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道路
1. 什麼叫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
2010年起實施新型城市化戰略,實現人口、空間結構的兩次轉變,建設城鄉平衡社會。 新型的城市化戰略將實現10個協調發展,目標是使人口與空間實現兩次轉變,即第一次轉變是從農業人口變成城市人口,第二次轉變是城市人口變為郊區人口,實現城鄉平衡。我們認為,理想的新型城市化的模式是以郊區化為主,即郊區人口佔50%,中心城區人口佔30%,農村和小城鎮人口佔20%,人口在三個區域之間可以自由流動,取消戶籍限制,建立信用社會。 新型城市化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以和諧社會為方向,以全面、協調、和諧、可持續發展為特徵,推動城市現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態化、農村城市化,全面提升城市化質量和水平,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個性鮮明、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鎮協調發展的新型城市化路子。
2. 如何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推進城市建設管理創新。建立透明規范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研究建立城市基礎設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完善設市標准,嚴格審批程序,對具備行政區劃調整條件的縣可有序改市。對吸納人口多、經濟實力強的鎮,可賦予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管理權。建立和完善跨區域城市發展協調機制。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范接入城鎮社保體系。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從嚴合理供給城市建設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3.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某市根據三中全會公報
①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第一要義專。我市大力推屬進城鎮化建設,不斷推動城鄉經濟發展。②必須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立場。我市通過深化各項改革,逐步消除城鄉差距,使城鄉居民享受平等權利。③必須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基本要求。我市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重點推進20個示範中心鎮和352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實現城鄉居住環境一體化。④必須把統籌兼顧作為根本方法。我市的城鎮化建設著力消除城鄉各項差距,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4. 新型城鎮化道路新在哪裡
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對提高城鎮化質量的追求,提高城鎮內在承載力,實回現產業發展和城答鎮建設融合,讓農民工逐步融入城鎮,讓「人」完成城鎮化。 5. 閱讀材料,簡要回答問題(8分)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我國城鎮化是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