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發明家
① 英雄聯盟大發明家
這個變成金人是英雄聯盟中的一件裝備:
中婭的沙漏
+120法術強度,+50護甲,主動特效(唯一):讓你的英雄陷入凝滯狀態,持續2秒,持續時間內你的英雄不受任何傷害並且不會被選為目標,但是也無法做任何改動。冷卻時間90
② 巴黎大炮的發明者是誰
朗尼·巴雷特(RonnieBarrett)原本只是美國田納西州的一名商業攝影師,從未受過任何火器設計訓內練的容一名槍械愛好者。1981年1月,一次偶然的機會,促使巴雷特決心設計一支大口徑半自動狙擊步槍。於是,從設計到製造,不足一年時間他就拿出了一支樣槍。接著巴雷特創建了自己的公司,並在1982年開始試生產,M82A1大口徑半自動狙擊步槍就正式「誕生」了。
http://ke..com/view/602270.htm
③ 火炮發明者
隨著火葯的發明,中國於唐末宋初,人們在石炮的基礎上,用火葯代替石塊發射出去,成了原內始的火炮。
公元容1044年,北宋曾公亮等編寫的軍事著作《武經總要》中,就有火炮火葯復雜的配製方法記載。到了元代,進一步發展成金屬鑄成的火銃,即火炮。現藏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的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銅火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金屬火炮,它重6,94公斤,長35,3厘米,火炮口徑為10,5厘米,銃筒中部蓋面鐫有「至順三年二月十四日,綏邊討寇軍,第三百號馬山」三行銘文。
④ 大炮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當然是中國
隨著火葯的發明,中國於唐末宋初,人們在石炮的基礎上,用火葯代替石塊發射出去,成了原始的火炮。
公元1044年,北宋曾公亮等編寫的軍事著作《武經總要》中,就有火炮火葯復雜的配製方法記載。到了元代,進一步發展成金屬鑄成的火銃,即火炮。現藏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的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銅火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金屬火炮,它重6,94公斤,長35,3厘米,火炮口徑為10,5厘米,銃筒中部蓋面鐫有「至順三年二月十四日,綏邊討寇軍,第三百號馬山」三行銘文。
⑤ 中國古代火炮的火炮鼻祖
拋石機在古代是一種攻守城池的有力武器,用它可拋擲大塊石頭,砸壞敵方城牆和兵器;而越過城牆進入城內的石彈,可殺傷守城的敵兵,具有相當的威力。這種拋石機除了拋擲石塊外,還可以拋擲圓木、金屬等其它重物,或用繩、棉線等蘸上油料裹在石頭上,點燃後發向敵營,燒殺敵人。在火器出現後,拋石機並沒有立即從戰爭舞台上消失,人們還利用它「力氣」大的特長,用來拋射燃燒彈、毒葯彈和爆炸彈。相傳拋石機發明於我國周代,當時叫做「拋車」。春秋時期,拋石機已經被應用於戰事。據《范蠢兵法》記載,當時用拋石機可將重達6 千克的石頭拋至100 多米的距離——這比徒手拋扔石塊遠多了。拋石機的原理非常簡單,它實際上是一種依靠物體張力(如竹、木板彎曲時產生的力)拋射彈丸的大型投射器。典型的靠扭力發射的拋石機由三部分構成。地上的堅固沉重的長方形框架,一根直立的彈射桿,頂上裝有橫梁的兩根結實的柱子。彈射桿的下端插在一根扭絞得很緊的水平繩索里,繩索綁在長方形框架的兩端,正好位於支撐架下面的位置。平時繩索使彈射桿緊緊頂牢支撐架上的橫梁。彈射桿的頂部通常做成勺子的形狀,有時在彈射桿的頂端裝一皮彈袋。彈射時,先用絞盤將彈射桿拉至接近水平的位置,再在「勺子」或皮彈袋裡放進岩石或其它種類的彈體。當用扳機裝置松開絞盤繩索時,彈射桿便以很大的力量恢復到垂直位置,並與橫梁撞擊,用慣性將彈體以弧形軌道彈向目標。
拋石機拋石機衡量拋石機的作戰性能主要有兩點
一是拋物重量;二是拋射距離。拋石機的射程一般在50至300 步之間,石彈重量由數斤至上百斤不等。拽炮人數可根據目標 遠近增減,普通拋石機需用40人,大型拋石機需用200 人至300 人拉拽,一次可將重達200 至300 斤的石彈射到300 步之外,使對方「諜碎樓坍」,威力極大。拋石機在當時所起的作用,實際上與後來的火炮相近。
拋石機發明伊始,即成為軍隊中的重要攻、守城兵器,在頻繁的戰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早期的拋石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它必須在敵人陣地前埋設,操作人員在敵人的弓箭射程內施工,容易導致傷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種帶輪子的拋石機應運而生。公元200 年,曹操討伐袁紹時,在拋石機的下面裝了四個輪子,叫霹靂車,亦叫做發石車。這種發石車可以在作坊里製成,不需臨陣架設.
建安五年(公元200 年),曹操率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內)迎擊袁紹軍隊的進攻,史稱官渡之戰。當時,袁紹率十餘萬步卒和騎兵攻佔黎陽後,連中曹操用兵之計,痛失顏良、文丑兩員大將。袁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於是變分兵進擊為結營緊逼,企圖以優勢兵力迫使曹軍決戰。袁軍兵至官渡,依託沙丘修築工事,東西計有數十里之長,形成了與曹軍對峙之勢。為了削弱曹軍的力量,袁軍在其營中修築土山,造高櫓,以眾多的弓奇手居高臨下,在櫓的防護下向曹營發射箭矢,使曹軍在一段時間內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為了穩定防禦態勢,打破袁軍的遠戰優勢,曹操集中了一批能工巧匠,造出了裝有輪子的拋石機——霹靂車,並且利用夜色的掩護和有利的氣象條件,突然在袁軍營壘前展開。頓時,無數石彈飛人袁營,堅固的高櫓被砸了個稀巴爛,大量弓弩手中彈喪命,小土山成了打擊的大目標,袁軍的堅固工事損失慘重。霹靂車為官渡之戰中曹軍的勝利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縱觀拋石機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早期的拋石機拋物重量輕,毀傷能力有限,在戰場上只能擊斃士兵,破壞戰車等。發石車還可用做攻城武器。自從火葯發明以後,發石車還可用來發射「火葯彈」等燃物,因而成為縱火兵器。隨著火箭、火銃的出現,發石車便退出了歷史舞台。在官渡之戰以後的千餘年裡,歷次攻守城之戰幾乎都有發石車的身影。唐朝武德4 年(公元621 年),李世民在東定中原戰爭中率軍攻打東都宮城時,使用了發石車,拋射30千克重的石頭可達200 步。公元645 年,在第一次東征作戰中,唐軍連續12天用發石車、撞車,晝夜猛攻遼東城,給守敵造成了重大傷亡。公元757 年,史思明攻打太原城,守將李光弼製造了用200 人挽索發射的巨型發石車,向城外大量拋射石彈,這些石彈鋪天蓋地般向圍城的守軍襲來,每發石彈能傷數十人,打得敵兵難以招架,最後只得收兵回營。公元1234年,元軍攻打汴梁,架發石車數百隻,晝夜發射,所發射的石彈幾乎填平了北宋的護城河。公元 1283 年正月,元軍在進攻南宋的關鍵一仗中,先對樊城發起總攻,先以熟悉水性的士兵潛人水中沉木斷索,燒毀浮橋,切斷其與襄城的聯系。接著兵分多路,並配以威力大、射程遠的新式發石車,水陸夾攻樊城。北面戰艦直趨城下;西南面元軍先頭部隊撕破一個缺口,攻人城內;東北方向元軍主力冒死強攻,終於破城而人。樊城陷落,襄陽如齒失唇。元軍在加緊圍攻的同時,間以喊話招降,而且以發石車不斷轟擊城樓。2 月,南宋主將呂文煥見突圍無望,又懾於元軍壓力,終以城降。此戰突破了南宋戰略防禦體系,為元軍長驅直人南宋腹地打開了通道。 發石車的效率較低,作戰時往往貽誤戰機,而且拋射時投入人力較多,操作不便。為適應作戰的需要,人們曾設想將它改進成連續拋射的兵器。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名叫馬鈞的機械發明家,曾試驗利用車輪不斷轉動的原理,製成了轉輪式拋石機,稱做「車輪炮」,能將石頭連續拋射出去,加大了發射頻率,提高了發石車的殺傷破壞威力。
據史料記載,馬鈞是個肯鑽研的人,他曾創制過許多機械工具,如織綾機、翻車(即後來的龍骨水車)、指南車等。在一次戰斗結束後,他看到繳獲蜀軍的戰利品中,有許多據說是諸葛亮組織工匠製造的連弩。他認真而仔細地研究了這些連弩的機械部分,很受啟發,認為這種弩機威力還可以提高好多倍。於是,他苦心鑽研試驗,終於製成了一種用於攻城的車輪炮。
明代茅元儀所著的《武備志》中對馬鈞的車輪炮作了這樣的說明:「每輪輻條十八根,長一尺四寸。每條左右傍銃二桿。銃內裝火葯鉛子_一騾馱架二輪。以皮條護鐵呂以固葯子,連木架重二百餘斤。三軍附之。如臨敵,將架置地,先取一輪安在柱上,隨其高低轉打。二軍可執七十二人之器也。」
從這里可以看出,這種車輪炮的威力相當大,效能比單個拋石機提高幾十倍,並採用騾馱,運送轉移方便靈活。它的結構設計也很合理,安裝了轉柱,便於車輪轉動,一架車輪上可裝36發石彈,一騾馱兩輪,就有力發石彈炮。兩個射手可以連續操作發射這么多石彈,其聲勢和威力可謂大矣!車輪炮的出現,可以說是射擊兵器由單發到連發的最早嘗試和探索,這為火炮向連動式發展提供了早期准備。
⑥ 後膛火炮的發明者是誰
19世紀抄70年代前後,西方各襲國的冶金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先是德國克虜伯鋼廠發明以坩鍋鑄造大鋼塊,能製造大口徑之鋼炮。克虜伯鋼炮在普法戰爭中大顯神威,聲名大振。戰後各國紛紛採用克虜伯鋼材製造火炮,使炮身質量明顯提高。與此同時,法國在1865年發明平爐煉鋼法後,也開始使用高質量的鋼
材製造炮身。英國在1878年由托馬斯改進了貝色馬1856年所創造的轉爐煉鋼法,降低了鋼的含磷量,製成的炮身不易碎裂。奧國則由馬卡梯斯少將於1874年發明了硬青銅炮
⑦ 世界上有哪些發明家都發明了什麼
1、畢升——活字印刷術
畢升(約971-1051)湖北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2、蔡倫——造紙術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
3、張衡——渾天儀、地動儀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木聖」 (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4、愛迪生——電燈、電影、電報、電話、留聲機、復印機等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逝世於美國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發明家、企業家。
5、諾貝爾——炸葯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葯的發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
諾貝爾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⑧ 最大的火炮的發明者是誰
1918年3月23日清晨,在戰爭籠罩下的巴黎顯得格外陰沉。突然,一陣刺耳的呼嘯聲劃破上空,接著在塞納河畔響起了劇烈的爆炸聲。過了一會兒,在查爾斯五世大街上又是一陣巨響。這接連不斷的爆炸聲使巴黎人民惶恐不安,更弄不清這響聲來自何方,是怎麼回事?
原來,這是德國3門巨型火炮。從離巴黎120公里以外的聖戈班森林地區發射來的炮彈。因為這種火炮首次轟炸巴黎,後來人們就叫它「巴黎大炮」。巴黎大炮的炮彈飛了這么遠,一下子轟動了整個歐洲。
「巴黎大炮」是由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的火炮設計師艾伯哈特設計,董事費利茨·勞森貝爾格監制的。雖然它的口徑不算大,只有210毫米左右,可是又高又大,堪稱火炮中的「巨人」,其炮管長近37米,倘若把它豎起來,足足有十幾層樓高,真是令人望而生畏。全炮重達750噸。為了支持這個龐然大物,起初將它們安裝在混凝土基礎上,炮口只能瞄準法國的首都,以後才採用旋轉炮架。這么長和重的炮身使它本身產生很大的彎曲變形,如果得不到支撐的話,炮口要下垂25毫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炮身後半部的上面加了一個支架,用粗鋼桿通過支架拉著炮身的前半部,同時又與後面的炮身尾部連接。
盡管巴黎大炮令人心寒,是當時世界上打得最遠的火炮。可是發射的彈丸很輕,威力不大,炮身壽命只有50發左右。該炮共製造了7門,前後總共使用了140天。
此外,1942年德國還製造了一門口徑為800毫米的鐵道炮,這門炮全重1328噸,彈丸重7.1噸,是世界上最重的火炮,在火炮史上,象上述這兩種巨型火炮是空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