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新型潛水

新型潛水

發布時間: 2020-11-22 06:08:02

㈠ 新式潛艇的發明的短文

18世紀70年代,美國人D.布希內爾建成艘單人操縱的木殼艇「海龜」號,通過腳踏閥門向水艙注水,可使艇潛至水下6米,能在水下停留約30分鍾.艇上裝有兩個手搖曲柄螺旋槳,使艇獲得3節左右的速度和操縱艇的升降.艇內有手操壓力水泵,排出水艙內的水,使艇上浮.艇外攜一個能用定時引信引爆的炸葯包,可在艇內操縱系放於敵艦底部.1776年9月,「海龜」號潛艇偷襲停泊在紐約港的英國軍艦「鷹」號,雖未獲成功,但開創了潛艇首次襲擊軍艦的嘗試.
潛艇發展至此,一直是由人力推進的,因此限制了潛艇的發展.而此時,蒸汽機已經發明並被應用到了鐵路運輸和水面艦船上.蒸汽機在潛艇上的應用,推動了潛艇動力裝置的發展,再加上潛艇設計者的不斷努力,終於出現了以機械為動力的現代潛艇.
18世紀末到19世紀末是潛艇研製的重要時期.1801年,美國人R.富爾頓建造的「鸚鵡螺」號潛艇,艇體為鐵架銅殼,艇長7米,攜帶兩枚水雷,由4人操縱.水上採用折疊桅桿,以風帆為動力.水下採用手搖螺旋槳推進器推進.19世紀 60年代,美國南北戰爭中,南軍建造的「亨利」號潛艇長約12米,呈雪茄形,用8人搖動螺旋槳前進,航速4節,使用水雷攻擊敵方艦船.1864年2月17 日夜,「亨利」號用水雷炸沉北軍戰艦「豪薩托尼克」號,首創潛艇擊沉軍艦的戰例.1880年9月,中國在天津建成第一艘潛艇,艇體形如橄欖,水下行駛,十分靈捷,可於水下暗送水雷,置於敵船之下.
早期的潛艇都是使用人力推進的,航速很慢.1863年,法國建造了「潛水員」號潛艇,使用功率58.8千瓦(80馬力)的壓縮空氣發動機作動力,速度為2.4節,能在水下潛航3小時,下潛深度為12米.1886年,英國建造了「鸚鵡螺」號潛艇,使用蓄電池動力推進,航速6節,續航力約80海里.1897年,美國建造了「霍蘭」Ⅵ號潛艇,水面使用33千瓦(45馬力)的汽油機動力裝置,航速7節,續航力達到1000海里;水下使用電動機為動力,航速5節,續航力50海里,這是潛艇雙推進系統的開端.
早期潛艇使用的武器,主要是艇體上掛帶的定時引爆炸葯包或水雷.1866年,英國人R.懷特黑德製成第一枚魚雷.1881年,T.諾德費爾特和G.加里特建造的「諾德費爾特」 號潛艇,首次裝備魚雷發射管;同年,美國建造的「霍蘭」Ⅱ號潛艇安裝有能在水下發射魚雷的魚雷發射管,這是潛艇發展史上的一項重要發展.
早在19世紀50年代,法國海軍的一名工程師就提出了改裝機械動力潛艇的建議,許多人也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
1863年,法國建成了一艘「潛水員」號潛艇.艇體模仿海豚的外形設計,長42.67米,排水量420噸.使用一部功率為59千瓦(80馬力)的蒸汽機作動力,速度為2.4節,能在水下潛航3小時,下潛深度為12米.由於「潛水員」號採用了蒸汽機作動力,尺寸超過了當時所有的潛艇,成為了20世紀之前最大的一艘潛艇.雖然「潛水員」號潛艇的動力裝置有了質的飛躍,但它卻受當時設計水平的限制,當增加壓載使其浮力等於零時,潛艇下潛就失去了控制,水下航行的穩定性很差.另外,潛艇在水下航行時需要大量的空氣,而這在當時幾乎是無法解決的問題.於是,「潛水員」號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蒸汽機作為潛艇的動力失敗後,潛艇設計師們不得不另闢蹊徑,為潛艇尋找更好的動力裝置.1886年,英國建造了一艘使用蓄電池動力推進的潛艇(也被命名為「鸚鵡螺」號)成功地進行了水下航行,航速為6節,續航力約80海里.從此,電動推進裝置為潛艇的水下航行展現了廣闊前景.
但對現代潛艇的發展作出過最大貢獻的,當屬美國潛艇設計師――約翰·霍蘭.
約翰·霍蘭1841年出生在愛爾蘭利斯凱納鎮,父親是英國海岸警衛隊的一名雇員.父親的職業使霍蘭從小就對海洋及戰艦充滿了好奇.中學尚未畢業時,父親不幸病故,年輕的霍蘭被迫結束學業,到一所學校擔任理科教員,以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在此期間,霍蘭一邊工作,一邊設計潛艇.1873年,霍蘭辭去了教師工作,帶著他的潛艇設計圖紙到了美國.在美國,他一邊在一個都教會學校教書,一邊完善著他的潛艇設計圖.
1875年,霍蘭將建造新型潛艇的計劃送交美國海軍部.但是,美國海軍對3年前支付5萬美金建造的一艘名為「智慧之鯨」的小型手操潛艇的沉沒仍然記憶猶新,因此斷然拒絕霍蘭的計劃.遭到拒絕的霍蘭卻沒有因此而卻步,他很快就得到了流亡美國的由愛爾蘭一些革命者組成的「芬尼亞社」的大力資助.在「芬尼亞社」的支持下,經過3年時間的努力,霍蘭終於在1878年將自己的第一艘潛艇送下了水.
該潛艇被命名為「霍蘭-Ⅰ」號,是一艘單人駕駛潛艇.艇長5米,裝有1台汽油內燃機,能以每小時3.5海里的速度航行.但由於潛艇水下航行時內燃機所需空氣的問題沒有解決,故潛艇一潛入水下發動機就停止了工作.雖然這是一艘不成功的潛艇,但霍蘭卻在它的身上積累了經驗,為下一步建造新的潛艇打下了基礎.
這時,「芬尼亞社」對霍蘭的潛艇研製提出了要求:所建造的潛艇,大到足以能有效地進行作戰,小到使其能夠塞進特製的商船船艙.這種商船要求可以裝成民船的模樣橫渡大西洋.當遇到敵艦後,特殊商船將潛艇放出以攻擊敵人.按照這一特殊要求,1881年,霍蘭建造成功他的第二艘潛艇,命名為「霍蘭-Ⅱ」號(也稱「芬尼亞公羊」號).該艇長約10米,排水量19噸,裝有一台11千瓦的內燃機.為解決縱向穩定性問題,霍蘭為潛艇安裝了升降舵.同時,他還在艇上安裝了一門加農炮,使得「芬尼亞公羊」號潛艇既能在水下發射魚雷,又能在水面進行炮戰.「芬尼亞公羊」號的建成給公眾以極大的鼓舞,在潛艇發展史上也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19世紀80年代末期,潛艇的發展引起了更多國家的興趣.1893年,長約45.7米、排水量為266噸的「古斯塔夫·齊德」號潛艇在法國下水了.它以電動機帶動螺旋槳推動.在當時各國所出現的潛艇中,它是最先進的一艘.
「古斯塔夫·齊德」號潛艇的成功促使霍蘭更加努力了.但就在霍蘭全力以赴投入他的第三艘潛艇製造之中時,「芬尼亞社」的一些成員對霍蘭無終止的試驗喪失信心,並在一天黑夜將「芬尼亞公羊」號以及建造中的第三艘潛艇偷偷地運走了.從此,霍蘭與「芬尼亞社」分道揚鑣.
失去了「芬尼亞社」的資助,霍蘭只得暫時停下潛艇的研究而到一家汽槍公司擔任了描圖員的工作.但是不屈的科學家永遠不會為困難所嚇倒.在朋友們的大力支持下,他興辦了「肛魚潛艇公司」.這時他與炮兵上尉扎林斯基合作,又建造了他的第四艘潛艇「扎林斯基」號.1886年,當「扎林斯基」號建成下水時,因滑道倒塌而全艇被毀.「扎林斯基」的失敗,反而使霍蘭有了暫時的喘息餘地.
幾乎就在霍蘭失敗的同時,西班牙卻有一個名叫艾薩克伯爾的海軍上尉於1889年設計了一艘由時機推進的潛艇.不幸的是,因為艾薩克伯爾與上司不和,其上司竟然不顧國家利益而否定了他的計劃.
美國政府得知這一消息後,為了在與西班牙的競爭中取勝,由海軍部於1893年舉辦了一次潛艇設計大賽.霍蘭大這次大賽中技壓群芳,榮登榜首.大賽的勝利使霍蘭於1895年接到了製造一艘潛艇的定貨單,並從美國海軍部得到了15萬美元的經費.於是霍蘭又開始了他的第五艘潛艇的設計.
為了建造一艘像樣的潛艇,霍蘭從一開始就注意解決那些潛艇史上阻礙潛艇發展的問題.為此,他反復研究並數易方案,終於建成了他的第五艘潛艇――「潛水者」號.該艇長26米,擁有水面航行的推進裝置——蒸汽機動力裝置和水下潛航的推進裝置——電動機. 「潛水者」號由此成為了潛艇雙推進系統的鼻祖.但是,美國海軍部出於戰爭的需要,在「潛水者」號建造期間,就要求霍蘭能夠使「潛水者」號用於水面作戰.但霍蘭卻認為,按照這種要求是不會製造出滿意的潛艇的.於是,霍蘭放棄了「潛水者」號的建造工作,歸還了海軍部的經費,開始用自己的錢來設計建造一艘新潛艇.
1897年5月17日,時年56歲的霍蘭終於成功地製造出了「霍蘭-Ⅵ」號潛艇.該艇長15米,裝有33.1千瓦(45馬力)汽油發動機和以蓄電池為能源的電動機,是一艘採用雙推進的最新潛艇.在水面航行時,以汽油發動機為動力,航速可達每小時7海里,續航力為1000海里.在水下潛航時,則以電動機為動力,航速可達每小時5海里,續航力50海里.該艇共有5名艇員,武器為一具艇首魚雷發射管(有3枚魚雷)和2門火炮(向前、向後各1門),火炮瞄準靠操縱潛艇艇體對准目標.該艇能在水下發射魚雷,水上航行平衡,下潛迅速,機動靈活.這是霍蘭一生中設計和建造出的最後一艘潛艇.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先驅者,人們將其稱為「霍蘭」號.雙推進系統在該艇上的運用,使這艘潛艇取得了潛艇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功,從而奠定了霍蘭作為「現代潛艇之父」的地位.
但是霍蘭的成就並沒有給他本人帶來任何好處.由於美國海軍部一些官員的偏見和挑剔,這艘潛艇不僅未被海軍部採用,反而使這位大發明家受到了惡毒的嘲諷.無情的打擊使時年63歲的霍蘭憤然辭職.從此,一代潛艇巨匠被迫停止了其心愛的事業,並最終因肺炎病逝,終年73歲.
盡管「霍蘭」號潛艇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在潛艇這一領域也同處領先地位.1899年,由法國科學家勞貝夫於設計的「納維爾」號潛艇在法國下水.
「納維爾」號與其他潛艇不同處在於,該艇在其內殼之外又包上了一層外殼.這使得「納維爾」號既有一個酷似魚雷艇似的外殼,又有一個按照潛艇要求設計的內殼,艇員及所有裝備都裝在耐壓的內殼之中.內外殼之間的空間被充作壓載水櫃,並以此控制潛艇下潛和上浮.當該艇排除壓載水櫃中的水之後,即可像魚雷艇一樣具有良好的適航性,使得其水面航行的速度達每小時11海里,續航力為500海里;當壓載水櫃中注滿水之後,「納維爾」又將與早先潛艇一樣,它的水下短距離航速可達每小時8海里,即使在水下航行數小時,其水下航速也可達每小時5海里.
不過,也有一種意見認為,雙層殼體結構並非起源於「納維爾」潛艇,而是由美國青年西蒙·萊克首創.19世紀90年代,西蒙·萊克由於受了法國著名科普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的影響,單槍匹馬地投入到潛艇的研究之中.
萊克從親戚那裡借來一筆錢,經過努力,於1893年建成了他的第一艘潛艇——「小亞古爾爸爸」號.「小亞古爾爸爸」號也許是潛艇史上自「海龜」艇以來最不像樣的潛艇.它看上去像一個特大的木櫃子,長4.2米,高1.5米.艇體以松木板內襯帆布墊建造而成.艇體上方有個小艙蓋,艇底安有三個木頭輪子(前面一個,後面兩個).輪於是由手搖曲柄帶動行走的,「小亞古爾爸爸」艇與其他潛艇相比獨具匠心.它沒有用於注排水的羊皮口袋或水泵、水箱等,而是採用裝載足夠重的壓載物使之沉到海底,接著在海底用輪子滾動推進,如果要上升到海面,只要把壓載物拋掉,艇體即可上浮.
不過,萊克最初建造潛艇並非為了軍事目的,而完全是被迷人的海底生物所吸引.他從建造「小亞古爾爸爸」一開始,就想到能從潛艇中走出來,以便採集海底生物.所以他在潛艇中安裝了空氣壓縮設備,並設置了一個空氣閘艙.萊克使壓縮空氣設備所產生的空氣壓力與艇外海水壓力相等,這樣打開空氣閘艙的艙門,人們便可以穿著潛水服從艇中走出來,而海水卻不會涌進閘艙.人們將這種使海水不能涌進艇內而人能從艇的艙口自由進出的閘艙門叫做氣門或水門.在氣門的幫助下,萊克和他的夥伴,在迷人的紐約灣海底,採集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度過了許多愉快的時光.
之後,萊克開始對「小亞古爾爸爸」號不斷地進行改裝,並於1897年完工.改裝後的潛艇命名為「亞古爾」號.該艇無論在水上或水下航行,都由一台22千瓦(30馬力)的汽油發動機來推動前進.由於汽油發動機工作時需要空氣,所以萊克在艇上裝有可伸出水面的吸氣管和排煙管,同時取消了固體壓載物,而用壓載水箱來帶動潛艇的沉浮.為了改善潛艇的適航性,萊克又在吸氣管和排煙管外包上一層外殼,使「亞古爾」號外形類似於現代潛艇上層建築(即潛艇的指揮台)的第二層艇殼.經過改裝後的「亞古爾」號潛艇的上浮與下潛都是較為穩定的,並能在一個適當的深度上將內燃機水下工作時所用的通氣管伸出水面,從而延長了潛艇水下滯留時間.
1898年,「亞古爾」號潛艇僅靠自身的動力,從諾福克航行到了紐約,成了第一艘在公海遠航的潛艇.萊克的第二艘潛艇「保護者」號也於1901年下水.他很想將潛艇奉獻給自己祖國,用於對敵作戰.萊克潛艇的最大特點就是艇員可以在水下自由出入潛艇,因此完全可派人進行水下作戰、掃雷和布雷.但美國海軍部卻拒絕了萊克的好意.萊克只好到國外去尋求他自己的位置,從而埋沒了一代潛艇發明家的才華.
19世紀的最後10年中,潛艇已成為至少是具有潛在威懾力量的武器了.但是由於當時的英國、美國等海軍大國對潛艇仍持懷疑態度,總認為潛艇只不過是弱小國家用於偷襲的武器,為此阻礙了潛艇的發展.但是,當1898年法國的「古斯塔夫·齊德」號潛艇用魚雷擊沉了英國戰列艦「馬琴他」之後,英國人終於醒悟了,強烈要求英國政府趕快行動,以抗衡法國人正以驚人速度建造潛艇的海上新威脅.同樣德國和俄國也在無意之中領悟到潛艇可能將成為一種實用性武器而投入到建造潛艇的熱浪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幾年的時間里,潛艇終於愈造愈大,愈造愈好,並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著.但是由於潛艇發展到此時,仍然開不快、行不遠,魚雷帶得又很少,更因為不能在水下長期潛航,所以,它所擔負的只能是保護本國海岸、在基地附近的巡邏的任務.
20世紀初,潛艇裝備逐步完善,性能逐漸提高,出現具備一定實戰能力的潛艇.這些潛艇採用雙層殼體,具有良好的適航性,排水量為數百噸,使用柴油機-電動機雙推進系統,水面航速約10~15節,水下航速6~8節,續航力有明顯提高;武器主要有火炮、水雷和魚雷.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各主要海軍國家共擁有潛艇260餘艘,成為海軍重要作戰兵力之一.

㈡ 誰有WFB無密封自控自吸泵和AWQ新型潛水排污泵的外形圖(包括正視圖與俯視圖)呀 有的發我QQ郵箱547252880

WFB無密封自控自吸泵
http://ke..com/view/6377795.htm
AWQ新型潛水排污泵
http://wenku..com/view/5a318b335a8102d276a22f52.html
您看這些合用嗎?

㈢ 現在最先進的潛水艇最多能潛多少米深

世界上下潛最深的潛艇是前蘇聯的M級,出自紅寶石設計局之手,最大潛深1000米。
科考探險類潛艇,最大可下潛1萬多米。
日本的KaiKo號
Kaiko號潛艇有10英尺長,配備有兩個機械臂和4台電視攝像機。日本憑借這台潛艇取得的深海細菌樣本,已用於新型葯品的開發研究。此外,該潛艇還在深海地球構造和深海生活研究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Kaiko號潛艇1995年潛入世界最深海溝——馬里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深淵(ChallengerDeep)的底部,潛水深度為36008英尺(約合10975米),創下了潛水最深的記錄

㈣ GTA5新型的深海潛水艇究竟是長什麼樣子的

為您解答

這樣

㈤ 新型抗壓潛水服由能承受外界深水壓力的堅硬金屬殼體構成,一名身穿此潛水服的總重力為7000N的潛水員潛入6

(1)根據浮力公式,該潛水員受到海水的浮力
F=ρgV=1×103kg/m3×10N/kg×0.66m3=6.6×103N;
(2)對潛水員進行受力分析,潛水員受重力和浮力,
F=G-F=7000N-6600N=400N.
答:(1)該潛水員潛入水中後,受到的浮力為6.6×103N;
(2)潛水員在完成任務需返回水面時,水面上的人至少給他400N的拉力.

㈥ 用確組詞填空新型潛水艇依靠( )的導航系統

應該是 精確

㈦ 有能潛水的飛機嗎

暫時沒有,但是美國已經開始研製。

簡介
潛水飛機是"會潛水的飛機",又稱"會飛的潛艇" ,是美國正在開發一種新概念武器,它可以在水下像潛艇般打擊目標,又可以沖出水面,像飛機一樣飛行。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010年7月5日報道,美國正在開發這種新概念武器,它貼著水面飛行,在快接近目標時鑽入水中,之後以潛航模式悄悄佔領攻擊位置,實施打擊後沖出水面迅速飛走。
《新科學家》雜志稱,潛水飛機研究計劃早在2008年就已啟動,目前處於徵求方案階段,一些單位已經提交了設計圖,美國軍方將在一年內向中標者提供研製資金。
折疊編輯本段原理
潛水飛機在水下航行和飛機在空中飛行的原理有幾分相似,但這種兩用武器面臨的挑戰仍然巨大--飛機需要盡量輕,以便用最少的動力飛行,潛艇則需要堅固的船體承受水壓;比空氣重的飛機通過機翼分離氣流得到升力,潛艇則通過吸入和排出水來改變浮力。
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是把整個航行器設計得比水還輕,像一架倒扣的飛機一樣,通過機翼產生的力量潛入水中。在浮上水面後,機翼的角度將會改變,產生向上的升力,以便讓它起飛。
潛水飛機模仿一些鳥類潛水的動作,即俯沖潛入水中,獲得向下的推力,就可以在水下潛行。
折疊編輯本段構造
潛水飛機是用新型合成碳纖維製造,這種材料製成的潛水飛機足夠堅固也足夠輕,允許這種航行器既可象飛機一樣在空中飛行,又可象潛艇一樣在海中潛航。
美國已經有人設計出一款代號"超級獵鷹"的裝備,能用一雙短粗的機翼潛入水下300米。要是將這種航行器裝上噴氣發動機和更大的機翼的話,它能以900公里的時速飛行,在水中的時速也有18公里。
折疊編輯本段問題
潛水飛機作為一種正在研究發展中的新概念武器,存在尚待克服的技術障礙。如該航行器使用普通燃料,就得留出一個通氣管換氣,導致最大下潛深度只有幾米,無法到達海洋深處活動。另一個技術難點是噴氣發動機,這種發動機運轉時溫度可達數網路,如果在飛行後突然潛入水中,溫度急劇下降,容易誘發爆炸。由此看來,潛水飛機或飛行潛艇還要經過很長一段路才能成真。

㈧ 「深潛I」號是哪個國家的設計

「深潛I」號新型潛水器是美國迄今最有創造性的設計之一,在美國蒙特回雷灣水域進行首答次深潛試驗。這只潛水器外形像一枚胖乎乎的魚雷,但是它能像魚兒一樣在海底自由遨遊。「深潛I」號無須使用壓載箱,就可以在水下作翻滾動作,最高速度達15節,並具有垂直上浮或下潛的能力。「深潛I」號可以在海上「飛行」,也可以下潛到水下數千英尺的深度。它是設在加利福尼亞的深海工程公司等幾家私營公司研製的。深海工程公司是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第一位女首席科學家厄爾和英國工程師格雷厄姆?霍克斯於1981年創建的。目前,這些公司打算使用美國海軍冷戰時期開發的陶瓷技術,來進一步研製「深潛Ⅱ」號潛水器,使船體能承受20萬噸水壓。「深潛Ⅱ」號的潛水深度,將比當年的「的里雅斯特」更深、更容易下潛到馬里亞納海溝。

㈨ 想問一下人類應用現有最先進的潛水器能潛多少米

1997年3月24日在太平洋關島附近海區,從4439噸級的「橫須」號母船上放入水中,成功地 潛到10911萬米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底部,這是無人探測器的潛水世界最高記錄。

詳細:
1554年義大利人塔爾奇利亞發明製造了木質球形潛水器,對後來潛器的研製產生了巨大影響。第一個有實用價值的潛水器是英國哈雷於1717 年設計的。過去人們利用潛水器大多是探尋沉船寶物,這些潛水器都是沒有動力的,它們須由管子和繩索與水面上的母船保持聯系。20世紀50年代以後,出現了各種以科學考察為目的的自航深潛器。1948年瑞士的皮卡德製造出「弗恩斯三號」深潛器並下潛到1370米。雖然載人艙嚴重進水,但開創了人類深潛的新紀元。1951年,皮卡德和他兒子造出了著名的「的里雅斯特」號深潛器。深潛器長15.1米,寬3.5米,可載三人。1953年9月在地中海成功下潛到 3150米。1955年「的里雅斯特」號買給美國,同時皮卡德和他兒子為美國建造新型的深潛器。新的「的里雅斯特」號於1958年建成,首次試潛就達到 5600米,第二年達到7315米。1960年,美國利用新研製的深潛器首次潛入世界大洋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下潛深度10916米。1953年,第一艘無人遙控潛水器問世,1980年法國「逆戟鯨」號無人深潛器下潛6000米。日本「海溝」號無人潛水探測器(最大潛水深度1.1萬米),1997年3 月24日在太平洋關島附近海區,從4439噸級的「橫須」號母船上放入水中,成功地潛到10911萬米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底部,這是無人探測器的潛水世界最高記錄。潛水器可以完成多種科學研究及救生、修理、尋找、探查、攝影等工作。如「阿爾文」號曾找到過落入地中海的氫彈和「泰坦尼克」號沉船

深海潛水器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技術力量,是海洋技術開發的最前沿與制高點。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擁有深海載人潛水器,最大工作深度未超過6500米。

中國研製的7000米載人潛水器,將成為世界下潛最深的載人潛水器,可到達世界99.8%的洋底。

㈩ 中國在開發射程達8000公里的新型潛水艇彈道導彈

巨浪-2 [編輯本段]一款導彈名 2002年12月22日早10時20分,國防重點工程,某戰略導彈核潛艇首艇於錦西葫蘆島下水。該艇配備18具潛地戰略導彈發射筒,有"新東風下海"之稱的國防重點工程,就是即將交付部隊的巨浪二"乙"多彈頭潛地戰略導彈。 "乙"彈是巨浪二項目的最後一種型號,由航天一,二院聯合研製,整個項目歷時十年以上,先後於九十年代發展出巨浪二驗證彈,增程的巨浪二"甲"彈。有鑒於建立對美國戰略威攝力量的絕對優勢,國防科委,中央軍委下達了"新東風下海"的指示。 JMA:"乙"陸態彈射彈,於2001年在山西發射三發; JMB:"乙"海態彈射彈,於2002年在大連由2**號常規導彈潛艇發射八發;JMA,JMB都是"乙彈"定型前的實驗彈,以上實驗均告成功,遙測彈和練彈都沒有發射。 [編輯本段]性能簡介 巨浪二 北約編號:CSS-N-4Mod0 結構:兩級 燃料:一級固體,二級液體 最大射程:8600公里 質量:23噸 彈頭當量:3-4枚25萬噸分導式熱核彈頭 制導:捷聯慣性,彈道計算機,激光陀螺,天文導航 圓周偏差率:80公尺 平台:潛射 研製單位:航天部一院,航天部二院 生產單位:航天科技集團 打擊對象:美國本土 巨浪二甲 北約編號:CSS-NX-4ModI 結構:兩級 燃料:一級固體,二級液體 最大射程:12000公里 質量:23噸 彈頭當量:6-8枚25萬噸分導式熱核彈頭 制導:捷聯慣性,彈道計算機,激光陀螺,天文導航 圓周偏差率:80公尺 平台:潛射 研製單位:航天部二院 生產單位:航天科技集團 打擊對象:美國本土 巨浪二乙 北約編號:CSS-NX-4ModII 結構:兩級 燃料:一級固體,二級液體 最大射程:14000公里 質量:23噸 彈頭當量:10枚25萬噸分導式熱核彈頭 制導:捷聯慣性,彈道計算機,激光陀螺,天文導航 圓周偏差率:40公尺 平台:潛射 研製單位:航天部二院 生產單位:航天科技集團 打擊對象:美國本土 [編輯本段]背景介紹: 巨浪二潛地戰略導彈是在東風三十一的基礎上衍生的潛射戰略導彈,由航天部一院和二院聯合研製,簡稱東風下海工程。巨浪二原型彈射程只有8600公里,攜帶3-4枚25萬噸分導式熱核彈頭,先後經過兩次比較大的改進。 第一次改進使射程增加到12000公里,運載能力增加到攜帶6-8枚25萬噸分導式熱核彈頭。第二次改進使射程再次增加到14000公里,運載能力增加到攜帶10枚25萬噸分導式熱核彈頭。 09-4戰略導彈核潛艇是巨浪二的載體,原設計09-4裝備16具發射筒,90年代末期,國際環境發生了變化,原設計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形勢的需要,09-4不得不重新設計,正在建造的09-4裝備18具發射筒,根據我國已逝中科院士,航天專家王振華提出的"自由入軌"理論,該彈的設計採用了國際前所未有的固-液兩級火箭結構,包括固體一級火箭和液體二級火箭,最大射程14,000公里,攜帶10枚25萬噸當量的分導熱核彈頭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