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習創造
Ⅰ 關於"從小學習做事,勵志,創造"的故事或詩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是少年毛澤東離開韶山時揮就的勵志詩。他在未出韶山期間曾有許多故事,從中可以看到少年毛澤東的身上所體現的一些可貴品質和獨特的性格。
鬥智
在上私塾的幾年中,毛澤東對同學團結友愛,禮讓為先。放學之後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學總喜歡搶頭,他卻從容不迫地慢慢走。毛澤東對人很有禮貌,但對於無理取鬧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對人說:「逢惡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一天,毛澤東從韶山到外婆家去。當他走到一個山谷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雙手插腰攔住了去路,原來是當地一個姓趙的富豪子弟。毛澤東早就聽說,這個人經常在窮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貧。趙某橫在路上,傲慢地說:「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過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別想回去!」趙某接著說:「百家姓里的『趙錢孫李』分開如何解釋,合起來是什麼意思?」毛澤東稍加思索便說:「趙公元帥的『趙』,有錢無錢的『錢』,有理無理與『李』同音。大宋天子趙匡胤說過,有錢龜孫不講理!」趙某聽後滿臉通紅,又惱怒又尷尬,只得讓他過去。
受苦人的朋友
有一家姓毛的農民,是毛澤東家的鄰居。他把豬賣給了毛澤東的父親,過了六七天,父親叫毛澤東去把豬趕回來。這時候豬價已經漲了。毛澤東到了賣主家裡,賣主嘆道:「你父親定了我的豬,豬價就漲了。我們時運不好,我又餵了十多天,現在我是太吃虧了。該倒霉,要不,我得多賣三四塊錢!」通情達理的毛澤東便說:「那我不趕豬了,你把定錢還給我。你拿去賣給別人,可以多賣幾塊錢!」於是,他便退掉了這樁買賣,空著手回到了家裡。父親生氣地說:「下次再不讓你去做生意了!」
少年毛澤東不僅關心、同情貧苦農民,還非常富於正義感,敢於打抱不平。有一年,村裡有一個叫毛承文的貧苦農民,幾次帶領窮人「吃大戶」、「鬧平糶」,並揭發了封建族長在修祠堂時貪污公款的醜行。族長惱羞成怒,勾結地主,給他扣上了破壞族規的罪名,押進祠堂,准備毒打。村裡頓時轟動起來。毛澤東跟著鄉親們涌進了祠堂,擠在前面站著,心中忿忿不平。那位老朽的族長宣布毛承文的「罪狀」後,把驚堂木一拍,便喊:「打!」許多小孩嚇跑了,而毛澤東卻毫不懼怕,大喊一聲:「不能打!」鄉親們也跟著吼了起來。
族長見毛澤東是村裡較為富裕的毛順生的兒子,又是個有學識的人,加之眾怒難犯,便遲疑起來。毛澤東放低語調,卻仍然十分堅定地說:「你要打人可以,總要說出個道理來!」鄉親們和他一起據理駁斥。族長理屈詞窮,又見人們怒目而視,害怕把事情鬧大不好收拾,不得不釋放了毛承文。
「牛司令」
毛澤東少年時代和同伴放牛時,經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來往往就誤了放牛,要麼是到了時間牛還沒有吃飽,要麼是牛跑到人家的田裡去啃莊稼。怎樣才能既保證放好牛,又讓大家玩得痛快?毛澤東和大家商量了一個辦法。他把同伴們組織起來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讓它們吃了莊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輪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後天去采野果子。這樣,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時候,大家都回到了原來聚會的地方。看牛的孩子們,讓牛吃得滾圓滾圓的;割草的孩子們,都裝滿了一大簍子;采野果子的孩子們,從山裡帶回來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這時候,毛澤東就把草和果子拿來,合理地分給每個人。有時不夠分了,他就少分一點。而有剩餘的草,他就用繩拴起吊在樹枝上,誰能跳起來抓著就歸誰。和毛澤東一起,不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夥伴都樂意同毛澤東一起放牛,稱他為「牛司令」。
Ⅱ 從小學習做人,從小學習創造,從小學習做事的繁體字
從小學習做人,從小學習創造,從小學習做事的繁體字
請看下面從小學習做人,從小學習創造,從小學習做事的繁體字:
Ⅲ 從小學習做人,學習立志,學習創造,培養好思想,好習慣為主要內容寫一篇作文,題目應該是什麼
培根曾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
好習慣可以讓人終生愛益,壞習慣則讓人追悔莫及。要想養成好習慣,得從小事做起。
我有許多好習慣,如:讀書,寫作,隨手關燈,早晚刷牙,洗臉,誠實守信,對自己有信心,幹事利索果斷。
我也有許多壞習慣:一到放假就喜歡睡懶覺,睡得昏天黑地,生活習慣邋遢,幫房間搞得一團糟,也不想收拾,還有丟三落四的毛病。
我的好習慣當中,最好的就屬讀書。
古人雲: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只要一本好書到我手中,我能讀到東方紅,讀完後,能把書的主要內容講給你聽,精彩片段及好詞好句,我都會記錄到筆記本上,寫下自己的感受。要是遇到非常精彩的書,可以用如飢似渴,鑿壁偷光,廢寢忘食這樣的成語來形容我,邊讀這樣的書,邊標記號,像《香菲兒的魔法書》,《狐狸列那的故事》,《QQ兄妹》,《一條杠也是杠》,《震動》,《深海魚的眼淚》……都是我的最愛,它們讓我在知識的海洋中探索無窮的奧秘,如磁鐵一般僅僅吸住了我,真是一發不可收拾。
讀書,這種好習慣將伴隨我一生。世界上每個人都應當養成的好習慣,那就是讀書,它裡面蘊含著無數的金銀財寶,等著你去挖掘,不過,得到金子可不是件容易事,你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努力鑽研,一定會收取豐富的精神糧食和數不盡的財源滾滾。好習慣的果實為自己的明天帶來芳香,帶來甘甜!讓好習慣伴我們快樂成長!
Ⅳ 從小學習做人學習立志學習創造培養好思想好品德好習慣的一篇徵文400字以上
古人雲:「蜂釀蜜,蠶吐絲。人不學,不如物。」人貴在學習,要做一個有成就的人更要學習。 學習可以使人智慧,就拿晏子來說吧!晏子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他知識淵博,機智聰明,很得齊景公的信任。一日,景公派他出使楚國調節兩國間的矛盾,楚王見他矮小,相貌醜陋,便嘲笑到:「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明白楚王是在刁難自己,便回答道:「大王有所不知,我國有個規矩,出使大國要派上等人去,出使小國要排下等人去,大王,你看我人長得小,品德又不好,便派我來你們這里了。」楚王只得賠笑,心裡又為晏子的機智而吃驚。正在這時一個武士壓著一個犯人從大殿前經過楚王故意大聲問道:「囚犯是哪裡人?」武士答道:「齊國人!哦!齊國人!他犯了什麼罪?楚王故意瞅了晏子一眼,問道。武士回答說:「盜竊罪。」楚王不懷好意地問晏子:「是不是楚國人都善於偷盜呢?晏子不慌不忙地答道:「大王,我聽說長江以南的橘子又大又甜,可為什麼移植到江北後,味道就像枳子一樣又酸又澀呢?是因為它們所處的地方不同呀!我們齊國的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從不偷盜可為什麼到了楚國就變成了盜賊呢?」楚王聽了,十分羞愧,馬上恭恭敬敬地對待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和才智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從中可以看出豐富知識可以使人變得聰明,而知識要從學習中獲得。 學習還可以能使人高尚。明朝的禮部尚書楊翥知識淵博,心胸寬廣。一日,鄰家修了一條籬笆,佔去了他家一兩尺地,妻子來問他該怎麼辦,楊翥答道:「區區一兩尺地,讓他幾尺又何妨!何必去和他們計較呢!」隨即詩興大發,寫下詩四句:「餘地無多莫較量,一條分作兩家牆。普天之下皆王地,再過些兒也無妨。」無數事倒說明只有學習才能使人們心胸寬廣,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因此,我們要努力學習,只有腹中裝滿知識,才能使我們具有不同於凡夫俗子的氣質,才能使我們充滿智慧,變得高尚,才能讓我們成為美好的人。
Ⅳ 從小學習創造作文400以上
創造使人類科學進步,科學家們是靠創造和創新來發展科學的.愛迪生愛創造新東版西權,所以成了偉大的發明家.其實創造並不是一件困難至極的事,只要你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就能創造出新東西.
有一次,我正在做作業,我把鋼筆帽放在桌子上,輕輕一推,筆帽不是倒下去就停住,而是與眾不同的再翻了一次.我趕緊做完作業,研究起來.原來,筆帽「頭」重「腳「輕,倒下去後,輕的一邊就立起來了,只要推的時候多用點力,就能再翻一次,利用這個原理,我試著做出了一個小玩具.
先用一張較硬的紙捲起來,粘住,成了一個紙筒.再拿一顆玻璃珠或小鋼珠,放在紙筒里,要讓珠子能順利滑動,但從紙筒兩頭出不來.最後在紙筒上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我在上面畫了一個人,由於它很會翻轉,所以我起名叫「翻轉人」.我把「翻轉人」放在斜坡上,輕輕一推,只見它使勁翻轉直到斜坡的盡頭才停下來.「翻轉人」翻轉時,裡面的珠子不斷滾動,所以它就能不停的翻轉.
我又做了許多「翻轉人」,來到院子分發給小夥伴們,我們還玩起了看誰的「翻轉人」翻得遠的游戲,玩得很開心.
這次我嘗到了創造的樂趣.既然發明創造有這么多樂趣,難怪愛迪生那麼喜歡發明、創造新東西.
Ⅵ 從小學習創造的小故事
阿基米德(Archimedes,約前287—212),誕生於希臘敘拉古附近的一個小村莊。他出生於貴族,與敘拉古的赫農王(King Hieron)有親戚關系,家庭十分富有。阿基米德的父親是天文學家兼數學家,學識淵博,為人謙遜。阿基米德受家庭的影響,從小就對數學、天文學特別是古希臘的幾何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他剛滿十一歲時,藉助與王室的關系,被送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城去學習。亞歷山大位於尼羅河口,是當時文化貿易的中心之一。這里有雄偉的博物館、圖書館,而且人才薈萃,被世人譽為「智慧之都」。阿基米德在這里學習和生活了許多年,曾跟很多學者密切交往。他兼收並蓄了東方和古希臘的優秀文化遺產,在其後的科學生涯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公元前二一二年,古羅馬軍隊入侵敘拉古,阿基米德被羅馬士兵殺死,終年七十五歲。阿基米德的遺體葬在西西里島,墓碑上刻著一個圓柱內切球的圖形,以紀念他在幾何學上的卓越貢獻。 阿基米德的成就
阿基米德無可爭議的是古代希臘文明所產生的最偉大的數學家及科學家,他在諸多科學領域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使他贏得同時代人的高度尊敬。
阿基米德求得了拋物線弓形、螺線、圓形的面積和體積以及橢球體、拋物面體等復雜幾何體的體積。在推演這些公式的過程中,他熟練的啟用了「窮竭法」,即我們今天所說的逐步近似求極限的方法,因而被公認為微積分計算的鼻祖。他還利用此法估算出∏值在 和 之間,並得出了三次方程的解法。面對古希臘繁冗的數字表示方式,阿基米德提出了一套有重要意義的按級計演算法,並利用它解決了許多數學難題。 阿基米德在力學方面的成績最為突出,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方面。他在研究機械的過程中,發現了杠桿原理,並利用這一原理設計製造了許多機械。他在研究浮體的過程中發現了浮力定律,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阿基米德不僅是個理論家,也是個實踐家,他一生熱衷於將其科學發現應用於實踐,從而把二者結合起來。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桿來抬起重物,不過人們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潛心研究了這個現象並發現了杠桿原理。
赫農王對阿基米德的理論一向持半信半疑的態度。他要求阿基米德將它們變成活生生的例子以使人信服。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移動地球。」國王說:「這恐怕實現不了,你還是來幫我拖動海岸上的那條大船吧。」這條船是赫農王為埃及國王製造的,體積大,相當重,因為不能挪動,擱淺在海岸上已經很多天了。阿基米德滿口答應下來。 阿基米德設計了一套復雜的杠桿滑輪系統安裝在船上,將繩索的一端交到赫農王手上。赫農王輕輕拉動繩索,奇跡出現了,大船緩緩地挪動起來,最終下到海里。國王驚訝之餘,十分佩服阿基米德,並派人貼出告示「今後,無論阿基米德說什麼,都要相信他。」
金冠之謎
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後,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後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很著「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後,排出的水量不等於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於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後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
愛國者阿基米德
在阿基米德晚年時,羅馬軍隊入侵敘拉古,阿基米德指導同胞們製造了很多攻擊和防禦的武器。當侵略軍首領馬塞勒塞率眾攻城時,他設計的投石機把敵人打得哭爹喊娘。他製造的鐵爪式起重機,能將敵船提起並倒轉,拋至大海深處。傳說他還率領敘拉古人民製作了一面大凹鏡,將陽光聚焦在靠近的敵船上,使它們焚燒起來。羅馬士兵在這頻頻的打擊中已經心驚膽戰,草木皆兵,一見到有繩索或木頭從城裡扔出,他們就驚呼「阿基米德來了」,隨之抱頭鼠竄。羅馬軍隊被阻入城外達三年之久。最終,於公元前二一二年,羅馬人趁敘拉古城防務稍有鬆懈,大舉進攻闖入了城市。此時,阿基米德正在潛心研究一道深奧的數學題,一個羅馬士兵闖入,用腳踐踏他所畫的圖形,阿基米德憤怒地與之爭論,殘暴的士兵哪裡肯聽,只見他舉刀一揮,一位璀璨的科學巨星就此隕落。
回答者:南宮尋歡 - 舉人 五級 11-6 13:34
愛迪生(1847~1931)是美國著名的發明家。一生勤奮好學,善於思考,努力工作,在75歲的時候,還每天准時到實驗室簽到上班,他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晚間在
Ⅶ 三年級學生用鋼筆寫從小學習做人,從小學習勵志,從小學習創造,怎麼寫,誰能給我個字樣
如圖
Ⅷ 從小學習創造的句子
一個人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找對了人,他寵著你,縱容你的習慣,並愛著你的一切。
Ⅸ 以從小學習創造為主題寫徵文最少300
瘦削的臉龐,炯炯有神的雙眼,他邁著矯健的步伐從遼寧向我們走來,他就是創造了中國教育界奇跡的名師——魏書生。他教學二十多年,無論什麼樣的班級,經過他的點化,學生快樂健康,綜合素質高,班風積極向上,考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不知魏老師用什麼魔法點石成金,帶著滿心的疑惑,我手不釋卷地讀完了《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這本書,終於明白奇跡是是用堅定不移的信念,永不停息的奮斗精神和高風亮節的品格創造的的
這本書從教書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大方面的100多種實際情況展開漫談,涵蓋了以教書育人為主題的全方位教育、教學、管理的策略和實施方法。書中蘊涵深刻的哲理,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讀來令人心悅誠服,靈魂一次次的受到震撼。
魏書生之所以迷念上教書是因為他認為教師是最有利於培養真誠、善良、美好心靈的職業。他常想這個世界上,如果由於自己的存在而多了一顆真誠、善良、美好的心靈,那自己便獲得了生存的幸福,有了一分生存的價值。他一直認為,人活在世上,能不能幸福,最主要的是能不能有一顆好心,心腸好,那麼生活窮點,工作輕點重點,壽命長點短點,都能坦然無愧、豁達大度地對待,從而活得心安,獲得幸福。正是有了這樣的價值觀和幸福觀,魏書生什麼樣的苦都能吃,什麼樣的重擔都找著挑。
魏書生說能力強是工作多逼出來的,鐵肩膀是擔子重壓出來的,有的青年人推卸掉了領導讓他擔任的班主任的擔子,自以為是佔了便宜,實質是把機會,把能力推出去了,把自己變得無能為力。的確現在很多人有了固定的固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後,便失去了鬥志,隨遇而安,成為很平庸的人。平庸人往往會艷羨成功人士的壯舉,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完全有能力做的比現在更好。只是我們懶得付出懶得鑽研,懶得超越自我。1978年魏書生到盤山縣當語文教師兼班主任,由於工作出色學校學校讓他不再教課要求他教導主任,專門負責學生思想工作。聽到這一消息,他連夜寫辭職報告並要求帶班。1998年以前魏書生一直當班主任,大多是兩個半的班主任。任市教育局局長後除兼上課外還做著不掛班主任名的班主任工作。20多年來,魏書生已在全國31個身、自治區、直轄市和台、港、澳地區作報告2000多場,上公開課1000多次,發表了100多篇文章,主編了、撰寫、出版了20多本書。
想想我們自己在教學方面幾乎沒什麼建樹,還常常抱怨工作工作累工作苦,真是慚愧。不過魏書生的確是教的格外輕松的老師,他善於研究學生關注學生的心靈。在談到育人方面,魏書生也毫不謙虛的說自己做的最好的就是育人了,作為語文老師他將育心放在了首位。用孩子心靈深處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顯然是最節省能源的方法。魏書生嘗到了這樣的甜頭。誰能想像他有十多年沒為學生改過一篇作文,用在教學上的時間只有自己工作時間的十分之一。他一外出常常就是一個月,他任教的班級沒有代課老師,完全是學生自學,學生的考試成績卻遙遙領先。以他1998年任教的兩個畢業班為例,升學考試全市14所中學超過600分的考生共30名,他們班就佔了10名;全市總分第一、二、三名及語文、數學、政治、化學、英語、生物的單科第一名也都是他們班的學生。魏書生教過無數個差班,曾有一個學生語文考試成績只有8分,這個學生對魏師說己是考不好的讓老師別為他花費心思了。而魏書生卻對這位同學說:你一上課不聽講,二不寫作業,三又不看書,還能得8分這是天賦哪!」那位學生果然來勁了,畢考試居然達到了70多分。魏書生總能把學生積極的、向上的、樂觀的腦神經激發起來創造了他班級無差生的神話。他在學生的心裡開辟了一片綠地,播撒上了真善美的種子。
魏書生的好學精神令人瞠舌,不管一天做了多少工作,他給自己立下了一個慣例,每天堅持至少寫1000字的教學日記。他給學生也給自己設立了高效學習日,對自己提出了高效工作的要求,對學生提出了高效學習的要求。他深有感觸:某一天抓的緊,一件接一件的做實事,顧不上惆悵,沒時間猶豫,來不及拖拉,這樣能在不停的做中享受是乾的幸福。他以寫稿為例談道,一天下來,即使在上課,接待客人之日,仍能完成10000字以上。
人生須臾,我們作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應該創造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留給這個世界。像魏書生那樣多做實事,讓生命散發出芬芳與美麗。是魏書生啟發我該怎樣做老師「怨環境不好,是因為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狹隘,是因為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難教育,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方法太少。」我堅信自己在他思想光環的照耀下,也能開辟出屬於自己的一番教育天地。
Ⅹ 從小學習做人,學習立志、學習創造、培養好思想、好品德、好習慣,徵文
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欺詐.「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都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品質.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人們不但為誠實守信的美德大唱頌歌,而且努力地身體力行. 古時候的中國就有許多誠實守信的例子:曾子就是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後,看見曾子真要殺豬,妻子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今日我們是校園的學生,明日就是國家的棟梁,做人是學習之根本,而誠信則是做人之根本.誠,就是要誠實待人,以真誠的言行對待他人,關心他人,對他人富有同情之心,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說謊,不抄襲,不作弊;信,就是講信用重承諾,一諾千斤,言必行,行必果,遇到錯誤要勇於承擔.有誠信的人面子上有自尊,目光里有自信,行動中有把握,生活中有朋友.誠信對我們一生的成長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我們健康成長的守護神. 有人問李嘉誠成功的奧秘,李超人回答:無它,一個字,信!可見擁有誠信的人才能擁有一切!誠信應該是我們生活中一道燦爛的陽光,讓這道陽光點燃我們的心靈,照亮我們的人 生.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做一個人格上大寫的人!讓我們用誠信為基石鑄造新的長城,讓21世紀的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