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誰發明了糧票

誰發明了糧票

發布時間: 2021-03-01 16:18:31

『壹』 中國發行糧票的原因(初一的政治考試)要快!!!!!!!!!!!!

一、糧票發行概況

糧票是一種購糧憑證。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發行郵票,而糧票幾乎唯獨中國發行,並且全國性地使用了近40年。當時,誰擁有糧票,誰就擁有糧食。

隨著集藏熱的不斷升溫,收藏糧票的隊伍也不斷壯大,估計集藏糧票者達數百萬人之眾。在各地許多集藏品市場上,都有眾多人在買賣或交換糧票。江西九江的糧票收藏者還獨資創辦了私人糧票收藏館,並辦了民間刊物(糧友》。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相繼成立了集糧票協會。

1954年3月1日,政務院發布了《關於實行糧食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的命令)。於是,自1955年我國糧食部首次發行全國糧票起,國家對糧食及糧食作物實行定人定量、計劃供應和限地區。限時使用的政策一統購統銷政策。對於這種無價證券,國家明文規定不準買賣、偽造、不得投機倒把,由此可見,糧票曾經是我國計劃經濟的標志之一,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也是歷史年代。社會環境、人文地理、科技進步等方面的真實記載。我國歷史上發行過類似糧票一類的憑證。清朝順治初年發行過「糧串」,距今已有340多年。民國時期,國民黨政府為征購糧食而發行了「糧食庫券」。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發行了「股東飯證」。

但目前收藏界主要是收藏新中國成立以後發行的糧票。最早發行的地方糧票是西南區1950年:月發行的,票額為:斤半的大米票。1952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司令部為解決在朝鮮戰場上臨時外出執勤人員能在就近部隊就餐的問題,特地印發了蓋有「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司令部」印鑒的豎式雕刻版深綠色「飯票」。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為方便部隊在調動途中的軍糧補給,又印發了「行軍糧票」。這兩種票證僅限於軍內使用。發行最早的全國糧票是我國糧食部於1955年9月公開發行的,同時還發行軍用糧票。

從此,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以及地市也先後發行限本地區使用的地方糧票。據初步估計,新中國發行的全國糧票(先後印製共計9套)、地方糧票和軍用糧票總數有14000多種。

糧票的票幅和票額可謂千差萬別。票幅最大的是國家糧食部於1957年發行的「軍用糧定額支票」,共4種,均為150x67厘米,如同一號普通信封;票幅最小的是浙江省1976年發行的10斤糧票,僅有9X8毫米,不足1平方厘米,相當於小孩的指甲;票額最大的是西藏軍區1967年發行的軍用糧票,票額一萬斤;票額最小的是南京市在1960年發行的一錢糧票。這套糧票共6枚,其餘5枚票額分別為二錢、半兩、一兩、二兩、半斤,前三枚票幅均為50 x25毫米,畫面都是一農民和麥穗;後三枚票幅均為53x32毫米,畫面左邊是工廠,右邊是農田麥穗。另外,票額較小的還有1972年和1976年先後發行的上海糧票、浙江糧票中的「半市兩」一張。

二、糧票的種類

一、按屬性分:1.全國通用糧票;2.軍用糧票;3.地方糧票。

二、按時間分:1.清代;2.民國時期;3.解放初期;4.困難時期(三年自然災害時期);5.「文革」時期。

三、按地區分:1.直轄市;2;省會城市;3.地市(專區);4.縣市。

四、按票額分:1.以「錢」為單位(一錢、二錢、五錢、二兩五錢等);2.以「兩」為單位(半兩、一兩、二兩、二兩半、三兩等);3.以「斤」為單位(半斤、一斤、二斤、三斤、五斤、十斤等);4.以公制即以「克」或「公斤」為單位。

五、按形式分:1.有齒;2.無齒;3.變體;4.本票;5.版票;6.小全張;7.專題票。

糧票上的圖案選題廣泛,異彩紛呈。各省地市盡展物華天寶,選用本地區的名勝古跡、名山大川和工農業建設為圖案。如山西的煤礦,吉林的一汽,內蒙古的草原,新疆的葡萄,黑龍江的石油,上海的外灘,廣西的桂林風光,等等。票面上飛機、輪船。火車、汽車、大橋、拖拉機等,應有盡有。湖南省在1969年發行的一套糧票,將韶山、清水塘、第一師范、一師附小、韶山學校、橘子洲等毛澤東出生、學習過的地方風光搬上了方寸之地,每枚還配上了不同的語錄,精美絕倫。浙江省於1980至1991年發行的一套12生肖系列糧票,是我國獨一無二的「生肖」糧票,極有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糧票的製作與使用變化多端。北京糧票整齊劃一,同一規格,均為長方形,四周有齒連票;浙江糧票帶存根,離根作廢;新疆糧票背面塗膠;陝西咸陽糧票還有編號;有趣的是廣西剪角糧票,剪去一角是面票,再剪去另一角是玉米票,整票為大米票,一票三用,別具一格。

糧票上的文字也是多種多樣。糧票正面,「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部」發行的叫,『全國通用糧票」或「軍用糧票」;各地區發行的糧票稱「××省地方糧票」或「××市地方糧票」。票額單位分別為市斤、市兩、半市兩、錢;1986年國家將16兩制的市斤制改為公斤制,因此票額出現了公斤、克,反映了我國度量衡單位的變化,「文革」時期,有些糧票上還印有「最高指示」、語錄、題詞等,如北京等地的糧票上印有「反對大吃大喝」和「備戰、備荒。為人民」等。所有糧票下端中間均註明發行年度,但有的用漢字有的用阿拉伯字,如「一九六六年」或「1974」。糧票背面,均有「使用說明」若干條,僅目前所見,凡地方糧票背面均有「使用說明」四個字,而全國糧票並無此四個字,只有「一、二、三、四」四點說明。地方糧票均蓋有「調XXX糧食局」圓形紅色印鑒(「文革」時期蓋用「XXX 調革命委員會糧食局」圖章);全國糧票均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部」的圓形紅色印鑒,並有國徽圖案(50年代發行的全國糧票印鑒均蓋在正面,且為紅色正方形,左右兩枚印鑒對稱,沒有國徽)。

三、糧票珍稀品種

一、早期發行的糧票。如清代,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50年代);

二、票幅最大和最小的糧票。如1957年發行的「軍用糧定額支票」, 1976年浙江發行的10斤糧票;

三、票額最大和最小的糧票。如1967年西藏軍區發行的軍用糧票,1960年南京市發行的一套小票額糧票共六枚(一錢、二錢、半兩、一兩、二兩、半斤), 1960年上海發行的五錢, 1960年浙江發行的二兩五錢, 1961年湖北發行的半兩, 1965年河南發行的三兩, 1972年上海發行的半兩, 1976年浙江發行的半兩、二兩半等;

『貳』 糧票是怎麼發行的

糧票獲取的主要途經,由城鎮居民憑糧食戶口(居民糧食供應本)——一種糧食內計劃指標冊到指定容國有糧店兌換。糧食關系與戶口緊密掛鉤,公安部在人口統計中把由政府計劃供糧城鎮居民劃為「非農業戶口」。1953年中央政府頒布《關於糧食的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的命令》,1955年8月25日國務院下達《關於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暫行辦法》,從此糧票完全進入流通領域。

『叄』 為什麼近代要發明流通不便的糧票

其實憑票供應不是中國最早採用的,蘇聯在十月革命後,當時國內不穩定,內戰不斷,
商品缺乏,就採取商品有計劃的分配,發放各種商品票證,蘇聯最早的票證是1916年的鞋票。
美國也在二戰時期商品緊張時,發放了各種商品票證,其種類也不少,這其中就含有糧票性質的票證。中國取消糧票後還有一些國家仍然採用憑票供應方式,如朝鮮、越南等一些國家。
中國的糧票種類數量有「世界之最」之稱,全國2500多個市縣,還有一些鎮、鄉都分別發放和使用了各種糧票,進行計劃供應,還有一些大企業、廠礦、農場、學校、政府、機關等單位。
糧票是特殊經濟條件下的歷史產物,票面題材廣泛,印製精細,具有時間性、地域性的特點。經年累月的歲月侵蝕,更使這種具有不可復制性的票證文物日漸稀少,珍品迭出,長期為海內外收藏愛好者所矚目。
另外,有些發行於解放戰爭時期的公糧票,是解放戰爭時期革命軍隊在人民群眾支持下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
「票證經濟」曾影響了我國幾代老百姓的生活,那是一段憑票吃糧喝湯的年代,也是靠糧票、布票等票、證過日子的計劃經濟時代。
最早實行憑票證供應的就是糧食。新中國成立初期,物資極度匱乏,糧食自然無法做到敞開供應。中央政府開始醞釀糧食的計劃供應,以滿足全國人民的溫飽。1953 年,中央政府決定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包括糧食計劃收購政策,糧食計劃供應政策,1955 年8 月25 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7 次會議通過《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憑證印製暫行辦法》,緊接著,國家糧食部向全國發布這一暫行辦法,很快,各種糧食票證便鋪天蓋地地進入社會。
1960 年,國家進入了節糧度荒時期,城市居民的糧食定量進行壓縮,副食品供應嚴重不足。以前曾經憑票供應的商品,也無貨供應。到1961 年市場憑票供應的商品,達到了156 種。在那個時期,吃飯要糧票,吸煙要煙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連一分錢買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票證發放雖然很多,但是仍然不能涵蓋所有商品。因此,在票證之外,又發了各種購貨本,如糧食本、副食本、煤炭本等等。至於購買工業品,國家還發放了工業券。到商店購買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需要交一定數量的工業券。大件、貴重的商品,又有自行車票、縫紉機票、手錶票等。
與票證時代相配合的,還有嚴格的戶籍管理以及城鄉二元分割的制度。農村人不可能像今天第一樣自由進城打工,因為每月定量供給的糧票、油票只有城市人口才有,沒有城裡人的身份,就拿不到這些票證,因此農民離開了土地,根本就無法生存。
不僅城鄉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遷移,同樣由於糧食關系的束縛而相當麻煩。當時的糧票分為全國通用和地方流動兩種。只有全國糧票才能在中華大地都有效。出差的人必須持單位介紹信去糧店換一定數量的全國糧票。
經濟發展的轉機發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隨著改革開放,物資慢慢豐富起來,商品市場開始活躍,曾經嚴格的票證制度越來越松動,國家逐步縮小了消費品定量配給的范圍。到1983 年,由國家統一限量供應的只有糧食和食用油兩種。
1984 年,在經過兩年多的物價體制改革試驗後,深圳市在全國率先取消一切票證,糧食、豬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開供應,價格放開。深圳人率先過上了不用糧本、糧票的日子。
在 24 年後的今天看來,取消票證並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在當時,可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大事,冒了非常大的風險。不僅僅是趟了政策的雷區,而且牽動城市最敏感的神經,造成了深圳市民的恐慌。
那個年代,我國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按戶籍人口定量供應。深圳經濟特區初期也是實行這種制度,當時群眾買米要憑戶口本或糧票,定量很低。特區成立幾個月後,人口由辦特區前的兩萬餘人一下膨脹到幾十萬人,大量的建築工人和其他人員進來了,糧食定量不夠,有的人還沒有糧票,只好到自由市場購入高價糧。因為糧票,當時不少人被逼回內地。
1984 年11 月,深圳市召開會議,研究取消糧食憑證定量供應問題。會議認為,全國農村進行改革後,糧食已經出現了恢復性的增長,糧食供應已經沒有那麼緊張,又由於國家賦予經濟特區在改革方面可以先行先試,因此深圳可以大膽地實行改革。辦法是讓國營糧食部門多儲備一些糧食,取消糧票,提高價格,敞開供應。如果發現周圍地區大量搶購,再提高糧價和研究其他對策。
新政策還沒實施,消息傳開後,過慣了「票日子」的深圳人大為恐慌,紛紛到糧站排隊購買糧油。幾十年來憑票買糧的習慣一旦被打破,會不會出現沒有糧食可以買,大家又要餓肚皮的情況?
事實證明,由於發揮了價格機制、供求平衡機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糧食憑證供應制度後,並沒有發生什麼風波。用一位市民的話說,「沒想到取消糧票後不但不會買不到糧食,而且買東西還特別方便,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水平挑選不同的質量!」
就在深圳市取消糧票的第二年,即1985 年,國家又取消了長達30 多年的農產品統購派購制度,極大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豐富了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城市居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一日三餐,副食增多,主食減少,因此,這時基本家家戶戶糧票都有所盈餘。
1991 年5 月,廣東、海南率先實行糧食購銷同價改革。1992 年4 月1 日,政府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這一改革。1992 年10 月,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後,全國各地先後放開糧食及其他產品價格,實行購銷同價,促進糧食產銷與市場接軌。
糧價放開後,激活了其他商品的流通,促進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顯著增長。1993 年,糧油實現敞開供應,糧票已無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長達近40 年的「票證經濟」就此落幕,老百姓再也不用為找不到糧票發愁了

『肆』 糧票的故事和歷史

我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其實憑票供應不是我國最早採用的,蘇聯在十月革命後,當時國內不穩定,內戰不斷,商品缺乏,就採取商品有計劃的分配,發放各種商品票證。

美國也在二戰時期商品緊張時,發放了各種商品票證,其種類也不少,這其中就含有糧票性質的票證。現在還有一些國家仍然採用憑票供應方式,如朝鮮、越南、等一些國家。

糧票記載著一段新中國歷史上異常艱難的歲月,那時,中國人對於糧票的熟悉和認知程度遠遠超過今年很多人的想像。1933年4月18日,在我國實行了38年的糧票制度,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

糧票是特殊經濟條件下的歷史產物;糧票的歷史絕非一般的文化娛樂史,而是一部凝重渾厚的中華民族創業史,是一部華夏子孫與貧窮、飢餓的抗爭的生活史,是中國計劃經濟這段歷史的真是寫照和證明,具有著深刻歷史意義的事件。

在中國糧票的發展歷程中,很多獨具特色的糧票留存至今,以至發展成為很多藏家的留存珍品。

1984年3月9日,國務院轉發國家計量局「關於全面推行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的意見」之文件,要求新印製的各種票證改用法定計量單位。故在1984年以後,全國各省所印製的糧票一律改為以「克」「公斤(千克)」為計量單位。

水印糧票是指用水印紙印製的糧票。糧票的印製在我國有著漫長的歷史,其印製方式和紙張選用在不同的時期也不盡相同。1955年9月,國家糧票部印製發行第一套全國通用糧票。為了進一步提高票證的防偽功效,國家在1959年成功研製出帶有「五角星」和「古錢幣」等圖案的水印紙。

在1960年,又研製出較為復雜的「天安門」圖案固定水印的專用印鈔紙。1978年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糧票和1982年版的全國通用糧票,在印製時便全部使用的水印紙。

1997年,北京等地掀起糧票炒作熱潮,水印糧票也曾作為一種「奇貨」被炒作囤積,其價格也是一路飆升。例如,在遼寧1980年版糧票和黑龍江1978年版糧票中,帶有水印的3斤面額票,其價格均遠遠高於其他票面。與其他糧票相比,水印糧票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防偽性能強,無法造假。

布票名目繁多,品種豐富。上世界50年代初為「棉花購買證」、「購布票」等,上世界60年代初稱「布券」或「布票」,氣候統稱「布票」。布票名稱不下幾十種,有軍用布票、民用布票、調劑布票、臨時布票、找零布票、化纖布票、針織品票、汗衫背心票、鞋面布票、特種用途布票,如江都縣的蚊帳布票、浙江省的價廉耐用的山民土布票等。

(4)誰發明了糧票擴展閱讀

票證時代

其實憑票供應不是中國最早採用的,蘇聯在十月革命後,當時國內不穩定,內戰不斷,商品缺乏,就採取商品有計劃的分配,發放各種商品票證,蘇聯最早的票證是1916年的鞋票。

美國也在二戰時期商品緊張時,發放了各種商品票證,其種類也不少,這其中就含有糧票性質的票證。中國取消糧票後還有一些國家仍然採用憑票供應方式,如朝鮮、越南等一些國家。

中國的糧票種類數量有「世界之最」之稱,全國2500多個市縣,還有一些鎮、鄉都分別發放和使用了各種糧票,進行計劃供應,還有一些大企業、廠礦、農場、學校、政府、機關等單位。

糧票是特殊經濟條件下的歷史產物,票面題材廣泛,印製精細,具有時間性、地域性的特點。經年累月的歲月侵蝕,更使這種具有不可復制性的票證文物日漸稀少,珍品迭出,長期為海內外收藏愛好者所矚目。

另外,有些發行於解放戰爭時期的公糧票,是解放戰爭時期革命軍隊在人民群眾支持下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

「票證經濟」曾影響了我國幾代老百姓的生活,那是一段憑票吃糧喝湯的年代,也是靠糧票、布票等票、證過日子的計劃經濟時代。

最早實行憑票證供應的就是糧食。新中國成立初期,物資極度匱乏,糧食自然無法做到敞開供應。中央政府開始醞釀糧食的計劃供應,以滿足全國人民的溫飽。

1953 年,中央政府決定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包括糧食計劃收購政策,糧食計劃供應政策,1955 年8 月25 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7 次會議通過《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憑證印製暫行辦法》,緊接著,國家糧食部向全國發布這一暫行辦法,很快,各種糧食票證便鋪天蓋地地進入社會。

1960 年,國家進入了節糧度荒時期,城市居民的糧食定量進行壓縮,副食品供應嚴重不足。以前曾經憑票供應的商品,也無貨供應。到1961 年市場憑票供應的商品,達到了156 種。在那個時期,吃飯要糧票,吸煙要煙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連一分錢買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票證發放雖然很多,但是仍然不能涵蓋所有商品。因此,在票證之外,又發了各種購貨本,如糧食本、副食本、煤炭本等等。至於購買工業品,國家還發放了工業券。到商店購買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需要交一定數量的工業券。大件、貴重的商品,又有自行車票、縫紉機票、手錶票等。

與票證時代相配合的,還有嚴格的戶籍管理以及城鄉二元分割的制度。農村人不可能像今天一樣自由進城打工,因為每月定量供給的糧票、油票只有城市人口才有,沒有城裡人的身份,就拿不到這些票證,因此農民離開了土地,根本就無法生存。

不僅城鄉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遷移,同樣由於糧食關系的束縛而相當麻煩。當時的糧票分為全國通用和地方流動兩種。只有全國糧票才能在中華大地都有效。出差的人必須持單位介紹信去糧店換一定數量的全國糧票。

經濟發展的轉機發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隨著改革開放,物資慢慢豐富起來,商品市場開始活躍,曾經嚴格的票證制度越來越松動,國家逐步縮小了消費品定量配給的范圍。到1983 年,由國家統一限量供應的只有糧食和食用油兩種。

1984 年,在經過兩年多的物價體制改革試驗後,深圳市在全國率先取消一切票證,糧食、豬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開供應,價格放開。深圳人率先過上了不用糧本、糧票的日子。

在 24 年後的今天看來,取消票證並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在當時,可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大事,冒了非常大的風險。不僅僅是趟了政策的雷區,而且牽動城市最敏感的神經,造成了深圳市民的恐慌。

那個年代,我國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按戶籍人口定量供應。深圳經濟特區初期也是實行這種制度,當時群眾買米要憑戶口本或糧票,定量很低。

特區成立幾個月後,人口由辦特區前的兩萬餘人一下膨脹到幾十萬人,大量的建築工人和其他人員進來了,糧食定量不夠,有的人還沒有糧票,只好到自由市場購入高價糧。因為糧票,當時不少人被逼回內地。

1984 年11 月,深圳市召開會議,研究取消糧食憑證定量供應問題。會議認為,全國農村進行改革後,糧食已經出現了恢復性的增長,糧食供應已經沒有那麼緊張,又由於國家賦予經濟特區在改革方面可以先行先試,因此深圳可以大膽地實行改革。

辦法是讓國營糧食部門多儲備一些糧食,取消糧票,提高價格,敞開供應。如果發現周圍地區大量搶購,再提高糧價和研究其他對策。

新政策還沒實施,消息傳開後,過慣了「票日子」的深圳人大為恐慌,紛紛到糧站排隊購買糧油。幾十年來憑票買糧的習慣一旦被打破,會不會出現沒有糧食可以買,大家又要餓肚皮的情況?

事實證明,由於發揮了價格機制、供求平衡機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糧食憑證供應制度後,並沒有發生什麼風波。用一位市民的話說,「沒想到取消糧票後不但不會買不到糧食,而且買東西還特別方便,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水平挑選不同的質量!」

就在深圳市取消糧票的第二年,即1985 年,國家又取消了長達30 多年的農產品統購派購制度,極大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豐富了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城市居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一日三餐,副食增多,主食減少,因此,這時基本家家戶戶糧票都有所盈餘。

1991 年5 月,廣東、海南率先實行糧食購銷同價改革。1992 年4 月1 日,政府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這一改革。1992 年10 月,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後,全國各地先後放開糧食及其他產品價格,實行購銷同價,促進糧食產銷與市場接軌。

糧價放開後,激活了其他商品的流通,促進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顯著增長。1993 年,糧油實現敞開供應,糧票已無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長達近40 年的「票證經濟」就此落幕,老百姓再也不用為找不到糧票發愁了。

『伍』 誰有關於糧票的故事

http://..com/question/4766197.html?si=2

糧票的故事

我的爺爺和爸爸都是「老糧食人」了。為什麼說他們是「糧食人」呢。因為,他們兩代人都在糧食部門里工作。爺爺一直干到離休,

最後在單位居住直至去世。爸爸呢,現在還在國家糧食儲備庫里工作。我們可說是一個名符其實的「糧食世家」了。

爺爺在世的時候幾乎是一直同我們居住在一起的,他老人家平時沒什麼愛好,退居二線後,就喜歡平時同一些老人們下下象棋,還經常同我講述他的一生故事,而這些古色古香的故事裡,講得最多的還數騰糧食工作和有關糧食的成長和糧食的計劃供應之類故事了。

爺爺講,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國家由於糧食產量很低,所生產出來的糧食遠遠不夠全國的廣大農民、工人們食用,為了調節和控制國家的糧食需求以及市場供應狀況,國家實行對糧食以及油料計劃供應和分配。所以那時候,包括我爸爸在內部曾經歷過的糧食的糧票和糧券

分配和供應發放。爺爺講:那時候,全國人民都很難吃飽肚子。除軍隊之外,任何城鄉居民實行每人每月,按年齡和工種發放糧票,憑糧票到糧站購買糧食。

爺爺講,那時候,全國每人都實行國家統一標準的糧食供應計劃。我們家雖說工作以及生活在糧站,卻是不可能額外吃到計劃外的糧食的,爺爺當時就掌管糧食計劃供應大權,但他卻絲毫不敢搞特權。就連當時有許多親戚處在飢荒地區,哭求爺爺能為他們搞點計劃糧食,用於度荒充飢,爺爺寧可從我們家當時所供應的計劃糧食中,拿出點糧票,讓他帶回去,到所在的地區糧站購買。

爺爺講,那時的糧票有兩種。一種是全國通用糧票,一種是各省、市自行發布的糧票。全國通用糧票在全國范圍內,無論什麼省市區都能憑此票購買到糧食,還有一種省間范圍內購糧的省市糧票,只用於省間范圍的購買糧票。

當時,國家曾立法、立規,明文規定,所有糧食收購及供應權在國家掌管之中,任何個人和集體無權進行糧食買賣,否則,當投機倒把嚴厲懲處。糧票呢,不得以商品交易形式在市場和民間買賣,誰違規了,誰將受到嚴懲的。國家實行統購、統銷,這樣有利於國家對糧食的管理和調控。糧食作為國家的國計民生加以重視。

關於糧票的故事,既是爺爺常講的「老掉牙」的故事,但它又是我們國家的歷史和過去。它足以說明我們的國家在那種特殊歲月,所採用的特殊方式、方法,對穩定國家大局以及關心廣大人民群眾生存的一種必要的手段措施。

糧票的故事,隨著爺爺去世而結束,但它將時刻提醒現在的人們要珍惜糧食。保護糧田,因為民以食為天,這句警世名言像一個警鍾長鳴於人們的心中

『陸』 為什麼會不用糧票了呢

糧票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因為當時物資匱乏,所以只能有計劃的分配專給每個人,如果自由購買恐怕出屬現有不法商人惡意囤積的現象,嚴重的話會出現大量的人民吃不到糧食的情況。現在幾乎可以稱得上物質極大豐富,並且實行了市場經濟,糧票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

『柒』 誰知道糧票的故事

糧票的故事

我的爺爺和爸爸都是「老糧食人」了。為什麼說他們是「糧食人」呢。因為,他們兩代人都在糧食部門里工作。爺爺一直干到離休,

最後在單位居住直至去世。爸爸呢,現在還在國家糧食儲備庫里工作。我們可說是一個名符其實的「糧食世家」了。

爺爺在世的時候幾乎是一直同我們居住在一起的,他老人家平時沒什麼愛好,退居二線後,就喜歡平時同一些老人們下下象棋,還經常同我講述他的一生故事,而這些古色古香的故事裡,講得最多的還數騰糧食工作和有關糧食的成長和糧食的計劃供應之類故事了。

爺爺講,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國家由於糧食產量很低,所生產出來的糧食遠遠不夠全國的廣大農民、工人們食用,為了調節和控制國家的糧食需求以及市場供應狀況,國家實行對糧食以及油料計劃供應和分配。所以那時候,包括我爸爸在內部曾經歷過的糧食的糧票和糧券

分配和供應發放。爺爺講:那時候,全國人民都很難吃飽肚子。除軍隊之外,任何城鄉居民實行每人每月,按年齡和工種發放糧票,憑糧票到糧站購買糧食。

爺爺講,那時候,全國每人都實行國家統一標準的糧食供應計劃。我們家雖說工作以及生活在糧站,卻是不可能額外吃到計劃外的糧食的,爺爺當時就掌管糧食計劃供應大權,但他卻絲毫不敢搞特權。就連當時有許多親戚處在飢荒地區,哭求爺爺能為他們搞點計劃糧食,用於度荒充飢,爺爺寧可從我們家當時所供應的計劃糧食中,拿出點糧票,讓他帶回去,到所在的地區糧站購買。

爺爺講,那時的糧票有兩種。一種是全國通用糧票,一種是各省、市自行發布的糧票。全國通用糧票在全國范圍內,無論什麼省市區都能憑此票購買到糧食,還有一種省間范圍內購糧的省市糧票,只用於省間范圍的購買糧票。

當時,國家曾立法、立規,明文規定,所有糧食收購及供應權在國家掌管之中,任何個人和集體無權進行糧食買賣,否則,當投機倒把嚴厲懲處。糧票呢,不得以商品交易形式在市場和民間買賣,誰違規了,誰將受到嚴懲的。國家實行統購、統銷,這樣有利於國家對糧食的管理和調控。糧食作為國家的國計民生加以重視。

關於糧票的故事,既是爺爺常講的「老掉牙」的故事,但它又是我們國家的歷史和過去。它足以說明我們的國家在那種特殊歲月,所採用的特殊方式、方法,對穩定國家大局以及關心廣大人民群眾生存的一種必要的手段措施。

糧票的故事,隨著爺爺去世而結束,但它將時刻提醒現在的人們要珍惜糧食。保護糧田,因為民以食為天,這句警世名言像一個警鍾長鳴於人們的心中

『捌』 行軍糧票創始人是誰

行軍糧票票發行於1951年秋。當時,新中國建立不久,為加強防務、剿匪、軍管,進一專步鞏屬固人民政權,穩定社會秩序,支援抗美援朝,我軍軍事調動仍較頻繁。為保證行軍部隊的糧食供應,簡化撥領手續,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特發行了此票,這也就是行軍糧票的由來

『玖』 糧票的故事

糧票的故事

我的爺爺和爸爸都是「老糧食人」了。為什麼說他們是「糧食人」呢。因為,他們兩代人都在糧食部門里工作。爺爺一直干到離休,

最後在單位居住直至去世。爸爸呢,現在還在國家糧食儲備庫里工作。我們可說是一個名符其實的「糧食世家」了。

爺爺在世的時候幾乎是一直同我們居住在一起的,他老人家平時沒什麼愛好,退居二線後,就喜歡平時同一些老人們下下象棋,還經常同我講述他的一生故事,而這些古色古香的故事裡,講得最多的還數騰糧食工作和有關糧食的成長和糧食的計劃供應之類故事了。

爺爺講,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國家由於糧食產量很低,所生產出來的糧食遠遠不夠全國的廣大農民、工人們食用,為了調節和控制國家的糧食需求以及市場供應狀況,國家實行對糧食以及油料計劃供應和分配。所以那時候,包括我爸爸在內部曾經歷過的糧食的糧票和糧券

分配和供應發放。爺爺講:那時候,全國人民都很難吃飽肚子。除軍隊之外,任何城鄉居民實行每人每月,按年齡和工種發放糧票,憑糧票到糧站購買糧食。

爺爺講,那時候,全國每人都實行國家統一標準的糧食供應計劃。我們家雖說工作以及生活在糧站,卻是不可能額外吃到計劃外的糧食的,爺爺當時就掌管糧食計劃供應大權,但他卻絲毫不敢搞特權。就連當時有許多親戚處在飢荒地區,哭求爺爺能為他們搞點計劃糧食,用於度荒充飢,爺爺寧可從我們家當時所供應的計劃糧食中,拿出點糧票,讓他帶回去,到所在的地區糧站購買。

爺爺講,那時的糧票有兩種。一種是全國通用糧票,一種是各省、市自行發布的糧票。全國通用糧票在全國范圍內,無論什麼省市區都能憑此票購買到糧食,還有一種省間范圍內購糧的省市糧票,只用於省間范圍的購買糧票。

當時,國家曾立法、立規,明文規定,所有糧食收購及供應權在國家掌管之中,任何個人和集體無權進行糧食買賣,否則,當投機倒把嚴厲懲處。糧票呢,不得以商品交易形式在市場和民間買賣,誰違規了,誰將受到嚴懲的。國家實行統購、統銷,這樣有利於國家對糧食的管理和調控。糧食作為國家的國計民生加以重視。

關於糧票的故事,既是爺爺常講的「老掉牙」的故事,但它又是我們國家的歷史和過去。它足以說明我們的國家在那種特殊歲月,所採用的特殊方式、方法,對穩定國家大局以及關心廣大人民群眾生存的一種必要的手段措施。

糧票的故事,隨著爺爺去世而結束,但它將時刻提醒現在的人們要珍惜糧食。保護糧田,因為民以食為天,這句警世名言像一個警鍾長鳴於人們的心中

『拾』 使用糧票時的時代背景!!好的加分!!

新中國的糧票,產生於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出台之初,是計劃經濟的產物。糧票在流通領域中的經濟地位從其生發的一些經濟現象即可窺探一斑。
首先,糧票是作為戰勝城鄉資本主義勢力的經濟武器來利用的。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糧食市場是極其復雜和混亂的。除了國營糧食商業外,還保留著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大批糧食私商。他們分布范圍廣、數量大,糧食形勢一旦緊張,他們便露出惟利是圖、投機取巧的剝削本質。並勾結城鄉資本主義勢力,套購糧食,囤積居奇,興風作浪,哄抬糧價,擾亂市場。千方百計和國營糧食商業爭奪糧源,還利用造謠欺騙等手段,挑撥農民和國家的關系,從流通領域內進一步惡化了糧食商品的供需矛盾,致使國營糧食商業收購計劃月月完不成,而銷售計劃卻月月突破,產生入不敷出的嚴重狀態。甚至出現在糧食上市的季節里連續出現銷售數量大於收購數量的反常現象,糧食問題已嚴重影響到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國家便開始對糧食的分配和流通採取一系列措施,堅決取締資本主義的糧食自由貿易,實行國營糧食商業的壟斷經營。國家糧食部在頒布對糧食實行統一收購和統一銷售政策之後,便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四證三票制」。四證即:市鎮居民糧食供應證、工商行業用糧供應證、市鎮飼料供應證和市鎮居民糧食供應轉移證。三票:即全國通用糧票、地方糧票和地方料票。這樣,作為一種戰勝城鄉資本主義勢力的經濟武器,糧票便開始介入國家和國民的經濟生活。

其次,是糧票大量出現後在經濟生活中所生發的「票證經濟」現象。

糧票自1955年正式發行後,作為計劃經濟的產物,一直延續到1993年。四十多年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各級糧食部門、商業部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先後印製、發行了數以萬計的糧票。這些糧票,發行范圍極廣,除國家糧食部發行的全國通用糧票外,各省市自治區、省內各地市縣鄉鎮、甚至一些學校、廠礦、工區也都有自己的專用糧票,而且品種極其繁多。除常見的通用糧票、流動糧票外,還有定額糧票、兌換糧票、工種糧票、劃撥糧票、補助糧票、價購糧票、獎售糧票、行業糧票、蔬菜糧票、副食糧票、僑匯糧票、飼料糧票、比例糧票等。由於糧票的大量發行和流通,「憑票購糧」便成為當時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一種普遍現象。糧票無論同人們的生產經營活動,還是同生活消費活動都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基於此,一些經濟學家便把新中國成立後的四十多年的計劃經濟體制又稱之為票證經濟體制。作為一個新的經濟術語,「票證」經濟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

再次,是糧票生發的經濟現象所產生的效應。

包括積極的經濟效應和消極的經濟效應兩個方面。從積極的經濟效應看,糧票的使用起到了阻擋和緩沖貨幣替換實物的作用,弱化了消費相對膨脹與物資匱乏、經濟總量短缺的矛盾;阻擋和緩沖了社會需求對短線產品的集中壓力,弱化了社會需求上拉同結構性經濟短缺的矛盾;起到了保證重點生產和保護做、低收入者利益的作用,促進了社會經濟生活的穩定。從消極的不良效應來看,糧票的大量印製和流通,強化了我國原有的產品經濟秩序,阻礙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秩序的確立,並由此生發出倒買倒賣、貪污偽造糧票、套曲糧食差價的經濟犯罪現象。據統計,僅在1987年到1989年不到三年的時間,全國查處的貪污在上萬斤糧票的案件,就多達130餘起,查處非法印製面額為5市斤(最大面額的全國糧票)的假全國通用糧票的案件,則多達412起。以致使在當時的社會上,曾出現一批批職業性的糧票「倒爺「(經營者)。

從本質上看,糧票的大量發行和廣泛流通使用,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特有的社會經濟現象,是短缺經濟與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合力作用的必然產物。經濟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標志。我國發行糧票雖屬被迫和無奈,但國家卻能夠通過糧票了解和掌握一定時期社會重要戰略的流動量,進而掌控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和選擇權。由此可見,計劃經濟時期,糧票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佔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確系舉足輕重。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