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明網
A. 科技發明都有哪些網站
中國期刊網 中國專利局
B. 近年科學發明
近代科學與發明於人類關系很多,影響最大的有三種:一工業上;二交通上;三醫葯上。關於第一點:歐洲工業革命起始於棉織業的發達。我們日常所穿的都有棉花在內,近年來我國進口以棉織品位列第一,每年總在二萬萬兩左右,即每個中國人要消耗七角錢左右。但棉花在中國和印度知之甚早,軋棉紡縷和織布的舊法,中國向來有的,歐洲到15世紀才有棉紗紡織機。歐洲的天氣不適宜於產棉,因此歐洲在18世紀棉布還很貴重,比現在的絲綢還要貴。當時歐洲人統穿羊毛、麻和革,而大家都以棉為奢侈品。所謂棉織品,大概都以半羊毛假充的。當時以手工紡紗,每人只能紡一管。到了1764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紡紗機後,一人同時乃能紡數管紗。到了1771年阿克賴特發明水力紡紗機,從前織布的患紗不足,到此時反而嫌太多。應了這個需要,1787年卡特賴特(Cartwright)發明織布機,於是織布也就快了。但紡紗織布既快,棉花就供不應求,因為棉花和棉籽非常難分,從棉花揀去棉籽用手工,每人每天只能揀得兩磅。西洋有句俗語說:「需要是發明之母。」所以到1793年惠特尼就發明軋棉機,棉花中棉籽可用機器來軋清。這幾種發明使工業上就起了一個大的革命。自1785~1815年,30年中英國棉織品出口的數量增加22倍,從每年100萬金磅增至2200萬金磅。至今英國的棉織品還是佔英國出口品的第一位。自紡織機器發明後,各處的工廠紛紛設立,工廠資本雄厚,人才眾多,他的產品價格低廉,一般家庭工業不能抵抗,所以不久就從手工業時代轉到機器工業時代。不只是棉織業如此,其他如羊毛及絲麻業等也受到很大的影響;不但是影響英國一國,而且影響於全世界。這機器應用於工業提高生活程度,減少工作時間。到如今飲水思源,歐洲生活程度之高,莫不是由於上述的幾種發明么?
第二點關於交通上:近100年來,世界的交通事業非常進步,當19世紀之初,拿破崙攻打俄羅斯,俄羅斯人退出莫斯科,堅壁清野,拿破倉以迫於飢寒,不得不由莫斯科退回巴黎,一路驚心吊膽,草木皆兵,受盡苦痛。從莫斯科到巴黎竟費320小時的工夫。這個時候的交通是何等的不便!歐洲在19世紀以前的2000年中,即自中國漢朝直至清朝道光年間,交通事業一點沒有進步。到了1764年瓦特發明蒸汽機,1807年富爾頓在赫德森河開行輪船,1829年史蒂文森發明火車機頭後,在世界的交通事業上開一新的記錄。到了1876年奧托發明內燃機,1883年戴姆勒發明自動腳踏車,乃造成20世紀初葉的汽車事業的發達。1896年,蘭利舉行飛行試驗,經繼起者賴特兄弟等之努力,遂使人類不翼而飛,以迄於今日航空事業之成功,開世界交通事業的新途徑。從前從莫斯科至巴黎必需312小時。現在火車只需48小時,而飛機只需12小時。這與從前的交通完全不同。其次在通訊的交通事業上也有顯著的進步。在19世紀中葉,德國科學家馮·漢姆霍爾說道:「從1780年蓋文耐發明電流到如今為期不過80年,而無線電能夠網布全歐是誰也料不到的。」殊不知最近70年電學上的發明,應用到通訊交通事業上遠勝過馮·漢姆霍爾所說的80年之間。近來電學上發明於應用方面最重要的是:1876年愛迪生發明留聲機,同年貝爾電話,1876年愛迪生發明電燈,1897年馬科尼發明無線電。最近無線電尤有長足的進步,使世界的通訊事業又開一新紀元。譬如1928年美國改選大總統,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候選者,統以無線電發表他們的政見,使美國全國人民從這兩位候選者親口所說為政的方針來決定他們投哪一個的票。所以近代無線電的發明和中世紀紙的發明一樣的重要。但是最近電學的應用能夠如此偉大,追究起來,要歸功於19世紀的許多科學家,尤其是英國的法拉第、馬克斯韋爾和德國的赫茨。
第三關於醫葯上:我們的病許多是從微生物來的。最初發現微生物的是一個荷蘭人,名叫里凡好克。不過於微生物學最有貢獻的要算19世紀的巴斯德。他本是一個法國化學家,生平有三件最大的發明。這三件發明是:(一)凡各種東西發酵統是因為有特種微菌的作用;(二)各種傳染病統由特種微生物帶來;(三)各種傳染病都可以預防的,預防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來打預防針。當時法國所釀的葡萄酒常有壞的,每年的損失總在數百萬法郎以上。後經巴斯德的化驗,發現葡萄酒內有各種微菌:有的能使葡萄酒發酸,有的能使葡萄酒發苦。巴斯德教他們把酒蒸至一定熱度,蒸後四面固封,這叫消毒法,使酒不至於發酸或變苦。如此以後法國的釀酒業才能立足。這個消毒的方法到如今還以巴斯德法命名。到1865年,法國南部的蠶絲業因為蠶有一種傳染病受極大的打擊。一般絲商即請巴斯德去醫治,先後費了6年的時間,才把蠶病消除。到如今蠶桑界選蠶種的方法,還是應用巴斯德的原理。巴斯德到了暮年,他的發明還是層出不窮,1781年發明牛羊疫預防法,挽回每年2000萬法郎以上的損失。自1880年至1885年6年之間,巴斯德研究當時法國盛行的癲狗病,卒告成功。到了1886年的3月間有19個俄國人被瘋狗咬傷,也到巴黎來醫治。經巴斯德打針後,有3個人因為時間隔得太久,過了2星期後不及醫治,其餘16人都完好如初。所以俄國人對於巴斯德非常感激,而俄皇亞歷山大特贈予10萬法郎,來捐助當時將要成立的巴黎巴斯德研究院。
自巴斯德證明微菌對於制酒和生病的關系後,醫葯上就起了一個大革命,各類的病菌先後發明;如1879年埃伯斯發現傷寒症微菌,1882年德國人戈雪發現肺病微菌,1883年戈雪發現霍亂病微菌,同年德國人克拉魄發現喉症病菌,1894年巴斯德的弟子葉新發現黑死病菌。比巴斯德稍早有一個美國人莫頓於1810年發明麻醉劑,減少了世人多少痛苦。和巴斯德同時而直接受他的影響的,尚有英國人利斯特以消毒的方法,應用於外科。從此以後,醫葯界大放光明,人生的壽命延長了不少。依照美國的統計,就曉得人生的壽命因受現代科學與發明的影響,日益延長。美國人平均壽命在18世紀末葉是35歲,19世紀末葉是45歲,近年來已加到60歲。
上面所講的不過舉幾個例子,現代科學愈進步,發明愈眾多,影響於人生也愈大。近二三百年來,尤其是近一百年來,歐美物質文明之所以能超過中國,完全是靠幾個科學家和發明家如同法勒台、巴斯德、愛迪生等的努力。他們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是耗了無數的心血,才到有志竟成的地位。中國本是文化先進之國,到如今變成科學落伍的國家,所以我們不能不努力趕上去
C. 中國科學家 發明
中國古代發明家
姓名 領域 年代 發明作品 簡介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 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一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歷》 一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 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 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 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莘七娘 10 世紀 孔明燈,走馬燈 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裴秀 224~271 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 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 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李春 橋梁設計 605~617 趙州橋 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丁緩 發明家 漢代 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沈括 科學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蔡倫 62~121 紙 蔡倫—— 62~121 年,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一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畢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術 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杜詩 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孫子 三國時期 孫子算經 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秦九韶 數學 1202~1247 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李治 數學 測園海鏡 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沈括 宋朝 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D. 科學小發明有哪些
英國《獨立報》日前評選出101款改變世界的小發明,排在第一位是有近2000年歷史的中國算盤。除了「電子時代」之後出現的一系列現代科技產品如手機、電腦、網路數碼相機、iPod等,年代久遠的日常用品如紐扣、鉛筆、橡皮擦、釣魚鉤、水壺、曲別針、橡皮筋、火柴、雨傘也都榜上有名。以下就是這個排行榜上的「十大小發明」。
1.算盤公元190年
據說,對「珠算」使用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90年的中國東漢。迄今為止,用算盤做加法的速度依然可以超過電子計算器。
2.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機約公元前700年
這種把水從低往高運的機械據說是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在公元前3世紀為了將水從大船的船艙中排出而發明的,但最近的研究顯示,它早在公元前7世紀巴比倫「空中花園」時期就已經被應用了。
3.阿司匹林1899年
已應用百年的阿司匹林是醫葯史上的神奇葯物,它治癒的各種小病可能比其它任何葯物都多,至今仍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解熱、鎮痛和抗炎葯。
4.雅達利2600游戲主機1977年
雅達利2600游戲機是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家用游戲主機系統,從1977年10月發布至今已經經歷了30個年頭,這套游戲機在其長達170個月的生命周期(1992年1月1日停止發售)中一共售出了3000萬台。
5.帶刺鐵絲網1873年
嚴格說來,這個發明的技術含量不高,但引起的爭議卻很大,有人甚至稱這是壓迫的象徵。不過,這個發明最初的出現並不是為了阻擋人的進出,而是為了防止牛走失。美國農夫約瑟夫·吉登發明了大規模製造這種十字刺鐵絲網的方法,並通過賣給美國農場而大發一筆。
6.條形碼1973年
發明者諾曼·伍德蘭德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為這種以顏色和線條將商品分類的系統申請專利,但由於零售商並不信任這種技術,因此未能獲得應用。這種情況直到伍德蘭德在70年代發明通用產品碼(UniversalProctCode)才得到改觀,從此條形碼時代才真正來臨,現在幾乎我們購買的任何產品都貼有這種黑線條碼。
7.電池1800年
電池的發明要感謝一隻青蛙。1791年的一天,義大利科學家伽伐尼發現,只要用銅絲和鐵絲將青蛙的腳與暴露的神經連起來,就能使死青蛙的腿抽動起來。伽伐尼的好友伏打對這個現象進行了深入研究。1800年,伏
打用鋅片與銅片夾以鹽水浸濕的紙片疊成電堆,這種裝置可以產生電流,後來被稱為「伏打電堆」,也就是最早的電池。
8.自行車1861年
1818年,德國人德萊斯發明了帶車把的木製兩輪自行車,木輪的轉動及停止完全靠雙腳踢地來控制。1861年,法國人皮埃爾?米喬克斯發明的二輪腳踏車實現了雙腳離地,這輛車也被認為是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自稱車。
9.圓珠筆1938年
如果匈牙利人比羅(1985年去世)當初沒有賣掉圓珠筆的專利權,那麼他的身家至少會有數十億美元。今天全世界每天有1400萬支圓珠筆售出,可以說是迄今最成功的小發明了。
10.黑莓移動郵件系統1999年1999年加拿大RIM公司推出了基於雙向尋呼技術的「黑莓」移動郵件系統,如今,「黑莓」已經成為歐美工商界人士的重要配置,全球用戶數量已達500萬人,占據了無線電郵業務將近一半的市場。不過,自從以「黑莓」為代表的移動設備在企業中普及,就在無形中打破了傳統的8小時工作制,潛移默化地通過手機將工作帶入了生活。
E. 現代的科技發明有哪些
現代的科技發明: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機器人、太陽帆、3D列印機、自動駕駛汽車。
一、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國家大科學裝置——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這一重要突破標志著,我國磁約束聚變研究在穩態運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將繼續引領國際前沿。
東方超環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運行持續時間達到百秒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對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計劃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由於核聚變的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因此,東方超環也被稱作「人造太陽」。
該成果將為未來ITER長脈沖高約束運行提供重要的科學和實驗支持,也為我國下一代聚變裝置——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的預研、建設、運行和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二、機器人
機器人(Robot)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築業,或是危險的工作。
三、太陽帆
太陽帆(英文名:Solar sails)是利用太陽光的光壓進行宇宙航行的一種航天器。由於這種推力很小,所以航天器不能從地面起飛,但在沒有空氣阻力存在的太空,這種小小的推力仍然能為有足夠帆面面積的太陽帆提供 10e-5~ 10e-3g左右的加速度。
四、3D列印機
3D列印機(3D Printers)簡稱(3DP)是一位名為恩里科·迪尼(Enrico Dini)的發明家設計的一種神奇的列印機,不僅可以「列印」一幢完整的建築,甚至可以在航天飛船中給宇航員列印任何所需的物品的形狀。但是3D列印出來的是物體的模型,不能列印出物體的功能。
2016年2月3日訊,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3D列印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林文雄課題組在國內首次突破了可連續列印的三維物體快速成型關鍵技術,並開發出了一款超級快速的連續列印的數字投影(DLP) 3D列印機。
該3D列印機的速度達到了創記錄的600 mm/s,可以在短短6分鍾內,從樹脂槽中「拉」出一個高度為60 mm的三維物體,而同樣物體採用傳統的立體光固化成型工藝(SLA)來列印則需要約10個小時,速度提高了足足有100倍!3D列印實現太空工業化。
五、自動駕駛汽車
自動駕駛汽車(Autonomous vehicles;Self-piloting automobile )又稱無人駕駛汽車、電腦駕駛汽車、或輪式移動機器人,是一種通過電腦系統實現無人駕駛的智能汽車。在20世紀已有數十年的歷史,21世紀初呈現出接近實用化的趨勢。
谷歌自動駕駛汽車於2012年5月獲得了美國首個自動駕駛車輛許可證,預計於2015年至2017年進入市場銷售。
自動駕駛汽車依靠人工智慧、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協同合作,讓電腦可以在沒有任何人類主動的操作下,自動安全地操作機動車輛。
F. 求能看科技新聞的網站,不是數碼產品,要科學發現和發明之類的
門戶類網站都是有科技頻道的、
新浪網的科技頻道
http://tech.sina.com.cn/
163的科技頻道
http://tech.163.com/
搜狐科技
http://it.sohu.com/science.shtml
另外推薦一個果殼網
果殼網是開放、多元的泛科技興趣社區,並提供負責任、有智趣的科技主題內容,相信如果你是科技達人。對這個會感興趣的
http://www.guokr.com/
G. 網路是哪個科學家發明的
博納斯-李被認來為是是世界互聯網的發自明者。博納斯.李於1990年在歐洲核研究所任職期間發明了互聯網,互聯網路使得數以億計的人能夠利用浩瀚的網路資源。博納斯.李並沒有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或是限制它的使用,而是無償地向公眾公開了他的發明成果,從而使網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獲得發展。如果沒有博納斯.李的發明,也就沒有今天的「WWW」網址。網際網路可能還只是少數幾個計算機專家的特有領域。
芬蘭技術基金會獎勵他1百萬歐元(120萬美元)作為他為互聯網作出的貢獻
H. 求科學小發明
手工製作 科學類 要求加精華
絨線娃娃
五顏六色的絨線娃娃美麗可愛,因為是你的巧手和愛心給了她們美麗的形象,她們也會是你最好的朋友。
1.材料和工具:各色絨線、棉花或彈力絮、絹花花瓣、各色即時貼、紐扣、綢帶、雙面膠、剪刀。
2.取皇
I. 中國近十年來的科學發明
我盡量找了,大概我的回答是最全面的了,希望幫上樓主:
1.李四光:陸相成油理論
發明簡介:20世紀-60年代,"陸相盆地生油理論"和"陸相盆地成油理論"指導了大慶油田的發現。人們一直認為只有在海相地層中才有可能出現的大的油田,我們的科學家經過研究提出了只要條件適宜,陸相沉積也可能生成大油田的理論。
影響:李四光的「陸相成油理論」讓中國人徹底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為咱中國人長了一回臉。大慶、大港、勝利等地連續建成大油田,陸相成油理論的作用功不可沒。
2.矮稈秈良種
發明簡介:秈稻 ,一種一年生的禾草,水稻的一種,米粒細而長,在溫暖氣候下廣泛栽培,種子用作人類食物,谷殼和其他副產品可飼養家畜,稻桿用來造紙。早在1956年,廣東省的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矮稈秈良種。
影響:高稈品種的最大弱點是不耐肥,容易倒伏,稀植低產。隨著一系列矮稈品種的育成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稻區基本上實現秈稻矮稈化,每畝產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3.第一座原子反應堆
發明簡介:1958年6月30日,我國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已經正式運轉。反應堆是使原子核分裂維持鏈式反應的一種裝置,它是目前利用原子核內部能量的主要形式。我國新建成的這座原子反應堆是重水型的,熱功率為7000棗l萬千瓦,主要用途是進行科學研究和製造同位素。它是用鈾作燃料,用重水作慢化劑和導熱劑,所以叫做實驗性重水型反應堆。6月13日下午,這座反應堆開始發生鏈式反應,並逐步提高功率。
影響:1958年6月30日,新華社報道了我國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已經正式運轉,迴旋加速器已經建成,正在准備進行科學研究工作。這標志著我國已經開始跨進了原子能時代。
4.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發明簡介:1965年9月17日,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
影響: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的蛋白質。過去世界普遍認為生命體是天然的,大都認為人工合成生命體是不可能的,中國人首次讓它變成可能。人工牛胰島素的合成,標志著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5. .兩彈一星
發明簡介:「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代科學高峰征途中創造的「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跡
影響:以鄧稼先為首的老一輩科學家挑選了20多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在缺乏資料的「真空」狀態下,夜以繼日地工作,終於在羅布泊的戈壁沙灘上空點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彈爆炸特有的「蘑菇雲」。研製成功原子彈兩年零八個月後,1967年氫彈研究成功。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七年零四個月,前蘇聯用了四年,英國用了四年零七個月,法國用了八年零四個月,中國只用了兩年零八個月。這表明中國的核科技水平已居世界前列。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衛星的國家。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6雜交水稻
發明簡介:被世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於1973年在世界上首稱育成秈型雜交水稻。
秈型雜交水稻比傳統水稻增產30%以上,它在全國的推廣應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水稻生產上利用雜種優勢的國家。
影響:直到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袁隆平2001年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許多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了加劇社會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雜交水稻的誕生,雜交水稻不僅解決了13億中國人的肚子問題,還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
7.神舟系列
發明簡介: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5號飛船。我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05年10月12日,「神舟」6 號發射成功。中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飛行試驗。2008年9月25日,神七任務作為我國首次探月工程圓滿成功。此次任務將突破和掌握航天員空間出艙的關鍵技術,首次進行航天員出艙活動、實行航天員太空行走,將使我國成為繼俄羅斯、美國之後第三個掌握太空出艙技術的國家。
以上是七個新中國成立後的較大發明。硬說近十年的話就算2000年至2010年吧,我給樓主一個列表,不明白可以問問我,簡介下哈,網路打字實在有限:
1.高性能計算機"神威I"
發明簡介:2000年,我國自行研製成功高性能計算機"神威I",其主要技術指標和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神舟系列 不解釋了
3.李官奇:纖維原創技術
發明簡介:2001李官奇----世界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纖維原創技術 。歷時10年艱辛探索,從榨過油的豆粕中,神話般提取世界第八大人造纖維,並拉絲成線、紡紗成布、染色成衣。
4.李登海:玉米雜交種
發明簡介:李登海將雜種優勢與群體光能利用的理論融為一體,提出了株型與雜交優勢互補的論點。選育了30多個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組配了30多個緊湊型玉米雜交種,
5.磁軸承(MagneticBearing,簡稱MB),又稱為磁懸浮軸承
發明簡介:我國「拉推磁路」理論已問世25年了。其創始人甘肅省的李國坤教授運用該理論最新研究的科技成果「磁懸浮軸承」。它是利用磁力作用將轉子懸浮於空中,使轉子與定子之間沒有機械接觸的一種新型、高性能軸承。與傳統的滾珠軸承、滑動軸承以及油膜軸承相比,磁軸承不存在機械接觸,轉子可以運行到很高的轉速,具有機械磨損小、能耗低、雜訊小、壽命長、無需潤滑、無油污染等優點,特別適用於高速、真空、超凈等特殊環境中。
6.視頻編碼標准關鍵支撐技術
發明簡介:華中科技大學參與完成的AVS視頻編碼標准關鍵支撐技術。
7.徐道華:「水博士活氧整水器」
發明簡介:該設計把對普通自來水的深度活化處理系統,精巧地設計成一個看似普通的水龍頭里,普通家庭只需接上「水博士整水器」,就可以全面提升居家生活的飲用水質量。
8.代旭升:移動式套管氣回收裝置
發明簡介:2003年,代旭升經過3個月的苦心鑽研,研製出「移動式套管氣回收裝置」,徹底解決套管氣外排造成的浪費和大氣污染,一舉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僅勝利油田年創效益1000多萬元。
9.龍芯
發明簡介:龍芯(英語:Loongson,舊稱GODSON)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所自主開發的通用CPU,採用簡單指令集,類似於MIPS指令集。第一型的速度是266MHz, 最早在2002年開始使用,龍芯2號速度最高為1GHz。龍芯3號還未有成品,而設計的目標則在多核心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