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新型城鎮化稅

新型城鎮化稅

發布時間: 2021-03-02 03:53:02

『壹』 新型城鎮化道路為什麼是中國的必然選擇

只有新型城鎮化才能更好地實現中國夢
什麼是新型城鎮化?新型城鎮化,內涵理應極其豐富.盡管目前很難清晰地界定新型城鎮化,但是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實踐,其內涵也將不辨自明.從現有認識來看,我國在當前提出新型城鎮化主要是針對我國快速城鎮化實踐中所出現的重大問題而提出來的,無疑地,它負有新的歷史使命,是區別於我國以往的城鎮化,更是區別於世界其他國家一般的城市化.
結合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實際,綜合考慮到我國城鎮化成效與問題,新型城鎮化的總體目標應是城鎮化與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能夠更好地相協調,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能夠更好地實現強國富民夢.
新型城鎮化必須對過去快速城鎮化的一些理念和做法進行糾偏.作為區別於以往的城鎮化,我國新型城鎮化應是由過去的制約外來人口融入城鎮向積極穩妥地將轉移人口市民化轉變的過程,城鎮建設和發展由過去的粗放方式向集約化轉變的過程,城鎮由過去的過分注重經營城市向服務市民轉變,城鎮政府公共服務由過去的只面向戶籍人口向覆蓋到全部常住人口轉變的過程,最終使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並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鎮和城市群的科學合理體系.
作為區別於世界其他國家一般的城市化,我國新型城鎮化理應最大限制地避免城市病和農村病的蔓延和惡化,絕不讓貧民窟成為我國城市的社會問題,也絕不讓農村凋敝,便不會出現全社會只重視工業而忽視農業.我國新型城鎮化,必須有助於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未來1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讓更多的人生活在城鎮,不但可以讓更多人享受城鎮文明,盡快過上小康生活,而且也有助於減輕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壓力.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小康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農村只轉移勞動力,而不能減少人口,有限的農業農村資源,不足以支撐城鄉居民實現均等化的收入,全面小康無從談起.農村人口大幅度減少了,全面小康建設的難度也就降低了.
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是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鎮化,不但會讓城鎮更好地吸引合格勞動力,更好地提升勞動力素質,而且更加有助於促進城鎮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轉移農業勞動力市民化,可以讓勞動者更加穩定,徹底解決民工荒和勞動力結構失衡問題.通過轉移勞動力培訓和工作積累,形成稀缺的人力資本,增強經濟發展後勁.轉移農業勞動力市民化,不僅給城鎮提供產業工人,而且也會拉動消費,擴大需求,促進城鎮第三產業發展.走新型城鎮化道路,讓城鎮更好地聚集各類資源並優化配置,有助於實現產業升級.
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才能更好地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長期以來,城鎮建設往往都是低價徵收土地,以土地財政搞城鎮建設.推行新型城鎮化,能夠更好地維護拆遷戶和被征地農民的權益,減少利益沖突.推行新型城鎮化,更加註重生態環境建設,讓城鎮更加宜居,讓市民生活更有質量,這更加符合廣大市民的期待.
不斷糾偏才能闖出一條新型城鎮化道路
怎樣才能走出一條新型城鎮化道路?目前沒有明確的答案,需要深化改革,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不斷糾偏.
城鄉二元體制是妨礙我國新型城鎮化的最大制約,我國在城鄉二元結構下形成的塊塊分割的行政體制,城鎮建設與發展,往往以追求部分群體利益最大化,忽視城鎮長遠發展,忽視非當地戶籍常住人口權益,甚至將有戶籍居民與轉移人口常住居民權益對立起來,嚴重妨礙新型城鎮化的推進.要改革戶籍制度,完善人口管理,更好地建設城鎮,讓城鎮對人口吸引力更強.要重新設計稅制和社會保障分擔機制,調動就業地城鎮政府吸納人口的積極性.
推進新型城鎮化,關鍵要轉變城鎮建設與發展的理念,徹底摒棄城鎮化就是圈地造城的習慣思維,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城鎮建設,不僅修路蓋樓辦工廠,而且要更多地吸納外來人口,更好地滿足居民生活需要,更好地滿足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在大力發展城鎮經濟同時要建設好城鎮先進文化.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城鎮發展.
推進城鎮化,主要應從城鎮布局和城鎮管理等多方面來解決部分城市人口過分集中而部分城鎮無法讓外來人口融入的問題.要通過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城鎮合理布局,大力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對於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小城鎮,常住人口達到城市規模的,要通過行政區劃調整,讓已經城鎮化的農村轉變為城市,以便更好地發揮城市功能.
大城市也需要農民工市民化.長期以來,像北京這樣人滿為患的城市,控制人口增長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政策措施.為此,城市往往只對高學歷、海歸學子開放,而將外地農民工拒之門外.北京市季節性缺工問題,反映出北京人口遷移政策存在著很大問題.每當春節來臨,北京市由農民工從事的一些服務行業,如餐飲業、家政服務等傳統服務業,以及快遞業,就會出現嚴重的缺工問題.城市服務業出現嚴重的缺工問題,與現有的農村勞動力轉移模式直接相關.如果轉移農民工不能市民化,每到春節,農民工總是需要回到農村到家的.
未來緩解大城市季節性缺工難題,可能需要對人口遷移政策做出相應的調整,也需要將一定的轉移農民工市民化,改善大城市人口和勞動力結構.大城市如果只有高端人才,沒有了從事一般服務的勞動力,大城市的產業體系就會不健全,社會問題就難以解決.
推進新型城鎮化,要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城鎮政府公共服務水平.我國大量農民工在城鎮就業,但是不能與城鎮居民在社會保障和子女上學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這不僅是社會問題,也是經濟問題.應從法律和管理多方面入手,加強監管,讓城鎮政府拿出放棄常住居民歧視性政策的時間表,讓農民工也可以購買保障房,讓進城務工農民的所有孩子都能夠享受免費義務教育,就近上學和參加高考.改革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管理體制.對於異地參加高考的,錄取地招生名額可考慮由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追加非戶籍學生計劃.
總之,新型城鎮化需要通過深化改革走出一條能夠讓人民幸福、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科學發展道路.

『貳』 人民日報:新型城鎮化該怎樣推進

人民日報:新型城鎮化該怎樣推進

近年來,學術理論界圍繞推進新型城鎮化開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不少共識,但在一些重要問題上也存在不同看法。本期「互動天地」刊登的兩篇文章探討了在我國發展新階段怎樣更好推進城鎮化的問題,各自的論述都持之有據,但又有不一致甚至相沖突之處。比如,推進城鎮化究竟應以大城市為主,還是重點發展農村小城鎮?應著力解決進城農民工的市民化問題,還是讓農民就地享受市民待遇?應避免政府主導城鎮化,還是必須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相信這樣的學術討論和爭鳴有助於深化人們的認識、推動相關的研究。

以改革創新推動城鎮化轉型升級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城鎮化一端連接工業化、信息化,一端帶動農業現代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和轉方式、調結構的最大希望所在。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最重要的是提高城鎮化質量,促進城鎮化轉型升級。打造這樣的城鎮化升級版,必須依靠改革創新驅動,特別是合理確定城鎮化方針和推進城鎮化體制機制改革。
調整「以小為主」的城鎮化方針
以改革創新提高城鎮化質量、促進城鎮化轉型升級,首先應合理確定城鎮化方針,以明確城鎮化方向。我國一度實行積極發展小城鎮、適當發展中等城市、嚴格限制大城市規模的城鎮化方針。這一方針無疑是從當時我國實際出發,符合改革開放前期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生產力不發達基本國情的。發展小城鎮投入少、見效快,既有利於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加快人口城鎮化進程,也有利於「三農」問題的解決。然而,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小為主」的城鎮化造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效率低下等問題突出出來,城鎮發展開始向「以大為主」轉變。但這只是實踐上的轉變,城鎮化方針並沒有調整。
城鎮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社會進步達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從國際經驗看,城鎮化進程基本上呈S形曲線三階段走勢。第一階段為S形曲線底部,農村人口主要向中小城鎮轉移,可稱之為鄉村城鎮化階段;第二階段為S形曲線挺起的中部,以鄉村和中小城鎮人口向大城市轉移和集中為主要特徵,可稱之為大城市主導階段;第三階段為S形曲線頂部,以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中心區人口向郊區遷移為新動向,可稱之為逆城鎮化階段。以此衡量,我國在改革開放前期的20年成功走過了第一階段,隨即進入第二階段,是合乎規律的發展。如果仍然堅持「以小為主」,甚至認為只有突出小城鎮式城鎮化才是中國特色,那麼,在理論上就是一種誤讀和誤導,會模糊城鎮化的階段性特徵;在實踐上則會阻礙城鎮化的轉型升級。近一個時期,農村並村組建中心村、鄉鎮,中心村、鄉鎮又急於升級為建制鎮,以鎮為龍頭的城鎮化大有卷土重來之勢。在當前城鎮化率超過52%、實際上早已步入「以大為主」的發展階段,這一趨勢應引起警覺。因為城鎮化效率和效益同城市規模呈正相關關系是普遍規律,不顧這一規律,固守以小為主「鋪攤子」式的城鎮化,勢必助長盲目圈地佔地、投資開發,造成資源浪費、成本升高,使城鎮化偏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方向。因此,「以小為主」的城鎮化方針到了需要改革調整到以大為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時候了。
著力推進進城農民市民化
我國城鄉二元人口、經濟和社會結構由來已久。隨著改革開放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與日俱增,這種二元結構也帶到城市中來,形成城市中的二元結構。在住房、就業、看病、上學、社會保障等方面,城市大都將本市居民和進城農民區分開來,實行差別化政策。然而,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樣調查則把在城鎮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登記為城鎮常住人口,即統計口徑上的城鎮人口。目前全國流動人口約2.6億,其中2億左右為進城農民,形成一定程度的城鎮人口虛張。但虛張多少,要做出實事求是的估量。有學者把非農業人口認定為城鎮人口,則目前的城鎮化率只有35%左右。如此「去虛張」未免有些矯枉過正,因為任何國家(城市國家除外)的城鎮人口中都包含一定數量的農業人口。怎樣確定合理的農業人口佔比?新中國成立60多年的經驗數據表明,城鎮轄區人口中非農業人口佔75%左右、農業人口佔25%左右較為正常,有利於城鄉協調發展。據此計算,現在的實際城鎮化率應當在50%左右,比統計數據少約3500萬人。如此,目前2億進城農民中扣除虛張部分,其餘1.65億左右理應通過戶籍制度改革轉變為同原有市民一樣的城鎮居民。
改革試點的情況表明,只要設計周全、方案具體、措施得力,二元戶籍制度改革的困難和問題可以得到解決。關鍵是提高認識,將二元戶籍制度改革提高到消除城鎮化虛張、事關城鎮化和社會經濟發展全局的高度來認識。首先,改革二元戶籍制度,逐步實行統一的居住證制度,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就業、購房、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長期存在的不平等,使進城農民可以同城市居民一樣人盡其才,促進城市自然資本、產出資本、社會資本更有效地物盡其用、財盡其效,從而產生人、物、財1+1+1>3的疊加效應,釋放提高城鎮化質量的正能量。其次,進城農民工因為難以在城鎮定居,一般會將其收入所得做「三三制」分配:本人生活費支出1/3,寄給農村家屬1/3,剩下1/3用作春節返鄉探親交通、年貨、禮物等項支出。這樣,2億農民工在城市拉動的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對消費的貢獻率很低。如果通過戶籍制度改革使進城農民變為市民,其配偶、子女等隨之進城安居,就會由拉動投資為主轉變為拉動消費為主,有效地消除城市規模、人口等的虛張,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向消費主導型轉變。
改革政府主導型城鎮化機制
城鎮化包括人口、經濟、社會以及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內容,核心是人口的城鎮化,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然而,一些地方存在的以征地和土地買賣先行帶動城鎮擴張的現象,往往脫離滿足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的宗旨。2000年—2010年,全國城市建成區域面積由2.24萬平方公里增加到4.01萬平方公里,增長79%;同期城鎮人口由45906萬增加到66978萬,增長45.9%。二者相比,土地城鎮化增幅是城鎮人口增幅的1.7倍。至於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的建設跟不上土地城鎮化步伐的現象更是隨處可見。目前,我國城市經濟密度(單位面積產值)只相當於發達國家的幾分之一;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事業發展長期滯後;不少城市空氣、水、固體廢物和雜訊污染嚴重。其實,土地不過是承擔自然、產出、人力、社會資本運作的載體,其規模應根據滿足人的需要和資本積聚的程度來定,而不能倒過來——先擴大載體規模再集聚資本、填充人力,變成為城鎮化而造城、遷人。
當前,土地城鎮化超前於人口城鎮化積累起來的問題和矛盾如果不認真解決,就會產生城鎮化方向走偏的風險。首先是脫離信息化、工業化驅動的風險。當前,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爆發式增長正在引發第三次產業革命,現代城鎮化必須依靠信息化、工業化驅動。如果依靠征地賣地支撐城鎮化,憑借大片廉價土地吸引投資和勞動力,重投入、輕產出,重速度、輕效益,就會陷入脫離信息化、工業化驅動和滋生城市經濟泡沫的風險。其次是脫離以城帶鄉、統籌城鄉發展的風險。如果失地農民不能得到應有的補償,一些人斷了務農的路又不能成為真正的市民,就業和收入不穩定,就會增加落入拉美「城市化陷阱」的風險,背離以城帶鄉、城市反哺農村、統籌城鄉發展的城鎮化方向。還應看到,如果長期推行政府主導型城鎮化,將土地財政用過了頭,就有可能累積地方債務風險,給改革發展帶來隱患。
因此,推進新型城鎮化,需要改革政府主導型機制,特別是改革地方政府土地財政機制。應進一步推進財稅體制和各級政府公共服務事權改革,認真研究中央和地方間的財力事權關系,以財力定事權,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健全公共財政體系,構建地方稅體系,促進形成有利於經濟結構優化、城鎮化健康發展的稅收制度。

『叄』 什麼是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

因此,基於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相關研究經驗與教訓,筆者認為,我國所選擇的新型城鎮化道路至少應該是一個由六大因素構成的城鎮化體系,即走「六位一體」的城鎮化道路。 所謂「六位一體」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就是指城鎮化這個大系統至少應包括六個子系統,並構成一個緊密的體系。這六大子系統包括:自然資源系統、經濟增長系統、生態環境系統、社會發展系統、空間結構系統和城市創新系統。新型城鎮化就是要在綜合考慮這六大系統因素影響的情況下,走出一條資源有效利用、經濟持續增長、環境友好保護、社會公平和諧、空間結構合理、智慧城市創建的綜合性的城鎮化道路,實質上就是一條可持續的城鎮化道路。我們之所以要在城鎮化道路問題上做出新的抉擇,主要是因為舊的城鎮化道路是不可持續的。 新型城鎮化的基礎在於有效利用自然資源 城鎮化需要大量地佔用這些資源,尤其是土地和淡水資源。從城市用水情況來看,在我國目前600多座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其中100多座城市嚴重缺水。有的城市由於過度使用地下水,已造成了城區有的地段塌陷的嚴重後果。這些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形勢已經非常嚴峻了,提高城市水利用效率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以新型城市經濟為主導 城市經濟在世界范圍內起著主導作用,盡管世界上的城市總面積僅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左右,但其創造了世界以GDP計算的經濟總量的近70%。在有些國家,一座城市所創造的GDP,就佔到了其整個國家GDP總量的30%-50%,如泰國的曼谷、埃及的開羅、韓國的首爾、墨西哥的墨西哥城等都屬於這樣的情況。這充分說明城市經濟對促進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過,過去的城鎮化發展主要是依靠工業化推進的,而新型城鎮化發展則是在碳排放與碳制約基礎上主要通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同步、協調發展,以及通過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等新經濟形式而實現的。也就是說,新型城鎮化發展不僅要有良好的產業支撐,而且還要建立起適應氣候變化所需要的新經濟與新型產業體系。如果那些在傳統工業化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城鎮經濟結構與產業體系不能在新的歷史發展新階段得到有效調整與改進的話,就不可能建立起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新型城鎮化體系,城鎮化就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新型城鎮化是環境得以友好保護的城鎮化 據世界銀行的研究結果,僅佔全球陸地總面積2%的城市,卻消耗了全球67%的能源,排放了全球70%多的溫室氣體。正是由於這些溫室氣體排放,尤其是其中的二氧化碳導致全球氣溫升高,進而有可能引起一系列涉及人類未來發展的嚴重問題。因此,新型城鎮化不可能再走過去由工業革命推動的常規城鎮化的老路了,必須走出一條環保型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重點在於必須是一條低碳的城鎮化道路。 不論哪個國家,從經濟方面考慮減少碳排放的政策措施無非是調整生產結構,盡量地減少高耗能和高排放產業比重,積極發展低碳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包括信息服務業);調整城市交通結構,進一步拓展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提倡騎自行車、步行等綠色交通方式;通過多種方式控制家庭小轎車的增長速度;倡導和鼓勵低碳消費。從制度設計來看,目前已經有一些國家一方面對低碳生產和低碳消費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另一方面開始徵收碳稅(英國從2001年起就開始徵收「氣候變化稅」);同時,碳排放市場也開始逐步建立起來;許多國家都出台了與促進低碳經濟、遏制高排放產業發展的法律。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自城市,中外都是如此。我國也採取了許多措施來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特別是二氧化碳排放。因此,要實現我們提出的節能減排目標,最重要的大政策就是走低碳、節能、綠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否則就等於是棄本求末。 不斷追求社會公平和諧 新型城鎮化不是少數人的城鎮化,而應該是所有人追求共同富裕的城鎮化之路。如果推進城鎮化的過程是一個使許多人不斷變為城市貧民,生活方式日益「貧民窟化」的道路的話,就值得引起深刻反思了。所幸的是,我國並沒有出現「貧民窟化」現象,但卻出現了另外一些獨特現象,譬如說常年在城市打工的2億多農民工確實實現了從農村遷移到城市的「地理遷移」(geographic mobility)過程,但由於種種制度(戶籍制度等)的制約,他們無法完成「社會遷移」(social mobility)過程,也就是說,盡管他們已工作、生活在城市裡了,但無法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等的社會待遇;再譬如說,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有些農民的承包地需要被徵收,從農地轉變為非農用地,這是可以理解的,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農民在這一個過程中完全沒有發言權,更沒有談判權,即使在補償條件上,也沒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意願,往往只能被動地接受對自己很不利的條件。 因此,過去一些年的快速城鎮化發展,一方面在農村方面形成了一個比較龐大的「四無」(無地、無業、無社保、無創業資金)失地農民群體(不少人認為有3000萬-4000萬),加上5000多萬「留守兒童」和2000多萬「留守老人」;另一方面,在城鎮形成了近2億農民工無法享受到同等城市居民待遇的情況。也許這樣的城鎮化發展方式,在我國特定的發展階段不可避免,但一定是不可持續的。 從我國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社會公平和諧主要是要解決好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改革目前的戶籍制度,消除戶籍中的政治特權、社會身份、社會福利、經營壟斷等因素,盡快實現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戶籍平等制度;二是根據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逐步實現城鄉公共服務的一體化發展;三是對城鎮化過程的農民土地被佔用應該根據農民的意願和市場價格進行公平補償,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靠強權壓低和剝奪農民的利益,其中一個重要措施就是使農民對土地擁有更加明確、長久的權利。 在城市空間布局上具備緊湊性的特徵 其基本原理在於,緊湊的城市使家庭小轎車的使用顯得沒有必要或不太必要,從而人們可以通過步行、騎自行車或使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碳排放量。一個挑戰性的問題是,我們需要在建設緊湊性結構城市的同時,保持盡可能高的綠化率。 對於超大的城市而言,譬如說像北京、上海、東京這樣的特大城市,僅僅依靠一個緊湊的城市中心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此需要在一個城市裡建設多個中心,但每個中心也都體現出緊湊的特點,力爭使每個中心都能將居住、工作和購物等功能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盡可能地使人們就地就近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各主要問題,從而減少人們在不同中心流動的數量與頻率,減少私人小轎車使用的數量與頻率,最終減少城市碳排放。 城市形態逐漸轉向智慧型城市 通過感知技術、網路技術和IT應用技術的運用,藉助物質網路(包括物聯網)、信息網路(包括雲計算)、能量網路(包括智能電網),城市產業發展、城市管理以及城市居民生活的各方面都將智能化,形成一批新的城市智慧產業、一套新的城市智慧管理模式以及一種全新的城市居民的智慧生活方式。其目的一方面有助於通過技術進步改造傳統城市,促進城市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城市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適程度,智慧城市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城市化的最重要意義是提升城鎮發展質量 「六位一體」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不僅僅只有促進的因素在其中發揮作用,相當多和相當大的「制約」(限制)因素也在其中發揮作用,譬如說來自水、土地等自然資源方面的制約,來自碳制約方面的因素,來自生態環境的綜合制約,來自社會公平方面的制約,等等。因此,新時期再次啟動的新型城鎮化是一個促進因子和制約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協調並形成一種新的平衡的全新的城鎮化系統。認為新一輪城鎮化將促進房地產再次高歌猛進、工業化再一次「大躍進」式發展是沒有理由的,這是對新時期新型城鎮化特徵缺乏深刻認識的表現。新時期新型城鎮化的最重要意義與作用將體現在提升我國城鎮發展的質量方面,而不是數量方面,從而實現我國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

『肆』 中國新型城鎮化六大命題是什麼

新型城鎮化的設想是多樣的,各種流派和觀點各有側重、有些甚至是互相排斥的,但無論怎樣,新型城鎮化的核心離不開「創新、和諧、公平、自由」等詞彙。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歸根到底是人的城鎮化,其能否托起「中國夢」,關鍵取決於能否深層次地理清和解決好以下六個問題,這些也是新型城鎮化的深層路徑內涵:
第一,從硬體環境建設到軟體政策創新與提升的變遷
新型城鎮化到底包含什麼?僅僅是城市基礎設施加強和城區生態環境的改善這些硬體建設?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是舊式城鎮化的升級版和「鬼城」的初級版。毫無疑問,新型城鎮化還包括其他重要內容:經濟、人口和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協調發展,最終形成新型城鎮化的過程。可以想像,新型城鎮化的鋪開將帶來史上最大最廣泛的政策創新時期。
在打破城鄉兩元方面,新型城鎮化必然要逐步完成:首先是城鄉空間一體化;其次是城鄉市場和產業結構一體化;最後是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這三個階段。農村政策創新方面著重體現在與城市的全要素對接:如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城鄉規劃統一化、機制體制的一體化等。
從合並鄉鎮,到擴權強鎮,再到撤鎮設市,包括浙江在內的不少地區一直在探索小城市發展的思路,試圖找到鎮域城鎮化發展模式的路徑。政策創新一直在探索,未來的趨勢應該是將區域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發展成為城市群,把有條件的東部地區中心鎮、中西部地區縣城和重要邊境口岸逐步發展成為中小城市。數據顯示,全國20多個城市群、18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和1萬多個城鎮的建設發展都將與新型城鎮化關聯。
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現行的土地和戶籍管理制度是兩個主要的障礙。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應協調聯動,戶籍上,讓農民工就地市民化並和城市市民享受同樣的社會保障體系;土地上,提高農村征地補償達到同級城市的參考標准,逐步實現城鄉土地同權同價。
在新型城鎮化下,應該重新反省已有的土地財政政策的種種弊端,要把財政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放在土地財政改革上,著眼點就是讓土地的成本大幅下降,讓城市土地真正成為外來人口落戶的載體,使其安居樂業,只有這樣,城市發展才能享受中國人力資源的巨大紅利,抑制「劉易斯拐點」的過早到來。沒有土地財政的改革,新型城鎮化過程就會被牽絆並止步不前。
第二,從身份天壤之別到幸福以人為本的體現
未來,新一屆政府的思路可能不僅包含新型城鎮化,還有民生幸福的概念,而城鎮化的最終目的必然是以人為本,以注重和提高人的發展和幸福感知為訴求,這是相輔相成的。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然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中國的城鎮化發展中有太多的反其道行之的現象,如在城市中,年輕人的就業和創業環境惡劣,「官二代」、「富二代」這些名詞凸顯出社會公平競爭的問題嚴峻,這足以說明平等公平透明的環境是何等重要,如果年輕人沒有上升的通道,必然引發不公,激發社會矛盾。
包括個人所得稅在內,目前的很多政策是打擊踏踏實實幹活的白領和農民工,相當一部分年輕人成為了現行土地財政政策為源頭導致的「房奴」、拍賣車牌制度導致的「車奴」和各類消費型銀行貸款的「銀奴」,這些人成為了中國最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群人。
大量找工作的異地大學畢業生湧入京、津、滬、深等機會較多的城市尋找工作,使當地勞動力市場形成供遠遠大於求的態勢,競相壓價導致人力資源回報大幅降低,較低的工資回報和較高的生活成本最終導致部分白領逃離這些全國中心城市,返回家鄉工作。
老齡化社會的養老難題也在長期困擾著城市,尤其是長期奉行獨生子女政策和社會化養老產業幼稚的情況下,必然使城市和家庭的負擔加重,衰減城市發展的活力。另外,城市貧富區域自然分割所導致的「城中村」、棚戶區的臟亂差與市中心高檔社區的優美環境的反差,折射出的恰恰是城市中財富分配不均帶來的城市空間差異。
農民工難以融入城市也是一個棘手問題。2011年外出農民工超過2.5億人,約六成是長期在城市生活的新一代農民工,他們為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卻在各類權益和保障上被視為都市另類而被城市拒之門外,成為「城市游牧一族」。同時,他們遠在外地的留守子女兒童在教育和成長上面臨失管、失教和心理失衡問題。
城市裡的白領越來越成為「垮掉的一代」,城市裡的第一代農民工則成為是被犧牲掉的一代。在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這些問題能不能得到破解,將決定其最終的成敗得失。
第三,從分裂的城鄉到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形成
城市使生活美好和幸福。在城市中,人的幸福感一般來說來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社會服務業的發達與否,服務業越是發達,人的幸福感越是高;另一個是社會主流價值觀形成與否,如果社會形成了主流價值觀,那麼各階層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上的沖撞就會越少,顯然幸福感就越大,但是從這一點上來看,中國分裂的農民或農民工與城市的市民,即「農村中國」與「都市中國」這兩型社會之間顯然帶有強烈的對峙、隔著深深的鴻溝和難以融合的價值觀差異。
農村精英流失造成「農村失語」問題。長久以來農村積貧積弱的現實,使農村出生的大量精英最終離開農村,人才的匱乏使農村失去了與城市比肩的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使現代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等產業止步不前,這必然導致農村成為越來越嚴重的弱勢地區,加重了「農村失語」問題,部分農民遭受到特權階層的侵害後,缺乏基本的表達申訴能力和法律援助渠道,最終造成群體性事件。在現實情況下,中國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如何保證農村、農業和農民的觀點得到表達,如何平衡好城鎮的觀點與三農觀點,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農民的土地不能隨意變成資產流轉,造成農民在農村必須依附土地並靠勞力生存,而傳統城鎮化過程中,用城市人單方面的觀點來規劃和發展農村,難免忽視農村特色和農民習俗,用很低的補償金把農民「趕上樓」,損害農民的利益,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圈地運動」,是另一種版本的「劫貧濟富」,新型城鎮化如何避免陷入這樣的邏輯將需要實踐來檢驗。
第四,從消耗型城市化要素供給方式到城市可持續發展方式的實踐
這裡面涉及一大堆的問題:新型城鎮化由誰來主導以及如何主導?依然是之前慣用的強勢地方政府通過土地出讓和融資平台雙箭齊發的主導模式?是否仍然是新一輪的基礎設施投資熱潮和GDP崇拜泛濫最終造成城市資源供給的不可持續?以前是造地運動,現在換成造城運動嗎?政府在城鎮化過程中的角色是無形的手還是「到處亂摸的手」?
新型城鎮化必將更關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甚至從某種角度來說,新型城鎮化就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公約子集。中國傳統城市發展的三大動力: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化——工業反哺農業和區域一體化——周邊借勢與融合,未來將會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相嫁接,由新型城鎮化來換檔提速和版本升級。新型城鎮化需要找到城市發展的長期動力和城市發展的核心能力,在該城市發展所處的階段背景下同時關注城市的發展水平、持續水平和資源能力的協調水平三大維度,從而指導城市的決策者建設新型城鎮。
第五,從產業粗放模式到「產城融合」模式的升級
新型城鎮化必然涉及城市產業的發展及其與城市發展的關系,而中國大大小小的各類城鎮勢必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走向「產城融合」的新階段。從早期成本效率為追求的工業集中階段,到目前競爭優勢為追求的產業集聚階段,再到未來創新驅動為追求的新城區新社區階段,是「產城融合」的標准路線圖。基於此,該路線圖也指出了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未來城市應更注重以下一些要素的提升,包括市場規范、人文特色、生產性服務業和企業家群體等這些關乎城市根植性優勢與區域創新優勢的軟性指標。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往往難以復制並有可能形成各個城市的差異化發展能力。短期看需求,長期看供給,新型的城鎮發展需要培育自身獨特的核心能力,從而形成真正的長期發展驅動力,僅僅靠短期投資熱潮和GDP崇拜是無法達成的。
第六,從粗放型社會管制到高效性社會治理的提升
「治大國若烹小鮮」,城鎮化的不斷發展對城市的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首先是爆發公共安全和群體性突發事件的概率在加大,其次是外來人口激增帶來社會保障和治理壓力在加大,新型城鎮化或許將倒逼政府對城市的公共管理從當前的粗放型社會管制提升到未來的高效性社會治理階段。
根據歐美日韓的經驗,中國城鎮化率超過50%後將會經歷一段快速的城鎮化階段,即是一個人口快速導入城市的階段,一方面是城鄉一體化帶來的農村人口入城,另一方面是由區域一體化產生的產業轉移、承接或升級帶來的產業人口遷移。高效性社會治理的難點是如何做到城鎮人口持續和有序的導入。房地產及市政基礎設施配套的合理化,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引進政策的完善,城市壯大後新老社區管理模式的創新,促進農民進城就業和市民創業的力度,加強城鄉統一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伍』 我國如何才能真正實現新型城鎮化 高一政治

第一,協調工業化與城鎮化的關系,將城鎮發展放在優先的位置。基於我國出現的產能過剩矛盾,今後一個時期,各級地方政府應將更多的資源特別是公共資源用於城鎮發展方面,以增強城鎮承載和集聚人口的能力。同時,應採取新的激勵政策,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向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投資。因此,應改革幹部考核機制,鼓勵各級政府圍繞農民轉市民、人口流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等方面工作,積極健康地推進城鎮發展。
第二,通過培育和發展能輻射全國性的重點城市群體系,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我國人多地少,用於推進城鎮化的土地資源極為稀缺,這種國情就要求我們必須以集約化的方式推進城鎮化,實現城鎮綠色、低碳、集約發展。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內,我國已到了以培育和發展城市群推進城鎮化的階段。從現在起,應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等城市為重點,在全國初步形成若干個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城市群,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打破區域壁壘和行政割據,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無障礙高效流動,形成區域內和區域外相銜接的一體化市場。在培育和發展城市群的同時,也要加快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應把距離城市群較遠、無法受到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的地級城市以及腹地較大、人口較多的縣級市培育和發展成區域中心城市,強化這些城市的功能建設,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科學建設產業園區,不斷增強這些城市的人口吸納能力和產業集聚能力。另外,還要科學協調大中小城市之間的關系,對於無法與城市群或區域性中心城市形成關聯發展的小城鎮,各級政府要給予特殊扶持政策,給予他們更多的發展權力,給他們配置更多的公共資源,支持這些小城鎮像大中城市一樣發展,一樣對外來人口有吸引力。
第三,改革城鄉二元體制,從限制農民進城轉向鼓勵支持農民進城。從長期目標看,我國要實現城鎮化深度推進,就必須徹底改革城鄉二元體制,使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具體思路是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人口管理機制,構建有利於人口遷徙的可轉移接續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農民工身份轉換。
第四,轉變城鎮發展模式,促進城鎮發展在集聚人口方面的效應最大化。首先要從「以大管小」轉向以大帶小。今後,要通過改革不斷弱化城市行政級別,將公共資源和公共權力均衡用於不同規模的城鎮發展方面,特別在資金配置、行政許可、財稅政策等方面,要考慮和照顧中小城市(鎮)的發展需要。其中,大城市要打破行政壁壘,按照區域一體化和發展城市群的思路,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向周邊中小城市(鎮)延伸,形成以大帶小的效應;中小城市(鎮)要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產業布局等方面,積極與大城市實現對接,在區域空間上與大城市形成梯級功能結構,為人口遷徙和產業轉移創造條件。

『陸』 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有什麼好處

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主要包括五項任務:一是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建立中央(省)對下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和實行建設用地指標與吸納省(市)外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
二是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
三是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和有償退出制度,探索超標准宅基地處置辦法;
四是建立行政創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設市模式,選擇鎮區人口10萬以上的建制鎮開展新型設市模式試點工作;
五是綜合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在城市創業創新環境建設、城市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城市社會治理體系等方面有選擇地開展改革探索。
其中,就可持續的城鎮化的投融資機制,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官員鄔曦曾經撰文表示,「土地財政」不可持續,但關鍵問題在於,要堵住「土地財政」這條暗道,就需要開辟未來城鎮化融資的明渠。
鄔曦進一步指出,修明渠堵暗道並不容易,不僅涉及到中央地方稅收關系調整、地方債務風險控制等傳統難題,也面臨融資領域放寬、融資工具升級等創新要求。試點就是要通過探索建立城鎮化投融資機制來打通新渠道。
同時,對第四項任務,鄔曦解釋,「在把符合條件的縣和建制鎮設為市的過程中,探索大部門制、開發區管理模式等的橫向整合,控制行政機構和人員編制,優化行政層級和區劃的縱向設置,提高行政效能。賦予吸納人口多、經濟實力強的鎮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管理權。」
鄔曦認為,國家開展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的目標有兩個:一是探索建立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明確成本承擔主體和支出責任;二是建立起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成本分擔機制,中央和省級政府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和建設用地指標與落戶人數掛鉤等政策,支持城市政府吸納外來人口並提供相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柒』 如何理解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的重要性

答案示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是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然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生產的根本目的。(總論點)這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必然要求(分論點)。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觀要求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促進城鄉和諧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核心是以人為本,根本目的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例如:近年來,在上海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外來務工子女享受和城市的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使農民工真正共同享有了上海經濟發展的成果,使他們開始真正融入城市生活。)這是社會主義社會生產的根本目的必然要求(分論點)。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能夠吸納農村轉移人口進入城市安居樂業,使進城農民及其家屬享受到與城鎮居民相等的基本公共服務(教育、衛生醫療、養老等)。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縮小城鄉差距,使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例如:在上海這個特大型城市,其郊區還有一半人口居住在農村,教育、文化和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配套方面以及保障水平與中心城區有很大差別。加速上海郊區的城鎮化建設可以改善這種狀況,有利於農村居民共享上海城市發展的成果,實現共同富裕。)這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必然要求(分論點)。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新型城鎮化建設能增加就業機會,擴大消費需求,成為我國擴大內需的最大動力。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經濟增長由消費、投資、出口三者協調拉動;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例如:10年來我國城鎮化發展迅速,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超過50%。由此帶動了巨大的消費需求,新型城鎮化已經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這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必然要求(分論點)。隨著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勞動力的就業結構必然發生相應的變化。新型城鎮化建設能帶動大批富餘勞動力從農村流入城市,進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新型城鎮化建設會促進現代服務業迅速崛起,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和吸納就業人口主導力量。(例如:上海把發展小城鎮與發展產業、園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培育第三產業、農業服務業,引導和鼓勵各類企業向小城鎮集聚,形成了產業互動的格局。或臨港新城城鎮化規劃例。)試題分析:解答本題首先要看清楚試題要求的答題所用的知識點范圍。本題限定的知識點范圍是經濟常識的有關知識,可以說限定的范圍比較大,知識點較多。這就需要進一步去研究設問,通過分析設問進一步劃定答題所用知識點的范疇。本題設問是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必要性。我們可以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社會生產的根本目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統籌城鄉發展等幾個方面並結合書本知識及時政熱點知識論述。

『捌』 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改革什麼意思

新型城鎮化需要金融支持
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僅是推動經濟發展與轉型的重點,更是未來幾年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努力方向;既是擴大國內需求的最大潛力,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新型城鎮化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公用事業和公共服務,需要加強城鎮能源、供水、交通、通信、文化娛樂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住房、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等城鎮公共服務。作為公共物品的投入,政府財政資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於財政資金有限,而各地區政府財政實力存在較大差異,僅靠財政資金是無法滿足新型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的要求的。因此,從投資方向到具體的管理,再到具體的籌資、融資機制,需要全方位的考慮和創新。要把社會金融投入擺到重要位置,使其成為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基礎設施建設的另一主要資金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各種金融需求,這涉及債券發行、股票融資、信貸投放、保險保障需求等各個金融子行業相關領域。此外,新型城鎮化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意味著金融業在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時還需努力適應新形勢、創新新產品,以提供新型金融融資支持服務。
伴隨新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作為與實體經濟緊密相連的金融業,金融需求將是一個不斷產生、持續釋放的長期過程。新型城鎮化更追求質量和效率,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智能、集約、低碳、綠色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僅對中小城鎮基礎設施貸款提出金融新需求,而且中小城鎮建設、生態城鎮建設的資金需求也將明顯增加。在這一情況下,如何適應城鎮化建設要求、構建有利於城鎮化建設的新型城鎮化金融體系,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研究。在具體操作層面,如何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快速適應,並加大力度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需求,助力我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和順利轉型,則是當下金融行業亟需關注和解決的問題。具體而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構建法律法規政策支持體系,分層強化並落實監管職能責任的轉變。可以考慮研究出台各項加大支持中小微企業、「三農」的政策措施,參與新型城鎮化建設力度較大的金融機構可在存款准備金、再貼現、再貸款、合意貸款規模等方面給予傾斜,在相關新金融業務開辦、金融市場准入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可以考慮通過給予稅收優惠、財政補貼、風險補償等方式,規范和引導金融機構及民間融資將更多資源投向新型城鎮化,探索建立中央和地方分層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為金融支持城鎮化的推進提供更有效的激勵機制以及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保障。
二是構建差異化的金融組織體系。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在服務對象上,要「大小並舉」,在注重大企業、大城市的同時,也注重小微企業、小城鎮;在注重企業法人的同時,也重視自然人的融資需求。要結合各地新型城鎮化特色,通過創新發展各類草根金融機構和組織,增加小城鎮基礎設施、機構網點和人員配置,把更多的金融資源輸送到最基層、有需求的每個小企業、家庭和個人手中。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應面向社區,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相融合,加強對農業產業化企業、城鎮中小微企業、家庭農場等領域的金融支持。為此,可考慮放鬆金融管制,在有效防控內部操作風險的前提下,通過適當放權激發基層網點的工作積極性,提高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服務能力,同時降低門檻,大力發展立足本土和社區的各類小型金融服務機構。
三是構建微觀金融組織、服務和產品創新體系。積極推動大銀行下沉服務,設立小微企業專營機構,做精做專城商行、農商行等地方小法人機構,擴大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組織試點。可根據小微企業、「三農」的特殊需求和抵押物不足、信用記錄不全等特點,量身定製相應的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開發運用供應鏈融資、訂單融資、應收賬款融資、存貨融資、小企業債權集合信託、網路聯保、信貸工廠等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積極發展滿足多樣化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以實現更好地為新型城鎮化提供新金融服務的目的。
四是構建地方性信用與交易體系。可考慮通過創建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鎮分層信用體系,建立農村信用信息資料庫,形成並逐步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同時,可考慮積極引入住房等各類抵(質)押物的市場化定價機制,通過農村信用體系的健全和完善,解決「三農」貸款抵(質)押物不足的問題,讓它們變成標准化、可交易的產品,進行有序流通,從而降低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金融風險。五是構建地方性的直接融資體系。實現以間接融資為主向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並重的轉變,更加註重小微企業、家庭和個人的財富管理和資產增值需求。可考慮通過政策引導和金融創新,開辦消費金融公司等,運用私募股權機制和各類民間資金轉化平台,把民間資金調動起來,讓更多的信貸資金配置到私營部門,讓其投向實體經濟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在交通、綠化、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可實行政府調控下的市場化運作,形成民間資金支持新型城鎮化和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資本集聚和區域循環機制。

『玖』 新型城鎮化試點有什麼好處

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主要包括五項任務:

一是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建立中央(省)對下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和實行建設用地指標與吸納省(市)外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

二是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

三是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和有償退出制度,探索超標准宅基地處置辦法;

四是建立行政創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設市模式,選擇鎮區人口10萬以上的建制鎮開展新型設市模式試點工作;

五是綜合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在城市創業創新環境建設、城市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城市社會治理體系等方面有選擇地開展改革探索。

其中,就可持續的城鎮化的投融資機制,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官員鄔曦曾經撰文表示,「土地財政」不可持續,但關鍵問題在於,要堵住「土地財政」這條暗道,就需要開辟未來城鎮化融資的明渠。

鄔曦進一步指出,修明渠堵暗道並不容易,不僅涉及到中央地方稅收關系調整、地方債務風險控制等傳統難題,也面臨融資領域放寬、融資工具升級等創新要求。試點就是要通過探索建立城鎮化投融資機制來打通新渠道。

同時,對第四項任務,鄔曦解釋,「在把符合條件的縣和建制鎮設為市的過程中,探索大部門制、開發區管理模式等的橫向整合,控制行政機構和人員編制,優化行政層級和區劃的縱向設置,提高行政效能。賦予吸納人口多、經濟實力強的鎮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管理權。」

鄔曦認為,國家開展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的目標有兩個:

一是探索建立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明確成本承擔主體和支出責任;

二是建立起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成本分擔機制,中央和省級政府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和建設用地指標與落戶人數掛鉤等政策,支持城市政府吸納外來人口並提供相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