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需要是發明之母作文

需要是發明之母作文

發布時間: 2021-02-19 14:49:38

① 材料是發明之母的說法

答案: 解析: 很明顯工場手工業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這就對工場手工業提出了技術改革的要求。

② 成功是成功之母作文

人的一生,總會有幾番潮落。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挫折和失敗都是在所難免。但是,如果你能敢於面對失敗,就一定能夠嘗到成功的喜悅。
記得那是二年級剛剛開學的時候,天真幼稚的我第一次接觸到寫作文。那時,我並不知道作文怎麼寫,還以為寫作文不過就是寫幾句話。對第一篇作文題目《我的媽媽》只是模摸糊糊的看法。並不知道從何下手。

當時的我,懷著奇怪的心情順手拿起了媽媽剛剛給我買的《作文起步》,無聊的翻看著。忽然,我被書上的「怎樣寫人」的大標題給吸引住了。便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讀著讀著,我漸漸明白了怎麼寫人。就興奮的拿起鉛筆,在作文紙上寫了起來。我突然覺得我想說的話特別的多。覺得手中的鉛筆就好象是一個小人,她正在舞廳中興奮的跳舞。不知不覺的,我漸漸的寫了一頁了。我拿起稿紙快速的讀了一遍,覺得自己寫的非常的好。年幼無知的我又十分的盼望著我的爸爸能快快的回來。那時,我最敬仰我的爸爸了,他是區委辦的副主任,並且是管寫文章的,寫作特別好。我想把這篇精彩的作文馬上拿給我的爸爸看,他一定會誇贊我的。

我坐在椅子上靜靜的等啊等啊。5點,5點半,6點,6點半,7點,7點一刻,爸爸怎麼還不回來呀!我迫不及待的在屋裡走了一圈又一圈,我覺得今天的時間過的太慢長了,我真恨不得自己拿著作文飛到爸爸的身邊,讓爸爸看看我這篇精彩的作文。快到8點時,爸爸終於來了。他雖然姍姍來遲,但是我還是很高興。我馬上把那篇作文拿給爸爸看。這篇作文不過只有一頁而已,但我覺得爸爸卻讀了很長的時間。最後,爸爸終於說了一聲:「我想這篇文章你寫的並不怎麼樣,因為缺乏真實,不過寫的還可以。」爸爸剛說完,我已經淚流滿面了。我覺得爸爸太不理解我。我失敗了,我第一次感覺到了失敗的滋味是那麼的酸楚,那麼的讓人心痛。但是我又一想,失敗乃兵家之常事。我再改一改,再讓爸爸看一看,我想爸爸一定會誇贊我寫的好。想完,我就擦幹了眼淚。繼續寫了起來。我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這一次,我絞盡腦汁,把我平生最大得勁都使了出來,都寫在了這張作文紙上,終於寫完了。我又一次滿懷信心的去把作文拿給爸爸看。爸爸看了又看,對我笑容滿面的說:「第一次寫作文寫的就這么好。那我的小寶貝兒將來一定能成為大作家。」我聽了這句話,心裡美滋滋的。

啊!成功是一件多麼讓人高興得事兒呀!我第一次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但是,誰又能知道,成功的後面隱藏著多少次的失敗。就像愛迪生那樣,為了發明出來電燈,他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要不古人怎麼會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呢?」我喜歡成功,更喜歡失敗後的成功。 贊同1| 評論

③ ( )是發明之母 ( )是知識之母 ( )是貧窮之母 ( )是健康之母

(需要)是發明之母
(記憶)是知識之母
(懶惰)是貧窮之母
(適度)是健康之母

④ 需要是發明的母親的英語作文

前幾天,我和鄭重、楊頓、張景瑞在操場上自由活動,由於一時想不到什麼大家版都喜歡的游戲,權我們就一齊想一些新游戲。我們想呀想呀,突然,張景瑞說:「不如我們玩「逗人」游戲吧!」我們想了想後,異口同聲地說:「好!」游戲規則是:猜拳決定誰先玩,讓先玩的人原地不動,不能笑,堅持60秒就算贏,如果笑了,就算輸,剩下的人可以做一些可笑的肢體語言或可笑的話把被逗的人逗笑。
第一個被逗的人是鄭重,鄭重這人非常容易笑,我們只是隨便做了一些可笑的動作就把他給逗笑了,逗他可真是不費吹灰之力。第二個是楊頓,他是一個脾氣瞬間萬變的人,我們費了好大的功夫,還沒把他逗笑,這時,鄭重裝作醉漢打醉拳,嘴上還說:「再喝一杯!」楊頓這時才輕輕笑了笑。接著,是張景瑞,他一向是一個樂天派的人,不過要把逗笑可不容易,我們在千方百計試過之後,還沒把他逗笑,眼見的

⑤ 發明乃需要之母

發明和需要時相輔相成的,有了需要才回去發明,同樣有了一項發明才能有其他的需要。就比如說網路,因為人們需要說以才會被發明,如果他有新的發明才會有新 的需要

⑥ 關於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作文(要有真情實感,事例,400字左右)

1.失敗乃成功之母
失敗,人人都會經歷。失敗,其實並不可怕,失敗,是嚮往成功的第一步。
名人也會失敗,天才也會犯下錯誤,大發明家━━愛迪生一生發明1000多種發明,可失敗了上萬次,在製造電燈時,愛迪生就失敗了1340次,正是愛迪生的耐心與信心,才能使電燈發出耀眼的光輝;愛因斯坦製作小板凳,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張海迪為了參加體育項目,也失敗了300餘次;還有……
我,並不是天才,也經歷過失敗,在體育跳長繩時,使我心裡十分的恐懼,好像長繩跟我是那麼陌生,在我心裡,長繩我猶如一條長蛇,在第一次跳時,我沒有跳過,阻止了同學們的記錄,那時,同學們用異樣的目光注視著我,從那時起,我心裡想;今後再也碰長繩。然爾又看看同學們玩的興高采烈的樣子。我忍不住去跳,這時,我居然順利跳過了,我仔細想了想,認為功勞應該是第一次的失敗,正是第一次的失敗,使我總結了經驗,抓住了節奏,於是,我膽大了許多,經驗也愈積愈多。現在,跳長繩時總能看到我的身影。
所以說,失敗是嚮往成功的第一步。

2.失敗是成功之母

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似乎已成老生常談,但行動和言語有時是不相一致的。當你的成績單上出現「紅燈」,或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你的心中是否除了沮喪,別的一無所有?你是否意識到這失敗之中有孕育著成功的種子呢!對此,每個人的回答肯定不一樣!在此頗有必要談談:失敗是成功之母。
世上少有一帆風順的事,而失敗卻隨時會有,否則,那些「發明家」、「文學巨人」的美名豈不輕易地落到每個人的頭上去了?綜觀歷史,那些出類拔萃的偉人之所以會取得成功,正是因為他們能正確對待失敗,從失敗中獲取教益,從而踢開失敗這塊絆腳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比如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生的成功不計其數,—生的失敗更是不計其數。他曾為一項發明經歷了八千次失敗的實驗,他卻並不以為這是個浪費,而是說:「我為什麼要沮喪呢?這八千次失敗至少使我明白了這八千個實驗是行不通的。」這就是愛迪生對待失敗的態度。他每每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從而取得—項項建立在無數次失敗基礎之上的發明成果。失敗固然會給人帶來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獲;它既向我們指出工作中的錯誤缺點,又啟發我們逐步走向成功。失敗既是針對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礎,也就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然而,在現實中成功並不是失敗的積累,而是對失敗的總結與超越。如不認識這一點,就會導致「失敗越多越成功」的荒謬結論。比如數學上有名的平行公理,從它問世以來,一直遭到人們的懷疑。幾千年來,無數數學家致力於求證平行公理,但卻都失敗了。數學家波里埃終身從事平行公理的證明卻毫無成就,最終在絕望中痛苦地死去。正當這個問題像無底洞—般吞噬著人們的智慧而不給予任何回報時,羅巴切夫斯基在經過七年求證而毫無結果時,找出了失敗的原因。羅巴切夫斯基在屢次失敗之後,總結分析了失敗的前因後果,從本質上認識了這一問題,從而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見,「失敗是成功之母」是一條客觀規律,但真要把失敗向成功轉化由可能變為現實,還必須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科學的分析,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指導今後的工作,這樣才算沒有「白白」地失敗。
年輕人在工作中容易失敗,也容易灰心,因此,我們只有牢記「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一名言,樹立起堅定的自信心,才能從失望中看見希望,從失敗走向成功。
「失敗是成功之母」不僅應當成為我們喜愛的一句格言,更重要的是要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失敗中獲益,從勤奮中崛起,這就是有志青年的成才道路。

⑦ 需要是發明之母是哪國的諺語

日本

另外

中國:失敗是成功之母
英國:勤勉是好運之母
德國:重復是學習之母
德國:貪婪是惡毒之母
俄羅斯:適度是健康之母
英國:記憶是知識之母
芬蘭:懶惰是貧窮之母
德國:經歷是才智之母

⑧ 辯論 需要不是發明之母。

發明不同於科學發現,發明主要是創造出過去沒有的事物,發現主要是揭示未知事物的存在及其屬性。 發明是新穎的技術成果,不是單純仿製已有的器物或重復前人已提出的方案和措施。一項技術成果,如果在已有技術體系中能找到在原理、結構和功能上同一的東西,則不能叫做發明。 發明不僅要提供前所未有的東西,而且要提供比以往技術更為先進的東西,即在原理、結構特別是功能效益上優於現有技術。發明總是既有繼承又有創造,在一般情況下大都有先進性。 發明必須是有應用價值的創新,它有明確的目的性,有新穎的和先進的實用性。發明方案既要反映外部事物的屬性、結構和規律,又體現自身的需要。發明者創造出新產品、新工藝前,已在觀念中按功能要求預構所設計的對象,並在發明過程中不斷地按優化的功能目標來完善其方案。 發明又區別於實際生產和工程中的現實技術或現場技術。發明要有應用前景和可能應用的技術方案和措施,一項發明能否被應用於生產過程或工程活動,還取決於它是否能納入已有的技術系統或引起已有技術系統的革新,以及資金、設備、人力、材料、管理和市場諸方面的條件。有了發明,未必就一定有相應的產品或工藝,未必就能解決生產和工程中的實際問題。只有把發明轉化為產品研製、工藝試驗,轉化為技術革新、試生產、批量生產和推廣應用,才能成為現實技術。 科技發明多出自歐美,將這些發明「物化」為新產品或試製品,也多出自歐美人之手。然而,將新產品或試製品最終變成值得批量生產的商品,並推向市場的「最終階段」工作卻大多是由日本人完成的。 有調查機構對20世紀全世界的新發明數、新產品化數、新商品化數做了一次國際比較,其結果是:第一,出自美國的新發明數達29項,出自歐洲的新發明數達11項,,而出自日本的新發明數為零;第二,出自美國的新產品數達30項之多,歐洲為6項,而出自日本的新產品數僅為兩項;第三,出自發明最多美國的新商品數卻只有6項,歐洲只有兩項,而出自發明為零的日本的新商品數卻多達24項。 這說明歐美人雖然擅長於發明,在一定程度上也擅長將發明「物化」成為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卻往往未能將發明創造「進行到底」,真正實現熊彼特所定義的「創新」的全部內容,即開發新商品、新市場、新的生產方法;新的原材料供應來源等。
換句話說,發明就是為了創造,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不是必須在需要的時候才去發明,發明也可以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因此需要不是發明之母,瓦特的蒸汽機不也是偶然才發現的嗎,而不是說他事先就需要蒸汽機,他只是試著去創造,於是蒸汽機才得以誕生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