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南靖新型

南靖新型

發布時間: 2021-01-28 08:27:38

1. 傳統居住民宅有哪些

民居,是人們為生活和生產之便利而建造的居住和休養場所。民居選址、立基、構架、室內外裝飾擺設都是從當地的民族習俗和民族文化出發,用設計構建出各式各樣的建築。民居的一磚一瓦、一梁一窗全都滲透著各民族深厚的文化風彩。形態各異的居住環境形成了不同風情的人文精神,繪製成一幅幅綺麗多彩的華夏民居風貌。家居建築,融合了民族的審美意識、思想情趣、社會風俗、宗法觀念等,不論是繁華都市的深宅大院還是江南水鄉的市井集鎮或山莊村寨的石砌碉樓或林海環抱的木樓竹屋,無不洋溢著凝重、崇高、壯美的生活氣息,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人們的文化涵養和審美情趣。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遼代時期,四合院就已經初步成形。經金、元,至明、清,逐漸完善,最終成為北京最具特色的居住形式。現存的四合院,以清代的遺留為多。由於建造的時間和規劃不同,內城和外城的胡同里的房屋建築也不同。雖然在房屋建築的基本格局上都是四合院,但內城和外城的四合院卻大不相同,內城胡同中的房舍大都是標准四合院。所謂標准四合院,是由北房、南房及東西廂房四面圍合,用卡子牆把房屋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封閉式院落。老北京人叫四合房。其中廳堂、正房、院子、私塾、書房、游廊、廚房,一應俱全。大戶人家甚至有園林和馬車房,關上大門,自成天地。四合院的精髓在於「合」字。中心有個庭院,作為往來、採光、通風的用途。

四合院的樣式古樸大方,莊重典雅,布局講究,環境幽靜。「高台階紅門樓,青磚灰瓦博風頭",屋脊高高翹起的馬尾脊、屋檐下油漆彩繪的山水煙雲,磨磚對縫的牆面,玲瓏精巧的花園,無不滲透著中國民居的古貌神韻。

正規的北京四合院一般以東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中軸對稱,左右平衡,對內向心,對外封閉,方方正正。四合院無論大小,都是四面房屋合成一個庭院。只有一個院落的稱一進四合院,兩個院落的稱兩進四合院,三個院落叫三進四合院,由此類推,北京四合院可多達八進、九進院落,真可謂深宅大院。

因為建築面積的大小和方位的不同,從空間組合來說有大四合院、中四合院、小四合院之分。

大四合院建築雄偉,房屋高大,院落重疊,前廊後廈,抄手游廊,垂花門,影壁,隔斷都特別講究,院內有院,院外有園,院園相通,為大型住宅建築,多為官宦人家。

正房是前廊後廈,後邊有罩房。東西廂房南邊的花牆子中間有一座垂花門,門內是四扇木屏風。東西廂房都有抄手游廊,與垂花門相通。有的花牆子在垂花門兩旁,鑲上兩三個漏窗。正房與廂房之間,有圓月亮門兒,可以從過道到後院去,有的有過廳,可以穿行。外院東西各有一道花牆,中間是月亮門兒,四扇綠油漆的木屏風,紅斗方字,東邊的是「東壁圖書」,西邊的是「西園翰墨」。可以從這個門兒到跨院去。南房有穿山游廊,是在山牆開門接起來的走廊。這樣布局,形成了東西南北互相連通的幾個院落。清代府制,因封爵等級不同,所居府第的規制也有差別,公侯以下至三品官,房屋基高二尺,門柱飾黝堊,中梁飾金,旁繪五朵雜花,公門鐵釘,縱橫皆七。侯以下遞減。北京最典型的大四合院是清朝時的那王府和恭王府等幾個,壯觀氣派,還帶花園。在四合院中植花果樹木,以供觀賞。

一般中等有錢人家居住中四合院。中四合院一般是正房五間或七間,屋裡有木隔斷或落地罩,有的正房和廂房帶廊子。五間的是三間正房兩間耳房,耳房是單開門,所謂「三正兩耳」。七間的,在正房和耳房之間,有兩個與正房相連的套間兒。東西廂房各三間,廂房和耳房之間有個過道,可以通後院。東西廂房的南邊有一道院牆,把院子隔成里外院。里外院都是磚地,雨過天睛後,院子不存水。院牆的正中間有一個月亮門。為了不讓外院兒的人一眼就看見里院,就在月亮門的後邊立一堵磚砌的或木製的影壁。有的在院里擺幾盆花,擺個大魚缸。夏天支搭天棚,在院里乘涼。外院東西各有鹿頂一間或兩間。鹿頂的房子比廂房要小一點,用做廚房或是僕人們住。南房七間的格局,盡東頭兒的一間是大門洞兒,大門西邊的一間是門房兒,房門開在大門洞的西山牆;盡西頭兒的一間做車房或是做旁門。

普通人家居住小四合院。小四合院布局比較簡單,一般是北房三間,大多都用隔斷分成一明兩暗或兩明一暗。東西廂房各兩間,南房三間,其中最東面的一間開作門洞。大門多是起脊門樓。院內都有青磚墁的甬道與各屋相通。老北京人一家兩三輩人多住這樣的小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重視綠化,院內種樹種花,確是花木繁茂,幽雅宜人。老北京愛種的花有丁香、海棠、榆葉梅、山桃花等。樹多是棗樹、槐樹。花草除栽種外,還可盆栽、水養。盆栽花木最普遍的是石榴樹、夾竹桃、金桂、銀桂、杜鵑、梔子等,種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於階前花圃中的草茉莉、鳳仙花、牽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北京四合院屬磚木結構建築,不用鋼筋與水泥,青磚灰瓦,磚木結合,混合建築。以木構為主體標准結構,重量輕,以防震。整體建築色調灰青,給人以十分樸素莊重的印象。

四合院的配套設施

四合院的大門大多佔一間房的面積,其零配件相當復雜,僅營造名稱就有門樓、門洞、大門、門框、腰枋、塞余板、走馬板、門枕、連檻、門檻、門簪、大邊、抹頭、穿帶、門心板、門鈸、插關、獸面、門釘、門聯等。大門一般是黑色大門,可加紅油黑字的對聯。進了大門還有垂花門、月亮門等。垂花門是四合院內最華麗的裝飾門,稱「垂花」,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門外是客廳、門房、車房馬號等「外宅」,門內是用於起居的卧室「內宅」。

烘雲托月的影壁是北京四合院與大門配套的建築。四合院常見的影壁有三種,第一種建在大門內側,呈一字形叫做一字影壁。這種影壁較普遍。第二種是位於大門外面的影壁。這種影壁坐落在胡同對面,正對宅門,一般有兩種形狀,平面呈「一」字形的,叫一字影壁;平面呈「冖」

形的,叫雁翅影壁。這兩種影壁或獨自立於對面宅院牆壁之外,或倚砌於對面宅院牆壁,主要用於擋住對面房屋和不太整齊的房角檐頭,讓從大門外出的人有整齊美觀的感覺。還有一種影壁,位於大門的東西兩側,平面呈「八」字形,稱做「反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做這種反八字影壁時,大門要向里退進2—4米,在門前形成一個小空間,用作進出大門的緩沖之地。在反八字影壁的烘托陪襯下,宅門顯得更加深邃、寬闊、富麗。

四合院的雕飾圖案以各種吉祥圖案為主,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福壽雙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還有「子孫萬代」、「歲寒三友」、「玉棠富貴」、「福祿壽喜"等,顯示了老北京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隨著時代的進步,古老的北京四合院逐步被更方便的單元住宅樓所取代。

客家土樓

客家土樓是東方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山村民居建築,是我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傲立於世界民居建築藝術之林。

相傳西晉末年,由於中原戰爭不斷,黃河流域的一部分漢人為了躲避戰亂而渡江南遷,至南宋時歷時千年,輾轉萬里,來到現江西、福建及廣東北部。為區別於當地原有居民,被稱為「客家」。「客家」一詞,就是相對「土著"來說的。為了生存與發展,客家人一方面披荊斬棘,開荒屯田,一方面建築遮風擋雨的棲身之所。在當時的條件下,家族聚居是防禦自然界和人為的各種侵害的一致要求和必然結果。舉族遷徙的客家人就地取材,運用中原古代的建築技術,仿照軍事用途的城堡,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建築奇跡——客家土樓。

土樓大多呈方形或圓形,主要分布在福建永定。全縣有圓樓360座,方樓4000餘座。特別是奇特的圓形土樓最具有客家傳統色彩,最為震撼人心。

土樓除具有防衛御敵的作用外,還具有防震、防火、防盜以及通光好等特點。因為土牆厚度大,隔熱保溫,冬暖夏涼。

土樓用生土為主要材料,摻上石灰、細沙、糯米飯、紅糖、竹片、木條等,經反復揉、舂壓、夯築而成。土樓一般高三層至五層,一層為廚房,二層為倉庫,三層以上為起居室,可居住200~700人。土樓結構奇特,有圓、方、橢圓、半月、交椅、雨傘、風車、八卦等形狀。它們各具特色,各領風騷,氣勢磅礴,令人震撼。土樓被譽為「東方文明的一顆璀燦明珠」。

客家土樓一般地處於群山茫茫的山坳中,形態各異,形體單純,幾何感較強,常為方形、圓形。另外還有一種屋頂檐口高低錯落多層重疊名為「五鳳」樓的,其形態變化多樣,結構很復雜。

圓形土樓是客家民居的典範,堪稱天下第一樓。圓樓是客家土樓中最著名的一種。圓樓都是由兩三圈組成,由內到外,環環相套。圓樓外圈高十餘米,四層,有一二百個房間,一層是廚房和餐廳,二層是倉庫,三、四層是卧室;二圈兩層有三五十個房間,一般是客房,中一間是祖堂,是居住在樓內的幾百人婚喪喜慶的公共場所。樓內還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設備。土樓採用當地生土夯築,不需鋼筋水泥,牆的基礎寬達3米,底層牆厚1.5米,向上依次縮小,頂層牆厚也不小於0.9米。而後沿圓形外牆用木板分隔成眾多的小間,其內側為走廊。其中包括年代最久、環數最多的「承啟樓」,直徑最大的「深遠樓」,直徑最小的「如升樓」。據統計,現存完好的圓形土樓有700多座。

方樓在土樓中最為普遍。此建物類型的特點,是先夯築一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高大圍牆,再沿此牆擴展該樓其他建築物。而擴建的制式規格普遍是敞開的天井與天井周圍的迴廊。這些相同建造形式的樓層堆積起來,最高甚至可到六層樓。最後使用木製地板與木造棟梁,加上瓦片屋頂,即成為土樓中最普遍的方樓。據統計,單是永定境內的方樓便有4000多座。目前所知最大的方樓是建於清咸豐元年永定縣高陂鎮的「遺經樓」。

五鳳樓又名大夫第、府第式、宮殿式或筆架樓。五鳳樓名字的由來普遍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說五風樓屋頂檐口多為無層疊,就像展翅的鳳凰,因此得名;其二是說「五鳳」分別指五種不同顏色的.「鳥」:品、黃、綠、紫和白色。它同時也象徵著東、南、西、北以及中五個方位,因此稱為「五鳳樓」。不管因何而得名,不可否認的是五鳳樓在客家土樓中最接近中原院落式民居建築。其特色是從外觀看去通常為三凹兩凸,很像中國古時筆架。並且所有的房子都為中軸對稱。

五鳳樓有幾種不同的式樣:三廳式的,兩廳加一個邊房式的,三廳兩邊房式的,三廳兩邊房加上後面圍龍的,九廳兩穿堂的。最為常見的五鳳樓有三個廳堂兩個邊房。後堂和兩邊的房屋通常是兩層的。在樓的前面都有一個半圓狀的水塘,其中水塘的直徑邊靠近土樓與之平行。夾在塘與土樓之間還有一個稱為「禾堂」的空地,它是客家人用來曬穀物的場所。五鳳樓大多是對著河流而建,很多是坐落在山坡上。使得整個建築群落由南向北呈階梯式升高。從正面看屋頂展現出層層跌落的效果,氣勢不俗。五鳳樓所在地區禮教興旺,族人大都盼望子弟經過讀書考取功名,光宗耀祖。鑒於五鳳樓大門口常有匾書「大夫第」三字,表明主人身份顯赫,隱喻主人期望:希願子弟能步步高升、出人頭地。

除了圓樓、方樓與五鳳樓之外,以形狀分類的土樓尚有凹字形、半圓形、與八卦形等。凹字形土樓主要地處於閩南南靖、詔安。半圓形分布於平和與永定,而八卦型的土樓則偶見於永定、漳浦、華安、詔安、南靖和中國廣東東部。其中全中國最大的八卦土樓則為道韻樓。

土樓大王——承啟樓

1986年,中國郵電部發行了一套「中國民居」郵票,其中福建民居就是一座環環相連的土樓,看起來很像一座城堡。這座土樓就是世界聞名的承啟樓。巨大的承啟樓正是藉助這方寸的郵票名揚天下的。

承啟樓處於福州高頭鄉高北村,相傳從明崇禎年間破土動工,至清康熙年間竣工,歷時3代。其規模宏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相傳在建造過程中,凡是夯牆時間都是晴天,直到下牆枋出水後,天才下雨。承啟樓人為感謝老天眷顧,所以又把承啟樓稱作「天助樓」。「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是對該樓的生動寫照。

承啟樓以它高大、厚重、粗獷、雄偉的建築風格和庭園院落端莊的造型藝術,融於如詩的山鄉神韻,讓無數參觀者嘆為觀止。1981年被收人中國名勝辭典,稱作「土樓王」,與北京天壇、敦煌莫高窟等中國名勝一起大放異彩。台灣小人國和深圳錦綉中華都有承啟樓模型。

土樓王子——振成樓客家人從中原遷居而來,受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影響極深,他們深知八卦自古以來是人們用以排兵布陣,抵禦敵人的秘籍。因此,為求生計,他們面對著自然與社會中種種困難,在建造居住的樓房時,從安全形度出發,在設計、建造土樓時使用了八卦。其最典型的是福建永定縣的土樓王子——振成樓。

振成樓地處湖坑鎮洪坑村,建於1912年,佔地5000平方米,懸山頂抬梁式構架,分內外兩圈,形成樓中有樓、樓外有樓的格局。前門是「巽卦」,而後門為「乾卦』,。外樓圈4層,每層48問,每卦6間;每卦設一樓梯,為一單元;卦與卦之間以拱門相通。樓內有一廳、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陰陽兩極)、三門(即正大門和兩頭邊門,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個單元。卦與卦之間是隔火牆,一卦失火,不會危及全樓。卦與卦之間還設卦門,關閉起來,自成一體;開啟起來,各方都可以互通。一旦盜賊進屋,卦門一關,便可瓮中抓鱉。

全樓的設施布局既有蘇州園林的印跡,也有古希臘建築的特點,堪稱中西合璧的建築奇葩。1995年它的建築模型與北京天壇作為中國南北圓形建築代表參加了美國洛杉磯世界建築展覽會,引發了轟動,被譽為「東方建築明珠」。

最古老的土樓——馥馨樓

馥馨樓坐落於湖雷鎮下寨村。建於公元769年,距今~1200年的歷史,是永定客家土樓群中最古老的一座。佔地1275.76平方米,高四層,牆身通體以生土夯成。馥馨樓通體沒有石基,這是沿襲了中原先祖的建築技術和建築形式,充分體現了永定土樓與黃河流域民居的親密關系。樓四周有四米寬的護樓壕溝,門前裝有吊橋通行,其底牆生土摻拌有石灰、紅糖,堅固無比。堪稱中原古代建築文化的活化石。

最大的方樓——遺經樓

遺經樓座落在高陂鎮上洋村,建於清咸豐元年,是現今保存完好的最大的方形土樓。當地人形容其大說:一個人從太陽升便開始開窗,開到中午下樓吃飯,而後上樓關窗,直到太陽落山才關完最後一扇窗。遺經樓共有280個房間,51個大小廳堂,佔地5公頃,建築面積4000餘平方米。整個建築布局整齊,條理清晰,耗時70多年,經三代人努力方建成。外牆東西寬136米,南北長76米,佔地10336平方米。其後座主樓高17米,5層,是永定現有土樓中最高的樓房。主樓左右兩端分別垂直連著一座四層的樓房,還與主樓平行的四層前樓緊緊相接,圍成一個巨大的方樓,如此環繞形成一個大「口"字。裡面又有一組小「口」字形建築,組成一個獨特的「回」字形整體造型。真是「門中有門,樓中有樓,重重疊疊"。當地人都稱它為「大樓廈」。中間是祖堂。前樓一左一右建有兩所學堂,樓內子女可以在樓內上學。學堂中間是個石坪,前建有大門樓,大門高6米,寬4米。在主樓後面有花園一座、魚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設建築。

府第式土樓一裕隆樓

地處於福建永定縣高陂鎮,建於清道光八年(1828),歷經六年建成。距今有170多年歷史。門楣上留有「大夫第"三字,掛著「父子登科"的匾額。全樓縱深108米,寬5米,主樓高11.4米。全樓計有25個廳,118個房間。門樓外有17米寬的曬坪,30米寬半圓形的魚塘一口,正樓後是山坡,有一道55米長的扇形圍牆。全樓佔地近萬平方米。整體建築群院落重疊,屋宇參錯中顯得和諧統一,氣勢恢弘。

我國著名園林建築專家、上海同濟大學陳從周教授考察該樓後,在《閩游記勝》中寫道:「雖近傍晚,徘徊留戀,未忍遂行",在歸途中即興吟詩日:「彷彿仙山初入夢,自憐老眼未模糊;流風已逝宋元畫,如此樓台豈易圖。」

陝北民居

窯洞是中國北方陝北高原地區最有代表性的民居,蘊含著北方民族穴居的歷史遺風。考古發現,軒轅黃帝部落活躍在陝北大地時,用作藏身的人工洞穴,正好記錄、透露了這類原始穴居的信息。經過幾千年的緩慢演變,原始洞穴逐漸成為定型的土、石、磚窯洞。據研究,最早應該始於周代,半地穴式。秦漢後發展為全地穴式,就是當今的土窯。明朝中葉,開始用石塊做窯面牆。清末民初,當地人仿土窯模式建起了石砌窯洞。現在也有用彩色瓷磚添窯面和分割廳室及上下兩層樓房式的新窯洞,住著更為舒適宜人。

一院窯洞通常修3孔或5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後窯,有的1進3開,從外面看4孔要各開門戶,走到裡面可以發現它們有隧道式小門互通,頂部呈半圓形,這樣窯洞就會空間增大。窯洞,一般窯壁用石灰塗抹,顯得潔白利落,乾爽亮堂。窯洞內一側有鍋和灶台,在炕的一頭都連著灶台。由於灶火的煙道通過炕底,冬天炕上非常暖和。

炕周圍的三面牆上一般裝飾一些畫有圖案的紙或拼貼的畫,陝北人叫做炕圍子。炕圍子是一種實用的裝飾,它們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與粗糙的牆壁直接接觸摩擦,還可以保持清潔。為了美化居室,不少人家在炕圍子上作畫。這就是在陝北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炕圍畫。

陝北窯洞的窗戶十分講究,窗戶分天窗、斜窗、炕窗、門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紙裝飾。它們根據窗戶的格局,把窗花布置得美觀大方。窗花壩佔在窗外,從外看顏色鮮艷,內觀則明快舒坦,從而產生一種獨特的光、色、調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陽光可以自由地照進來。

窯洞的最大優點是冬暖夏涼。冬季窯外滴水成冰,北風呼嘯,窯內灶膛里燒些柴火就暖融融的。夏季7月窯外熱浪翻滾,窯內卻涼爽如秋,勝過安空調。人們常說陝北窮,這窯洞卻是大自然給予陝北人的厚愛,也是陝北人的智慧象徵。

陝北窯洞發展到20世紀中後期,在延安寫下了窯洞史最為光輝的一頁。1935年,中國共產黨把延安當做革命根據地,先後在延安鳳凰山下、王家坪,楊家嶺、棗園及魯藝舊址的山溝里修建了眾多石窯洞和土窯洞。

進入90年代,離延安楊家嶺革命舊址500米的地方,建成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窯洞建築群——延安窯洞賓館。這一宏偉的整體純窯洞建築群依山而建,共八排268孔窯洞,按三星級標准修建。窯洞牆上掛著安塞農民畫,窗戶格子紙上貼著陝北剪紙。每排窯洞前擺放著石磨、石碾和石桌椅,洋。溢著陝北農家氣息。延安窯洞賓館成了延安旅遊的新亮點。

山西民居喬家大院

在中國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齊名,一向有「北有山西,南有皖南」的說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山西民居要數祁縣和平遙。喬家大院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喬家大院坐落於美麗而富饒的山西晉中盆地,坐落在祁縣城東北12千米處的喬家堡村正中。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年(1756),此後又經擴建增修到1912年竣工。歷時近兩個世紀。佔地8724平方米,建築面積3870平方米。分六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都是封閉式磚牆,高三丈有餘,上邊有掩身女兒牆和嘹望探口,這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喬家大院是祁縣喬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名揚海內外的商業資本家喬家第五代喬致庸的堂名。

從高空俯覽院落布局,很似一個象徵大吉大利的雙「喜"字。整個大院建築前低後高,符合中國傳統風水學上的「前低後高,子有英豪"的說法。

走進喬家院大門是一條筆直的石面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北面三個大院,從東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南面三個大院依次為東南院、西南院、新院。靠西北院,原來有一小院,為喬家的書塾,因此把此院叫做書房院。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上有走道相連,用做巡更護院。縱觀全院,從外表看,威嚴高大,整齊端莊;進院里看,富麗堂皇,井然有序,顯示了我國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風格。整個大院,布局嚴謹,建築考究,規范而有變化,不但有整體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築上各有千秋,即使是房頂上的140餘個煙囪也都各具特色。

喬家大院威嚴高大,富麗堂皇,其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展現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非常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確實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專家學者毫不誇張地贊美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難怪有人參觀後感慨地說:「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

平遙古城

平遙普通的居民住宅大都為清代修建的,這些住宅體形較大,用料講究。由於山西氣候乾燥,又未經戰爭破壞,所以大多數保存得相當完整。

住宅平面布局多為嚴謹的四合院形式,有明顯的軸線,左右對稱,主次分明,沿中軸方向由幾套院組成,一般三進院呈「目「字型基本形式。

院落之間多用矮牆和裝飾華麗的垂花門作為分隔,有的在院落一側或後面還建有花園。

平遙民居的外牆都用磚砌,做成清水磚牆,高達七八米,對外不開窗戶,外觀堅實雄壯,有的在牆頂做成城堞式,像一座座小城堡。在院子里也很少栽木,迷信觀念認為樹木會招致鬼怪,家宅不寧。院子里地面均用磚滿鋪,多壘起花壇,沒有泥土,便於清掃。

平遙民居內外裝飾華麗,有木雕精細垂花門,正房梁下掛落子曲替都有花飾,有的刻有獅子滾綉球,有的是福祿壽三星,或琴棋書畫等,都有一定的樣式。門窗都是木樘木欞,大都花紋繁巧,且各不相同,有的門扇上還雕塑有唐堯虞舜禪位的故事。在普遍使用玻璃時,有的富商用的是刻花玻璃。為保暖防寒,門窗大多做成雙層,屋檐下椽木樑枋等都施有彩畫。

沿街巷的宅門都特別講究,門頂形式多樣,有懸山卷蓬、懸山有脊兩坡、兩坡不等長和半坡及披檐等,檐下用梁枋穿插、斗拱出檐等,做法各不相同。有的用柱,有的做壁柱門墩等。大門門扇上有門匾,書有「修德」、「修齊"、「繁鰲"、「霞蔚」、「樂天倫」等。有的住宅門外還立有上馬石、栓馬柱,石雕精美,反映出當時這些人家住戶的富庶。全城保存得較完好的民居有四百餘座,其數量之多,保存完好的程度在國內實為罕見。

上海民居

上海素有「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譽。漫步在外灘上,一幢幢哥特式、羅馬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等中西合璧、風格迥異的雄偉大廈展示了建築藝術的風采。遊走於大街小巷,你會感覺那獨具神韻的老房子也是一道道美不勝收的風景。

說起上海民居,一定不能忘記石庫門。石庫門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築。由於這類民居的外門選用石料做門框,因此叫做「石庫門」。

19世紀後期,石庫門建築模式開始在上海出現,它是江南民居的一個分支。石庫門里弄住宅最典型的特徵是中西合璧。有著江南傳統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且多為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二樓有出挑的陽台。黑漆大門常配有門環,進出發出的撞擊聲在古老的石庫門弄堂里回響。普遍進門就是一小天井,天井後為客廳,之後又是一天井。後天井是灶台和後門。天井和客廳兩側是左右廂房,一樓灶台間上面為「亭子間」,再往上就是曬台。但總體布局使用了歐洲聯排式風格。坡形屋頂常帶有老虎窗。

紅磚外牆,門楣做成傳統磚雕青瓦頂門頭,外牆細部使用西洋建築的雕花刻圖。後來,石庫門逐步被上海接受。它的出現是一種城市生活的必然。

洋場風情的現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傳統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適合單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庫門弄堂文化。到20世紀20年代,上海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都住進了石庫門,現在還有近40%的申城市民居住在有一個多世紀歷史的石庫門中。這種中西建築藝術相融合的石庫門作為建築和文化的產物,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隨著城市建設的進行,上海鬧市區的石庫門正在消失,石庫門里的「亭子間」、「客堂間」、「廂房」、「天井」以及「二房東」、「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等與石庫門有關的名詞成為老上海人美好回憶。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住宅群。但是,上海很注意保留老的建築,一些具有海派特色的石庫門里弄被作為近代優秀建築整組保存。

雲南民居

雲南位於我國西南邊疆低緯度的高原上,山川秀麗,四季如春,民風淳樸。在這片神奇美麗的紅土地上,生活著26個兄弟民族。而他們的居所自然而然地便體現了當地的民族風格:有高寒山區普米族

2. 詔安有什麼特產或人文之類較有名的產物譬如一提到什麼產物就知道是詔安

青梅最有名,詔安還是「中國青梅之鄉」和「書畫藝術之鄉」呢!更多可查網路!
詔安縣
詔安縣九侯山花瓶石詔安縣,福建省漳州市轄縣,地處福建省最南端,是海西對接珠三角的「橋頭堡」,是著名的「中國青梅之鄉」和「書畫藝術之鄉」,也是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素有「福建南大門」、「閩南大溫室」之稱。
中文名稱: 詔安縣
外文名稱: Zhao'an County
所屬地區: 福建省漳州市
下轄地區: 南詔鎮等
政府駐地: 南詔鎮
電話區號: 0596
郵政區碼: 363500
地理位置: 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
方言: 閩南方言廈門話、閩西客方言
氣候條件: 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烏山自然風景區等
車牌代碼: 閩E
拼音: Zhào ān Xiàn
代碼: 350624

簡介
詔安歷史悠久,山川毓秀,地靈人傑,文風熾盛,書畫藝術源遠流長,素有「書畫之鄉」之美稱。詔安書畫之風興於唐代,經歷代書畫家的辛勤耕耘,丹青耀眼,翰墨飄香,名家佳作層出不窮,至明代已達到鼎盛時期。特別是清代,著名畫家沈錦洲及其弟子開創了「詔安畫派」,使詔安書畫以其獨特的風格屹立於中國書畫藝林之中。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作為沿海開放縣的詔安,經濟上有了長足的發展,為書畫藝術的繁榮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敞開關門,八面來風,四方客涌,詔安書畫創作出現空前繁榮的景象。能書善畫者遍布城鄉,名家輩出,佳作如林,形成濃厚的書畫藝術氛圍。「書畫之鄉」,名揚中外。
[編輯本段]地理環境
詔安縣,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閩粵交界處,毗鄰廣東省饒平縣詔安縣城夜景,地理坐標為北緯23°35′—24°11′,東經116°55′—117°22′。主要河流有東溪和西溪。漳詔高速公路、324國道過境。[1][2] 詔安縣年降水量1447.5毫米,年均氣溫21.3℃。日照時間長,氣候溫暖,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1 .3C.無霜期長349天以上,年均降雨量1442.3毫米,集中在4-9月,尤以6一8月為甚。風向以東南,西南風為主,西北風次之。7-9月為台風季節,台風暴雨為境內主要災害。[3]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有鈦鋯砂、銅、鉛、鋅、銀、硫、鐵、鎢、釷、稀土、花崗岩、硅砂、石英石、水晶、高嶺土、泥炭土、建築用砂、機磚粘土、礦泉水、溫泉、海鹽水等。截止2008年5月,生物種類繁多,其中植物190科749屬1323種60變種。[3]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2008年,詔安縣下轄:南詔鎮、四都鎮、梅嶺鎮、橋東鎮、深橋鎮、太平鎮、霞葛鎮、官陂鎮、秀篆鎮、金星鄉、西潭鄉、白洋鄉、建設鄉、紅星鄉、梅洲鄉、國營西山農場、國營湖內林場、嶺下溪國有防護林場、邊貿旅遊區管委會、詔安工業園區管委會。[4]
[編輯本段]鄉鎮簡介
南詔鎮 代碼350624100 轄12個社區、2個村委會:~001_西門社區、~002_城內社區、~003_東門社區、~004_東城社區、~005_南關社區、~006_東關社區、~007_北關社區、~008_澹園社區、~009_光良社區、~010_文峰社區、~011_東北社區、~012_秀峰社區、~201_五一村、~202_梅峰村委會。 四都鎮 代碼350624101 轄1個社區、20個村委會:~001_四都社區、~201_東嶠村、~202_上湖村、~203_田美村、~204_西嶠村、~205_石溪村、~206_林墘村、~207_四都村、~208_外埕村、~209_馬城村、~210_城樓村、~211_奇材村、~212_後港村、~213_西梧村、~214_東梧村、~215_港口村、~216_西張村、~217_林頭村、~218_山後村、~219_鹽倉村、~220_東葛頭村。 梅嶺鎮 代碼35062 轄15個村委會:~201_東門村、~202_南門村、~203_赤石灣村、~204_宮口村、~205_懸鍾村、~206_臘洲村、~207_田中央村、~208_下傅村、~209_田厝村、~210_林厝村、~211_下河村、~212_高坑村、~213_石城村、~214_峰岐村、~215_寮仔村。 橋東鎮 代碼350624103 轄23個村委會~201_牙頭村、~202_林中村、~203_西山村、~204_下寮村、~205_內鳳村、~206_外鳳村、~207_甲州村、~208_橋頭村、~209_林巷村、~210_林家村、~211_橋園村、~212_溪雅村、~213_澳頭村、~214_西沈村、~215_西滸村、~216_村東村、~217_村中村、~218_村西村、~219_仙塘村、~220_含英村、~221_西霞村、~222_東霞村、~223_洪州村。 深橋鎮 代碼350624104 轄28個村委會:~201_深橋村、~202_水溪村、~203_鳳寮村、~204_萬田村、~205_港頭村、~206_後林村、~207_新寨村、~208_莊上村、~209_西坑村、~210行政分區圖_雙港村、~211_考湖村、~212_徑尾村、~213_郭寮村、~214_溪南村、~215_上寨村、~216_埔上村、~217_白厝村、~218_新溪村、~219_寨口村、~220_岸嶼村、~221_仕江村、~222_大美村、~223_溪園村、~224_下園村、~225_後埔村、~226_樹美村、~227_華表村、~228_平嶼村。 太平鎮 代碼350624105 轄19個村委會:~201_新營村、~202_榕城村、~203_文山村、~204_元中村、~205_雪裡村、~206_河邊村、~207_麻寮村、~208_林塘村、~209_科下村、~210_太平村、~211_白葉村、~212_新樓村、~213_雄雞村、~214_景坑村、~215_厚徑村、~216_新聯村、~217_大布村、~218_山前村、~219_走馬村。 霞葛鎮 代碼350624106 轄10個村委會:~201_五通村、~202_溪東村、~203_南陂村、~204_天橋村、~205_庄溪村、~206_嗣下村、~207_庵下村、~208_坑河村、~209_華河村、~210_溪林村。 官陂鎮 代碼350624107 轄17個村委會:~201_龍崗村、~202_鳳獅村、~203_馬坑村、~204_光坪村、~205_大邊村、~206_官北村、~207_新坎村、~208_吳坑村、~209_下官村、~210_光亮村、~211_陂龍村、~212_新徑村、~213_彩霞村、~214_地凹村、~215_龍示村、~216_公田村、~217_林畲村。 秀篆鎮 代碼350624108 轄17個村委會:~201_上洋村、~202_堀龍村、~203_東徑村、~204_埔坪村、~205_彩山村、~206_煥塘村、~207_北坑村、~208_頂安村、~209_陳龍村、~210_寨坪村、~211_河美村、~212_示嶺村、~213_青龍山村、~214_乾東村、~215_石東村、~216_隔背村、~217_注湖村。 金星鄉 代碼350624200 轄7個村委會:~201_湖內村、~202_公子店村、~203_田朴村、~204_蟳寮村、~205_院前村、~206_黎明村、~207_邱城村。 西潭鄉 代碼350624201 轄17個村委會:~201_桔林村、~202_新春村、~203_潭光村、~204_潭東村、~205_新厝村、~206_後陳村、~207_龍坑村、~208_山河村、~209_岑頭村、~210_上陳村、~211_軍寮村、~212_新安村、~213_青山村、~214_美營村、~215_沈寨村、~216_上營村、~217_福興村。 白洋鄉 代碼350624202 轄15個村委會:~201_湖美村、~202_東山村、~203_塘西村、~204_橋安村、~205_蘭里村、~206_麻園村、~207_陽山村、~208_白石村、~209_深湖村、~210_下徑村、~211_玉樓村、~212_上蘊村、~213_汀洋村、~214_舊宙村、~215_搭橋村。 建設鄉 代碼350624203 轄10個村委會:~201_月港村、~202_建華村、~203_長埔村、~204_江畝坑村、~205_水頭村、~206_赤田村、~207_坪路村、~208_三林村、~209_馬頭村、~210_萬石溪村。 紅星鄉 代碼350624204 轄15個村委會:~201_芹山村、~202_東埔村、~203_五洞村、~204_下河村、~205_許寮村、~206_西埔村、~207_朱厝村、~208_進水村、~209_六洞村、~210_廟兜村、~211_樓仔村、~212_圓林村、~213_新林村、~214_石樓村、~215_坪林村。 梅洲鄉 代碼350624205 轄7個村委會:~201_梅洲村、~202_梅東村、~203_梅南村、~204_梅西村、~205_梅北村、~206_梅溪村、~207_梅山村、~400_*梅州華僑農場。 邊貿旅遊區管委會 代碼350624500 轄3個村委會:~201_樟朗村、~202_上營村、~203_後嶺村。 閩粵邊界開發區管委會 代碼350624501 轄1個社區、1個管委會:~001_邊城社區、~500_*加工區管委會。[5]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公元686年(唐垂拱二年)建漳州懷恩縣南詔保,公元741年(開元二十九年)懷恩縣省入津浦縣。宋稱南詔場,元設南詔屯田萬戶府。公元1530年(明嘉靖九年)置詔安縣,屬漳州府。民國初屬西路道(汀漳道)。1949年12月12日解放,歷屬龍溪專區(地區)、漳州市。 1950年,全縣劃為7個區、89個鄉和8個街道居委會。1951年4月,全縣改設為8個區。1952年2月,又改設為9個區,轄89個鄉。 1954年,增設為118個鄉。1955年1月,將9個區調整為7個區。1956年5月,城關、橋東合為1個鎮。全縣共有1鎮4區,轄57個鄉。 1958年5月,實行撤區並鄉。全縣劃分為城關鎮及橋東、含英、下河、四都、梅洲、港口、溪南、上營、白石、西潭、美營、太平、大布、金溪、元中、進水、下官、上官、下葛、彩新、龍獅、陳龍、埔坪、青山、磜嶺25個鄉。 1958年9月,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成立衛星、太陽升、東方紅、紅旗、團結、幸福、上游、和平8個公社及建設、紅星、金星3個農場。 1959年1月,幸福公社並入紅旗公社;全縣共有7個公社、3個農場。同年2月,公社改以駐地名稱命名,增設深橋公社,全縣共有8個公社、118個生產大隊。 1961年5月,貫徹《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重新設區,並縮小公社規模,全縣分為7個區、26個公社、4個農場。 1964年4月,撤區並社和調整生產大隊,全縣劃為8個公社、4個農場。 1970年,調整部分公社的生產大隊歸農場。1971年,全縣有城關、橋東、四都、深橋、西潭、太平、官陂、秀篆8個公社,以及建設、紅星、金星3個農場。 1978年1月,從橋東公社劃出下河等15個大隊增置下河公社(1982年更名為梅嶺公社)。 1980年,城關公社改為城關鎮。1981年12月,城關鎮改稱南詔鎮。 1984年10月,實行政社分開。全縣共轄南詔、四都2鎮及梅嶺、橋東、深橋、西潭、太平、官陂、秀篆、建設、紅星、金星10鄉,下轄214個村和8個居委會。 1987年6月,從官陂鄉劃出五通等9個村增設霞葛鄉。全縣共轄2鎮11鄉。 1990年,詔安縣轄2鎮(南詔、四都)、11鄉(橋東、梅嶺、深橋、西潭、太平、官陂、霞葛、秀篆、建設、紅星、金星)。共有9個居委會,218個村。 1997年,面積1247.3平方千米,人口54.3萬,轄9個鎮、5個鄉:南詔鎮、四都鎮、橋東鎮、梅嶺鎮、深橋鎮、太平鎮、霞葛鎮、官陂鎮、秀篆鎮、西潭鄉、白洋鄉、建設鄉、紅星鄉、金星鄉。縣政府駐南詔鎮。 2000年,詔安縣梅洲華僑農場改制設立梅洲鄉;梅洲鄉轄梅僑居委會和原四都鎮的梅洲、梅溪、梅東、梅西、梅南、梅北、梅山7個村;梅洲鄉政府駐梅洲村。區劃調整後,詔安縣轄9個鎮、6個鄉。 2003年,詔安縣轄9個鎮、6個鄉:南詔鎮、四都鎮、橋東鎮、梅嶺鎮、深橋鎮、太平鎮、官陂鎮、霞葛鎮、秀篆鎮、西潭鄉、建設鄉、紅星鄉、金星鄉、白洋鄉、梅洲鄉。[6]
[編輯本段]經濟建設
經濟概況
2008全年詔安縣實現生產總值58.6億元,增長14.2%;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37.2∶30.5∶32.3。財政總收入2.21億元,增長30.3%,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1.64億元,增長3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3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27元,分別增長10.7%和10.7%。
工業經濟
2008年,詔安縣工業總產值57.7億元,增長27.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7.9%;實現工業稅收6431萬元,增長16.8%。全縣凈增規模工業企業13家,總數達到124家,實現產值39.3億元,增長59.2%;其中年產值超億元的工業企業有5家,凈增4家。全縣規模以上食品、紡織服裝工業企業65家,實現產值24.8億元,佔全部規模工業產值的63.1%。外貿出口總額7176萬美元,增長140%。
農業經濟
2008全年詔安縣農業總產值38.24億元,增長6.7%,其中青梅產業產值達2億元,創6年來增收新高;水產品總量21.86萬噸。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進一步明顯,全縣共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市級6家,縣級22家,其中,綠源食品有限公司的黃蜜梅等4個青梅系列產品入選北京奧運會推薦果品,四海食品有限公司率先製成青梅餡月餅,鰻魚、南美白對蝦2個品種3個基地取得無公害產地和無公害產品認證,東瀚實業有限公司烤鰻產品在第九屆花博會上榮獲「最佳銷售獎」。
項目投資
2008全年詔安縣落實成果對接項目59個,新增儲備項目40個,儲備項目總數達到375個;徵集企業需求項目36個,項目總投資7.8億元,其中3個項目被列為「6·18」扶持項目,1個項目獲「小發明、小創造」項目扶持;全年新批外資項目23個,注冊合同外資4632萬美元,成功引進了福建動力寶電源科技、福建鴻鷹船舶修造、詔安縣南山造船廠等6個投資上億元重大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36億元,增長20.9%,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3.86億元,增長28%。25個縣級重點項目共完成投資5.8億元,其中8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51億元,完成年度投資任務的118%。全縣在建與新投產工業項目124個,完成投資11.34億元;城鎮以上新開工項目總數達到82個,完成投資10.9億元,增長28.8%;房地產完成投資2.97億元,增長25.1%。[7]
對外貿易
新批外資項目29個,增長16%;合同利用外資4259萬美元(新口徑);實際利用外資4065萬美元,增長25.9%。新批外資項目中有22個工業項目,合同外資3995萬美元,分別占總數的76%和94%。海關出口實績1444萬美元,增長1倍。
[編輯本段]社會事業
2008年,詔安縣加大支農力度,全年財政投入支農資金1993萬元,增長23%;加強農民就業和培訓工作,全年共培訓農村勞動力5689人次,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37萬人。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六千」水利工程建設完成投資985.3萬元,全年修復各類水毀工程102處,恢復灌溉面積2480公頃,新增灌溉面積566.67公頃,東溪水壩和亞湖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第四標段)相繼完工投入使用;完成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低產田改造486.67公頃、節水示範片建設666.67公頃,治理水土流失2086.67公頃。 2008年,詔安縣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規劃,修編完善了縣城總體規劃和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區規劃面積從原來的33平方千米擴大到100平方千米,基本形成「一城四區」發展格局(即中心縣城,詔安工業園區、金都工業園、梅嶺臨港工業園和火車站物流園區)。城市建設步伐加快,新西區第二通道、文峰西路拓通改造工程等一批項目順利竣工。城區環境更加優化,圍繞開展創建省級園林縣城和迎接「創衛」三年復查驗收,完成國道324線新大橋至分水關12千米路段的亮化工作和市民廣場紅綠燈改造工程,維修破損市區路面1000多平方米,新增城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平方米。 2008年,詔安縣科技工作順利通過「全國科技進步考核」,申報實施省級、市級科技項目10個,新增省高新技術企業1家。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高考上線萬人比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教育工作順利通過省、市教育督導評估驗收。改善農民就醫條件,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達到76.4%,全年兌現醫療費補助742萬元;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和「創建綠色家園」活動順利通過省級驗收,4個重點治理鎮和40個整治村的衛生環境明顯改觀。在全國率先成功掛牌出讓海域使用權。平安建設通過省級「平安縣」驗收。[7]
[編輯本段]名勝古跡
城區懷恩古井系唐代開鑿,清泉不竭。金星九侯山譽稱「南閩第一峰」,有九侯禪寺(九侯岩)、望海樓、福勝岩、陳吊洞和歷代名人題刻。閩粵通衢分水關有「閩粵之交烏山」、「漳南第一關」石坊,鄭成功曾屯兵於此。梅嶺是俞大猷、戚繼光抗倭紀念地。烏山有中共閩南地委機關舊址。太平白葉村為元初畲漢農民軍陳吊眼出生地和首義地點。詔安灣北岸港口人工湖游覽區內接田園庄舍,外連汪洋人海,城州島綠草如茵。名勝古跡還有:城區澹園院,南門關帝廟、梅嶺懸鍾城、望洋台,臘洲麒麟山祥麟塔,四都漸山七賢庵(石榴洞),西潭斗頭岩,深橋南山寺,橋東甲洲臨江亭、洋尾橋。 烏山:位於詔安縣東北部,總面積90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117米。叢崖、奇石、深洞、巨壑、雨林構成烏山獨特的自然景觀,分為早春探梅、鄉野覓趣、九侯懷古、金溪漂流、西山探險、烏山覽勝、紅土尋根、亞湖泛舟等8大景點,2004年11月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烏山同時是歷代農民起義的發祥地和中國工農紅軍、游擊隊開展革命活動的根據地,歷史遺跡隨處可見,紅色旅遊資源豐富。 九侯山:位於詔安縣東北部,山上有天開門、九侯禪寺、五儒書室、棋盤石、香爐石、風動石、雲根石、天然橋、牛眠石、鯉魚石、觀音石、三寶石、飛來佛、羅漢洞、松澗泉、瀑布泉、花瓶石、福勝岩等二十四個景點,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梅嶺:位於詔安灣的西北岸、詔安縣東南的半島上,三面環海,既是福建省古文化遺址之一,又是宋元以來著名外貿口岸和海防重地,還是詔安灣內的著名風景區。[8] 烏山自然風景區:距紅星鄉政府北部9公里處,主峰海拔1050.6米,四周陡峭險要,地質為燕山期間露出地表的晶潤崗岩、流紋岩構成。並為閩粵邊主要的革命聖地。[9] 詔安明代石牌坊群:從城關的縣前街到東門中街,連綿700多米的古建築民居群中,坐落著7座恢宏華麗、氣宇軒昂的古牌坊,按照建造時間順序排列,依次是奪錦坊、卿典坊、百歲坊、天寵重褒坊、父子進士坊、誥敕申坊、關帝坊。[10] 詔安土樓:主要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紅星等鄉鎮。土樓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有圓的、有方的、有八角的,還有大樓套小樓的。 其中較大的較出名的有官陂大邊村的在田樓、新坎村的溪口樓、秀篆陳龍村的龍潭樓、寨坪村的大坪半月樓等。[11] 詔安宋明寺廟:城隍廟址在南詔鎮縣前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由門樓、前廳、拜亭、大殿組成。從城關的縣前街到東門中街,連綿700多米的古建築民居群中,坐落著7座恢宏華麗、氣宇軒昂的古牌坊,按照建造時間順序排列,依次是奪錦坊、卿典坊、百歲坊、天寵重褒坊、父子進士坊、誥敕申坊、關帝坊。這些技藝高超、精美細膩的歷史遺產,融匯了建築、雕刻、書法、詩詞等多種藝術技巧,文化內涵極為豐富。在封建社會,為了表彰在「忠孝節義」等各方面功勛顯赫、貢獻傑出者,當朝皇帝常常批准在這些人的故里村頭,修建功德牌坊,藉以號召人們以此為榜樣報效朝廷。詔安明代牌坊群也不例外。 詔安縣南詔鎮從縣前街到東門中街,連綿七百米的古建築民居群中,保存著較為完好的明代石牌坊七座。按它們的建造時間先後依次為:奪錦坊、 卿典坊、百歲坊、天寵重褒坊、父子進士坊、誥敕申急 坊、;關帝坊。1988年國家文物保護委員會委員單士元(故宮博物院顧問)、鄭孝燮(高級建築師)來詔安考察時曾斷言:「如此密集、完整的石牌坊群在國內亦屬罕見,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1996年9月2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7月,詔安縣人民政府已將其申報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2] 奪錦坊:位於南靖鎮奪錦街,建於明代成化四年(1488年)。坊坐北朝南,花崗石仿木結構,通高5米,寬7.5米,單檐歇山式加二坡,四柱三間三層。正麵坊匾高0.42米,寬0.84米,題刻「奪錦」。坊額題刻「明成化戊子科許潛立」;背面刻「世科」兩字,柱直徑0.44米,柱頭置大櫨斗。建築及雕刻粗獷,部分構件脫落,保存基本完好。附:《詔安縣志·建置志·坊表》載:「奪錦坊,為明舉人許潛、許判、許選立」。許潛系明成化四年(1488年)戊子科舉人,為詔安縣明代首中九侯山舉人者,其子許判系明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舉人;其孫許選系明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舉人。「奪錦」、「世科」意即指此。 卿典坊:位於南詔鎮東門街,建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東西朝向,花崗石仿木結構。通高9.6米,寬9.6米,單檐歇山頂加二坡,三間三層。上懸「恩榮」直寫字匾,中掛鐫刻「 卿 典坊匾,大額枋上鐫刻楷書」 勒贈承德郎南京太僕寺寺丞胡清」。底層抱柱為石鼓、石獅。斗拱為一斗三升式。雕飾有松鶴、花卉、雲紋等圖案。匾額已廢,部分構件失落,主體保存完好。 百歲坊:位於南詔聖祖街北段,建於明萬曆八年(1580年),坊坐東朝西,花崗石仿木結構。四柱三層三間,高6.5米,寬8.8米,單檐歇山式加兩坡,坊匾題刻東西兩面同為楷書「百歲坊」。坊額題刻「明萬曆庚辰秋為冠帶壽民沈仲選立」。坊上雕刻花卉等圖案,現保存完好。附《詔安縣志·人物》載:「濃仲選,三都人。冠帶壽民,壽一百歲。萬曆間有詔建坊旌其門」。 天寵重褒坊 位於南詔鎮東門街,建於明代萬曆十二年(1584年),東西朝向,花崗石仿木結構。通高9.5米,寬9.5米,單檐歇山頂加兩坡,三層三間。上懸「恩榮」字匾,中掛鐫刻「天寵重褒」坊匾,大額枋上署「為萬曆甲戌科進士沈 贈南京戶部主事沈璽立」(萬曆甲戌即1574年)。兩面文字均同。 父子進士坊:位於南詔鎮縣前街,建於明代萬曆十三年(1585年)。東西朝向,花崗石仿木結構。通高9.6米,寬9.6米,單檐歇山式加兩坡,三間三層。上懸「恩榮」直寫字匾(已失落),中鐫「父子進士」坊匾,大額坊上鐫「嘉靖丙辰科胡文萬曆丁丑科胡士鰲」、「萬曆十三年乙酉季冬吉旦立」。楷書、兩面文字相同。石柱底層為抱鼓、石獅、雕飾為松鶴、蓮瓣、花卉、雲紋等圖案。斗拱為一斗三升式,小額坊上為青石雕飾,為其立坊者:欽差提督巡撫福建地方都督院右副都御史沈人種,福建布政使司左參議甘來學,福建提刑按察司僉事張文耀,漳州知府楊際會,詔安縣知縣張大器等。 該坊於1939年7月被日本飛機轟炸,損壞南側一根石柱和中下樑一部分,部分雕刻件失落,主體及其餘部份保存完好。 誥敕申坊:位於南詔鎮東門中街最西側,建於明萬曆三十年(

3. 漳州南靖豐田出囗貨車能下高速嗎

漳州南靖豐田出口貨車是不可以下高速的,那裡不允許貨車進入。

4. 我是漳州市南靖縣人,我們縣城已經開通動車了。如果我在廣州機場出發坐動車回家。請問我需要選擇什麼路線

廣州沒有直達漳州和南靖的動車。
坐地鐵或其他方式到廣州南站。廣州南站先到深圳北站,轉到漳州的動車(深圳北有一班車直達南靖,但是是早上7點半發車),再從漳州到南靖。

5. 漳州市南靖縣社保農村戶口已交10年以上可以自己交嗎

農村戶口,沒有工作的不能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可以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回每年最高可答以繳納2000元,繳納15年,或參加工作和單位一起購買城鎮職工養老保險15年,就可以把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合並領取養老金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