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秧馬發明於什麼時期

秧馬發明於什麼時期

發布時間: 2021-02-12 16:25:09

㈠ 宋朝時發明的新農具是什麼...

(秧馬)北宋。(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蹚頭)考古挖掘,出土最早的蹚頭是北宋時期。(疏鬆兩側的土壤,清除兩側的雜草)

㈡ 木錦紡車,秧馬是什麼朝代出來的

秧馬:種植水稻時,用於拔秧的工具。何時發明,尚無定論。北宋開始大量使用。其外形似小船,頭尾翹起,腹部以棗木或榆木製成,非常光滑;背部用揪木或桐木。操作者坐於船背。

㈢ 秧馬這種水稻插秧工具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秧馬,舊時中國農具,流行於長江中下游水稻產區。是種植水稻時,用於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從北宋時期開始大量使用,蘇軾曾撰寫詩文,熱情為之宣傳推廣。
種植水稻時,用於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何時發明,尚無定論。北宋開始大量使用。其外形似小船,頭尾翹起,背面象瓦,供一人騎坐其腹以棗木或榆木製成,背部用揪木或桐木。操作者坐於船背。如插秧,則用右手將船頭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後以雙腳使秧馬向後逐漸挪動;如拔秧,則用雙手將秧苗拔起,捆縛成匝,置於船後倉中,可提高功效及減輕勞動強度。宋代大詩人蘇軾曾撰寫詩文,熱情為之宣傳推廣,並安排實物進行示範表演。當時,在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均有秧馬使用。元代以後,繼續不絕,各種式樣的秧船,皆從秧馬演化而來
。宋代蘇軾《秧馬歌序》:「予昔游武昌,見農夫皆騎秧馬。以榆棗為腹,欲其滑;以楸梧為背,欲其輕,腹如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兩髀雀躍於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縛秧,日行千畦,較之傴僂而作者,勞佚相絕矣。」宋樓壽《耕織圖.插秧》詩:「拋擲不停手,左右無亂行。被將教秧馬,代勞民莫忘。」元袁士元,喜雨三十韻》:「木龍漫吼江頭月,秧馬猶沉屋角煙。」木龍,指龍骨水車。清陸士儀《思辨錄》:「按秧馬制甚有理,今農家拔秧時宜用之。可省足力,兼可載秧,供拔蒔者甚便。」

㈣ 宋代時其發明的新農具是什麼

插秧用的秧馬、中耕用的雲盪等是宋代創造的。

㈤ 碌碡最早是誰發明的

農具的起源 農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使用簡單農具的時代。在中國,早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約公元前5000~前3000)就有了原始的耕地工具——耒耜。公元前13世紀就已使用銅犁頭進行牛耕。到公元前 8~前 3世紀的春秋戰國時代,已經擁有耕地、播種、收獲、加工和灌溉等一系列鐵、木製農具。公元前90年前後,趙過發明的三行耬,即三行條播機,其基本結構至今仍被應用。到 9世紀已形成結構相當完備的畜力鏵式犁。在《齊民要術》(約540)、《耒耜經》(約880)、王禎《農書》(約1310)、《天工開物》(1637)等古籍中,對各個時期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各種機械和工具都有詳細的記載。在西方,原始的木犁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使用鐵犁鏵。19世紀至20世紀初,是發展和大量使用新式畜力農業機械的年代。1831年,美國的C.H.麥考密克創製成功馬拉收割機。1936年出現了第一台馬拉的穀物聯合收獲機。1850~1855年間,先後製造並推廣使用了穀物播種機、割草機和玉米播種機等。20世紀初,以內燃機為動力的拖拉機開始逐步代替牲畜,作為牽引動力廣泛用於各項田間作業,並用以驅動各種固定作業的農業機械。30年代後期,英國的H.G.弗格森創製成功拖拉機的農具懸掛系統,使拖拉機和農具二者形成一個整體,大大提高了拖拉機的使用和操作性能。由液壓系統操縱的農具懸掛系統也使農具的操縱和控制更為輕便、靈活。與拖拉機配套的農機具由牽引式逐步轉向懸掛式和半懸掛式,使農機具的重量減輕、結構簡化。40年代起,歐美各國的穀物聯合收獲機逐步由牽引式轉向自走式。60年代,水果、蔬菜等收獲機械得到發展。自70年代開始,電子技術逐步應用於農業機械作業過程的監測和控制,逐步向作業過程的自動化方向發展。 發展: 農具的產生和發展是與農業的產生和發展同步進行並相互促進的。在原始農業時期,農業生產粗放,農具的材料以石、骨、蚌、木為主;種類可分為農耕用、收割用和加工用3類。農耕類大體有鏟、耒、鋤等;收割類包括刀、鐮等;加工類最普遍的是石磨盤和石磨棒。此外,還有用鹿角製成的農具。陶器的發明和應用很早,主要用以汲水、貯物和燒煮食物。此後,各個時期農具的發展大致如下。 夏、商、西周時期 這一時期的農具有所改進,但所用材料還是以木、石、骨等為主。當時已有青銅生產,但多用於武器、食器和禮器。到西周末年,用青銅製作的僅有一些中耕農具□(字型檔無此漢字,下同.編者注)、□和收割農具□等。此外還有一種用於碎土和砸實田埂的□,只是裝有長木柄的木質榔頭。在農業上很重要的汲水、灌溉器具,商代已有桔槔;西周的戽桶和吊桶,是用於從池塘和井中取水灌溉的。這個時期農具的種類雖增加不多,效率也還不高,但為後來鐵制農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春秋、戰國時期 冶鐵業的興起,使中國農具史上出現了一大變革時期:鐵制農具代替了木、石材料農具,從而使農業生產力開始了質的飛躍。戰國時期的農具絕大多數都是木心鐵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個鐵制的鋒刃,這就比過去的木、石質農具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從考古出土的實物看,當時使用呈V字形的鐵犁頭,有利於減少耕地時的阻力;鐵□(或作鍤)可增加翻土深度;鐵耨則可有效地用於除草、鬆土、復土和培土。此外,這一時期推廣的連□,是一種有效的脫粒農具,為後世所長期沿用。 秦、漢至隋、唐、五代 秦統一中國以後,特別是兩漢以來,由於冶鐵業的大發展,不但鐵制農具更加普及,成為「民之大用」,而且隨著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農具的種類增加,質量也大為提高。西漢中期以後,木心鐵刃農具已被全鐵農具所代替。隨著牛耕的推廣,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鏵是全鐵外,還創造了犁壁,從而更加有利於深耕和碎土。東漢時開溝用的巨型鏵,重達15千克、長達40厘米左右。唐代《耒耜經》中記載的曲轅犁,構造更加復雜和完備,由犁底、犁□等11個部件組成,已能根據需要進行深耕和淺耕,以及調節耕地的寬窄,操縱便利。從漢代起,如翻耕用的□,磨碎磨平土壤用的耱,中耕用的鋤和鏟,收獲用的□鐮(刈□)、鉤鐮等農具都已出現,並逐步得到改進。 至魏、晉、南北朝 又有新的增益,如碎土保墒、平整土地用的耙就在此時出現。另一種農具耖也在這時所創。由石磙和木框架兩部分構成的碌碡(碌碡、陸軸),則是一種碎土壓實器,到隋、唐、五代時,它又發展成為磙上帶刺的□□。在這一時期播種耬車的出現,是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功效一個重大進步。耬車下端有3個耬腳,即3個開溝器,中間裝有盛貯種子的漏斗,播種時用牛拉車,邊開溝邊播種,速度既快,質量也好。灌溉器具的創造和改進也有重大意義。以前的桔槔主要利用杠桿作用,使用時不但費力,又不便於深井汲水和大面積灌溉。漢代創造的轆轤或稱滑車,使汲水效率大為提高。翻車(即龍骨水車)於西漢末年先是在宮苑池沼灌水使用,而後逐漸普及民間,又經過東漢末年及三國魏時的繼續革新,堪稱灌溉工具上的一個重大創造。它利用齒輪帶動鏈上的許多刮水板將水刮入車槽,以人力或畜力驅動,用於提水灌溉和排澇時,效率遠勝於過去的灌溉器具。東漢末年,還出現了渴烏即最早的虹吸管。 唐、宋、五代時 發明的立井水車主要用於深井取水,也是利用齒輪原理。至於高轉筒車,則是用許多竹筒連接、藉助水力轉動輪軸汲水入筒提至高處的裝置,主要應用於長江流域。此外,在農產品加工方面,如風車的利用,舂米工具由杵臼到腳踏碓到水力碓的進步,特別是多個齒輪連帶轉動的連磨的利用等,都較過去大大提高了效率。宋、元時期 這一時期,中國農具的發展無論在動力的利用、機具的改進、種類的增加、使用的范圍等方面,都超過了前代。北魏《齊民要術》記載的農具只有30多種;而元代《王禎農書》的「農器圖譜」所載農具達 105種之多,幾乎包括了所有的農具,且附以精緻插圖。這時還出現了繩套和掛鉤。繩套是把「一條杠」分解為兩條繩索,可使牛耕的牽引力加大;掛鉤是將動力機和工作機分開。這樣,利用繩套服牛,犁身可大大縮短,回轉方便,因而牛耕不但可用於水田、平地,且可用於丘陵山區。這時期還出現了犁床或犁轅上附有□(犁)刀的改進犁,□刀可以清除蘆葦雜草,便於墾耕。在水田生產中,則有平土用的刮板和中耕農具耘盪的應用。砘是一種土壤鎮壓器,它與耬車結合可以在播種後壓實土壤。宋代秧馬的發明,則可減輕稻田生產中拔秧的勞動強度。這一時期還出現了高效率的聯合作業農具如播種和施肥相結合的下糞耬種,由麥籠、麥釤、麥綽3部分組合的收割作業農具,一日可中耕20畝的耬鋤,以及一機多用的水輪三事等。農業動力上除使用人、畜力外,還較多地使用風力、水力來進行灌溉、排水和農產品加工。在金代出現的 S型掛鉤,中原地區已普遍應用。它是改進了農具的動力和工作機的連接裝置,把本身拉力增大了一倍,改進了農業各工序上的農具如犁、耬、耙、砘、耘鋤等以及畜力、水力、風力等動力機構與工作機的聯系,提高了效率。 明、清時期 明、清兩代的農具較之元代無多大變化,發展比較緩慢,但某些農具仍有改進。如明末曾出現繩索牽引的代耕架,是將用於轆轤的絞關用於犁的牽引,可「坐而用力,往來自如」地進行墾耕。這期間中國北方出現了露鋤,南方則出現了塍鏟、蟲梳和除蟲滑車等,反映了傳統的農業精耕細作程度愈來愈高。同時,由於鋼鐵冶鑄技術的發展,在農具部件的創造改進方面也有較大進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廣為發展新式畜力農具,如步犁、耘鋤、播種機、收割機和水車等。5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建立拖拉機及其配套農機具製造工業。洛陽第一拖拉機廠於1959年建成投產。1956年,中國首先在水稻秧苗的分秧原理方面取得突破,人力和機動水稻插秧機在60年代中期相繼定型投產。1965年開始生產自走式全喂入穀物聯合收獲機,並從1958年起研製半喂入型水稻聯合收獲機,到70年代中期有十幾種產品定型,少數機型進行小批生產。1972年創製成功的船式拖拉機(機耕船),為中國南方水田特別是常年積水的漚田地區提供了多種用途的牽引動力。到1984年底,全國(除台灣省外)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達到85.4萬台,小型和手扶拖拉機達到 329.8萬台,農業用汽車達到35萬輛,農用排灌動力機械達到615萬台,農用水泵達到515.7萬台,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機具達到 123.5萬部,小型和手扶拖拉機配套農機具達到 291.8萬部,穀物聯合收獲機達到35861台,飼料粉碎機達到113.9萬台,磨面機、碾米機、軋花機和榨油機共 388.1萬台,農用動力總功率達1.95×108 千瓦。1984年,機耕面積達5.24億畝,佔耕地面積的39%。機電灌溉面積達3.76億畝,占灌溉面積的56.4%。

㈥ 南宋發明了秧馬和什麼

秧馬,種植水稻抄時,用於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何時發明,尚無定論。北宋開始大量使用。其外形似小船,頭尾翹起,背面象瓦,供一人騎坐其腹以棗木或榆木製成,背部用楸木或桐木。操作者坐於船背。如插秧,則用右手將船頭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後以雙腳使秧馬向後逐漸挪動;如拔秧,則用雙手將秧苗拔起,捆縛成匝,置於船後倉中,可提高功效及減輕勞動強度。宋代大詩人蘇軾曾撰寫詩文,熱情為之宣傳推廣,並安排實物進行示範表演。當時,在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均有秧馬使用。元代以後,繼續不絕,各種式樣的秧船,皆從秧馬演化而來。

㈦ 秧馬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秧馬,舊時漢族農具,流行於長江中下游水稻產區,是種植水稻時用於插秧和拔回秧的工具。何時答發明,尚無定論。北宋開始大量使用。
其外形似小船,頭尾翹起,背面象瓦,供一人騎坐其腹以棗木或榆木製成,背部用揪木或桐木。操作者坐於船背。如插秧,則用右手將船頭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後以雙腳使秧馬向後逐漸挪動;如拔秧,則用雙手將秧苗拔起,捆縛成匝,置於船後倉中,可提高功效及減輕勞動強度。
宋代大詩人蘇軾曾撰寫詩文,熱情為之宣傳推廣,並安排實物進行示範表演。當時,在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均有秧馬使用。元代以後,繼續不絕,各種式樣的秧船,皆從秧馬演化而來。

㈧ 秧馬發明於哪個朝代

何時發明,尚無定論。
北宋開始大量使用。其外形似小船,頭尾翹起,背面象回瓦,供一人騎坐其腹以答棗木或榆木製成,背部用揪木或桐木。操作者坐於船背。如插秧,則用右手將船頭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後以雙腳使秧馬向後逐漸挪動;如拔秧,則用雙手將秧苗拔起,捆縛成匝,置於船後倉中,可提高功效及減輕勞動強度。宋代大詩人蘇軾曾撰寫詩文,熱情為之宣傳推廣,並安排實物進行示範表演。當時,在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均有秧馬使用。元代以後,繼續不絕,各種式樣的秧船,皆從秧馬演化而來。

㈨ 關於秧馬的製造的故事

秧馬,舊時漢族農具,流行於長江中下游水稻產區。是種植水稻時,用於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從北宋時期開始大量使用,蘇軾曾撰寫詩文,熱情為之宣傳推廣。
種植水稻時,用於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何時發明,尚無定論。北宋開始大量使用。其外形似小船,頭尾翹起,背面象瓦,供一人騎坐其腹以棗木或榆木製成,背部用揪木或桐木。操作者坐於船背。如插秧,則用右手將船頭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後以雙腳使秧馬向後逐漸挪動;如拔秧,則用雙手將秧苗拔起,捆縛成匝,置於船後倉中,可提高功效及減輕勞動強度。宋代大詩人蘇軾曾撰寫詩文,熱情為之宣傳推廣,並安排實物進行示範表演。當時,在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均有秧馬使用。元代以後,繼續不絕,各種式樣的秧船,皆從秧馬演化而來。
宋代蘇軾《秧馬歌序》:「予昔游武昌,見農夫皆騎秧馬。以榆棗為腹,欲其滑;以楸梧為背,欲其輕,腹如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兩髀雀躍於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縛秧,日行千畦,較之傴僂而作者,勞佚相絕矣。」宋樓壽《耕織圖.插秧》詩:「拋擲不停手,左右無亂行。被將教秧馬,代勞民莫忘。」元袁士元,喜雨三十韻》:「木龍漫吼江頭月,秧馬猶沉屋角煙。」木龍,指龍骨水車。清陸士儀《思辨錄》:「按秧馬制甚有理,今農家拔秧時宜用之。可省足力,兼可載秧,供拔蒔者甚便。
有一個叫江宏國的先生,2004年曾在《咬文嚼字》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談到了他當年在江蘇省溧水縣(今屬南京市)插隊務農時,用過秧馬。他說溧水的秧馬,其形狀和蘇東坡在《秧馬歌·序》中描寫的幾乎一樣,只是用料不一定是榆、棗、楸、桐木,就地取材而已。插秧之前,必須趕早先拔秧,秧馬就是拔秧人騎坐的。待面前一塊秧拔完要往前挪動時,拔秧人不必站起,只要雙腳在泥地里一蹬,人「馬」便向前一躥。眾人拔秧,不斷有人往前挪位,此伏彼起,遠看就像「雀躍於泥中」。秧馬前面拴一把稻草,用以將秧苗紮成秧把。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