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碟做的發明
⑴ 刻錄機是誰發明的
這幾年隨著刻錄機的普及,刻錄光碟在便利店裡都能找到,刻盤已經成為一件很普通的事,平時不但工作文件用CD-R儲存,連音樂編輯、家庭攝像、照片也經常被刻成光碟保存。但是當消費者買了刻錄機之後,首先面對一個棘手的局面——存儲介質的問題,刻錄光碟的選擇讓很多人茫然。走進市場,看著花花綠綠五顏六色的刻錄光碟產品,讓人有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究竟哪種好一點?還是隨便找一種?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市場,也是一個值得仔細研究的問題。
選擇合適自己的染料類別
基本上來說,刻錄光碟的基礎科技是建立在化學染料上的;染料的好壞對數據儲存的可靠性與時間有很大影響。空白光碟人們乾脆根據顏色稱之為「綠盤」、「藍盤」、「黃金盤」、「白金盤」等等,名稱很多。目前最常見的是鈦菁染料的「白金盤」,價格便宜,品質又有保障;這里先介紹一下光碟的染料種類,讓你了解為什麼「白金盤」比較好。
Cyanine (綠盤)
圖1(花菁染料的化學式)
最早的刻錄光碟可能是太陽誘電(Taiyo Yuden)發明的Cyanine種類的CD-R。Cyanine中文一般譯作「花菁染料」,太陽誘電研究並最早以此材料生產出CD-R碟片,所以當時的大多數的CD-R刻錄機是參考花菁的特性設計和測試的,並且光碟橘皮書標准也以此為依據制定。Cyanine染料原始材質非常怕強光,是屬於感光性材料,因此在製造CD-R時必須加入合成適當的鐵金屬以降低對光的感應能力,一旦完成CD-R刻錄盤的製作後,只有刻錄機的高功率激光才能改變它的性質;用Cyanine材質做成的CD-R光碟有著翡翠綠的顏色(Cyanine其實是青藍色,因為與黃金反射層合並組合,而成為綠色:藍+黃=綠色),因此俗稱「綠盤」。現在綠盤已經很罕見了,因為已經被後來更高級的技術所取代了。
Phthalocyanine(白金盤、黃金盤)
圖2(鈦菁染料的化學式)
Phthalocyanine鈦菁染料的CD-R刻錄盤呈現很淡的黃色,這是因為這種有機染料它自己是接近透明的淺黃色。比起Cyanine來,Phthalocyanine材質有更好的抗光性,能延長存放資料的時間,據稱可超過100年以上。Phthalocyanine材質的CD-R刻錄盤與Cyanine一樣,也是利用高功率激光改變有機染料層 (溶化而質變)做成凹坑(pits)來記錄數據。這種碟片後來搭配低價銀材質作為反射層,極大地降低了刻錄盤的成本,已經成為目前市場的主流產品。白金盤與黃金盤其實是一種染料,不過因為反射層是銀的話,看上去顏色淺就稱為「白金盤」;如果反射層是黃金的話,碟片看上去是金色,就稱為「黃金盤」。
Azo(藍盤)
圖3(偶氮染料的化學式)
三菱化學公司(Mitsubishi Chemical) 發明了偶氮Azo染料,新的金屬化Azo有機染料與銀材質作為反射層作用,顯現的顏色就是深藍色,這就是「藍盤」名字的由來。與太陽誘電的Cyanine材質CD-R一樣,初期的Azo材質只能使用在單倍速或是雙倍速的CD-R刻錄機上, 其後雖然有所突破,卻始終無法穩定用定在40x,48X或者52X這樣的高倍速刻錄機,一般都是在16X以下刻錄。不過由於深藍色的特性,YAMAHA公司的F1系列刻錄機可以在光碟上刻上圖案,比較特別;不過可惜的是YAMAHA公司因為經營的原因,已經徹底退出CD-R/RW市場了。
由此可以看出,不是特殊用途,還是選擇Phthalocyanine鈦菁染料的「白金」盤比較實在,支持高速刻錄,關鍵是價格便宜,品質又可靠。
了解光碟結構,明確選購標准
別看手上的光碟是一片整體,沒有可以拆卸的部分;實際上光碟也是由很多層組成的,每一層都有自己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
圖4(光碟結構主要分為5層)
從上圖可以看出刻錄光碟由5層組成;
其中第1層是盤基層,這一層最厚,一般是PC(polycarbonate)塑料製成。PC塑料又分很多檔次,國際著名品牌一般都是採用高級材料,例如:明基BenQ刻錄盤就是進口的PC料,整張基板具有良好的光學特性且張力強勁,即使在高溫、高濕情況下也不易變形,有效避免了數據損毀。
第2層是染料層(dye),這一層肩負著記錄數據的重要職責,不允許有一點問題。因為技術的不同,各大廠商使用的染料不同,有用Phthalocyanine的,還有用AZO的,性能各有所長;不過Phthalocyanine目前是主流一點的染料,大多數大廠商都使用。即便如此,每一家的Phthalocyanine配方也略有不同,因此在刻錄盤的性能上也有所差別,明基BenQ獨家的黃金記錄層技術,染料具有極好的高感度,使得碟片在刻錄和讀取都非常順暢,有效延長刻錄機與光碟機的壽命;並且資料儲存的時間與穩定性上也更勝一籌。
第3層是反射層,目前CD-R碟片基本上都是用銀代替黃金來製造的。由於技術提升,兩種反射層其實品質是一致的。反而真正的「黃金盤」基本上已絕跡(因為成本高),有廠商會在染料中勾兌顏色,讓白金盤看上去像黃金盤罷了,這是旁門左道。
第4層是保護層(Lacquer),這層很重要,也是牌子貨與山寨廠的重要區別。保護層由一種專門的膠質組成,主要目的是防止染料層與反射層被氧化,另外還要抵抗紫外線與磨損的侵蝕。單憑肉眼是看不太出保護層的好壞,甚至有些小廠為了降低成本,在保護層偷工減料,這就是某些光碟的在刻錄後不長的時間內突然讀不了的根本原因。而名牌則不同,譬如明基BenQ的刻錄盤的抗UV保護膜,就能有效抵禦自然光中的紫外線及各式環境變化,防止碟片變質;即便使用頻繁,也不必擔心資料丟失。
第5層是印刷層,這一層也馬虎不得。很多人不理解,不就是印東西在盤面上嗎?有什麼大不了的。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因為光碟不同於其它產品,其結構比較精密,而且都比較單薄;而市面上很多油墨對於盤基是有一定弱腐蝕性的,如果錯用了這些油墨,負面效應會在一年半載逐漸顯現出來。明基BenQ刻錄盤選用質地細密的高級印刷油墨,不但美觀大方,更進而給CD-R碟片提供了更多的保護。
精密製程與服務周詳是信心的保障
圖5(明基BenQ的Funky老唱片刻錄盤)
按照目前市場的發展格局來看,品牌刻錄光碟產品將勢必成為市場消費的主流力量。特別對於零售客戶而言,品牌碟片比起雜牌散片來,每片只貴幾毛錢,但是得到的品質卻天差地別。很大原因是因為生產製程的不同,名牌產品在廠房、設備的投入上非常正規,有效保障了品質的優良。明基BenQ碟片基板採用進口優質PC材料,真空包裝,進入無塵車間,以確保碟片良好的光學性能和機械性能。由於透光率佳,光學讀寫頭的鐳射光可以順利到達記錄層讀寫。而均勻的結構可以確保碟片在高速旋轉下保持良好的平衡狀態,保護刻錄機的馬達軸承。即使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之下,高張力的特性也可以確保碟片不易變形。這不只保護儲存的資料,也可以保護刻錄機的鐳射讀寫頭與馬達軸承。
在品質檢測方面,明基BenQ為消費者提供的刻錄盤,都是通過嚴格質量檢驗篩選出來的A級碟片;例如盤基決無微小氣泡、雜質的瑕疵,各項性能指標都合乎國際標准;不但如此,對生產狀態的嚴格監測,保障每一片刻錄光碟在物理性能上的穩定,不會出現重心失衡,磨偏刻錄機主軸的問題。而雜牌在這一點上就顯得相當不穩定,這與生產品質管理水平有很大關系。
⑵ 光碟是誰發明的
現在與光碟有關的生復意制每年高達數十億美元,Jim Russell,光碟記錄技術的最初發明人,卻在資本的屢次變動中被排除在利益圈子外面。他於1965年開始研究此技術,從66年起申請了25項專利。1973年他造出了第一個原型機,然後向索尼和菲利浦進行了演示,82年,索尼開始出售產品。他的最後一項專利於1991年到期。先是他工作的那家公司花光了錢,把所有的東西賣給了另一家公司,這家公司也僱用了Jim,然後這家公司向幾大使用專利的公司要求專利費,但在得到錢之前就把Jim開除了,於是他什麼也沒有得到。謹記之。
⑶ 光碟是誰發明的為什麼存儲量這么大
現在與光碟有關的生意每年高達數十億美元,Jim Russell,光碟記錄技術的最初發明人,卻在回資本的屢次變動中被排答除在利益圈子外面。他於1965年開始研究此技術,從66年起申請了25項專利。1973年他造出了第一個原型機,然後向索尼和菲利浦進行了演示,82年,索尼開始出售產品。他的最後一項專利於1991年到期。先是他工作的那家公司花光了錢,把所有的東西賣給了另一家公司,這家公司也僱用了Jim,然後這家公司向幾大使用專利的公司要求專利費,但在得到錢之前就把Jim開除了,於是他什麼也沒有得到。謹記之。
⑷ 光碟誕生於哪個年代是誰發明的最初光碟存儲量是多少
光碟是誰發明的
提起數字光碟(CD)的發明者,人們會
馬上想到兩家公司的名字:荷蘭菲利浦
和日本索尼。因為從上個世紀80年代CD
問世起,鋪天蓋地而來的宣傳讓這兩個
公司的名字深深地烙在了人們的記憶里
。但是,近日有消息說,CD是美國一位
物理學家在上個世紀60年代發明的。而
且這位科學家沒有從銷售CD的巨額利潤
中得到一分錢。
⑸ DVD是哪一年發明的
1994年。
從來1994年下半年提出DVD的初自步規格,到1996年年初DVD樣機的出現,前後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其發展速度可謂非常之快。
1994年12月16日,大名鼎鼎的索尼公司和飛利浦公司(Philips)率先發布了「單面雙層12cm(5.25英寸)高密度多媒體CD的格式與技術指標」,簡稱多媒體光碟系統(MMCD: Multi Media Compact Disc),可以說這是第一個准DVD技術規格。
(5)光碟做的發明擴展閱讀:
格式分類
1、DVD-ROM 基本技術與DVD Video相同,但它包含與計算機兼容的文件格式。用於存儲數據。
2、DVD-R 其容量是4.7GB。實際上又用於專業創作和一般用戶使用兩個的版本。用戶使用DVD-R只能寫一次。
3、DVD-RAM 這使DVD可以用做虛擬硬碟,能隨機存取。原始是2.6GB的驅動器,容量可以增至每面4.7GB。可以重寫100000次。
4、DVD-RW類似DVD-RAM,但是採用順序讀-寫存取,更像DVD-R而不是硬碟。每面的讀-寫容量是4.7GB。可以重寫1000次。
⑹ 光碟技術的發展史
一.只讀式光碟存儲器CD-ROM
自1985年Philips和Sony公布了在光碟上記錄計算機數據的黃皮書以來,CD-ROM驅動器便在計算機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CD-ROM光碟不僅可交叉存儲大容量的文字、聲音、圖形和圖象等多種媒體的數字化信息,而且便於快速檢索,因此CD-ROM驅動器已成為多媒體計算機中的標准配置之一。MPC標准已經對CD-ROM的數據傳輸速率和所支持的數據格式進行了規定。MPC 3標准要求CD-ROM驅動器的數據傳輸率為600KB/秒(4倍速),並支持CD-ROM、CD-ROM XA、Photo CD、Video CD和CD-I等光碟格式。
CD-ROM是發行多媒體節目的優選載體。原因是它的存儲容量大,製造成本低,大批量生產時每片不到5元人民幣。目前,大量的文獻資料、視聽材料、教育節目、影視節目、游戲、圖書、計算機軟體等都通過CD-ROM來傳播
二.一次寫光碟存儲器CD-R
信息時代的加速到來使得越來越多的數據需要保存,需要交換。由於CD-ROM是只讀式光碟,因此用戶自己無法利用CD-ROM對數據進行備份和交換。在CD-R刻錄機大批量進入市場以前,用戶的唯一選擇就是採用可擦寫光碟機。
可擦寫光碟機根據其記錄原理的不同,有磁光碟機動器MO和相變驅動器PD。雖然這兩種產品較早進入市場,但是記錄在MO或PD碟片上的數據無法在廣泛使用的CD-ROM驅動器上讀取,因此難以實現數據交換和數據分發,更不可能製作自己的CD、VCD或CD-ROM節目。
CD-R的出現適時地解決了上述問題,CD-R是英文CD Recordable的簡稱,中文簡稱刻錄機。CD-R標准(橙皮書)是由Philips公司於1990年制定的,目前已成為工業界廣泛認可的標准。CD-R的另一英文名稱是CD-WO(Write Once ),顧名思義,就是只允許寫一次,寫完以後,記錄在CD-R盤上的信息無法被改寫,但可以象CD-ROM碟片一樣,在CD-ROM驅動器和CD-R驅動器上被反復地讀取多次。
CD-R盤與CD-ROM盤相比有許多共同之處,它們的主要差別在於CD-R盤上增加了一層有機染料作為記錄層,反射層用金,而不是CD-ROM中的鋁。當寫入激光束聚焦到記錄層上時,染料被加熱後燒溶,形成一系列代表信息的凹坑。這些凹坑與CD-ROM盤上的凹坑類似,但CD-ROM盤上的凹坑是用金屬壓模壓出的。
CD-R驅動器中使用的光學讀/寫頭與CD-ROM的光學讀出頭類似,只是其激光功率受寫入信號的調制。CD-R驅動器刻錄時,在要形成凹坑的地方,半導體激光器的輸出功率變大;不形成凹坑的地方,輸出功率變小。在讀出時,與CD-ROM一樣,要輸出恆定的小功率。
通常,CD-ROM除了要符合黃皮書以外,還要遵照一個附加的國際標准:ISO9660。這是因為當初Philips和Sony沒有定義CD-ROM的文件結構,而且各種計算機操作系統也只規定了該操作系統下的硬碟和軟盤文件結構,使得不同廠家生產的CD-ROM具有不同的文件結構,曾經一度引起了混亂。後來,ISO 9660規定了CD-ROM的文件結構,Microsoft公司很快就為CD-ROM開發了設備驅動軟體MSCDEX,使得不同生產廠家的CD-ROM在不同的操作系統環境下都能彼此兼容,就象該操作系統下的另外一個邏輯驅動器--目錄或磁碟。
CD-R的發展已有很多年的歷史,但是也還存在上述類似的問題。我們無法在DOS或Windows環境下對CD-R驅動器直接進行讀寫,而是要依賴於CD-R生產廠家提供的刻錄軟體。大多數刻錄軟體的用戶界面並不直觀,而且系統安裝設置也比較繁瑣,給用戶的使用帶來很多麻煩和障礙。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國際標准化組織下的OSTA(光學存儲技術協會)最近制定了CD-UDF通用磁碟格式,只要對每一種操作系統開發相應的設備驅動軟體或擴展軟體,就可使操作系統將CD-R驅動器看作為一個邏輯驅動器。採用CD-UDF的CD-R刻錄機會使用戶感到,使用CD-R備份文件就如同使用軟盤或硬碟一樣方便。用戶可以直接使用DOS命令對CD-R進行讀寫操作,如果用戶使用如Windows Explorer這樣的圖形文件管理軟體,可將文件拖曳或投入(drag and drop)到CD-R刻錄機中,就可將文件課錄到CD-R盤上。
CD-UDF也是溝通ISO9660與DVD-UDF文件結構的橋梁,採用CD-UDF文件結構的CD-R盤可在DVD-ROM驅動器上讀出。
Philips公司推出的第四代CDD2600刻錄機首先採用了CD-UDF文件格式,並可在Windows 環境下即插即用,使CD-R技術的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里程。
三.可擦寫光碟存儲器
1.MO可擦寫光碟存儲器
MO是英文Magnet-Optical的縮寫,是指利用激光與磁性共同作用的結果記錄信息的光磁碟。MO盤用來存儲信息的媒體與軟磁碟相似,但其信息記錄密度和容量卻比軟磁碟高的多。這是由於記錄時在盤的上面施加磁場,而在盤下面用激光照射。磁場作用於盤面上的區域比較大,而激光通過光學系統聚焦於盤面的光點直徑只有1~2微米。在受光區域,激光的光能轉化為熱能,並使磁性層受熱而變的不穩定,即變的易受磁場影響。這樣,在直徑只有1~2微米的極小區域內就可記錄下一個單位的信息。通常的磁性記錄方式存儲一個單位的信息時,要佔用相當大的區域,因而磁軌也相應變寬,盤上記錄信息的總量也就很小。
MO碟片雖然比硬碟和軟盤便宜和耐用,但是與CD-R碟片相比就顯得比較昂貴了。MO的致命缺點是不能用普通CD-ROM驅動器讀出,因而不能滿足信息社會對計算機數據進行交換和數據分發的要求,在網路技術和網路建設不發達的地方,這一問題日驅突出和嚴重。
2.可擦寫光碟存儲器CD-RW
為了使可擦寫相變光碟與CD-ROM和CD-R兼容,早在1995年4月,飛利浦公司就提出了與CD-ROM和CD-R兼容的相變型可擦寫光碟驅動器CD-E(CD Erasable)。CD-E得到了包括IBM、HP、Mitsubishi 、Mitsumi、松下電器、Sony、3M以及Olympus等公司的支持。1996年10月,Philips、Sony、HP、Mitsubishi和Ricoh五家公司共同宣布了這一新的可擦寫CD標准,並將CD-E更名為CD-RW(CD-ReWritable)。CD-RW標準的制定標志著工業界可以開發並向市場提供這種新產品。
CD-RW兼容CD-ROM和CD-R,CD-RW驅動器允許用戶讀取CD-ROM、CD-R和CD-RW盤,刻錄CD-R盤,擦除和重寫CD-RW盤。由於CD-RW採用CD-UDF文件結構,因此CD-RW可作為一台海量軟盤驅動器使用,也可在DVD-ROM驅動器讀取,具有更廣泛的應用前景。
MO雖然有不少特點,但是它們只能被其它同類驅動器讀取,不能在廣泛流行的CD-ROM上使用。MO沒有市場共享性,購買者只是將它們用於數據備份,因此難以實現數據交換和數據分發,更不可能製作自己的CD、VCD或CD-ROM節目。 因此MO很難在市場上流行起來。
CD-R是可記錄光碟市場上的後起之秀,雖然只能刻錄一次,但由於它與廣泛使用的CD-ROM兼容,並具有較低的記錄成本和很高的數據可靠性贏得了眾多計算機用戶的普遍歡迎。CD-R目前是各種光碟存儲產品中發展最迅猛的一種,。CD-R刻錄機的價格相對幾年前已下跌了很大幅度。在國外,CD-R刻錄機正在逐步取代CD-ROM驅動器而成為計算機的一種標准配置。
CD-RW是一個已經得到眾多公司和用戶普遍支持的可擦寫光碟標准。由於CD-RW仍沿用了CD的EFM調制方式和CIR檢糾錯方法,CD-RW盤與CD-ROM盤具有相同的物理格式和邏輯格式,因此CD-RW驅動器與CD-R驅動器的光學、機械、及電子部分類似,一些零部件甚至可以互換,這將大大節省CD-RW的開發和生產費用,降低CD-RW驅動器的成本,使CD-RW未來就能迅速在可擦寫光碟產品市場佔有一定的份額。光碟技術的發展與展望-光電技術光碟技術的發展與展望光碟技術的發展
⑺ 光碟的發明與歷史
光碟技術的發展與展望:
http://www.9508.cn/cdcs/cd-a-2.htm
這個網站的光碟知專識很全面阿。屬
⑻ 光碟是誰發明的呢
1、Jim Russell,美國人,光碟記錄技術的最初發明人,他於1965年開始研究此技術
⑼ 世界上第一張光碟是誰發明的
現在與光碟有關的生意每年高達數十億美元,Jim Russell,光碟記錄技術的最初發明人專,卻在資屬本的屢次變動中被排除在利益圈子外面。他於1965年開始研究此技術,從66年起申請了25項專利。1973年他造出了第一個原型機,然後向索尼和菲利浦進行了演示,82年,索尼開始出售產品。他的最後一項專利於1991年到期。先是他工作的那家公司花光了錢,把所有的東西賣給了另一家公司,這家公司也僱用了Jim,然後這家公司向幾大使用專利的公司要求專利費,但在得到錢之前就把Jim開除了,於是他什麼也沒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