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誰發明了董氏

誰發明了董氏

發布時間: 2021-02-15 00:15:57

Ⅰ 董姓家譜誰能告訴我!我的始祖是誰

豢龍之後,儒家大者-----------董
董姓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傳黃帝的已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於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的兒子董父,為帝舜馴養龍,被舜賜姓為董,任為豢龍氏,封之於鬷川(今山東定陶縣),他的後代便以董為姓。
董姓的另一支是在周朝時出現的,據西漢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春秋時,周大夫辛有的兩個兒子到晉國,與籍氏一起主管晉之典籍,因其職責是「董督晉史」,所以也稱為董氏。這一時期晉國的都城在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辛有的後裔,世襲晉國太史之職,至春秋時,有史官董狐,他不畏權貴,秉筆直書,被譽為「良史」。董狐的裔孫董翳,秦末被項羽封為翟王,都高奴(在今陝西延安延河東岸),子孫遂居隴西(郡治在今甘肅臨洮)。西漢時的董仲舒為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其曾孫自廣川徙隴西,裔孫徙河東(郡治在今山西夏縣西北)。此外,董姓在漢代還分布於今山東定陶、高青,廣東廣州,四川資陽、德陽,貴州黃平,浙江餘姚,湖北襄陽、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陽、開封、福縣、信陽、靈寶等地。至隋唐時期,除上述地區外,今安徽、湖南、江蘇、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也都有董姓的居住地。
唐代的《元和姓纂》記載董氏有四個郡望:即隴西、弘農(今河南靈寶)、河東、范陽(今河北涿州)。此外還有濟陰(今山東曹縣)。唐末,固始(今屬河南)的董氏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者。明代以前,董氏已遍布江南各省。從清康熙年間開始,董氏有族人陸續移居台灣,此後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島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
歷史上出自董姓的名人很多,西漢有哲學家、經學大師董仲舒,廣川人,武帝採納他的建議,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還有雲陽(今陝西淳化)人董賢,因貌美,為哀帝寵幸,22歲官至大司馬,操縱朝政,其父、弟、岳父等均官至公卿,擁有家產萬貫,貴傾朝廷。東漢初有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圉鎮)人董宣,因拒不向邪惡低頭,被光武帝呼為「強項令」;東漢末隴西臨洮(今甘肅氓縣)人董卓,189年率兵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挾獻帝西遷長安,自為太師,後為王允、呂布所殺。三國時南郡枝江(今屬湖北)人董和,與諸葛亮協力輔佐蜀後主,居官20餘年,死時家無檐石之財;其子董允,蜀後主時任黃門侍郎,頗得諸葛亮信任,常諫諍後主過失;還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董奉,善醫道,為人治病不取錢,治癒者使裁杏樹,數年達萬株。後人用「杏林」頌贊醫者,即出於此。北魏時有出使西域的外交家董琬。唐代有德宗時的宰相董晉,還有琴家董庭蘭。五代南唐有著名畫家董源。遼代有農民qiyi首領董龐兒。金代有戲曲作家董解元。明代有抗倭名將董邦政,著名書畫家董其昌,秦淮名妓董小宛。清代有文學家董說,畫家董邦達,晚清將領董福祥。近現代有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董必武,寧都qiyi領導人之一董振堂,解放戰爭中的戰斗英雄董存瑞。董姓可謂名人輩出。
在當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國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一、姓氏源流
董(Dǒ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據《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辨證》等資料所載,顓頊後裔董父精於飼龍,很得帝舜的賞識,故賜董父以董為姓,其後代亦以賜姓董為氏。
2、出自官名。據《姓氏急就篇注》所載,周朝有大夫辛有,其二子在晉國任職太史,董督晉國典籍史冊,子孫世襲官職,並以官為姓氏,稱為董氏。
3、其他源流。據《董氏世譜》所載,帝顓頊的後代陸終有一子叫參胡,姓董,參胡的子孫便有以董為姓者。另外,朝鮮族等也有董姓。
得姓始祖:董父。顓頊帝的己姓之後,廖叔安有一子叫董父,他對龍的習性很有研究。於是帝舜就任命董父為豢龍氏,專門養龍。在董父的精心馴養下,許多龍學會了表演舞蹈。帝舜非常高興,就封董父為鬷川(今山東省定陶北)侯,還賜他以董為姓,其後代就以董姓自居,董父也被尊稱為董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董姓出於同一宗源,均為高陽氏顓頊帝之後裔。據史料所載董姓的發源地在山東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東平原縣一帶三個地方。秦漢時,董姓在今山西、甘肅、河北、河南較為集中。另外,陝西,山東定陶、高青,廣東廣州,四川資陽、德陽,浙江餘姚、湖北襄陽、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陽、開封、杞縣、信陽、靈寶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後在不斷的繁衍過程中,甘肅、山東兩地董姓發展成當地望族。這一時期,據史書所載的董姓族人繁衍遷徙情況有:出自晉國太史一支的辛有後裔董狐裔孫董翳被封為翟王,都高奴(今陝西延安市城東延河東岸),後其子孫又遷居隴西(今甘肅臨洮);西漢董仲舒為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其曾孫由廣川遷至隴西,後人又遷往河東(今山西夏縣西北)。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百姓四處流散,大舉遷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蘇、湖北及長江中、下游地區均有董姓遷徙而來者。隋唐時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時期,福建、廣東又有董姓遷居者。又唐代固始(今屬河南)人陳yuanguang父子開漳入閩及王潮、王審知入閩時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時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軍隊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遷,浙江餘杭一帶此時出現董姓族人。明清之際,台灣、南洋群島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均分布有董姓居住者,董姓這一時期可謂遍布海內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東、山西、雲南、遼寧、浙江等省最為集中。冀、豫、晉三省,占董姓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滇、魯、遼、浙、川、鄂、六省又佔百分之三十八,而冀居住了董姓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一,為董姓第一大省。董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一。

三、歷史名人
董 狐:被當時的孔子譽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現於史籍的董姓名人。
董 宣:字少平,陳留圉人(今河南杞縣),董仲舒五代孫,東漢著名良吏,光武帝時為洛陽令,敢於搏擊豪犟,為民作主,京師震慄,光武稱其為『強項令』,豪犟貴戚莫不畏懼,號其為「卧虎」,民間歌之曰:「枹鼓不鳴董少平」。七十四歲死於任上,只一床舊被覆蓋遺體,家中尚存大麥數斛,破車一輛。光武聞知十分傷感,說「董宣廉潔,死乃知之」,下詔以大夫之禮葬之。
董 賢:字聖卿,雲陽(今陝西淳化)人,西漢大司馬。他22歲時就被哀帝寵幸,官至大司馬,操縱朝政,其家族在當朝顯赫一時。
董 和:(?-220)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漢掌軍中郎將;與諸葛亮共事多年,許多建議被諸葛亮採納,為官二十餘年,外牧殊域,內干機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愛戴,與少數民族交往,『務推誠心,南土愛而信之』。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諸葛亮對董和的高風亮節稱贊不移:「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國,則亮可少過矣」。
董 允:(?—246)字休昭,董和之子。秉承了董和的高風亮節,是時人所稱的蜀中四英之一(諸葛亮、董允、蔣琬、費禕)。對董允的忠誠與才幹,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給予了肯定,並力推董允主持「宮中之事」,董允受命,忠勤不懈,對後主言行,極盡諍湅之責。董允官至侍中、輔國將軍、尚書令、大將軍附貳等,文官武職集於一身,地位顯赫,但他一身正氣,正直不阿,治理蜀國業績顯著,深得民心。
董 奉:董允之孫,建康董氏之祖,游閩中,後居廬山,為一代名醫,治病不取利,使之種杏,久成杏林。為今醫界稱為杏林由耒。
董 誥:(1740—1818)董邦達之子,乾隆二十八年中探花乾隆帝將其改為二甲弟一作金殿傳臚,形降實升。累官至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擢文華殿大學士(宰相)。他通曉軍事,台灣、廓爾喀平定也列名功臣。在和珅當權時代,他與王傑獨不與其苟合。嘉慶帝鏟除和珅時他也發揮了較重要作用。他與其父一樣都是當時有名畫家精書法、善繪畫。他五次歸還故里,生活簡撲,平易近人從不倨傲,深為鄰里稱道。終年七十九歲。嘉慶二十三年致仕歸家,十月去世。父子歷事三朝,雖身居顯要,但兩袖清風。嘉慶帝哀詩中雲:只有文章傳子侄,絕無貨幣置田莊。
董 源:(?—962)一作董元,字叔達,鍾陵人(今江西進賢),一說江南人。五代南唐畫家,南唐中宗時曾任北苑副使,世稱董北苑。。工山水,尤擅溪橋、漁浦、洲渚交相掩映的江南景色。用披麻皴法畫山水,平淡天真,後又巨然承其風格,並稱"董巨",為五代、北宋間南方山水畫主要流派,對後世影響很大。亦善畫牛、虎、人物,傳馮延巳曾將其所作古代美人畫屏誤為擋道宮娥而不敢入謁中主。
董 槐:(?—1262)宋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人,字庭植,嘉定十六年進士。嘉熙間歷提點湖北刑獄、知江州、潭州,平息常德兵變,救濟南來江北流民,甚著政績,整肅軍紀,加強訓練。六年(1246)任權廣西轉運判官兼提點刑獄,協和西南少數民族,與交趾建立友好貿易關系。寶佑三年(1255)任右丞相兼樞密使,以整頓綱記為急務,為改革舊制,報效國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從而得罪了許多大臣,因此嫉之者甚眾。次年罷相,為佞臣丁大全派兵廹逐,避居湖州南潯。旋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臨安洞霄宮,隱居富陽北郊陽波湖董家弄。其子董麗,為宋駙馬,在元亂中盡節。今其後裔大多定居浙江富陽北部山區。部分定居江蘇丹陽。
董仲舒: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漢武帝舉賢良文學之士,他對以"天人三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漢武帝採納,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學體系。提出"天人感應"說和"三綱五常"說。
董小婉:著名才女,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麗,善書畫,通詩史,後來嫁給清代著名文學家冒襄為妾。
董邦達:(1696—1769)浙江富陽人,因政績卓著,累官至工部尚書、禮部尚書。又是著名畫家,以善畫山水而著稱,畫鳳蒼逸古厚,其繪畫藝術譽滿京華,乾隆帝特命他主持皇家畫院,人稱清代畫中十哲之一。是繼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之後又一董氏大畫家,合稱為三董 。與曹雪芹有深交,並為他的《南鷂北鳶考工志》寫過序言。終年七十四歲。
董遵誨:(926—981)涿洲范陽人(今河北涿縣)。武藝絕人,能挽強命中。後漢時隨父宗本從契丹南奔投劉知遠。後周時從世宗攻北漢、後蜀、南唐,以功至驍武指揮使。宋初太祖重用,從慕容延釗平李筠,乾德六年(968)授通遠軍使,太宗時兼領靈州巡撿,在環州(斤即通遠軍,治今甘肅環縣)十四年,團結各族酋長,使各守封疆,無所攻擾。
董其昌:字思白、號玄宰,松江華亭人(今上海松江)。明萬曆十七年中進士,為官不辟權貴,不徇私情,從庶吉士、翰林編修官至禮部尚書,以太子太傅致仕,終年83歲。他是明代著名畫家,以他為代表的「華亭派」在山水畫方面影響尤大。他是書畫的創作、收藏、鑒賞方面的大家。有關書畫理論著作也很多。他的畫法自成風格:柔中有骨力,轉折靈變,層次分明,蘊蓄豐厚,拙中帶秀,清雋雅逸,以平淡天真取勝。他在篆刻、書法 上也稱為一絕。
董解元:金朝時戲曲家。他根據唐人元稹的《鶯鶯傳》創作了《西廂記諸宮調》,為後來元曲作家王實甫創作《西廂記》准備了條件。
董振堂:(1895-1937)河北新河縣人,中國工農紅軍傑出將領之一、寧都qiyi領導人之一。1923年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曾任國民黨軍第二十六路軍七十三旅旅長。1931年12月與趙搏生率部發動寧都qiyi,加入中國工農紅軍,任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副總指揮兼紅十三軍軍長,後任紅五軍團長等職,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1937年1月20日在甘肅高台與國民黨軍作戰中犧牲。
董存瑞:(1929-1948)河北懷來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斗英雄。1945年參加八路軍,曾多次立功受獎,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5月26日在解放熱河隆化戰斗中捨身炸碉堡壯烈犧牲。朱德為他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隴西郡:戰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南)。西漢時相當今甘肅東鄉以東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三國時魏移治襄武(今甘肅省隴西南)。北魏時相當今隴西縣附近地。
濟陰郡: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分梁國置國,後改為郡,治所在定陶(今山東省定陶縣西北)。相當今山東省菏澤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區。
2、堂號
直筆堂、良史堂:春秋時候,董狐是晉國的史官,他寫史求實存真,不怕權勢。晉靈公被弒,董狐在史書上寫道:「趙盾弒其君。」孔子誇獎他是「良史」。
此外,董氏的主要堂號還有「豢龍堂」、「隴西堂」、「正誼堂」、「三策堂」等。

Ⅱ 廣東潮陽董姓的來源

源出弘農

董姓,是中國古老姓氏之一。漢、唐時代的弘農郡(即今天陝西華陰縣東南一帶),已有董姓族群聚居。

兩晉年間,隨著中原仕民的逐漸遷徙,中原文化逐漸向東南沿海地區傳播,古稱「蠻荒」的閩粵地區得以逐漸開發。漢文化和越文化逐漸同化、融合,得以新的發展。南遷的中原董姓,帶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為開發南方作出了貢獻。

後晉入潮

隨著閩江流域經濟的繁榮和閩南晉江流域的初步開發,閩中、閩南、粵東的聯系日漸密切。東晉後期,始有遷居閩中、閩南的董姓仕民進入粵東,選址、定居於澄海南峙山北麓一帶,依山傍海,創祖開基,逐漸形成村落。遂以姓名村,稱「董坑」。

唐貞觀(627—650)年間,社會安定,經濟繁榮。至唐代中期,南方沿海出現了很多商貿興旺的集市。

商賈雲集

地處大南山北麓的峽山,商業日趨繁盛。各種南方特產,由陸路、水路貨運至潮汕乃至國內各地。時有世居海隅的澄海董姓,頗具商業意識,不願老死蓬蒿,始遷至峽山、和平一帶,開基創祖,蔚成大族。

一千多年來,潮陽董姓柯枝蔓延,桐葉繁茂。據統計,潮陽現有董姓約10000人,分布於棉城、峽山、貴嶼、司馬浦、和平、西臚、仙城、谷饒等地。汕頭市區約1500人。揭陽、揭東約3000人。蕃衍內地各地約5000人,旅居港澳台地區及海外約5000人。

人文薈萃

明世宗嘉靖42年(1563年),王室詔諭澄海設立縣治,時嘉靖帝曾題賜「澄海初開」。當時,董姓人家已先後從南峙山麓遷居至平原地帶,散居各鄉、村、鎮。隨著澄海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董姓或從工,或從商,或從農,或入仕途,舟車船楫,繁衍眾多,蔚成族系。

榮獲「全國文化先進市」稱號的澄海,自古人文薈萃,文化、藝術事業昌盛,文化人才輩出,成果累累。潮汕董姓的發源地———南峙山麓,更是潮汕文化淵源較早的地域之一。至今,澄海有董姓約10000人,分布25個鎮(街道)百餘個管理區(居委會)。其中,尤以城區、蓮上、蓮下、上華及東里、樟林等處人數為眾。

作為潮汕早期入潮之一的董姓,得中原文化、潮汕文化之神韻,出現了頗多活躍在民間的藝人、人才及傳人、世家。

1957年,澄海籍的著名潮汕大鑼鼓演奏家董峻,隨中國代表團出訪蘇聯首都莫斯科,參加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董峻演奏了《拋網捕魚》、《畫眉跳架》等著名潮汕鑼鼓曲目,把古老的潮汕文化藝術推向世界,褒贊如潮,為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的潮汕文化獲得了殊榮。

Ⅲ 董氏始祖源自哪裡

一說在河南唐河縣,一說在山東定陶縣縣。
還有一支今山西翼城東南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傳黃帝的已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於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的兒子董父,為帝舜馴養龍,被舜賜姓為董,任為豢龍氏,封之於鬷川(今山東定陶縣),他的後代便以董為姓。

董姓的另一支是在周朝時出現的,據西漢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春秋時,周大夫辛有的兩個兒子到晉國,與籍氏一起主管晉之典籍,因其職責是「董督晉史」,所以也稱為董氏。這一時期晉國的都城在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辛有的後裔,世襲晉國太史之職,至春秋時,有史官董狐,他不畏權貴,秉筆直書,被譽為「良史」。董狐的裔孫董翳,秦末被項羽封為翟王,都高奴(在今陝西延安延河東岸),子孫遂居隴西(郡治在今甘肅臨洮)。西漢時的董仲舒為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其曾孫自廣川徙隴西,裔孫徙河東(郡治在今山西夏縣西北)。此外,董姓在漢代還分布於今山東定陶、高青,廣東廣州,四川資陽、德陽,貴州黃平,浙江餘姚,湖北襄陽、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陽、開封、福縣、信陽、靈寶等地。至隋唐時期,除上述地區外,今安徽、湖南、江蘇、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也都有董姓的居住地。

唐代的《元和姓纂》記載董氏有四個郡望:即隴西、弘農(今河南靈寶)、河東、范陽(今河北涿州)。此外還有濟陰(今山東曹縣)。唐末,固始(今屬河南)的董氏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者。明代以前,董氏已遍布江南各省。從清康熙年間開始,董氏有族人陸續移居台灣,此後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島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

歷史上出自董姓的名人很多,西漢有哲學家、經學大師董仲舒,廣川人,武帝採納他的建議,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還有雲陽(今陝西淳化)人董賢,因貌美,為哀帝寵幸,22歲官至大司馬,操縱朝政,其父、弟、岳父等均官至公卿,擁有家產萬貫,貴傾朝廷。東漢初有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圉鎮)人董宣,因拒不向邪惡低頭,被光武帝呼為「強項令」;東漢末隴西臨洮(今甘肅氓縣)人董卓,189年率兵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挾獻帝西遷長安,自為太師,後為王允、呂布所殺。三國時南郡枝江(今屬湖北)人董和,與諸葛亮協力輔佐蜀後主,居官20餘年,死時家無檐石之財;其子董允,蜀後主時任黃門侍郎,頗得諸葛亮信任,常諫諍後主過失;還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董奉,善醫道,為人治病不取錢,治癒者使裁杏樹,數年達萬株。後人用「杏林」頌贊醫者,即出於此。北魏時有出使西域的外交家董琬。唐代有德宗時的宰相董晉,還有琴家董庭蘭。五代南唐有著名畫家董源。遼代有農民起義首領董龐兒。金代有戲曲作家董解元。明代有抗倭名將董邦政,著名書畫家董其昌,秦淮名妓董小宛。清代有文學家董說,畫家董邦達,晚清將領董福祥。近現代有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董必武,寧都起義領導人之一董振堂,解放戰爭中的戰斗英雄董存瑞。董姓可謂名人輩出。

在當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國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Ⅳ 請問,第一個姓董的人是誰呢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傳黃帝的已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於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的兒子董父,為帝舜馴養龍,被舜賜姓為董,任為豢龍氏,封之於鬷川(今山東定陶縣),他的後代便以董為姓。 董姓的另一支是在周朝時出現的,據西漢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春秋時,周大夫辛有的兩個兒子到晉國,與籍氏一起主管晉之典籍,因其職責是「董督晉史」,所以也稱為董氏。這一時期晉國的都城在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辛有的後裔,世襲晉國太史之職,至春秋時,有史官董狐,他不畏權貴,秉筆直書,被譽為「良史」。董狐的裔孫董翳,秦末被項羽封為翟王,都高奴(在今陝西延安延河東岸),子孫遂居隴西(郡治在今甘肅臨洮)。西漢時的董仲舒為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其曾孫自廣川徙隴西,裔孫徙河東(郡治在今山西夏縣西北)。此外,董姓在漢代還分布於今山東定陶、高青,廣東廣州,四川資陽、德陽,貴州黃平,浙江餘姚,湖北襄陽、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陽、開封、福縣、信陽、靈寶等地。至隋唐時期,除上述地區外,今安徽、湖南、江蘇、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也都有董姓的居住地。 唐代的《元和姓纂》記載董氏有四個郡望:即隴西、弘農(今河南靈寶)、河東、范陽(今河北涿州)。此外還有濟陰(今山東曹縣)。唐末,固始(今屬河南)的董氏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者。明代以前,董氏已遍布江南各省。從清康熙年間開始,董氏有族人陸續移居台灣,此後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島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 歷史上出自董姓的名人很多,西漢有哲學家、經學大師董仲舒,廣川人,武帝採納他的建議,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還有雲陽(今陝西淳化)人董賢,因貌美,為哀帝寵幸,22歲官至大司馬,操縱朝政,其父、弟、岳父等均官至公卿,擁有家產萬貫,貴傾朝廷。東漢初有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圉鎮)人董宣,因拒不向邪惡低頭,被光武帝呼為「強項令」;東漢末隴西臨洮(今甘肅氓縣)人董卓,189年率兵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挾獻帝西遷長安,自為太師,後為王允、呂布所殺。三國時南郡枝江(今屬湖北)人董和,與諸葛亮協力輔佐蜀後主,居官20餘年,死時家無檐石之財;其子董允,蜀後主時任黃門侍郎,頗得諸葛亮信任,常諫諍後主過失;還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董奉,善醫道,為人治病不取錢,治癒者使裁杏樹,數年達萬株。後人用「杏林」頌贊醫者,即出於此。北魏時有出使西域的外交家董琬。唐代有德宗時的宰相董晉,還有琴家董庭蘭。五代南唐有著名畫家董源。遼代有農民起義首領董龐兒。金代有戲曲作家董解元。明代有抗倭名將董邦政,著名書畫家董其昌,秦淮名妓董小宛。清代有文學家董說,畫家董邦達,晚清將領董福祥。近現代有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董必武,寧都起義領導人之一董振堂,解放戰爭中的戰斗英雄董存瑞。董姓可謂名人輩出。 在當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國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Ⅳ 歷史上董姓的名人有誰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傳黃回帝的己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答的,被封於飂(又作蓼,在今河 南 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的兒子董父,為帝舜馴養龍,被舜賜姓為董,任為豢龍氏,封之於鬷川(今山東定陶縣),他的後代便以董為姓。主要以第一種為主。
歷史名人:董仲舒、董 必 武、董存瑞、董益昌。
(望 採納!)

Ⅵ 董姓的祖先和起源在哪裡

一、董姓始祖

董父、參胡、董督、董承宣、董印宣。

二、董姓起源

1、源於董姓,出自帝舜賜予顓頊後裔飂之子的姓氏,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2、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周朝大夫辛有的兒子,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3、源於己姓,出自顓頊帝之孫子吳回的後裔,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4、源於地名,出自漢朝時期董澤,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5、源於蒙古族,出自漢朝時期南匈奴族屠各部奧矣·毛都氏部落,屬於文化上漢化改漢字姓為氏。

6、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氏。

(6)誰發明了董氏擴展閱讀

1、董狐

董狐,春秋晉國太史,亦稱史狐。周太史辛有的後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據說今翼城縣東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筆直書的事跡,實開我國史學直筆傳統的先河。

2、董仲舒

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漢武帝舉賢良文學之士,他對以"天人三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漢武帝採納,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學體系。提出"天人感應"說和"三綱五常"說。

3、董和

(?-220)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漢掌軍中郎將;與諸葛亮共事多年,許多建議被諸葛亮採納,為官二十餘年,外牧殊域,內干機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愛戴,與少數民族交往,『務推誠心,南土愛而信之』。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諸葛亮對董和的高風亮節稱贊不移:「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國,則亮可少過矣」。

Ⅶ 誰知道歷史上董姓的名人有誰啊

董姓的名人

董卓:首當其沖,中國人都知道的大壞蛋。俺們董家的臉都給他丟光了。

董狐:春秋時期晉國的史官,是最早出現於史籍的董姓名人。董狐最著名的事跡是這樣的,晉國出了一個昏庸殘暴的晉靈公,大臣趙盾看不慣晉靈公的行為,直言進柬,卻被放逐異鄉。趙盾的一個親戚為了晉國的社稷,也為給趙盾報仇,殺了晉靈公,接回趙盾,另立明君。太史董狐認為趙盾「子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在史書里記下了「趙盾弒其君」。由於董狐實事求是,不畏強權,他被當時的孔子譽為」良史」,並被後代的史官作為楷模。

董小宛:明末「金陵八艷」之一,董姓名人中唯一的女性(?)。她流落風塵,但鄙視權貴。與四大才子之一的冒辟疆一見鍾情,洗盡鉛華,嫁入冒家做了妾。董小宛和冒辟疆都是才華橫溢又講究生活情趣的人,兩人情投意合,一起賞花品茗,潑墨揮毫,算是一對神仙眷旅。小宛更是蕙心蘭質,把本是平淡的生活經營的興味盎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極盡小資之能事。)除了書畫,小宛的廚藝更是高,估計可以與黃蓉一拼。在冒的《影梅庵憶語》中對她的廚藝有精彩的描寫。據說走油肉就是董小宛發明的,還曾被稱為「董肉」,與「東坡肉」相映成趣。

董鄂妃:董鄂妃不姓董,姓「董鄂」,是一個滿洲姓。放在這里一是充數,二是她和順治帝的故事實在太有名了,三是總有人認為董鄂妃就是董小宛(據說因為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而深入人心)。傳說順治遇到董鄂妃之後就惡習盡改,專寵一人。可憐董鄂妃紅顏薄命,22歲早逝,順治痛不欲生,削發為僧,遁入空門,不久也追隨愛妃而去。浪漫的愛情故事人們總是願意傳頌,於是董鄂妃和順治帝的故事被傳的委婉凄絕。

董承:三國里的一段趣事。曹操專權,漢獻帝想請車騎將軍國舅董承幫忙鏟除曹賊,於是下衣帶血詔給董承,就是把血詔藏在玉帶里,將錦衣玉帶賜給董承。董承回家的時候正被曹操撞見,曹操起了疑心,仔細檢查衣服和帶子,沒看出所以然,只好還給董承,這個過程中董被嚇得半死,後來就有了「魂不附體」這個成語。

董平:水滸里大名鼎鼎的雙槍將「董平」,有「風流將軍」的雅號,在梁山英雄坐次上排名十五。不過據說他為人狹隘陰毒,意氣用事,還曾橫刀奪愛,不是個太正面的角色。我看水滸的時候年紀還小,早就不記得這么多了。

董必武:偉大的革命家,法學家,一生從事革命事業。中共的創建人之一。建國後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可惜能找到的關於他的介紹都很枯燥,簡歷一樣,少有感性的東西。

董橋:當代散文家,小資必讀作家。有人說他的文筆「雄深雅健,兼有英國散文之淵博雋永與明清小品之情趣靈動」。 摘一段他關於書和女人的精闢類比:

「人對書真的會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關系有點像。字典之類的參考書是妻子,常在身邊為宜,但翻了一輩子未必可以爛熟。詩詞小說只當是可以迷死人的艷遇,事後追憶起來總是甜的。又長又深的學術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點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當然還有點風韻,最要命是後頭還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罷休!至於政治評論、時事雜文等集子,都是現買現賣,不外是青樓上的姑娘,親熱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幺回事了。」

我沒讀過他的書, 看來很值得找來一讀。

董建華: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記得當時俺還頗為得意了一陣。政績怎麼樣就不知道了。

董允: 三國名臣,蜀國「四相」之一。諸葛亮的接班人,諸葛亮在出師表裡說「…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這一段好像中學時背過的。

董和: 董允的爸爸,諸葛亮的好幫手。

董奉:三國時的醫學家。醫術高超,醫德也很好。相傳他愛杏樹,每治好一個病人,就請病人在後院種上幾棵杏樹,時間久了,就成了杏林。 後來董奉的杏林成了醫家尊奉的稱號。 人們還常常用題了「杏林春暖」、「譽滿杏林」、「杏林高手」的匾額來送給醫德好的人,表示感謝。

董琬: 南北朝外交家。最為人知的事跡大概是在北魏太延三年,由太武帝拓拔燾派遣出使西域,他首次明確地提出了西域的地理分區,將西域分為四域-「自蔥嶺以東、流沙以西為一域;蔥嶺以西、海曲以東為一域;者舌(塔什干)以南、月氏以北為一域;兩海之間、水澤以南為一域」。

董庭蘭:盛唐時著名的琴師。「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的《別董大》就是說的他。很多當時的詩人都曾盛贊過他。

董存瑞:董存瑞叔叔捨身炸碉堡的故事,小學畢業的中國人都知道。

董方卓:當代足球運動員。以350萬英鎊轉會曼聯,成為中國加盟曼聯第一人。

董永:就是那個賣身葬父,感動了七仙女,然後「夫妻雙雙把家還」的那個董永。卡拉OK唱「天仙配」的時候可不能把他忘了。

董仲舒:西漢哲學家,他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漢武帝採納,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

董賢:西漢大司馬。
董源:五代南唐畫家。
董其昌:明代著名書畫家。
董邦達:清代著名畫家,人稱清代畫中十哲之一。與五代的董源、明代的董其昌並稱為三董。曹雪芹的好朋友。
董誥:董邦達的兒子,也是個畫家加清官。
董解元:金朝時戲曲家。他根據唐人元稹的《鶯鶯傳》創作了《西廂記諸宮調》,為後來元曲作家王實甫創作《西廂記》准備了條件。
董宣: 東漢洛陽令。董仲舒的五代孫。 是個廉潔奉公的好官。
董晉:唐朝宰相
董邦政:明朝抗倭名將, 是打日本鬼子的, 一定要贊。
董說:清代文學家
董作賓:甲骨學家

董酒:中國八大名酒之一,歷史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後來因為清代在董公寺這個地方的酒窖特別有名,就被稱作董酒了。跟董姓算是有點淵源吧。

實在太多,寫不過來了。以後有空再慢慢補上,還有些更不太出名的就省略了。不過,最後再加重要的兩條:

董勝國: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我的爸爸。童年時的偶像。喜歡下圍棋,打游戲,聽流行歌曲,讀武俠小說,擺弄gadget,領我們家時尚之先鋒。

董則治:我的爺爺。小時候我撞的頭破血流的時候是爺爺把我背進了醫院。閣樓里有無數藏書,象棋高手,經常因為指點路人下棋誤了車船,還曾因為在青島的街頭看人下棋走丟了一次。爸爸繼承了爺爺,圍棋下得很好,我則啥也沒繼承,還好有個圍棋業餘三段的老公,現在是打遍灣區無敵手。

Ⅷ 世上第一個姓董的人是誰

中國古代姓董的名人當屬董仲舒,他繼承了孔子的學說,並發揚光大。

Ⅸ 董姓歷史名人

1,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漢廣川(今河北景縣廣川鎮大董故庄村)人,儒學大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漢武帝採納,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學體系。提出"天人感應"說和"三綱五常"說。

2,董和:(公元220年)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漢掌軍中郎將,是東漢末年劉備手下官員。他與諸葛亮共事多年,許多建議被諸葛亮採納,為官二十餘年,外牧殊域,內干機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愛戴,與少數民族交往,『務推誠心,南土愛而信之』。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諸葛亮對董和的高風亮節稱贊不移:「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國,則亮可少過矣」。

3,董必武:(1885—1975)湖北黃安(今紅安)人,曾任中共六屆中央委員,七、八、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奠基者。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4,董存瑞:(1929-1948)河北省懷來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6班班長,小時候讀過幾天書,後因家貧而輟學。1945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榮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榮獲勇敢獎章三枚、「毛主席獎章」一枚。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斗中,因部隊受阻於敵軍的橋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葯包,沖至橋下。因身邊無處安放炸葯包,危急時刻,董存瑞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身體充當支架——手托炸葯包,英勇犧牲,此時,未滿19歲。朱德為他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是捨身為己的典型代表。

5,董卓:(公元192年)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生於潁川。是東漢末年權臣。在三國中,董卓一生殘暴,滿懷私慾和野心。他從隴西發跡到率軍進京操縱中央政權,始終考慮和盤算的是如何滿足私慾和野心。為了達到目的,董卓不擇手段玩弄權術,踐踏法律,破壞經濟,殘害人民,他的種種倒行逆施,造成了東漢末年政權的極度混亂,給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東漢政權日趨衰敗、最終傾覆,雖然是由多種復雜因素所致,但是,董卓無疑加速和促進了東漢政權的滅亡。

Ⅹ 董姓的祖先和起源在哪裡

董姓有諸多歷史可考,其歷史至少有4000多年。董姓的起源,從惠連氏族往上可以追溯到黃帝之裔高陽帝。「董」初指能制繩索的草,惠連氏族是一支擅長制草繩的部落,他們以草為圖騰。據傳,惠連的孫子董父擅長馴養龍(即鱷魚)。某年,有人向舜帝敬獻了幾條蛟龍,需要專人飼養訓練,朝廷就指派董父馴養。董父精心馴養這些蛟龍,教它們學會各種舞蹈。舜帝很高興,便根據這一職業賜他們氏族稱豢龍氏,並賜董姓。從此,董父的子孫後代便以董為姓。董的古址在今山西境內,是夏商時代的侯國,後為晉所並。
另據漢代的考證,董姓另一支的起源是以官職為姓,是春秋時期晉國董督晉典的後代。

一、董姓遷變

董姓來源與其他姓氏不一樣,其特殊之處就在於它不斷與其他民族交流。據說早在先秦時期,董姓族人就進入甘川滇黔等廣大地區,與當地土著混居,融入土著之中。此外,也有西南、北方等外族融入董姓。

董姓一登上歷史舞台,便聲名卓著。當時活躍於晉國的有董狐和董安子,而董狐被後世譽為「良史」,為後世史官樹立了榜樣。當時,董姓主要活躍於山西、陝西、甘肅南部、河南地區。到秦漢時期,董姓已擴展至河北、山東,進入了浙江、廣東,還有西部的四川。那時,董姓名人有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董仲舒,被王允、呂布所殺死的董卓、東漢洛陽令董室。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甘肅、四川的董姓已繁衍成大姓,同時向貴州和雲南遷移。這時,有人稱蜀國「四相」之一的三國名臣董允,醫學家董奉,南北朝外交家董琬。進入唐宋時期,董姓的重心在滇、黔地區形成,並大批移民東南。這時候,董姓藝人大量涌現出來,有琴師董庭蘭、五代南唐的畫家董源、金戲曲作家董解元,當然,也有唐朝宰相董晉。明清以後,東北的董姓得到發展。這時候,董姓族人出現了明朝抗倭名將董邦政,著名書畫家董其昌,清代文學家董說,畫家董邦達。當然,還有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戰斗英雄董存瑞,甲骨學家董作賓。

二、董姓名人

一代名儒董仲舒

董仲舒,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漢武帝時期,武帝頒布詔書,下令各地推舉賢良方正、直言敢諫之士。董仲舒三次上書,三獻論述天和人的關系的《天人三策》,博得漢武帝的贊賞,委以江都相之職。這種「天人感應」的學說把封建統治尤其是皇帝的權力予以神化,誰反對政治統治,反對皇帝,就是反對天,就是大逆不道。這種學說適應了統治者愚化民眾的統治心理,被漢武帝採納了。為了實現這種學說,董仲舒進一步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以求以思想文化上的統一促進政治上的統一,實現大一統。

到漢宣帝時,當時儒生對奉為經典的五經有不同理解,所以宣帝決定進行一次大討論,這次討論由蕭望之主持。討論中,儒生們把與自己觀點一致的人作為同黨,互相糾合起來反駁攻擊觀點不一樣的人,被班固稱為「黨同伐異」。

董仲舒專治《春秋公羊傳》,一心鑽研孔子學說,曾作數十篇文章論說《春秋》,後來合編為《春秋繁露》。他在書中雜並陰陽五行學說,強調天意,君權神授,從唯心主義角度論證了漢王朝存在的必然性。書中還提出了封建的「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以及人性分上、中、下三等的荒謬論點。

據說董仲舒在帳幕中講讀經籍,然後由其門弟子依次傳授後來者,因此竟有弟子未曾見過先生面的。董仲舒日常生活嚴格遵照禮儀,一絲不苟,專心致志講學,三年時間竟然沒有空觀賞室外園林,為弟子們所敬重。成語「目不窺園」就是出自這個典故。

董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一。

▲尋根溯源
1、出自己姓。據《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辨證》等資料所載,顓頊後裔董父精於飼龍,很得帝舜的賞識,故賜董父以董為姓,其後代亦以賜姓董為氏。
2、出自官名。據《姓氏急就篇注》所載,周朝有大夫辛有,其二子在晉國任職太史,董督晉國典籍史冊,子孫世襲官職,並以官為姓氏,稱為董氏。
3、其他源流。據《董氏世譜》所載,帝顓頊的後代陸終有一子叫參胡,姓董,參胡的子孫便有以董為姓者。另外,朝鮮族等也有董姓。
▲得姓始祖
董父。顓頊帝的己姓之後,廖叔安有一子叫董父,他對龍的習性很有研究。於是帝舜就任命董父為豢龍氏,專門養龍。在董父的精心馴養下,許多龍學會了表演舞蹈。帝舜非常高興,就封董父為川(今山東定陶北)侯,還賜他以董為姓,其後代就以董姓自居,董父也被尊稱為董姓始祖。
▲繁衍播遷
董姓出於同一宗源,均為高陽氏顓頊帝之後裔。據史料所載董姓的發源地在山東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東平原縣一帶三個地方。秦漢時,董姓在今山西、甘肅、河北、河南較為集中。另外,陝西,山東定陶、高青,廣東廣州,四川資陽、德陽,浙江餘姚、湖北襄陽、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陽、開封、杞縣、信陽、靈寶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後在不斷的繁衍過程中,甘肅、山東兩地董姓發展成當地望族。這一時期,據史書所載的董姓族人繁衍遷徙情況有:出自晉國太史一支的辛有後裔董狐裔孫董翳被封為翟王,都高奴(今陝西延安市城東延河東岸),後其子孫又遷居隴西(今甘肅臨洮);西漢董仲舒為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其曾孫由廣川遷至隴西,後人又遷往河東(今山西夏縣西北)。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百姓四處流散,大舉遷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蘇、湖北及長江中、下游地區均有董姓遷徙而來者。隋唐時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時期,福建、廣東又有董姓遷居者。又唐代固始(今屬河南)人陳元光父子開漳入閩及王潮、王審知入閩時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時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軍隊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遷,浙江餘杭一帶此時出現董姓族人。明清之際,台灣、南洋群島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均分布有董姓居住者,董姓這一時期可謂遍布海內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東、山西、雲南、遼寧、浙江等省最為集中。
▲郡望堂號
董姓郡望主要有隴西郡、濟陰郡等,其中以隴西郡最望。
1、隴西郡,戰國時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南),三國時治所在襄武(今甘肅隴西南);
2、濟陰郡,治所在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
▲堂號有:
「隴西」、「直筆」、「良史」、「豢龍」、「正誼」、「三策」等。
▲宗族特徵
1、縱觀董姓名人,可以看出董姓是一個多武夫將帥和畫家的姓氏,忠臣良將輩出,在歷史舞台上爭相競妍,各展風姿。
2、董姓字行輩份層次分明,特徵顯著,如董貽玖所修《董氏族譜》中載有湖南一支字行為:「名初怡世業,繼序振家聲,祖澤由來遠,詩書裕後昆。」又董德庵所修《董氏宗譜》中載有河北一支為:「維士生亨,初伯叔仲,汝文繼夭,聖國禎祥。」
▲名人精粹
董狐:春秋時晉國史官,孔子贊其為秉筆直書的「良史」。
董仲舒:廣川(今河北棗強縣東)人,西漢學家,今文經學大師,建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而確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上的統治地位。
董安國:西漢內史,曾著農書十八篇。
董忠: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人,西漢時被封高昌侯。
董宣:圉縣(今河南杞縣南)人,東漢時以秉公執法,廉潔奉公著稱於世,有「卧虎令」和「強項令」之稱。
董昭:定陶(今屬山東)人,東漢時曹操謀士。
董王己:陳留(今河南開封縣東南)人,東漢屯田都尉,著名女詩人蔡文姬之夫。
董正:東漢時番禺(廣州)人,以雅性高潔,累辟不仕為世人敬仰。
董昌:東漢浙江餘姚人,官至蜀郡太守。
董遇:弘農(今河南靈寶南)人,三國時任曹魏大司農。
董厥:義陽(今河南桐柏縣東)人,蜀漢時任職尚書令,被稱為「良士」。
董和:湖北枝江人,蜀漢時與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
董奉:侯官(福建福州)人,三國時神醫。
董景道:弘農(今河南靈寶南)人,西晉經學大師。
董征:南北朝時頓丘(今河南清豐南)人,曾官至平東將軍。
董僧慧:姑熟(今安徽當塗)人,南朝蕭齊之義士。
董展:隋代汝南人,長於作畫,與展子虔齊名,又雅號:「智囊」。董純:隋代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北)人,以功進位上開府、拜柱國、爵郡公。
董庭蘭:隴西(今屬甘肅)人,唐代宰相、琴家,以善彈《胡茄》而揚名。
董源: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五代南唐畫家,擅畫秋風遠景,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瀟湘》、《夏山》、《溪岸》等。董樞:河北元氏(今河北石家莊附近)人,北宋任職西京留司御史台。
董槐:今安徽定遠人,南宋時官至左丞相兼樞密使,被封許國公。
董俊:藁城(今屬河北)人,元朝大將。
董其昌: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書畫家、書畫理論家、鑒賞家,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傳世作品有《煙江疊嶂圖》、《瀟湘白雲圖》、《夏木垂陰圖》等,著有《畫禪室隨筆》、《畫旨》、《畫眼》等。
董邦達:浙江富陽人,清代著名畫家,被譽為清代畫中十哲之一。
董必武:黃安(湖北紅安)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之一,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
董振堂:河北新河人,寧都起義領導人之一,原在國民黨任職,後起義投奔共產黨,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軍長等職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