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示範
①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說明教師勞動具有() a 復雜性 b 示範性 c 創造性 d
好多人說選創造性,因為需要創造性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對待學生,也可以說是復雜性,因為教師要因材施教
② 站上講台我就是課程,體現的是創造性還是示範性呀
每一課目都有教材,而老師走上講台時,說自己就是課程,那裡面就有老師自己的思維編排等在裡面,所以是創造力性,
③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創造性教學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創新教學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如何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重視學生個性發展,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新精神,是我國當前教育改革最緊迫、最困難的任務。
一、小學語文的創新教育需要創新型的教師。
進行創新教學,關鍵要有創新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的直接榜樣,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教師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品質及創造精神,能為學生的創造行為提供示範,並滲透到一切教學活動中。心理學認為:只有教師本人是創新型的,他才發現、重視並有目的、有計劃地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那麼,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格。
教師創新意識的確立,是一場教育思想的深刻變革,涉及到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教學觀等諸多方面。創新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愛,不僅是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修養,而且是兒童身心發展,生命成長的原動力,是生命中一種創造性的整合力量。過去,我們強調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改變人,而今我們更強調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影響人。愛的教育是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教師以自己生命的激情去激發學生生命的激情,使兒童真切地感到生活的溫暖和學習的價值。在愛的陽光下,消除一切煩惱、困惑、膽怯、浮躁,引發內心深處的天真無邪的本性,從而誘發創造的潛能。
創新教育也是一種「活」的教育。現在學校里的規矩很多,課堂上的規矩更多。如:發言必先舉手,老師同意方能開口;發言必站立,老師不發話,學生不得坐下;不許在老師講話時插話,否則視為不敬;坐則要昂首挺胸,雙手放膝,兩眼平視等等如此之多的規矩,思想上的條條框框必然束縛兒童的思維,窒息兒童的創新精神。當前,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發言眾口一辭,作文千篇一律,甚至編造假話,哄騙家長和老師,使有識之士深感憂慮和擔心。我們提倡「童言無忌」,提倡兒童「思維無禁區」,讓兒童暢想,暢言,精神上處於一種自由、放鬆的狀態。在這種氛圍中,任想像馳騁,任感情激盪,任思路放縱,多種想法涌動,交匯自然會碰撞出創造的火花,引發創新的潛質。教師的創新精神,主要是探索、求異精神,這種精神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僅以次影響學生,還表現在對教學的藝術境界的永不懈怠的追求。
創新過程肯定會遇到挫折,遇到挑剔諷刺的打擊,也會遇到來自內心的惰性、慣性、以及懦弱和動搖的阻撓,因此,教師還必須具有穩定性和創新人格。我國著名創造教育家段繼揚對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綜合後認為,各類創造人格的共同特徵是:興趣廣泛,求知慾強;思維靈活,反應敏捷,聯想豐富,語言流暢;勤奮熱情,專心致志;觀察敏銳,思辯精密;勇於進取,渴求發現;堅定自信,執著追求;堅韌自製,不辭勞苦;獨立性強,從眾性少;獻身事業,服務社會。
教師具有創新性人格,不僅是其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可靠保證和有力支撐,而且對學生的人格影響至深至遠,甚至終身不可磨滅。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成為創新型教師,除了具有以上「共性」外,還應研究創新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個性」,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盡快使自己成為創新型的小學語文教師。
時代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從娃娃做起,從基礎教育抓起,小學語文上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沃土,因此,也特別需要創新型教師。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採取多種切實可行的措施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
既然語文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的沃土,那麼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拘泥於教材,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大的方面說,要更新觀念,首先,正如修訂後的《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所述:「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創造條件,一要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二要在課堂教學中還學生一個民主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作為教師要花大力氣研究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1、憑借課文中的創造性因素,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統一的東西使大多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感受的自由,其實是犧牲了個性、犧牲了創造、犧牲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犧牲了學習語文興趣,有百害而無一利。語文教學其實需要著力鼓勵求異。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詞句,概括課文的段意和中心,對問題的回答等等,都不必強求一致,而要鼓勵多種答案並存,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會不斷閃現創造的亮點。我在執教《麥哨》一文時問學生:假如這么美的草地就在你們的面前,你們最想做的是什麼?有的學生說在草地上打兩個滾,有的學生說翻兩個跟頭,還有的學生說想躺在草地上美美地睡上一覺,多麼天真、多麼幼稚而又可愛的想法!比如,讀了《圓明園的毀滅》引導學生討論,圓明園要不要重修,為什麼?語文教材中還有一些滲透科學思想方法,啟蒙教育的課文,比如,《兩個錢球同時著地》中體現的實踐的觀點;《條條道路通羅馬》中體現了實事求是和事物發展變化的觀點。通過教學,使學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有助於在發展語言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2、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崔巒認為: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尤應如此。教學不應千篇一律,更不應模式化。因此,教師要根據級段的不同,課文內容和形式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語文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如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詩歌可以讀讀、背背、唱唱;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可以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體會,而且能發展語言,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語文教學還應當重視探究,發現的環節。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的「發現法」,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學習」值得我們重視。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探究與發現,一方面要切實加強潛心讀書、獨立思考的環節,要給每個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時間。對學生的獨立見解應熱情鼓勵,對有價值的見解要充分肯定。如此堅持下去,學生定會具有較強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3、激發想像,培養思維的連動性。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像開始的。」想像是創新的翅膀。學生讀有情有景的課文,教師可啟發學生再造想像,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圖畫,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對於留有想像空間的課文,要鼓勵學生展開想像和聯想。比如學了《橋》讓學生說說,你們最想對老支書說些什麼?學了《新型玻璃》讓學生說說,你們還想發明什麼樣的玻璃?讀了《坐井觀天》讓學生現象,青蛙聽了小鳥的話怎麼想,怎麼做了?這樣在仿寫實踐中展開現象的翅膀,培養學生的現象力。
現象是一種立足現實而又跨越時空的思維,它能結合以往的知識與經驗,在頭腦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把觀念的東西形象化,把形象的東西豐富化,從而使創造活動順利開展。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學生可以打開思維的閘門,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樹木想到飛禽走獸;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從一種意境跳到另一種意境;使狹小單薄的擴大充盈,互不相連的聚合粘結……它滲透在小學生生活的一切方面,特別在發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中更具有重要作用。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要結合語言文字訓練,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根據小學生愛想像,尤愛幻想的特點,引導學生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具體可感的「活」的形象,小學生從形象入手,觸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開想像,啟動思維,促進聯想,開拓創造的空間,發覺創新的精神。兒童在課堂上充滿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盡情地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自己的個性特徵,從而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如前蘇聯審美教育專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說:這不是單純的理解,也不是簡單的評價,而是活躍的直接感情,這種感情化成為嚮往……轉化成為創造。
④ "老師勞動的特點是復雜性創造性,示範性和系統性"這句話對嗎
勞動工具日益改進和多樣化,經濟生活逐漸豐富起來,並開始出現原始精神文明。從晚期智人開始,人類逐漸發展成現代世界的各色人種。
⑤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說明教師勞動的 A 復雜性 B示範性 C間接性 D創造性
選D創造性,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首先表現在因材施教上。教師不僅要針對集體的特點(共性特點)進行教育,而且還要針對學生的個體特點(個性特點)進行教育。通俗地說,就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⑥ 示範課示範什麼
但不可否認的是,還有些不盡如人意之處,有的還存在一些問題。那麼,一堂高質量的示範課應突出哪些方面?應示範什麼?下面談談我們的看法。 首先,教師朵更新教育觀念。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是一個師生雙方交互運動的過程。教學中,師生互為主客體,師生之間教學相長,學生之間互助互進。因此,一堂成功的課必須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通俗地說,就是「教師教得投入,學生學得主動」:即一方面教師以十分積極的心理狀態把自己有機地融入教學情境之中,並且在課堂上善於組織、激勵、啟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飽滿的精神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去學會學習,也就是說「以激勵學習為特徵,以學生為中心」生動洗活潑的場面是一堂示示範課的首要標志。如果教師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是教師唱「獨角戲」,搞「一言堂」、「滿堂灌」,這樣的示範課是不可取的,也可以說是失敗的課。 其次,教師能熟練處理教材。教師要教好課,對教材的把握是基礎。真正要上出高水平、高質量的課,就要求教師對所授教材的掌握達到「胸有成竹、游刃有餘」的程度。前者指教師要能夠站在整個學科乃至整個課程的高度,從深度、廣度兩方面充分地掌握教材,對教材體系、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要求,重點難點等基本要素了如指掌。後者制教師在處理教材時,要能夠根據具體的教情和學情,有效的設計教學程序,靈活機動地組織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學習達成教學目標。應該說,許多教師對教材的把握還是相當不錯的。但是也存在不足之處,即對教材深度、廣度的「度」把握欠准,或失之於淺顯,或失之於深邃。要如何才能把握好個「度」呢?我們認為一個基本性的原則就是「遵循大綱,不拘於大綱」。其次,教師還應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更新知識結構,提高自己教學能力才能從根本上得以解決。一個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如果真正達到「胸有成竹、游刃有餘」的境地。那麼其教學效果自然水到渠成,別有冬天。 其次,教師能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科技技術日新月異,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愈來愈稱王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可以說,把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引入課堂,充分發揮其效能,是一堂示範課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之一。還有教師要善於使用語言、靈活地有的放矢地行使教學技巧都是示範課所不可少的。 最後,要注重教學績效。一堂課到底「示範」得如何,最終要看課的教學目標達成與否,課的效益高不高,這是示範課所應該具備的最根本的特徵。一般而言,一堂課的教學績效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衡量:1.看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以前考查教學目標,主要看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情況,而現在則還要看學生的相應能力發展目標、相應人格發展目標達成沒有。只有知識、能力、人格三方面都完成原設想的任務,才能說達到了教學目標。2.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提高的程度。3.示範課往往體現教師個性色彩、富有個人創意,好的示範課是真、善、美和諧的、獨特的組合。
⑦ 創造性、示範性、主體性、義務性下列哪項不屬於教師勞動特徵
應該是義務性。雖說教師中大多屬於義務教育階段教師,但教師工作畢竟是屬於一種職業,而不是必須完成的法定義務勞動。所以義務性應該不屬於教師勞動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