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新能源
① 我國新能源發明家為數不多
太多的新能源公司了,都是發明家
② 對其他新能源的研發怎樣利用
除了這些近幾年已廣為人知的新能源,還有一些環保能源尚在研究或推廣當中。這些能源的研發為能源危機找到了更多的出路。
我們的地球是一個龐大的天然磁體,它的磁場卻比較弱,總磁場強度不過0.6奧斯特。地球磁場的強度由奧斯特換算為伽瑪,則是6×104伽瑪。然而,地球卻在不停地轉動,它每23小時56分便自轉1周,所具有的動能是一個很大的數值,為2.58×1029焦耳。
具有磁場的天體旋轉時,由於單極感應作用,就會產生動勢。如果我們把整個地球作為發電機的轉子,以南、北兩極為正極,以赤道為負極,理論上可以獲得10萬伏左右的電壓。這便是人們把地球本身當做一個巨大的發電機的一種設想。不過,如何把地球自轉發出來的電引出來使用,還須有另外的方案或設想。
電磁感應定律告訴我們,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力線的運動便會產生感應電流。由於地球本身具有磁性,所以,在地球及其周圍存在著地磁場。地球上的河流和海洋也是導電體。隨著地球的自轉,它們自然而然地就相對於地磁場產生了切割磁力線的運動,那麼,河流和海洋中就有地磁場的感生電流了。要知道,光海洋就覆蓋著地球表面的71%呢!如果想辦法把河流和海洋中的感生電流引出雷電給地球充電來,不就有巨大的電能供我們使用了嗎?顯然,這是利用地球發電機的一種方案。
還有,地球本身又是一個巨大的蓄電池,它經常在雷雨中炫目的閃光中充電。雷雨雲聚集和儲存的大量負電荷,使雲層下面的大地表面感應出正電荷。兩種不同極性的電荷互相吸引,就驅使電子從雲層奔向大地,形成閃電給地球充電。據估算,每秒鍾約有100次閃電,電壓可達1億伏,電流可達16萬安培,可以產生37.5億千瓦的電能,比目前美國所有電廠的最大容量之和還多。但閃電持續時間很短,只有若干分之一秒。閃電中大約75%的能量作為熱能耗散掉了,它使閃電通道內的空氣溫度達到15000℃。空氣受熱迅速膨脹,就像爆炸時的氣體一樣,產生震耳欲聾的雷聲,在30千米以外都能聽到。
1752年,偉大的富蘭克林曾帶著他的兒子在雷雨中用風箏捕捉閃電。他的不怕犧牲、勇於探索的精神實在可嘉,但是他的實驗結果,除了導致避雷針的發明外,在利用閃電方面卻影響不大。至今還沒有人找到利用閃電能的有效途徑。在地球表面產生的具有強大能量的閃電,能不能直接用來為人類造福呢?已轉化為熱能的75%的閃電能是否也可利用呢?有沒有辦法使閃電不把那麼多的能量轉化為熱能,仍保持電能的狀態為我們所用呢?能不能撇開上述思路另闢蹊徑?譬如,既然閃電已把能量傳給了地球,我們能不能利用蓄電池,想辦法把電能引出來使用呢?這些答案恐怕要由未來的科學家們給出了。
此外,極光又是「地球發電機」以另一種形式發出的「希望之光」,也是一種威力巨大的「天然發電站」。
在地球的南、北兩極,高闊的天幕上,競相輝映著五彩繽紛的光弧。有的像探照燈的光芒在空中晃動,有的像綵帶在空中飛舞,有的像帷幕隨風飄拂,有的像成串的珍珠閃閃發光……光弧的顏色或紅或綠,或藍或紫,時明時暗,構成一幅瑰麗的景觀。這就是極光。它是地球兩極特有的自然現象,多出現在每年3月、4月、9月和10月4個月份。那麼,極光是怎樣發生的呢?我們已經知道,太陽的內部和表面進行著劇烈的熱核反應,不斷地產生出強大的帶電微粒流——電子流。這種電子流順著地磁場的磁力線,來到地磁極附近,以光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散射。其中一部分電子流射入大氣層時,使大氣中的氣體分子和原子發生電離,產生出大量的帶電離子,發出光和電來。極光爆發時,會產生強烈的磁暴和電離層擾動,使無線電通訊和電視廣播等受到干擾破壞,使飛機、輪船上的磁羅盤失靈。
盡管如此,作為一種未來很有希望的新能源,它將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好處。有人推算過,極光發射出的電量高達1億千瓦,相當於目前美國全年耗電量的100倍以上。有的科學家設想,將來在北極或南極地區,建造一座高達100千米的巨型塔架,用適當的方法把高空中極光的電能接收下來,供人們使用。
③ 新能源汽車的發明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什麼影響
新能源汽車畢竟是綠色產業。現在都提倡保護環境 治理空氣。所以會慢慢發展起來的汽車的普及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節奏,促進了交通的發展,縮短了城市與鄉村的距離。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汽車駕駛者的安全成了設計師考慮的重要課題之一。最新的安全設計是氣囊。在發生事故的時候,它會在瞬間彈出以保護前座乘客。就像剎車時防止車輪阻滯的ABS系統一樣,氣囊的設計也得依賴現代電子系統。電子系統還控制著催化式排汽凈化器內廢氣的凈化,以及發動機里的燃燒過程,以確保汽車盡可能無污染地運行。
④ 新能源歷史
常見新能源形式概述
太陽能
太陽能一般指太陽光的輻射能量。太陽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陽能的光熱轉換、光電轉換以及光化學轉換三種主要方式
廣義上的太陽能是地球上許多能量的來源,如風能,化學能,水的勢能等由太陽能導致或轉化成的能量形式。
利用太陽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陽電能池,通過光電轉換把太陽光中包含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太陽光的熱量加熱水,並利用熱水發電等。
太陽能可分為3種:
1.太陽能光伏 光伏板組件是一種暴露在陽光下便會產生直流電的發電裝置,由幾乎全部以半導體物料(例如硅)製成的薄身固體光伏電池組成。由於沒有活動的部分,故可以長時間操作而不會導致任何損耗。簡單的光伏電池可為手錶及計算機提供能源,較復雜的光伏系統可為房屋照明,並為電網供電。 光伏板組件可以製成不同形狀,而組件又可連接,以產生更多電力。近年,天台及建築物表面均會使用光伏板組件,甚至被用作窗戶、天窗或遮蔽裝置的一部分,這些光伏設施通常被稱為附設於建築物的光伏系統。
2.太陽熱能 現代的太陽熱能科技將陽光聚合,並運用其能量產生熱水、蒸氣和電力。除了運用適當的科技來收集太陽能外,建築物亦可利用太陽的光和熱能,方法是在設計時加入合適的裝備,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戶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釋放太陽熱力的建築材料。
3.太陽光合能:植物利用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因此,可以人為模擬植物光合作用,大量合成人類需要的有機物,提高太陽能利用效率。
核能
核能是通過轉化其質量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質量,c=光速常量。核能的釋放主要有三種形式:
A.核裂變能
所謂核裂變能是通過一些重原子核(如鈾-235、鈾-238、鈈-239等)的裂變釋放出的能量
B.核聚變能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氫原子核(如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同時發生質量虧損釋放出巨大能量的反應叫做核聚變反應,其釋放出的能量稱為核聚變能。
C.核衰變
核衰變是一種自然的慢得多的裂變形式,因其能量釋放緩慢而難以加以利用
核能的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資源利用率低
(2)反應後產生的核廢料成為危害生物圈的潛在因素,其最終處理技術尚未完全解決
(3)反應堆的安全問題尚需不斷監控及改進
(4)核不擴散要求的約束,即核電站反應堆中生成的鈈-239受控制
(5)核電建設投資費用仍然比常規能源發電高,投資風險較大
海洋能
海洋能指蘊藏於海水中的各種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溫差能、海水鹽度差能等。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環境等優點,是一項亟待開發利用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能源。
波浪發電,據科學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蘊藏的電能高達90萬億度。目前,海上導航浮標和燈塔已經用上了波浪發電機發出的電來照明。大型波浪發電機組也已問世。我國在也對波浪發電進行研究和試驗,並製成了供航標燈使用的發電裝置。將來的世界,每一個海洋里都會有屬於我們中國的波能發電廠。波能將會為我國的電業作出很大貢獻。
潮汐發電,據世界動力會議估計,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發電量將達到1000-3000億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是法國北部英吉利海峽上的朗斯河口電站,發電能力24萬千瓦,已經工作了30多年。中國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廈潮汐電站,總容量達到3000千瓦。
風能
風能是太陽輻射下流動所形成的。風能與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它蘊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廣泛,永不枯竭,對交通不便、遠離主幹電網的島嶼及邊遠地區尤為重要。
風力發電,是當代人利用風能最常見的形式,自19世紀末,丹麥研製成風力發電機以來,人們認識到石油等能源會枯竭,才重視風能的發展,利用風來做其它的事情。
1977年,聯邦德國在著名的風谷--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的布隆坡特爾建造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發電風車。該風車高150米,每個漿葉長40米,重18噸,用玻璃鋼製成。到1994年,全世界的風力發電機裝機容量已達到300萬千瓦左右,每年發電約50億千瓦時。
生物質能
生物質能來源於生物質,也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於生物中的一種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質能是貯存的太陽能,更是一種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轉化成常規的固態、液態或氣態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質能資源較為豐富,而且是一種無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有1730億噸,其中蘊含的能量相當於全世界能源消耗總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生物質能利用現狀
2006年底全國已經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1870萬口,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14萬處,畜禽養殖場和工業廢水沼氣工程2,000多處,年產沼氣約90億立方米,為近8000萬農村人口提供了優質生活燃料。
中國已經開發出多種固定床和流化床氣化爐,以秸稈、木屑、稻殼、樹枝為原料生產燃氣。2006年用於木材和農副產品烘乾的有800多台,村鎮級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系統近600處,年生產生物質燃氣2,000萬立方米。
地熱能
地球內部熱源可來自重力分異、潮汐摩擦、化學反應和放射性元素衰變釋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熱能是地球主要熱源。我國地熱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已有5500處地熱點,地熱田45個,地熱資源總量約320萬兆瓦。
氫能
在眾多新能源中,氫能以其重量輕、無污染、熱值高、應用面廣等獨特優點脫穎而出,將成為21世紀最理想的新能源。氫能可應用於航天航空、汽車的燃料,等高熱行業。
海洋滲透能
如果有兩種鹽溶液,一種溶液中鹽的濃度高,一種溶液的濃度低,那麼把兩種溶液放在一起並用一種滲透膜隔離後,會產生滲透壓,水會從濃度低的溶液流向濃度高的溶液。江河裡流動的是淡水,而海洋中存在的是鹹水,兩者也存在一定的濃度差。在江河的入海口,淡水的水壓比海水的水壓高,如果在入海口放置一個渦輪發電機,淡水和海水之間的滲透壓就可以推動渦輪機來發電。
海洋滲透能是一種十分環保的綠色能源,它既不產生垃圾,也沒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賴天氣的狀況,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在鹽分濃度更大的水域里,滲透發電廠的發電效能會更好,比如地中海、死海、我國鹽城市的大鹽湖、美國的大鹽湖。當然發電廠附近必須有淡水的供給。據挪威能源集團的負責人巴德·米克爾森估計,利用海洋滲透能發電,全球范圍內年度發電量可以達到16000億度。
水能
水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是清潔能源,是指水體的動能、勢能和壓力能等能量資源。廣義的水能資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資源;狹義的水能資源指河流的水能資源。是常規能源,一次能源。水不僅可以直接被人類利用,它還是能量的載體。太陽能驅動地球上水循環,使之持續進行。地表水的流動是重要的一環,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區,水能資源豐富。隨著礦物燃料的日漸減少,水能是非常重要且前景廣闊的替代資源。目前世界上水力發電還處於起步階段。河流、潮汐、波浪以及涌浪等水運動均可以用來發電。
可以利用電解水分子和光以及化學分解水分子的方式,來分解到可燃燒的氫氣,它可作為新的,多用途的能源來替代現有的礦物質能源。水分子的分解過程簡而易行,投資少見效快。這給水能的綜合利用帶來了廣泛的前景,在地球上,水是一種到處可見的液態物質。通過水的分解裝置,制備出氫燃料,可用於汽車,航天航空,熱力發電等工業和民用方面,在較大的程度上,緩解了人類對礦物質資源的過分依賴。
⑤ 汽車新能源技術起源
起源於最早的純電動汽車,目前還有氫燃料汽車
⑥ 歷史上使電成為新能源的關鍵性科學發明是 答案 美國貝爾發明的電話 為什麼不是愛迪生的電燈泡
是西門子的發電機,不是電話和燈泡,答案錯了!
⑦ 如果發現新能源或是發明要到什麼地方去說
發現新能源則到國務院下屬部門:資源管理局.有新的發明則到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局.
⑧ 愛迪生發明燈泡 卡爾本茨發明汽車 兩種發明創造分別是哪種新能源和新動力的應用
電
內燃機
希望幫得到你\(^o^)/~
⑨ 為什麼不發明新能源汽車
其實是一個利益來問題,要推翻自現在所有的生產線,投資很大,沒有哪個企業會主動放棄現有汽車市場生產新能源汽車的,否則肯定破產。打個比方,你現在會買新能源汽車嗎,答案是否定的,所以等汽油用完了自然就有新能源了,只是時間問題。
⑩ 環保新能源的發明
目前最簡單的辦法是你先做出來,然後找一家節能服務公司,通過他們向政府申專請技術鑒定,然屬後獲得資金扶持和推廣;還有1種方法,就是自己去找願意為你投資的企業,由他們出資進行試驗,成功了算他們和你的共同成果,這種方法需要伯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