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課堂
Ⅰ 如何做一名新型課堂的合格老師
曾經聽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位外國人到中國的公園去參觀,看到水裡的天鵝沒一隻飛走,覺得很奇怪就問管理員怎麼做的,管理員告訴他天鵝的翅膀被折斷了。外國人很奇怪的說:「天鵝本來就應該飛呀,為何要折斷它的翅膀?」管理員說:「這樣它們就乖乖的聽話了。」想一想我們的傳統教育,很多時候不就是折斷學生想像的翅膀的過程嗎?不就是讓學生變乖的過程嗎?沒有想像何來創新,沒有個性何來創造?我們還忍心讓可愛的學生變成一隻只斷翅的天鵝嗎?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在語文課的課堂教學中,必須要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絕不能讓天鵝在這里折斷翅膀。
首先,教師要真正關注學生。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扮演著不可挑戰的知識權威角色,這種情況造成了不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產生了壓力,學習效果可想而知。情智課堂倡導教學民主,教師只有真正關注學生,才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走下講台,走到學生中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真正俯下身子,和學生心貼著心,聽聽他們心中的疑惑,了解他們的喜怒好惡,幫助解決他們想努力解決的問題。要給孩子真正的欣賞和心理的支持,為學生創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使之置身於快樂之中。因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鮮的東西,無窮的希望。」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應該用自己一顆摯熱的愛心去了解學生,去開啟每一個學生心靈的窗戶。
其次,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要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責任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過去的「要我學」走向「我要學」,發揮其創造性思維能力。該如何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我個人認為,由於語文教材自身是以單元板塊的模式呈現,又分為自讀課文和精講課文。對於精講課文,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某一類文體的方法,要讓學生先建立認知觀念,自然而然,對於同一單元中的自讀課文,學生就會有意識的發揮學習的主動性,願意成為課堂的中心。當然,老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必須緊扣課文中關鍵的字、詞、句、段,要循序漸進,環環相扣,不能脫離課文本身所要傳達的信息。同時,學生分析問題時要注意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調動每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最後,要以情動人,以智育人。情智教學是著眼於發展學生情感潛能和智慧潛能的教學,它著力於喚起學生沉睡的情感,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情感更豐富、更高尚,讓學生智慧更靈動、更豐厚。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要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么想的,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因為孩子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是充滿靈性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有自己行走的痕跡,孩子的世界,是情緒化的世界,課堂上,教師激勵的語言,很容易使學生心潮澎湃。同時,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因為對學生來說,犯錯就是創新的過程,錯誤也是成長的美麗,善待錯誤就是善待學生的成長。以情動人,才能以智育人。
新型課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學生為中心不是不要教師,而是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在日常工作之餘要多讀書,多讀有益於組織課堂教學,啟發教學思維的書,更好地擴充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課堂教學。要多學習新課改系統的理論知識,真正學會用教材教學生,真正從經驗型的教書匠轉變為研究型的人師。此外,課堂教學要多聯系學生的實際,不脫離學情,這樣才能啟迪學生的智慧,教給他們更多的做人道理。
Ⅱ 國外流行的新型教學模式有哪些 例如pbl
制定有針對性的討論提綱,我做你看」,課上教師通過分析病例提出問題,並要具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推理,然後編寫病例,所以對PBL教學改革形式會覺得太「花費」時間,印象更加深刻,使其能夠自主地,部分學生只滿足於獲取好的「分數」,這也是一種依賴於以往教學理念和學習方法的表現、寓教於樂,可使有關課程的問題盡可能多地當場暴露,還可鍛煉學生們多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教學目標,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學生為解決問題需要查閱課外資料;
2.問題必須是學生在其未來的專業領域可能遭遇的「真實世界」的非結構化的問題,從准備資料開始,學生是主體,同學以組為單位來回答、寓教於樂,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有利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以問題為基礎,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能力,解答新問題,並積極與其它同學交流溝通,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還可以不斷發現新問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的學習,再由其他同學或教師進行補充。
5,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案例分析是教師先講解教材、口頭表達的能力、信息獲取途徑較為單一、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5.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認知學習技巧的教練,然後做案例分析,我校學生普遍素質偏低。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
4.以學生為中心。由於我國的學生長期接受「填鴨式」教育、終身學習的能力等。
PBL教學法的精髓在於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相關書籍上的現有信息,因此需要學生們有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僅在關鍵時刻起到點撥、支架(scaffolding)與教練(coach)的作用,歸納總結、本課程內容熟練掌握,觸類旁通。教師應該熟悉教學大綱和學生的能力情況,最後教師對本節重點和學生回答模糊的問題作出小結、PBL教學思路的設計
教師課前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教師總結
(教師備課中,回答不足之處,使學習過程縮短,學生也應從自身出發、整理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運用在臨床醫學中是以病例為先導,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法和過程,需要學生的主動配合,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前提下、主動的學習氛圍;學生的一切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為主軸所架構的、查閱資料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體,課下分組進行討論,控制課堂節奏等技巧,PBL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
2,首先要根據的內容查閱相關教材、病例去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對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突出了「課堂是靈魂,就要結合提綱,歸納、綜合理解的能力。
PBL教學法與案例分析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是
PBL是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
6,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庫;
3.偏重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結合病例提出問題。
2,PBL教學過程中教師慢慢「隱退」,因此,它不僅對理論學習大有益處,教師要學習和具備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橫向比較少,使學習者投入於問題中;
PBL將學習與更大的任務或問題掛鉤、「預習-聽課-復習-考試」四段式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規劃好學習的重點,較少講述法的教學,課前一周發給每位同學。
1、積極地暢所欲言,對傳統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賴性、學科專家;
3,很多的學生選擇獨立完成問題的方式,完成角色轉換;學習者能通過社會交往發展能力和協作技巧,花在前期准備工作上的時間精力大大多於普通的課堂學習,要善於調動學生積極性,還應當扎實掌握相關學科知識,此為做好PBL教學的基本前提,學生必須擔負起學習的責任,如文獻檢索。
3,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這些將對今後開展臨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它設計真實性任務、PBL教學法的優勢
首先、臨床資料等、PBL教學法對學生的要求
PBL教學的成功開展、控制課堂節奏等技巧,要求同學根據所提問題充分預習教材,缺乏主動發現問題;
其次。另外,是基於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綜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呆板孤立的知識片化作整體知識鏈,同時也可以十分容易地獲得來自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信息、合作能力不強,大家同心協力得出最佳結論,否則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和目標,可以促進學生不斷地思考;改變了「我講你聽,它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輕松、PBL的基本要素
PBL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方面、文獻:
1.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在討論中深對正確理論的理解,而是知識建構的促進者(facilitator)。和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主導學習,不能有效的利用網路等媒體、難點,從被動的學習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PBL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PBL教學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PBL作為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不但對本專業;
6.在每一個問題完成和每個課程單元結束時要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查找相關資料後,選擇出適當的臨床病例PBL(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
1、 PBL的定義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
PBL教學法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較高。
PBL教學法是跨學科的學習方式,教師是關鍵」的教學理念,估計多為教課書、信息的咨詢者
4;
第三,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
Ⅲ 關於新型教學模式
算是也不算。比起前幾年的那種滿堂灌當然要算是新的。但毛主席早在同他的外孫女談話時說道了--老師要少講,讓學生多讀多看的話。而且他在高層會議時說:
(現在教育的問題在於)
一 、現在學校課程太多,對學生壓力太大。講授又不甚得法。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人,舉行突然襲擊。這三項都是不利於培養青年們在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的。
二 學生負擔太重,影響健康,學了也無用。建議從一切活動總量中,砍掉三分之一。請邀學校師生代表,討論幾次,決定實行。如何,請酌。
Ⅳ 教師如何構建新型課堂
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是高校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但是在眾多教學模回式中,青年教師初進課堂,如何答有效地構建課堂教學模式是開展教學活動最先遇到的難題。本文借鑒翻轉課堂的設計理念,針對當前高校課堂教學環境的特點,將教學模式分為三個基本環節的循環過程,使課堂中與課堂外的教學活動有機組合,以幫助青年教師構建適宜現代課堂教學的新模式。通過該教學模式方法來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構建起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教師和學生主動參與知課堂教學,進入一個全新的教學授課模式,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Ⅳ 如何打造幸福,高效,開放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構建高效課堂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後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師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切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干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干,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第六,積極實施小組互助學習制。現階段,大班額的班級授課制也是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學難以推行的現實條件下,在班內實行小組互助學習可以說是一個最佳選擇。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心理特點,可以把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發揮優秀學生的優勢,積極推行學生互助機制,同時,教師通過對小組的學法指導和激勵性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習小組的自主學習效果。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Ⅵ 如何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我們湖南目前使用的教材是譯林版得牛津英語教材,此套教材比較活,比較聯系實際,但同時,詞彙量以及語法等的難度同時也加大了。因此,需要我們新世紀的英語教師對教學有深刻的反思,特別是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進擺在了我們教師們的面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值得我們英語教師深思。 教無定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拘一格,綜合學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點,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的自信,培養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潛能。教師要充分備課----備學生、備教材、備方法,要體現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創新性,永葆英語課的新鮮、有趣,切忌「為法所縛」、「照本宣科」。在教學中要本著用愛心、熱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則,不光要教語言,還要教方法、教做人,要體現出教學的靈活性。 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操練,其中包括話語訓練和書寫訓練。中學生學習英語,與嬰兒學母語有相似之處。如:對聲音的反應比成年人敏感,模仿聲音的能力也強,羞怯感小等。因此,教師要抓緊這一時期進行話語訓練,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能力。要進行話語訓練,就必須要有活躍的課堂氣氛作保證。語言的概念告訴我們: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of people』s thinking and communication.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和交流工具,也是人們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條件。英語作為外語,在學生生活中缺乏適當語言氛圍,課堂教學是進行話語訓練的主要途徑,只有活躍的課堂氣氛,才能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話語訓練。同時,組織大班教學,每個學生口頭練習的機會不多。只有在課堂上把所有學生調動起來,組織學生自主操練,才能使每個學生得到更多的練習機會。因此,現在的高中英語教學非常重視課堂活躍。這里所指活躍的課堂氣氛涵蓋了學生的積極舉手發言、組對練習、分組討論等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操練方式,也涵蓋了學生閱讀理解、當堂寫作等積極的、獨立的思維活動。只要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全體學生能參與所有課堂活動,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包括:活動設計、活動組織、活動開展和活動評估等。這樣的課就是活躍的課。活躍課堂效果的檢驗,就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有活動的時間、是否有表現的機會、是否有成功的體驗。要使課堂活躍起來就必須做到凡是學生能表達的讓學生自己去說,凡是學生能動手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學生能思考的讓學生自己去想。 要活躍課堂就要了解許多課堂氣氛不夠活躍的原因。根據一份調查,呆板的課堂氣氛主要歸昝於以下十條原因: 1.班級中的多數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 2.班級中的多數學生對英語缺乏興趣; 3.班級中的多數學生英語基礎很差; 4.班級中的多數學生喜歡獨立學習; 5.學生不能理解教師的基本教學指令; 6.班級中個別雙差生搗蛋,干擾課堂教學; 7.教師備課不夠充分; 8.教師的英語口語水平差; 9.教師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差; 10.教師的教學方法過於呆板。 針對上面一些情況,我認為我們應該做到: 一、加強理論學習,增加教育底蘊要組織一堂活躍的英語課,教師要有足夠的教育理論儲備,要掌握目前課程改革的要求,要了解現代西方主要外語教學流派。要正確處理知識與能力的關系。英語教學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二、貫徹3A理論,激發學生興趣 這是英語教學上的一個比較流行的理論:3A指Awareness,Autonomy和Authenticity。表示「意識、自主和真實」。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方式、學習計劃。 Learners learn what is meaningful to them. Learners learn in ways that are meaningful to them. Learners learn better if they feel in control of what they are learning. Learning is closely linked to how people feel about themselves. Learning takes place in a social context. 從大處著手,要給學生以理想道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學好外語為人類作貢獻的遠大理想。從近處著眼,要讓學生了解我們的學科教育目標,學年教學計劃、當周教學安排和當堂教學打算。常識告訴我們明確的學習目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解放思想,開放課堂。大膽嘗試,開展任務型教學和探究式教學。真正把「講課」改為「做課」。做到了這一點英語課堂必定活躍。 三、貫徹交際策略,掃除教學障礙 高中英語要投入一定精力教給學生課堂用語(classroom English),幫助學生掃清聽課障礙。同時要求教師教學的指令必須明確。試想學生聽不懂老師的指令,學生不知所措,課堂必定是死水一潭。教師要明白基本提問方式是啟動對話,打破僵局的根本保證。教給學生基本的提問方式是非常重要。對話是一種活躍課堂氣氛的好形式。問答是對話的基礎。只有學生掌握了基本提問方式:who,what,when,where,why,how等,學生才能開展討論、對話等活動。課堂才能活躍起來。出現交際障礙時,要明白用What do you mean by this? Pardon? Sorry,I didn』t catch it.等日常用語使交流繼續下去。這是課堂活躍的重要保證。 四、調整時間分配,多做生生活動 生生活動即Students to students的活動,主要包括:pair work,group work,discussion,interview,retelling,brainstorm等。在教學設計中,多考慮生生活動,多安排生生活動。許多老師喜歡安排師生活動,主要原因是教師自己的指令不明確,學生自主活動不能開展,沒有教師的帶領活動無法進行。本人以為師生活動主要起示範作用,不宜太多。現代教育強調教育的差異性,要提供給學生多種選擇,適應個性發展需求。因此要多組織生生活動。還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同時在學生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觀察、體驗、探究、發揮潛能,培養合作精神。 五、調用一切資源,創設真實情景 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進一步說明在起始階段培養對話能力是完全可能的,而且符合語言教學的規律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他還指出「採用情景教學,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因為現在的英語課程基本上都和實際生活接軌,所以,創設一點情景應該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學生更容易在比較真實地情境中使用英語。 六、熟練教學材料,做好教學設計 一堂英語課是否活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備課是否充分。要使自己的教學設計合理,教師首先要熟悉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實際。教材、備學生。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安排不同的任務、做出不同的評價,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各有所得,課堂自然活躍。其次要思考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做好時間分配。此所謂備思想、備方法。最後設想活動步驟,活動方式,活動人員以及活動評價。正確的、恰當的評價是維持活躍課堂的重要措施。不正確的和不恰當的評價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使課堂死水一潭。英語教學設計要關注多元目標。不僅要重視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而且要重視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依本人的教學經驗,如果備課時考慮了情感態度教育、學習策略教育和文化意識教育,課堂必定活躍。因為只注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課堂必然單調乏味,自然活躍不了。 七、組織課前預備,服務課堂教學 心理學指出「新知識的接受需要一段過渡時間。」所以一堂新授課需要有導入的過程。同理,上課之前教師提前兩、三鍾進教室,用英語和學生聊聊天,或組織學生唱一、兩首歌曲,或用英語給學生講故事,或要學生猜一猜與課文相關詞語的謎語等,這些都可以使學生及時進入狀態,為上課做准備。直接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 八、學樂相互交替,開展趣味教學 盡管高中階段的學生開始已處在青少年期,但他們的注意力維持的時間仍然不長。加之現在的獨生子女數量較多,學生心智有兒童化的趨勢,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適當組織一些學習游戲,開展趣味競賽是活躍課堂氣氛的重要手段。因此英語教師要不斷實踐,努力探索學習游戲和趣味競賽組織方式,積累經驗。使學習游戲和趣味競賽真正起到活躍英語課堂氣氛的作用。 九、運用科學手段,開展媒體教學 眾所周知,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活躍課堂氣氛。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系統製作出來的課件,呈現介面優美,交互方式靈活,能增加教學材料的直觀性、提高學習過程的趣味性、彌補課堂場景的局限性。在多媒體教學中,音樂、圖片、電影、動畫等材料只要用得恰當,就能擴大了課堂教學容量,提高了英語教學效率。 十、控制漸進節率,掌握教學標高 現代教育強調成功的體驗對學習的激勵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嚴格控制教學標高。教學內容太難,學生不能接受會使學生散失學習興趣。長期低水平的重復,也會使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教師通常要把握的教學標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通過探究、討論、思考能得出新的正確的結論,或通過操練能力能夠向前邁進一步。此所謂,跳一跳,夠得著。為了啟動學生的口語交流活動,老師在課內要經常給學生作示範朗讀或讓學生聽錄音,並不斷提出明確的要求,幫助學生較快地熟練、記憶表達結構,可以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我們所有的教學活動的安排都要做到先易後難。操練的難度不能有太大的跳躍性。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濃,課堂氣氛自然活躍。
Ⅶ 目前比較流行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哪些
課堂教學模式是現在很多學校都在考慮的問題,教學模式的好壞直接關繫到講授一節課的成敗,那麼判斷一節課好壞的標準是什麼呢?我認為從四個方面來進行判斷:
1、講清楚 就是對本節的內容知識點要講清楚。
2、聽明白 就是對學生課後至提問,看學生的掌握程度。
3、記得住 就是學生把所學知識寄到自己的腦海里。
4、做得到 就是學生根據學習的知識做到舉一反三。
以上就是我認為判斷學習掌握的幾個層次,現在我們在使用的是五步一反思教學模式,即: 五步
1、復習回顧 回顧上節課講授的內容。
2、導入新課 根據所講知識點,設定情景,引導學生。
3、新課講授 要關注授課流暢、重點、難點。
4、學生互動 互動式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有效方法。
5、布置作業 針對所講課程,布置相關作業
一反思:教學後反思 要總結本節課中的得失
Ⅷ 如何整合傳統與新型教學模式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並不僅僅針對學生而言,它將在教育領域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尤其涉及到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突出地表現為教學模式創新。 通常認為,教學模式屬於教學策略的范疇
Ⅸ 如何開展新型課堂教學
一、營造課堂氛圍
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高中語文實施成功教法的集中體現。不同課堂氛圍,有著不同韻味,使學生產生不同的學習心理,帶來的是不同的課堂效果。如注入式的滿堂灌,課堂節奏緩慢呆板、無起伏波瀾,課堂氣氛如死水一潭,教師滔滔不絕,學生昏昏欲睡;填鴨式的滿堂灌,課堂節奏呈無規律地急促跳躍,教師情急急,學生心慌慌。這樣的課堂教學節奏與新課改的課堂節奏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注重運用親切的笑容、適度的幽默、鼓勵性語言、師生平等互動等方法營造良好氛圍,創設學生學習的良好情境。只有營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關注、賞識」的新型師生關系,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才能在和諧愉悅課堂氛圍實現高效率。
二、創設教學情境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種集體行為,它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互動,變傳統的競爭和個人學習為合作學習,讓每一個學習者都受到課堂氣氛和群體情緒的影響。因而,創造教學的最佳情境,使學生興趣盎然,教師情緒高漲,就容易產生教學共鳴。
Ⅹ 怎麼樣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271」模式
「271」模式,即課堂45分鍾按照2:7:1的比例,劃分為「10+30+5」,要求教師的講課時間不大於20%,學生自主學習佔到70%,剩餘的10%用於每堂課的成果測評。
271還體現在學生的組成劃分上:即20%是優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後進生。271體現在學習內容上:即20%的知識是不用講學生就能自學會的,70%是通過討論才能學會的,10%是通過同學之間在課堂上展示,互相回答問題,加上老師的強調、點撥,並通過反復訓練才能會的。
每一間教室里都有三個「小組」,一個是行政組,一個是科研組,一個是學習小組,稱為學習動車組。
此模式強調「兩案並舉」,兩案即導學案和訓練案。導學案要實施「分層要求」——分層學習、分層目標、分層達標、分層訓練。
點評:昔日的高考名校,今日的課改名校。在昌樂二中有一句趙校長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只是教育的副產品。他們依靠課改找到了升學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