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釣具
㈠ 如何選購釣具
幫你選購魚漂.........
一、外觀檢查
購買魚漂時,第一步就是目檢。方法是:將魚漂拿在手中,漂頸位置架在另一隻手的拇指、食指間,邊轉動邊檢查漂身左右是否對稱、漂尖與漂腳是否構成一條直線等。如果出現漂肩高低、寬窄不對稱,漂身左右明顯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則證明這支魚漂不是一支做工精細的高質量產品。另外,在目檢時還需注意檢查魚漂漂尖色目環是否清晰,間距是否過大或過小。因為,魚漂的漂尖部分是我們直接觀察魚訊的主要參照物,它的清晰、可視度如何,將直接影響我們對水下魚訊的判斷。最後,還要更為仔細地檢查魚漂漂身的質地是否用料統一。因為,有許多魚漂是用兩片或多片浮水材料粘連成型的(如大號的孔雀翎漂、部分蘆葦漂等),這種工藝製成的魚漂需要選用密度基本相同的浮水材料拼接而成,這樣才能保證該魚漂在水中的穩定。我們在選購此類魚漂時,應注意觀察各片浮水材料的色差、紋路以及尺寸是否一致或大體一致。如若反差太大,則表明該魚漂可能不是由相同密度材料合拼的,可能會造成魚漂在水中兩邊浮力不等的現象,不利於精確顯示微弱魚訊。
第二步是手感觸摸檢測。方法是:一隻手拿起魚漂的漂腳輕輕轉動,另一隻手用拇指、食指、中指捏拿住漂身,從上到下地慢慢地滑動,細細感受漂身的平滑度以及油漆的精細度。做工考究的優質魚漂一般在這些細小的問題上,基本上都會處理得很好。
二、滾動檢查
經過外觀初檢後,我們就要進行重心居中檢測了。
一支好漂,要能很好地反映魚情,重心是否在漂體的中軸線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的方法是:將魚漂放在漁具店光滑的玻璃櫃檯面上,用手輕輕地撥動魚漂,如果它能夠在光滑的台板上滾動快捷、流暢,所經之處相連接可構成一個扇面圖形,並且在滾動中沒有搖晃、抖動等現象,就說明這是一支不錯的魚漂。
三、選品牌
如果面對琳琅滿目的魚漂產品拿不定主意的話,選品牌往往是一件比較省事的方法,特別是針對一些剛對懸墜釣感興趣又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初學者尤其適應。選擇品牌魚漂也並不是隨隨便便上哪都能購買的,要千萬注意防止有的不法商販以次充好、拿假冒的品牌來糊弄。根據筆者的經驗,選擇品牌釣具(包括魚漂)一定要到信譽度較好的正規商店購買。另外,由著名釣手或知名專家親自推薦或現場出售的魚漂,一般也無假冒之虞。
四、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選購
釣魚——雖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釣魚人的經濟實力差別有著明顯的區別。我們講究科學、高效地釣魚,但絕不提倡大家不顧實際情況盲目消費,要根據不同的經濟收入、不同的消費觀念,合理地選購釣具(包括魚漂)才是一種理性的行為。
釣魚愛好者的大軍中,工薪階層的釣友佔了絕大多數。以月收入1500元左右的國企職工為例,據了解,他們用於購買釣具的消費能力約為300~1000元/年。其中用於購買魚漂的支出約為50~100元/年。對於剛入門的新釣手來說,購買魚漂屬於一次性投入,因此有可能會出現超出100元/年的現象。根據這樣的消費能力,我們建議工薪族(以休閑娛樂為主要垂釣方式的)釣友在購買魚漂時,應首先考慮選擇那些質量可靠、做工精美但無很高的品牌效應的國產優質產品。
對於那些經濟收入來源不穩但又酷愛釣魚的農村、城鎮下崗釣友,原則上提倡大家購買經濟實用的釣具,沒有必要再為娛樂休閑而去動用家庭的生活資金。如若確實需要購買時,建議最好購買質量尚可、結實耐用但價格低廉的單支裝魚漂即可。如普通的蘆葦漂、塑料漂等。
對於事業小有成就,垂釣熱情較高且對競技垂釣頗有興趣的釣友來說,購買魚漂時主要應避免盲目性,切莫因一時沖動或認識模糊不清時而選購了成套的劣質品,出現「家中魚漂一大堆,有用的沒幾支」的現象,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另外,這類釣友更應該多長個心眼,提防一些別有用心的所謂朋友給你「推薦」什麼「絕版精品魚漂」或「最靈敏魚漂」之類的建議,花費大量的金錢購買些華而不實的魚漂。
我們的建議是:根據自己的垂釣需要,選擇品牌響亮、做工精細、功能齊全的優質產品。對於選中的品牌最好應成套購買,以適應不同的魚情、水情。
懸墜釣法的專用魚漂
漂身:
一支魚漂的主體部分,是魚漂產生浮力的主要部分。根據釣手不同的垂釣要求,漂身被製成了許多不同的形狀。如球型、橄欖型、梭型、水滴型、流線型等。
漂身的製作可分為手工研磨和機器加工兩種。手工研磨的漂身受損程度小,材質相同的情況下,產生的浮力比機器加工的魚漂要大,但規格大小難以統一,不便於大批量的規模生產;而利用機器加工生產的魚漂,大小、規格比較統一,每套魚漂的浮力大小有一定的規律,便於釣手正確選配。但是,由於漂身被夾具擠壓較重,可能會破壞其自身內部的纖維組織,使同樣材質、同樣大小的漂身較之手工加工的浮力要略小一些。
漂身不同的形狀,在使用時會產生不同的運動效果,針對不同的魚情、水情和垂釣中的戰術策略,所需選用的漂身形狀也是各有不同的。在這一點上,取材方便、加工容易的木製類魚漂就能夠滿足我們的要求。如巴爾杉木、蘆葦及輕木等。
漂尖(亦稱漂尾、漂信、漂苗、視目桿等):
魚漂上部那截細細的、畫有紅色、黃色及黑色、綠色等寬窄不同色環的部分。是垂釣者判斷魚是否吃鉤;鉤上是否有餌;窩點內是否有魚的重要信息來源。每一個色環即為漂目,一格為一目,黑色的細環帶是起到分割漂目的作用的。我們在設定調目及釣目的時候,同樣不能忽視這個小小的區域(特別是在垂釣猾口小鯽魚時)。
漂尖的材質可分為實心尼龍棒、玻璃纖維樹脂棒、碳素材料棒和空心塑料管幾種。俗稱「實心漂」或「空心漂」。一般來說,實心尼龍棒、玻璃纖維樹脂棒和碳素棒等便於研磨,且硬度較好,因此,製作出的實心漂可使得漂尖更細些和更長些。而空心塑料管則缺乏上述的特點,因此,製作出的空心漂漂尖較短、稍粗些。但這並不說明空心漂要比實心漂差,主要還要看釣者怎麼去調整和使用的技巧了。
在漂尖的色環塗描的加工處理方面,現在也出現了比較合理的工藝與材料。滑尾漂尖的出現為那些比較講究釣具理想化的釣友在心理上,又消除了一個重大的隱憂。當然,光滑順溜的漂尖對於釣魚人來說都是個不錯的選擇。
漂頸:
從漂尖連接漂身的結合部至漂身最寬部之間的部位,我們稱之為漂頸。
一支魚漂的漂頸越長,該漂身的上曲線就越好,在使用中產生的向上頂的力就容易被體現出來,利於垂釣開口不好、魚訊微弱的「病態魚」和冬春寒冷季節的情況下使用。為了充分地體現它的這個特性,這類魚漂都採用細長的實心漂尖與之匹配。但對於垂釣魚訊雜亂的猾口魚和風浪起伏較大時,這類魚漂就沒有太多的優勢了。
而漂頸長度較短的魚漂,其漂身肯定會呈現一個上大下小、穩定的錐型。這類的魚漂比較適宜運用在釣猾口魚和控制魚在底部攝食的戰術,它較少出現虛假信號,給我們的是一些扽感明顯的下挫或沉穩的上浮,中鉤率要優於其他造型的魚漂。然而,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時肯定也有不利一面。此類超短漂頸的魚漂在用於垂釣魚訊微弱、開口不爽或受環境影響而不敢大膽就食的魚時,其運動滯鈍的特性就很難有好的垂釣效果了。
由此可見,一支性能優異的魚漂,其考評的指標不僅要考慮到外觀做工的精美,更要注意它的漂身形狀是否能夠針對相應的魚情。而漂身形狀的適應與否,有時只需留意觀察漂頸的長短就可以有個大概的判斷了。
漂肩:
此漂肩非彼漂尖。它是指漂身橫截面積最寬的那個位置。研究一支魚漂漂肩位置的高低和橫截面積的大小,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找出該魚漂的穩定特性和靈敏程度。魚漂漂肩位置越高,其穩定性就越好,比較適合在風浪較大的條件下,垂釣底部攝食且膽小謹慎的大魚或魚訊復雜的小鯽魚。
漂肩橫截面積小的魚漂,由於受到水的阻力較小,瞬間運動的敏感性就強,所以其靈敏度就高。比較適宜用於垂釣吃口較輕、受到驚嚇、狡猾、病態的「老頭魚」等。
而漂肩位置越低,其穩定性能必然要差,但其翻身較快且上浮魚訊體現得比較完美。所以,此類魚漂比較適宜運用在風平浪靜的水面或釣半水浮魚。
漂肩橫截面積大的魚漂其靈敏度要較之小的要遜色不少,但其沉穩的性能有時卻可以幫助我們過濾掉許多雜亂的虛假信號。使用這類魚漂時,我們應該選擇風浪較大、需要配重墜的場合,針對垂釣「生口」或過分「猾口」的混養魚時使用。
另外,漂肩的形狀對魚漂的運動也是有影響的,我們必須要注意識別。如,小弧形、菱形(近似)等形狀的漂肩,對於魚漂上浮下扽都有幫助,而大弧形、圓形(急收肩)等形狀的漂肩,只對於魚漂的下扽有幫助,而對於魚漂的上浮,有一定程度的阻滯作用。因此,了解了漂肩的這些特性後,對於我們正確選用適合的魚漂肯定是會有幫助的。
漂腳:
連接漂身底部、平衡整支魚漂重心的那根小棍。它的材料原來比較單一,無非就是一些尼龍棒、碳素棒或竹簽而已。但現在隨著人們對魚漂運動與魚訊反應等方面的研究越來越深,以及不同垂釣流派的逐漸成熟,針對漂腳的改革也越來越多。超長腳、大竹腳、粗碳腳、全鋼腳、半鋼腳等等新型漂腳的相繼出現,的確為魚漂的使用注入了無限的生機
㈡ 重慶魚具批發在哪裡
原來在菜園壩火車站有個圈子,現在不知道還在不在。不過你不試試某寶的渠道嗎?上面什麼牌子什麼價位的都有。
㈢ 釣魚魚竿怎麼算好
一.從所釣魚種上分:
鯽魚竿:專為釣取鯽魚而設計、生產的釣竿。其特性是以輕、柔、細、挺為主要指標,充分考慮到了在專項釣鯽的過程中,對釣具裝備的要求。日本的釣竿上標有へら(嗨拉)字樣的日文,此類釣竿皆為鯽魚竿。
鯉魚竿:指專為釣取鯉魚而用的釣竿。此類釣竿竿壁厚實、竿身挺直,強度高、抗沖擊性好。但是,其自身重量要大於鯽魚竿,不利於高頻率的速釣。其實,我們在此類釣竿的應用上已完全擺脫了它的「鯉竿」定義,不僅可以用它釣鯉魚,而且還常用它釣草魚、青魚、鰱魚以及大鯽魚等。因此,我們在選購釣竿的時候,千萬不能被它們的字面意義所迷惑。
羅非竿:針對羅非魚貪狂咬吃中鉤率高,且在中鉤後沖擊力大的特性,此類釣竿在調性的設計上更加突出了「硬」字,竿稍部分幾乎沒有彈性可言,整個竿身渾然一體,揮舞起來「忽忽」生風。釣者握竿在手,見魚訊大力揚竿飛魚之心油然而生。
溪流魚竿:專為溪流釣愛好者而設計的釣竿。溪流垂釣講究的是一個「走」字,釣者沿溪流徒步尋魚,所攜釣具不可過多、過繁,因此用於垂釣的釣竿也就朝著簡便、輕巧的方向發展。溪流里的魚類一般不是太大,因此,多數溪流竿的竿壁厚度比較薄,其彈性較好而剛性較弱。但這並不是絕對的,也有一些功能較為特殊的溪流竿,其竿體的收縮長度約在 120公分左右,竿壁厚度也與一般的鯽魚竿差不多,但是它要比鯽魚竿長許多(9米、10米乃至11、12米的都有)。這類釣竿的自重同樣也保持了較為輕質的特性,這主要是採用了高級碳布材料的緣故。因此,這類釣竿的價格同樣也是不菲的。
二、從釣竿的製作材料上分:
天然材料
基本淘汰了,沒必要用.
人工合成材料
玻璃纖維竿:利用玻璃纖維材料製作的釣竿,是我國釣竿生產的較早期產品,現在它正逐漸被其他新型制竿材料所替代。此類釣竿的特點是:可根據設計的尺寸,生產出長短各異粗細不同的新型釣竿;它的一般性能雖然優於民間釣手的自製釣竿,但隨著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和廣大釣魚人日益增長的實際需求,這類釣竿自重較大、堅挺度不夠的缺陷也逐漸暴露出來。
碳素竿:碳素纖維竿是目前國內外較先進較優秀的釣竿之一。它的優點很多,如韌性、彈性、強度等綜合性指標均是其他材料釣竿無法比擬的。它竿體挺直,調性多樣,自重輕盈而強度可靠,外表美觀,極上檔次。但它的缺點也比較明顯,如導電性強,在高壓電線下或雷雨天氣垂釣時,危險性極大,因此而遭遇不測的釣魚人己越來越多,價格昂貴(同其他類釣竿比較),材質脆,使用不當易折斷,因此限制了它更大范圍的普及。
三海竿用於遠釣
㈣ 有申請釣具或者漁具專利的朋友嗎
(一)發明專利的申請 1、 發明專利申請審批流程專利申請—受理—初審—公布—實質審查請求—實質審查—授權2、 申請發明專利需要提交的文件1) 請求書:包括發明專利的名稱、發明人或設計人的姓名、申請人的姓名和名稱、地址等。2) 說明書:包括發明專利的名稱、所屬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發明內容、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說明書內容的撰寫應當詳盡,所述的技術內容應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閱讀後能予以實現為准。3)權利要求書:說明發明的技術特徵,清楚、簡要地表述請求保護的內容。4) 說明書附圖:發明專利常有附圖,如果僅用文字就足以清楚、完整地描述技術方案的,可以沒有附圖。5) 說明書摘要:清楚地反映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解決該問題的技術方案的要點以及主要用途。 (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1、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審批流程0專利申請—受理—初審—公告—授權2、申請實用新型專利需要提交的文件1)請求書:包括實用新型專利的名稱、發明人或設計人的姓名、申請人的姓名和名稱、地址等。2)說明書:包括實用新型專利的名稱、所屬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發明內容、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說明書內容的撰寫應當詳盡,所述的技術內容應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閱讀後能予以實現為准。3)權利要求書:說明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清楚、簡要地表述請求保護的內容。4)說明書附圖:實用新型專利一定要有附圖說明。5)說明書摘要:清楚地反映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解決該問題的技術方案的要點以及主要用途。 (三)外觀專利的申請1、 申請外觀專利的流程專利申請—受理—初步審查—公告—授權2、 外觀專利需要提交的文件1) 請求書:包括外觀專利的名稱、設計人的姓名、申請人的姓名、名稱、地址等。外觀設計圖片或照片:至少兩套圖片或照片(前視圖、後視圖、俯視圖、仰視圖、左視圖、右視圖,如果必要還是提供立體圖)外觀設計簡要說明:必要時應提交外觀設計簡要說明。
㈤ 藍旗怪物路亞竿好不好
兄弟支持一下國產吧
㈥ 老鬼釣鯉魚比賽 釣魚什麼魚竿好
野釣大鯽魚
野生大鯽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是淡水食用魚類中的上等佳品;個體在250克以上的大鯽魚,由於其生長緩慢,致使數量相對較少,並不是能經常釣到,自然是物以稀為貴,所以它對釣魚人具有很大的挑戰性。要想在自然水域中釣到大鯽魚,我們首先就要了解大鯽魚的生活習性和食性,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機會釣到它們。
一、大鯽魚的生活習性和食性
大鯽魚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耐低溫、耐低氧、耐寒、耐鹼……生性文靜而膽小,警覺性非常高,害怕強烈的光線,在清澈見底的水域中很難看到它們身影,多棲身於較深的水域里,一般不會輕易上浮,是典型的底棲性魚類。自然水域里的大鯽魚在食性方面與小鯽魚截然不同,就像大人和小孩的飲食差別一樣。由於小鯽魚處在生長期,它們對動物性成份含量高的食物更感興趣;而成熟的大鯽魚則偏愛本地天然植物類和穀物類食物,因為植物類或穀物類食物在水體中的蘊藏豐富、品種繁多,供大鯽魚採食的面更廣。雖然南北方地域、水域不同,且大鯽魚的品種也有所差別,但它們喜歡的食物卻有共同性。
二、尋找大鯽魚生存的水域找到它們生存的水域,
這是能否釣到大鯽魚的關鍵所在。大鯽魚並不是在什麼水域中都有,因為大鯽魚的生長速度慢,一般需要3~5年左右的生長期才能達到250~500克,所以要想釣到大鯽魚,我們就要選擇水較深、面積大、常年積水又沒乾涸過的人工水庫或天然湖泊。另外,如想在野塘里釣到大鯽魚,也要選擇那些至少3年沒清過底及大量捕撈過的池塘。
三、把握垂釣季節的特點
雖說任何季節都能釣到大鯽魚,但每年的春季和秋末冬初才是釣大鯽魚的最佳時節。這是因為夏季和秋初的氣溫、水溫較高,大鯽魚的覓食慾望不強(15~25℃才是大鯽魚的最佳攝食溫度),加之大量的雜魚搶餌鬧鉤,膽小的大鯽魚不是不敢進窩覓食,就是潛伏在深水處不動(這里要說明:在春末夏初的晚上夜釣,只要日夜溫差小就容易釣上大鯽魚)。春季是大鯽魚准備產卵時節,它們必須攝入較多食物、積蓄較多的營養以備生兒育女,於是出現了大鯽魚的第一個攝食高峰期;秋末冬初,隨著水溫一天天的降低,其他魚類慢慢進入了冬眠期,那些讓人煩厭的雜魚有些會自然死亡,有些在低水溫的制約下已很少活動,而大鯽魚卻需要貯存充足的養份准備過冬,進而四處覓食,這會出現大鯽魚的第二個攝食高峰期,所以我們釣魚人只要把握住這兩個釣大鯽魚的最佳季節,就一定能有不錯的收獲。
四、垂釣大鯽魚的技巧
使用懸墜釣法在自然水域中垂釣大鯽魚是許多釣友普遍採用的釣法,並且實踐證明效果顯著,特別是在冬天水冷、大鯽開口小的魚情下更加適用。其道理在於懸墜釣法誘釣結合、信號靈敏、隱蔽性高,對大鯽魚膽小多疑的習性有很強的鍾對性,易釣獲大個的鯽魚就不足為怪了。只不過在自然水域垂釣大鯽魚與在精養塘里釣大鯽魚的釣組配備、餌料選擇、釣技運用等方面有所不同。
1.釣具的配備
在自然水域垂釣大鯽魚的復雜性和未知性很大,我們在釣具配備上就要依據魚的個體大小、上魚的快慢、水的深淺等不同特點合理搭配。
(1)釣竿:宜選用4.5~5.4米長的硬竿,調性不能太軟但也不能太硬,三七調的釣竿最適用,在中魚瞬間和提魚出水時魚不會受到強烈的痛感,不會驚跑窩中的魚。
(2)釣線:主線要用質量比較好的專用「道系」線,根據情況配置0.6~1.2號的,子線也宜使用結節力強的,以0.3~0.6號為主,再視水溫高低、魚的掙扎力大小進行更換。但主、子線盡量不要過大(大鯽魚生性狡猾),能承受住魚的拉力、不跑魚既可。
(3)釣鉤:宜選用鉤尖鋒利、鉤條細而堅固的白袖3~6號鉤。
(4)浮標:選擇標身適中、長腳、長尾;翻身快、下降均速、穩定性好的2~5號硬尾標為好。在垂釣水域水較深且遇到風較大的天氣時,標還可以用得更大,因為浮標大配重就相應增加,拋竿才能順暢,又能快速通過雜魚水層快速達到水底的窩點。如遇到釣點水深適中且小魚鬧鉤厲害時,可利用大號軟尾標的抗干擾強、信號真實的特性直擊底部大鯽。
2.餌料的選擇
在自然水域中釣大鯽魚,餌料的選擇很重要,不能像在養殖塘或與競技比賽速釣鯽魚一樣,選擇那些比重輕、霧化快、味道很濃的粉狀餌料,這樣的餌料極易受到雜魚的圍搶。因為是在野外水域垂釣,小雜魚鬧鉤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在餌料的選擇上不僅要考慮減少小魚的搶食,還要依據大鯽魚偏愛植物和穀物類食物的特性,選擇以那些顆粒粗、比重大、味道清淡的本味餌料為主,這樣才能誘得並留住大鯽魚。在餌料調配上,要以淡、重、黏為准,釣餌黏是讓小魚無法一下子就吞食掉,能增加餌料的附鉤時間;餌料重且味淡,能加快釣餌到位,避免招引大量小魚進窩,也就給大鯽魚留下了更多機會。至於具體選用何種餌料,因水域不同、南北差別、季節變化等有所差異,在選用和調配餌料上應本著順應大鯽魚的食性靈活選配,千萬不要墨守成規。
3.技術的運用
很多釣友在自然水域中使用懸墜釣法卻釣不到大鯽魚,或是收獲很少,這是由於他們把用於池釣的理念一成不變地搬到了野釣中。在自然水域垂釣大鯽魚與池釣鯽魚有明顯區別:首先,要控制好拋竿和揚竿的節奏,頻率不能太快,要知道頻繁的揚竿換餌會驚擾狡猾的大鯽魚,使之不敢進窩覓食;其次,一般情況下,浮標的調釣要以不靈不鈍或釣鈍點為好,如調2釣3、調3釣3等,這樣一來,小雜魚或小鯽魚到底層啃食釣餌時浮標並不會出現大動作,而大鯽魚吞鉤後的標相就很明顯了,避免了頻頻起竿不見魚的煩惱;再有就是要注意垂釣大鯽魚所上的釣餌不能太小,最好是搓大點的餌釣,盡量不要使用拉餌,大鯽魚對小餌球是不感興趣的。
懸墜釣不是垂釣大鯽魚唯一的釣法,手竿傳統釣法在自然水域里垂釣大鯽魚的優勢也有很多:在釣深水(6米以上)、釣草洞、多窩走釣、釣點有障礙物等,這些懸墜釣無法施展或效果大打折扣時,傳統釣卻能大顯身手。正所謂「釣無定法,適者為佳」,釣魚根本沒有固定的釣法,在自然水域里垂釣大鯽魚更是如此,只有依據不同的水情、魚情,靈活運用不同的釣法才能釣獲更多的大鯽魚。
春天釣魚技巧
釣具:軟竿、細線、魚鉤小。春釣宜用手竿,竿宜軟5.4-6.3米長為好。
淺水:春天,垂釣必須選擇在淺水區、岸邊、灘頭、水草處才能釣到魚。
活水:帶來食物和新鮮氧氣,魚愛在活水區,釣點應選擇在流動的活水邊、進水口的兩旁、水草處施釣。
草洞:魚兒常在水草底下棲息、尋食、釣點選擇草洞、草邊,定能有較好的收獲。
南風:春日剛剛開暖,東風、東南風、西南風都好釣魚,西風、西北風不宜釣,春釣應選擇南風有陽光的天氣,或久晴初下雨,又刮一二級南風時,正是春天釣魚的大好時光。
葷餌:魚兒經過漫長冬休靜卧之後,陽光的照射下,氣溫回升,腹中空虛,急需填補飢腸,魚類所需的素食,大大還沒有生長出來,所以,一般雜食性魚類,都靠尋覓葷食為主,些時,用紅蟲、蚯蚓、小蝦等葷餌釣,豈能上魚。
談談釣鯽的最佳季節
自然水域垂釣鯽魚,一年四季中,春或秋末時節,為釣鯽魚的最佳季節。
諺語雲:「春來魚靠邊」。說的是初春來臨,鯽魚到了繁殖季節,都喜歡在自然水域的水草叢中覓食。因此,春季釣鯽方法與其它季節釣鯽方法有著截然的不同。
所不同的不外乎活動走釣和定點固定釣的兩種釣法。以筆者多年的釣鯽經驗和見解,認為:「春天釣鯽走釣好」。
一、走釣鯽魚的水域
春天走釣鯽魚可首選的三種水域是:
(1)自然河浦。自然河浦往往綿延數里,一旦有潮水進出,有深有淺,彎來彎去,不易乾涸,河邊水草叢生,野生鯽魚豐富,個體大肉味美。
(2)中小型水庫。這種中小型水庫,在城市裡也比較容易找到,其深度不至過深,這種水庫中的野生小鯽魚可說是釣之不竭。
(3)不幹水的池塘。這種池塘不會被放干抓魚,野生鯽魚十分多。
二、走釣鯽魚的釣位
春天走釣鯽魚選擇釣位應堅持三條原則:
1、安全;
2、朝陽草叢;
3、便於作釣。
自然河浦:
(1)自然河浦應選河床平緩,不選河床變化無常、深淺不一的釣位。
(2)選河邊水草較密,不選樹下陰冷水域釣位。
(3)岸邊水深應有1米之內的渾水區域,不選深水或清澈見底的釣位。
中小型水庫:
(1)中小型水庫走釣鯽魚,應選水庫上游離進水口50米之內的朝陽淺灘的水草處,不選下游深水處的釣位。
(2)水庫走釣鯽魚,水深可選1.5米—2.0米左右,不選過深水域作釣位。
不幹水池塘:
(1)不幹水的池塘通常建於山腳下,釣位應選進水和出水附近處作釣位,不選前不著山、後不著口的地方作釣位。
(2)通道應選安全往返方便處作釣位,不選樹林茂密,難以通行的山邊作釣位。
三、走釣鯽魚的釣法
攻略經典提示:
春天走釣鯽魚技在「布長線,多釣魚」的特有效果。
(1)釣具組合:3.6米、4.5米中調手竿各一支。釣線:1#主線,0.6#子線。釣鉤:朝天鉤、單鉤、雙鉤自由選擇,鉤型宜小不宜大。標以七星標為主,直標為輔(標調靈些)。小墜一粒,小連接器一個,小抄網一把,魚護一個。水庫用長竿,河塘用短竿。春天多雨水,雨具別忘帶。
(2)圈定釣位,打好窩:篩選好前往作釣目標之後,到水邊應認真勘察水域環境,若合適,即可打窩誘魚作釣。
走釣鯽魚打窩應做到三要三不要:
(2.1)打近(草邊),不打遠。
(2.2)打淺,不打深。
(2.3)打渾(水),不打清(水)。
打窩數量由少至多,開釣時段打三個作試釣1-2小時,若有出現驚喜之時,再續打3-4個窩,有可能出現全面開花之壯觀。記住每打下一個窩後,應立即做好標志記號,以免錯位造成無果。
(3)誘餌釣餌兩兼備:春天走釣鯽魚,通常打窩可備二種誘餌,一:酒米(800克),二:糠糟(1000克),福州地區野釣鯽魚,以糠糟打窩,是傳統釣法,效果十分理想。然而,做糠糟窩餌,比使用酒米要稍稍麻煩些,但釣魚人就是從不怕麻煩的。具體製法十分簡單,取一分細米糠、半分紅酒糟、半分米飯,糠略炒片刻和上糟飯調制一下便成了。在做好的糠糟料中,添進200克大米可以「錦上添花」。
釣餌是釣魚取勝的關鍵武器。春天釣魚應以葷餌(紅蚯蚓)為主,素餌為輔。立春過後,鯽魚千方百計尋找水草地方作「分娩產房」,生育繁衍後代,這時十分需要補充營養,所以釣餌以肥壯的活蚯蚓作釣餌為上乘。
春天走釣鯽魚,經常會遇到雷雨天氣,不知釣友有否發現,在氣溫驟高不下,雷電交加,下起雷陣雨來,此時大鯽魚都擁至水草下搶食十分兇猛,可說上鉤率到了極限,迫使釣者手忙腳亂,應接不暇,釣上的多為板鯽,當地釣者常盼「天上雷公響,河裡板鯽搶」的大好時光。但這樣的時光極為短暫,雷停雨止之後,往往天上又出現了晴空萬里,這時所有鯽魚也都「偃旗息鼓」,溜之大吉了,再想多釣一條,也以絕望告終,諸多釣者難解其謎。
注意:
(1)走釣鯽魚雖是一種十分有趣的釣法,但老年釣者不宜提倡。
(2)走釣時不一定都按布線打窩順序走釣,無魚的窩可跳窩或棄窩。
(3)下釣時餌鉤一定要對准窩心,否則無魚可釣。
(4)走釣時動作宜緩些,以免驚散群魚
幾套四季釣鯽的配方
大鯽魚的特點
1.要重視打窩子。要依據時間、地形、水域的不同,採取打窩或飼窩措施。如上述「春釣淺灘」中的餌窩,比臨場現打窩效果要好。如某塘雜草叢生,下鉤困難,但該處鯽魚多,離家不遠,或交通比較方便,就不要放過。選准釣位後,開個1平方米左右的「洞」,徹底清除雜草或其他障礙物,頭天喂上誘餌,第二天施釣,遠比新「洞」現打窩效果好。假如能找到小動物的腐屍如死貓、爛狗等,捆上1塊石頭,沉入窩內,連續4~5天都能獲得豐收。假如離家較近,可把剩菜餿飯以及牛糞等倒入窩內,效果也不錯。
打立體窩。適應於陡坡下,或大堤下的深水域。誘餌的制備:把粉碎的豆餅渣炒香,摻入1/5羊骨粉,裝袋備用。到釣位後,再摻入60%的岸邊潮濕泥土,拌勻搓細,撒入釣域,邊撒邊形成立體窩。用齊竿線的手竿,拴3隻漁鉤,搭配好墜漂,使下鉤剛好沉底,上鉤懸浮於距水底約8厘米,另一隻漁鉤懸於上下鉤中間。由於不間斷地向釣域投撒誘餌,會出現越釣魚越多的局面,開始的半小時可能上魚很少,越往後上魚越多,甚至可出現投鉤尚未落底,半路被魚攔吞的情況,一竿2魚較常見,偶爾可一竿獲3魚。為了節省裝餌時間,可用紅蚯蚓裝鉤後蘸上點香精,裝一次餌可連釣3~5條魚不用換餌。用泥沙混拌的誘餌,在向釣域投撒時,不可避免地像下雨那樣「刷刷」作響,但只要是散狀、少量、多次地投撒,魚是不害怕的,不僅鯽魚愛咬鉤,鯉魚咬鉤的也不少。
當出現魚群在水面搶食的情況時,說明投餌過勤、過多,此時上鉤率反而下降,不僅要暫停撒餌,還應把底鉤上提使之接近水面,拉到魚群中,並有卧漂出現,用抖竿或上下提拉的方法,誘魚上鉤。暫停投撒誘餌後,魚群又會沉底覓食。
2.要掌握大鯽魚的特點。雨季江河的洄水渦中,水庫放水閘旁,橋墩洄灣處,常是大鯽魚群集處。浮萍密的池塘,有「吧噠」聲,或浮萍被拱起,或把頭露出水面吸氧,多為大鯽魚的行蹤。若餌鉤尚未沉到水底,半路被魚攔吞,漁漂緩動或橫卧不動,多是大鯽魚所為。小送漂,或送漂速度越慢,鯽魚的個體就越大。在打底窩後觀察魚星(小氣泡)時,當看到密密匝匝的氣泡中有較大氣泡出現,就是大鯽魚進窩的信號。
.要注意應付鯽魚脫鉤後施放的驚液。鯽魚上鉤脫逃時,能分泌出驚液,提示它的夥伴注意危險。當其他魚聞到驚液氣味時,就迅速逃竄。若在垂釣時遇到這種情況,最好是更換一下釣位,因為要等驚液氣味散盡,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影響垂釣效果。抓魚摘鉤的手,也會沾染上這種驚液味,應注意及時清洗擦凈,再去拿餌裝鉤,否則也影響上鉤。
4.要注意風對釣鯽魚的影響。有風有浪的水域,比寧靜無浪釣位上魚快,且多。如果再下點濛濛細雨,臨近黃昏時分,鯽魚咬鉤可達近似瘋狂的程度,幾乎是投下鉤就咬。在吞鉤高峰時,往往是1分鍾可釣2尾魚。雙鉤長腦線,主線齊竿長,效果更好。究其原因,可能是在風吹浪動的水域中,溶氧充足,下小雨天氣,魚兒誤認為夜間來臨,從而加速攝食進度。這樣的時機要抓住,不能放過。似以西南風3~4級為好,因為風小吹不起浪,風大又看不準漂。
5.注意看漂,把握住最佳提竿時機。小送漂,即漁漂向上升2~3小格,這和阻漂一樣,多是大鯽魚所為,提竿要穩。
大送漂,甚至可把直漂送呈卧式漂,這往往是咬死鉤的特點,大小鯽魚都可能出現。在送漂之後,拽著漂就逃竄,又出現領漂,在這種情況下很少跑魚,就是提竿遲了也無關緊要。悶漂,漁漂下沉之後不再復出,多是鯉魚所為。鯰魚上鉤後,也出現悶漂。用33~49.5厘米長腦線時,無論是何種魚上鉤,從來未見過送漂的現象,一律下沉不再復出。故鯽、鯉、鯰、草魚等上鉤很難區分。逗漂,即漁漂上下抖動,其頻率較快,這多是小雜魚所為,特別是蚯蚓餌,這種現象極為常見,煩得釣翁們無法時,只好改用素餌,或葷素相兼餌。無論是出現小送漂、阻漂、大送漂,還是出現悶漂時,都要不失時機地提竿,在魚吞餌尚未吐出之瞬間,將漁鉤通過提竿動作深刺掛牢。這實際上是釣魚全過程中最難掌握的一環,特別是在賣票釣魚的養魚塘,經過多次脫鉤的魚尤其較難掌握。在魚被釣猾的情況下,咬鉤謹慎而輕微,常常只能拉出一點魚嘴的細皮。往往有這種情況,有的人說起來頭頭是道,可實際操作起來卻存在不少差距,特別是老年人,反應較遲鈍,動作較緩慢,很難把握住最佳提竿時機。為什麼?這還得從手的提竿動作談起:當人視網膜接受漁漂的信息後,由視神經傳遞到視神經中樞,經過大腦皮層的分析和判斷,發出指令,使運動神經通過脊髓傳到前臂和手,從而產生提竿動作。而人的眼睛緊盯漁漂時間久了,會很疲勞,甚至有時會出現復視,猶如電視屏幕上的「重影」。這時漁漂就很難盯了,老年人尤其如此。為解決這個問題,近幾年出現了電腦漁竿,電腦全自動釣魚器,神釣牌釣魚器,折疊式自動化釣竿,KT-A型可調式自動魚竿架,WL型可調式自動魚竿架等多種新型釣具。這些釣具雖然還有不足之處,但在垂釣自動化方面畢竟向前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㈦ 一套釣具要多少錢啊
幫你選購魚漂.........
一、外觀檢查
購買魚漂時,第一步就是目檢。方法是:將魚漂拿在手中,漂頸位置架在另一隻手的拇指、食指間,邊轉動邊檢查漂身左右是否對稱、漂尖與漂腳是否構成一條直線等。如果出現漂肩高低、寬窄不對稱,漂身左右明顯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則證明這支魚漂不是一支做工精細的高質量產品。另外,在目檢時還需注意檢查魚漂漂尖色目環是否清晰,間距是否過大或過小。因為,魚漂的漂尖部分是我們直接觀察魚訊的主要參照物,它的清晰、可視度如何,將直接影響我們對水下魚訊的判斷。最後,還要更為仔細地檢查魚漂漂身的質地是否用料統一。因為,有許多魚漂是用兩片或多片浮水材料粘連成型的(如大號的孔雀翎漂、部分蘆葦漂等),這種工藝製成的魚漂需要選用密度基本相同的浮水材料拼接而成,這樣才能保證該魚漂在水中的穩定。我們在選購此類魚漂時,應注意觀察各片浮水材料的色差、紋路以及尺寸是否一致或大體一致。如若反差太大,則表明該魚漂可能不是由相同密度材料合拼的,可能會造成魚漂在水中兩邊浮力不等的現象,不利於精確顯示微弱魚訊。
第二步是手感觸摸檢測。方法是:一隻手拿起魚漂的漂腳輕輕轉動,另一隻手用拇指、食指、中指捏拿住漂身,從上到下地慢慢地滑動,細細感受漂身的平滑度以及油漆的精細度。做工考究的優質魚漂一般在這些細小的問題上,基本上都會處理得很好。
二、滾動檢查
經過外觀初檢後,我們就要進行重心居中檢測了。
一支好漂,要能很好地反映魚情,重心是否在漂體的中軸線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的方法是:將魚漂放在漁具店光滑的玻璃櫃檯面上,用手輕輕地撥動魚漂,如果它能夠在光滑的台板上滾動快捷、流暢,所經之處相連接可構成一個扇面圖形,並且在滾動中沒有搖晃、抖動等現象,就說明這是一支不錯的魚漂。
三、選品牌
如果面對琳琅滿目的魚漂產品拿不定主意的話,選品牌往往是一件比較省事的方法,特別是針對一些剛對懸墜釣感興趣又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初學者尤其適應。選擇品牌魚漂也並不是隨隨便便上哪都能購買的,要千萬注意防止有的不法商販以次充好、拿假冒的品牌來糊弄。根據筆者的經驗,選擇品牌釣具(包括魚漂)一定要到信譽度較好的正規商店購買。另外,由著名釣手或知名專家親自推薦或現場出售的魚漂,一般也無假冒之虞。
四、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選購
釣魚——雖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釣魚人的經濟實力差別有著明顯的區別。我們講究科學、高效地釣魚,但絕不提倡大家不顧實際情況盲目消費,要根據不同的經濟收入、不同的消費觀念,合理地選購釣具(包括魚漂)才是一種理性的行為。
釣魚愛好者的大軍中,工薪階層的釣友佔了絕大多數。以月收入1500元左右的國企職工為例,據了解,他們用於購買釣具的消費能力約為300~1000元/年。其中用於購買魚漂的支出約為50~100元/年。對於剛入門的新釣手來說,購買魚漂屬於一次性投入,因此有可能會出現超出100元/年的現象。根據這樣的消費能力,我們建議工薪族(以休閑娛樂為主要垂釣方式的)釣友在購買魚漂時,應首先考慮選擇那些質量可靠、做工精美但無很高的品牌效應的國產優質產品。
對於那些經濟收入來源不穩但又酷愛釣魚的農村、城鎮下崗釣友,原則上提倡大家購買經濟實用的釣具,沒有必要再為娛樂休閑而去動用家庭的生活資金。如若確實需要購買時,建議最好購買質量尚可、結實耐用但價格低廉的單支裝魚漂即可。如普通的蘆葦漂、塑料漂等。
對於事業小有成就,垂釣熱情較高且對競技垂釣頗有興趣的釣友來說,購買魚漂時主要應避免盲目性,切莫因一時沖動或認識模糊不清時而選購了成套的劣質品,出現「家中魚漂一大堆,有用的沒幾支」的現象,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另外,這類釣友更應該多長個心眼,提防一些別有用心的所謂朋友給你「推薦」什麼「絕版精品魚漂」或「最靈敏魚漂」之類的建議,花費大量的金錢購買些華而不實的魚漂。
我們的建議是:根據自己的垂釣需要,選擇品牌響亮、做工精細、功能齊全的優質產品。對於選中的品牌最好應成套購買,以適應不同的魚情、水情。
懸墜釣法的專用魚漂
漂身:
一支魚漂的主體部分,是魚漂產生浮力的主要部分。根據釣手不同的垂釣要求,漂身被製成了許多不同的形狀。如球型、橄欖型、梭型、水滴型、流線型等。
漂身的製作可分為手工研磨和機器加工兩種。手工研磨的漂身受損程度小,材質相同的情況下,產生的浮力比機器加工的魚漂要大,但規格大小難以統一,不便於大批量的規模生產;而利用機器加工生產的魚漂,大小、規格比較統一,每套魚漂的浮力大小有一定的規律,便於釣手正確選配。但是,由於漂身被夾具擠壓較重,可能會破壞其自身內部的纖維組織,使同樣材質、同樣大小的漂身較之手工加工的浮力要略小一些。
漂身不同的形狀,在使用時會產生不同的運動效果,針對不同的魚情、水情和垂釣中的戰術策略,所需選用的漂身形狀也是各有不同的。在這一點上,取材方便、加工容易的木製類魚漂就能夠滿足我們的要求。如巴爾杉木、蘆葦及輕木等。
漂尖(亦稱漂尾、漂信、漂苗、視目桿等):
魚漂上部那截細細的、畫有紅色、黃色及黑色、綠色等寬窄不同色環的部分。是垂釣者判斷魚是否吃鉤;鉤上是否有餌;窩點內是否有魚的重要信息來源。每一個色環即為漂目,一格為一目,黑色的細環帶是起到分割漂目的作用的。我們在設定調目及釣目的時候,同樣不能忽視這個小小的區域(特別是在垂釣猾口小鯽魚時)。
漂尖的材質可分為實心尼龍棒、玻璃纖維樹脂棒、碳素材料棒和空心塑料管幾種。俗稱「實心漂」或「空心漂」。一般來說,實心尼龍棒、玻璃纖維樹脂棒和碳素棒等便於研磨,且硬度較好,因此,製作出的實心漂可使得漂尖更細些和更長些。而空心塑料管則缺乏上述的特點,因此,製作出的空心漂漂尖較短、稍粗些。但這並不說明空心漂要比實心漂差,主要還要看釣者怎麼去調整和使用的技巧了。
在漂尖的色環塗描的加工處理方面,現在也出現了比較合理的工藝與材料。滑尾漂尖的出現為那些比較講究釣具理想化的釣友在心理上,又消除了一個重大的隱憂。當然,光滑順溜的漂尖對於釣魚人來說都是個不錯的選擇。
漂頸:
從漂尖連接漂身的結合部至漂身最寬部之間的部位,我們稱之為漂頸。
一支魚漂的漂頸越長,該漂身的上曲線就越好,在使用中產生的向上頂的力就容易被體現出來,利於垂釣開口不好、魚訊微弱的「病態魚」和冬春寒冷季節的情況下使用。為了充分地體現它的這個特性,這類魚漂都採用細長的實心漂尖與之匹配。但對於垂釣魚訊雜亂的猾口魚和風浪起伏較大時,這類魚漂就沒有太多的優勢了。
而漂頸長度較短的魚漂,其漂身肯定會呈現一個上大下小、穩定的錐型。這類的魚漂比較適宜運用在釣猾口魚和控制魚在底部攝食的戰術,它較少出現虛假信號,給我們的是一些扽感明顯的下挫或沉穩的上浮,中鉤率要優於其他造型的魚漂。然而,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時肯定也有不利一面。此類超短漂頸的魚漂在用於垂釣魚訊微弱、開口不爽或受環境影響而不敢大膽就食的魚時,其運動滯鈍的特性就很難有好的垂釣效果了。
由此可見,一支性能優異的魚漂,其考評的指標不僅要考慮到外觀做工的精美,更要注意它的漂身形狀是否能夠針對相應的魚情。而漂身形狀的適應與否,有時只需留意觀察漂頸的長短就可以有個大概的判斷了。
漂肩:
此漂肩非彼漂尖。它是指漂身橫截面積最寬的那個位置。研究一支魚漂漂肩位置的高低和橫截面積的大小,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找出該魚漂的穩定特性和靈敏程度。魚漂漂肩位置越高,其穩定性就越好,比較適合在風浪較大的條件下,垂釣底部攝食且膽小謹慎的大魚或魚訊復雜的小鯽魚。
漂肩橫截面積小的魚漂,由於受到水的阻力較小,瞬間運動的敏感性就強,所以其靈敏度就高。比較適宜用於垂釣吃口較輕、受到驚嚇、狡猾、病態的「老頭魚」等。
而漂肩位置越低,其穩定性能必然要差,但其翻身較快且上浮魚訊體現得比較完美。所以,此類魚漂比較適宜運用在風平浪靜的水面或釣半水浮魚。
漂肩橫截面積大的魚漂其靈敏度要較之小的要遜色不少,但其沉穩的性能有時卻可以幫助我們過濾掉許多雜亂的虛假信號。使用這類魚漂時,我們應該選擇風浪較大、需要配重墜的場合,針對垂釣「生口」或過分「猾口」的混養魚時使用。
另外,漂肩的形狀對魚漂的運動也是有影響的,我們必須要注意識別。如,小弧形、菱形(近似)等形狀的漂肩,對於魚漂上浮下扽都有幫助,而大弧形、圓形(急收肩)等形狀的漂肩,只對於魚漂的下扽有幫助,而對於魚漂的上浮,有一定程度的阻滯作用。因此,了解了漂肩的這些特性後,對於我們正確選用適合的魚漂肯定是會有幫助的。
漂腳:
連接漂身底部、平衡整支魚漂重心的那根小棍。它的材料原來比較單一,無非就是一些尼龍棒、碳素棒或竹簽而已。但現在隨著人們對魚漂運動與魚訊反應等方面的研究越來越深,以及不同垂釣流派的逐漸成熟,針對漂腳的改革也越來越多。超長腳、大竹腳、粗碳腳、全鋼腳、半鋼腳等等新型漂腳的相繼出現,的確為魚漂的使用注入了無限的生機。
釣桿選購技巧:
http://www.szfishing.com/new_page_266.htm
㈧ 有申請釣具或者漁具專利的朋友嗎
您好,經過在檢索網站的查詢,目前關於漁具的專利大概有不到5000件。目前,漁具肯定是可以申請專利的,一般來說,該漁具是新穎的,就可以取得實用新型專利權的授權。如果有申請需要,可以聯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