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創造詞
『壹』 關於唐代的成語
逢人說項 項:指唐朝詩人項斯。遇人便贊揚項斯。比喻到處為某人某事吹噓,說好話。
出處:唐·楊敬之《贈項斯》:「處處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於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韓潮蘇海 指唐朝韓愈和宋朝蘇軾的文章氣勢磅礴,如海如潮。
出處:清·楊毓輝《〈盛世危言〉跋》:「觀其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直兼乎韓潮蘇海,則不啻讀《經世文編》焉。」
韓海蘇潮 指唐朝韓愈和宋朝蘇軾的文章氣勢磅礴,如海如潮。
出處:清·俞樾《茶香室從鈔》卷八:「國朝蕭墨《經史管窺》引李耆卿《文章精義》雲:『韓如海,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潮。』」
老嫗能解 嫗:老年婦女。相傳唐朝詩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詩就念給老年婦女聽,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們能懂。形容詩文明白易懂。
出處:宋·惠洪《冷齋夜話》卷一:「白樂天每作詩,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
蘇海韓潮 指唐朝韓愈和宋朝蘇軾的文章氣勢磅礴,如海如潮。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聽稗》:「蚤歲清詞,吐出班香宋艷;中年浩氣,流出蘇海韓潮。」
為人說項 為:替;項:唐朝項斯,字子遷,為楊敬之所器重。指替人說好話。
出處:唐·楊敬之《贈項斯》:「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貳』 唐代詞有著什麼樣的發展
詞是隋唐之際新興的一種合樂歌唱的詩體。所配燕樂,雜「胡夷、里巷之曲」,而以北朝隋唐間大量傳入的西域音樂為主。它起源於民間,二十世紀初出土的敦煌曲子詞,多數出自民間藝人和下層文士之手,作於天寶年間者為數不少。它們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表現手法靈活多變。中唐以後,文人仿作漸多,題材手法,均有模擬痕跡。在晚唐和偏安的西蜀,社會風氣衰敗奢靡,士大夫苟安於聲色犬馬、弦歌醉舞之中,產生了以溫庭筠、韋庄為代表的花間詞派。它們的題材,不出花前月下、閨怨綺思,樹立了「詞為艷科」的藩籬。風格上盡管各有所異,但大致以刻紅剪翠、香軟濃艷為共同點。稍後的南唐詞,產生的土壤與花間詞略同,為南唐君臣娛賓遣興之作。表現手法上長於主觀抒情,風格較為疏淡。《花間集》中的韋庄和南唐馮延巳為其中的過渡人物。南唐詞的真正變化產生於南唐亡國之後,李後主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之囚,「終日以淚洗面」,詞的內容,變為表現亡國之痛、故國之思,極沉痛深摯。在表現手法上,也以白描口語見長。至此,詞從宮廷佐酒助樂的工具,變為抒情達意的文學形式,詞的境界為之擴大,為宋詞的繁榮開辟了道路。
『叄』 有關唐代詩詞的知識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並且大大發專展了歌行屬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於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更詳細的內容在「網路」中
『肆』 唐代為什麼詩興盛而宋代為什麼是詞
唐文學比起文學史上著名的建安、太康、齊梁諸時期來,是一個規模空前的發皇時期。自建安以來在文學形式上極被重視的聲律和對偶化運動,唐朝達到了完成的境界,並且得到大發展。東晉以來對駢文處於劣勢地位的散文運動,唐朝也達到了完成的境界而大為發展。近體詩(律詩)和古文(散文)是代表唐朝文學的主要文體,由此破壞了或者派生了其他若干文體,影響後代文學至為巨大。劉勰《文心雕龍》說,六朝以前各種文體無不溯源於六經。照這樣說,兩宋以下至語體文流行的一千年間,各種文體的淵源,應該是唐朝。唐文學所以如此重要,只是因為它吸收南朝文學的英華,並創造出融合南北的新境界。一 初唐詩人 南朝士族生活優裕,偷安成習,以能作五言詩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會作詩,就無法參與社會活動。詩提到這樣高的地位,實是南朝士族衰朽墮落,精神萎靡的表現。這種陋習到唐朝愈益盛行,這是因為南朗士人作詩,固然由於「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據以取士,祿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不過還未曾明文規定詩為祿利之路。唐朝以進士科取士,作詩成為取祿利的正路,後來甚至非科第出身的人,不得為宰相。唐朝文人幾乎無一不是詩人,只有好不好的區別,不存在能不能的問題。唐時作詩的人既多,詩篇自然也不少,經過時間的淘汰,較好的部分被保存下來,清康熙時輯《全唐詩》,尚存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作者二千二百親人,時間是公正的裁判者,被淘汰的詩篇和詩人,可能比上列數目要大得多,不過湮沒無聞是毫不足惜的。沒有理由該對應當湮役的事物表示惋惜。大抵詩人(一切文人)必須先有高尚的抱負,盡管是迂闊不切事情的抱負,有了抱負,才能產生高尚的意境,高尚的意境又產生高尚的作品,當然,作詩的技巧,如聲律對偶之類,也很重要,但始終居於輔佐地位,作主導的不能不是意境。 二 盛唐詩人 唐玄宗開元時期,唐朝政治經濟發達到了最高峰。代表唐朝的文學——古近體詩,也達到了最高峰。開元時期,天下安寧,士大夫生活富裕,有人製得佳篇秀句,即傳誦人口,流播遠近。有些詩人所作被采入樂章,名登朝廷,為統治階級所敬重。作詩是得名的捷徑,因此幾乎全部文人,都用全力作詩,大詩人接踵而出,每個大詩人都得到社會的尊敬和優厚的待遇。三 中唐詩人 盛唐中唐交界處,不必機械地劃分,唐代宗大歷年間有不少著名詩人,其中盧綸、韓翃(音宏hóng)、劉長卿、錢起、郎士元、皇甫冉、李嘉祐、李端、李益、司空曙等人,號稱大歷十才子。他們多是天寶年間進士,正遇安史大亂,他們做的詩,沒有一人能象杜甫反映現實。伸張正義,足見這些人不過是能作詩的普通文士,做詩不能表現時代的特點,只能被看作普通文士做普通詩。杜甫死後(大歷五年杜甫死),經過一個不長的時間,到了唐德宗時,杜詩的影響深入詩苑的各方面,幾個大派別都是從杜詩派生出來。中唐詩苑盛況並不亞於盛唐,所差是在一些作者,雖然各有創造,自成大家,但未能超出杜甫已經開辟出來的境界。從這一點說,中唐比盛唐不免落入第二流。四 晚唐詩人和詞人 一般總以為詩至晚唐,已入衰境,詩苑中只剩下一些殘花敗葉,不再有中唐時期那種勝景。其實晚唐時期幾個主要詩人,非但不比中唐主要詩人差,而且成就還高出中唐詩人。首先是晚唐詩人脫離五言七言詩的舊形式,開辟出詩的新體長短句(詞)的廣闊境界。其次是起源於六朝,完成於唐朝,作為唐詩特長的律詩,至晚店達到最精美的程度。當然,唐詩經中唐人窮搜苦索,連窮寒境鬼境都搜索到,境界盡辟,似乎山窮水盡無路可走了。晚唐詩人開辟艷情一境,其中一部分確是說男女相悅之情,一部分則是模仿楚辭,託言夫人香草藉以寫君臣朋友問的恩怨離合。所以對晚唐詩,不能看作全是房中之言,也不能看作全是模仿楚、騷。大抵唐文宗時,牛李朋黨互相陷害,黨爭開始激化,以後愈演愈烈,界限非常分明,准要是牽連入黨局,誰就被擯出仕途,在政敵當權的時候,休想仕進。宦官,勢力自唐憲宗以來,比任何勢力都強大,有些士大夫投靠宦官取得富貴,有些人不肯對宦宮屈身,滿懷憂憤,又不敢公開議論,招致禍害,士大夫在朋黨宦官雙重壓力下,避免吐露平直的語言,有意說得恍惚迷離,或彼或此,忽斷忽續,埋沒意緒,不使敵人發現蹤跡,用心是很苦的。盾朝風教廢弛,習俗淫靡,晚唐淫風愈盛,詩人沾染陋俗,並不諱言情慾,不過,多用曲折隱約的語言來談情,往往與寄興於美人香草的文意(「為芳草以怨王孫,借夫人以喻君子」)混淆難分。注:另一個詞的中心產地是南唐國。面臨亡國危機的南唐中主李璟和亡國後充當俘虜飽受恥辱的後主李煜,都是傑出的作者,特別是李煜,俘虜生活迫使他不能無動於衷,詞中隱約地帶有亡國的怨情,因此,他的詞不覺有異於一般醉生夢死的詞人,雖然他本人到死依舊是個醉夢中人。溫庭筠是詞的創始者,李煜則是詞的擴大者,從李煜開端,北宋詞的境界大加開辟,花間派作者只佔其中的一部分,詞不專為閨房私情而寫作,在文學上的地位提高了。李璟喜愛文學,羅致馮延己等不少文士,《全唐詩》收馮延己詞多至七十八首。馮延己人品極卑劣,所作詞卻不失為一個名家。詞源於民間,始於唐,興於五代,盛於兩宋。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是我或者說我們這幾代所知道的對於我們傳統文化的最早綱括。既然每個突出的朝代都有自己的文化代表形式,就有它自己的時代元素。詩與唐朝和詞與宋朝似乎都有相同的承啟條線,唐詩在隋朝前的古詩中延續發展及至巔峰,而宋詞也是在唐末民間起源的曲子詞基礎上發展來的,它經過了五代十國的興起,所以在宋朝達到興盛。除卻時代的滌洗讓宋詞一路發展成規成模外,封建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興盛則是宋詞興盛的社會根源。及此,唐詩得寵於統治者,而宋詞更入流於宋的政治。之於宋,宋詞不在是統治者欣賞的玩物,它已經越上了政治舞台,宋朝皇帝雖非個個大詞人,卻都有愛詞之雅,北宋的亡朝皇帝更是個成就極高的詞人,雖然他是政治上的弱流。因宋代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優厚,故除開皇帝,像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這些大政客更是出了名的取得高超詞就者。而在封建社會中從不出頭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為一代詞宗,更是名垂千古。由此之見,詞於宋,不盛也難。
『伍』 唐代的詞有哪些
唐代的詞有:
一、陋室銘
唐代: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釋義:山不在於高,有了神仙就會有名氣。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會有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台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
到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之人,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之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珍貴的經文。沒有弦管奏樂的聲音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孔子說:這有什麼簡陋的呢?
二、秋風詞
唐代: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釋義:秋風凄清,秋月明朗。風中的落葉時而聚集時而揚散,寒鴉本已棲息也被這聲響驚起。盼著你我能在相見,卻不知在什麼時候,此時此刻實在難耐心中的孤獨悲傷,叫我情何以堪。
三、憶江南·江南好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釋義:江南是個好地方,那裡的風光我曾經很熟悉。春天的時候,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四、憶江南詞三首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釋義: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清晨日出的時候,江邊盛開花朵顏色鮮紅勝過火焰,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杭州。月圓之時山寺之中,尋找桂子,登上郡亭躺卧其中,欣賞那錢塘江大潮。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遊玩?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吳宮,喝一杯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那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遲早會再次相逢。
五、登幽州台歌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釋義: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陸』 唐代為什麼詩興盛而宋代為什麼是詞
恩,我覺得它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而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存在。 宋詞是唐詩文化脈絡的延續,從唐詩到宋詞必然有一個過程。 首先,唐詩的興起主要是因為唐代君主提倡 ,唐代是以詩取士, 於是詩歌一門, 成為文人得官干祿的捷徑。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前代樂府民歌、古詩十九首, 建安、正始和兩晉的詩歌創作經驗上,發展起來的唐詩,能夠滿足人們表達情感的需要。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於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一個缺陷。 而詞呢?詞興起於唐末、五代,興盛於宋.詞發展到宋代。宋詞的興盛也有它本身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條件. 至於宋朝,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兩宋城市手工業、商業經濟的繁榮,是宋詞興盛的物質基礎。相比唐詩,詞的格式沒有那麼多的限制,更能滿足人們抒發情感的需求,所以繼唐詩之後,宋詞有很大的發展,但這樣的發展是建立在唐朝經濟與文化的繁榮之上的。 另一點,就是宋時市民階層的擴大,使得與社會經濟繁榮相適應的詞文化迅速地發展起來。詞的形式簡短, 以歌唱為特色的詞, 如同盛唐之詩, 得到了非常突出的發展. 我記得我的老師說過,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柳永,他屬於市民階層中的詞人。 就是從先秦開始,這詩歌藝術就不斷的為後人傳承與發展。也反映了在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生活。 希望我的解釋你能滿意。
『柒』 唐代的詞有哪些
《出塞》【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向沙場老.莫學游俠兒,矜誇紫騮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4、《出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5、《涼州詞》【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6、《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7、《從軍行》【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8、《塞上聽吹笛》【唐】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戌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9、《漁家傲·塞下秋來》【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10、《塞下曲·其二》【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本回答由科學教育分類達人 塗晨陽推薦
『捌』 唐代有代表性的詩詞
詩佛--王維 詩傑--王勃 詩魔--白居易 詩骨--陳子昂 詩狂--賀知章 1、詩骨--陳子昂 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2、詩傑--王勃 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傑」 3、詩狂--賀知章 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4、詩家天子 七絕聖手--王昌齡 其七絕寫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舉為「詩家天子」。 5、詩仙--李白 詩想像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6、詩聖--杜甫 其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人稱為「詩聖」。 7、詩囚--孟郊 作詩苦心孤詣,慘淡經營,無好問,曾稱之為「詩囚」。 8、詩奴--賈島 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 9、詩豪--劉禹錫 其詩沉穩凝重,格調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 10、詩佛--王維 這種稱謂除了有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之外,也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代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詩魔--白居易 白居易寫詩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說:「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過份的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稱「詩魔」。 12、五言長城--劉長卿 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是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稱其為「五言長城」。 13、詩鬼--李賀 其詩善於熔鑄詞采, 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故稱其為「詩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寫過《紫薇花》詠物抒情,借花自譽,人稱其為「杜紫薇」。 15、溫八叉--溫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試,八叉手即成八韻,人稱他為「溫八叉」。
『玖』 唐代有哪些古詞
古詩詞 網路名片
古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
目錄[隱藏]
古詩詞的幾個部分(一)古詩詞的表現手法
(二)中國古代詩歌的分類
古詩詞欣賞古詩詞的幾個部分 (一)古詩詞的表現手法
(二)中國古代詩歌的分類
古詩詞欣賞
[編輯本段]古詩詞的幾個部分
(一)古詩詞的表現手法
古詩詞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其間有一個絕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疊、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像,豐富的想像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徵。象徵,簡單說就是「以象徵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徵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擬。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裡盪漾。把「雲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2.誇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里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並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徵,表達了詩人的激情,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然而這種誇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於荒誕,或太實、太俗。如,有一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一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一門高射炮。」讀後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3.借代。就是藉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梁,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將賈島帶到他的馬前,賈據實相告,韓沉吟良久,說還是用敲字較好。因為「敲」有聲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記敲門聲,便使得那種情景「活」起來,也更顯得環境的寂靜了。前述《楓橋夜泊》的「烏啼」「鍾聲」,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現代的如黃河浪的《晨曲》:「還有那尊礁石/在固執地傾聽/風聲雨聲濤聲之外/隱隱約約的/黎明/靈泉寺的晨鍾/恰似鼓山湧泉的/悠遠回應/淡淡淡淡的敲落/幾顆疏星/而漲紅花冠的/雄勁的雞鳴/彷彿越海而來/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湧。這首詩也寫得很好。所以我們如果掌握了用聲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將為詩歌創作開拓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 無論是比擬、誇張或借代,都有賴於詩人對客觀事物進行敏銳的觀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膽的想像,甚至幻想。可以這樣說,無論是浪漫派也好,寫實派也好,沒有想像(幻想),便不成其為詩人。比如,以豪放著稱的李白,固然想像豐富,詩風雄奇,而以寫實著稱的杜甫,也寫出了諸如「安得廣廈千萬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聯翩的佳作。
(二)中國古代詩歌的分類
1.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①楚辭體:是戰國時期楚國屈原所創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東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後人因此又稱「楚辭體」為「騷體」。 ②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後變成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採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魏晉和唐代及其以後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成為樂府和擬樂府。如《敕勒歌》《木蘭詩》《短歌行》(曹操)。一般來說,樂府詩的標題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體:是樂府詩的一種變體。漢、魏以後的樂府詩,題名為「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並無嚴格區別,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節、格律一般都比較自由,形式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以後遂有「歌行」體。到了唐代,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已有少數詩人另立新題,雖辭為樂府,已不限於聲律,故稱新樂府。此類詩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發展。如,杜甫的《悲陳陶》《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白居易的許多作品,其形式採用樂府歌行體,大多三言、七言錯雜運用。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例如,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可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再如,絕句僅為四句兩聯,又稱絕詩、截句、斷句,平仄、押韻、對偶都有一定要求。 (3)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闋、上闋、上片,第二段叫後闋、下闋、下片。 (4)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內容來分類: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諭詩。 (1)懷古詩。 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2)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徵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 (3)山水田園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4)戰爭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於戰爭仍頻,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於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5)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徵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或托物傳情,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6)送別詩。 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恆的主題。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嚮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藉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概括一下,主要分為9種:1諷刺 2愛情 3哲理 4送別 5風景 6抱負 7想像 8故事 9思想
『拾』 為什麼唐朝寫詩,宋朝就是詞了
1、中國古代詩歌整齊劃一的格律詩發展到中唐達到巔峰狀態(代表詩人是杜甫),因為其形式上的詩美空間已經被唐代的大詩人挖掘而所剩有限,因此唐末五代中國的格律詩向雜言詩發展,形成一個對整齊劃一而導致形式有些僵化的格律詩的反撥,而最終定型為「詞」這一雜言詩體制形式。
2、事實上,從中唐開始,唐詩就有向日後的宋詩演變的趨勢。而宋詩的許多特徵,都可在杜甫、韓愈的詩中找到濫觴。從整個詩歌史來看,宋詩正是唐詩發展的必然結果。唐詩與宋詩,本是一脈相承的。
3、宋詩同樣自具特色。文學史上提到宋詩,有時是作為宋代詩歌的簡稱,有時則指某種與唐詩相對的詩歌風格。宋代詩歌依時間先後可以分為六個不同的發展時期。雖然其成就不如唐詩,但對後世的影響仍然很大,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10)唐代創造詞擴展閱讀:
宋詩特點:
一、「以文為詩」
關於宋詩的特點。一般認為最主要的是議論化、散文化。「以文為詩」。唐代個別詩人如韓愈等已開其端。
二、理趣
與宋詩議論化相關的還有另一個特點:理趣。所謂理趣﹐指寄寓在詩歌形像中的人生哲理。宋詩理趣形成的文化根源主要不是理學。而是佛門的禪機。宋詩中最富有理趣的幾首代表作品﹐多出於理學形成之前而哲學思想自成體系的王安石、蘇軾及其追隨者黃庭堅﹑陳師道之手。
三、此外﹐兩宋詩壇還有兩個前所未有的特點:
1、詩歌派別的出現和形成風氣。
2、「詩話」作為一種詩歌批評方式的產生和流行。宋詩多流派,當與佛教宗派思想的刺激以及政治上黨爭紛繁的原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