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火鍋發明

火鍋發明

發布時間: 2021-02-16 13:36:32

A. 火鍋是誰發明

火鍋的來歷

最早的火鍋是用鼎煮的
大約一萬年前,我們的老祖宗發明了最早的容器——陶制的鼎,那可說是非常大的鍋子,無論是三足或四足的鼎,在當時,只要是能吃的食物如肉類為主,通通都丟入鼎內,然後在底部生火,讓食物煮熟,成為一大鍋的食物,當時叫做「羹」,這就是最早的火鍋了。到西周時代,不但發明了銅與鐵,且各種陶器品也改良製作成較為小型的器皿,適合一般人使用。銅與鐵的產生,不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同時也與近代的鍋子非常相近,銅制的鍋子與陶制的沙鍋,到現在還是最實用、最普遍的火鍋器皿,而大的鼎最後則延伸為權力的象徵了。
火鍋的發展亦如同餐飲史的發展是漸進式的,完全是依據當時的器皿、社會的需求與原物料的發現引進,而加以變化的。三國時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幾格的鍋,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和現今的「鴛鴦鍋」,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銅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現今的火鍋。演變至唐朝,火鍋又稱為「暖鍋」。

撥霞供是南宋火鍋之美名
在整個火鍋歷史的演變上,描寫火鍋最為傳神的是南宋時代,在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里所說的涮兔肉片。在當時,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訪隱士止止師,快到山峰時,下起大雪,一隻飛奔的野兔滾下石來,被林洪抓到,林洪想烤來吃,問止止師會不會燒兔肉,止止師回答他說:「我在山中吃兔子是這樣的,在桌上放個生炭的小火爐,爐上架個湯鍋,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醬、椒、桂做成調味汁,等湯開了夾著片在湯中涮熟,蘸著調味料吃。
利用這樣涮熟之吃法,林洪吃了覺得如此的吃法甚為鮮美,且能在大雪紛飛之寒冬中,與三五好友圍聚一堂談笑風生,隨性取食,非常愉快,因而為這樣一種吃法取了個「撥霞供」的美名,取當時「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的美麗光景。隨後發展到今天,無論是各種肉類或蔬食,皆可如此涮食。

B. 火鍋是誰什麼時候發明的

關於火鍋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在中國三國時期或魏文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在中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

《魏書》記載,三國時代,曹丕代漢稱帝時期,已有用銅所制的火鍋出現,但當時並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使用火鍋煮用來涮豬、牛、羊、雞、魚等各種肉食,後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日益發達,烹調技術進一步的發展,各式的火鍋也相繼閃亮登場。

到北宋時代,汴京開封的酒館,冬天已有火鍋應市。到了清朝統治的年代,火鍋涮肉已經成為宮廷的冬令佳餚。到了清朝末期民國初期,在全國已形成了幾十種不同的火鍋而且各具特色。

日本室町時代,火鍋從中國傳入日本是在一三三八年。日本稱火鍋為「すきやき(壽喜燒)」又稱「鋤燒」。如今火鍋還傳到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

火鍋,古稱「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解放後出土的東漢文物「鑊斗」,即為火鍋。

唐朝白居易的《問劉十九》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當時食火鍋的情景。到宋朝,火鍋的食法在民間已常見,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

元朝,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至清朝,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宮御膳食譜上有「野味火鍋」,用料是山雉等野味。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備有火鍋。

相傳,他於嘉慶元年正月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嘗者達5000餘人,成了歷史上最大一次火鍋盛宴。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火鍋業的產業鏈條已具雛形。四川、重慶、內蒙古、山東、河北、河南等地農牧業面向全國火鍋餐飲市場,組建了辣椒、花椒、羊肉、香油、芝麻醬、粉絲、固體酒精等火鍋常用原料、調料、燃料生產、加工、銷售基地。

(2)火鍋發明擴展閱讀:

我國的火鍋花色紛呈,百鍋千味。著名的如廣東的海鮮火鍋,食而不膩,味美無窮;蘇杭一帶的麻辣火鍋,清香爽神,風味獨特。

火鍋不但是美食,也蘊含著不少飲食文化的內涵,為人們品嘗時倍添雅趣。如東北人招待貴客時,火鍋里的菜擺法頗有規矩:前飛後走,左魚右蝦,四周輕撒菜花。

即飛禽類肉放在火鍋對爐口的前方,走獸類肉放於火鍋後邊,左邊是魚類,右邊是蝦類,各種菜絲稍許放一些。若對待不速之客,則把兩個特大肉丸子放在火鍋前邊,後邊是走獸類肉,示意你離去。

台灣客家人很多都在大年初七這天吃火鍋,火鍋用料有七樣菜是少不了的,即芹菜、蒜、蔥、芫荽、韭菜、魚、肉,寓意著:「勤快、會算、聰明、人緣好、長久幸福、有餘、富足。」

C. 火鍋是誰發明的有什麼典故嗎

古語有雲:「不節不食」。這里的節是「時節」、「時令」的意思,也就是什麼時令吃什麼食物。古人不像咱們現在,有先進的食品工業和保鮮技術,「不節不食」卻真正包含了順應天時的智慧。深秋初冬,牛羊經過整個秋天的生養,膘肥體壯,人們也需要補充能量來面對寒冬,正是食肉的好時節。

最近北方的氣溫明顯涼下來了,秋意逐漸濃厚。但俊男美女們還是不願意換上厚厚的秋裝,通過食物來補充熱量是年輕人們樂意抵禦寒涼的方式。

一年四季都能恰,冬季尤甚

D. 火鍋是誰發明的又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沒有明確記載火鍋的發明者,一種說是在中國三國時期或魏文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在中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成都火鍋早在左思的《三都賦》之《蜀都賦》中有記錄。可見其歷史在1700年以上。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火鍋業的產業鏈條已具雛形。四川、重慶、內蒙古、山東、河北、河南等地農牧業面向全國火鍋餐飲市場,組建了辣椒、花椒、羊肉、香油、芝麻醬、粉絲、固體酒精等火鍋常用原料、調料、燃料生產、加工、銷售基地。

(4)火鍋發明擴展閱讀

火鍋行業發展情況

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的重要配套活動——火鍋產業大會高峰論壇2019年5月17日在成都舉行針對火鍋行業的發展現狀,本次論壇還發布了《火鍋食客消費行為調研報告》《中國火鍋行業發展白皮書》《2018中國火鍋行業發展研究報告》等多份行業報告。

其中,來自《2018中國火鍋行業發展研究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餐飲總收入破4萬億元,其中火鍋餐飲受市場需求增長及可擴張性、高標准化的獨特業務模式,成為餐飲細分中的最大品類。

《報告》指出,火鍋的消費群體偏年輕化,而在味型的選擇上,麻辣、香辣鍋是食客點選最多的鍋底。記者注意到,朋友聚餐、日常就餐、家庭聚會以及情侶約會四種情景依然排在食客火鍋店消費的前四位。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論壇,還全國首發了《中國火鍋行業發展白皮書》,對餐飲大數據、火鍋行業協會、火鍋餐飲老闆、火鍋消費者四大方面進行了多維度調研,最終形成客觀的火鍋市場解讀與機會研判,推出了《2018中國火鍋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報告》中提到,火鍋行業表現出地域派系融合性強的特點,其代表品類包括川渝火鍋、北派火鍋、粵系火鍋、雲貴火鍋,其中川渝火鍋份額佔比六成,形成「品牌+特色口味」的主要形式。

「同時,火鍋行業的經營也趨向特色化,從產品、菜品、鍋底、服務、風格等方面形成特色化。」發布人表示。

E. 火鍋是誰發明的呢

火鍋的起源來並不在四川自,它是成吉思汗發明的。他長年統兵征戰四方,看到士兵們吃傳統的燒烤羊肉很費時,為了使得部隊不延誤戰機,他將羊肉切成小塊擲進沸騰的鍋里,從此這個世上就有了火鍋。從某種角度來說,正是有了火鍋,才使得蒙古騎兵填飽了肚子之後,精神煥發地攻下中原,並一直向西打到了中亞。

F. 火鍋是誰發明的

火鍋這種美食是誰發明的? 火鍋的發明,有兩種說法—— 第一、成吉思汗發明說 火鍋的起源並不在四川,它是成吉思汗發明的。他長年統兵征戰四方,看到士兵們吃傳統的燒烤羊肉很費時,為了使得部隊不延誤戰機,他將羊肉切成小塊擲進沸騰的鍋里,從此這個世上就有了火鍋。從某種角度來說,正是有了火鍋,才使得蒙古騎兵填飽了肚子之後,精神煥發地攻下中原,並一直向西打到了中亞。 第二、三峽纖夫發明說 一千多年前,在長江三峽,一群纖夫,邁著沉重的腳步,拖著疲憊的身軀,就在江邊砌土為灶。他們掏出隨身攜帶的辣椒、花椒、香辛料,取長江水,熬成湯,佐以烈酒,燙食鮮魚活蝦及各種蔬菜。一番豪邁,一番激情,全身疲乏頓消,纖夫們又吼著激昂的號子,背著纖繩上路了。身後留下一個個土灶和一縷縷青煙。 火鍋的起源 「火鍋」,什麼叫火鍋?其實只要是底部有火,上有鍋子,就是火鍋了。至於是使用什麼樣的鍋子?何種燃料?自古以來的演變,可是多姿又多采。 最早的火鍋是用鼎煮的 大約一萬年前,我們的老祖宗發明了最早的容器——陶制的鼎,那可說是非常大的鍋子,無論是三足或四足的鼎,在當時,只要是能吃的食物如肉類為主,通通都丟入鼎內,然後在底部生火,讓食物煮熟,成為一大鍋的食物,當時叫做「羹」,這就是最早的火鍋了。到西周時代,不但發明了銅與鐵,且各種陶器品也改良製作成較為小型的器皿,適合一般人使用。銅與鐵的產生,不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同時也與近代的鍋子非常相近,銅制的鍋子與陶制的沙鍋,到現在還是最實用、最普遍的火鍋器皿,而大的鼎最後則延伸為權力的象徵了。 火鍋的發展亦如同餐飲史的發展是漸進式的,完全是依據當時的器皿、社會的需求與原物料的發現引進,而加以變化的。三國時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幾格的鍋,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和現今的「鴛鴦鍋」,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銅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現今的火鍋。演變至唐朝,火鍋又稱為「暖鍋」。 三國五熟釜鴛鴦鍋始祖 火鍋的發展亦如同餐飲史的發展是漸進式的,完全是依據當時的器皿、社會的需求與原物料的發現引進,而加以變化的。就像「花椒」在沒傳進中國前,怎會有麻辣鍋?「辣椒」在未進入中國時,又怎麼會有辣的調味出現呢?三國時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幾格的鍋,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和現今的「鴛鴦鍋」,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銅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現今的火鍋。演變至唐朝,火鍋又稱為「暖鍋」。 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 撥霞供是南宋火鍋之美名 在整個火鍋歷史的演變上,描寫火鍋最為傳神的是南宋時代,在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里所說的涮兔肉片。在當時,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訪隱士止止師,止止師住在武夷山九曲中之第六曲仙掌峰,當林洪快到山峰時,下起大雪,一隻野兔飛奔於山岩中,因剛下雪岩石很滑,滾下石來,被林洪抓到,林洪想烤來吃,而問止止師會不會燒兔肉,止止師回答他說,我在山中吃兔子是這樣的,在桌上放個生炭的小火爐,爐上架個湯鍋,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醬、椒、桂做成調味汁,等湯開了夾著著片在湯中涮熟,沾著調味料吃。利用這樣涮熟之吃法,林洪吃了覺得如此的吃法甚為鮮美,且能在大雪紛飛之寒冬中,與三五好友圍聚一堂談笑風生,隨性取食,非常愉快,因而為這樣一種吃法取了個「撥霞供」的美名,取當時「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的美麗光景。隨後發展到今天,無論是各種肉類或蔬食,皆可如此涮食。 器皿變化少白鐵鍋普遍 從元、明、清到現今,火鍋器皿上的變化並不大,新的容器除了鍋寶採用耐高溫透明玻璃,煮的時候可見食物的翻騰,吃的時候較不會有漏網之魚外,銅鍋、鐵鍋、砂鍋等鍋具,只是在製作上更為精緻,多已使用幾千年以上,而現用的最普遍的也最廣泛的鍋具為「不銹鋼鍋」,也就是俗稱的「白鐵鍋」。 燃料變化一日千里調味秘方獨門保密 雖然火鍋器皿的變化不大,但是在燃料使用的進步卻是一日千里,從柴火到木炭,從電爐、酒精到瓦斯、電磁爐,以木炭的使用歷史最久,也最有風味,但也是最污染空氣的一種方式。電磁爐雖然最干凈也最方便,但風味較差,瓦斯最好控制火候的大小,方便、好用,不過卻也較危險。相對於燃料上的多變化,在調味沾料的演變卻趨於保守、保密。涮羊肉的沾料千年不變,汕頭沙頭醬以獨門配方為傲,其他豆腐乳、豆瓣醬也都是以老牌子為號召。另外,一些基本搭配的沾料還有醬油、蔥、蒜、蛋、麻油、辣椒等等,樣式不少,如何同中求異,都賴各家的獨門調配。 三大火鍋類別 吃法原始自然 一般而言,火鍋基本上只有三大類別,第一種湯為淡味,而以涮生片為主,沾料占重要角色,涮羊肉及廣式打邊爐最具代表,第二種是鍋內的料已熟,如砂鍋魚頭、羊肉爐等,爐火只是做為保溫作用,並用來燙青菜。第三種是鍋內的料全都熟透了,連青菜也無需再穿燙,爐火完全是用來保溫的,和大鍋菜無二樣,如佛跳牆、復興鍋等大鍋菜的方式。又是火鍋上市的季節,約三五好友或一家團聚,想吃什麼就買什麼,少吃些肉,多備些蔬菜、魚類,沾料不要調的太咸,一不小心鹽份就過量了,對心臟不好。吃火鍋是最原始的做法,想吃什麼就放什麼,多自在,也最能保鮮,沒有油膩,為現代的健康吃法。

G. 火鍋到底是誰發明的

火鍋的起源沒有明確的記載;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是在中國三國時期或魏文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在中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

周代的鼎器應是火鍋最早的雛形,據考證,戰國時期即有火鍋,時人以陶罐為鍋,到宋代,火鍋的吃法在民間已十分常見,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元代,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到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用料是山雞等野味。

火鍋一般是指以鍋為器具,以熱源燒鍋,以水或湯燒開來涮煮各類食物的烹調方式,同時亦可指這種烹調方式所用的鍋具。其特色為邊煮邊吃,或是鍋本身具有保溫效果,吃的時候食物仍熱氣騰騰,湯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類似的料理,但主要在東亞地方特別盛行。火鍋現吃現燙,辣咸鮮,油而不膩,暴汗淋漓,酣暢之極,解郁除濕,適於山川之氣候,今發展為鴛鴦鍋,麻辣、清淡各別,各取所需,根據個人的喜歡加不同的湯料、食物,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

(7)火鍋發明擴展閱讀:

火鍋文化

火鍋不僅是美食,而且蘊含著飲食文化的內涵,為人們品嘗倍添雅趣。吃火鍋時,男女老少、親朋好友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把臂共話,舉箸大啖,溫情盪漾,洋溢著熱烈融洽的氣氛,適合了大團圓這一中國傳統文化。

在東北,人們招待客人時,火鍋里的菜擺放頗有規矩:前飛後走,左魚右蝦,四周輕撒菜花,即飛禽類肉放在火鍋對爐口的前方,走獸類肉放於火鍋後邊,左邊是魚類,右邊是蝦類,各種菜絲稍許放一些,宛若"眾星捧月"以示尊敬。若對待不速之客,則把兩個特大肉丸子放在火鍋前邊,後邊是走獸類肉,示意你離去。

H. 火鍋是如何發明的

火鍋的來歷

最早的火鍋是用鼎煮的
大約一萬年前,我們的老祖宗發明了最早的容器——陶制的鼎,那可說是非常大的鍋子,無論是三足或四足的鼎,在當時,只要是能吃的食物如肉類為主,通通都丟入鼎內,然後在底部生火,讓食物煮熟,成為一大鍋的食物,當時叫做「羹」,這就是最早的火鍋了。到西周時代,不但發明了銅與鐵,且各種陶器品也改良製作成較為小型的器皿,適合一般人使用。銅與鐵的產生,不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同時也與近代的鍋子非常相近,銅制的鍋子與陶制的沙鍋,到現在還是最實用、最普遍的火鍋器皿,而大的鼎最後則延伸為權力的象徵了。
火鍋的發展亦如同餐飲史的發展是漸進式的,完全是依據當時的器皿、社會的需求與原物料的發現引進,而加以變化的。三國時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幾格的鍋,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和現今的「鴛鴦鍋」,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銅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現今的火鍋。演變至唐朝,火鍋又稱為「暖鍋」。

撥霞供是南宋火鍋之美名
在整個火鍋歷史的演變上,描寫火鍋最為傳神的是南宋時代,在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里所說的涮兔肉片。在當時,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訪隱士止止師,快到山峰時,下起大雪,一隻飛奔的野兔滾下石來,被林洪抓到,林洪想烤來吃,問止止師會不會燒兔肉,止止師回答他說:「我在山中吃兔子是這樣的,在桌上放個生炭的小火爐,爐上架個湯鍋,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醬、椒、桂做成調味汁,等湯開了夾著片在湯中涮熟,蘸著調味料吃。
利用這樣涮熟之吃法,林洪吃了覺得如此的吃法甚為鮮美,且能在大雪紛飛之寒冬中,與三五好友圍聚一堂談笑風生,隨性取食,非常愉快,因而為這樣一種吃法取了個「撥霞供」的美名,取當時「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的美麗光景。隨後發展到今天,無論是各種肉類或蔬食,皆可如此涮食。

火鍋流派很多,四川火鍋大抵上就是成都和重慶兩派!還有東北火鍋,北京火鍋等等!

I. 火鍋到底是誰發明的

引發思緒
在國內時我就非常愛吃火鍋,人大西門外有家秦媽火鍋,起先還不錯,但後來量又少又不幹凈,就不去了……後來發現了一個地方,叫「小肥羊」,味道很好離西門也近,就是價格稍微貴了點……
吃火鍋的時候韓國朋友給我介紹說這火鍋是成吉思汗發明的,當時我也沒怎麼在意,姑妄聽之而已……因為當時在我的知識體系裡這個火鍋應該是完顏阿骨打發明的,老家阿城是完顏阿骨打建都的地方,離那兒不遠的白城有個金上京博物館,裡面還有完顏阿骨打行軍時用過的鍋,跟現在的火鍋一模一樣~~~我當時在想,可能游牧民族用餐不太講究,尤其在行軍時,基本上都是支上一口鍋有什麼放什麼,所以跟現在的火鍋形似也沒什麼好奇怪的~但是按時間推算阿骨打應該在鐵木真之前,所以要論發明權,應該是對前者比較有利才對……之後,我也聽好多韓國人說過,火鍋是成吉思汗發明的~~~而且大多數的人都是聽中國人說的……我覺得這個事情必須弄清楚,要不然也會造成「阿拉伯數字」這個悲劇……
火鍋的各種名稱
在中國,火鍋作為民間流行的美食,流行於全國各地。火鍋在重慶和四川等地叫「火鍋」,在廣東稱為「打邊爐」,在寧夏稱為「鍋子」,在江浙一帶稱為「暖鍋」,在北京一帶則稱為「涮鍋」,而其英文名稱叫作
「hot pot (也作:chafing dish)」
火鍋在韓國被稱為「샤부샤부」,其實是指日本的火鍋,這個詞也是對日語里火鍋的發音的音譯詞,可見,韓國的火鍋應該是由中國先傳入日本,而後傳入了韓國。據我所知,火鍋大概是在1333年前後,傳入的日本,所以韓國有火鍋的歷史至少應該是在這之後。火鍋來歷
關於火鍋的起源,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在三國時期或隋煬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在我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重慶火鍋早在左思的《三都賦》中有記錄。可見其歷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
《魏書》記載,三國時代,曹丕代漢稱帝時期,已有用銅所制的火鍋出現,但當時並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使用火鍋煮食就逐漸多起來了。最初流行於我國寒冷的北方地區,人們用來涮豬、牛、羊、雞、魚等各種肉食,後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日益發達,烹調技術進一步的發展,各式的火鍋也相繼閃亮登場。到北宋時代,汴京開封的酒館,冬天已有火鍋應市。到了清朝統治的年代,火鍋涮肉已經成為宮廷的冬令佳餚。到了清朝末期民國初期,在全國已形成了幾十種不同的火鍋而且各具特色。日本室町時代,火鍋從中國傳入日本時在一三三八年。日本稱火鍋為「司蓋阿蓋」又稱「鋤燒」。如今火鍋還傳到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
難以理解和感覺 2. 可信度降低
韓國人是知道《三國演義》的(韓國把三國演義叫《三國志》),所以他們還是認可漢朝的歷史的~~~所以,在後來韓國人再說這個「火鍋是成吉思汗發明的」的時候,我就會告訴他們至少在漢朝已經有對火鍋的記載了,只不過當時並不是很流行,三國五熟釜應該就是鴛鴦鍋的始祖;到了宋朝時期火鍋已經流行於民間;到了元朝時期流行於蒙古一帶~~~因此,所謂的成吉思汗發明說,基本上是不靠譜的……瑣感
有些事情總想弄清楚,但有些事情總是弄不清楚……有時難得糊塗好些,而有時卻必須明白~!個人認為印度人發明的數字卻被叫成了「阿拉伯數字」確實是種悲哀~~~至少我們應該盡量讓歷史是它本來該有的那個樣子……在這個意義上,火鍋問題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我確實不知道它的發明者到底是誰,但至少在漢代,它已經存在了……

J. 火鍋是誰什麼時候發明的

火鍋的來歷 最早的火鍋是用鼎煮的 大約一萬年前,我們的老祖宗發明了最早的容器——陶制的鼎,那可說是非常大的鍋子,無論是三足或四足的鼎,在當時,只要是能吃的食物如肉類為主,通通都丟入鼎內,然後在底部生火,讓食物煮熟,成為一大鍋的食物,當時叫做「羹」,這就是最早的火鍋了。到西周時代,不但發明了銅與鐵,且各種陶器品也改良製作成較為小型的器皿,適合一般人使用。銅與鐵的產生,不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同時也與近代的鍋子非常相近,銅制的鍋子與陶制的沙鍋,到現在還是最實用、最普遍的火鍋器皿,而大的鼎最後則延伸為權力的象徵了。 火鍋的發展亦如同餐飲史的發展是漸進式的,完全是依據當時的器皿、社會的需求與原物料的發現引進,而加以變化的。三國時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幾格的鍋,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和現今的「鴛鴦鍋」,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銅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現今的火鍋。演變至唐朝,火鍋又稱為「暖鍋」。 撥霞供是南宋火鍋之美名 在整個火鍋歷史的演變上,描寫火鍋最為傳神的是南宋時代,在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里所說的涮兔肉片。在當時,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訪隱士止止師,快到山峰時,下起大雪,一隻飛奔的野兔滾下石來,被林洪抓到,林洪想烤來吃,問止止師會不會燒兔肉,止止師回答他說:「我在山中吃兔子是這樣的,在桌上放個生炭的小火爐,爐上架個湯鍋,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醬、椒、桂做成調味汁,等湯開了夾著片在湯中涮熟,蘸著調味料吃。 利用這樣涮熟之吃法,林洪吃了覺得如此的吃法甚為鮮美,且能在大雪紛飛之寒冬中,與三五好友圍聚一堂談笑風生,隨性取食,非常愉快,因而為這樣一種吃法取了個「撥霞供」的美名,取當時「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的美麗光景。隨後發展到今天,無論是各種肉類或蔬食,皆可如此涮食。 火鍋流派很多,四川火鍋大抵上就是成都和重慶兩派!還有東北火鍋,北京火鍋等等!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