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蠟燭什麼時候發明的

蠟燭什麼時候發明的

發布時間: 2021-02-22 04:55:53

『壹』 蠟燭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由於電力的逐漸發展,蠟燭已經是非常少用的了。但是在古代生活中,蠟燭就是晚上唯一的照明工具,沒有蠟燭,晚上只能感受漆黑。

在我國真正的蠟燭是在漢代出現的,當時使用的方法就是把之前用的燈柱放到動物的油脂里邊,然後點亮就成為蠟燭,這類蠟燭的材料很顯然就是動物的油脂。後來燈柱逐漸的也變成為燈芯絨,人們使用起來更加方便,製造成本就更低,蠟燭也逐漸進入了平常人家的生活之中,延長了當時人們的工作時間。

『貳』 蠟燭是什麼時候發明

看考古雜志時偶然發現,似乎在五千多年前由埃及人發明了蠟燭,中國人又是什麼時候用蠟燭的?起碼在古詩十九首的年代裡還是用油燈,這才忽然發覺中國上古似乎沒有蠟燭這個東西.漢代古書中一般將蠟和燭分開論述,但很少蠟燭兩字連用.
大家看到中國漢代的青銅燈,在圓形的燈盤正中,常有一枚長釘形的火拄,而根據它的有無,考古學上將漢燈分為油燈與燭燈兩大類。
查了半天的書,發現其實在漢代,燈分為油燈與燭燈兩大類,油燈的燈柱也叫」燭」。」燭」即燈柱要浸在脂里;脂是動物油脂,當時還用植物油點燈。《齊民要術種.麻子篇》曰:「苴麻(即大麻的雌株)子黑,又實而重,搗治作燭,不作麻。」以上所說的「作燭」、「為燭」,都是指點燈,和蠟燭關系不大。
至於點燈的燃料,我看到考古雜志提到」漢墓偶有黃蠟餅發現」,由此可見漢燈一般的情況在盞內注油脂,但燃燈還可用蠟,蠟燈內的蠟是融化後作為油膏使用的.人們終於發現了實例,《西漢南越王墓發掘報告》中提到;至東漢晚期,在廣州漢墓中最先出現蠟台。證明當時細長柱狀的蠟燭已進入照明用品的行列之中了。
終於,東漢晚期中國已有蠟燭,只是使用不普及,而且形狀和近現代的還有差別。再往上推,戰國秦漢時期是否已使用蠟燭,這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了。文獻中提到蠟燭最早大約是在晉代。《晉書周顓傳》寫到有人「以所燃蠟燭投之」。《世說新語》有石崇「用蠟燭作炊」的故事。晉代以後文獻提到蠟燭的就多了。至於晉以前,還缺乏可靠的文字記載,實際只有少量的考古資料,比如上面提到的考古資料;

<歸田錄>中,」寇準自少年富貴,不點油燈.尤好夜宴聚飲,雖寢室亦燒燭達旦.每罷官去後,人至官舍,見廁溷間燭淚在地,往往成堆.」可見至宋,仍是油*燭貴.

有篇文章說:《西京雜記》有「閩越王獻高帝.....蜜燭二百支」之說,認為「蜜燭即蠟 燭」,但吾以為終屬孤證,何況《西京雜記》的記載是只能作為參考的。
再看蠟燭的原料,有黃蠟、白蠟等多種。黃蠟是蜂蠟,白蠟是白蟻蟲分泌的蠟。白蠟的利用一般認為起自唐代,也有人考證始於漢魏,上面提到的「漢墓偶有黃蠟餅發現」為物證,所以蜂蠟的利用要比白蠟為早。《神農本草經》、張華《博物志》、陶弘景《名醫別錄》中都有關於蜜蠟或蜂蠟的記載,當作葯用。由此看來,東漢時期已使用的蠟是蜂蠟。不過大概數量還不多,使用也不普遍,所以燈燭仍用脂膏製作,要不就在脂燭外掛一層蠟以減少燭淚,或在脂膏中摻少許蠟。有資料表明以脂膏為燭,熔點是比較低的,因此當時的燭比較粗短。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漢畫像石中的燭燈的燭都較粗短,而沒有像唐李壽墓壁畫中所描繪的那種細細長長的形狀。
參考資料:http://www.cqzg.cn
回答者:226688999 - 試用期 一級 4-14 19:52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獲益匪淺,謝謝!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100% (1) 不好
0% (0)

其他回答共 2 條
蠟燭是漢魏時期發明的 ;唐韓翃《寒食》詩:"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舊俗寒食節禁火,而宮中傳燭分火於五侯之家,貴寵可見。
《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注釋]
1.寒食:節名,在清明前兩日。古人每逢這節日,前後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稱「寒食」。
2.御柳:御苑中的楊柳。
3.「日暮」兩句:據說漢時寒食禁火,朝廷特賜侯家蠟燭。「傳」,挨家傳賜。「五侯」,一說指東漢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另一說指東漢桓帝時宦官單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
4.斜:讀(xiá),與「花」「家」押韻。

[簡析]
這首詩描寫宮廷寒食節的情況。詩人以漢喻唐,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特權及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
開頭一句「春城無處不飛花」。「春城」指春天裡的都城長安。「飛花」即花瓣紛紛飄落,點明暮春季節。「無處不」,用雙重否定構成肯定,進而寫出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東風御柳斜」是寫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御柳」是指御苑裡的柳樹。當時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清明這天皇帝還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恩寵。所以詩人在無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隨東風飄拂的「御柳」。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漢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五侯」一般指東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宦官。這里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跋扈的宦官。這兩句是說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里就忙著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讀到這里我們就會聯想到「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俗語,從而更好地領會詩歌的主題。
這首詩善於選取典型的題材,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進行諷刺。雖然寫得很含蓄,但有了歷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會情況的印證,讀者還是能了解詩的主題的。

〔作者簡介]
韓翃(生卒年不祥),唐代詩人。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一直在軍隊里做文書工作,擅長寫送別題材的詩歌,與錢起等詩人齊名,時稱「大歷十才子」。後來皇帝選拔他擔任起草詔令的中書舍人,當時有兩個韓翃,大臣問選誰,皇帝說要寫「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那個韓翃,可見這首詩在當時是多麼出名。

參考資料:http://www.nhclxx.com/wenzhang/list.asp?id=1265

『叄』 蠟燭的誰發明的蠟燭的歷史

根據大英網路全書記載在公元三千年前埃及和希臘就有蠟燭的相關紀錄,古代的蠟燭皆以動物脂肪製造。在1800年後,以石油所提煉的石蠟才開始出現。

可是據說在古詩十九首的年代裡還是用油燈,這才忽然發覺中國上古似乎沒有蠟燭這個東西.漢代古書中一般將蠟和燭分開論述,但很少蠟燭兩字連用.

但是」漢墓偶有黃蠟餅發現」,由此可見漢燈一般的情況在盞內注油脂,但燃燈還可用蠟,蠟燈內的蠟是融化後作為油膏使用的.人們終於發現了實例,《西漢南越王墓發掘報告》中提到;至東漢晚期,在廣州漢墓中最先出現蠟台。證明當時細長柱狀的蠟燭已進入照明用品的行列之中了。

終於,東漢晚期中國已有蠟燭,只是使用不普及,而且形狀和近現代的還有差別。再往上推,戰國秦漢時期是否已使用蠟燭,這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了。文獻中提到蠟燭最早大約是在晉代。《晉書周顓傳》寫到有人「以所燃蠟燭投之」。《世說新語》有石崇「用蠟燭作炊」的故事。晉代以後文獻提到蠟燭的就多了。至於晉以前,還缺乏可靠的文字記載,實際只有少量的考古資料,比如上面提到的考古資料;

中,」寇準自少年富貴,不點油燈.尤好夜宴聚飲,雖寢室亦燒燭達旦.每罷官去後,人至官舍,見廁溷間燭淚在地,往往成堆.」可見至宋,仍是油*燭貴.

有篇文章說:《西京雜記》有「閩越王獻高帝蜜燭二百支」之說,認為「蜜燭即蠟燭」,但吾以為終屬孤證,何況《西京雜記》的記載是只能作為參考的。

再看蠟燭的原料,有黃蠟、白蠟等多種。黃蠟是蜂蠟,白蠟是白蟻蟲分泌的蠟。白蠟的利用一般認為起自唐代,也有人考證始於漢魏,上面提到的「漢墓偶有黃蠟餅發現」為物證,所以蜂蠟的利用要比白蠟為早。《神農本草經》、張華《博物志》、陶弘景《名醫別錄》中都有關於蜜蠟或蜂蠟的記載,當作葯用。由此看來,東漢時期已使用的蠟是蜂蠟。不過大概數量還不多,使用也不普遍,所以燈燭仍用脂膏製作,要不就在脂燭外掛一層蠟以減少燭淚,或在脂膏中摻少許蠟。有資料表明以脂膏為燭,熔點是比較低的,因此當時的燭比較粗短。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漢畫像石中的燭燈的燭都較粗短,而沒有像唐李壽墓壁畫中所描繪的那種細細長長的形狀。

蠟燭是漢魏時期發明的;唐韓翃《寒食》詩:『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舊俗寒食節禁火,而宮中傳燭分火於五侯之家,貴寵可見 沒有歷史記錄的第一次蠟燭用的人,但粘土,燭台約會,從四世紀公元前 已發現在埃及。早期中國和日本蠟燭提出了來自昆蟲和種子塑造的文件管。蠟掠過,從沸騰的是肉桂的基礎上逐漸為寺廟使用在印度。第一個已知的蠟燭在美國可追溯至公元一世紀,土著美國人焚燒油性魚類( candlefish )楔成叉棒。早期傳教士在美國西南部煮樹皮的高度警戒的樹與脫脂蠟。

『肆』 蠟燭最早是在哪個國家什麼時候發明的

現在一般認為復蠟燭起源於原始時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蠟一類的東西塗在樹皮或木片上,捆紮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也有傳說在先秦上古時期,有人把艾蒿和蘆葦紮成一束,然後蘸上一些油脂點燃作照明用,後來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蘆葦用布纏上,裡面灌上蜜蠟點燃.
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出現的蜜蠟可能是今日所見蠟燭的雛形,在西方,有一段時期,寺院中都養蜂,用來自製蜜蠟,這主要是因為天主教認為蜜蠟是處女受胎的象徵,所以便把蜜蠟視為純潔之光,供奉在教堂的祭壇上.從現存文獻看,蜜蠟在我國產生的時間大致與西方相同,日本是在奈良時代(公元710~784年)從我國傳入這種蠟燭的.

『伍』 中國的蠟燭是什麼年代出現的

公元前3世紀。

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出現的蜜蠟可能是今日所見蠟燭的雛形,在西方,有一段時期,寺院中都養蜂,用來自製蜜蠟,這主要是因為天主教認為蜜蠟是處女受胎的象徵,所以便把蜜蠟視為純潔之光,供奉在教堂的祭壇上。從現存文獻看,蜜蠟在我國產生的時間大致與西方相同。

日本是在奈良時代(公元710~784年)從我國傳入這種蠟燭的。蠟燭的普及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朝時南越向高帝進貢的貢品當中有蠟燭,有說法認為當時在寒食節禁火的時候君王賞賜給侯爵以上的官員、上品官員以蠟燭,說明當時的蠟燭極為稀少。

到了南北朝時期蠟燭稍微應用得普遍了一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層社會,而不是一般的百姓家照明用的。唐朝時也記載了在晉州上貢時的貢品當中有蠟燭,另外唐朝的官員還專門設置一個官員來管宮廷蠟燭。宋朝記載有當時和西夏的邊境貿易中,交易的用品就有蠟燭。

蠟燭作為外貿、對外交換的一種東西,說明雖然當時用的比較普遍,但還是比較珍貴的。到了明清以後,蠟燭才漸漸地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也比較多了,但是一般的燈具,像油燈、火把依然不能和蠟燭同日而語。

(5)蠟燭什麼時候發明的擴展閱讀

蠟燭(candle)生產的種類有很多,按照使用目的一般可以分為日用照明蠟燭(普通蠟燭)和工藝品蠟燭(特殊用途蠟燭)兩大類。照明蠟燭比較簡單,一般就是白色的竿狀蠟燭。工藝蠟燭又可細分很多種,首先又可分為果凍工藝蠟燭和薰香工藝蠟燭兩類。

一般因加入配料而顯各種顏色(如生日蠟燭),形狀也因需要做成各種形式(如螺旋狀、數字形等),可融新穎性、裝飾性、觀賞性、功能性於一體。

蠟燭的火焰分為三部分,分為外焰、內焰和焰心。外焰溫度最高,焰心溫度最低,內焰亮度最亮。

蠟燭按照形狀一般可以分為擠壓圓柱蠟、尖竹蠟、火炬蠟、飄蠟、圓頭蠟、平頭蠟等,顏色也有很多種。這些蠟燭在使用時有些比較講究,比如尖竹蠟,適合在吃飯的時候插在燭台上,擺在飯桌中間,特別在西餐中常用,如果家裡裝修是歐式風格,也可以擺放在客廳當作裝飾品。

漂蠟常見於酒吧,在一個容器器皿里倒上水,把漂蠟放在水面上,它就浮在水面上,暗暗的燭光下別有一番情調。漂蠟在年輕人的家中使用的比較多,特別是情侶間,燭光晚餐不僅可以用尖竹蠟,漂蠟也會帶來不錯的效果。

『陸』 蠟燭是誰發明的

蠟燭是法國化學家米歇爾·歐仁·舍夫勒爾發明的。

他第一次發現了這樣的事實:在一切油脂中,不論其來源如何,脂肪酸的含量均佔95%,其餘的5%則是皂化過程中生成的甘油。通過研究他搞清了皂化過程的本質。

同時他還有一項重大的發現:當時用油脂做成的蠟燭,由於裡面有甘油,燃燒時火焰帶煙,氣味難聞。若改用硬脂酸做成蠟燭,燃燒時不僅火焰明亮,而且幾乎沒有黑煙, 不污染空氣。

(6)蠟燭什麼時候發明的擴展閱讀:

蠟燭的原理:

蠟燭被點燃時最初燃燒的火焰較小,逐漸變大,火焰分為三層(外焰、內焰、焰心)。焰心主要為蠟燭蒸氣,溫度最低,內焰石蠟燃燒不充分,溫度比焰心高。

因有部分碳粒,外焰與空氣充分接觸,火焰最明亮,燃燒充分,溫度最高,因此,當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約1秒鍾後取出,火柴梗接觸外焰部分首先變黑。

在吹滅蠟燭的一瞬間,可以看到一縷白煙,用燃燒的火柴去點這縷白煙,可以使蠟燭復燃,所以可以證明所冒白煙是石蠟蒸氣遇冷凝固所產生的固體微小顆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蠟燭

『柒』 蠟燭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

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出現的蜜蠟可能是今日所見蠟燭的雛形,在西方,有一內段時期,寺院中都養蜂,用來自容制蜜蠟,這主要是因為天主教認為蜜蠟是處女受胎的象徵,所以便把蜜蠟視為純潔之光,供奉在教堂的祭壇上。從現存文獻看,蜜蠟在我國產生的時間大致與西方相同,日本是在奈良時代(公元710~784年)從我國傳入這種蠟燭的。

『捌』 蠟燭什麼時間產生的

看你上面已經有回答了,這是蠟燭在中國最早出現的時期。
東漢晚期版在廣州漢墓中最先權出現蠟台,證明當時細長柱狀的蠟燭已進入照明用品的行列之中了。
文獻中提到蠟燭最早大約是在晉代。
《晉書周顓傳》有「以所燃蠟燭投之」。
《世說新語》有石崇「用蠟燭作炊」的故事。
晉代以後文獻提到蠟燭的就多了。至於晉以前,還缺乏可靠的文字記載。
蠟燭的原料,有黃蠟、白蠟等多種。黃蠟是蜂蠟,白蠟是白蟻蟲分泌的蠟。
白蠟的利用一般認為起自唐代,也有人考證始於漢魏,考古雜志有提到「漢墓偶有黃蠟餅發現」,所以蜂蠟的利用要比白蠟為早。
《神農本草經》、張華《博物志》、陶弘景《名醫別錄》中都有關於蜜蠟或蜂蠟的記載,當作葯用。由此看來,東漢時期已使用的蠟是蜂蠟。
不過大概數量還不多,使用也不普遍,所以燈燭仍用脂膏製作,要不就在脂燭外掛一層蠟以減少燭淚,或在脂膏中摻少許蠟。有資料表明以脂膏為燭,熔點是比較低的,因此當時的燭比較粗短。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漢畫像石中的燭燈的燭都較粗短,而非細細長長的形狀。
戰國時期,根本不可能出現蠟燭啦,一般都是青銅燈比較常見啦!
戰國錯銀侍女宮燈.

『玖』 蠟燭是哪個朝代開始最早使用的

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出現的蜜蠟可能是今日所見蠟燭的雛形,在西方,有一段時期,回寺院中都養蜂答,用來自製蜜蠟,這主要是因為天主教認為蜜蠟是處女受胎的象徵,所以便把蜜蠟視為純潔之光,供奉在教堂的祭壇上。
從現存文獻看,蜜蠟在我國產生的時間大致與西方相同,日本是在奈良時代(公元710~784年)從我國傳入這種蠟燭的。
蠟燭的普及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朝時南越向高帝進貢的貢品當中有蠟燭,有說法認為當時在寒食節禁火的時候君王賞賜給侯爵以上的官員、上品官員以蠟燭,說明當時的蠟燭極為稀少。到了南北朝時期蠟燭稍微應用得普遍了一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層社會,而不是一般的百姓家照明用的。唐朝時也記載了在晉州上貢時的貢品當中有蠟燭,另外唐朝的官員還專門設置一個官員來管宮廷蠟燭。宋朝記載有當時和西夏的邊境貿易中,交易的用品就有蠟燭。

望採納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