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勒密發明
1. 托勒密的地心說從哲學角度看是科學理論嗎
真正創抄立了天文學,並且計算出諸多天體運行軌跡的是兩千年前古羅馬時代的托勒密。雖然今天我們可能會嘲笑托勒密犯的簡單的錯誤,但是真正了解托勒密貢獻的人都會對他肅然起敬。托勒密發明了球坐標,定義了包括赤道和零度經線在內的經緯線,他提出了黃道,還發明了弧度制。
當然,他最大也是最有爭議的發明是地心說。雖然我們知道地球是圍繞太陽運動的,但是在當時,從人們的觀測出發,很容易得到地球是宇宙中心的結論。從地球上看,行星的運動軌跡是不規則的,托勒密的偉大之處是用四十個小圓套大圓的方法,精確地計算出了所有行星運動的軌跡。(托勒密繼承了畢達格拉斯的一些思想,他也認為圓是最完美的幾何圖形。)托勒密模型的精度之高,讓以後所有的科學家驚嘆不已。即使今天,我們在計算機的幫助下,也很難解出四十個套在一起的圓的方程。每每想到這里,我都由衷地佩服托勒密。一千五百年來,人們根據他的計算決定農時。但是,經過了一千五百年,托勒密對太陽運動的累積誤差,還是差出了一星期。
從哲學上看,當時應該是科學的
2. 牛頓托勒密哈勃哥白尼四位科學家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
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也奠定了力學的基礎。
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說。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
哈勃給出了紅移公式,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天體距離的測算問題。
3. π是誰發明出來的
圓周率,一般以π來表示,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它定義為圓形之周長與直徑之比值。它相關教學電子計算機的出現使π值計算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949年美國馬里蘭州阿伯丁的軍隊彈道研究實驗室首次用計算機(ENIAC)計算π值,一下子就算到2037位小數,突破了千位數。198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用克雷-2型和IBM-VF型巨型電子計算機計算出π值小數點後4.8億位數,後又繼續算到小數點後10.1億位數,創下最新的紀錄。2010年1月7日——法國一工程師將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後27000億位。2010年8月30日——日本計算機奇才近藤茂利用家用計算機和雲計算相結合,計算出圓周率到小數點後5萬億位。
2011年10月16日,日本長野縣飯田市公司職員近藤茂利用家中電腦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10萬億位,刷新了2010年8月由他自己創下的5萬億位吉尼斯世界紀錄。今年56歲近藤茂使用的是自己組裝的計算機,從去年10月起開始計算,花費約一年時間刷新了紀錄。
而如今計算機高速發展,人們雖然已經知道π是一個無理數,而且已經計算得越來越精準,而人們不管是工程測量、數學解題過程中,大部分都取前兩位數,就是π≈3.14,也產生了圓周率日(3月14日)。
折疊編輯本段各國發展
在歷史上,有不少數學家都對圓周率做出過研究,當中著名的有阿基米德(Archimedes ofSyracuse)、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張衡、祖沖之等。他們在自己的國家用各自的方法,辛辛苦苦地去計算圓周率的值。下面,就是世上各個地方對圓周率的研究成果。
折疊亞洲
中國,最初在《周髀算經》中就有「徑一周三」的記載,取π值為3。
魏晉時,劉徽曾用使正多邊形的邊數逐漸增加去逼近圓周的方法(即「割圓術」),求得π的近似值3.1416。
漢朝時,張衡得出π的平方除以16等於5/8,即π等於10的開方(約為3.162)。雖然這個值不太准確,但它簡單易理解,所以也在亞洲風行了一陣。 王蕃(229-267)發現了另一個圓周率值,這就是3.156,但沒有人知道他是如何求出來的。
公元5世紀,祖沖之和他的兒子以正24576邊形,求出圓周率約為355/113,和真正的值相比,誤差小於八億分之一。這個紀錄在一千年後才給打破。
印度,約在公元530年,數學大師阿耶波多利用384邊形的周長,算出圓周率約為√9.8684。
婆羅門笈多採用另一套方法,推論出圓周率等於10的算術平方根。
折疊歐洲
斐波那契算出圓周率約為3.1418。
韋達用阿基米德的方法,算出3.1415926535<π<3.1415926537
他還是第一個以無限乘積敘述圓周率的人。
(阿基米德,前287-212,古希臘數學家,從單位圓出發,先用內接六邊形求出圓周率的下界是3,再用外接六邊形結合勾股定理求出圓周率的上限為4,接著對內接和外界正多邊形的邊數加倍,分別變成了12邊型,直到內接和外接96邊型為止。最後他求出上界和下界分別為22╱7和223╱71,並取他們的平均值3.141851為近似值,用到了迭代演算法和兩數逼近的概念,稱得算是計算的鼻祖。
魯道夫萬科倫以邊數多過32000000000的多邊形算出有35個小數位的圓周率。
華理斯在1655年求出一道公式π/2=2×2×4×4×6×6×8×8...../3×3×5×5×7×7×9×9......
歐拉發現的e的iπ次方加1等於0,成為證明π是超越數的重要依據。
之後,不斷有人給出反正切公式或無窮級數來計算π,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折疊
4. 托勒密的發明創造是什麼
托勒密在繼承亞里士多德等人學說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天文觀測和大地測量,創立了宇宙結構學說,寫成了13卷本的巨著《天文大全》。他把前人提出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觀點,進一步發揮和系統總結。
5. 宇宙模形是哪位科學家發明的
宇宙模型就是對宇宙的大尺度時空結構、運動形態和物質演化規律的理論描回述。
宇宙模型不是哪一位答科學提出或發明的,而是自古就有。任何一種對宇宙形態、結構、運動與演化的系統性描述都是宇宙模型。
例如我國古代的蓋天說(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即天圓地方)、渾天說(天像蛋殼,地像蛋黃,天地為雙層結構)、宣夜說(不存在有形質的天。日月星辰自由漂浮在太空之中。天色蒼蒼是因為它「高遠無極」)等對天地結構的猜想,都是宇宙模型。
在西方,泰勒斯的水是宇宙萬物本源(萬物皆成於水)、畢達哥拉斯的宇宙最外層是永不熄滅的天火說、亞里士多德的多層水晶球說、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說(地心說)、哥白尼的日心說。。。也都是宇宙模型。
到近現代,牛頓的絕對無限宇宙體系是宇宙模型,愛因斯坦的有限無邊宇宙模型也是,勒梅特提出的極端高溫高壓狀態下的「原始原子」突發膨脹產生宇宙及後期伽莫夫提出的大爆炸宇宙模型也是。經過加工完善的大爆炸宇宙模型成為「標准宇宙模型」,則是許多科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6. 伽利略發明了什麼
伽利略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匯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
伽利略從實驗中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理學的許多臆斷,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反駁了托勒密的地心體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學說 。
他以系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純屬思辨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
(6)托勒密發明擴展閱讀:
科學地位:
伽利略對17世紀的自然科學和世界觀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
從伽利略、牛頓開始的實驗科學,是近代自然科學的開始。
伽利略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者之一。
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的開端!」
7. 伽利略都發明了些啥
他設計和製造的儀器有擺鍾、天文望遠鏡(被稱為伽利略望遠鏡)流體靜力秤、比例規、溫度計、擺式脈搏計等。
他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匯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
伽利略從實驗中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
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理學的許多臆斷,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反駁了托勒密的地心體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學說。
他以系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純屬思辨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因此被譽為「近代力學之父」、「近代科學之父」。其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7)托勒密發明擴展閱讀:
主要貢獻
1、力學
伽利略是第一個把實驗引進力學的科學家,他利用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學定律。
在歷史上伽利略是最早對動力學作了定量研究的人。1589—1591年,他對物體的自由下落運動作了細致的觀察,從實驗和理論上否定了統治兩千年的亞里士多德的落體運動觀點(重物比輕物下落快)。
2、天文學
伽利略是利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學家。
伽利略第一個用望遠鏡觀察到土星光環、太陽黑子、月球山嶺、金星和水星的盈虧現象、木星的衛星和金星的周相等現象。
並從實驗中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理學的許多臆斷,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反駁了托勒密的地心體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學說。
3、哲學
伽利略一生堅持與教會的經院哲學作斗爭,主張用具體的實驗來認識自然規律,認為實驗是理論知識的源泉。他不承認世界上有絕對真理和掌握真理的絕對權威,反對迷信盲從。
8. 哥白尼 開普勒 托勒密 三人在天文學上的貢獻 詳細
哥白尼的「日心說」發表之前,「地心說」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直居於統治地位。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的結構不斷地進行著思考,早在古希臘時代就有哲學家提出了地球在運動的主張,只是當時缺乏依據,因此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
在古代歐洲,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張「地心說」,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其他的星體都圍著地球這一宇宙中心旋轉。這個學說的提出與基督教《聖經》中關於天堂、人間、地獄的說法剛好互相吻合,處於統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學說,把「地心說」和上帝創造世界融為一體,用來愚弄人們,維護自己的統治。因而「地心學」說被教會奉為和《聖經》一樣的經典,長期居於統治地位。
行星運動定律的發明者約翰尼斯·開普勒於1571年出生在德國的威爾德斯達特鎮,恰好是哥白尼發表《天體運行論》後的第二十八年。哥白尼在這部偉大著作中提出了行星繞太陽而不是繞地球運轉的學說。開普勒就讀於蒂賓根大學,1588年獲得學士學位,三年後獲得碩士學位。當時大多數科學家拒不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說。在蒂賓根大學學習期間,他聽到對日心學說所做的合乎邏輯的闡述,很快就相信了這一學說。」
http://ke..com/view/4416.htm
托勒密
古希臘地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曾譯托勒玫、多祿某。長期進行天文觀測。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天文學大成》(又稱《大綜合論》13卷)主要論述了他所創立的地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靜止不動,日、月、行星和恆星均圍繞地球運動。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系統研究日月星辰的構成和運動方式並作出成就的科學家。此書被尊為天文學的標准著作,直到16世紀哥白尼的日心說發表,地心說才被推翻。另一重要著作《地理學指南》(8卷)主要論述地球的形狀、大小、經緯度的測定,以及地圖的投影方法,是古希臘有關數理地理知識的總結。書中附有27幅世界地圖和26幅區域圖,後人稱之為托勒密地圖。他製造了供測量經緯度用的類似中國渾天儀的儀器和角距儀;通過系統的天文觀測,編有包括1028顆恆星的位置表,測算出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離為29.5倍於地球直徑,這個數值在古代是相當精確的。對幾何學也有研究。還著有《光學》(5卷)等。詳細資料參見(克羅狄斯·托勒密)
http://ke..com/view/24118.htm
9. 伽利略的所有發明
主要貢獻 可分下列三個方面: ①力學 伽利略是第一個把實驗引進力學的科學家,他利用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學定律。1582年前後,他經過長久的實驗觀察和數學推算,得到了擺的等時性定律。接著在1585年因家庭經濟困難輟學。離開比薩大學期間,他深入研究古希臘學者歐幾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他根據杠桿原理和浮力原理寫出了第一篇題為《天平》的論文。不久又寫了論文《論重力》,第一次揭示了重力和重心的實質並給出准確的數學表達式,因此聲名大振。與此同時,他對亞里士多德的許多觀點提出質疑。 在1589~1591年間,伽利略對落體運動作了細致的觀察。從實驗和理論上否定了統治千餘年的亞里士多德關於「落體運動法則」確立了正確的「自由落體定律」,即在忽略空氣阻力條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時同時落地,下落的速度與重量無關。根據伽利略晚年的學生V.維維亞尼的記載,落體實驗是在比薩斜塔上公開進行的:1589年某一天,伽利略將一個重100磅,一個重1磅的鐵球同時拋下,幾乎同時落地,在場的競爭者個個目瞪口呆,在大笑中聳聳肩走了。但在伽利略的著作中並未明確說明實驗是在比薩斜塔上進行的。因此近年來對此存在爭議。 伽利略對運動基本概念,包括重心、速度、加速度等都作了詳盡研究並給出了嚴格的數學表達式。尤其是加速度概念的提出,在力學史上是一個里程碑。有了加速度的概念,力學中的動力學部分才能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而在伽利略之前,只有靜力學部分有定量的描述。 伽利略曾非正式地提出過慣性定律(見牛頓運動定律)和外力作用下物體的運動規律,這為牛頓正式提出運動第一、第二定律奠定了基礎。在經典力學的創立上,伽利略可說是牛頓的先驅。 伽利略還提出過合力定律,拋射體運動規律,並確立了伽利略相對性原理. 伽利略在力學方面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這在他晚年寫出的力學著作《關於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證明》中有詳細的描述。在這本不朽著作中,除動力學外,還有不少關於材料力學的內容。例如,他闡述了關於梁的彎曲試驗和理論分析,正確地斷定梁的抗彎能力和幾何尺寸的力學相似關系。他指出,對長度相似的圓柱形梁,抗彎力矩和半徑立方成比例。他還分析過受集中載荷的簡支梁,正確指出最大彎矩在載荷下,且與它到兩支點的距離之積成比例。伽利略還對梁彎曲理論用於實踐所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工程結構的尺寸不能過大,因為它們會在自身重量作用下發生破壞。他根據實驗得出,動物形體尺寸減小時,軀體的強度並不按比例減小。他說:「一隻小狗也許可以在它背上馱兩三隻同樣大小的狗,但我相信一匹馬也許連一匹和它同樣大小的馬也馱不起。」 ②天文學 他是利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學家。這些成果包括: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現稱伽利略衛星),太陽黑子和太陽的自轉,金星、木星的盈虧現象以及銀河由無數恆星組成等。他用實驗證實了哥白尼的「地動說」,徹底否定了統治千餘年的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天動說」。 ③哲學 他一生堅持與唯心論和教會的經院哲學作斗爭,主張用具體的實驗來認識自然規律,認為經驗是理論知識的源泉。他不承認世界上有絕對真理和掌握真理的絕對權威,反對盲目迷信。他承認物質的客觀性、多樣性和宇宙的無限性,這些觀點對發展唯物主義的哲學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由於歷史的局限性,他強調只有可歸納為數量特徵的物質屬性才是客觀存在的。 伽利略因為支持日心說入獄後,"放棄了"日心說,他說"考慮到種種阻礙,兩點之間最短的不一定是直線",正是因為他有這樣的思想,暫時的放棄換得永遠的支持,沒有像布魯諾那樣去壯烈,但卻可以為科學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伽利略和他的科學發現 古希臘在物理學說方面有兩大學派,一派以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為代表,另一派則以自然科學家阿基米德為代表。兩人皆是古代希臘蓍名的學者,但由於兩人的觀點和方法不同,其科學結論也就各異,並形成了鮮明的對立。亞里士多德學派的觀點基本是唯心的,他是憑主觀思考和純推理方法作結論的,所以是充斥著謬誤。而阿基米德學派的觀點基本是唯物的,他完全依靠靠科學實踐方法得出結論。 然而從11世紀起,在基督教會的扶持下,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得到了經院哲學家的重視,他們排斥阿基米德的物理學,把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奉為經典,凡違反亞里士多德物理學的學者均被視為「異端邪說」。但伽利略卻對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抱懷疑態度,相反他特別重視對阿基米德物理學的研究,他重視理論聯系實際,注意觀察各種自然現象,思考各種問題。在伽俐略十八歲那年,一次到比薩教堂去做禮拜,他注意到教堂里懸掛的那些長明燈被風吹得一左一右有規律地擺動,他按自己脈搏的跳動來計時,發現它們往復運動的時間總是相等的。就這樣他發現了擺的等時性,後來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掛擺時鍾,人們稱之為"伽利略鍾"。 伽利略根據阿基米德的學說,作了迅速確定合金成分的流體靜力天平的研究,發明了可以測定物質密度的"小天平",寫出了名為《小天平》的論文。後來他又潛心研究了物體重心的幾何學,於1588年發表了《固體的重心》的論文,引起學術界的注意。第二年,在友人的推薦下,被比薩大學聘任為數學教授。 亞里士多德認為兩個物體以同一高度落下,重的比輕的先著地。但伽利略經過反復的研究與實驗後,得出了與之截然相反的結論:物體下落的快慢與重量無關。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公開作了落體實驗,驗證了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是錯誤的,使統治人們思想長達2000多年的亞里士多德的學說第一次發生動搖。而應邀前來觀看的一些著名學者卻否認自己親眼見到的一切,他們群起攻擊伽利略。1591年,伽利略被比薩解聘。 從科學史上看,伽利略並不是落體實驗的首創者,其首創者是比利時的斯台文。但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所造成的影響卻是更為深遠的。 1592年,伽利略來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學任教,開始了他科學活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他研究了大量的物理學問題,如斜面運動、力的合成、拋射體運動等。他還對液體與熱學作了研究,發明了溫度計。1609年,伽利略製成了天文望遠鏡,並用這台望遠鏡去探索宇宙的奧秘,他發現月球的表面凹凸不平,有高山深谷;木星有四顆衛星圍繞它旋轉,金星和月亮一樣有盈有虧;土星有光環;太陽有黑子,能自轉。銀河是由於千千萬萬顆暗淡的星星所組成。這些發現為哥白尼、布魯諾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對教會的信條進行了嚴厲的打擊。 第二年,他出版了《星際使者》,通俗地向讀者介紹他觀察到的天空現象,宣傳了他的觀點。這部著作在歐洲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伽利略因此被稱為「天空的哥倫布」。1613年,他在羅馬發表了《論太陽黑子》。該書以書信形式明確指出了哥白尼學說是正確的,托勒密學說是錯誤的。由此伽利略觸怒了教會,開始受到宗教裁製所的審訊。 在教廷的壓制下,伽利略仍繼續科學研究,在長期觀察和研究天體運動的實踐中,他更加堅信哥白尼學說的正確性。1632年1月,伽利略在佛羅倫薩出版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的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他在書中用三位學者對話的形式,作了四天的談話。討論了三個問題:1、證明地球在運動;2、充實哥白尼學說;3、地球的潮汐。《對話》總結了伽利略長期科研實踐中的各種科學發現,宣告了托勒密地心說理論的破產,從根本上動搖了教會的最高權威,從而推動了唯物論思想的發展。這部著作一經出版便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但卻遭到了羅馬教會的反對。伽利略因此而受到了長期的監禁。 1636年,伽利略在監禁中偷偷地完成了他一生中另一部偉大的著作《關於兩種新科學的對話》。該書於1638年在荷蘭出版。這部偉大著作同樣是以三人對話形式寫的。「第一天」是關於固體材料強度的問題,反駁了亞里士多德關於落體的速度依賴於其重量的觀點;「第二天」是關於內聚作用的原因,討論了杠桿原理的證明及梁的強度問題;「第三天」討論了勻速運動和自然加速運動;"第四天"是關於拋射體運動的討論。這一巨著從根本上否定的亞里士多德的運動學說。
10. 為什麼說托勒密體系是不科學的科學理論
真正創立了天文學,並且計算出諸多天體運行軌跡的是兩千年前古內羅馬時代的托勒容密。雖然今天我們可能會嘲笑托勒密犯的簡單的錯誤,但是真正了解托勒密貢獻的人都會對他肅然起敬。托勒密發明了球坐標,定義了包括赤道和零度經線在內的經緯線,他提出了黃道,還發明了弧度制。
當然,他最大也是最有爭議的發明是地心說。雖然我們知道地球是圍繞太陽運動的,但是在當時,從人們的觀測出發,很容易得到地球是宇宙中心的結論。從地球上看,行星的運動軌跡是不規則的,托勒密的偉大之處是用四十個小圓套大圓的方法,精確地計算出了所有行星運動的軌跡。(托勒密繼承了畢達格拉斯的一些思想,他也認為圓是最完美的幾何圖形。)托勒密模型的精度之高,讓以後所有的科學家驚嘆不已。即使今天,我們在計算機的幫助下,也很難解出四十個套在一起的圓的方程。每每想到這里,我都由衷地佩服托勒密。一千五百年來,人們根據他的計算決定農時。但是,經過了一千五百年,托勒密對太陽運動的累積誤差,還是差出了一星期。
從哲學上看,當時應該是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