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盤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① 算盤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岳(?~220)字復公河。東漢著名數學家、制天文學家,世界第一位「珠算」提出者和「算盤」記錄者。東萊(今萊州市)人。東漢靈帝時,著名天文學家劉洪「按數術成算」創造了「乾象歷」,並「親授其法」予徐岳。徐岳潛心鑽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歷象端委,進一步完善了「乾象歷」,後又把該歷法傳授給吳國中書令闞澤,使歷法得以在吳國實行。歷法的鑽研為徐岳以後從事算學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他搜集先秦以來的大量數學資料,撰寫出《數術記遺》、《算經要用》等數學著作。《數術記遺》詳細地記錄了他與劉洪算術問答的精華,介紹了14種計算方法。第一次記載了算盤的樣式,並第一次定名為「珠算」。漢獻帝延康元年(220)病逝。
② 算盤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關於算盤起源於哪個朝代,現今有三種說法:
1.清代數學家梅啟照等主張起源於東漢、南專北朝。其依據是,東漢數屬學家徐岳寫過一部《數術記遺》,其中著錄了十四種演算法,第十三種即稱「珠算」,並說:「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
2.清代學者錢大聽主張起源於元明朝。即算盤出現在元朝中葉,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其依據是: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第二十九卷《井珠》,引當時諺語形容奴僕說:「凡納婢僕,初來時曰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曰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曰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後人稱此為「三珠戲語」。把老資格的奴婢比作算盤珠,說明當時的算盤已很普及。
3.起源於唐朝、流行於宋朝。依據為: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家葯鋪,其正面櫃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盤,經中日兩國珠算專家將畫面攝影放大,確認畫中之物是與現代使用算盤形制類似的串檔算盤。
③ 算盤是哪時候發明的
算盤是北宋時代出現的,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在古代的一些文藝作品,多次出現過算盤。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的《清明上河圖》,在卷末有趙太丞家葯鋪,櫃台上有繪有算盤圖形的物件,可見北宋時人們已使用算盤當計算工具。長久以來,算盤已深入到中國老百姓的生活中,並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算盤文化。在中國,有很多民間俚語、歇後語、謎語,以及民間習俗和飾品等,都與算盤有關。
算盤是北宋時代出現的,在古代文藝作品中都有所提及,是中國文化的瑰寶。
④ 中國的算盤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算盤的發明主要有三說。
一是清代數學家梅啟照等主張的東漢、南北朝說。其依據是,東漢數學家徐岳寫過一部《數術記遺》,其中著錄了十四種演算法,第十三種即稱「珠算」,並說:「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後來,北周數學家甄鸞對這段文字作了注釋,稱:「刻板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間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珠各當一。至下四珠所領,故雲『控帶四時』。其珠游於三方之中,故雲『經緯三才』也。」這些文字,被認為是最早關於珠算的記載。但是一些學者認為,此書描寫的珠算,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記數工具或者只能作加減法的簡單算板,與後來出現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語。
二是清代學者錢大聽等主張的元明說,即算盤出現在元朝中葉,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第二十九卷《井珠》,引當時諺語形容奴僕說:「凡納婢僕,初來時日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曰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日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後人稱此為「三珠戲語」。把老資格的奴婢比作算盤珠,撥一撥動一動,說明當時的算盤已很普及。宋末元初人劉因的《靜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盤》為題的五言絕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餅氏歌。執籌仍蔽簏,辛苦欲如何。」這也是算盤在元代出現的明證。至於明朝,永樂年間編的《魯班木經》中,已有製造算盤的規格、尺寸,還出現了徐心魯《算珠演算法》、程大位《直指演算法統宗》等介紹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盤在明代已被廣泛使用,這是毫無疑問的了。
隨著新史料的發現,又形成了算盤起源於唐朝、流行於宋朝的第三說。其依據是,一,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家葯鋪,其正面櫃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盤,經中日兩國珠算專家將畫面攝影放大,確認畫中之物是與現代使用算盤形制類似的串檔算盤。二,1921年在河北巨鹿縣曾挖掘到一顆出於宋人故宅的木製算盤珠,已被水土淹沒八百年,但仍可見其為鼓形,中間有孔,與現代算珠毫無兩樣。三,劉因是宋末元初人,他的《算盤》詩,與其說是描寫元代的事物,還不如說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為確切。同樣,陶宗儀的「三珠戲語」所見元人諺語中已有算盤珠之說,也反映出「是法盛行於宋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演算法統宗」條)。四,元初的蒙學課本《新編相對四言》中,有一幅九檔的算盤圖,既然在元初已為訓蒙內容,可見已是尋常之物,它的出現,至少可上推到宋代。此外,宋代的算盤從形制看已較成熟,沒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種笨拙或粗糙。因此,較多的算學家認為,算盤的誕生還可上推到唐代。因為宋以前的五代十國時期戰亂不斷,科技文化的發展較為滯緩,算盤誕生於此時的可能性較小。而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經濟文化都較發達,需要有新的計算工具,使用了兩千年的籌算在此時演變為珠算,算盤在這時被發明,是極有可能的。
⑤ 算盤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清代學者錢大聽等主張的元明說,即算盤出現在元朝中葉,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第二十九卷《井珠》,引當時諺語形容奴僕說:「凡納婢僕,初來時日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曰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日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後人稱此為「三珠戲語」。6CF
參考答案:在明代或早於明代,發明一種運算之工具,名曰算盤,即所謂之珠算。6CF
參考答案:算盤是什麼時候發明的現在好象還沒有一個固定說法,其中有一說是在元末明初之前,當時有《南村輟耕錄》(作者:陶宗儀)里提到,有一類傭人,初來時是「擂盤珠」不撥自動,過段時間就是「算盤珠」,撥之則動……以此做比喻,估計當時算盤已有相當的普及率了。6CF
明代中葉後,算盤更被廣泛使用,大量相關著作也紛紛涌現,著名的《直指演算法統宗》
⑥ 算盤是什麼朝代發明
算盤最早是由東漢末數學家徐岳發明。
據公開資料顯示,「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東漢徐岳所撰的《數術記遺》,其中有雲:「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為3部分,上、下兩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間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
每位各有5顆珠,上面一顆珠與下面四顆珠用顏色來區別,後稱之為「檔」。上面一珠當五,下面四珠每珠當一。而今天的解釋是:算盤為長方形,木框中嵌有細桿,桿上串有算盤珠,算盤珠可沿細桿上下撥動,通過用手撥動算盤珠來完成算術運算。
(6)算盤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擴展閱讀:
珠算是由籌算演變而來的,這是十分清楚的。《老子》提到:「善計者不用籌策」,可見這時籌算已經比較普遍了,因此我們說籌算是完成於春秋戰國時期。
「算」和「籌」二字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著作(如《儀禮》、《孫子》、《老子》、《法經》、《管子》、《荀子》等)中,甲骨文和鍾鼎文中到現在仍沒有見到這兩個字。一二三以外的籌算數字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貨幣(刀、布)上。
籌算數字中,上面一根籌當五,下面一根籌當一,珠算盤中的上一珠也是當五,下一珠也是當一。由於籌算在乘、除法中出現某位數字等於十,或者多於十的情形,所以珠算盤採用了上二珠下五珠的形式。
⑦ 算盤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算盤是中國人民在長期運用算籌計算的基礎上,大約在14世紀左右發明的。從那以後,算盤就取代了算籌而廣為流傳,延續至今,一直是我國一種最普遍的計算工具之一。用算盤來計算的方法叫珠算。
除了中國,還有些地區也出現過算盤,但都沒有流傳下來。古代埃及人進行貿易時,他們在地上鋪上一層沙子,用手在沙子上劃出一些溝,再把小石子放在溝里,作加、減法就是增減溝里的石子。這是最原始的算盤。後來,歐洲的商人用刻有槽子的計算板代替沙子,用專門製作的算珠取代了石子。經過多次改進,這種計算板類似於我國使用的算盤。但由於歐洲人的計算板是用鋼製成的,笨重而且昂貴,再加上西方人沒有運算口訣,使用起來不方便,因而逐漸被淘汰了。還有的地區的算盤是用每根木條穿著十顆木珠製成的,但由於人們把每顆珠子看作1,不像中國算盤下珠以一當一、上珠以一當五,因此計算起來速度大受限制,使用也不廣泛。
中國算盤以其製作簡單、價格低廉、運算方便,配以易學易記的珠算口訣等優點,長盛不衰。15世紀中期在《魯班木經》中已有製造算盤的詳細介紹。關於珠算術,明代吳敬《九章演算法比類大全》記載最早。1573年我國徐心魯寫了第一本系統介紹珠算演算法的書,1592年程大位又寫了《直指演算法統宗》等,這都加速了算盤的推廣,使珠算流傳到了很多國家。國際上曾多次進行過計算速度的比賽,在和手搖計算機及電子計算機的對抗賽中,每次加、減法的速度冠軍都是算盤。因此在有了電子計算機的今天,人們仍廣泛地使用算盤。如日本使用算盤的企業仍占相當比例,英、美、法等工業國仍把珠算列入小學課程。使用算盤和珠算除了其計算功能外,還有鍛煉思維能力的作用。
1980年,我國又推出一種新穎的電子算盤,它把普通算盤長於加減、電子計算器長於其他的優點融為一體,使古老的算盤煥發了青春。
⑧ 算盤是什麼國家什麼時候發明的
中國宋朝
⑨ 算盤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算盤的來歷,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據說我國當時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算盤究竟是何人發明的,現在無法考察。
算盤,又作祘盤,是漢族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准確等優點,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葯鋪櫃就畫有一架算盤。由於珠算盤運算方便、快速,幾千年來一直是漢族勞動人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即使現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盤的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剛剛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通過,珠算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
徐岳(?~220)字公河。東漢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世界第一位「珠算」提出者和「算盤」記錄者。東萊(今萊州市)人。東漢靈帝時,著名天文學家劉洪「按數術成算」創造了「乾象歷」,並「親授其法」予徐岳。徐岳潛心鑽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歷象端委,進一步完善了「乾象歷」,後又把該歷法傳授給吳國中書令闞澤,使歷法得以在吳國實行。歷法的鑽研為徐岳以後從事算學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他搜集先秦以來的大量數學資料,撰寫出《數術記遺》、《算經要用》等數學著作。《數術記遺》詳細地記錄了他與劉洪算術問答的精華,介紹了14種計算方法。第一次記載了算盤的樣式,並第一次定名為「珠算」。漢獻帝延康元年(220)病逝。
算盤的出現,被稱為人類歷史上計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在電子計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發揮著它特有的作用。在中國,各行各業都有一批打算盤的高手。使用算盤和珠算,除了運算方便以外,還有鍛煉思維能力的作用,因為打算盤需要腦、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鍛煉大腦的一種好方法。
⑩ 算盤什麼時候是誰發明的
關於算盤的來歷,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據說我國當時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東漢末年,徐岳在《數術記遺》中記載,他的老師劉洪訪問隱士天目先生時,天目先生解釋了14種計算方法,其中一種就是珠算,採用的計算工具很接近現代的算盤。這種算盤每位有5顆可動的算珠,上面1顆相當於5,下面4顆每顆當作1。
隨著算盤的使用,人們總結出許多計算口訣,使計算的速度更快了。這種用算盤計算的方法,叫珠算。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進行加減乘除的運算,還能計算土地面積和各種形狀東西的大小。
中國算盤是從算籌發展而來的。隨著手工業、商業的發展,數學計算日益復雜,撥珠的速度遠比擺算籌方便快捷多了,於是人們發明了珠算。漢末三國時期徐岳撰的《數術記遺》中有述:「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這是對珠算的最早的文字記載。明朝人吳敬《九章詳注比類演算法大全》記載了有關珠算的演算法。 1573年徐心魯所校訂的《盤珠演算法》一書中就已有類似現在使用的算盤的圖形樣式,在當時,珠算已廣泛地運用了。珠算不是一個人創造,應該是一個時代的產物。珠算盤應該說是中國首創的,並流傳到了朝鮮、日本、越南等亞洲國家,後來又經一此商旅傳到了西方。
算盤傳說: 黃帝時代有沒有算帳先生,或者說,有沒有能打會算的「會計」?當今人不得知曉。
傳說,算盤和算數是黃帝手下一名叫隸首的人發明創造的。至今在農村還流傳著隸首當初算賬時,發明的中國式的「阿拉伯」字母。80歲以上的年老人還會寫、會用。這十個字母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