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透視學
㈠ 中國透視學與西方透視學的異同
透視學產生於西方,是西方寫實繪畫的主要形式法則之一。它集中地體現了西方古典繪畫的傳統審美理想和創作原則。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中不曾出現「透視」這一術語,也不存在這一術語所指向的繪畫法則。但是,如果說,如何在一幅畫中表現出空間位置、很好地描繪物象的輪廓以及處理好物與物的位置關系,那麼,這在中國畫史中是存在的,並且是中國畫優秀傳統的一部分。它們散見於中國畫論如「章法」、「觀法」、「遠法」和一些具體的技法規則中。
透視法的產生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學、幾何學的發展密不可分。人們公認,15世紀義大利建築家布魯熱萊斯基創造了透視學,而另一位建築家、畫家、美術理論家阿爾貝蒂進一步作了理論上的總結。透視法的產生還與文藝復興時期「暗箱」理論的產生、對人的視覺原理的研究密不可分。在這方面,著名科學家、畫家達·芬奇貢獻很大。
「暗箱」是照相機的前身,拉丁文原意為「暗室」。達·芬奇將「暗箱」原理和「眼球」原理聯系在一起,尤其是將其「針孔成像」原理與眼球的水晶體和瞳孔相聯系。他說:「房屋背光牆上鑽一個小孔,屋外形象傳送進小孔於對面牆上,圖像顛倒,就像在眼球的水晶體中相交,看起來彷彿是畫在紙上一樣。誰能相信在這么小的空間內(眼球)可以容納整個宇宙的形象呢……形狀、色彩、宇宙每一部分的形象都在這里縮成一點。」這神奇的「一點」便是西方透視學的核心——「焦點」。
由此引出了「視覺錐體」的概念。運用焦點透視學的西方畫家心目中的繪畫,就是隔著一塊大玻璃屏觀看客觀世界的景物,保持固定不動的視點,把景物投射在玻璃上的影像描繪在畫面上。焦點透視法是西方寫實繪畫的核心,而「玻璃屏觀念」規定了寫實畫家應該取一個固定的視點來移置景物。
畫家是以靜態來觀照對象的,畫家與景物間的情感聯系始終被玻璃屏所截割。他要花費心思去「遮掩」此時此點所看不到的東西。由於追求時空的統一性,它帶來瞬間的視覺景象的逼真性、生動性,卻存在著藝術表現和審美需求的極大限制性,我將這些稱之為審美的靜觀。
而中國山水畫的遠近觀念是怎樣的呢?中國山水畫獨立形成之初,南北朝山水畫家和理論家宗炳有這樣一段話:「且夫昆侖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則其形莫睹。迥以千里,則可圍以寸眸……」我認為,宗炳的話中,根本不存在「視覺錐體」的自然科學觀念。但其意義在於從畫論的角度,一開始就界定了中國山水畫的最高審美境界——「遠」。「遠」蘊含的意思有二。
首先是空間觀念上的「遠」。畫境要開闊深遠,以傳達大自然之「道」、 「神」、 「氣」。所以,大山大水總是中國山水畫表現的對象。其次是時間觀念上的深遠。宋代畫家郭熙總結指出了山水畫要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一幅山水畫要能夠長久觀賞、局部移看,作時間上的游移。「千岩萬壑,幾令游覽不盡。」(清·沈宗騫《芥舟學畫譜》)是對中國繪畫的神遊和移步的觀賞要求,我們也可以從中國繪畫的特殊形制——「卷軸」中得以領略。
西方繪畫的尺寸就如同當今照相機的「取景框」,而中國畫的「卷軸」尺寸是不可能一眼而觀全貌的。卷軸這種作畫或觀畫時富有動感的視點游移,必然打破西方透視法中時空整一性的限制,帶來極大的靈活性。
從以上關於中國畫「遠法」的時空觀念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國山水畫家在觀察和表現方面有一整套獨特的傳統方法。相對於西方透視法,它們更具有「動」的美學意義。中西方 「動觀」和「靜觀」的不同反映出了審美情感和內在哲學精神的不同。當然,我們也不能在比較學中滑入「目的論」的泥坑中。
比如,中國繪畫中的遠法,就「平遠」來說,有一點接近西方的透視,中國古代繪畫的後期作品,尤其是大量冊頁山水、平遠式山水畫的出現(如倪瓚、石濤、吳歷的作品),使我們也體驗到了就如日常生活中的「一瞬之美」。至於嶺南畫派更是直接受西方自然觀、繪畫觀的影響,豐富了中國的藝術傳統。
本文對西方透視學和中國古代的「遠法」的論述,只論及異同,不存在褒貶。目的在於澄清詞語移用或混用可能帶來的概念混亂。我認為,西方的「透視法」與中國的「遠法」有著本質的不同;同時還可給所謂 「散點透視」潑點冷水。
「散點透視」本是西方透視學范疇,是透視學中「焦點」的二次移位,它是建立在「視覺錐體」與「玻璃屏畫面」的觀念上的。說中國傳統繪畫早就存在著「散點透視」,繼而暗示著中國繪畫中也存在透視學。這種詞語的移用混用常常模糊了人們的視線,容易造成概念混亂、認識不清。
㈡ 什麼是透視學什麼是設計透視學在設計中的作用如果透視和設計產生矛盾怎麼辦
在平面上再現空間感、立體感的方法及相關的科學。廣義透視學方法在距今3萬年前已出現,在線性透視出現之前,有多種透視法。①縱透視。將平面上離視者遠的物體畫在離視者近的物體上面。②斜透視。離視者遠的物體,沿斜軸線向上延伸。③重疊法。前景物體在後景物體之上。④近大遠小法,將遠的物體畫得比近處的同等物體小。⑤近縮法。有意縮小近部,防止由於近部透視正常而擋遠部的表現。⑥空氣透視法。物體距離越遠,形象越模糊;或一定距離外物體偏藍,越遠越偏色重,也可歸於色彩透視法。⑦色彩透視法。因空氣阻隔,同顏色物體距近則鮮明,距遠則色彩灰淡。狹義:15世紀義大利畫家L.B.阿爾貝蒂的畫論敘述了繪畫的數學基礎,論述了透視的重要性。同期的義大利畫家皮耶羅·德拉弗蘭切斯卡對透視學最有貢獻。德國畫家A.丟勒把幾何學運用到藝術中來,使這一門科學獲得理論上的發展。18世紀末,法國工程師蒙許創立的直角投影畫法,完成了正確描繪任何物體及其空間位置的作圖方法,即線性透視。L.達·芬奇還通過實例研究,創造了科學的空氣透視和隱形透視,這些成果總稱透視學。因物體對眼睛的作用有3個屬性,即形狀、色彩和體積,因距離遠近不同呈現的透視現象主要為縮小、變色和模糊消失。相應的透視學研究對象為:①物體的透視形(輪廓線),即上、下、左、右、前、後不同距離形的變化和縮小的原因;②距離造成的色彩變化,即色彩透視和空氣透視的科學化;③物體在不同距離上的模糊程度,即隱形透視。現代繪畫所著重研究的是線性透視,而線性透視重點是焦點透視,它描繪一隻眼固定一個方向所見的景物。它具有較完整較系統的理論和不同的作圖方法。另外還有焦點為多個的散點透視,在中國畫中有特殊的名稱,縱向升降展開的稱高遠法;橫向高低展開的稱平遠法;遠近距離展開的畫法,稱深遠法。透視學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名詞很多,有視點、足點、畫面、基面、基線、視角、視圈、點心、視心、視平線、消滅點、消滅線、心點、距點、余點、天點、地點、平行透視、成角透視、仰視透視、俯視透視等。 設計是把一種計劃、規劃、設想通過視覺的形 式傳達出來的活動過程。人類通過勞動改造世界,創造文明,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而最基礎、最主要的創造活動是造物。設計便是造物活動進行預先的計劃,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動的計劃技術和計劃過程理解為設計。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知識社會的到來、創新形態的嬗變,設計也正由專業設計師的工作向更廣泛的用戶參與演變, 推薦圖書:《透視學》圖書作者: 胡亞強 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㈢ 誰的透視理論是距今一千五百年前提出來的
這個理論的創始人是義大利畫家阿爾貝蒂,有關的資料如下:
狹義透視回學答(即線性透視學)方法是文藝復興時代的產物,即合素描基本幾何體透視理論圖乎科學規則地再現物體的實際空間位置。這種系統總結研究物體形狀變化和規律的方法,是線性透視的基礎。15世紀義大利畫家L.B.阿爾貝蒂的畫論敘述了繪畫的數學基礎,論述了透視的重要性。同期的義大利畫家皮耶羅·德拉弗蘭切斯卡對透視學最有貢獻。德國畫家A.丟勒把幾何學運用到藝術中來,使這一門科學獲得理論上的發展。18世紀末,法國工程師蒙許創立的直角投影畫法,完成了正確描繪任何物體及其空間位置的作圖方法,即線性透視。L.達·芬奇還通過實例研究,創造了科學的空氣透視和隱形透視,這些成果總稱透視學。
㈣ 繪畫透視學是誰創作的
最早的科學線性透視法是15世紀初由義大利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Brunelleschi)在建築測算過程專中發現的。其後,義大利屬畫家馬薩喬 (Masaccio)將科學透視法最早運用到繪畫當中。後來在義大利生氣文藝復興畫家達·芬奇(Da Vinci)等畫家手中進一步開發出空氣透視法以加強對空間感的表現。
非科學(憑著感覺繪制的)透視法早在古希臘羅馬的壁畫中已經存在,在中世紀末壁畫家喬托(Giotto)作品中也廣泛出現。
㈤ 怎樣理解透視學在繪畫中的應用
透視有三種:NO.1 色彩透視 NO.2 消逝透視 NO.3 線透視. 這是達芬奇總結的其中最常用到的是線透視.透視學在繪畫中占很大的比重,它的基本原理是,在畫者和被畫物體之間假想一面玻璃,固定住眼睛的位置(用一隻眼睛看),連接物體的關鍵點與眼睛形成視線,再相交與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現的各個點的位置就是你要畫的三維物體在二維平面上的點的位置.這是西方古典繪畫透視學的應用方法.如<最後的晚餐>
中國畫在的透視學應用:
(1)多視點
中國畫善於表現豐富的情節,西方繪畫注重單視點(類似於攝影).中國畫講求的豐富情節用單視點是不能完成的.因此,中國畫用(類似於把攝象的多鏡頭分割再重新組合)多視點來表現.如<清明上河圖>
(2)高視高
採用微俯的視角表現,"遠山即高"高山往往是畫在遠處的,其間再用雲霧繚繞加以銜接.表現一種人比山高的心情.中國畫是不採用近距離仰視來表現高山的.
(2)遠視距
中國畫講求"仗山尺樹,寸馬豆人"要求畫中物體符合事物的正常比例,因此,畫者必須採用遠視距來表現.
畢加索的作品打破了透視學的基本規律,把一個物體的正面反面,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全都表現在一個二維的空間中.理解畢加索的畫首先要拋棄透視學.
現在的畫家已經開始無視一切規則,嘗試打破所有的規則.但這些做法又在一個基本的哲學規則之中----打破一個舊的規則,創造新的規則.
㈥ 達芬奇創造的透視法
「蒙娜麗莎」沒有華麗的服飾,一條深褐色的頭紗上,也不帶任何裝飾品;衣紋的自然褶襞被子畫得很仔細。他用一調膠的顏色來表現軟緞的質感。袒露的胸部顯不了這位婦女的健康、華貴和青春的美。在背景的處理上,達芬奇運用的是「空氣透視法」,反後面的出崖、小徑、石橋、樹叢與潺潺的流水,都有推向遙遠的深處,彷彿這一切都被籠罩在薄霧里,以此來加強「蒙娜麗莎」形象地位。這樣一幅不大的肖像畫竟用去他四年的時間,這說明達芬奇不是僅僅為了畫好一個貴夫人的肖像,而是在藝術上有所追求的。
【空氣透視】
眼睛如果不移動,單靠線透視,那就不能知道一件物體與另一件物體之間的距離有多少,除非依靠色彩透視。
論物體隨距離的消失:各種顏色之中隨距離增大而最先消失的是光澤,這是顏色之中最小的部分,是光中之光。其次消失的是亮光,因為它的陰影較小。第三消失的是主要的陰影。到最後只剩下一片冥濛的黑暗。
顏色和體積的消失:應注意使色質的消失和其體積的消失相適應。
空氣愈近平坦的地面愈稠密,愈升高愈稀薄愈透明。離你遙遠的高矗物體下半部分隱約難辨,這是因為你的視線路徑是通過連綿稠密的空氣。
遠物體低處的輪廓:遠方物體的底部輪廓不及頂部輪廓清楚。特別是山脈或丘陵,它們的山峰常以後面其他山峰為背景。
濃厚空氣中所見的城市:眼睛俯視一個在濃厚空氣中的城市,可見建築物的頂部比底部色重而清楚。空氣愈稠密,城市中的建築和田野里的樹木愈見稀落,這是因為只有最高最大的物體才能被見到。山也會顯得稀少,因為只有互相間隔最遠的那些才是可見的。
黑暗以自己的顏色渲染一切物體,物體愈遠離黑暗,我們愈能見到它們真實的顏色。
㈦ 什麼是透視學
透視學
perspective
在平面上再現空間感、立體感的方法及相關的科學。廣義透視學指各種空間表現的方法;狹義特指14世紀逐步確立的描繪物體,再現空間的線性透視和其他科學透視的方法。現代則由於對人的視知覺的研究,拓展了透視學的范疇、內容。廣義透視學方法在距今3萬年前已出現,在線性透視出現之前,有多種透視法。①縱透視。將平面上離視者遠的物體畫在離視者近的物體上面。②斜透視。離視者遠的物體,沿斜軸線向上延伸。③重疊法。前景物體在後景物體之上。④近大遠小法,將遠的物體畫得比近處的同等物體小。⑤近縮法。有意縮小近部,防止由於近部透視正常而擋遠部的表現。⑥空氣透視法。物體距離越遠,形象越模糊;或一定距離外物體偏藍,越遠越偏色重,也可歸於色彩透視法。⑦色彩透視法。因空氣阻隔,同顏色物體距近則鮮明,距遠則色彩灰淡。
線性透視學的方法是文藝復興時代的產物,即合乎科學規則地再現物體的實際空間位置。這種系統總結研究物體形狀變化和規律的方法,是線性透視的基礎。15世紀義大利畫家L.B.阿爾貝蒂的畫論敘述了繪畫的數學基礎,論述了透視的重要性。同期的義大利畫家皮耶羅·德拉弗蘭切斯卡對透視學最有貢獻。德國畫家A.丟勒把幾何學運用到藝術中來,使這一門科學獲得理論上的發展。18世紀末,法國工程師蒙許創立的直角投影畫法,完成了正確描繪任何物體及其空間位置的作圖方法,即線性透視。L.達·芬奇還通過實例研究,創造了科學的空氣透視和隱形透視,這些成果總稱透視學。因物體對眼睛的作用有3個屬性,即形狀、色彩和體積,因距離遠近不同呈現的透視現象主要為縮小、變色和模糊消失。相應的透視學研究對象為:①物體的透視形(輪廓線),即上、下、左、右、前、後不同距離形的變化和縮小的原因;②距離造成的色彩變化,即色彩透視和空氣透視的科學化;③物體在不同距離上的模糊程度,即隱形透視。現代繪畫所著重研究的是線性透視,而線性透視重點是焦點透視,它描繪一隻眼固定一個方向所見的景物。它具有較完整較系統的理論和不同的作圖方法。另外還有焦點為多個的散點透視,在中國畫中有特殊的名稱,縱向升降展開的稱高遠法;橫向高低展開的稱平遠法;遠近距離展開的畫法,稱深遠法。透視學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名詞很多,有視點、足點、畫面、基面、基線、視角、視圈、點心、視心、視平線、消滅點、消滅線、心點、距點、余點、天點、地點、平行透視、成角透視、仰視透視、俯視透視等。
㈧ 如何將透視學,解剖學運用到藝術創作中
不是。
藝術解剖學講的是人體骨骼肌肉結構的畫法。
繪畫透視講的是「位置關系」方位透視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