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戰役
㈠ 關於二戰的各大戰役作戰方式拜託各位大神
太多著復名戰役了:莫斯科和制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包括前蘇聯的冬季大反攻,攻克柏林。西線的不列顛之戰,諾曼底登陸,太平洋上的珍珠事件,中途島海戰。其中,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時二戰的轉折點,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作戰方式基本是以集團軍之間的陣地對抗為主,包括步兵,裝甲騎兵,空軍混編連隊的對抗,諾曼底登陸時人類第一次也是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中途島海戰是最大規模的航母對抗作戰,以海航兵力為主
㈡ 我國為什麼能夠打贏抗擊新型病毒的戰役
GPS網的幾何圖形結構,有以下三三角形邊是由非同步觀測的獨
㈢ 新型軍隊在日蘇戰役中的表現如何
這次戰役,已向日本人證明蘇聯大多數地面部隊,特別是炮兵和裝甲兵,在火力和機專械化程度屬方面遠比日軍優越。後勤方面也是引人注目的。日本人對於蘇聯向距離鐵路終點站400多英里的戰場輸送並儲存作戰物資的能力感到十分驚訝。「蘇聯軍隊摒棄了沙皇舊軍隊的因襲守舊的一套作戰方法,已經表明它能夠依據每次戰役的具體情況改變戰術」。
㈣ 戰爭、戰役和戰斗三個詞有什麼區別各是什麼意思
戰爭、戰役和戰斗之間有:整體與局部、持續時間、實施目的等區別。
一、定義:
1、戰爭是由超過一個的團體或組織,由於共同關心的權利或利益問題,在正常的非暴力手段不能夠達成和解或平衡的狀況下,而展開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初期以暴力活動為開端,以一方或幾方的主動或被動喪失暴力能力為結束標志的活動,在這一活動中精神活動以及物質的消耗或生產共同存在。
2、戰役是戰爭的一個局部,直接服務和受制於戰爭全局 ,也不同程度地影響戰爭全局。它直接運用戰斗,也為戰斗的成敗所直接影響。
3、戰斗是敵對雙方兵團、部隊、分隊(單機、單艦)進行的有組織的武裝沖突。是奪取戰爭勝利的主要手段。
二、具體區別:
1、整體與局部。
(1)、戰爭亦被視為政治和外交的極端手段。是一種集體、集團、組織、民族、派別、國家、政府之間的極端行為。
(2)、戰役是戰爭的一個局部,直接服務和受制於戰爭全局 ,也不同程度地影響戰爭全局。
(3)、戰斗是戰役的一個局部,由多個戰斗組成戰役,各個戰斗的成敗組合後影響戰役。
2、持續時間
(1)、戰爭以具有一定規模的初期以暴力活動為開端,以一方或幾方的主動或被動喪失暴力能力為結束標志。是指整個完整過程,時間跨度長。
(2)、戰役根據戰略賦予的任務,在戰爭的一個區域或方向,於一定時間內按照一個總的作戰企圖和計劃,進行的一系列戰斗的總和。是指局部過程,時間跨度較短。
(3)、戰斗是三者之中時間最短的,戰役中可以劃分出很多大小戰斗,短至幾分鍾都可稱為戰斗。
3、實施目的
(1)、戰爭最終服務於政治,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領土的完整性等目的。
(2)、戰役服務於戰爭,為達到戰爭的局部目的或帶全局性的戰略目的。
(3)、戰斗的目的就是堅決消滅敵人,力求減少損失。
(4)新型戰役擴展閱讀:
沒有硝煙的戰場,網路戰從未偃旗息鼓。
軟體開發行業里有個名詞,叫「千行代碼缺陷率」,意思是一千行代碼中的漏洞率。絕大部分軟體公司的每一千行代碼就有可能存在一個漏洞。據計算,最常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統的代碼量是5000萬行左右,安卓系統大概是1200萬行,其中的漏洞可想而知。
「世界上只有兩種系統,一種是已知被攻破的系統,一種是已經被攻破但自己還不知道的系統。」美國首任網軍司令亞歷山大在2015年的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上的發言讓人印象深刻,他的觀點是,在攻擊者面前,沒有任何安全的系統。
有例為證。位於伊朗首都德黑蘭以南100公里的布希爾核電站是由國防軍守衛的機密目標,在2010年7月被一種名為「震網」的新型網路病毒侵害,核電站里正在工作的8000台離心機突然出現故障,電腦數據大面積丟失,上千台被物理性損毀。
2014年,韓國2座核電站的內部文件遭到泄露,包括核電站近萬名員工的個人信息、核電站程序運行說明、空調和冷卻系統設計圖、閥門設計圖等。美國政府的一份報告稱,自今年5月以來,黑客一直在滲透美國核電站和其他能源設備公司的計算機網路。
不同於傳統戰爭有明顯的開始和結束,網路戰時時刻刻都在不宣而戰。從這層意義上說,全世界已經進入網路戰時代。而在這片不見硝煙的戰場上,過去人們關注的飛機、大炮不見蹤影,新型的網路病毒就已經粉墨登場了。
「對關鍵基礎設施的網路攻擊,其破壞效果甚至能超越傳統意義上的戰爭。有核國家幾乎不可能動用核武器,但是網路攻擊在目前卻接近於不受任何約束。」公安大學網路空間安全與法治協創中心教授劉為軍表示,與烏克蘭的電力系統遭到破壞相比,更可怕的是核電站遭到攻擊,直接威脅著國家安全。
㈤ 現代戰爭最著名的戰術有幾種。
沒有著名的戰術,只有適合的戰術。
戰術是指導和進行戰斗的方法。主要包括:戰斗基本原則以及戰斗部署、協同動作、戰斗指揮、戰斗行動、戰斗保障、後勤保障和技術保障等。按基本戰斗類型分為進攻戰術和防禦戰術;按參加戰斗的軍種、兵種分為軍種戰術、兵種戰術和合同戰術;按戰斗規模分為兵團戰術、部隊戰術和分隊戰術。
戰術有一般規律,但不同歷史階段、不同戰爭性質、不同國家和民族,戰術各有其特殊規律;在不同地域、不同戰爭階段和不同戰斗規模的情況下 , 戰術的運用也各不相同。在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上,根據時機、地點、部隊等情況,靈活地運用和變換戰術,對奪取戰斗勝利具有重要意義。
戰術反映戰斗的規律,是軍事學術的組成部分,從屬於戰略、戰役,又對戰略、戰役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戰術的形成和發展,受軍事技術、士兵素質、軍隊組織編制、訓練水平、民族特點、地理等條件的影響。
幾千年來,各國軍隊提出過許多作戰原則,比較帶共同性的是:目的明確,強調進攻,集中兵力,力爭主動,出敵不意,密切協同和掌握預備隊等。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吸取古今中外戰術上成熟的內容,總結自己特有的作戰經驗,形成了一套戰術原則,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劣勢裝備軍隊戰勝優勢裝備敵人的戰斗指導規律,主要有:
①熟知敵對雙方情況,主觀指導符合客觀實際。了解雙方各方面的情況,從中找出行動規律,是正確指導戰斗的基礎。
②積極消滅敵人,嚴密組織防護。盡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滅敵人的力量,既是戰爭的目的, 也是戰斗的基本原則。
③集中優勢力量,各個殲滅敵人。是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敵人的主要方法。
④建立有重點的疏散、縱深、立體部署,掌握強有力的預備隊。無論進攻或防禦,戰斗部署都要形成重點,切忌平分力量。
⑤密切協同,主動配合。各軍種、兵種要在統一意圖和計劃下,按照目的(目標)、時間、地點(空域、海域)協調一致地行動,發揮整體威力,戰勝對方。
⑥快速組織准備,實施全面保障。每戰力求有準備,組織全面保障,是奪取戰斗勝利的重要條件。
⑦注重夜戰近戰,揚己之長擊敵之短。夜戰、近戰,能使敵方核武器、化學武器的使用受到限制,削弱敵方武器裝備的優勢;便於己方隱蔽企圖,秘密行動,發揮人的勇敢精神,出奇制勝。
⑧力爭主動,力避被動。力量的優勢或劣勢是主動或被動的客觀基礎,但主觀指導正確與否,可以爭取或喪失主動。
⑨靈活機動,出敵不意。根據客觀情況靈活使用和變換戰術,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是保持優勢、奪取主動的重要方法,也是指揮的中心任務。
⑩ 勇敢頑強 ,連續作戰。優良的戰斗作風是戰勝敵人的重要因素。
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正促使軍隊的武器裝備繼續朝著裝甲化、自動化、導彈化和遠射程、高精度、大威力、抗干擾、多用途等方向發展,對戰術的變革將帶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主要是:利用核武器、化學武器的突擊效果和力求減少這些武器給己方造成的損害,成為戰斗的重要因素;攻防正面和縱深增大,兵力兵器部署更加強調疏散和迅速轉入地下;部隊的合成程度和獨立作戰能力不斷提高,合同戰術進一步向分隊范圍發展;地面裝甲突擊和空降突擊相結合的戰斗將成為主要樣式,空中機動、縱深攻擊、垂直包圍等手段廣泛採用,遠戰地位加強;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系統進一步電子化,快速反應能力將迅速提高;電子對抗在戰斗范圍內的廣泛展開,不僅使戰術更加復雜多變,甚至直接影響到戰斗的成敗。
㈥ 哪些新型武器在一戰中被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語: War I;簡稱一戰)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間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1914年8月1日,德國首先向俄國宣戰 「一戰」爆發。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這場戰爭。1914年8月18日,美國總統威爾遜公開宣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這場戰爭被稱之為「世界大戰」。由於主要戰場在歐洲,故中文又常稱為「歐戰」。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國、奧匈帝國等國屬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俄國和義大利則屬協約國陣營。中國於1917年8月14日對德、奧宣戰。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
一戰中,各交戰國紛紛使用潛艇、毒氣、坦克、戰斗機等各種新式武器,造成大量人員的傷亡。
潛艇是一種可以獨立在水下航行和工作的一種艦艇,通常為軍用或者科研、觀光、救援等用途。軍用潛艇通常依靠其隱蔽性對目標進行突然襲擊和封鎖,常用武器為各種魚雷和導彈。潛艇的主要任務包括攻擊敵人軍艦或潛艇、近岸保護、突破封鎖、偵察和掩飾特種部隊行動等。其主要攻擊對象首選為敵方的運輸船或商船,而航母、戰列艦、巡洋艦等大型水面艦艇由於大多擁有護航艦艇和飛機保護,攻擊風險較大。潛艇被用於非軍事用途,如海洋科學研究、搶救財物、勘探開采、科學偵測、維護設備、搜索援救、海底電纜維修、水下旅遊觀光、學術調查等,超級富豪甚至用為海下移動豪宅。
毒氣,是對生物體有害的氣體的統稱,天然毒氣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硫化氫、二氧化硫、氯氣等,化學毒氣有光氣、雙光氣、氰化氫、芥子氣等。
1、天然毒氣
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硫化氫、二氧化硫、氯氣。
2、化學毒氣
光氣、雙光氣、氰化氫、芥子氣、路易斯毒氣、維克斯毒氣(VX)、沙林(甲氟磷異丙酯)、畢茲毒氣(BZ)等等。
3、含氯有機氣體,包括:三氯乙烯、二氯乙烷等有毒有害氣體。三氯乙烯曾用作鎮痛葯和金屬脫脂劑,可用作萃取劑、殺菌劑和製冷劑,以及衣服乾洗劑。長期接觸可引起三叉神經麻痹等病症;二氯乙烷在室溫下是無色有類似氯仿氣味的液體,有毒,具潛在致癌性。
4、四氯化硅屬於無色或淡黃色發煙液體,有刺激性氣味。受熱或遇水分解放熱,放出有毒的腐蝕性煙氣。對眼睛及上呼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高濃度可引起角膜混濁,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腫。皮膚接觸後可引起組織壞死。
坦克(Tank)也稱作戰車,是一種裝備強大直射火炮、厚重防禦裝甲和高機動性的履帶式作戰車輛,被譽為「陸戰之王」。是現代陸軍的主要攻堅力量和強大的突擊武器。由武器系統、火控系統、動力系統、通信系統、裝甲系統組成。火力、機動力和防護力是現代坦克戰鬥力的三大要素。火力的強弱主要取決於坦克的觀瞄系統,火炮威力和彈葯的威力。現代坦克一般採用先進的計算機、紅外、微光、夜視、熱成像等設備對目標進行觀察、瞄準和射擊。坦克炮可以發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彈等多種類型的炮彈,還可發射炮射導彈。不同類型的穿甲彈對目標的破壞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在2000米距離上能夠穿透400毫米厚的裝甲,在1000米距離上可穿透660毫米厚的裝甲,破甲厚度可達700毫米。除具有較大的破壞威力外,坦克炮的命中精度也很高,2000米原地對固定目標射擊可達80%,1500米行進間對活動目標射擊能達到60%以上。如果再配合使用激光半主動制導炮彈,命中精度還會大大提高。不難看出,坦克炮的命中精度和導彈相差不大,且穿甲、破甲和碎甲威力大大優於導彈,所以各國主戰坦克仍以火炮為主要攻擊武器。
以擊落、驅逐對方飛行器為目標設計製造的飛機為殲擊機,主要用於爭奪和保衛制空權,也稱作戰斗機、驅逐機等。隨著技術的發展,戰斗機也開始負擔偵查、對地攻擊、電磁壓制等綜合任務。獨立設計和製造先進殲擊機是國家工業實力的綜合體現,是強國的標志之一。
㈦ 高科技戰爭有哪些
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特點與指導規律
軍事科學院 劉繼賢 少將
21世紀初期,我國將面臨的戰爭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確保國家利益和尊嚴不受侵犯與損害的戰爭。這樣的戰爭代表著全體人民的意願,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義的戰爭。戰爭歷史證明,正義戰爭必將贏得最後的勝利。在戰爭指導上,必須高舉反分裂、反侵略的正義戰爭的旗幟,堅持以正義的戰爭反對非正義的戰爭,充分發揮正義戰爭的優勢,依靠這種優勢贏得戰爭的勝利。為此,要立足從最壞處著想,向最好的方向努力,全面籌劃戰爭准備,做到備戰、慎戰與應戰相結合。
戰爭是政治以特殊的方式的繼續,政治對戰爭的支配和制約是戰爭的基本規律,這主要表現在對戰爭目的、規模和進程等方面。首先,在世界向著和平與發展的過程之中,世界人民要和平、求穩定、謀合作、促發展的願望已經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經濟全球化促進國與國之間的經濟相互滲透和依存,從而構成強烈的利益互動關系,使戰爭決策受到極大的約束。任何國家無論其軍事實力怎樣強大,都不能毫無節制、隨心所欲地運用戰爭手段。同時,僅僅依靠軍事優勢還不能使對手屈服,軍事對抗最終還要回到政治解決的方式上來。其次,在高技術局部戰爭條件下,當政治不得不把戰爭作為手段時,戰爭的目的不再是攻城掠地、全部或大部殲滅敵之有生力量征服對手,而主要是摧垮敵方的對抗意志,從而使戰爭規模相對縮小,戰爭樣式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再次,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出現,為有限政治目的實現提供了低風險、高效能的手段,而戰爭耗費呈幾何級數的增長又削弱了各國對戰爭的承受能力。最後,現代信息技術和網路傳播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使所有國家在對外政策和戰爭決策方面的透明度越來越高,民心向背對戰爭的制約力量顯著增強。
面對新世紀的這些新特點,在戰爭指導上應著眼於政治斗爭需要所採取的各種斗爭形式。要以政治、經濟、外交等手段為正義的戰爭營造有利的態勢,使敵人在政治上失道寡助。藉助談判手段,打與談相結合,做到掌握主動。根據政治上的需要決定軍事上的打、停、進、撤,以軍事上的勝利創造政治解決的有利條件,做到收發自如,措置裕如。在新的世紀,戰爭指導還要善於適應戰爭法對戰爭約束力逐步增大的趨勢,利用戰爭法的國際執行機制,破壞敵人的戰略部署和戰略行動,為戰爭行動尋找法理依據,從而爭取國際上的廣泛支持。
高新技術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向戰爭諸要素滲透,極大地改變了現代戰爭的物質基礎和戰爭的技術構成,使戰爭的能量大大增強。高技術武器裝備已成為奪取戰爭的主動權和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一是武器裝備的質量水平越來越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二是精確制導武器成為戰爭的基本火力手段;三是電子戰武器裝備在戰爭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四是指揮自動化系統成為戰爭的「神經中樞」。實踐證明,一個國家如果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努力增加國防實力,提高軍隊素質和武器裝備水平,一旦戰爭爆發,就可能陷入被動挨打的地步,國家利益、民族尊嚴和國際威望就要受到極大的損害。為了增強我軍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物質基礎,切實提高我軍的威懾能力和實戰能力,必須以強烈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千方百計把武器裝備搞上去。
21世紀初期的高技術局部戰爭,將呈現出力量集成化、戰場數字化、指揮網路化、打擊精確化、保障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其作戰方式將從過去以陸地為主、側重對敵實施地面作戰,發展為陸、海、空、天、電一體化的聯合作戰上來。從其他作戰方式發展到聯合作戰,是戰爭發展的必然規律。隨著作戰方式的改變,必須研究和運用新的戰法:首先,在戰前向戰區投送各軍兵種的精兵利器,快速形成陸、海、空、天、電一體化的作戰部署。其次,運用一體化的偵察情報網和電子設備實施信息戰和電子戰。再次,使用各軍兵種遠程殺傷武器,從對方防禦圈外實施綜合火力打擊。最後,待敵軍被削弱或其作戰體系被癱瘓後,再以地面機械化部隊的急速推進與空降、機降部隊的垂直攻擊相結合,實施一體化的全縱深、高強度的機動突擊,從而贏得戰爭的勝利。
在陸、海、空、天、電一體化的聯合作戰中,電子的「軟殺傷」與火力的「硬摧毀」緊密結合,孕育出一種新的作戰方式,即「電子k火力癱瘓戰」,它既可以是陸、海、空、天、電一體化聯合作戰行動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相對獨立的聯合作戰行動。聯合作戰作為戰爭發展的必然產物,在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大,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要提高認識,正確處理人與武器、戰術與技術的關系,抓住指揮、戰法、保障、訓練等關鍵環節,強化聯合意識。加快建立和完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的步伐,實現順暢高效的統一指揮。與此同時,要加強各項保障建設,創造實施聯合作戰的物質技術條件。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軍事領域的各個方面,使武器裝備、作戰指揮和作戰方式等方面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制信息權將成為戰場爭奪的焦點。因此,必須高度重視信息戰在高技術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強軍隊的信息化建設
2006年10月22日 星期日 22:21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3場戰爭十分引人注目,這就是美軍主導的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
據中國國防報報道,1991年1月爆發的海灣戰爭以參戰國之多、戰況之激烈、作戰進程之迅猛以及雙方損失之懸殊為世人所矚目,更因其大量使用了當代尖端武器裝備,使戰場條件、作戰手段以及對抗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揭開了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序幕。
1999年3-6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集團對南聯盟發動的代號為「聯盟力量」的科索沃戰爭是一場以遠程和高空精確打擊為主的「非接觸性戰爭」。這場戰爭自始至終表現為一場大規模空襲與反空襲戰役,以完全獨立的空中戰役達成了戰略目的,標志著空中作戰的地位空前上升。
2001年10月,美國進行的阿富汗戰爭則全面展示了信息化戰爭的強大威力,是一場典型的「不對稱作戰」。在這場戰爭中,美軍充分發揮各種作戰手段的系統效應,使信息系統與作戰系統實現了高度一體化。
這3場局部戰爭充分展示了高技術條件下現代戰爭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趨勢。
一、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大量運用,引起作戰方式方法上一系列深刻變化
二戰以後50餘年,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發達國家軍隊競相發展高新技術兵器、加快武器裝備升級換代,並在局部戰爭這個「試驗場」上不斷進行實戰檢驗,引起作戰方式、方法的重大變化。其中最為明顯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空中力量的發展促進了戰爭的空中化,空中及空間力量正在成為未來戰場的主力,空天戰場正在確立自己新的主導地位。如在海灣戰爭中構成美軍高技術兵器群的56種兵器中,空中武器裝備或通過空中發揮作用的武器就達44種,約佔78%,而科索沃戰爭則表現為一場純粹的大規模空襲戰。
第二,以巡航導彈等防區外發射武器和帶衛星導航系統的航空兵器為主導的精確制導武器成為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基本打擊手段和主攻武器,使得防區外遠程精確打擊成為主要作戰方式。在阿富汗戰爭中,美軍共投擲各類彈葯2.2萬余枚,其中精確制導彈葯1.3萬多枚,使用比例由海灣戰爭的9%、科索沃戰爭的35%大幅上升到此次戰爭的60%,並創造了一次打擊任務在20分鍾內投擲100枚聯合直接攻擊彈葯的歷史紀錄。
第三,指揮手段的不斷完善大大提高了作戰效能。如美軍在海灣戰爭中從發現一個機動目標到發動襲擊需要一天的時間,在科索沃戰爭中這個時間差已經縮小到一個小時。在阿富汗戰爭中,由於信息系統與作戰系統的高度一體化,從發現一個機動目標到發動襲擊僅需要10分鍾的時間。
二、戰爭要素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戰爭形態向信息化方向發展
現代高技術戰爭將圍繞信息的搜集、處理、分發、防護而展開,信息化戰爭成為高技術戰爭的基本形態,奪取和保持制信息權成為作戰的中心和焦點。在海灣戰爭開戰前24小時,美軍實施寬頻強功率壓制式干擾,即「白雪」行動,造成伊軍大部分通信聯絡中斷,達成了空襲的突然性。在科索沃戰爭中,北約充分發揮衛星的制天權功能和優勢,自始至終掌握著空天制信息權。戰爭期間,北約運用的各種衛星超過50餘顆。這些衛星分別擔當電子偵察、定位導航、通信支援和氣象服務,為北約海空軍的軍事打擊提供適時的精確目標數據。北約在空襲中還使用了各類性能先進的預警飛機和專用電子戰飛機,分別對南軍的預警、火控雷達和指揮控制系統實施「致盲」、「致聾」。通過軟硬兼施的電子攻擊,北約始終掌握著作戰地區的制信息權,使南聯盟的軍隊處於被動挨打、無力還手的境地。在阿富汗戰爭中,美軍實現了信息系統與作戰系統的高度一體化。為實現在信息獲取系統和空中打擊系統的信息實時傳輸,美軍專門在沙特的蘇丹王子空軍基地建立了一個新型聯合空戰中心。聯合空戰中心配備了最新型的C4 I S R系統,綜合分析、處理、分發由美軍各種戰場偵察系統所獲取的戰場信息數據,並將處理過的戰場信息數據實時傳輸到轟炸機、戰斗機等各種作戰平台。此外,信息平台還首次具備了攻擊能力。美軍R Q-1 A「捕食者」無人機既具備情報搜集功能,又具備對發現目標的攻擊能力。在阿富汗戰場上,「捕食者」無人機曾多次對所發現的機動目標進行即時攻擊。
三、交戰雙方軍事力量和裝備技術水平發展不平衡,非對稱作戰日益成為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基本模式
隨著戰爭技術含量特別是高技術含量日益提高,各國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各國軍事技術發展差距日益拉大,甚至出現技術上的「代差」。強的一方更加重視發展自己的技術優勢,弱的一方也力爭從技術外尋找出路。
因而,非對稱作戰日益成為作戰雙方的選擇。如科索沃戰爭中,戰爭的一方是由19個發達國家組成的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集團———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其總體經濟實力是南聯盟的700倍,總體軍事實力是對手的400倍。它動用了除核生化武器之外的一切高新技術武器,對南聯盟實施了持續78天的高強度遠程空中打擊,所投入的高技術武器占其裝備總量的50%以上。而南聯盟只不過是一個人口剛過千萬的國家,軍隊10餘萬人,武器裝備總體質量至少落後對方一至兩代,數量上也極為懸殊。這場戰爭是強大的軍事集團對弱小的主權國家、高技術對中低技術、主要使用航空兵和導彈的空襲戰對主要使用一般武器防空作戰的非對稱作戰。美國對阿富汗實施的軍事打擊也是一場典型的非對稱作戰。美軍事實力為當今世界之最,擁有人員和軍事技術、武器裝備的全面優勢。截至2002年3月8日,美軍共出動各型飛機2.4萬架次,平均每天出動200架次,共投放炸彈1.767萬枚,投放巡航導彈74枚。此外,美軍還投入了包括「全球鷹」和「捕食者」無人機、聯合直接攻擊彈葯、B L U-118 B熱壓炸彈、風力修正彈葯撒布器、「聯合空戰中心」等新式武器裝備。而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只是由一些伊斯蘭激進分子在簡單的單兵武器系統的基礎上組織起來的群體,其實力根本無法與擁有絕對優勢的美軍對抗。
四、戰爭的直接交戰空間逐步縮小,戰爭的相關空間不斷擴大
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與以往戰爭相比,戰爭的直接交戰空間逐步縮小,而戰爭的相關空間在不斷擴大;戰爭的戰役空間在縮小,而戰略空間在擴大。在3場戰爭中,美軍的打擊目標都集中於特定范圍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對預定目標的打擊,美軍也改變了以往那種「全般覆蓋」、「地毯式轟炸」的做法,而是精選部分要害部位實施精確打擊,交戰空間大大縮小,甚至在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基本實現了「非接觸作戰」。與此同時,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相關空間又在不斷擴大。如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的B-2 A隱形戰略轟炸機每次都是從美國密蘇里州基地起飛,戰略機動兩萬多公里執行轟炸任務。同樣在阿富汗戰爭中,B-2隱形遠程重型轟炸機從美國本土直接飛往阿富汗進行遠程奔襲,空襲後再降落在距阿富汗約4200公里的迪戈加西亞島,中途不著陸飛行長達44個小時。此外,隨著大量先進武器裝備在戰場上的綜合運用,陸、海、空、天、電磁等各種復雜的戰場空間相互聯結、照應、重疊,形成了全方位、高立體、全領域、多層次的戰場空間,軍事行動擴展到整個地面、海洋戰場乃至外層空間。
五、現代戰爭是體系對體系的較量,戰爭勝負取決於作戰系統的整體對抗能力
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的經驗教訓證明,只有多種力量綜合使用、各軍兵種密切協同、各種武器系統優勢互補,才能發揮整體威力、取得「1+1>2」的系統效應。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對伊拉克實施的空襲作戰除出動大量戰斗機、攻擊機、轟炸機外,還動用了大量陸軍攻擊直升機和大量預警機、運輸機、加油機、救護機等,海軍的「戰斧」巡航導彈以及由各種衛星組成的空間精確定位系統等多種宇航武器,組成一個嚴密的作戰體系對目標實施聯合打擊。美軍在阿富汗戰爭中,將由多種偵察、預警手段構成的立體感知系統和由各軍兵種、各作戰單位的各種作戰平台組成的火力打擊系統,經信息處理網路和數據鏈系統相連接,高度融合、相輔相成,形成了全程近實時感知與遠程精確打擊有機結合的戰場系統,基本作到三軍作戰聯合化、武器裝備系統化、信息處理網路化、戰場察打一體化。例如,由「捕食者」和「全球鷹」無人偵察機所獲得的有關情報可經過聯合空戰中心實時地傳送給在阿富汗戰場上空的A C-130特種作戰飛機的飛行員,A C-130可立即對目標進行攻擊。
六、戰爭消耗越來越大,戰爭更加依賴雄厚的經濟基礎和有力的綜合保障
在高技術條件下,戰爭消耗成幾何級數大幅度增加,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單從物資消耗來看,海灣戰爭分別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和馬島戰爭提高了20倍、10倍、7.5倍、4.2倍和3.5倍。據統計,海灣戰爭期間,美軍地面部隊的人均物資消耗為200多公斤,航母編隊的人均物資消耗為1.1~1.38噸,美軍共消耗各類物資1.7萬余種3000多萬噸,幾乎等於上千萬人的蘇聯軍隊在4年衛國戰爭中物資消耗總量6600萬噸的一半;多國部隊在戰爭中總共花掉600多億美元,這個數字超過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就連美國也無力獨自支付這筆費用。在科索沃戰爭中,北約為了盡早達成戰爭目的,共使用了1200架飛機,出動3.8萬架次,發射巡航導彈1500多枚,投擲各種彈葯1.3萬余噸,戰爭花費高達1000億美元。而南聯盟在北約的空襲下,許多軍事設施被摧毀,武器裝備被損壞,軍用物資特別是戰略物資儲備地被襲擊,指揮中心和通信樞紐被破壞,交通線被中斷,大量民用設施和廠礦企業遭到狂轟濫炸,造成的經濟損失為數千億美元。「9·11」事件後,美國一次性劃撥400億美元緊急資金用於反恐;美在阿每月作戰費用10億多美元;美軍一枚「戰斧」式巡航導彈造價為120多萬美元,3個月共投擲各類精確制導導彈、炸彈1.2萬余枚。如此巨大的戰爭消耗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和有力的綜合保障是無法承受的。(資料來源:新浪網)
㈧ 阿拉曼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西西里島登陸戰、中途島海戰, 那個戰役與作戰方式改變和新型武器使用有關
中途島海戰開創情報戰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