;而失敗的原因各有不同。用10年學習成功經驗,不如用同樣的時間經歷錯誤與失敗,所學的東西更多、更深刻;別人的成功經歷很難成為我們的財富,但別人的失敗過程卻是!」男子離開座位,做出轉身出門的樣子,又忽然回過頭:「這10年經歷的12家公司,培養、鍛煉了我對人、對事、對未來的敏銳洞察力,舉個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這位倒茶的老人……」在場所有人都感到驚愕,目光轉而注視著倒茶的老頭。那老頭詫異之際,很快恢復了鎮靜,隨後笑了:「很好!你被錄取了,因為我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這一切的?」老頭的言語表明他確實是這家大公司的老闆。這次輪到這位考生一個笑了。

其實,這個考生從一進門就開始留意到這個倒茶水的老人的眼神、氣度、舉止等,看出他是這個企業的老闆,說明他是一個觀察力很強的人。這種洞察入微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就的,而需要長期的積累,在注重對每一個細節的觀察中不斷地訓練和提高。這一點,對於一個人和一個企業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

那些目光敏銳、頭腦有準備的偉人、創業者,總能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取得成功。「商品」這個資本主義的產兒,自資本主義社會誕生之日起,就經常和人們打交道,走進千家萬戶。由於司空見慣,沒有人對它特別注意。然而,馬克思卻緊緊抓住了它,並花費畢生的精力研究、剖析它,從而揭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幕和秘密,寫出了巨著《資本論》。我國江西省某縣民辦教師段元星,在極差的條件下,長期堅持業余觀測,用目測方法獨立發現了一顆新星。

注意細節其實是一種功夫,這種功夫是靠日積月累培養出來的。談到日積月累,就不能不涉及到習慣,因為人的行為的95%都是受習慣影響的,在習慣中積累功夫,培養素質。勉強成習慣,習慣成自然。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有意思的話:「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在學校里所學的一切,那麼所留下的就是教育。」也就是說:「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質」。而習慣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否則,人們怎麼會說:「好運氣不如好習慣」呢?

大家也許還記得達·芬奇畫蛋的故事吧,為了把一個蛋畫圓,達·芬奇成百上千次地不停畫圓圈。任何事情都是這樣,把細節做好,最好的辦法就是對小事進行訓練,並形成習慣。

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在諸事繁忙之時,仍然堅持讓自己的下屬不斷地培養對細節關注的習慣。當他的助理呈遞一份計劃給他的數天之後,該助理問他對其計劃的意見。基辛格和善地問道:「這是不是你所能作的最佳計劃?」

「嗯……」助理猶疑地回答,「我相信再作些改進的話,一定會更好。」

基辛格立刻把那個計劃退還給他。

努力了兩周之後,助理又呈上了自己的成果。幾天後,基辛格請該助理到他辦公室去,問道:「這的確是你所能擬定的最好計劃了嗎?」

助理後退了一步,喃喃地說:「也許還有一兩點可以再改進一下……也許需要再多說明一下……」

助理隨後走出了辦公室,腋下夾著那份計劃,他下定決心要研擬出一份任何人——包括亨利·基辛格都必須承認的「完美」計劃。

這位助理日夜工作,有時甚至就睡在辦公室里,三周之後,計劃終於完成了!他很得意地跨著大步走入基辛格的辦公室,將該計劃呈交給國務卿。

當聽到那熟悉的問題「這的確是你能做到的最最完美的計劃了嗎」時,他激動地說:「是的,國務卿先生!」

「很好。」基辛格說,「這樣的話,我有必要好好地讀一讀了!」

基辛格雖然沒有直接告訴他的助理應該做什麼,然而卻通過這種嚴格的要求來訓練自己的下屬怎樣完成一份合格的計劃書。

其實任何事情在剛一開始的時候都很難做,都沒有可循的模式,只有按照某一種步驟進行訓練,用自己的意志來堅持,才會慢慢形成運動員一個標準的動作、藝術家瀟灑而俊美的一筆一畫。有一句話叫「勉強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的企業都在強調格式化,但是格式化的前提就應當是操作規范的培訓,只有培訓才能使所有的人找到一個統一的標准,行動步調才能一致起來,更進一步講,團隊精神便是從培訓中得來的。

所以說,員工進入企業一定要訓練,而且任何小事都要訓練,只有這樣長期堅持下去,才能成就優秀的員工、優秀的業績,優秀的企業。

㈩ 如何注重細節

1、改變觀念。不注重細節的人,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對其他注重細節的人和事也不會正確對待,比如,他們會給精打細算的人冠以「斤斤計較、小家子氣」的稱謂,對善意的提醒會惡言相加,對關系自己生命安全的問題卻常抱有僥幸心理,這都是主觀上未對細節重視的行為體現。

2、從點滴小事做起。細節存在於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之中。嚴格遵守工作時間,上班不要遲到,下班時不早退,不因私事影響工作,良好的工作態度是細節;節約一滴水、一張紙、一度電,養成隨手關燈、關門窗的習慣是細節。

3、對自己一定要「苛刻」。養成任何好習慣,都要從嚴要求自己。每天做好工作計劃,准備好備忘錄,事無巨細一件一件地完成。正如人們所說的,完成一件小事比計劃中的大事更有效。對上級下達的工作任務,要身先士卒,爭取每一件事情都做到位,不能敷衍了事。

(10)創造細節擴展閱讀:

第一,加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加強黨性修養,必須把學習放在突出位置,通過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首先,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高理論素養。

第二、磨礪自己,在黨內生活中培養堅強的黨性。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做一名合格的黨員,不斷增強黨性修養,離不開健全的黨內生活,離不開黨組織和同志們的幫助和教育。

第三,勇於創新,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要通過刻苦鑽研、努力探索,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進而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第四,求真務實,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 做好好本職工作是檢驗黨性修養的根本標准。我們要努力使自己做到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做一個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模範。

黨的光輝形象靠黨員的共同努力來增彩,黨的利益需要我們大家來共同維護。我將以此激勵自己,貢獻自己的力量。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