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環素發明人
① 二戰三大發明之一抗生素是哪國發明的
抗生素原稱抗菌素。由微生物產生的在低濃度下具有抑制或殺死其他微生物作用的化學物質。1929年英國學者弗萊明首先在抗生素中發現了青黴素。目前所用的抗生素大多數是從微生物培養液中提取的,有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由於不同種類的抗生素的化學成分不一,因此它們對微生物的作用機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質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則抑制細胞壁的合成。由於抗生素可使95%以上由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得到控制,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家禽、家畜、作物等病害的防治,現已成為治療傳染性疾病的主要葯物。抗生素還應用於食品保存,如四環素應用於肉類等的保存,制黴菌素應用於柑桔等的保存。利用四環素能與腫瘤組織結合的特性,可將這種抗生素作為載體以提高抗腫瘤葯物的葯效。抗生素雖然能有效地防治人類的疾病,但在臨床使用上還存在著微生物對抗生素的耐葯性問題,如某些地方耐葯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已達80%~90%,有些用葯者對抗生素會產生過敏反應。對於這些問題有待於今後研究解決。
http://hi..com/007cn
② 世界上第一種抗生菌是誰發明的
最早的抗生素是著名的青黴素,是弗萊明發現的。
③ 四環素是誰發明的
四環復素,是從放線菌金色鏈叢菌(制Streptomycesaureofa-ciens)的培養液等分離出來的抗菌物質,對革蘭氏陽性菌、陰性菌、立克次體、濾過性病毒、螺旋體屬乃至原蟲類都有很好的抑製作用,是一種廣譜抗菌素,對結核菌、變形菌等則無效。據說作用機制是與核蛋白體的30S亞單位結合,而阻止氨醯基tRNA同核蛋白體結合。本品為黃色片或糖衣片,無特異性拮抗劑,葯物過量時主要是對症療法和支持療法,如洗胃、用催吐葯及補液等。
④ 青黴素的發明者,時間,怎麼樣發明的用途,用英文表示
1928年英國人弗萊明發明青黴素
青黴素發明者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20世紀40年代以前,人類一直未能掌握一種能高效治療細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葯物。當時若某人患了肺結核,那麼就意味著此人不久就會離開人世。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科研人員進行了長期探索,然而在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卻源自一個意外發現。 亞歷山大·弗萊明由於一次幸運的過失而發現了青黴素。 在1928年夏弗萊明外出度假時,把實驗室里在培養皿中正生長著細菌這件事給忘了。3周後當他回實驗室時,注意到 一個與空氣意外接觸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皿中長出了一團青綠色黴菌。在用顯微鏡觀察這只培養皿時弗萊明發現,黴菌周圍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這意味著黴菌的某種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後的鑒定表明,上述黴菌為點青黴菌,因此弗萊明將其分泌的抑菌物質稱為青黴素。然而遺憾的是弗萊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純度青黴素的方法,於是他將點青黴菌菌株一代代地培養,並於1939年將菌種提供給准備系統研究青黴素的澳大利亞病理學家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學家錢恩。
通過一段時間的緊張實驗,弗洛里、錢恩終於用冷凍乾燥法提取了青黴素晶體。之後,弗洛里在一種甜瓜上發現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黴素的黴菌,並用玉米粉調制出了相應的培養液。弗洛里和錢恩在1940年用青黴素重新做了實驗。他們給8隻小鼠注射了致死劑量的鏈球菌,然後給其中的4隻用青黴素治療。幾個小時內,只有那4隻用青黴素治療過的小鼠還健康活著。「這真像一個奇跡!」弗洛里說道。此後一系列臨床實驗證實了青黴素對鏈球菌、白喉桿菌等多種細菌感染的療效。青黴素之所以能既殺死病菌,又不損害人體細胞,原因在於青黴素所含的青黴烷能使病菌細胞壁的合成發生障礙,導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動物的細胞則沒有細胞壁。但是青黴素會使個別人發生過敏反應,所以在應用前必須做皮試。在這些研究成果的推動下,美國制葯企業於1942年開始對青黴素進行大批量生產。到了1943年,制葯公司已經發現了批量生產青黴素的方法。當時英國和美國正在和納粹德國交戰。這種新的葯物對控制傷口感染非常有效。到1944年,葯物的供應已經足夠治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有參戰的盟軍士兵。
1945年,弗萊明、弗洛里和錢恩因「發現青黴素及其臨床效用」而共同榮獲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青黴素是一種高效、低毒、臨床應用廣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製成功大大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帶動了抗生素家族的誕生。它的出現開創了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新紀元。通過數十年的完善,青黴素針劑和口服青黴素已能分別治療肺炎、肺結核、腦膜炎、心內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繼青黴素之後,鏈黴素、氯黴素、土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不斷產生,增強了人類治療傳染性疾病的能力。但與此同時,部分病菌的抗葯性也在逐漸增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研人員目前正在開發葯效更強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獲得抵抗基因,並以植物為原料開發抗菌類葯物。
青黴素在我國的發展
1953年5月,中國第一批國產青黴素誕生,揭開了中國生產抗生素的歷史。截至2001年年底,我國的青黴素年產量已佔世界青黴素年總產量的60%,居世界首位。
⑤ 抗生素是誰發明的
提起抗生素,今天可能沒有人不知道。得了肺炎,用青黴素或者其他抗生素可以很快治療好;傷口發炎,常常也要用抗生素。的確,人類戰勝疾病,特別是與致病微生物的感染,抗生素起到並且還在發揮著重要作用。有人估計,由於抗生素的發明,全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了10歲。抗生素是怎樣發現和變成造福人類的葯品的呢?讓我們慢慢道來。 1929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培養皿中培養細菌時,發現從空氣中偶然落在培養基上的青黴菌長出的菌落周圍沒有細菌生長。他認為是青黴菌產生了某種化學物質,分泌到培養基里抑制了細菌的生長。這種化學物質便是最先發現的抗生素——青黴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和另外兩位科學家經過艱苦難努力,終於把青黴素提取出來製成了制服細菌感染的特效葯品。因為在戰爭期間,防止戰傷感染的葯品是十分重要的戰略物資,1943年,這個消息傳到中國,當時還在抗日後方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學朱既明,也從長霉的皮鞋上分離到了青黴菌,並且用這種青黴菌製造出了青黴素。1947年,美國微生物學家瓦克曼又在放線菌中發現、並且製成了治療發現了近萬種抗生素。不過它們之中的絕大多數毒性太大,適合作為治療人類或牲畜傳染病的葯品還不到百種。後來人們發現,抗生素並不是都能抑制生物生長,有些是能夠抑制寄生蟲的,有的能夠除,有的可以用來治療心血管病,還有的可以抑制人體的免疫反應,可以用在器官移植手術中。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科學家們把抗生素的范圍擴大了,給了一個新的名稱,叫做生物葯物素。 半個多世紀,抗生素的確挽救了無數病人的生命,但是,因為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也帶來了一些嚴重問題。例如不少孩子的牙齒又黃又發育不好,就稱為「四環素牙」;有的患者因為長期使用鏈霉而喪失了聽力,變成了聾子;還有的病人因為長期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在殺死有害細菌的同時,把人體中有益的細菌也消滅了,於是病人對疾病的抵抗力越來越弱。更為嚴重的是微生物對抗生素的抵抗力也隨著抗生素的頻繁使用越來越強,使得許多抗生素對微生物感染已經無能為力了。所以,現在的醫生在開處方時,對是否要使用抗生素是越來越謹慎了。
⑥ 土黴素是怎麼被發現的
通過土壤收集和測試的方法發現了土黴素。
土黴素對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某些原蟲和某些螺旋體內等還有一定的作用。
土黴素是一種天然的抗生素,屬於四環素類,也是一種抗菌范圍比較廣的抗生素,也就是廣譜抗生素,對革蘭染色陽性細菌和革蘭染色陰性細菌都有作用,能快速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屬於快速抑菌劑。土容黴素曾經和四環素一起,長期作為臨床上抗感染治療的主要抗生素。
(6)四環素發明人擴展閱讀:
土黴素使用注意事項:
1、水溶性好,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比四環素鹼好,並有雜質較少的優點。但鹽酸鹽對消化道的刺激性較大。
2、宜空腹服用。食物可阻滯本品的吸收,使生物利用度顯著下降。
3、保管不當或過期變質,生成有毒性的差向四環素,不可再用。
4、孕婦、授乳婦女及8歲以下兒童禁用,肝、腎功能不全者謹慎使用。
⑦ 青黴素的發明過程
研發歷史
20世紀40年代以前,人類一直未能掌握一種能高效治療細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葯物。當時若某人患了肺結核,那麼就意味著此人不久就會離開人世。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科研人員進行了長期探索,然而在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卻源自一個意外發現。
近代,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現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亞歷山大·弗萊明由於一次幸運的過失而發現了青黴素。
1928年,英國科學家Fleming在實驗研究中最早發現了青黴素,但由於當時技術不夠先進,認識不夠深刻,Fleming並沒有把青黴素單獨分離出來。
1929年,弗萊明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遺憾的是,這篇論文發表後一直沒有受到科學界的重視。
在用顯微鏡觀察這只培養皿時弗萊明發現,黴菌周圍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這意味著黴菌的某種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後的鑒定表明,上述黴菌為點青黴菌,因此弗萊明將其分泌的抑菌物質稱為青黴素。
然而遺憾的是弗萊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純度青黴素的方法,於是他將點青黴菌菌株一代代地培養,並於1939年將菌種提供給准備系統研究青黴素的英國病理學家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學家錢恩。
1938年,德國化學家恩斯特錢恩在舊書堆里看到了弗萊明的那篇論文,於是開始做提純實驗。
弗洛里和錢恩在1940年用青黴素重新做了實驗。他們給8隻小鼠注射了致死劑量的鏈球菌,然後給其中的4隻用青黴素治療。
幾個小時內,只有那4隻用青黴素治療過的小鼠還健康活著。此後一系列臨床實驗證實了青黴素對鏈球菌、白喉桿菌等多種細菌感染的療效。
青黴素之所以能既殺死病菌,又不損害人體細胞,原因在於青黴素所含的青黴烷能使病菌細胞壁的合成發生障礙,導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動物的細胞則沒有細胞壁。
1940年冬,錢恩提煉出了一點點青黴素,這雖然是一個重大突破,但離臨床應用還差得很遠。
1941年,青黴素提純的接力棒傳到了澳大利亞病理學家瓦爾特弗洛里的手中。在美國軍方的協助下,弗洛里在飛行員外出執行任務時從各國機場帶回來的泥土中分離出菌種,使青黴素的產量從每立方厘米2單位提高到了40單位。
1941年前後英國牛津大學病理學家霍華德·弗洛里與生物化學家錢恩實現對青黴素的分離與純化,並發現其對傳染病的療效,但是青黴素會使個別人發生過敏反應,所以在應用前必須做皮試。
所用的抗生素大多數是從微生物培養液中提取的,有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由於不同種類的抗生素的化學成分不一,因此它們對微生物的作用機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質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則抑制細胞壁的合成。
通過一段時間的緊張實驗,弗洛里、錢恩終於用冷凍乾燥法提取了青黴素晶體。之後,弗洛里在一種甜瓜上發現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黴素的黴菌,並用玉米粉調制出了相應的培養液。在這些研究成果的推動下,美國制葯企業於1942年開始對青黴素進行大批量生產。
到了1943年,制葯公司已經發現了批量生產青黴素的方法。當時英國和美國正在和納粹德國交戰。這種新的葯物對控制傷口感染非常有效。
1943年10月,弗洛里和美國軍方簽訂了首批青黴素生產合同。青黴素在二戰末期橫空出世,迅速扭轉了盟國的戰局。戰後,青黴素更得到了廣泛應用,拯救了數以千萬人的生命。到1944年,葯物的供應已經足夠治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有參戰的盟軍士兵。
因這項偉大發明,1945年,弗萊明、弗洛里和錢恩因「發現青黴素及其臨床效用」而共同榮獲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45年,英國化學家霍奇金(D.C.Hodgkin)用X射線衍射法測出了青黴素的分子結構。
1944年9月5日,中國第一批國產青黴素誕生,揭開了中國生產抗生素的歷史。截至2001年年底,中國的青黴素年產量已佔世界青黴素年總產量的60%,居世界首位。
2002年,Birol等人提出了基於過程機理的模型,該過程綜合考慮了發酵中微生物的各種生理變化,發現這是個十分復雜的過程。為了更加方便地對青黴素過程進行研究,Birol對Bajpai和Reuss提出的非結構式模型進行了擴展,對模型進一步簡化,方便研究。
(7)四環素發明人擴展閱讀
青黴素(Penicillin,或音譯盤尼西林)又被稱為青黴素G、peillin G、 盤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黴素鈉、苄青黴素鈉、青黴素鉀、苄青黴素鉀。
青黴素是抗菌素的一種,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黴烷、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並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的一類抗生素,是由青黴菌中提煉出的抗生素。
青黴素屬於β-內醯胺類抗生素(β-lactams),β-內醯胺類抗生素包括青黴素、頭孢菌素、碳青黴烯類、單環類、頭黴素類等。青黴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須做皮試,以防過敏。
主要功能
青黴素是一種高效、低毒、臨床應用廣泛的重要抗生素。
它的研製成功大大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帶動了抗生素家族的誕生。它的出現開創了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新紀元。
通過數十年的完善,青黴素針劑和口服青黴素已能分別治療肺炎、腦膜炎、心內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繼青黴素之後,鏈黴素、氯黴素、土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不斷產生,增強了人類治療傳染性疾病的能力。但與此同時,部分病菌的抗葯性也在逐漸增強。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研人員目前正在開發葯效更強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獲得抵抗基因,並以植物為原料開發抗菌類葯物。
青黴素它不能耐受耐葯菌株(如耐葯金葡)所產生的酶,易被其破壞,且其抗菌譜較窄,主要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效。青黴素G有鉀鹽、鈉鹽之分,鉀鹽不僅不能直接靜注,靜脈滴注時,也要仔細計算鉀離子量,以免注入人體形成高血鉀而抑制心臟功能,造成死亡。
青黴素類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於β-內醯胺類作用於細菌的細胞壁,而人類只有細胞膜無細胞壁,故對人類的毒性較小,除能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顯。
使用該品必須先做皮內試驗。青黴素過敏試驗包括皮膚試驗方法(簡稱青黴素皮試)及體外試驗方法,其中以皮內注射較准確。
皮試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險性,約有25%的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病人死於皮試。所以皮試或注射給葯時都應作好充分的搶救准備。
在換用不同批號青黴素時,也需重作皮試。乾粉劑可保存多年不失效,但注射液、皮試液均不穩定,以新鮮配製為佳。而且對於自腎排泄,腎功能不良者,劑量應適當調整。此外,局部應用致敏機會多,且細菌易產生抗葯性,故不提倡。
⑧ 青黴素是誰發明的
青黴素是細菌學家弗萊明發現的,青黴素一直存在於自然中,不是人去發明的。
1929年,弗萊明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遺憾的是,這篇論文發表後一直沒有受到科學界的重視。
在用顯微鏡觀察這只培養皿時弗萊明發現,黴菌周圍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這意味著黴菌的某種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後的鑒定表明,上述黴菌為點青黴菌,因此弗萊明將其分泌的抑菌物質稱為青黴素。
然而遺憾的是弗萊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純度青黴素的方法,於是他將點青黴菌菌株一代代地培養,並於1939年將菌種提供給准備系統研究青黴素的英國病理學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學家錢恩。
(8)四環素發明人擴展閱讀
青黴素它不能耐受耐葯菌株(如耐葯金葡)所產生的酶,易被其破壞,且其抗菌譜較窄,主要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效。青黴素G有鉀鹽、鈉鹽之分,鉀鹽不僅不能直接靜注,靜脈滴注時,也要仔細計算鉀離子量。
青黴素類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於β-內醯胺類作用於細菌的細胞壁,而人類只有細胞膜無細胞壁,故對人類的毒性較小,除能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顯。
使用該品必須先做皮內試驗。青黴素過敏試驗包括皮膚試驗方法(簡稱青黴素皮試)及體外試驗方法,其中以皮內注射較准確。皮試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險性,約有25%的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病人死於皮試。所以皮試或注射給葯時都應作好充分的搶救准備。
在換用不同批號青黴素時,也需重作皮試。乾粉劑可保存多年不失效,但注射液、皮試液均不穩定,以新鮮配製為佳。而且對於自腎排泄,腎功能不良者,劑量應適當調整。此外,局部應用致敏機會多,且細菌易產生抗葯性,故不提倡。
⑨ 青黴素是怎樣發明的
青黴素的發現者是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
1928年的一天,弗萊明在他的一間簡陋的實驗室里研究導致人體發熱的葡萄球菌。由於蓋子沒有蓋好,他發覺培養細菌用的瓊脂上附了一層青黴菌。這是從樓上的一位研究青黴菌的學者的窗口飄落進來的。
使弗萊明感到驚訝的是,在青黴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見了。這個偶然的發現深深吸引了他,他設法培養這種黴菌進行多次試驗,證明青黴素可以在幾小時內將葡萄球菌全部殺死。
弗萊明據此發明了葡萄球菌的剋星—青黴素。
(9)四環素發明人擴展閱讀:
青黴素又被稱為青黴素G、peillin G、 盤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黴素鈉、苄青黴素鈉、青黴素鉀、苄青黴素鉀。青黴素是抗菌素的一種,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黴烷、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並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的一類抗生素,是由青黴菌中提煉出的抗生素。
青黴素屬於β-內醯胺類抗生素(β-lactams),β-內醯胺類抗生素包括青黴素、頭孢菌素、碳青黴烯類、單環類、頭黴素類等。青黴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須做皮試,以防過敏。
青黴素是一種高效、低毒、臨床應用廣泛的重要抗生素。
它的研製成功大大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帶動了抗生素家族的誕生。它的出現開創了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新紀元。通過數十年的完善,青黴素針劑和口服青黴素已能分別治療肺炎、腦膜炎、心內膜炎、白喉、炭疽等病。
繼青黴素之後,鏈黴素、氯黴素、土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不斷產生,增強了人類治療傳染性疾病的能力。但與此同時,部分病菌的抗葯性也在逐漸增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研人員目前正在開發葯效更強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獲得抵抗基因,並以植物為原料開發抗菌類葯物。
參考鏈接:網路-青黴素
⑩ 計算機、電視機、青黴素的發明者是誰,是在什麼時間、那個國家發明的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電腦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要求賓州大學莫奇來(Mauchly)博士和他的學生愛克特(Eckert) 設計以真空管取代繼電器的「電子化」電腦——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電子數字積分器與計算器), 目的是用來計算炮彈彈道。
這部機器使用了18800個真空管,長50英尺,寬30英尺, 佔地1500平方英尺,重達30噸(大約是一間半的教室大,六隻大象重)。它的計算速度快,每秒可從事5000次的加法運算,運作了九年之久。吃電很兇, 據傳ENIAC每次一開機,整個費城西區的電燈都為之黯然失色。
另外,真空管的損耗率相當高,幾乎每15分鍾就可能燒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員須花15分鍾以上的時間才能找出壞掉的管子,使用上極不方便。曾有人調侃道:「只要那部機器可以連續運轉五天,而沒有一隻真空管燒掉,發明人就要額手稱慶了」。
從第一台計算機誕生至今已過去50多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首先是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處理器和存貯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數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貯容量迅速增加。
1994年12月,美國Intel公司宣布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它每秒可進行3280億次加法運算(是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6600萬倍)。如果讓人完成它一秒鍾進行的運算量的話,需要一個人晝夜不停地計算一萬多年。
當年的「埃尼阿克」和現在的計算機相比,還不如一些高級袖珍計算器,但它的誕生為人類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使得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每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50周年之際,美國副總統戈爾再次啟動了這台計算機,以紀念信息時代的到來。
人們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蘇格蘭人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描」出木偶的圖像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志,他被稱做「電視之父」。但是,這種看法是有爭議的。因為,也是在那一年,美國人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闆展示了他的電視系統。
盡管時間相同,但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與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的電視系統是有著很大差別的。史上將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的電視系統稱做機械式電視,而斯福羅金的系統則被稱為電子式電視。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傳輸和接收原理的不同。
電視的發展紛繁復雜。幾乎是同一個時期有許多人在做同樣的研究。
美國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電視機。
青黴素的發現者是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1928年的一天,弗萊明在他的一間簡陋的實驗室里研究導致人體發熱的葡萄球菌。由於蓋子沒有蓋好,他發覺培養細菌用的瓊脂上附了一層青黴菌。這是從樓上的一位研究青黴菌的學者的窗口飄落進來的。使弗萊明感到驚訝的是,在青黴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見了。這個偶然的發現深深吸引了他,他設法培養這種黴菌進行多次試驗,證明青黴素可以在幾小時內將葡萄球菌全部殺死。弗萊明據此發明了葡萄球菌的剋星—青黴素。
青黴素發明者、英國科學家弗萊明在他的實驗室內 澳大利亞病理學家霍華德.弗羅里因進行
青黴素化學制劑的研究,而與弗萊明
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1929年,弗萊明發表了學術論文,報告了他的發現,但當時未引起重視,而且青黴素的提純問題也還沒有解決。
1935年,英國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家錢恩和物理學家弗羅里對弗萊明的發現大感興趣。錢恩負責青黴菌的培養和青黴素的分離、提純和強化,使其抗菌力提高了幾千倍同,弗羅里負責對動物觀察試驗。至此,青黴素的功效得到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