鴆創造者
❶ 沉這個漢字的故事
倉頡也稱蒼頡,是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但普遍認為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
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三個人,虞舜、倉頡、項羽。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而倉頡是文聖人,項羽則是武聖人。
倉頡,中國原始社會後期黃帝的助手。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
這位史前傳說人物,在我國古代戰國以前的典藉中都從未提及。最早提及倉頡者,是戰國時期的荀卿。其後是《呂氏春秋》和《韓非子》,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倉頡作書」。漢代後,在《淮南子》和《論衡》中,已從「倉頡造字」發展為「倉頡四目」,開始神化。尤其是漢代的緯書,又進而渲染,倉頡「生而能書,又受河圖錄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春秋元命苞》)。以後愈演愈神奇,發展為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等傳說。黃帝是原始社會後期部落聯盟的首領之一,當時沒有國家機器,可見「史官」之說,顯然是後人用後代國家機器的職官名稱套用於史前傳說人物的結果。
倉頡造字的傳說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
❷ 一個讀後感
童年讀後感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對於我來說童年會是我最寶貴的收藏,就高爾基寫的《童年 》這本書來說,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在「十一」假期中我看了不少書,對《童年》這本書最感興趣。據我了解,《童年》是高爾基用自傳體寫的小說三步曲的第一部(第二、第三部《在人間》和《我的大學》),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斗歷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我讀完《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覺得我是幸運的,起碼我比他幸福。因為作者3歲時,父親病故,而自己的母親就帶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殘酷剝削僱工,放高利貸,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高爾基真實地描述了自已苦難的童年,我為自己慶幸——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沒有受到這種苦,自己沒有失去父母……我感到很幸福,因為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記得在小時候,我很調皮,也很淘氣,經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有一次,阿姨幫我買了幾條小金魚,但她沒告訴我怎麼養就走了,爸爸媽媽媽又不在家。我看到櫃子上有一個插著花的花瓶,靈機一動,把花瓶拿下來,丟掉裡面的花,加了點水,把小金魚放了進去。看到小金魚在花瓶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心裡樂滋滋的。到了晚上,媽媽回來了,看到我趴在桌上一動不動地看花瓶,就笑著問我:「你幹嘛呢?」「看金魚呀!」我回答道。媽媽一聽,說道:「啊?不會吧!你把金魚放在花瓶里了。不行,這花瓶一會兒姥姥還要拿走呢。」我二話沒說,把花瓶抱進房間,就是不讓她們拿走。最後,媽媽拿我沒轍,只好打電話給外婆,告訴她事實,姥姥聽了這件事,也哈哈大笑起來……我的童年就是這樣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看了《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大的啟發,書中告訴我們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童年》讀後感
《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著父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著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哭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著家裡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泄。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與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著。
而現在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卻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挨打、受欺辱。悲慘的一幕又一幕,讓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們生活俄國沙皇時期又會怎麼樣?會認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嗎?
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妙語佳句
[編輯本段]
◆從那時起我懷著不安的心情觀察人們,彷彿我心上的外皮給人撕掉了,於是,這顆心就變得對於一切屈辱和痛苦,不論是自己的,或別人的,都難以忍受的敏感。
◆各人不過有各人的名字,而權利人人都一樣。
◆官像頑皮的孩子,走上來就把一切法律破壞了。
◆在無窮無盡的工作日歷,憂傷也是節目,鬧火災就是逗樂,在一無所有的臉上,連傷痕也是點綴……
◆怨恨是塊冰,遇暖就融化。
◆她的一連串「後來」,我似乎覺得是一架梯子,它離開她深深地往下面什麼地方延伸著,一直到黑暗的地方,到孤獨的地方。
西遊記讀後感
提到《西遊記》大家肯定能將其中的一些片段記得滾瓜爛熟,我也一樣,再一次拿出那本在書架上已微微發黃的《西遊記》,愛不釋手,道一杯香茗,沒翻開幾頁,隨著吳承恩爺爺的精彩描繪,就被其中的情節給吸引住了。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面前驚嘆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 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孫悟空那種正義大膽、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裡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
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樑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沖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葯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漢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沖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著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水滸傳讀後感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過,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名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後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願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雖然說現在仍離內行很遠,不料卻也看出一點門道。
魯達何以成五台山和尚?
俗話說不在高,有仙則名。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的和尚當然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得的,何況象魯達這樣有命案在身兇犯?看過《水滸》的人都知道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大鬧五台山的故事,至於他如何做了名山古剎的大和尚,不細心看還未必看得明白。
魯達三拳打死鄭屠之後便 亡命天涯,一日,在代州雁門縣的十字街頭正好遇上了他曾搭救過的金老,金老的女兒嫁給了雁門的大財主趙員外,趙員外既然取金老的女兒,魯達自然成了他的大恩人,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趙員外和五台山的關系非同一般,寺里的智真長老是他的弟兄,而且他祖上便曾舍錢在寺里,是寺里的大施主。趙員外還曾向寺里買了一個名額,寺里曾許過願讓他剃度一僧。於是,趙員外就把這名額給了魯達,有了名額還不夠,趙員外還向寺里繳納一筆"集資費",那集資費便是趙員外帶魯達上山見智真長老時特意准備的一擔"段匹禮物"。如果沒有趙員外的一個名額和一擔集資費,魯達便有天大的本事也進不了五台山山門,更不會成為後來大名鼎鼎的花和尚魯智深了。
❸ 世界著名的哲學家有哪些
阿貝拉爾,彼得
(1079至1142年)。法國哲學家。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中世紀的邏輯學家和神學家。大約1113年,而教學神學在巴黎,阿貝拉爾愛上了他的學生埃洛伊絲,其中他秘密結婚,他被譴責為異端幾年,由於對他nominalist共性的意見後。
相信宗教信息來源
相信宗教信息來源
我們2300 宗教科目名單
電子郵件
阿那克薩哥拉
(公元前500 - 公元前428)。希臘哲學家誰Presocratic據說已取得雅典奧運會的中心哲學,並已蘇格拉底的老師,他拒絕了四個要素理論的恩培多克勒和假定而不是無限的獨特粒子數目,所有的對象組成。
安瑟倫,聖
(一〇三三年至1109年)。義大利僧人與文人神學誰成為坎特伯雷大主教。聖安瑟倫成立到神學經院哲學,亞里士多德的邏輯綜合,並認為原因及啟示是相容的。他是最有名的,他影響力的神的存在本體論的論點。
阿奎那,聖托馬斯
(1225 - 74)。學校的最偉大的思想家,在學術上。他的想法是,在1879年,使官方天主教哲學。他納入基督教所顯示亞里士多德的思想要與希臘思想統一教會的教義。在他的系統,理性與信仰(啟示)形成兩個獨立而又和諧的境界,其真理補充而不是互相反對。他提出了有影響力的哲學證明上帝存在。
亞里士多德
(384 - 322年)。希臘哲學家,科學家,邏輯學家,和許多學科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師從柏拉圖,並成為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 在335他打開了學園,一個重要的哲學和科學的雅典學院。亞里士多德強調了自然的觀察和分析了所有的東西,「四大原因。」在倫理,他強調說,德是極端之間,並認為人的最高目標應該是他的智力使用的意思。亞里士多德的作品大部分是從第五到失去了基督教文明通過第12世紀。
奧古斯丁的河馬,聖
(354 - 430)。與拉丁教會的父親也可能是最有影響力的基督教聖保羅之後最偉大的思想家。聖奧古斯丁強調人的需要為寬限期。他的口供,並在上帝的聖城高度的影響力。
阿威羅伊
(1126 - 98)。西班牙出生的阿拉伯哲學家,律師,醫師,其詳細的評論對亞里士多德超過300年的影響力。他強調了信仰與理性哲學知識的相容性,但認為必須從理性而得。教會譴責了他的看法。
阿維森納
(980 - 1037)。伊斯蘭出生於波斯中世紀哲學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解釋,他極大地影響了包括聖托馬斯阿奎那中世紀的哲學家。阿維森納也是一名醫生,在醫學上他的著作近500年來的重要。
培根,柯羅馬蒂
(1561年至1626年)。英國政治家,散文家和哲學家,一對英國經驗主義傳統的偉大先驅,並在科學方法的重要性的信念。他強調了歸納推理在追求知識的使用。
波愛修斯
(公元前475 - 535)。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和亞里士多德,他們感到安慰的哲學(寫在監獄)被廣為整個中世紀閱讀翻譯,它表明原因的,在面對不幸的角色,是古代哲學家和經院學者的聯系。
笛卡爾,勒內
(1596至1650年)。法國哲學家和科學家,認為現代哲學探究的父親。笛卡兒試圖擴大在他的數學方法來確定搜索所有的知識。揚棄中世紀呼籲權力後,他開始與「普遍懷疑,」發現的唯一一件事不能被懷疑是他自己的想法。結果是他著名的「我思,ETM總之,」或「我思故我在。」
杜威,約翰
(1859年至1952年)。美國領先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理論家。 杜威發達的查爾斯皮爾士的觀點 - 在他自己版本的實用主義(1839 1914)和威廉詹姆斯。他強調,在獲取知識的重要性,把調查和攻擊,認為知識是被動的。
黑格爾,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
(1770年至1831年)。德國哲學家的理想主義的形而上學體系的高度影響力,它是基於對世界作為一個單一的由它自己的內在邏輯的發展階段,通過所謂的三重奏生物體「的論文,對偶,與合成」的概念,並逐步來體現的原因。 黑格爾舉行的君主制是國家最高的發展。
海德格爾,馬丁
(1889年至1976年)。德國哲學家胡塞爾研究了誰。海德格爾自己的理念,是由克爾凱郭爾的影響,強調有必要了解「存在」,特別是獨特的方式,人類的行為,並涉及到整個世界。
霍布斯,托馬斯
(1588年至1679年)。英國唯物主義和經驗主義,現代政治哲學的奠基人之一。在利維坦,霍布斯認為,由於男人是自私的本質,一個強大的絕對統治者,是必要的。在「社會契約」,男子同意放棄許多個人自由和接受這樣的規則。
休謨,大衛
(1711 - 76)。英國經驗主義的論據反對神的存在的證據仍然是有影響的。休謨認為,道德,信念都沒有依據的理由,但僅僅是基於習慣。
詹姆斯,威廉
(1842年至1910年)。美國哲學家和心理學家,一個實用主義的創始人,和他那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詹姆斯認為,意識是積極塑造現實,作為「權宜之計」的思維方式定義的真相,並認為這想法是指導,而不是復制過去的經驗我們今後的行動工具。
康德伊曼努爾
(1724年至1804年)。德國哲學家,可能是最有影響力的現代倍。他合成為他的「批判哲學」萊布尼茨的理性主義和休謨的懷疑:即思想不符合外部世界,而是世界,可只知道,因為它符合心靈的自己的結構。 康德聲稱,道德需要上帝,自由和不朽的信念,雖然這些可以既不科學也不是形而上學證明。
克爾凱郭爾,索倫
(1813 - 55)。丹麥哲學家,宗教思想家,而且非常有影響力的存在主義的創始人。克爾凱郭爾認為,「真理是主觀性」,即宗教是個人的事,那人的關系,上帝要求的痛苦。
萊布尼茨,戈特弗里德威廉
(1646 - 1716)。德國哲學家,外交家,數學家,對所有時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萊布尼茨是一個(與艾薩克牛頓)發明的微積分和現代數理邏輯的祖先。他認為,整個宇宙是一個大系統,表達上帝的計劃。
洛克,約翰
(1632 - 1704)。極具影響力的創始人英國的經驗主義。洛克認為,所有的想法浮現在腦海中的經驗和沒有一個是天生的。他還認為,權力源於單從被統治者的同意,一種觀點認為,深深地影響了美國革命和美國憲法的寫作。
馬基雅弗利,尼可羅馬基
(1469年至1527年)。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家和政治作家。在王子,現代史上最有影響的政治書籍之一,馬基雅維利認為,任何旨在爭取握有權力的統治者的行為是允許的。 這個詞是權謀用來指任何被狡猾和電力為主的政治策略。
邁蒙尼德
(1135年至1204年)。西班牙出生的中世紀猶太哲學家和思想家。邁蒙尼德試圖綜合亞里士多德和猶太思想。他的作品對猶太教和基督教思想的巨大影響力。
馬克思,卡爾
(1818 - 83)。德國的革命思想家,社會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他的想法,與恩格斯制定,奠定了十九世紀的社會主義與二十世紀共產主義的基礎。雖然馬克思最初是受黑格爾的影響,他很快就拒絕了唯物主義贊成黑格爾的唯心主義。他的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是其中的近200年來最重要的著作。
密爾,約翰斯圖爾特
(1806 - 73)。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邏輯學家,經濟學家和社會改革家。他的邏輯系統描述了所有的科學推理的基本規則。 由於邊沁的學生,他闡述了功利主義倫理學,在論自由,他提出了對個人權利的任何政府的權力神聖認罪。
摩爾,通用電氣(喬治愛德華)
(1873年至1958年)。英國哲學家誰強調,「常識」的現實的物質對象的看法。在倫理,穆爾認為,善是已知的道德直覺的質量和直接,這是一個謬論,試圖界定它的任何其他條款。
此外,托馬斯爵士
(1478年至1535年)。一個文藝復興時期的人道主義者和政治家領導,主校長英格蘭。更多被斬首拒絕接受該教會的頭王。受希臘思想,他認為在社會改革,制定了一個理想的烏托邦在和平狀態的圖片。
尼采,弗里德里希威廉
(1844 - 1900)。德國哲學家,語言學家,詩人。作為一個道德家,他拒絕了基督教的價值觀和倡導的「超人」誰創造一個新的,生命的肯定,他的英雄倫理「權力意志」。
帕斯卡爾,布萊斯
(1623 - 62)。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科學家和神學家。他(「思想」)追授pensees認為,原因是對人類本身的精神需求不足,並不能帶來人的上帝,誰可以被稱為只有通過神秘的理解。
柏拉圖
(公元前428 - 公元前348角)。西方哲學和蘇格拉底的學生雅典的父親,經過他的逝世,他走過廣泛。在返回雅典,他創立了一個學院,在那裡他教,直到他去世。他的著作是在其他的蘇格拉底和雅典之間對話的形式。柏拉圖的許多意見中規定的共和國,而一個理想的狀態假設哲學家國王,特別是在道德和數學知識的最高水平的培訓。 柏拉圖的其他作品分析,道德品德,知識性質和靈魂的不朽。他的觀點對宇宙論的強烈影響未來的科學思想兩千年。
普羅提諾
(205 - 270)。埃及出生的柏拉圖主義的創始人,誰綜合了柏拉圖和其他希臘哲學家的思想。普羅提諾認為所有的現實是由一個從神源澎湃(所謂emanations)系列造成的。雖然不是自己是一個基督徒,他是一個對基督教產生重大影響。
盧梭,盧梭
(1712 - 78)。瑞士和法國思想家,在日內瓦出生。盧梭一直有很大影響力的政治哲學,教育理論,浪漫主義運動。在社會契約論(1762),他認為是人民的「總意志」或的理性選擇,表達對男人的共同利益的政府。盧梭強調人的自然善良。
羅素伯特蘭
(1872年 - 1970年)。英國哲學家,邏輯學家有影響力作為一個不可知和和平主義者。早期與懷特海工作誕生了現代邏輯。羅素改變了他的意見,多次,但總是設法建立一個科學哲學,特別是認識論。
桑塔亞納,喬治
(1863 - 1952)。西班牙裔美國哲學家和詩人威廉詹姆斯的學生。桑塔亞納試圖調和柏拉圖主義和唯物主義,研究如何產生原因,並發現「動物信仰」,或者沖動,是理性和信仰的基礎。
薩特,讓保
(1905 - 80)。法國哲學家,小說家,戲劇家;存在主義的創始人之一。薩特是一個馬克思主義通過他的生活了。他認為,人是「註定是自由的」,並承擔責任作出自由選擇。
叔本華,亞瑟
(1788 - 1860)。德國後哲學家康德認為,雖然不合理誰將會是在人類事務中的動力,它是註定不能得到滿足。他認為,只有藝術和沉思可以提供從宿命論和悲觀逃脫。叔本華的強烈影響尼采,弗洛伊德,托爾斯泰,普魯斯特,托馬斯曼。
司各脫,約翰鄧
(公元前1266年至1308年)。蘇格蘭出生的士林哲學家誰試圖融入基督教神學亞里士多德的思想。司各脫強調,所有的事情要靠不僅是對上帝的智慧,但對神的意志為好。
史密斯,亞當
(1723年至1790年)。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他認為,如果政府在離開市場以自己的設備,一個「看不見的手」將保證這些成果將惠及民眾。史密斯已成為現今對經濟學家巨大的影響。
蘇格拉底
(464 - 399年)。雅典哲學家誰據稱寫下他的意見都沒有,從他的信念,據說寫歪曲的想法。他的主要學生,柏拉圖,是對什麼是知道他的生命知識的主要來源。蘇格拉底的質疑,對他們的道德,政治和宗教信仰雅典人,如柏拉圖的對話描寫,他的問話技巧,所謂辯證,極大地影響了西方哲學。 蘇格拉底被指控犯有的說,「渾渾噩噩的生活不值得過。」在公元前399年,他被帶到法庭受審,敗壞青年和宗教異端邪說的指控。被判死,他喝了毒葯。
斯賓諾莎,本篤(巴魯)
(1623 - 77)。荷蘭出生的哲學家從阿姆斯特丹猶太社區為異端,在1656年被驅逐,他被基督教神學家14年後的攻擊。在倫理,斯賓諾莎提出一套演繹推理數學系統的看法。一元論的支持者,他持相反,笛卡爾,即身體和精神是一個單一的物質,他所謂的上帝或性質方面。
伏爾泰(弗朗索瓦瑪麗Arouet)
(1694 - 1778)。法國哲學家,散文家和歷史學家,對啟蒙運動的主要思想家之一。一個戴斯特誰是反基督教,伏爾泰廣泛提倡寬容和自由的思想,積極的社會採取行動。他的小說Cyandide是萊布尼茨模仿樂觀。
白石,阿爾弗雷德北
(1861 - 1947)。英國哲學家和數學家誰與羅素。白石試圖融入大自然的形而上學二十世紀物理學的。
奧卡姆的威廉(奧卡姆)
(公元前1285 - 角1349)。方濟各會修士和重要的英語神學家和哲學家。在他的唯名論,反對他的許多思想和聖托馬斯阿奎那中世紀的亞里士多德,他還拒絕了教皇的世俗領域的權力。
❹ 成語是根據什麼來創造的,現代還可以創造嗎每個成語都代表一個典故嗎
tw答:
成語(chengyu,idioms)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慣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大都出自書面,屬於文語性質的。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也有少量三字格和多字格的),字面不能隨意更換;成語在語言表達中有生動簡潔、 形象鮮明的作用。
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闢易記易用。並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包括貶義和褒義.成語多數為4個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語,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中間有逗號隔開。
成語大都有一定的出處。如「狐假虎威」出於《戰國策·楚策》,「鷸蚌相爭」出於《燕策》,「畫蛇添足」出於《齊策》,「刻舟求劍」出於《呂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於《韓非子·難勢》,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歸趙」出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破釜沉舟」出於《史記·項羽本紀》,「草木皆兵」出於《晉書·苻堅載記》,「一箭雙雕」出於《北史·長孫晟傳》,「口蜜腹劍」出於《唐書·李林甫傳》,都是歷史上的故事。至於截取古書的文句用為四字成語的更為普遍。如「有條不紊」取自《尚書·盤庚》「若綱在綱,有條而不紊」,「舉一反三」取自《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痛心疾首」取自《左傳》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分庭抗禮」取自《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嘗不分庭抗禮」,「奴顏婢膝」取自晉代葛洪《抱朴子·交際》「以岳峙獨立者為澀吝疏拙,以奴顏婢膝者為曉解當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其他採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為數很多。如「憂心忡忡」出自《詩經·召南·草蟲》,「外強中干」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勞」出自《孫子·軍爭》,「水落石出」出自蘇軾《後赤壁賦》,「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閣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韓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裡常說的一些四字慣用語也可以歸入成語里來。如「咬文嚼字」、「拖泥帶水」、「陽奉陰違」、「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類,與成語的結構相同。在成語中也有些是接受外來文化而出現的。如「天花亂墜」、「當頭棒喝」、「不可思議」、「不二法門」都是。 成語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則不達」、「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語一般所以用四個字,這與漢語本身句法結構和古漢語以單音詞為主有關系 成語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形式簡潔而意思精闢的固定片語或短語。成語多由四個字組成,但也有三個字或四個字以上的。成語的來源有五個方面:一是神話傳說,如誇父逐日和精衛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劍和狐假虎威;三是歷史故事,如負荊請罪和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驥伏櫪和青出於藍;五是外來文化,如功德無量和火中取栗。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其中有古書上的成句,也有從古人文章中壓縮而成的片語,還有來自人民口裡常說的慣用語。有些意義從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從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別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棟」、「虎踞龍蟠」、「東山再起」、「草木皆兵」之類,在漢語成語里佔有一定的比例。漢語歷史悠久,成語特別多,這也是漢語的一個特點。
成語大多來源佛教
略舉一些:一切眾生,一絲不掛,一塵不染,一瓣心香,七手八腳,七顛八倒,人窮智短,八面玲瓏,三生有幸,三災八難,三姑六婆,三教九流,三頭六臂,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千差萬別,口碑載道,大千世界,大發慈悲,大吹大擂,大吹法螺,不二法門,弓折箭盡,寸鐵殺人,不可言宣,不可思議,不即不離,五體投地,六根清凈,天花亂墜,心到神知,心心相印,手忙腳亂,方便之門,水中撈月,水泄不通,水漲船高,牛頭馬面,功德無量,功德圓滿,半路出家,半斤八兩,四大皆空,生老病死,吐絲自縛,因果報應,因風吹火,回頭是岸,安身立命,在劫難逃,有口皆碑,老僧入定,肉眼凡胎,自由自在,自作自受,衣缽相傳,佛口蛇心,佛眼相看,作賊心虛,邪魔外道,拂袖而去,披毛戴角,拋磚引玉,拈花微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沿門托缽,金剛怒目,勇猛精進,皆大歡喜,看破紅塵,苦海無邊,借花獻佛,旁門左道,神通廣大,唯我獨尊,救苦救難,清規戒律,現身說法,極樂世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僧多粥少,超凡入聖,無事不登三寶殿,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不看僧面看佛面,解鈴還需系鈴人.
四字成語的語法結構
主謂式:名副其實、盛氣凌人、杞人憂天、胸有成竹、買櫝還珠 愚公移山 萬象更新; 動賓式:好為人師、莫名其妙、視為畏途; 聯合主謂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聯合動賓式:知己知彼、養精蓄銳、防微杜漸、發號施令; 聯合名詞式:粗心大意、南轅北轍、鏡花水月; 聯合動詞式:突飛猛進、勇往直前; 動補式:逍遙法外、問道於盲; 兼語式:以鄰為壑、令人生畏; 並列式:千山萬水、畫蛇添足; 偏正式:傾盆大雨、窈窕淑女(中間可加「的」字)。
1.意義整體性 成語在表意上與一般固定短語不同,它的意義往往並非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而是在其構成成分的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概括出來的整體意義。 2.結構凝固性 成語的結構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它的構成成分和結構形式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變動詞序或抽換、增減其中的成分。 3.風格典雅性 成語大都來自古代文獻,其語體風格至今仍保留著書面語莊重、典雅的特色。在構成上大都保留著古語詞、歷史詞語和古代語法結構。這與慣用語、歇後語通俗、平易的風格不同。
使用成語有時會錯用同音字或近義詞。這類錯誤出現頻率非常高,所以,使用成語時要特別注意用字正確。下面列舉的成語,括弧前的字是別字,括弧內的字是正字。 A 1、暗(黯)然失色 黯然,陰暗的樣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無光,大為遜色的樣子。 2、按步(部)就班 部,門類;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分類,就其次序,比喻學習要循序漸進,做事要遵循規章。 3、安(按)兵不動 指軍隊暫不行動,等待時機,也借指接受任務後不肯行動。按,壓住、擱下。 B 4、暴珍(殄)天物 任意糟蹋東西。殄,滅絕;天物,自然界的寶貴生物。 5、別出新(心)裁 心裁,心中的設計籌劃。 6、畢(篳)路藍縷 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意指駕著柴車,穿著破舊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艱辛。 7、變本加利(厲) 厲,通礪,在這句成語里當「更加深一層」或「更加嚴重」 講。 8、病入膏盲(肓) 病到了無可醫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嚴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膏肓,中醫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和隔膜之間叫肓,認為此二者是葯力達不到的地方。 9、不可明(名)狀 名,說出;狀,形容、描述。「不可名狀」,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10、不加(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經過思考就作出反應。 11、不茅(毛)之地 「不毛之地」形容貧瘠的土地或荒涼的地區。 12、不徑(脛)而走 脛,小腿。「不脛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傳播流行。 13、不落巢(窠)臼 窠、巢同義,但「窠臼」與鳥巢無關,含義是「現成格式、老套子」。 C 14、蒼(滄)海桑田 滄海,藍色的海洋。「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15、重蹈復(覆)轍 不吸取失敗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覆轍,翻過來的老路。 16、出奇致(制)勝 制,取得。「制勝」,取勝。 17、穿(川)流不息 行人、車馬等像流水一樣連續不斷。川,河流。 F 18、發奮(憤)圖強 下定決心,努力進取,謀求強盛。發憤:決心努力。 19、飛揚拔(跋)扈 意氣舉動超越常軌,不受約束。跋扈,蠻橫 20、分道揚鏢(鑣) 鑣,馬嚼子。「揚鑣」義為「策馬」。「分道揚鑣」,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21、紛至踏(沓)來 連續不斷的到來,紛紛到來。沓,多而重復。 G 22、甘之如怡(飴) 感到像糖一樣甜,表示甘願承受艱苦、痛苦。飴,飴糖。 23、各行其事(是) 是,正確的。「其是」,自以為正確的。所以,這句成語含有貶義。 24、攻城掠(略)地 掠、略二字都有「奪取」義,但奪取的對象不同:掠,奪取人、財、地;略,奪取土地。 25、固(故)步自封 故步,取自「邯鄲學步」的故事,本義為「原來走路的姿勢」,在這句成語里比喻成規舊套。「故步自封」比喻安於現狀,盲目自得。 26、骨梗(鯁)在喉 鯁,魚刺。「骨鯁在喉」,比喻有話憋在心裡不吐不快。 27、鼓(蠱)惑人心 迷惑、毒害人心。蠱,毒蟲,用來放在食物里害人。 28、鬼域(蜮)伎倆 蜮,傳說中在水裡害人的怪物。「鬼蜮」即鬼怪。 H 29、汗流夾(浹)背 浹,音jiā,義為「透徹」。「浹背」,濕透脊背。 30、好高鶩(騖)遠 騖,縱橫賓士,引申為「追求」。鶩,鴨子,無「追求」義。比喻不切實際,不踏實。 31、和靄(藹)可親 態度溫和,容易接近。藹,和氣、態度好。 32、怙惡不俊(悛) 堅持作惡,不肯悔改。悛,悔改。 33、煌煌(皇皇)巨著 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 J 34、既往不究(咎) 咎,本義為「過失、罪過」,引申為「責備」。「不咎」 即不責備。 35、及及(岌岌)可危 岌岌,形容十分危險,快要傾覆。 36、竭澤而魚(漁) 漁,捕魚。「竭澤而漁」直譯為「排盡湖水捕魚」, 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餘地。 37、禁(噤)若寒蟬 噤,閉口不言。寒蟬,秋後的蟬,寒蟬是不叫的。這句成語用「寒蟬」作比喻,形容不敢作聲。 38、金璧(碧)輝煌 「金」和「碧」,是國畫的兩種顏料:金黃色的泥金和翠綠色的石綠。用它們畫出來的畫,鮮亮耀眼。「金碧輝煌」通常用於形容建築物裝飾華麗。 39、精兵減(簡)政 「精簡」不是「減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從而使機構精幹,人員素質更高。「精簡」的真諦在於精幹。 K 40、苦心孤旨(詣) 費盡心思鑽研或經營。孤詣,別人所達不到的。詣,到。 41、燴灸(膾炙)人口 膾,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膾炙人口」,比喻優美的詩文或美好的事物得到人們交口稱贊。 L 42、老奸巨滑(猾) 形容十分奸詐狡猾。猾,狡猾 43、厲(勵)精圖治 振作精神,想辦法把國家治理好。勵,振奮。 44、禮上(尚)往來 尚,崇尚,講究。「禮尚往來」,指禮節上注重有來有往。 45、廖廖(寥寥)無幾 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 46、鱗次節(櫛)比 像魚鱗和梳子的齒一樣一個挨著一個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等密集整齊地排列。櫛,梳篦。 47、伶牙利(俐)齒 伶俐,聰明靈活。「伶牙俐齒」,形容口齒伶俐,能說會道。 48、流言非(蜚)語 蜚,同「飛」。流言、飛語,均指毫無根據的話。「流言蜚語」多指誣蔑或挑撥離間的壞話。 49、留(流)芳百世 美名流傳百世。流芳,流傳美名。 M 50、毛骨聳(悚)然 悚,恐懼。悚然,恐懼的樣子。 51、美侖(輪)美奐 輪,輪囷,古代的圓形谷倉,形容高大的樣子。奐,眾多。「美輪美奐」,形容建築物的高大宏麗,其他用法要慎重。 52、迷(彌)天大謊 彌天,滿天,形容「謊言已達到極致」。 53、糜糜(靡靡)之音 低級趣味的音樂。靡靡,頹廢淫盪。 54、棉(綿)里藏針 形容柔中有剛,或比喻外貌柔和,內心刻毒。綿,絲綿。 55、明火執杖(仗) 仗,兵器。「明火執仗」,指點燃火炬,手拿武器,比喻強盜行為或肆無忌憚地干壞事。 56、名符(副)其實 名稱或名聲與實際相符合。副,符合。 57、名貫九洲(州) 相傳大禹治水成功後,將天下劃分為九州,所以「九州」是「天下」的同義詞。大禹時代的「天下」,即華夏大地。 58、默(墨)守陳(成)規 墨守,墨翟之守,說的是墨子與公輸般較量攻守的故事,本義為「固守」,後來演變成「守舊」。成規,久已通行的規則或方法。「墨守成規」,比喻因遁守舊不知變通。 O 59、漚(嘔)心瀝血 嘔心,費盡心思;瀝血,滴血。「嘔心瀝血」,竭盡心血。 P 60、旁證(征)博引 旁,廣泛;征,搜集。「旁徵博引」,形容做文章廣泛搜集和引用材料,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Q 61、青出於蘭(藍)而勝於蘭(藍) 「蘭」是「蘭」的簡化字,不是「藍」的簡化字,「藍」簡化作「藍」。藍,蓼藍,一種草本植物,葉汁可作藍色染料。青,靛青,從蓼藍葉汁中提煉出來的青色染料,顏色比藍深,所以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作為成語,比喻學生超過老師,後人超過前人。 62、磬(罄)竹難書 罄,器皿中空,用盡;竹,竹簡,古代的書寫材料;罄竹,把竹簡用光了。「罄竹難書」,多用以形容罪大惡極,比喻罪惡事實多得寫不完。 R 63、人才擠擠(濟濟) ,讀作jǐjǐ,義為「眾多的樣子」。類似的成語還有「濟濟一堂」。 64、如願以嘗(償) 償,歸還、抵補,引申為「滿足」。「如願以償」表示自己的願望實現了。 65、弱不經(禁)風 禁,承受。 S 66、色彩斑爛(斕) 斑,斑點或斑紋;斕,多彩。「斑斕」,形容燦爛多彩。 67、山青(清)水秀 清,清明潔凈。「山清秀水」,山水清凈秀麗。 68、稍(少)安勿(毋)躁 少,音shǎo,暫時。毋,不要。「少安毋躁」 的意思是:耐心等待,不要急躁。 69、水乳交溶(融) 融,融合。比喻關系融洽或結合緊密。 70、所向披糜(靡) 力量所到之處,一切障礙全被掃除。靡,順風倒下。 W 71、危如壘(累)卵 累,堆積。「累卵」,一層層堆積起來的蛋,比喻局勢極不穩定。 72、委屈(曲)求全 曲意遷就,以求事成。曲,委曲己意。 X 73、相形見拙(絀) 跟另一些人或事物比較起來顯得遠遠不如。絀,不夠、不足。 74、向偶(隅)而泣 獨自在一旁哭泣,比喻非常孤立或因得不到機會而失望、難過。隅,角落。 75、心無旁鶩(騖) 騖,縱橫賓士,引申為「追求」。「旁騖」,沒有雜念,比喻專心致志。鶩,鴨子,無「追求」義。 76、心心相映(印) 印,印證。「心心相印」原為佛教術語,本義為「以心印證佛法」。演化為成語,形容思想境界和感情完全一致。 77、辛辛(莘莘)學子 許多學生。莘莘,眾多。 78、虛座(左)以待 空著左邊的尊位恭候貴客,指特意留待他人。左,古禮主人居右,賓客居左,因以左為尊。 79、炫(烜)赫一時 名聲、氣勢在一個時期內很盛。烜,盛大。 Y 80、淹(湮)沒無聞 被埋沒而無人知曉。湮,埋沒。 81、.淹淹(奄奄)一息 形容氣息微弱的垂死之狀。奄奄,氣息微弱。 82、掩(偃)旗息鼓 偃,本義為「人倒地若卧」,引申為「隱匿」。「偃旗息鼓」,指放倒旗幟,停止敲鼓,形容隱蔽行動,也指停止戰爭或停止行動。 83、搖搖欲墮(墜) 形容極不穩固,就要掉下來或垮台。墜,掉下。 84、遺(貽)笑大方 遺、貽二字,都有「留下」的意思,但使用時有所分工:表示「死人留下」用「遺」,表示一般留下用「貽」。「大方」,專家、方家。「貽笑大方」,讓行家裡手見笑。類似的成語還有:「貽害無窮」、「貽害後學」。 85、以(倚)老賣老 倚,仗恃。「倚老」,倚仗年紀大。 86、飲鳩(鴆)止渴 鴆,傳說中的一種鳥,用它的羽毛泡酒,可以致人死命。 87、淵源(源遠)流長 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88、越桌(俎)代庖 廚子沒做飯,掌管祭祀的人不能越過自己的職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廚子做飯。比喻超過自己的職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情。俎,古代祭祀時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 89、悠(優)哉游哉 優,本義為「吃飽了」,引申為「有餘、悠閑」。「優哉游哉」,形容悠閑自在。 90、憂(優)柔寡斷 優,由「悠閑」引申為「猶豫」。 Z 91、再接再勵(厲) 厲,通「礪」,即磨刀石,作動詞用,表示「磨礪」。「再接再厲」源自唐代詩人孟郊描寫斗雞情景的詩句:斗雞在再次廝斗之前[再接],先在地上磨喙[再厲]。「再接再厲」,比喻做事要不斷努力,爭取最好。 92、責無旁代(貸) 貸,借貸,要求貸方守信,不可推卸還貸的責任。「旁貸」,推卸給別人。 93、仗義直(執)言 執言,說公道話。 94、真知卓(灼)見 灼,本義為「火燒」,引申為「明白、透徹」。「真知灼見」,建立在真知基礎上的正確而深刻的見解。 95、針貶(砭)時弊 砭,古代治病的石針,「針砭」在這句成語里作動詞,當「指出」講。 96、震(振)聾發聵 「振」和「發」同義,都是「喚起」的意思;「聾」 和「聵」也同義,都是「聽不見聲音」。「振聾發聵」,比喻喚醒精神麻木的人。 97、眾口爍(鑠)金 眾人異口同聲的議論,足能熔化金屬,形容社會輿論的力量很大。鑠,熔化。 98、縱橫俾(捭)闔 以辭令打動別人,在政治和外交上運用分化和爭取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捭闔,開合。捭,分開。 99、走頭(投)無路:走投,投奔。「走投無路」,比喻陷入絕境。 100、自出機抒(杼):比喻詩文的構思和布局別出心裁,富有新意。機杼:織布機,又用來比喻詩文的構思和布局。
❺ 世界上最著名的三位哲學家及其著作與觀點.
世界著名哲學家簡介
佚名
【萊布尼茨】(1646-1716) 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自然科學家。
萊布尼茨(G.W.Leibniz 1646-1716)生於萊比錫,卒於漢諾威。他自幼喪父,但作為萊比錫大學倫理學教授的父親,給他留下了豐富的藏書,他的母親很有學識和遠見,從小送他進萊比錫最好的學校學習,使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及學校教育。他從小就學慣用多種語言表達思想,並表現出超常的哲學天賦。1661年入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又曾到耶拿大學學習幾何,接觸了伽利略、培根、霍布斯、笛卡兒等人的科學和哲學思想。1666年他在紐倫堡阿爾特多夫大學取得法學博士學位。
萊布尼茨博覽群書,他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成果遍及數學,邏輯學,物理學,地質學,哲學等,在化學,生物學,氣象學,心理學等領域也做了重要的工作。萊布尼茨善於吸收別人的思想,他善於用訪問和通信方式與人們討論問題,一生中曾與千餘人有過書信交往,留下了一萬五千多封信件。與他通信的有各種各樣的人士,既有科學界、哲學界的知名學者,也有各國的王侯皇妃,距離遠至中國。內容涉及歷史學、哲學、語言學、數學、邏輯學、化學、生物學、物理學、工程技術等等。這些信件記載著他的思想、見解和種研究成果。他的許多著作生前未發表,大量的手稿和書信現在還存放在漢諾威圖書館中。法國科學院准備在20世紀末出版《萊布尼茨全集》。
笛卡兒(1596-1650) 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生理學家、解析幾何學奠基人之一。
笛卡兒(René Descartes 1596~1650),出生於法國,父親是法國一個地方法院的評議員,相當於現在的律師和法官。一歲時母親去世,給笛卡兒留下了一筆遺產,為日後他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經濟保障。8歲時他進入一所耶穌會學校,在校學習8年,接受了傳統的文化教育,讀了古典文學、歷史、神學、哲學、法學、醫學、數學及其它自然科學。笛卡兒後來回憶說,這所學校是「歐洲最著名的學校之一」。1612年到巴黎的普瓦捷大學攻讀法學,4年後獲博士學位。1618年從軍。1625年返巴黎。1628年,他從巴黎移居荷蘭,開始了長達20年的潛心研究和寫作生涯,先後發表了許多在數學和哲學上有重大影響的論著。1649年冬,因患肺炎逝世。
笛卡兒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創始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恩格斯稱他為「辯證法的卓越代表」。同時笛卡兒又是一勇於探索的科學家,在物理學、生理學等領域都有值得稱道的創見,特別是在數學上他創立了解析幾何,從而打開了近代數學的大門,在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狄德羅( Denis Diderot,1713-1784) 法國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
出生於朗格勒手工業者家庭。早年曾學神學和法律。1746年發表具有反宗教傾向的《哲學思想錄》,被政府當局下令焚毀。1749年發表《供明眼人參考的談盲人的信》,觸怒教會而被捕入獄三個月。出獄後著手主持編寫《網路全書》,用了近30年時間,完成這部科學巨著,從而成為網路全書派的領袖。
他肯定物質是唯一的實體,物質之外不存在超自然的精神實體。提出物質具有「感受性」,說明人的思維是物質長期發展的產物。認為萬物由物質元素構成,元素數日無窮,性質相異,由此組成各種不同事物。肯定運動是物質固有的屬性,物質處於永恆的運動之中,靜止只是相對的,「移動」和「激動」是物質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提出發展進化觀點,認為自然現象之間沒有絕對不可逾越的界限。在認識論上,旨定自然界是認識的唯一對象,認識起源於感覺經驗。主張把感覺和思維結合起來,認識應當「從感覺回到思考,又從思考回到感覺」,但否認抽象的作用。提出認識的三種主要方法:觀察、思考和實驗。認為宗教是愚昧無知的產物,宣稱「上帝是沒有的;上帝創造世界是一種妄想」。
主要著作還有《對白然的解釋》、《達朗貝爾和狄德羅的淡話》、《關於物質和運動的哲學原理》、《拉摩的侄兒》等。
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出生於雅典一個普通公民的家庭;據說他父親是石匠,母親是助產婆。他早年繼承父業,從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後來研究哲學。他在雅典和當時的許多智者辯論哲學問題,主要是關於倫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問題。當時有人將他看作是智者,但他自認為和智者不同。智者是以各種虛假的知識教授青年,而他所要尋求的則是真正的知識。他被認為是當時最有智能的人。
作為公民,他曾三次參軍作戰,在戰爭中表現得頑強勇敢。他曾在雅典公民大會中擔任過陪審官,在任上他不顧眾人的反對,否決過對6位將軍的不正義的判決。30僭主復辟時,他曾拒絕和他們合作。在雅典恢復奴隸主民主制後,蘇格拉底被控,以藐視傳統宗教、引進新神、敗壞青年和反對民主等罪名被判處死刑。他拒絕了朋友和學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議,飲鴆而死。
蘇格拉底本人沒有寫過什麼著作。他的行為和學說,主要是通過他的學生柏拉圖和克塞諾芬尼著作中的記載流傳下來。在柏拉圖的對話中,《申辯篇》、《克里多篇》和《斐多篇》直接敘述了蘇格拉底被審判時的自辯以至服毒前的談話;他的其它早、中期的對話,也都以蘇格拉底作為主要對話者,闡述各種哲學思想。
霍爾巴赫 (Paul Henri Dietrich baron d'Holbach,1723-1789)
法國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一個商人家庭。幼年應伯父邀請,隨同父親移居巴黎。曾就學於荷蘭萊頓大學,畢業後回巴黎取得法國國籍。不久即結識狄德羅等人,成為《網路全書》主要撰稿人之一。
最大成就是把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世界觀加以系統化。認為自然是物質和運動的總匯,物質是以任何一種方式刺激我們感官的東西,具有質的多樣性。肯定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本質屬性,從不同角度對運動形式作了分類,但最終又把運動歸結為機械運動。強調一切事物都處於必然的因果聯系之中,但把因果性和必然性等同起來,否認偶然性的客觀存在。認為人是自然界的產物,受自然必然性的制約;人的靈魂是肉體的一部分,與肉體同生共死。堅持唯物主義反映論,認為感覺是認識的唯一來源,它是客觀事物作用於感官的結果。否認上帝的存在,指出宗教是「神聖的瘟疫」,宗教起源於人們的恐懼和無知以及神學家的欺騙,提出消滅宗教的唯一途徑,就是宣傳無神論,教育人民,啟發人的理性。
主要著作有:《揭穿了的基督教》、《神聖的瘟疫》、《自然的體系》、《健全的思想》、《社會的體系》等。
黑格爾(1770年一1831年)
德國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早年在圖賓根大學學習,曾經嚮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但後來畏懼雅各賓派專政,並與普魯士專制王朝妥協。從1801年起,先後在耶拿大學、紐倫堡中學,海得爾堡大學和柏林大學任教,1830年升為柏林大學校長。
黑格爾的哲學反映了當時德國資產階級既想革命而又怯懦的階級特性。他的哲學體系是保守的,而其辯證方法本質上是革命的。恩格斯指出:黑格爾哲學的「真實意義和革命性質,正是在於它永遠結束了以為人的思維和行動的一切結果具有最終性質的看法。」
黑格爾把個人意識的階段、社會意識的階段以及觀念在宗教、藝術和哲學的形式之下最終達到其自我認識的最高階段都列入第三階段。他宣布哲學是「絕對知識」,並認定自己的哲學就是觀念自己發展的最後階段。這就是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
黑格爾哲學中最有價值的是他的辯證方法,但是,黑格爾哲學的唯心主義體系窒息了他辯證法的革命精神。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實踐的基礎上,批判地吸收了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的「合理內核」,擯棄它的唯心主義外殼,加以革命的改造,創立了唯物辯證法。黑格爾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之一。
黑格爾的主要著作有:《法哲學原理》、《歷史哲學講演錄》、《美學講演錄》、《宗教哲學講演錄》、《哲學史講演錄》、《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小邏輯》、《自然哲學》等。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唯物主義哲學家,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馬克思的親密戰友。生於普魯士萊茵省巴門市(現為烏培塔爾市),父親是紡織廠的廠主。1837年中學沒有畢業就被父親所迫去經商。1841年去柏林服兵役期間經常到柏林大學聽課,參加了青年黑格爾小組。
1844年2月發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從無產階級立場出發,用社會主義觀點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進行了批判。1844年8月底,會見了馬克思,結成終生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奮斗的親密戰友。同年合作了《神聖家族》,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的唯心主義哲學,闡明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
1845年3月寫成《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第一次指明了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作用。1845年移居布魯塞爾,與馬克思合著《德意志意識形態》,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提出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歷史任務。
1847年同馬克思一起加入共產主義者同盟,先後為同盟起草了綱領草案《共產主義信條草案》和《共產主義原理》,並和馬克思合寫了同盟的正式綱領《共產黨宣言》,創立了馬克思主義。
1877—1878年寫了《反杜林論》,對大肆攻擊馬克思主義的杜林進行了全面的批判,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1883年馬克思逝世後,擔負起整理和出版馬克思未完成的《資本淪》第二、第三卷等文獻的工作,繼續領導國際工人運動。
1888年寫了《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的關系,詳盡地闡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1889年親自參加領導第二國際的建立,指導它的活動,並同形形色色機會主義進行斗爭。1895年8月5日在倫敦病逝。
列寧(1870.4.22-1924.1.21)
馬克思和恩格斯事業和學說的繼承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和領袖,也是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名烏里揚諾大,生於伏爾加河畔辛比爾斯克(今烏里揚諾大斯克)。1887年進入喀山大學攻讀法律,因參加革命活動曾被捕。1893年秋移居彼得堡。1894年寫《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批判民粹派,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1900年12月在德國萊比錫創辦了《火星報》,從思想上和組織上為建黨作準備。1904年寫成了《進一步,退兩步》,提出無產階級政黨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起來的統一組織。1905年俄國第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後,於7月寫成《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指出了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行到底,並把它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同年11月回國直接領導革命斗爭。1908年寫成《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批判了唯心主義,發展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捍衛了哲學的黨性原則。1908-1912年,致力於總結俄國第一次革命的經驗,反對取消派和召回派,並同第二國際機會主義首領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1915年8月寫的《論歐洲聯邦口號》第一次得出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取得勝利的結論。
馬克思(Karl Marx,1818.5.5- 1883.3.14)
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唯物主義哲學家,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生於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城的一個猶太籍律師家庭。1835—1841年先後在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1842年4月起為《萊茵報》撰稿,同年10月被聘為該報主編。1843年10月遷居巴黎,同德國、法國秘密工人團體建立聯系。1844年初創辦《德法年鑒》,發表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論猶太人問題》等文章,第一次指出無產階級是唯一能消滅剝削制度的階級,工人運動必須與科學的世界觀相結合。1844年與恩格斯合寫了《神聖家族》,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的唯心主義哲學,闡明了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這一唯物主義基本原理。1845年遷居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在這里寫了《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這個提綱是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1845—1846年與恩格斯合寫了《德意志意識形態》,論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指明了資本主義的滅亡和共產主義的勝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一次提出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歷史任務。
http://www.lbx777.com/11/s_zxjdz/xgzs06.htm
外國哲學家
http://xsh.gxun.e.cn/lkzx/kejian/maze/%CE%C4%B5%B5/%D5%DC%D1%A7%C9%B3%C1%FA/%D5%DC%D1%A7%BC%D2/%D5%DC%D1%A7%BC%D21.htm
經驗主義心理學思想的鼻祖——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
培根於1561年出生於倫敦,是伊麗莎白女王手下一位高級政府官員的次子。他十二歲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但是三年後中途輟學,未獲得學位。他從十六歲開始給英國駐巴黎大使當一個時期的官員。但是當培根十八歲時,他的父親猝死,未能給他留下什麼錢財。因此他開始攻讀法律,二十一歲時找到一個律師的職業。
他的政治生涯就是在此後不久開始的。二十三歲時他被選為下議院議員。雖然他有高朋貴親和顯赫的才華,但是伊麗莎白女王拒絕委任他任何要職,或有利可圖之職。其理由之一是他在議會中果敢地反對女王堅決支持的某項稅務法案。他生活奢侈,揮霍無度,「借」債累累,無所顧忌。(實際上他曾一次因欠債而被捕)。
培根成為一位躊躇滿志、深得民心的青年貴族埃塞克斯伯爵的朋友和顧問,而埃塞克斯也成了培根的朋友和慷慨的捐助人。但是當埃塞克斯野心膨脹,陰謀發動一場推翻伊麗莎白女王的政變時,是培根告誡他,要把忠實女王放在首位。盡管如此,埃塞克斯還是發動了政變,但卻未遂。培根在起訴伯爵犯有叛國罪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埃塞克斯被斬首。整個事件,使許多人都對培根產生了惡感。
伊麗莎白女王於1603年去世,培根成為她的繼承人詹姆斯一世國王的顧問。雖然詹姆斯拒不採納培根的勸告,但是他卻賞識培根,在詹姆斯統治期間,培根在政府步步高升。1607年培根成為法務次長,1618年被任為英國大法官,一個與美國法院院長大體相等的職務;同年被封為男爵;1621年被封為子爵。
名言: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辯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
回答者:wuyanzhu123 - 助理 三級 2-19 13:10
http://..com/question/4004920.html
❻ 世界偉大哲學家
萊布尼茨(1646-1716)
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自然科學家。
萊布尼茨(G..Leibniz 1646-1716)生於萊比錫,卒於漢諾威。他自幼喪父,但作為萊比錫大學倫理學教授的父親,給他留下了豐富的藏書,他的母親很有學識和遠見,從小送他進萊比錫最好的學校學習,使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及學校教育。他從小就學慣用多種語言表達思想,並表現出超常的哲學天賦。1661年入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又曾到耶拿大學學習幾何,接觸了伽利略、培根、霍布斯、笛卡兒等人的科學和哲學思想。1666年他在紐倫堡阿爾特多夫大學取得法學博士學位。
萊布尼茨博覽群書,他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成果遍及數學,邏輯學,物理學,地質學,哲學等,在化學,生物學,氣象學,心理學等領域也做了重要的工作。萊布尼茨善於吸收別人的思想,他善於用訪問和通信方式與人們討論問題,一生中曾與千餘人有過書信交往,留下了一萬五千多封信件。與他通信的有各種各樣的人士,既有科學界、哲學界的知名學者,也有各國的王侯皇妃,距離遠至中國。內容涉及歷史學、哲學、語言學、數學、邏輯學、化學、生物學、物理學、工程技術等等。這些信件記載著他的思想、見解和種研究成果。他的許多著作生前未發表,大量的手稿和書信現在還存放在漢諾威圖書館中。法國科學院准備在20世紀末出版《萊布尼茨全集》。
笛卡兒(1596-1650)
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生理學家、解析幾何學奠基人之一。
笛卡兒(René Descartes 1596~1650),出生於法國,父親是法國一個地方法院的評議員,相當於現在的律師和法官。一歲時母親去世,給笛卡兒留下了一筆遺產,為日後他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經濟保障。8歲時他進入一所耶穌會學校,在校學習8年,接受了傳統的文化教育,讀了古典文學、歷史、神學、哲學、法學、醫學、數學及其它自然科學。笛卡兒後來回憶說,這所學校是「歐洲最著名的學校之一」。1612年到巴黎的普瓦捷大學攻讀法學,4年後獲博士學位。1618年從軍。1625年返巴黎。1628年,他從巴黎移居荷蘭,開始了長達20年的潛心研究和寫作生涯,先後發表了許多在數學和哲學上有重大影響的論著。1649年冬,因患肺炎逝世。
笛卡兒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創始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恩格斯稱他為「辯證法的卓越代表」。同時笛卡兒又是一勇於探索的科學家,在物理學、生理學等領域都有值得稱道的創見,特別是在數學上他創立了解析幾何,從而打開了近代數學的大門,在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狄德羅( Denis Diderot,1713-1784)
法國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
出生於朗格勒手工業者家庭。早年曾學神學和法律。1746年發表具有反宗教傾向的《哲學思想錄》,被政府當局下令焚毀。1749年發表《供明眼人參考的談盲人的信》,觸怒教會而被捕入獄三個月。出獄後著手主持編寫《網路全書》,用了近30年時間,完成這部科學巨著,從而成為網路全書派的領袖。
他肯定物質是唯一的實體,物質之外不存在超自然的精神實體。提出物質具有「感受性」,說明人的思維是物質長期發展的產物。認為萬物由物質元素構成,元素數日無窮,性質相異,由此組成各種不同事物。肯定運動是物質固有的屬性,物質處於永恆的運動之中,靜止只是相對的,「移動」和「激動」是物質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提出發展進化觀點,認為自然現象之間沒有絕對不可逾越的界限。在認識論上,旨定自然界是認識的唯一對象,認識起源於感覺經驗。主張把感覺和思維結合起來,認識應當「從感覺回到思考,又從思考回到感覺」,但否認抽象的作用。提出認識的三種主要方法:觀察、思考和實驗。認為宗教是愚昧無知的產物,宣稱「上帝是沒有的;上帝創造世界是一種妄想」。
主要著作還有《對白然的解釋》、《達朗貝爾和狄德羅的淡話》、《關於物質和運動的哲學原理》、《拉摩的侄兒》等。
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出生於雅典一個普通公民的家庭;據說他父親是石匠,母親是助產婆。他早年繼承父業,從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後來研究哲學。他在雅典和當時的許多智者辯論哲學問題,主要是關於倫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問題。當時有人將他看作是智者,但他自認為和智者不同。智者是以各種虛假的知識教授青年,而他所要尋求的則是真正的知識。他被認為是當時最有智能的人。
作為公民,他曾三次參軍作戰,在戰爭中表現得頑強勇敢。他曾在雅典公民大會中擔任過陪審官,在任上他不顧眾人的反對,否決過對6位將軍的不正義的判決。30僭主復辟時,他曾拒絕和他們合作。在雅典恢復奴隸主民主制後,蘇格拉底被控,以藐視傳統宗教、引進新神、敗壞青年和反對民主等罪名被判處死刑。他拒絕了朋友和學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議,飲鴆而死。
蘇格拉底本人沒有寫過什麼著作。他的行為和學說,主要是通過他的學生柏拉圖和克塞諾芬尼著作中的記載流傳下來。在柏拉圖的對話中,《申辯篇》、《克里多篇》和《斐多篇》直接敘述了蘇格拉底被審判時的自辯以至服毒前的談話;他的其它早、中期的對話,也都以蘇格拉底作為主要對話者,闡述各種哲學思想。
霍爾巴赫 (Paul Henri Dietrich baron d'Holbach,1723-1789)
法國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
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一個商人家庭。幼年應伯父邀請,隨同父親移居巴黎。曾就學於荷蘭萊頓大學,畢業後回巴黎取得法國國籍。不久即結識狄德羅等人,成為《網路全書》主要撰稿人之一。
最大成就是把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世界觀加以系統化。認為自然是物質和運動的總匯,物質是以任何一種方式刺激我們感官的東西,具有質的多樣性。肯定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本質屬性,從不同角度對運動形式作了分類,但最終又把運動歸結為機械運動。強調一切事物都處於必然的因果聯系之中,但把因果性和必然性等同起來,否認偶然性的客觀存在。認為人是自然界的產物,受自然必然性的制約;人的靈魂是肉體的一部分,與肉體同生共死。堅持唯物主義反映論,認為感覺是認識的唯一來源,它是客觀事物作用於感官的結果。否認上帝的存在,指出宗教是「神聖的瘟疫」,宗教起源於人們的恐懼和無知以及神學家的欺騙,提出消滅宗教的唯一途徑,就是宣傳無神論,教育人民,啟發人的理性。
主要著作有:《揭穿了的基督教》、《神聖的瘟疫》、《自然的體系》、《健全的思想》、《社會的體系》等。
黑格爾(1770年一1831年)
德國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
早年在圖賓根大學學習,曾經嚮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但後來畏懼雅各賓派專政,並與普魯士專制王朝妥協。從1801年起,先後在耶拿大學、紐倫堡中學,海得爾堡大學和柏林大學任教,1830年升為柏林大學校長。
黑格爾的哲學反映了當時德國資產階級既想革命而又怯懦的階級特性。他的哲學體系是保守的,而其辯證方法本質上是革命的。恩格斯指出:黑格爾哲學的「真實意義和革命性質,正是在於它永遠結束了以為人的思維和行動的一切結果具有最終性質的看法。」
黑格爾把個人意識的階段、社會意識的階段以及觀念在宗教、藝術和哲學的形式之下最終達到其自我認識的最高階段都列入第三階段。他宣布哲學是「絕對知識」,並認定自己的哲學就是觀念自己發展的最後階段。這就是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
黑格爾哲學中最有價值的是他的辯證方法,但是,黑格爾哲學的唯心主義體系窒息了他辯證法的革命精神。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實踐的基礎上,批判地吸收了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的「合理內核」,擯棄它的唯心主義外殼,加以革命的改造,創立了唯物辯證法。黑格爾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之一。
黑格爾的主要著作有:《法哲學原理》、《歷史哲學講演錄》、《美學講演錄》、《宗教哲學講演錄》、《哲學史講演錄》、《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小邏輯》、《自然哲學》等。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唯物主義哲學家,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馬克思的親密戰友。生於普魯士萊茵省巴門市(現為烏培塔爾市),父親是紡織廠的廠主。1837年中學沒有畢業就被父親所迫去經商。1841年去柏林服兵役期間經常到柏林大學聽課,參加了青年黑格爾小組。
1844年2月發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從無產階級立場出發,用社會主義觀點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進行了批判。1844年8月底,會見了馬克思,結成終生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奮斗的親密戰友。同年合作了《神聖家族》,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的唯心主義哲學,闡明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
1845年3月寫成《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第一次指明了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作用。1845年移居布魯塞爾,與馬克思合著《德意志意識形態》,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提出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歷史任務。
1847年同馬克思一起加入共產主義者同盟,先後為同盟起草了綱領草案《共產主義信條草案》和《共產主義原理》,並和馬克思合寫了同盟的正式綱領《共產黨宣言》,創立了馬克思主義。
1877—1878年寫了《反杜林論》,對大肆攻擊馬克思主義的杜林進行了全面的批判,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1883年馬克思逝世後,擔負起整理和出版馬克思未完成的《資本淪》第二、第三卷等文獻的工作,繼續領導國際工人運動。
1888年寫了《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的關系,詳盡地闡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1889年親自參加領導第二國際的建立,指導它的活動,並同形形色色機會主義進行斗爭。1895年8月5日在倫敦病逝。
列寧(1870.4.22-1924.1.21)
馬克思和恩格斯事業和學說的繼承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和領袖,也是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名烏里揚諾大,生於伏爾加河畔辛比爾斯克(今烏里揚諾大斯克)。1887年進入喀山大學攻讀法律,因參加革命活動曾被捕。1893年秋移居彼得堡。1894年寫《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批判民粹派,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1900年12月在德國萊比錫創辦了《火星報》,從思想上和組織上為建黨作準備。1904年寫成了《進一步,退兩步》,提出無產階級政黨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起來的統一組織。1905年俄國第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後,於7月寫成《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指出了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行到底,並把它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同年11月回國直接領導革命斗爭。1908年寫成《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批判了唯心主義,發展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捍衛了哲學的黨性原則。1908-1912年,致力於總結俄國第一次革命的經驗,反對取消派和召回派,並同第二國際機會主義首領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1915年8月寫的《論歐洲聯邦口號》第一次得出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取得勝利的結論。
馬克思(Karl Marx,1818.5.5- 1883.3.14)
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唯物主義哲學家,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生於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城的一個猶太籍律師家庭。1835—1841年先後在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1842年4月起為《萊茵報》撰稿,同年10月被聘為該報主編。1843年10月遷居巴黎,同德國、法國秘密工人團體建立聯系。1844年初創辦《德法年鑒》,發表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論猶太人問題》等文章,第一次指出無產階級是唯一能消滅剝削制度的階級,工人運動必須與科學的世界觀相結合。1844年與恩格斯合寫了《神聖家族》,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的唯心主義哲學,闡明了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這一唯物主義基本原理。1845年遷居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在這里寫了《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這個提綱是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1845—1846年與恩格斯合寫了《德意志意識形態》,論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指明了資本主義的滅亡和共產主義的勝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一次提出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歷史任務。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
是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
培根於1561年出生於倫敦,是伊麗莎白女王手下一位高級政府官員的次子。他十二歲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但是三年後中途輟學,未獲得學位。他從十六歲開始給英國駐巴黎大使當一個時期的官員。但是當培根十八歲時,他的父親猝死,未能給他留下什麼錢財。因此他開始攻讀法律,二十一歲時找到一個律師的職業。
他的政治生涯就是在此後不久開始的。二十三歲時他被選為下議院議員。雖然他有高朋貴親和顯赫的才華,但是伊麗莎白女王拒絕委任他任何要職,或有利可圖之職。其理由之一是他在議會中果敢地反對女王堅決支持的某項稅務法案。他生活奢侈,揮霍無度,「借」債累累,無所顧忌。(實際上他曾一次因欠債而被捕)。
培根成為一位躊躇滿志、深得民心的青年貴族埃塞克斯伯爵的朋友和顧問,而埃塞克斯也成了培根的朋友和慷慨的捐助人。但是當埃塞克斯野心膨脹,陰謀發動一場推翻伊麗莎白女王的政變時,是培根告誡他,要把忠實女王放在首位。盡管如此,埃塞克斯還是發動了政變,但卻未遂。培根在起訴伯爵犯有叛國罪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埃塞克斯被斬首。整個事件,使許多人都對培根產生了惡感。
伊麗莎白女王於1603年去世,培根成為她的繼承人詹姆斯一世國王的顧問。雖然詹姆斯拒不採納培根的勸告,但是他卻賞識培根,在詹姆斯統治期間,培根在政府步步高升。1607年培根成為法務次長,1618年被任為英國大法官,一個與美國法院院長大體相等的職務;同年被封為男爵;1621年被封為子爵。
名言: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辯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
❼ 指南車是誰發明的呢
指南車是三國時的馬鈞發明的。
指南車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裝置。指南車的原理是,靠人力來帶動兩輪的指南車行走,從而帶動車內的木製齒輪轉動,來傳遞轉向時兩個車輪的差動,再來帶動車上的指向木人與車轉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車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指南車出發時設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
指南車的發明較早。據傳說西周時就已發明,但最早的確切記載是在三國時期。有歷史典籍顯示三國時馬鈞是第一個成功地製造指南車的人。從三國時開始,歷代史書幾乎都有指南車的記載,但是都比較簡略。直至宋代才有完整的資料,《宋史》中較詳細地記載了它的內部結構。
(7)鴆創造者擴展閱讀
馬鈞的主要發明:
馬鈞是中國古代的機械大師。他從小口吃,不善言談。但是他很喜歡思索,善於動腦,同時注重實踐,勤於動手,尤其喜歡鑽研機械方面的問題。馬鈞早年生活比較貧困,長時間住在鄉間,比較關心生產工具的改革,並且作出了突出貢獻。
馬鈞在魏朝擔任給事中,同時研製機械。他雖然一生不大得志,但刻苦鑽研,設計製造出多種機械。魏明帝時,見當時織機五十條經線者有五十躡(腳踏操縱板),六十條經線者六十躡,便將織機一律改為十二躡,大大提高了功效。
在洛陽時,又發明了排灌水車,名叫「翻車」,它利用人力可以將水由低處提到高處。他還研究製造出指南車,改進了諸葛亮的連弩,改進了攻城用的發石車。他製造的「水轉百戲」以水為動力,以機械木輪為傳動裝置,使木偶可以自動表演,構思十分巧妙。
❽ 指南車的發明者是
關於指南車的出現時間,有四種說法:一、西晉崔豹所著《古今注》及《志林》等
古籍說黃帝與蚩尤作戰時,蚩尤作大霧,黃帝造指南車為士兵領路。二、《古今注》及《鬼穀子》等古籍說周公(即周武王弟)作指南車,是因「越裳氏」來進貢,迷失了歸路,周公造「五乘」指南車,為他們引路。三、劉仙洲在所著《中國機械工程發明史(第一編)》中說指南車的發明應以古籍《西京雜記》記載為據,定為西漢。四、王振鐸在所著《科技考古論壇》中說「創造指南車者,當以三國時馬鈞為可信」,並引《魏略》所記來加以證明。如何看待以上四種說法呢?
從現有資料判斷,知指南車的內部結構有兩種可能性:利用機械繫統之定向性或磁鐵的指極性。若以考古資料為據可知,中國齒輪出現的時間,在戰國到西漢之間。《宋史》記載了宋代兩種指南車的具體結構,可知宋代的指南車肯定是齒輪傳動系統,依靠機械傳動系統的定向性。則此種指南車出現時間不可能早在齒輪之前,上述所謂黃帝或周公造指南車之說都不能成立,尤其黃帝發明之說更早於車的發明時間。以劉仙洲所說西漢已有指南車較為妥當。至於王振鐸主張三國有指南車說,則就更穩妥了,但將這說成指南車出現的時間就保守了些。指南車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具有能自動離合齒輪系裝置的車輛。關於指南車的發明有許多傳說和記載。據史書記載,東漢張衡(公元78-139年)、三國時代魏國的馬鈞、南齊的祖沖之都曾製造過指南車。《宋史·輿服志》中對指南車的結構和各齒輪大小和齒數都有詳細記載。
現今雖可知宋代兩種指南車的內部結構確是機械繫統,與指南針無關,但對其他朝代指南車的內部結構,未見任何古籍及參考資料,也就無法證明其他朝代指南車內部是利用了什麼原理。但如指南車利用了磁鐵的指極性,而指南車出現的時間不可能早過磁鐵的發現,現今認為中國磁鐵的發現時間為公元前三世紀,與黃帝與周公發明指南車矛盾
---來著《網路》
❾ 蘇格拉底飲鳩是什麼意思
蘇格拉底被判刑後飲鳩自殺
鳩 jiu 傳說鴆是一種傳說中的猛禽,比鷹大,鳴聲大而凄厲。其羽毛有劇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鴆酒,毒性很大,幾乎不可解救。久而久之鴆酒就成了毒酒的統稱。另一種說法:鴆不是一種傳說中的猛禽,實際存在,即食蛇鷹,小型猛禽,在南方山區分布較廣,如武當山地區。因其食蛇故被誤認為體有劇毒。還有一種說法,鴆是一種稀有未知鳥類,被人捕殺干凈。
蘇格拉底被判刑的罪名有兩條。一條是褻瀆諸神,二是毒害青年。
蘇格拉底(約公元前469——前399)是人類思想史上具有極高名望的人物之一。馬克思稱之為「哲學的創造」者,「智慧」的化身。他是雅典人,父親是石匠,母親是接生婆。他的容貌極丑,鼻子扁平,但眼睛很大,散發著一股攝人的智慧之光,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氣質。他一貫生活樸素,吃喝簡單,無論春夏秋冬只穿一件破爛衣服,常常光腳走在冰天雪地里,耐受力驚人,勇氣也超乎尋常。蘇格拉底最喜歡的消遣方式是與人討論問題或給年輕人講授哲學,據說受他母親助產士的職業啟發,他和別人對話只提出問題,自己不回答,自稱為對話式的助產士,目的在於促使對話者『誕生』自己的真理。他終其一生述而不作,他的哲學思想主要是通過學生柏拉圖流傳下來的。
蘇格拉底的哲學追求主要集中在認識人自己這一哲學命題上。「認識你自己」這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本來是刻在德爾菲阿波羅神廟牆上的銘文,但卻成為他哲學探索的指南。據說當神諭說蘇格拉底是人間最聰明的人後,他到處找有知識的人談話,想證實這個結論。結果他發現這些所謂的有知識的人既缺乏知識,又不聰明。於是他悟出一個道理:別人沒有智慧的原因在於他們自認為有智慧;他比別人高明與智慧的地方在於他一無所知。因此,他以無知為自豪,認為人人都應該承認自己無知,並努力尋求知識。
在這種對人類「反躬自問」的哲學探索中,蘇格拉底一方面發現了人類知識的有限性;另一方面也發現了人類理性的力量和價值。理性思維,在當時簡直就是天才的思想火花,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同時期希臘智者學派過分強調個人主觀感受和作用的缺陷,後世歐洲啟蒙運動的先驅們高舉的理性主義的大旗在這里就可以找到源頭。
蘇格拉底強調知識的重要性。他的名言「我無知,所以我求知」;「知識即美德,邪惡即無知」標榜著他對知識的重視。他把道德和知識合二為一,認為道德行為必須以知識為基礎,最高的知識就是對「善」這個概念的認識,而善包括健康、財富、地位、榮譽以及正義、勇敢等美德。他心目中優秀的個人應具備:心地善良,知識淵博,富於修養,崇尚理性。他大部分時間專門探討人類的心靈智慧,重點研究人的倫理道德問題,比如什麼是幸福、真理、正義、高尚等人的精神修養的哲學命題,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開創了希臘哲學乃至於西方哲學的新方向。
蘇格拉底的思想傾向使他背上了不敬神和腐化青年的罪名,在他70歲的時候,被雅典法庭判處死刑。本來,只要他妥協一下,完全可以避免死刑。但蘇格拉底自願選擇死!這樣,他就既遵守了城邦的法律,又捍衛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嚴。
18世紀法國的畫家雅克-路易·達維德的作品《蘇格拉底之死》,描繪了哲學家蘇格拉底死時的情景。被囚於獄中的蘇格拉底,被判刑後飲鳩自殺,在這驚心動魄的瞬間,蘇格拉底鎮靜自若,左手高舉撐盛毒酒的杯子,表明信仰不變!周圍哀慟的人們增添了畫面的悲劇性。畫家的新古典主義的手法,使畫面獲得了凝重、剛毅、冷峻的藝術效果。
蘇格拉底悲劇性的死,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使起永遠閃耀著誠實與正義的光輝。
❿ 修改病句、成語運用(選擇題)、的題目、
1、一位優秀的有30多年教齡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多項定語語序不當) 改為:北京大學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齡的優秀的教授。 2、為了寫好老師布置的論文,在閱覽室里許多同學近幾天如飢似渴地閱讀著。(多項狀語語序不當)改為:為了寫好老師布置的論文,許多同學近幾天在閱覽室里如飢似渴地閱讀著。 3、他跳下池塘,來到池邊,很快就游過去了。(分句間次序不當)改為:他跳下池塘,遊了過去,很快就到了池邊。 4、我們認真研究聽取了大家的意見。(詞語可能反映承接先後、輕重主次等語意。詞語的順序則必須符合這一客觀要求。此例中「研究聽取」,顛倒了承接的先後關系。應改為「聽取研究」) 5、學生、領導、老師都參加了開學典禮。(應改為「領導、老師、學生」) 6、試看山花爛漫開遍了原野。(應將「山花爛漫」改為「爛漫山花」才能與後面「開」配搭) 7、故宮博物院最近展出了兩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這「文物」究竟什麼時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則為「兩千多年前」,實際上不是,這就因語序不當前導致了表意的錯誤,應將「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後。) 8、這個村很好執行了黨的富民政策。現在不但向國家交售了六萬斤公糧,而且還不吃國家救濟了。(遞進關系不當,應改為「不但不吃國家救濟糧了,而且還向國家交售了六萬斤公糧」) 9、對於自己的路。他們在探索著,他們在判斷著,他們在尋找著,他們在思考著,(應改為「對於自己的路,他們在思考著,他們在判斷著,他們在探索著,他們在尋找著」) 01、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A、平均主義的思想已成為明日黃花,逐漸在人們的頭腦中消失了。
B、文章生動地描寫了麻雀的外形、神態和動作,傾注了強烈的愛憎情感,讀來楚楚動人。
C、我相信,一方水土養育出一方的鍾靈毓秀。
D、 從你出生就在影響你,與生俱來、無所不在,潛移默化。02、使用恰當的一項(B)
A、 台灣回歸祖國是人心向背,大勢所趨。
B、 說話吞吞吐吐,言不由衷,隔靴搔癢,何必寫雜文呢?
C、 十多座井架星羅棋布地聳立著
D、 這個公司厝火積薪,防患未然。03、使用正確的一項(C)
A、 如果把缺點掩蓋起來,無異是飲鴆止渴。
B、 一家人相濡以沫,幸福美滿。
C、 這也許是一種取巧的寫法,但似乎也無可非議。
D、 我們應該向先進學習,起初可能是邯鄣學步,但終究會走出自己的路來。04、使用正確的一項(B)
A、 手機單向收費政策呼之欲出。
B、 美國政府應以失敗為契機,改弦更張,以利於世界的和平穩定。
C、 同時一些不良現象也應運而生。
D、 許多人對PPA是什麼,對人體有何危害仍執迷不悟。05、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B)
A、 強化輿論監督力度,使不法分子感到人言可畏。
B、 近十年來,我天南地北地跑了不少地方。
C、 詞,經過詞人們的不斷創造和開拓,終於水到渠成,成為高雅的文學形式。
D、 相敬如賓是朋友交往的一條起碼原則。06、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B)A、西方人看中國人用筷子感到不可理喻
B、如果能樂此不疲,持之以恆,就能出成績,見成效。
C、自從八十年代開始,年年方興未艾。
D、全場都不情不自禁地應主持人要求唱起歌來。
07、下列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 B )A.他為群眾做了很多好事,群眾也給了他很多榮譽,這真是投桃報李。
B.我們對對方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慎重考慮,切不可輕諾寡信。
C.譚嗣同是甘為變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確乎少些剛烈。
D.當今社會環保概念深得民心,新型的環保產品洋洋大觀,層出不窮。08、下面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 ( C )A.以鑼鼓抒發心聲是中國老百姓的習慣,鑼鼓藝術與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B.不講究韻律的文句和段落,讀起來就沒有什麼抑揚頓挫、節奏和諧的美感了。
C.語言和文化的差異自然是拍攝電視節目的絕好背景,但也經常出現陰差陽錯的麻煩。
D.認為電影劇本的景不用寫得太具體,太具體了反而越俎代庖,這種論點是不能成立的。09.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C )A.公路被護欄剖成兩條河,車輛在各自的河道上賓士疾馳,川流不息。
B.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點、幾乎沒有注釋的舊體詩集。
C.勤奮與天才息息相關,沒有先驗論的天才,但是有勤學苦練、以汗水灌溉出來的天才。
D.本次冬奧會,某國派了不少運動員參加比賽,可結果呢,別說金牌,連前六名都未撈到一個,簡直是
濫竽充數。10、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B )A、這里有良好的水土條件,又有一個團結向上的領導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樂業。
B、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單位面貌有了很大的變化,但與先進單位相比,那就黯然失色了。
C、張成不幸被敵人抓獲,投入監獄,雖然全身被打得遍體鱗傷,但仍然堅守黨的秘密。
D、一些不法商販在早已過期食品的包裝上略微改頭換面,又拿出來出售,必須狠狠打擊這種不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