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電荷是誰發明

電荷是誰發明

發布時間: 2021-02-19 01:08:49

① 是誰發明了電

伏打 伏打(AlessandroVlota 1745~1827年) 義大利物理學家。巴黎科學院國外院士。1745年2月18日生於科摩,1827年3月5日卒於同地。成年後出於好奇,才去研究自然現象。1774年伏打擔任科摩大學預科物理教授。同年發明了起電盤,這是靠靜電感應原理提供電的裝置。伏打還研究了化學,進行各種氣體的爆作試驗。1774~1779年任科莫大學預科物理學教授,1779年他擔任巴佛大學物理教授。1779~1815年任帕維亞大學實驗物理學教授,1815年任帕多瓦大學哲學系主任。1782年他成為法國科學學會的成員。1791年英國皇家學會聘請他為國外會員,3年後又因創立伽伐尼電的接觸學說被授予科普利獎章。1801年拿破崙一世召他到巴黎表演電堆實驗並授予他金質獎章和伯爵稱號。 伏打發明電堆時已經50多歲了,他絕沒有想到持續電流對以後的影響會有那麼大,他也沒有再作進一步的研究,一直在巴佛大學任教。1819年伏打退休回到故鄉,於1827年3月5日逝世。 伏打的主要成就是發明了伏打電堆。 伏打在伽伐尼實險的基礎上,致力研究兩種不同金屬的接觸。他得出了新的結論,認為兩金屬不僅僅是導體,而且是由它們產生電流的。用伏打自己的話來說:金屬是真正的電流激發者,而神經是被動的。伏打並把這種電流命名為「金屬的」或「接觸的」電流。 伏打不僅發現兩種不同金屬接觸時會發生電流效應,而且發現當金屬浸入某些液體時,也會有同樣的效應。伏打開始是用幾只碗盛了鹽水,把幾對黃銅和鋅做成的電極連接起來,就有電流產生。1800年3月20日,伏打在給敦皇家學會會長約瑟爵士的一封信中,宣布了一個重要的發現。他說: 「用30塊、40塊、60塊或更多的銅片,最好是用銀片,每一片都和一塊錫片(最好是鋅片)接觸,並且用相同數目的水層或比純水更好些的導電液體層,好食鹽水或鹼水等,或是浸透這些液體的紙殼或皮革…… 「在桌子上或檯子上,我水平地放一塊金屬片,例如銀片,在這一片上我放上第二片,即鋅片;在第二片上我放上了一張浸液片;然後放上另一塊銀片,緊接著是另一塊鋅片,上面方放上一張浸液片。如此,我以同樣的方式,總是在同一方向上,把銀片和鋅片合起來,那就是說總是銀在下面鋅在上面,或者相反,這要看我是怎樣開始放的,在兩對合起來的片子之間,都夾上一層浸液片。我如此繼續下去,就形成了一個高到不致自己垮下來的圓柱。」 伏打證明這個堆的一端帶正電,另一端帶負電,這就是伏打堆。當時引起極大的轟動。這是第一個能產生穩定、持續電流的置。有了持續電流,對電學的研究打開了新的局面。 伏打電池的發明,使得科學家可以用比較大的持續電流來進行各種電學研究,促使電學研究有一個巨大的進展。伏打的成就受到各界普遍贊賞,科學界用他的姓氏命名電勢,電勢差(電壓)的單位,為「伏特」(就是伏打,音譯演變的),簡稱「伏」。 據說法國皇拿破崙一世1801年9月26日特地召伏打到巴黎,在一次專門的學術會議上伏打當眾做了實驗演示,親臨觀看的拿破崙把一枚特製的金質獎章授於伏打,並封他為伯爵。 伏打於1769年發表《論電的吸引》。1775年發明起電盤。1778年建立導體的電容C、電荷Q及其張力T(即電位差)之間的關系式:Q=C T。1787年發明靈敏的麥秸靜電計。1776年發現沼氣。他還發明了氣體燃化計(可研究氣體燃燒時容積變化)等

② 電是誰發明出來的

富蘭來克林全名本傑明源·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他為了對電進行探索曾經作過著名的「風箏實驗」,在電學上成就顯著;為了深入探討電運動的規律,創造的許多專用名詞如正電、負電、導電體、電池、充電、放電等成為世界通用的詞彙。他借用了數學上正負的概念,第一個科學地用正電,負電概念表示電荷性質。並提出了電荷不能創生、也不能消滅的思想,後人在此基礎上發現了電荷守恆定律
請採納正確答案,你們只提問,不採納正確答案,回答都沒有勁!謝謝管理員推薦採納!!
朋友,請【採納答案】,您的採納是我答題的動力,如果沒有明白,請追問。謝謝。

③ 誰發明了電

1、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了電。在1732年,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

2、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富蘭克林做了多次實驗,並首次提出了電流的概念。

3、富蘭克林讓別人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富蘭克林對電學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通過設計1752年著名的風箏實驗,「捕捉天電」,證明天空的閃電和地面上的電是一回事。

4、科學家用金屬絲把一個很大的風箏放到雲層里去。金屬絲的下端接了一段繩子,另在金屬絲上還掛了一串鑰匙。當時富蘭克林一手拉住繩子,用另一手輕輕觸及鑰匙。於是科學家立即感到一陣猛烈的沖擊(電擊),同時還看到手指和鑰匙之間產生了小火花。而且科學家的手被彈開了,這個實驗表明:被雨水濕透了的風箏的金屬線變成了導體,把空中閃電的電荷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這在當時是一件轟動一時的大事。一年後富蘭克林總結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避雷針。

(3)電荷是誰發明擴展閱讀:

1、物質中的電效應是電學與其他物理學科(甚至非物理的學科)之間聯系的紐帶。物質中的電效應種類繁多,有許多已成為或正逐漸發展為專門的研究領域。

2、我們用的電池和伏特當初所製造的電池組,是運用相同的原理。電池的外殼都是由鋅製成;鋅的外面再會覆蓋一層塑料或洋鐵皮,以防止電池發生滲漏的情形。在電池裡沒有銀片或銅片,而是在正中央有一根碳棒。

3、電的發現和應用極大的節省了人類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使人類的力量長上了翅膀,使人類的信息觸角不斷延伸。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兩方面:能量的獲取轉化和傳輸,電子信息技術的基礎。電的發現可以說是人類歷史的革命,由它產生的動能每天都在源源不斷的釋放,人對電的需求誇張的說其作用不亞於人類世界的氧氣,如果沒有電,人類的文明還會在黑暗中探索。

④ 電荷這個詞是誰提出的,回答人名就好

是吉爾伯特最先提出電荷概念的
富蘭克林在吉爾伯特的基礎上提出了電荷有正負之分
庫倫則與電荷概念的提出沒任何關系

⑤ 電是由誰發明的

電本來就存在,不是發明的,應該用發現。在很早以前就有人發現了電的現象,如摩擦起靜電,自然界的雷電等,發現雷電和靜電是同一種現象的是富蘭克林,發明發電機和電動機的是法拉第。

1、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臘人發現在琥珀(化石樹脂)上摩擦毛皮引起了兩者之間的吸引力 - 所以希臘人發現的實際上是靜電。

2、在1600年,英國醫生威廉·吉爾伯特(William Gilbert)用拉丁語「電」來描述某些物質相互摩擦時所施加的力量。幾年後,另一位英國科學家托馬斯·布朗(ThomasBrowne)寫了幾本書,他用「電」這個詞來描述他根據吉爾伯特的工作進行的調查。

3、1752年,本·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用兩根木條、一塊絲綢手帕和一根繩子做了一個風箏。在繩子的末端的萊恩罐中,他栓了一枚金屬鑰匙以收集電荷。風箏被閃電擊中了,電流通過鑰匙擊中了富蘭克林。這證實了其閃電與電本源的想法。

著名的「風箏實驗」,在電是誰發明的上成就顯著,為了深入探討電運動的規律,創造的許多專用名詞如正電、負電、導電體、電池、充電、放電等成為世界通用的詞彙。

4、義大利物理學家亞歷山德羅·沃爾(Alessandro Volta)發現,特定的化學反應可以產生電力,1800年他建立了能產生穩定電流的伏打電池(早期的電池),所以他是第一個創造穩定電荷的人。Volta還通過連接帶正電和帶負電的連接器並通過它們驅動電荷或電壓,創造了第一次電力傳輸。

5、1831年,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創造了電動發電機(一種原始發電機),電力在技術上的應用變得可行,從而解決了持續和實用的發電問題。法拉第相當粗糙的發明使用了一個在銅線圈內移動的磁鐵,產生了一個流過電線的微小的電流。

(5)電荷是誰發明擴展閱讀:

富蘭克林說明各種電現象的理論,最早提出電荷守恆定律。

1、他讓A、B兩人分別站在木箱上,用萊頓瓶分別使他們帶上玻璃電和松香電,又讓A、B向站在地上的第三個人C放電,結果都有火花閃現。但是如果A、B帶電後先互相握手,再向C放電,結果都沒有火花閃現。

2、富蘭克林由此發現玻璃電和松香電可以互相抵消,於是總結出電荷有兩類,他把玻璃電叫做正電,把松香電叫做負電,分別用「+」、「-」符號來表示。並提出了電的單流體學說,他認為:每個物體都有一定量的電,電只有一種。摩擦不能創造出電,只是使電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它們的總電量不變。

3、物體上帶過量電的稱為帶正電,不足的稱為帶負電。由於這些概念的引入,使電成為可以定量的物理量了。

⑥ 是誰發明了電!

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了電。

1752年6月,自學有成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做了一個古今聞名的風箏實驗;他與兒子在雷雨中放風箏,將空中的閃電吸引過來。

在風箏線另一端捆綁的一隻金屬鑰匙與富蘭克林的手之間,產生一系列的電花,他同時感受到麻電的滋味,這證實了閃電是電的一種現象。富蘭克林又做實驗發現了電荷守恆定律,即在任何孤立系統里,總電量不變。

(6)電荷是誰發明擴展閱讀:

電力是一種很容易傳輸的能量形式,能夠適用於日以劇增,多不盛舉的用途。例如,於1870年代出現的電燈泡,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

由於這發明,人們不再需要使用蠟燭或煤油來照明,因而得以避免了很多可能發生的火災。電燈泡所應用的焦耳加熱效應,也可以用來電力取暖。

對於這用途,電力取暖有三大優點,便利使用、容易控制、安全潔凈。但是,電力取暖有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與燃煤取暖或燃油取暖相比,它的效率比較低。

關於冷凍用途方面,電是一個很實用的能源。安裝在住家和辦公室內,冷氣機的使用帶給人們很大的舒適。但是,冷氣的耗電量也很大。對於這問題,電力公司正大力宣傳提倡智慧地使用冷氣。

⑦ 電是誰發明的

電不是人為發明的。
電是一種自然現象,是一種能量。自然界的閃電就是電的一種現象。電是像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產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它是自然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電或電荷有兩種:我們把一種叫做正電,另一種叫做負電。
電是個一般術語,是靜止或移動的電荷所產生的物理現象。在大自然里,電的機制給出了很多眾所熟知的效應,例如閃電、摩擦起電、靜電感應、電磁感應等等。
很久以前,就有許多術士致力於研究電的現象。可是,所得到的結果真是乏善可陳,少之又少。直到十七和十八世紀,才出現了一些在科學方面重要的發展和突破。在那時,科學家並沒有找到什麼電的實際用途。這要等到十九世紀末期,由於電機工程學的進步,把電帶進了工業和家庭裡面。在這個電氣研發的黃金時代,日新月異、連綿不斷的快速發展帶給了工業和社會,難以形容、無法想像的巨大改變。做為能源的一種供給方式,電所具有的多重優點,意味著電的用途幾乎是無可限量。例如,大眾交通、取暖、照明、電訊、計算等等,都必須用電為主要能源。來到二十一世紀,現代工業社會的骨幹仍舊依賴著電能源。在可看見的未來,電想必是綠色科技的主角之一。
電的近代研究
1、18世紀時西方開始探索電的種種現象。
2、1732年,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人為規定的),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富蘭克林做了多次實驗,並首次提出了電流的概念。富蘭克林的這一說法,在當時確實能夠比較圓滿地解釋一些電的現象,但對於電的本質的認識與我們的「兩個物體互相磨擦時,容易移動的恰恰是帶負電的電子」的看法卻是相反。
1752年,他在一個風箏實驗中,將繫上鑰匙的風箏用金屬線放到雲層中,被雨淋濕的金屬線將空中的閃電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證明了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回事。後來他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3、最早開始電流研究的是義大利的解剖學教授伽伐尼(1737-1798)。伽伐尼的發現源自於1780年的一次極為普通的閃電現象。閃電使伽伐尼解剖室內桌子上與鉗子和鑷子環連接觸的一隻青蛙腿發生痙攣現象。嚴謹的科學態度,使他沒有放棄對這個「偶然」的奇怪現象的研究。他花費了整整12年的時間,研究像青蛙腿這種肌肉運動中的電氣作用。最後,他發現如果使神經和肌肉同兩種不同的金屬(例如銅絲和鐵絲)接觸,青蛙腿就會發生痙攣。這種現象是在一種電流迴路中產生的現象。但是,伽伐尼對這種電流現象的產生原因仍然未能回答,他認為蛙腿的痙攣現象是「動物電」的表現,由金屬絲構成的迴路只是一個放電迴路。
伽伐尼的看法在當時的科學界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但是,另一位義大利科學家伏打(伏特)(1745~1827)不同意伽伐尼的看法,他認為電存在於金屬之中,而不是存在於肌肉中,兩種明顯不同的意見引起了科學界的爭論,並使科學界分成兩大派。1799年,義大利科學家伏特以含食鹽水的濕抹布,夾在銀和鋅的圓形板中間,堆積成圓柱狀,製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電池-伏特電池。1800年春季,伏特在英國皇家協會發表關於伏打電池的論文。
4、1821年英國人『法拉第』完成了一項重大的電發明。在這兩年之前,奧斯特已發現如果電路中有電流通過,它附近的普通羅盤的磁針就會發生偏移。法拉第從中得到啟發,認為假如磁鐵固定,線圈就可能會運動。根據這種設想,他成功地發明了一種簡單的裝置。在裝置內,只要有電流通過線路,線路就會繞著一塊磁鐵不停地轉動。事實上法拉第發明的是第一台電動機,是第一台使用電流將物體運動的裝置。雖然裝置簡陋,但它卻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電動機的祖先。
5、1831年,法拉第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發電機。他發現第一塊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一般認為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是他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
6、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Siemens)製成世界上第一台工業用發電機。

⑧ 電是誰發明的啊

萊頓瓶的發明使物理學第一次有辦法得到很多電荷,並對其性質進行研究。1746年,英國倫敦一名叫柯林森的物理學家,通過郵寄向美國費城的本傑明.富蘭克林贈送了一隻萊頓瓶,並在信中向他介紹了使用方法,這直導致了1752年富蘭克林著名 的費城實驗。 他用風箏將"天電"引了下來,把天電收集到萊頓瓶中,從而弄明白了"天電"和"地電"原來是一回事。 十八世紀後期,貝內特發明驗電器,這種儀器一直沿用到現在,它可以近似地測量一個物體上所帶的電量。另外,1785年,庫侖發明扭秤,用它來測量靜電力, 推導出庫侖定律, 並將這一 定律推廣到磁力測量上 。 科學家使用了驗電器 和扭秤後 ,使靜電現象的研究工作從定性走上了定量的道路。 應該是發現,而不是發明。 在中國,古人認為電的現象是陰氣與陽氣相激而生成的,《說文解字》有「電,陰陽激耀也,從雨從申」。《字匯》有「雷從回,電從申。陰陽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為電」。在古籍論衡(Lun Heng,約公元一世紀,即東漢時期)一書中曾有關於靜電的記載,當琥珀或玳瑁經摩擦後,便能吸引輕小物體,也記述了以絲綢摩擦起電的現象,但古代中國對於電並沒有太多了解。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臘的哲學家泰利斯(Thales,640-546B.C.)就知道琥珀的摩擦會吸引絨毛或木屑,這種現象稱為靜電(static electricITy)。而英文中的電(Electricity)在古希臘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希臘文的靜電為(elektron) 18世紀時西方開始探索電的種種現象。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 在十八世紀電的量性方面開始發展,1767年蒲力斯特里(J.B.Priestley)與1785年庫侖(C.A.Coulomb 1736-1806)發現了靜態電荷間的作用力與距離成反平方的定律,奠定了靜電的基本定律。 在1800年,義大利的伏特(A.Voult)用銅片和錫片浸於食鹽水中,並接上導線,製成了第一個電池,他提供首次的連續性的電源,堪稱現代電池的元祖。1831年英國的法拉第(M. Faraday)利用磁場效應的變化,展示感應電流的產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電力線的概念。這是首次強調從電荷轉移到電場的概念。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