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發明專利
⑴ 關於發明的問題
二十世紀全世界重大發明一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b777a0100ahxi.html
19世紀世界重大發明創造
http://..com/question/5035173.html
99個影響世界的重大發明
從中國走向世界——陶瓷
承載人類文明的史冊——造紙術
永不迷失的方向——指南針
沒有痛苦的手術——麻醉
意外的收獲——火葯
一個「布衣」的偉大發明——活字印刷術
揭開宰秘的面紗——地動儀
小小銀針治百病——針灸
記下時間的足跡——鍾表
「中國人也能辦得到」——侯氏聯合制鹼法
摘取後冠上的「明珠」——「陳氏定理」
讓飢餓的人們填飽肚子——雜交水稻
告別「鉛與火」的時代——漢字激光照排
小廚師的失識——肥皂
「綠色的金子」——巧克力
牧羊人的「列印石」——鉛筆
海灘上的野餐——玻璃
一把測量溫度的標尺——溫度針
「欲窮千里目」——望遠鏡
為女王解難——抽水馬桶
愛的靈感——鏡子
旅遊帶來的「禮物」——高壓鍋
讓人的眼睛明察秋毫——顯微鏡
為你留下美麗的倩影——照相機
建築物的「保護神」——避雷針
工業革命有了新動力——蒸汽機
在空中綻開的「花朵」——降落傘
會飛的「球」——熱氣機
讓天花在人間消失——牛痘療法
在大海上愉快的航行——輪船
拿破崙懸賞徵集的「秘方」——罐頭
護林員的「奔跑機」——自行車
「醫生的笛子」——聽診器
曾經的中國100個影響世界的發明!! (下)http://hi..com/yx51123/blog/item/5a0111df77c73a1248540346.html
⑵ 愛迪生一生取得了多少發明專利
1300多項,有人統計有2000多項。單是1882年一年,他申請的專利就有141項。「愛迪
生效應」不算發明,不在統計的范圍里,實際上它的影響更深遠。愛迪生最重要的發明是電
燈和留聲機,其他比較著名的發明還有:二重和四重電報機、電影、電車、蓄電池、打字
機、水泥、橡皮等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美國海軍部技術顧問,先後發明了水
雷探測器、水底巡燈、戰艦穩定器、吸聲器等39種器械。從他16歲的第一項發明——自動
定時發報機算起,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項新發明。要是光算1882年,平均不到3天就有一
項發明。如此驚人的成就,實屬世界罕見。
因此,世界各國對愛迪生的創造發明給予人類的巨大貢獻無不表示敬意。他們稱愛迪生
是「發明大王」,「打開電氣時代的領袖」,是「現代研究所的先驅」,「科學界的拿破
侖」,「世界上最有用的人物」。
1922年,在日本一家工業俱樂部的演講廳里,各界名人共聚一堂來慶祝愛迪生75歲的
生日。當時,愛迪生身在美國,並沒有親自來參加那個慶典。據說,在會場上,愛迪生的相
片和美、日兩國的國旗是並排著的。
在俱樂部的講台上,每個人都講述了愛迪生偉大的貢獻。代表電氣通信界的人士說:
「因為有電信機械和電話傳話機的發明,才有今天電氣通信事業的發展。」代表音樂界的人
士說:「因為愛迪生發明留聲機,音樂教育才得以普及發展。」而代表電影界的人士說:
「電影能發展到現在的地步,完全要歸功於發明活動照片的愛迪生,希望此後他永遠健康,
繼續為社會做各種發明。」另外,代表電力界的人士卻說:「白熱電燈的發明,不但使人類
的生活變得更方便,且人心也變得更明朗了。這項恩典是絕不能忘記的。」
每個人都說出了對愛迪生的感謝。世界各地都紛紛地為愛迪生舉行慶祝會,他們熱情洋
溢地向他表示謝意和尊敬,就好像愛迪生也在場似的。許多國家都把慶祝會的實況拍成紀錄
片,而專程派人贈送給愛迪生。一個人能夠讓國外的人士,為他舉行這樣盛大的慶祝會,這
雖不敢說是絕後,但至少是空前的。
榮譽不斷地向他傾來,紐約《泰晤士報》舉行了一個民意測驗,選舉美國當代12個大
偉人。結果,托馬斯·A·愛迪生名列第一。同年又有幾次別的民意測驗,結果都是一樣。
愛普華斯同盟的會員尊稱他為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大偉人。包多恩學院也推選他為美國當代6
大偉人的第一個。
1927年愛迪生80歲誕辰的那一天,在美國開盛大的歡迎會,收到的慶祝信件有數十萬
封之多,由此可見他受全世界景仰之一斑了。
1947年,在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上海分會紀念愛迪生誕辰100周年的會上,一個中國工
程師稱贊他說:「愛迪生終身可稱是一個發明家,他竭盡才智,耗盡精力,都是為了發明。
發明是他的志願,也是他的事業。」另一個西方傳記作家對愛迪生作了這樣的評價:「他沒
有統率過三軍,馳騁戰場;也沒有佔領過哪個國家,征服過哪國人民,但是他發揮的力量,
卻不是哪個軍人所能夠夢想得到的。」
1979年,美國花費了幾百萬美元,舉行了長達一年之久的紀念活動,來紀念愛迪生發
明電燈100周年。
愛迪生一生就上了三個月的學,他的文化程度極低,但對人類的貢獻卻這么大,這里的
「秘訣」是什麼呢?
天才的決定因素——勤奮
人們常說,托馬斯·愛迪生是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天才,歷史上只有為數有限的幾個人
像第一盞電燈的發明者一樣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但當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稱他是「一位
發明的神靈」、「一位能生產的天才」,而把他列為世界偉人的時候,他感到心神不安,他
甚至對天才二字感到憎惡。他說:「將自然界的奧秘取出來運用在為人類謀求快樂上——當
我們在今世最短促的時光中,我不知道有比這樣更好的服務。」
他又解釋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流汗。」他對那些稱贊他
是天才的人反駁說:「這完全是假話,艱苦的工作才是實在的。我的發明是靠實踐得來的,
絕不是什麼天才。」
愛迪生在談到他的創造發明說:「倘若一個人過去沒有成績,不足以表揚自己,那末,
請他埋頭工作,不要多開他的尊口。我深信實事求是不空談的人。」他還說:「我的人生哲
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秘,並以此為人類造福,這是度過我們短暫一生的最好方
式。」當有人問起愛迪生的成功秘訣時,他說:「要干,一直干到底,不成功決不罷休,要
有毅力才行。」這些話,既表達了他從事創造發明的目的,同時也反映出他為達到這一目的
而付出了何等艱巨的勞動。為了找到一種既能發光又不會立即被燒毀的燈絲,愛迪生到圖書
館翻閱了數百種技術資料,做了200多本資料摘要。與此同時,他對各種有可能被用作燈絲
的材料進行了廣泛的實驗。
年輕時的愛迪生一心埋頭工作。有人曾作過這樣的計算:「五十年中,愛迪生在他的實
驗室里或工廠里,每星期的6天,甚至7天,常平均有18小時的日常工作。以多數人每日
8小時的工作計算起來,他在建設的工作上所貢獻的時間,普通人要費125年的勞力。」一
位跟隨他多年的人描寫初次見到愛迪生的情形:他無異於普通青年,油垢滿身,好像工匠一
樣,蓬首粗服,彷彿是個流浪漢,但是心胸深廣,一見到他,就令人油然起敬。」由於他對
科學發明入了迷,所以鬧出了不少笑話。
「一天早晨,僕人送早點來時,他正昏昏的睡著,僕人不敢去驚動他。但這時,他的助
手已吃完了早餐,趁著片刻的休閑,有心愚弄他一次——他把雞蛋火腿等空碟子放在愛迪生
面前,等他醒來,看見這些空碟子,喝乾了的咖啡杯子,和滿桌的麵包屑,他懷疑地擦了擦
眼睛,思想了一下,以為他確已用過早餐,於是,他照例吸完一枝香煙後開始工作了!直到
他的助手們哈哈大笑以後他才知道是被作弄了!」
1871年聖誕節,是愛迪生同瑪麗小姐結婚的日子。他做起實驗來竟把這個日子忘了,
一直工作到深夜,而讓新娘一人在洞房裡空等著他。
又如,在他鑽研電報技術時,忘記了交稅,稅務局催促他,說如果再不來交,就要增抽
12%。於是,愛迪生匆匆地跑去了。那裡,隊排得很長,他只好等著。可是,到他擠到窗口
的時候,竟把自己的名字忘記了。
愛迪生總是專心致志,完全不管時間,埋頭鑽研和實驗。據說他終身未帶手錶,所以,
愛迪生的生活,不為時間所束縛。
愛迪生是一個不尚空談,持之以恆的實幹家。1914年,愛迪生的實驗所失火焚毀了,
損失達400萬美元。這一重大打擊並沒有使他停頓下來。他說:「我已67歲,但還不算太
老,我要重新做起。」
1924年5月,美國投票選舉國內最偉大的人。愛迪生得票最多,光榮當選。美利堅合
眾國授給他一枚特級國會榮譽勛章,這是國家的最高獎賞。這時愛迪生已經77歲,還是照
樣「一天干兩班」,從來沒有想到要退休。他的座右銘是:「我探求人類需要什麼,然後我
就邁步向前,努力去把它發明出來。」
凡是和愛迪生接觸過的人,對於他不尚空談這一點深有感觸。我國一位總工程師曾於
1925年考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他和愛迪生有過一些接觸,他後來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
道:「在我幾次和愛迪生的接觸中,感到他不尚空談,重視實際。有一次愛迪生又來工廠,
看到我們這群大學生,說要考考我們。他拿起一個燈泡對我們說,『請你們計算一下它的容
積是多少?』我們忙拿起紙和筆,有的用積分去算,有的用微分去算……算了很久,還未算
清楚。愛迪生邊看邊笑地說,你們已很有點學者的樣子,但是這樣太麻煩了。其實求它的容
積很簡單,只要在杯子里盛滿水,燈泡放進去溢出多少水來,這就是它的容積,說得我們恍
然大悟。這一次的談話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使我一輩子都牢記,搞科學要講究實際效果,
不能空談理論。」
愛迪生有獨創的推理力,更重要的還有實驗的態度。他在要做一種研究以前,第一步必
先准備充分的預備知識,先去調查前人關於此事項已有過何等造詣,他對前人所已獲的成果
並不即信,還須運用自己特殊的方法,施行種種實驗。因之常發現新結果。
「愛迪生與人走著同一的路,結果常會到別人未曾涉足過的荒地里去。」他有一個多年
的助手曾這樣說:這個助手曾費了許多心力想制某種化合物,終於不成,可是愛迪生卻以同
樣的方法,得到很滿足的結果了。
愛迪生對於自己的行為常抱相當的自信,別人對於他的研究,任憑怎樣批評,一概不
睬。當他研究用鐵筋土造建築物的時候,許多人都以為鐵筋土中所加的小石子必將在柔軟的
水門汀底沉聚,決難成功的。可是他卻照了自己的方案好好地成功了。他常先把既定的事實
擺在腦子里,然後再去運用他的豐富的獨創力。
他必須把自己研究的結果一一留記於筆記簿,把所筆記的交給助手,叫助手再把實驗的
結果一一記入,每日報告他一次或數次,他終日巡迴實驗所中的各室,指導監督,記憶力很
強,全體助手所做的實驗,他都能一一記得,宛如自己去實驗一樣,實驗用的筆記簿每冊厚
約200頁,從門羅公園時代以來,已要以千數來計算了。這許多的筆記簿中,保存著他數十
年的想法、設計、圖稿等等的成績,以及部下所進行的無數的實驗。
在研究工作中,愛迪生對於實用性非常重視,從不把自己束縛在抽象的數學推導和繁難
的計算中。美國著名科普作家艾·阿西莫夫寫道:「抽象的知識很少能引起愛迪生的關心,
他是一個非常講究實際的人,他的興趣在於把別人一些抽象的發現聯系起來,做出實際有用
的裝置。」有一次,他讓助手設計發電機中線圈的繞法,這位助手拉了好幾天,還無結果。
愛迪生對他說:「你為什麼不叫工人做幾個模型呢?你可以用繩子在模型上繞來繞去地試,
用這種方法決定繞圈怎樣繞最合理,而不必再在紙上畫那些憑空想像的線條。」助手反對
說:「可是,您說的這種做法在書本上是找不到根據的呀!」愛迪生卻說:「如果的確能
用,你又何必去管它呢!」助手按他說的去試,馬上發現這個方法既簡便又實用。
愛迪生不僅不尚空談,而且還能持之以恆,直到離開人世間的最後一刻。當愛迪生77
歲的時候,有人問他:「你什麼時候退休呢?」他回答:在出殯的那天!84歲了,他還說
必須至少再做15年工作,必須勤奮工作,在退休之前完成所想到的一切。還有一次,有人
問他是否同意「為科學十年休假」,他回答說:「科學是永無一日休息的,在已過的億萬年
間,它於每分鍾都工作,並且或要如此繼續地工作下去。」
1931年8月1日,愛迪生在西奧蘭治研究所工作時,突然倒地不起。這個新聞震驚了
全世界。他的病況嚴重,但稍微好些的時候,卻仍念念不忘地說:「我希望快到研究所去。」
愛迪生的大量發明,固然是適應當時社會生產發展的需要而作出的,但是,他那嚴肅認
真和重視實踐的科學態度,刻苦鑽研和勤奮工作的精神,以及不畏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是
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善於聚集人才的天才組織者
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指出:「愛迪生之所以有這么豐富的發明,原因在於他在新澤西州
的門羅公園創造了一個實驗室,使用了一大批得力助手,從事研究製造。這個實驗室就是後
來的許多大工業公司建立的大型實驗室的原始形態。」
另外一個美國學者也持有同樣的看法。阿西莫夫說:在門羅公園實驗室,「有8位之多
獲得法定資格的科學家為他工作。」
《美國企業史》的作者塞利格曼寫道:愛迪生「聚集了一批技術高超的人才,購置了一
批儀器和機器,並鞭策自己和手下的人在技術領域里攀登新的高峰。他僱用了一些訓練有素
的科學家。」
18世紀以來,在美國和西歐,生產的社會化雖然有了進展,但科學研究的方式還是舊
的。科學家還是個人獨立地進行研究並未有組織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去。19世紀末,圍繞
探索電力在技術上的應用,給愛迪生的科學研究工作帶來了困難。電學、機械學、化學等科
目之間相互滲透,一項科研成果往往是許多學科的綜合體。原來愛迪生個人或靠幾個人研究
的狀況很難適應。於是他在1876年建立了世界第一個工業研究實驗所,他稱之為「發明工
廠」;1881年又組建了第一個科學技術研究所,把許多不同專業的人組織起來,裡面有科
學家、工程師、技術人員、工人共100多人,其中包括精通數學的厄普頓,擅長化學分析的
芬遜,檢驗礦石的海德,還有及時提供資料的派克教授。愛迪生的許多重大發明就是靠這個
集體的力量才獲得成功的。電燈就是其中之一。愛迪生培訓了一批人,分赴世界各地去選擇
最好的竹子作燈絲材料,最後選定了日本出產的一種竹子。從此,人們開始用上了真正的電
燈。
不論是在紐瓦克,還是在門羅公園,愛迪生與他的工人之間的關系都是粗豪而友好的。
例如,艾奇遜在加薪要求被拒絕後曾自動退職,但後來又回到了實驗室。愛迪生聞聽艾奇遜
出走一事哈哈大笑,一次他對艾奇遜說:「房子那頭有個水壓機,把它准備停當,給我做一
個馬蹄形白堊圈。這個圈的外徑是一英寸,燈絲的寬度是千分之二十五英寸,長千分之二英
寸。我將命人給你鋼板,用來壓制板材,再做一隻模具,沖壓燈絲。如果你製成的這種燈絲
可裝在燈內,我就獎給你100美元。」
艾奇遜造成了這種燈絲,拿到了100美元的酬金。愛迪生又與他立下合同,再製造3萬
根。艾奇遜寫道:「我雇了一個男人和一個孩子幫我製造,我的技術越來越熟練,等到制出
1.6萬根燈絲時,我已經能每天掙12美元了。」
愛迪生創立的第一個工業實驗研究所,為科學事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前景。從此,科學
技術研究工作從個體勞動轉變成相互協作的集體勞動。愛迪生的「發明工廠」就是世界上最
大的、目前擁有數千名研究人員的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實驗中心的前身。這個研究中心幾十年
來在從電氣到核電站的廣泛研究上名列世界前茅。至今,愛迪生的實驗所保留在那裡,成為
紀念的聖地。
在愛迪生的中年時代,他由於擁有許多專利權,積累了可觀的資本,僱用了許多技術人
員和工人,幫助他設計和試制許多科研項目。如果沒有手下技術人員和工人的幫助,愛迪生
不可能有這么多的發明創造。
到了老年,愛迪生仍惜才愛才。有一個中國留學生在依阿華大學畢業後,進愛迪生的實
驗室工作。這個實驗室主要是做蓄電池的。進去第一天,愛迪生就考他,指著一堆鐵板對他
說,已經氧化了,能不能回收,提煉成純鐵?這位留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埋頭苦幹,終於被
他提煉成功。愛迪生從此非常器重他,正式錄用了他。可是他遭到了同輩美國人的嫉妒,被
外國人瞧不起的中國人,居然解決了美國人不能解決的難題,他的上司就處處刁難他。這位
留學生感到呆不下去,就提出辭職。愛迪生知道後,親自趕到公寓去看望他,挽留他不要辭
職。但是這位留學生表示堅決要走。過了不久,聖誕節到了,愛迪生買了蛋糕再次登門拜
訪,一再勸說挽留,使這位留學生大為感動。臨走時,留學生站在門口,目送這位德高望重
的老人遠去,雙眼噙滿了淚水。
愛迪生是人,而不是神。愛迪生的英國傳記作家羅納德·沃·克拉克認為:不應把愛迪
生的發明全部歸功於愛迪生個人。愛迪生只是工作在這一廣闊領域里的一員。大家的共同努
力,相互間的交流與促進,才使發明成為必然結果。顯然,這種觀點是能被人接受的。
既是工人也是夢想家
愛迪生既是工人也是夢想家。早在童年時代,他就想知道大自然的奧秘。他經常說,大
自然充滿了奧秘,他想了解它。
愛迪生喜歡思考問題。他認為,思考能使人開心和愉快。對於一事,他的設想是非常豐
富。當他傾心於選礦事業時,因為要設計一種機器,畫了3個圖交代部下的技師。那圖只是
表示概要,並不完全畫好的,技師向他訴述困難,認為依據這圖無法造出機器。他也不和技
師辯論,過了兩天,自己對於要製造的機器作了48張的設計圖,默然地擺在技師的桌子
上。後來果真依據了其中的一圖,把機器造成了。
愛迪生不理解為什麼有人對生活不感興趣。他不但喜歡思考,而且也喜歡工作。在他
75歲時,有人問他什麼叫生活,他回答說:「工作。發現大自然的秘密,用大自然為人類
造福。」他說,他要發明創造的東西足夠他再工作100年。
愛迪生不怕麻煩,不怕困難,不怕失敗。他的生活中始終充滿了樂觀。愛迪生的助手們
說:愛迪生在研究上,不論遭到如何的失敗,都不灰心。他的發明,正如吃飯一樣,每日不
可缺少。一直到死時均在繼續發明,尤其發明「和平利器」為其終生願望。愛迪生為世界偉
大的英雄,實非過言。
對於多數人來說,耳聾會帶來許多害處,但愛迪生卻能變害為利。以後,他常風趣地對
人說:「耳聾是一種福音。」盡管耳聾,他仍可以和人談話,因為他聽不見的並不是基本音
響,只是音樂的細微變化。此種症狀符合耳聾病例。
實際上,他只是聽力受到了阻礙。這種疾病對於他鑽研業務也許有利,他後來回憶自己
當電報員時說:「我可以毫無誤差地聽出自己電報器的發聲節奏,卻聽不到其他分散注意力
的聲音,甚至也聽不見大房間內身旁同事的電報機聲。」
後來,當他研製早期貝爾電話時,由於自己聽覺不靈敏迫使他作出改進電話的決定,最
終創造出了迄今仍至關重要的炭極式發射器。
發明留聲機就更是耳聾在起作用。愛迪生說:「純純粹粹是耳聾促成我完善了對這種機
器的試驗。在製作鋼琴曲唱片的問題上,我足足用了20年的光景,因為鋼琴曲充滿了泛
音。所以我能製作出來——正是因為我的耳聾。」
除此之外,耳聾還給精通經商的愛迪生帶來了另外一個好處。他在與人打交道時,特別
是在充滿爾虞爾詐、弱肉強食的工商界,愛迪生從不在交易中和人搞「口頭」協定,而是所
有條款必須寫在白紙上。這點在充滿金融騙局、無賴行為的商業世界中不啻是一個救生圈。
當他的發明創造成功地被人們應用時,他對他的成就感到最為自豪。他知道,人們學習
他的有用的發明,以便更多地運用它,是多麼地重要,但是他從來不談論自己如何偉大,並
且似乎也不大這么考慮。他喜歡人們給他的榮譽,但是沒有榮譽和不被人注意時,他也不斷
地工作。幾乎沒有人比愛迪生接受更多的榮譽。在格雷蒙特他的家裡,有一隻裝著他所有獎
品和勛章的大玻璃櫃子。有人問他是否允許公眾看這些獎品和勛章。愛迪生說,想看獎品和
獎章的任何人都可以來看,但是他不理解為什麼人們對獎品和獎章感興趣。愛迪生不記得如
何打開櫃子的門,他打破了櫃門上的玻璃。當人們要他敘述每枚獎章和獎品的故事時,他卻
不能記住。
愛迪生在他一生中見過和知道世界上許多名人和重要人物。他同國王一起吃過飯,但
是,他從來不相信他自己有什麼與眾不同。他雖然忠實於人民,但是他對人們如何出名不感
興趣。
他不懂為什麼人們特別幫他的忙。他年老時和他年輕時一樣,仍然不能理解這一點。一
次,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經理決定為愛迪生從火車上把包裹拿下來,這使愛迪生非常地吃
驚,他不理解為什麼這個人這樣做。
雖然愛迪生不是一個驕傲的人,但他不易接受其他人的意見。他注意利用別人的研究成
果,但他絕不迷信權威,他在改進發電機時,就曾向一位電學權威挑戰。他不相信當時流行
的什麼「電機普遍規律」,他說:「如果按照這樣的規律設計發電機,那麼電機效率只有
50%,電燈的用費將是昂貴的,那誰還能用得起電燈呢?我要用實踐證明,發電機的效率仍
然是可以提高的。」他不怕權威的譏笑、奚落,終於研製出了效率高達90%以上的發電機。(後續)
⑶ 尋找100個優秀發明創造
我國的100個優秀發明創造!我驕傲!我自豪!!
我國人民自古以來都有發達的創造性思維,具有發明的光榮傳統。例如龍和鳳。鳳是用雞頭和孔雀身軀及其羽毛組合而成的神奇動物。龍更具有創造性,龍是由馬頭、鹿身、蛇軀、鷹爪、麟體、魚尾組合而成的神奇動物。再者,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對我國古代的科學和技術成就進行了深入地研究,撰寫出世界聞名的巨著《中國的科學與文化》(中譯文書名為《中國科學技術史》)。羅伯特·坦普爾在李約瑟博士指導下,於1986年出版了《中國――發現和發明的國度》一書,以簡明通俗的文字介紹了中國的一百個「世界第一」。下面按發明先後順序介紹給大家。
1、鼓:
傳說公元前3500年中國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獸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達米亞的蘇默人製成了一人高的圓鼓,鼓身還繪有圖畫。後來有了小銅鼓和大銅鼓。15世紀騎兵用的大銅鼓,17世紀時開始為樂團採用。1692年蒲塞爾為「仙後」所作的配樂中就用上了。這種鼓現在叫定音鼓,19世紀有了低音大鼓。鼓聲可使節拍鮮明,粗獷有力。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定音鼓。
2、二進位制:
相傳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發明了二進位制。《周易》就是五經之一的《易經》,它是我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周易》相傳是由約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畫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辭,並經過孔丘修訂而成為《易經》。當代的電子計算機用的不是十進制而是二進制。二進制是誰發明的?《周易》中的「易數」用的就是二進制。換句話說就是伏羲發明了二進制,伏羲就是神農。傳說神農嘗百草才有五穀,我國才有原始農業。伏羲對我國社會的進步可謂大矣!我國北京的先農壇就是為了祭奠神農(即伏羲)而建造的,這里表達炎黃子孫對他的敬佩之情。
3、繩索:
公元前2800年,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創造麻繩的技術。我國人民開始用大麻纖維制繩。到公元紀元開始時,用大麻纖維已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主要制繩材料。1775年,英國發明家馬虛發明制繩機,結束了手工制繩的時代。從1950年開始用人造纖維製造繩索,直徑約2毫米的馬尼拉繩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會折斷,而同樣粗的尼龍繩則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4、指南針:
相傳公元前2700年中國的軒轅黃帝發明了指南針。黃帝用指南針,在大霧中辨別方向,打敗了蚩尤。根據史書記載,中國人早在戰國時代已使用指南針。公元前3世紀的《韓非子》中說,戰國時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針)。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對此記載更詳。1090年,中國和阿拉伯航海家開始在船上裝設了指南針。作導航工具。歐洲在11世紀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針製成指南針。125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區指南針的磁製已裝在有度的卡片上面,並以中央旋軸保持平衡。
16世紀時把指南針鑲在帶平架上,在船上發揮作用。19世紀鐵船用指南針要裝上一片弗林德斯頓鐵,以校正船的磁力所引起的誤差。20世紀製成的船和飛機用陀螺羅盤儀指南針。根據旋轉頂點穩定姿態與星體有關的原理,陀螺羅盤有兩大優點:既不因接近金屬而偏轉,雙指向真正北而不是磁北。1908年德國製成世界上第一台此類實用儀器。最優良的指南針是美國人斯波里所制。1910年在「德拉威」號船上試驗成功,很快就被美國海軍採用。總之,指南針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後來傳遍全世界為全球航海業等方面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5、養魚法:
公元前2500年中國人已經懂得養魚。那時我國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魚卵,把它養大食用。1960―1970年代,歐美才用人工養殖蛙魚等魚類。英國等西歐國家現在每年由養魚場生產淡水養魚約有10萬噸。
6、赤道式天文儀:
公元前2400年,中國人發明了赤道式天文儀。
7、十進計數制:
中國人於公元前14世紀,發明了十進計數制。在現代科學中是十分重要的,歐洲人正式採用它的最早時間的證據,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發現的,而中國早在公元前14世紀的商朝,便已經採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紀的甲骨文中,見有中國人用十進制記述了「547天」的實例。
8、印刷術:
公元前1324年,中國人已會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印刷術是世界上第一種傳播媒介,有了它才可把資料信息傳播出去。印刷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我們中國人從古時候起就使用印章,刻上人名或官銜。印章本來是官銜的標職,到公元 前1324年,又開始用來加蓋在文件上;最初是用墨水,到公元五、六世紀才開始用紅色印泥。中國印章大多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中國人認為,有印章為憑的文件書信和票據經簽字更可靠。現在的印刷書籍中,最古老的是《金剛經》,由中國人王 印刷,如今已成孤本。868年中國人發明了雕版印刷術,《金剛經》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軸,用多塊長91厘米,寬36厘米的刻版印的。後來落在英國人手中,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
1040年代中國刻字工人畢升在北京歷年間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泥六面體活字模,加熱變硬,按韻排在轉盤上。印時把活字鋪在有松脂、臘等粘合物的鐵板上,周圍用鐵框扎緊,放在火上加熱使粘合物熔化,冷卻後活字就粘在鐵板上了。印完後烤熱鐵板取出活字,以備日後再用。1403年朝鮮的李太宗創辦了最早的金屬鑄字工廠(當時朝鮮也用方塊字),又過了30年朝鮮參照古印度的梵文,創造了一套拼音字母以代替方塊字。現在的朝鮮文有40個字母,只需要少量字母就可拼出所有的字。1438年在德國梅茵茲城古騰堡居住的根弗第謝(德國人)創造了一套澆濤金屬字母活字的模具。用硬金屬雕出凸模字,再用錘字把凸模字壓在軟銅上,制出凹模,用凹模排在框架上印刷。到15世紀時大概已開始採用鉛錫合金。他在1451年印出歐洲第一本用活字印刷的書――《多納托斯拉丁文法》。約在1453年開始印刷拉丁文聖經。他的印刷機是用普通的螺旋壓榨機改裝的。把一頁為一個印版面上放在印刷的印台上,刷上油墨,鋪上紙張,用裝在螺旋下的壓印板加壓。一天才能排一頁,每小時只能印16張左右。
1457年,福斯特和舒奧佛發明了多色印刷,印出第一本雙色書――拉丁聖詩。1461年,班堡的靠士特把木刻版與活字印刷結合起來,印出第一本有插圖的書――德文的寓言,共有101張插圖。1470年法國人讓森在威尼斯設計出第一批羅馬活字。1477年托雷米繪制了《世界地圖》,用凹版印刷術印出,共26幅銅版印製。不易仿製,紙面上的油墨稍微鼓起,特點較多,易辨真偽,所以仍用於印刷鈔票、郵票和有價證券等。1501年義大利人格里福出了一套斜體字;1561年他把這些字縮小印出袖珍本書籍。(西方的斜體字主要用於強調字句。)1620年,荷蘭的伯靳奧發明了收字方便印刷術,每小時可印150份。1642年德國的賽根發明了鏤刻凹版印刷法,最適於印畫,首幅畫是德國伊利莎伯爵夫人的肖像。
1107年,中國人還發明了彩色印刷術。600多年後,1719年,德國的勒布朗設計的彩色印刷機取得了專利權。印出第一部書是《油畫色彩之調和》。1727年英國蘇格蘭金匠格特發明了澆鑄鉛版法。1775年法國人迪多制訂了量度活字大小的單位。1798年德國的遜納菲爾德發明平版印刷法,最適於印插圖。1875年英國首先使用膠印法,把圖像印到橡皮布上,然後正式印到彈性所需的材料上。1800年,英國的斯坦賀製成第一台鐵架印刷機代替了木製印刷機。每小時可印250張。1810年德國 人在倫敦工作的哥尼格取得了蒸汽印刷機的專利權(機械化的手動印刷機),每小時可印400頁。1812年德國人哥尼格和鮑爾設計出滾筒式滾壓印刷機。《泰晤士報》賣了這台機器,每小時可印1100張。後來哥尼格還設計了每次能印兩面的印刷機。
1839年英、美、俄三國分別發明了電鑄版。用電鑄金屬板來代替木刻印板。1845年紐約的荷奧取得了第一架實用輪轉印刷機專利。費城的《紀事報》購買了這台機器。1848年倫敦《泰晤士報》的工程師阿普斯和考珀設計了一台輪轉印刷機,在此報運用,每小時能印8000張。1861年美國荷奧採用紙型制出的曲面鉛版,從此有了完全圓形的印刷版面。1852年,英國照相技術先驅塔爾博特發現了鋼線凸版印刷的原理,1880年首先採用這種辦法在紐約《畫報》上復印一張照片,標題是「紐約貧民窟一景」。1886年德國人默根索勒在美國工作發明了高速自動排字的策諾整排機,此機用於《紐約時報》。兩年後正式投產,每小時可排字模6000個左右,速度是最熟練工人的四倍。1887年英國公務員蘭斯頓發明了排字精良的莫諾鑄排機,此機於1897年正式投入生產。在此之前,1477年前人們就知道雕刻銅凹版印刷法;1895年奧地利人克利克發明了照相凹版法;1839年,許布約在美國發明了照相排字機。從此印刷商不要金屬活字,並改用平板印刷代替傳統的凸版印刷。此法是把字母相繼投射到照相紙上面,然後沖洗出來,貼到一頁樣本上。這張拼好的版用照相機轉拍在金屬板的感光膜上,經過酸蝕,使這塊印版具有1798年遜納菲爾德發明的石印版的性能;油墨只附著於版上有圖形的地方。現在,照相排字法已經取代了絕大多數傳統的排字方式。
1965年德國發明了電子照相排字機之後,開始了用電腦控制排字時代。先進印刷廠是整頁版面可在電腦屏幕上設計,設計者一頁版面編排妥當之後,就用電腦記憶裝置把全部內容存貯起來,包括文字、標題、圖片位置等等。然後,由電腦控制的激光器在照相紙上掃描,把整個版面的圖像印出來,再用照相法製成印版進行印刷,這叫激光照排法。當今世界上很多大型報刊都用先進方法進行排印,例如我國的《科技日報》、《中國電視報》和《北京晚報》等,都採用了此先進的印刷技術。
9、漆――世界第一種塑料:
中國人最遲在公元前13世紀已經發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陽市發掘出的「婦好」墓(葬於公元13世紀),她的上過漆的棺木就是證明。李約瑟說:「漆可能是人類所認識的最古老的工業塑料。」在古代中國,油漆業的組織和管理很有章法,有私人的油漆作坊,也有國家的製作中心。巴黎東方藝術博物館存有一隻油漆的木酒杯,杯上雕刻的銘文除說明該杯製作於公元四年外,還刻有參加製作的七名工匠和製作中心的五位官員的名字。這個木酒杯表現了中國人兩千年前就有對製造工藝的看法;另一方面,這個杯子還表明當時的生產很可能已使用現代的工業生產的流水線那樣的工藝流程。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已發現了漆的重要化學性質,發現了通過漆的蒸發過程使其變質的方法,發現了通過在漆中放幾只螃蟹殼,漆就會保持液狀,不會變干。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書和公元12世紀的李氏都提到螃蟹殼能使漆保持液態的特殊功能。現代科學家化驗證實,甲殼體組織內確有抑制某些酶的活動的化學成份,其中一種酶就是漆變硬的酶。漆可以通過化學作用保持長久的液態,這使中國的這項生物化學工藝具有不衰的工業雛形模式。
10、銅鏡:
約公元前1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銅鏡。中國人於公元5世紀還發明了魔鏡;英國結晶學家威廉·布萊格到1932年,系統地闡明了魔鏡的理論,比中國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魔鏡是世界上最奇異的物品之一。魔鏡有何奇妙之處呢?在魔鏡的反面鑄有青銅圖案――圖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線的一面為凸狀,是由經拋光處理的青銅製成用作鏡面。在大多數照明情況下,這種鏡子看上去與其它的普通鏡子無異。但是,在明亮的陽光下使用魔鏡時,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鏡面將陽光反射到暗色的牆上,人們就能從投在牆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鏡面的圖案或文字。堅實的青銅製品變得透明了,這種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現象使中國人給魔鏡取了透光鏡名稱。青銅是不透光的,然而實際使人感到透光,這是為什麼?這奧妙之深讓中外學者探討了幾百年,中國的科學家沈活和外國科學家威廉·布萊格爵士都發表過高見。威廉·布萊格爵士於1932年發現這一奧妙時說:「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圖案清楚地顯現出來。」李約瑟正確地將這一切稱為「是在通向掌握金屬表現微細結構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
11、傘:
公元前1100年,中國人已經使用傘,那時已經用傘表示身份。傘骨用竹或檀香木製成,上面覆以樹葉或羽毛做的傘面。公元12世紀英語才出現「傘」這個詞。以前一直只有陽傘,到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傘面,才製成雨傘。1750年,英國的漢威到外國旅行後帶了一把傘面回倫敦,轟動一時。1874年雪靠耳附近迪卡地區的金屬拉絲工霍克斯取得弧形鋼質傘骨的專利權。有了此傘骨,傘可以收緊,從此成為英國紳士常用的雨具。1930年柏林人豪普特發明了伸縮傘。在學術界也有人說,公元4世紀三國時期中國人才發明了傘。
12、風箏:
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最先放風箏。早在信史之前,傳說中國人已會放風箏。相傳公元前四世紀,中國著名工匠魯班(即公輸班)做了一隻風箏,升空三日而不墜。還有一個故事說一名將軍包圍了王宮,利用風箏測量宮牆與己方軍隊的距離。風箏可用於送磚上屋或在風箏尾部繫上魚鉤釣魚。公元1600年,東方的風箏(菱形)由荷蘭人傳到了歐洲。19世紀英國發明家克雷由風箏產生靈感而發明滑翔機。德克薩斯州演員科迪「上尉」,曾利用風箏拖動折疊式小艇,橫渡英倫海峽;1901年再接再勵,乘坐雙箱形風箏飛行,使英國陸軍部大感興趣。不久,飛機取代了軍用風箏,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駕駛他的新雙翼飛機時失事遇難。1970年,美國太空計劃設計了各種「飛行翼」,使風箏再次成為成年人的玩意兒,例如羅格樂樂折疊飛行翼,本是專為水星號太空船倉安全著陸而設計的,後來被降落傘取代了;但這種折疊翼,結果成為今日懸掛式滑翔機的機翼。風箏飛上天空為飛機飛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靈感。
13、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發明了米酒。
14、弓箭:
中國人於公元前8世紀發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國人已發明了弩弓。它主要用於打仗和狩獵,可卧射、立射、騎射,威力甚大。而歐洲的義大利在公元10世紀才使用弓,比我國晚了一千二百年。
15、古代機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東周時期,中國人就已發明了古代機器人。當今世間,只要談及機器人,言必歐美、東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機器人的,是我們中國人。我國制出的古代機器人不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廣泛,有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會跳舞的機器人、會唱歌吹笙的機器人、持賺錢的機器人和會捉魚的機器人……等,應有盡有。
會跳舞的機器人。我國唐朝的段安希說:西漢時期,漢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單於冒頓圍困。漢軍陳平得知冒頓妻子閼氏所統的兵將,是國中最為精銳驃悍的隊伍,但閼氏具有妒忌別人的性格。於是陳平就命令工匠製作了一個精巧的木機器人。給木機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並把它的臉上擦上彩塗上胭脂,顯得更加俊俏。然後把它放在女牆(城牆上的短牆)上,發動機關(機械的發動部分),這個機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優美,招人喜愛。閼氏在城外對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誤把這個會跳舞的機器人為真的人間美女,怕破城以後冒頓專寵這個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閼氏就率領她的部隊棄城而去了。平城這才化險為夷。
會唱歌吹笙的機器人。唐代的機器人更為精巧神奇,唐朝人張騖在《朝野全載》中說:洛州的殷文亮曾經當過縣令(相當於「縣長」),性格聰巧,喜好飲酒。他刻制了一個木機器人並且給它穿上用綾羅綢緞做成的衣服;讓這個機器人當女招待。這個「女招待」酌酒行觴,總是彬彬有禮。
會賺錢的機器人。唐朝時,我國杭州有一個叫楊務廉的工匠,研製了一個僧人模樣的機器人,它手端化緣銅缽,能學和尚化緣,等到缽中錢滿,就自動收起錢。並且它還會向施主躬身行禮。杭州城中市民爭著向此缽中投錢,來觀看這種奇妙的表演。每日它竟能為主人撈到數千錢,真可稱為別出心裁,生財有道。
會捉魚的機器人。唐代的機器人還用於生產實踐。唐朝的柳州史王據,研製了一個類似水獺的機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魚以後,它的腦袋就露出水面。它為什麼能捉魚呢?如果在這個機器人的口中放上魚餌,並安有發動的部件,用石頭縋著它就能沉入水中了。當魚吃了魚餌之後,這個部件就發動了,石頭就從它的口中掉到水中,當它的口合起來時,它銜在口中的魚就跑不了啦,它就從水中浮到水面。這是世界上最早用於生產的機器人。
此外,在《拾遺錄》等書中,還記載了古代機器人登台演戲、執燈伴瞎等機巧神妙。
16、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歐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項技術,比中國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7、鐵犁: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鐵犁。歐洲人到17世紀才使用鐵犁,比中國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公元1050年,中國人還發明了犁鏡,給犁裝上犁鏡,便於翻土,從而提高了農業產量。大約公元前3500年,米索不達米亞平原農夫發明了牛拉犁具。犁是人類早期開始耕地的農具,中國人大約自商代起已使用耕牛拉犁,木身石鏵。公元前500年,歐洲農夫造出了鐵犁,犁前有二個輪了和一個犁刃(即犁鏵)。中國戰國時期在木犁鏵上套上了V形鐵刃,俗稱鐵口犁。犁架變小,輕便靈活,更可以調節深淺,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歐洲人於1700年代開始用先進的羅瑟蘭犁、蘭塞姆金鐵犁和播種機。1830年美國移民開始用迪爾銅犁,其他各大洲也開始用銅犁。總之,犁的發明、應用和發展,凝聚了中國人和世界其他各位發明家的心血,並顯現了他們的智慧。
18、大定音鍾:
中國人於公元前6世紀發明了大定音鍾;歐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鍾,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9、長明燈:
大約在公元前589年,中國人發明了長明燈。燈蕊為石棉;燈油為海豹油或鯨油。
20、算盤:
公元前550年中國人發明了算盤,用於計算,也是自古以來商業上廣泛應用的計算工具,後來傳到世界各地,到12世紀才逐漸被現代阿拉伯數字所取代。到20世紀前蘇聯和遠東地區很多人仍然使用算盤,生塑算盤代替木竹算盤。目前世界上電子計算器和電子計算機有代替算盤的趨向,但因為算盤價格低廉,所以,用電子計算機在全世界完全代替算盤,至少還需要十年。
21、地毯:
公元前五百年地毯已在中國應用。已知最早的地毯起源於公元前五世紀的中國和伊朗。1606年,法國巴黎附近最早用上了織機編織的地毯。現在的地毯變為人造纖維和羊毛編織而成。
22、雙動式活塞風箱:
中國人於公元前5世紀發明了雙動式活塞風箱。西方於16世紀才用雙動式活塞風箱。比中國晚了二千一百年左右。
23、水涌缽
公元前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水涌缽。
24、空位表零法:
中國人在公元四世紀以前就開始用空位表示零,中國的算盤就是這樣表示的。按照西方的傳統說法,用符號「0」來表示零,是印度人在公元九世紀發明的,它出現在公元870年瓜摩爾的碑文中。但是,實際上,符號「0」的出現要比這早得多。在公元683年柬埔寨和蘇門答臘的碑文中,以及在公元686年蘇門答臘附近的邦加島上的碑文中,均出現這一符號。一些專家認為,這些國家出現的零的符號,是由中國傳過去的,而他們又將這符號傳到印度。零非常重要,如果忽視了零,那麼現代技術就會瓦解。當然用空位表示零這是中國人的一項發明,然而我們並不是說使用「0」符號的絕對優先權屬於我國,因為直到1247年「0」符號才第一次在我國印刷品中出現,盡管我們確信至少在一個世紀以前就已經使用這個符號了,但沒有人知道,這個表示零的符號中國人在何時、何地首先使用的,這是需要進一步考證的。
25、化學武器:
利用毒氣進行化學戰的歷史,在中國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紀早期。在墨家早期著作中,就有關於利用風箱把在爐子內燃燒的芥末釋放出來的氣體,打入圍城敵軍隧道的記載。這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利用塹壕芥子氣早2300年。中國人化學武器有下列幾種:「糞彈」,這是毒氣彈的雛形。「飛砂彈」,它是將一管火葯放在陶罐里,火葯的成份是生石灰、松香、有毒植物的乙醇提取之。把這種武器從城牆上放下去,隨即炸開,致命毒物四散。「催淚彈」,公元二世紀中國人便使用催淚彈,它所產生的煙霧很快地使人淚如泉涌。海脈油、四川漆和海星等毒汁會使敵人聲音嘶啞。我國有的毒物能使敵人肌肉腐爛直至露出白骨。火矛包含著砒霜和一般的毒物。1540年貝林古西奧所著的《煙火葯學》一書中說,火矛被燃後,就吐出「熾熱地火舌,有兩三步遠,使人毛骨悚然」。在歐洲,直到1580年,砷才作為一種深受歡迎的東西,但在17世紀它被汞煙球所代替,這是當時中國奉獻給世界的禮物之一。
26、馬胸帶換具:
大約在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馬胸帶換具。在此之前,西方在公元8世紀換馬的惟一手段是「項前肚帶換具」。這是一種不合理的方法,因為皮帶勒在喉部,意味著馬一旦使出最大力氣就會立即窒息死亡。我國發明的馬胸帶換具克服了這一缺點。我國的這項發明後來通過中亞傳到了歐洲。歐洲考古學家在公元7至10世紀的古墓中發現了胸帶換具遺物。
27、石油照明法:
大約於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氣照明法。
28、鑄鐵術:
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鑄鐵術。
29、馬肩套挽具:
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前一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馬肩套換具。這比在歐洲出現胸帶具後一百年出現的肩套換具要早一千年。中國人還發現,肩套換具可以用另一種更簡單的方式:換繩可以拴在肩套(項圈的兩側,直接套在車上)。正是這種形式的肩套換具,今天仍在全世界普遍採用。
30、硝石鑒別方法:
中國人在公元前3世紀以前發現了硝。這比西方早2000年。在發明火葯之前,首先必須認識到並且獲得它的三種成分中最重要的成分,這就是硝石。西方在中世紀以前不知有此物,歐洲缺少此物,而中國資源豐富,並且可區別於其他礦物而予以提純。鑒別硝石是根據顏色反應。硝石燃燒發出紫色火焰可證實鉀的存在。中國人至少在公元前3世紀就會用此法鑒別硝石的存在。中國人發現硝石為後來發明火葯奠定了基礎。
31、世界上第一條等高運河―――靈渠。
西方於公元13世紀才建了等高運河,比中國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32、立體地圖:
中國人最遲在公元前3世紀就發明了立體地圖。在司馬遷寫的《史記》中,就記過了一張公元前210年繪制的秦始皇墓地圖。書上寫道:「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1985年6月《每日電訊》的一篇報導說:秦始皇墓地雖然還沒有打開,但是可能已經發現了。據說是墓入口處的地方發現了微量的水銀。考古學家猜測這可能就是上述立體地圖上所示的水銀。
早在公元前3世紀,中國有名的蓬萊仙山的地圖就出現在罐子和香爐上。這對以後立體地圖繪制技巧的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公元32年將軍馬援講到的軍事立體地圖,河谷山脈的模型是用糯米製作的。此外,還出現了木刻的立體地形圖,大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曾記述了這種地圖。1130年黃裳也製作了一張木刻立體地圖。此圖後來引了哲學家朱熹的興趣,他千方百計地收集木刻地形圖,以便進行研究。他自己也有時用粘土,有時用木刻製作立體地形圖。黃裳在一部《鶴林玉露》里,還講述了朱熹製作的一幅地形圖的情況:「(朱熹)嘗欲以木作華夷圖,刻山水凹凸之勢。合木八片為之。以雌雄榫鑲入,可以折。度一人之力可以負之。每出則以自隨,後竟未能成。」
很可能立體地形圖的製作由中國傳到阿拉伯,後又傳到了歐洲。1510年,保羅·多克斯製作了歐洲最早的地形圖,繪出了奧地利的庫夫施泰因的鄰近地區。阿拉伯人伊貝·巴蒂塔(公元1304―1377年)敘述了他在直布羅陀看到一張立體地形圖。中國以外的國家有關立體地形圖的記載沒有比這更早了。
33、吊橋:
中國人李冰於公元前3世紀在四川省灌縣修建了安藍橋。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纜鏈橋。它總長為320米,有八個孔,整個結構中沒有一塊金屬材料。此吊橋上鋪了板便於人們行走。這種用竹了做的索橋是極有效的,整個纜索是以竹子為內芯,外邊包著從竹子外層劈下的竹條(蔑片)編成的「辮子」。編成辮子是因為蔑片把內芯纏得越緊,纜索的強度就越大,從而增加了安全因素。並且,中國人於公元1世紀又發明了鐵吊橋。這橋可用於通行車輛。1655年到中國訪問的西方人馬丁·馬蒂尼曾描述過貴州境內一條河上的鐵索橋,並編在那個時期有名的巨著《中國圖集新編》中。西方的第一座吊橋,即溫奇橋。是公元1741年建成的,跨於英格蘭的提茲河上,它只有纜索而沒有橋面供車輛通行。由於歐洲人於1809年才建成第一座可以通行車輛的吊橋,因此在這方面中國人比西方要領先1800年以上。
34、記譜法:
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國人已發明了記譜法。二千多年前,中國的戰國時期已有管色譜,是中樂12律的簡號。約公元1200年科隆的弗蘭科在其著作中創造了一套節拍符號,把律音分為四種長短,逐漸演變成現代化的記譜法。
⑷ 求幾個體現工匠精神或精益求精的名人事例 簡潔點 謝謝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1、心細如發,探手輕柔,李峰高倍顯微鏡下手工精磨刀具,5微米的公差也要 「執拗」返工。
2、心有精誠,手有精藝,顧秋亮僅憑一雙手捏捻搓摸,便可精準感知細如發絲的鋼板厚度。
3、蒙眼插線,穿插自如,李剛方寸之間也能插接百條線路,成就領跑世界的「中國製造」。
4、高鳳林是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焊工,國家特級技師。他心懷夢想,心平手穩,焊接飛天神箭。
5、馬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復師,他能在毫釐之間,把握分寸,重現曠世兵馬俑。
6、中國高飛集團高級鈑金工王偉,在肉眼難辨的誤差里,手工打造精美弧線,托舉中國大飛機翱翔藍天。
(4)工匠發明專利擴展閱讀
現實意義:
「工匠精神」在當今企業管理中有著重要的學習價值。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
當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再出新品、再圈錢」的循環時,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依靠信念、信仰,看著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
最終,通過高標准要求歷練之後,成為眾多用戶的驕傲,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脫俗的、也是正面積極的。
⑸ 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
1、瓷器
瓷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中國人於公元1世紀發明了瓷器,西方到18世紀才有瓷器,比中國晚了1700年左右。
2、算盤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重要的發明。雖然現在已經進入計算機時代,但是算盤依然有應用,算盤成本低,計算快速方便,是計算機不能媲美的,也是計算機不能替代的。
3、拱橋
中國的拱橋始建於東漢中後期,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造型優美,曲線圓潤,富有動態感。中國現存最早、保存良好的拱橋是由李春發明並建造的隋代趙州安濟橋,又稱趙州橋。比西方於1345年建造的維奇奧拱橋,早了700年。
4、豆腐
豆腐是我國大眾菜餚,營養豐富且價格低廉,適合老百姓消費,相傳豆腐是在公元前125年,漢朝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豆腐在宋朝時傳入朝鮮,19世紀初才傳入歐洲、非洲和北美。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已成為主要食物之一。
5、墨水
墨水是一種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體,墨水被用於書寫或繪畫。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墨水。1834年英國的史蒂芬斯開始在英國製造出書寫用的墨水,15年之後才大量生產。1860年代,英德發明了人造墨染料。墨水的發明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
⑹ 三國著名的工匠.發明家有哪些
三國著名的工匠.發明家有劉曄,他發明了工程類期屁嘞車,還有諸葛亮也算一個,他發明了運送糧草的工具,木牛流馬。
⑺ 發明人和專利權人有什麼區別
專利發明人在專利法中稱為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必須是個人,可以一個或者多個。
專利權人是指對某項發明創造依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享有專利申請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一個或者多個。
發明人和專利權人可以是同一個人,也可以不是同一個人。
⑻ 愛迪生一生獲得的專利大概有多少項:
超過1000項
⑼ 「專利」及「專利制度」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