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是誰發明的
❶ 金文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金文在漢代就已被發現。
金文早在漢代就已不斷出土,被學者所研究。金文是研究西周、春秋、戰國文字的主要資料,也是研究先秦歷史的最珍貴的資料。與甲骨文相比,甲骨文筆道細、直筆多、轉折處多,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筆道肥粗,彎筆多,團塊多。銅器上的銘文,字數多少不等。所記內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內容大多是頌揚祖先及王侯們的功績,同時也記錄重大歷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個字,記事涉及面很寬,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金文的內容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金文字體整齊遒麗,古樸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脫去板滯,變化多樣,更加豐富了。金文基本上屬於籀篆體。這些文字,在漢武帝時就已被發現,當時有人將在汾陽發掘出的一尊鼎送進宮中,漢武帝因此將年號定為元鼎。以後金文又陸續有所發現。宋代文人歐陽修、趙明誠都善書,對金文作過研究和記載。周宣王時鑄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銘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最長者。《毛公鼎》銘文的字體結構嚴整,瘦勁流暢,布局不馳不急,行止得當,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銘、《散氏盤》銘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http://ke..com/link?url=se4Egd4_2fVBXXIlzXhmoTjj5MElCJN-_0tu6K3
❷ 金文是誰創造的
金文是鑄刻在殷周青銅上的一種文字,由於文獻太少,已不可考證。
❸ 金文最早什麼時候被發現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鍾鼎文。金文出現的時間比甲骨文略版晚,但因權為它是鑄刻在金屬上的,所以保存時間可以非常的長也很完整。後世所見到的金文基本都是在青銅器上的,金文隨著這些古老青銅器的流傳而流傳下來,所以他是一直公開存在的,就談不上發現一說了。
❹ 金文是怎樣發明的
不是發明。各個地方的古文字都有所差別。金文可以說繼承改進了甲骨文
❺ 金文創始人是誰
金文,亦稱銘文或鍾鼎文,乃鑄或刻於青銅器上的文字,承接甲骨文而起。初始於商末,盛於西周,記錄的內容與當時社會,尤其是王公貴族的活動息息相關,多為祀典、賜命、征伐、圍獵及契約之事。大部分人以周宣王在位時期鑄造的毛公鼎金文(又稱西周金文)為代表,毛公鼎銘文共三十二行,四百九十七字[2]。西周以降,金文被普遍地使用,而用途則無甚改變[3]。據統計,其文約有三千零五字,可辨識者,計有一千八百零四字,比甲骨文略多。由於商周盛行青銅器,而青銅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因其刻於金器、大鍾上故稱之金文,亦因而得「鍾鼎文」之名。殷周金文被鑄在青銅器的內側,但是怎樣在鑄模上刻印上金文仍然未能確定。根據在工場遺址所發現的大量模具所推斷,青銅器的製造方法如下:利用粘土做一個與製成品大小相若的土胚(模型)。 另外再用粘土包裹著模型,待干透後切開外層的粘土,作為外模。 將模型削去外層,作為內模。 在內模刻上圖案文字。 組合起外模和內模,並在之間放入銅片作為間隔空隙以待注入銅液。 將已溶化的銅注入。 將模冷卻打破,取出青銅器。 File:毛公鼎.jpg 毛公鼎內之銘文是凹下的 但是,怎樣在內模上加上文字圖案等,仍然是一個謎。由於在青銅器內側的金文是凹入去的,因此在內模上的文字應該是凸出來的。加上這些凸出來文字的技法,有各種不同的假設:將溶成泥狀的粘土,逐漸貼上。
此為清朝金石學權威阮元提出的假設,但沒有實證實驗 在內模貼上薄粘土,再削去多餘部份。
這是民國以前被提出的假設。工序中必然會在內模上造成痕跡,而青銅器上亦必然有之,然實際上並沒有。 先在木片或龜甲上刻上文字,用粘土填滿後,再將粘土移印至內模上。
經實驗證明這個方法可行,但是沒有發現相關的物證,因此仍只可當作假設。 概論:除甲骨文外,在殷代的一種重要文字是金文。它的名稱也是由書刻的原料而來。
❻ 金文是被誰發現的
這個是歷來喜歡古器物的人們收集,研究古文字和歷史的人們陸續整理的。不是某個人突然發現的。
❼ 金文為什麼叫金文,是誰發現的。我要200字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鍾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版銅器的禮器權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鍾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謂青銅,就是銅和錫的合金。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製造技術十分發達。因為周以前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鍾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鍾鼎文」。
金文是廣大的勞動人民創造的,並一代的延續下去,沒有斷層,不像甲骨文一樣隨著殷商的消失,而淹沒在塵埃中,所以沒有「誰發現」的概念之說。
❽ 金文是誰發現的
金文是中國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 ,是商 、西周、 春秋、 戰國時期銅器上版銘文字體的總稱。清代【權吳式芬】把商周銅器銘文編成《捃古錄金文》一書,收集的資料多,考釋嚴謹,影響頗大 , 金文一詞遂有了界說 。 這時所謂金文皆指整篇的銘文,不稱單字。1925年【容庚】編《金文編》把商周銅器銘文中的字按照《說文解字》的順序編為字典,從此金文成為一種書體名稱。金文出現在商代中期,資料雖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金文下限斷在秦滅六國,也就是秦用小篆統一中國文字時。
❾ 金文是在哪兒被發現的
金文
中國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 。商 、西周、 春秋、 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字體的總稱。清代吳式芬把商周銅器銘文編成《捃古錄金文》一書,收集的資料多,考釋嚴謹,影響頗大 , 金文一詞遂有了界說 。 這時所謂金文皆指整篇的銘文,不稱單字。1925年容庚編《金文編》把商周銅器銘文中的字按照《說文解字》的順序編為字典,從此金文成為一種書體名稱。金文出現在商代中期,資料雖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金文下限斷在秦滅六國,也就是秦用小篆統一中國文字時。宋代人收藏銅器極重視銘文,如呂大臨《考古圖》等;也有專門摹刻銘文的,如王俅《嘯堂集古錄》等;把銘文中的字編為字典則有王楚和薛尚功《鍾鼎篆韻》。清代由於《說文》之學興盛、聲韻訓詁研討日深,在這種學風的影響下,銘文研究進步較快 , 不斷出現專家 ,如吳大《 字說》、《說文古籀補》,孫詒讓《 古籀拾遺 》、《 古籀餘論》、《名原》等,皆有創見, 突過前人 。金文的年代長,使用區域廣,材料如果不整理清理,則研究工作會收效不大。過去學者已理解這一點。王國維《兩周金石文韻讀·序》對時間地點觀念很清楚。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序文》說:「當以年代與國別為之條貫,……余於西周文字得其年代可征或近是者凡一百六十又二器。……其依據國別者,於國別之中亦貫以年代,得列國之文凡一百六十又一器。」這在金文研究中是劃時代的創舉。1985年容庚《金文編》修訂第四版採用銘文3902件,收正文(可識的字)2420字,附錄( 還不能確定的字 )1352字,共計3772字。這是今日可見金文的總數。先秦文字資料不限於金文,而金文終究是主要的,它反映秦用小篆統一文字前1000多年間中國文字發展變化的基本情況。
比甲骨文稍晚出現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鍾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鍾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鍾鼎文 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金文的內容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金文字體整齊遒麗,古樸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脫去板滯,變化多樣,更加豐富了。金文基本上屬於籀篆體。這些文字,在漢武帝時就已被發現,當時有人將在汾陽發掘出的一尊鼎送進宮中,漢武帝因此將年號定為元鼎(前116)。以後金文又陸續有所發現。宋代文人歐陽修、趙明誠都善書,對金文作過研究和記載。
周宣王時鑄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銘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最長者。《毛公鼎》銘文的字體結構嚴整,瘦勁流暢,布局不馳不急,行止得當,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銘、《散氏盤》銘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2、
金文,女,1935年生,浙江省溫州市人。1953年考入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醫療系,1959年畢業留校,1965年調入成都中醫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任教。1971~1972年脫產在成都中醫學院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學習一年。1993年晉升教授。1984—1993年先後任生物化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86年開始協助指導中西醫結合內科碩士生的工作,1991年任中西醫結合基礎學科碩土生導師。1989年起,兼任成都市生物化學學會理事。
他一直站在教學第一線,先後為中醫、針灸、骨傷、五官、中葯、中葯葯理等專業主講《生物化學》課程,默默奉獻,辛勤耕耘。發表或會議交流的教學法方面的論文4篇,如「如何上好一堂課」(《成都中醫學院教學資料選編》,1981)。參加全國統編教材的編寫,如高等醫學院校教材《生物化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64)、高等中醫院校統編教材《生物化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中醫葯類規劃教材《生物化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杜,1995)。1992年為研究生編寫了《臨床生物化學》教材,並首次為研究生開設該課程。
1975~1980年,主要從事針麻原理的研究,主要論文有:「經結感傳與氣血關系的探討」(《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81)、「電針與留針對家兔鎮痛作用的觀察」(《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78)等8篇。科研項目有:「腦力蘇片研製」並發表相關論文4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中分子物質的與中醫辨證施治」。結合中醫和臨床撰寫了多篇論文,譯文「疫苗基因」等4篇,還有醫療管理方面的譯文.
❿ 金文是誰發現的
金文
中國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 。商 、西周、 春秋、 戰國時期銅器內上銘文字體的總容稱。清代吳式芬把商周銅器銘文編成《捃古錄金文》一書,收集的資料多,考釋嚴謹,影響頗大 , 金文一詞遂有了界說 。 這時所謂金文皆指整篇的銘文,不稱單字。1925年容庚編《金文編》把商周銅器銘文中的字按照《說文解字》的順序編為字典,從此金文成為一種書體名稱。金文出現在商代中期,資料雖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金文下限斷在秦滅六國,也就是秦用小篆統一中國文字時。宋代人收藏銅器極重視銘文,如呂大臨《考古圖》等;也有專門摹刻銘文的,如王俅《嘯堂集古錄》等;把銘文中的字編為字典則有王楚和薛尚功《鍾鼎篆韻》。清代由於《說文》之學興盛、聲韻訓詁研討日深,在這種學風的影響下,銘文研究進步較快 , 不斷出現專家 ,如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