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中國技術創造

中國技術創造

發布時間: 2021-02-17 23:41:17

㈠ 你還知道哪些中國古代的技術創造比如趙州橋……簡寫

中國古代的技術創造,有都江堰、靈渠、京杭大運河、渾天儀、地動儀、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等等。

㈡ 說說你知道哪些中國古代的技術創造

1、青銅冶鑄技術:

中國古代最初是使用自然銅,商代早期已能用火法煉制銅錫合金的青銅。冶煉青銅的過程較復雜,大概是先把選好的礦石加入熔劑,再放在煉爐內,燃木炭熔煉,等火候成熟,取精煉銅液,棄去煉渣,即得初銅。初銅仍比較粗,需再經提煉才能獲得純凈的紅銅。紅銅加錫、鉛熔成合金,即是青銅。

青銅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由於其克服了純銅的柔軟弱點,且具有熔點低、鑄造性能好等優點,逐漸成為古代銅器中的主要品種,並促進了車、船、雕刻、金屬加工等製造技術和農業、軍事及經濟社會的發展。青銅器的應用,代表了當時的科技水平和文化藝術水平,成為這一時代的鮮明標志。

2、古代鑄鐵技術:

對鐵器的大量需求,促成了鐵范(鑄鐵金屬型)的發明。1953年河北興隆燕國冶鑄遺址出土的鐵范,曾用來鑄造鐵斧、鋤、鐮和車具。這些鐵范結構合理,壁厚均勻,形狀和鑄件輪廓相一致,並已使用鐵芯。有的范能一次鑄兩件器物,表明鑄鐵技術在這個時期已達到較高的水平。

鑄鐵熱處理技術在此期間有明顯的進步。由於鑄鐵都用木炭熔煉,碳含量大都在共晶點附近,而其他元素含量較低,屬於較純的鐵碳合金。不少器件用鐵范鑄造,壁厚一般在3~5毫米,屬於薄壁鑄件。在實踐中,已採用了較為合理的熱處理規范,因而所得韌性鑄鐵件質量較好。白心韌性鑄鐵件多數處理完全,很少殘留滲碳體和析出石墨。黑心韌性鑄鐵件多數以鐵素體和珠光體為基體,一部分以鐵素體或珠光體為基體,石墨形狀與現代同類材質相近。

3、古代鑄鋼技術:

灌鋼法,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先進煉鋼工藝。是中國早期煉鋼技術一項最突出的成就。由北齊著名冶金家綦母懷文發明。17世紀以前,西方各國一般都是採取熟鐵低溫冶煉的辦法,鋼鐵不能熔化,鐵和渣不易分離,碳不能迅速滲入。經過「塊煉法」--「百煉鋼」--「炒鋼法」的發展歷程,中國發明了灌鋼法,成功解決這一難題,為世界冶煉技術的發展做出劃時代貢獻。

南北朝時期,已經出現了技術更為先進的灌鋼法,用此法製作的兵器堅韌鋒利。早在漢代,人們就開始用煤做燃料,並用來冶鐵。北宋時期,用煤冶鐵已相當普遍。冶鐵爐的溫度因此得到提高,於是加速了冶煉進程,提高了冶鐵業的生產效率

㈢ 中國技術創新的基礎是什麼

答:中國技術創新的基礎

1、堅定的信心

擁有堅定意志,頑強奮斗。當創新活動誤入歧途內,需要調整方向時,它容能夠強迫自己「轉向」或「緊急剎車」。擁有足夠的耐力和耐心,創新不僅探索的周期長,還要冒失敗的風險,需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

2、人才

創新關鍵在於人才。要把科技人才及質量人才資源視為企業戰略資源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因素,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注重培養一線的創新人才和質量管理人才,使企業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各方面創新人才大量涌現。

3、創造意識和科學思維

擁有創造意識,要敢於標新立異。擁有創新精神,有敏銳的發現問題的能力,有敢於提出問題的勇氣。對事物要有興趣,要適合所從事的事業。擁有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側向思維、動態思維。

4、質量

質量是創新的基礎。質量是一切創新的基礎,是經濟含金量的試金石、發展方式轉變的晴雨表、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

㈣ 你還知道哪些中國古代的技術創造

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這四大發明就是我們中國古代最牛掰的技術創造。

㈤ 中國古代的技術創造有哪些

1、造紙

造紙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分有機制和手工兩種形式。機制是在造紙機上連續進行,將適合於紙張質量的紙漿,用水稀釋至一定濃度,在造紙機的網部初步脫水,形成濕的紙頁,再經壓榨脫水,然後烘乾成紙。

2、印刷

印刷是將文字、圖畫、照片、防偽等原稿經製版、施墨、加壓等工序,使油墨轉移到紙張、紡織品、塑料品、皮革、PVC、PC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復制原稿內容的技術。印刷是把經審核批準的印刷版,通過印刷機械及專用油墨轉印到承印物的過程。

3、紡織

紡織原意是取自紡紗與織布的總稱,但是隨著紡織知識體系和學科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特別是非織造紡織材料和三維復合編織等技術產生後,已經不僅是傳統的手工紡紗和織布,也包括無紡布技術,現代三維編織技術,現代靜電納米成網技術等生產的服裝用、產業用、裝飾用紡織品。



4、陶瓷

陶瓷是陶器與瓷器的統稱,同時也是我國的一種工藝美術品,遠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已有風格粗獷、朴實的彩陶和黑陶。陶與瓷的質地不同,性質各異。陶,是以粘性較高、可塑性較強的粘土為主要原料製成的,不透明、有細微氣孔和微弱的吸水性,擊之聲濁。

5、冶金

冶金就是從礦物中提取金屬或金屬化合物,用各種加工方法將金屬製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屬材料的過程和工藝。

冶金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從石器時代到隨後的青銅器時代,再到近代鋼鐵冶煉的大規模發展。人類發展的歷史融合了冶金的發展歷史。

㈥ 佛山創造了中國技術創造馬桶是什麼

創造也即是用腦袋,用心去做社會所需要解決的產品的使用問題,即人們所回說的用智慧,咱答們東方人的思維方式是先用心,心想事成嗎,再用腦袋,佛山井田即用到了愚公移山之毅力,把馬桶的虹吸技術運用得淋漓盡致。從破解蹲便器的虹吸技術密碼,同時也成功應用到座便器的前虹吸式技術,創造出了中國首創前虹吸式座便器。我讀懂了井田創造,讀懂了佛山創造,讀懂了廣東創造,也讀懂了中國創造,這種技術就是中國技術。從此,世界上有了中國技術創造馬桶(前虹吸式座便器)!

㈦ 中國古代的科技創造

我國古代科技文化的萌芽較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稍晚,奴隸制時代的科技文化與古希臘科技成就相比也有距離。但由於我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比西方差不多提前了1000年,而且我國封建社會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封建社會相比具有較合理的形態,這一巨大的社會制度優勢,使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從秦漢開始以不斷加速的態勢向前發展。

秦漢兩代,中國封建社會如日東升,國家空前的統一和中央集權的形成,都為生產力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從而也促進了科學和技術上新的進步。秦漢時代技術上的成就首推冶鐵術的成熟。不僅在農具和武器的製造上鐵基本上取代了銅,而且還出現了炒鋼技術。它的出現和逐步推廣改變了整個冶鐵生產的面貌,這是鋼鐵發展史上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情。相比之下,歐洲用炒鋼法冶煉熟鐵的技術直到18世紀中葉才出現,比我國要晚約1900餘年。秦漢時代還是建築、交通及陶瓷、紡織技術迅速發展的年代。萬里長城的修築,不僅顯示了秦代建築技術的高超水平,而且反映了那個時代閡闊的文化精神。秦漢時代還修建了許多馳道與棧道,開鑿了靈渠,不僅促進了各地經濟文化交流,更直接帶動了車、船技術的發展。從東漢開始,瓷器和絲綢一起成為中國舉世聞名的特產。漢代出現的造紙術,對整個人類文明史更是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秦漢大一統政治格局的形成,對技術的發展總體上是有利的,而對科學的發展則復雜微妙得多。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的「獨尊儒術」,結束了百家爭鳴,在一定意義上阻礙了中國以理解自然為目的的純科學發展的進程。所以秦漢時代,一方面正如一些學者指出的那樣,「科學知識的進步在整體上沒有出現春秋戰國時期那樣的大繁榮,人們追求科學知識和研究自然的風氣已從春秋戰國時代向後退了一步。」另一方面,廣闊的社會生活和大一統政治統治的需要又推動著與生產和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那一部分學科的迅速發展,這就開始形成中國古代科學重實用重經驗的特點和技術化、倫理化的傾向。

秦漢時代科學的最大成就是農、醫、天、算四大學科的成熟。中國以農業立國,農業歷來得到統治者的高度重視。秦漢時代,牛耕技術趨於成熟。漢代還出現了以《氾勝之書》為代表的數家農書,這標志著農業技術已發展到創立農學的階段。秦漢時代醫學在臨床實踐經驗的總結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就。被稱為醫聖的東漢人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傳統中醫辨證施治的理論基礎;而同時代的華佗,以其精湛的外科手術技藝流譽千古。成書於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中葯學專著。漢代天文學成就非凡,出現了張衡這樣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古代宇宙理論在這一時期也有新的進展,除了最早的蓋天說,又出現了渾天說和宣夜說。漢朝雖然沒有人寫出一部全新的數學巨著,但春秋戰國時流傳的一些已基本成書的著作被整理出來,其中漢代問世的《九章算術》是我國最早的傳世數學專著。它的問世標志著以算籌為計算工具的、具有獨特風格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秦漢時期也還是中國古代化學的奠基時期,煉丹術作為原始形式的化學,自戰國時代興起,到東漢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除此之外,生物學和物理學的知識也有了新的進步。

從以上所述的科技成果來看,我們可以說在秦漢時代,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已形成自己成熟而獨特的體系和研究風格。在同一時期,西方正是希臘科學衰退,羅馬文明興起和發展時期。因而中國科技發展超過西方的態勢正在形成。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社會動盪和政治混亂的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精神比較自由,文化多元化發展的特殊時期。所以這一時期古代科技的發展也呈放出獨特的異彩。社會動盪,戰爭不斷,使這一時期的武器製造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從而也帶動了機械技術向精巧化方向發展。

三國時曹魏的馬鈞不僅發明了戰爭中使用的石車,而且將東漢發明的翻車改進為龍骨水車。在水泵發明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提水工具之一。與此同時,佛教和道教的蓬勃發展,打破了漢代儒學一統天下的局面。道教以長生成仙為目標,煉丹術的發展不僅推動化學進一步發展,而且帶動了醫葯學的進步。這一時期,著名的道士葛洪和陶弘景同時又是著名的醫學家和葯學家。道教文化成為推動中國醫葯學,特別是養生學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佛教寺院建造,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我國古代的建築技術水平。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數學研究和數學教育又有了顯著的發展。這一時期撰寫的數學書不下數十種,其中一部分被收入有名的《算經十書》一直流傳至今。這一時期還出現了劉徽和祖沖之這樣兩位數學大家,這表明中國古代數學繼秦漢之後,又一次出現了高潮。天文學也非常活躍,東晉天文學家虞喜發現了歲差現象,生活於北魏北齊時代的張子信,在海島上堅持了30多年的觀測,從而發現了太陽視運動的不均勻性。這一時期,在恆星觀測,歷法計算和天文儀器製造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新成就。這一時期醫學發展的特點一方面是對《內經》與《傷寒雜病論》的整理研究,另一方面則是內容豐富的臨床經驗的系統總結。而農學最突出的成就是北魏時期賈思舞所著的《齊民要術》的問世,這是現存最早和最完整的一部中國古代農學名著。與此同時地理學也有不少新的創造,出現了裴秀的制圖理論和傑出的地理著作《水經注》。

在整個中國古代科技史上.這個時期科技發展最突出的特徵是科技非實用趨向的出現。譬如這個時代兩大數學家劉徽和祖沖之的工作具有明顯的純理論探討的性質。與科學的非實用化傾向相呼應,奇器製作也出現了一個高峰。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科技文化之所以在某些方面突破了秦漢時期形成的實用性和經驗性的特徵,根本原因在於文化的多元化。這同時也表明,中華民族並不是先天缺乏理論建構的能力,造成中國科學實用化特性的根本原因在於封建主義大一統的政治專制和「重政輕技」的思想文化禁錮。

㈧ 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的區別

一、中國製造是一個全方位的商品,它不僅包括物質成分,也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內涵。中國製造在進行物質產品出口的同時,也將人文文化和國內的商業文明連帶出口到國外。中國製造的商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同時也成為各國和地區貿易保護主義攻擊的對象。


二、中國創造就是版權持有者是中國,由中國創新,發明。


三、區別:

  1. 製造的核心就是加工,而創造的核心是設計

  2. 中國製造的產品版權不屬於中國,中國只是簡單的生產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簡單的勞動力而不是知識智慧和腦力。

㈨ 中國是靠別人技術改良,自己創造技術在哪裡

1、我國發展科學技術的基本戰略是,增強全民族的科學技術意識,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動員和吸引大部分科技力量投身於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注重技術創新,努力吸收和盡快應用世界上先進的適用技術,加速成國民經濟各領域的技術改造。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科學技術的發展要以大規模生產的產業技術和裝備現代化為主要方向,同時有計劃、有重點地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穩定地加強基礎研究,增加科學儲備。
2、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以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和部署為依據,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著重解決工農業大規模現代化商品生產中的問題,有效地控制和緩解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在若干我國具有優勢的科學技術領域,必須勇於創新,保持發展勢頭,繼續在世界先進行列中佔有一定的地位;在高新技術和基礎研究的若乾重點領域有所突破,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並形成部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到2000年我國工業主要領域大體達到經濟發達國家70年代或80年代初的技術水平,到2020年達到經濟發達國家21世紀初的技術水平,在總體上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要處理好應用推廣與研究開發的關系。要推廣適用、配套的先進技術,大力發展以科技為支柱的商品經濟服務體系,提高農業技術水平,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就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同時要切實加強農業科研工作,搞好縱深配置,增強農業發展的後勁。要繼續實施以發展農村經濟為宗旨的「星火」、「豐收」、「燎原」等計劃。
工業科學技術的發展,應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大力推動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的科技進步。要注重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特別要用電子信息技術對各產業部門進行技術改造,提高機械裝備的技術水平。節約能源,降低消耗,提高質量,發展品種,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及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促進我國經濟從高消耗、低效益向低消耗、高效益轉變。
社會發展方面的科學技術,應在人口、醫葯衛生、社會服務、公共基礎設施、環境和生態保護以及災害監測和防禦等方面加強研究和開發,為我國人民創造一個良好的自然和社會環境。
高新技術的發展,應繼續貫徹「有限目標,突出重點」的方針。國家要重點支持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和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高新技術的研究,大力扶植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要積極創造條件,認真辦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推進高新技術的國際合作和市場開拓,擴大技術進出口貿易,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引導高新技術產業走國際化的道路。積極推進以「攻關計劃」、「八六三計劃」、「火炬計劃」等高新技術研究及產業發展計劃,爭取在某些領域取得突破,加快高新技術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的進程。
基礎研究應遵循科學自身發展規律,要在若干前沿領域加強探索和跟蹤,爭取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應用基礎研究要以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為目標。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要保持一支精乾的高水平的隊伍,國家應穩定地給予支持。要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和高等院校的作用,加強兩者的協調和合作,以利於培養人才,保持活力。
國防科學技術的發展,要貫徹縮短戰線,突出重點,加強科研,梯次更新的方針。注意研究發展對提高重點常規武器性能和提高未來新的軍事能力具有關鍵作用的高技術,以及為國防科學技術發展奠定基礎的技術;繼續發展國防尖端技術,保持發展勢頭。繼續推進武器裝備技術的現代化進程,使高技術常規武器有較大發展,自衛核威懾能力的有效性得到保持,縮短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某些方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使國防科技在世界先進科技領域里繼續佔有一席之地。
3、繼續堅持「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基本方針,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在貫徹執行基本方針的同時,還應注意貫徹執行以下具有長遠意義的指導方針:
——切實貫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提高全黨、全國人民對科學技術重要性的認識,造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作用,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的水平,創造有利於科技發展的環境和條件。
——堅持改革開放。科學技術要在改革開放中發展。科技體制改革要與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相協調。在進一步發揮競爭機制和市場作用的同時,必須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和必要的集中管理手段,運用政策、法規、行政、經濟等手段進行干預與調節。
——堅持自力更生、自主開發與引進技術相結合的方針,把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及其消化、吸收與創新,作為加速發展我國科學技術的重要途徑。
——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學術自由,鼓勵探索創新。
——堅持提高與普及相結合的方針,在作出科學技術發展縱深部署的同時,大力開展群眾性技術革新活動,努力普及科學知識,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科學素質,同愚昧、迷信作長期的斗爭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