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沙漠創造綠洲

沙漠創造綠洲

發布時間: 2021-01-28 07:23:50

① 沙漠里的綠洲是怎樣形成的

高山來上的冰雪到了夏天就自會融化,順著山坡流淌形成河流。河水流經沙漠,便滲入沙子里變成地下水。地下水沿著不透水的岩層流至沙漠低窪地帶後,即湧出地面。

另外,遠處的雨水滲入地下,也可與地下水匯合流到沙漠的低窪地帶。或者由於地殼變動,造成不透水的岩層斷裂,使地下水沿著裂縫流至低窪的沙漠地帶沖出地面。這低窪地帶有了水,各種生物就應運而生、發育、繁衍。

綠洲大多背靠高山,面臨沙漠,因為這里有充足的水源。這些山大多高而積雪,夏季融化的雪水匯成條條河流,河流流經沙漠地帶,在沙漠中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為綠洲的形成提供豐富的水源。

沙漠綠洲

② 沙漠怎麼變成綠洲

有人曾經預言,在21世紀,人類將有能力使地球上的大部或全部沙漠變成一片片水草豐美的綠洲。當然,靠揮鍬鏟土和人工挖渠不行,靠植樹造林和設置障礙也不行。所使用的方法是「超巨型工程」和機器人。
人類要想合理地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需要極大的勞動工作量,尤其像改造沙漠這樣的工作更是如此。所以必須使用機器人,人本身的力量很難勝任這項巨大的工程。在21世紀中葉,機器人將是人類的主要生產工具。一位名叫保羅•肯尼迪的美國人在他的《為21世紀做准備》一書中談到了機器人的商業化問題,書中說:「機器人給初次目睹這種新技術的參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當年在英國的工廠看到蒸汽機時目瞪口呆的參觀者一樣,到日本法納克公司的自動化工廠參觀的外國人看到機器人的一舉一動感到十分畏懼:機器人在廠房裡到處走動,哧哧地焊接著線路板,用機器眼檢驗它們所做的工作。即使是在夜幕降臨之後,它們仍然在黑暗中從容地工作著。」
大約到2050年,機器人將成為尋常之物,據統計,在1994年,全世界已生產了60多萬台各種用途的機器人,其中日本佔7成左右。即使按比較保守的估計,全球機器人總數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長,以1994年的60萬台為基點,從1994年到2030年的36年中,機器人的總數將達到60萬乘以1.2的36次方(20%的增長速度),即5.1億台。如果按30%的速度遞增,將達到75.8億台。按這個估計,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在21世紀的沙漠改造中缺少勞力了。而且,參與社會生產的機器人越多,社會產品(包括機器人本身)就會越便宜,甚至趨近於「趨零價」。
在21世紀,將有一批批具有改造沙漠經驗的巨大機器人開進沙漠。它們能在沙漠上行走自如,巨大的推沙板矗立在它們的前面,它們行動時排成一排,在黃沙中向前推進。高大的沙丘往復推幾次便平平展展。
與此同時,在海邊建造的大型海水淡化廠已將淡化逐級提升上來,噴灌乾燥的沙漠。淡化廠的副產品有海底礦物和海洋生物,還有許多有用的化學物質,更重要的是核聚變的燃料——氘與氚,它們被送到核電站,發出的能量再被用來淡化海水。
淡化的海水伴隨著「固沙液肥」滋潤著沙漠。然後由無人駕駛飛機播撒草籽。幾周後再來看,原來黃沙漫漫已經變成綠色草原了。

③ 撒哈拉大沙漠「綠洲」到底是怎麼回事

撒哈拉大沙漠在非洲的北部,西起大西洋,東到紅海海邊,縱橫於大西洋沿岸到尼羅河河畔的廣大非洲地區,總面積大約有800萬平方千米。

撒哈拉大沙漠是由許多大大小小的沙漠組成的,平均高度在200米至300米之間,中部是高原山地。它的大部分地區的年降水量還不到100毫米,氣溫最高的時候可以達到攝氏58度。

撒哈拉大沙漠當中,有時候也會看到一些水草豐盈的地方,被人們稱做「沙漠中的綠洲」。所以,「撒哈拉」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是「大荒漠」的意思,這個詞語非常形象地說明了撒哈拉大沙漠是多麼的荒涼。

那麼,撒哈拉大沙漠從古至今難道一直是這樣荒涼嗎?經過人們艱苦的探索,終於證明了撒哈拉大沙漠地區遠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遠古時期,還真的是一片綠色的平原。那些早期居民們也曾經在這片綠洲上,創造出了非洲最古老和值得驕傲的一代燦爛文化。那麼撒哈拉大沙漠的「綠洲之謎」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公元19世紀中葉的時候,德國一位叫巴爾斯的探險家,在阿爾及利亞東部的恩阿哲爾高原地區曾經意外地發現了幾處古代的文化遺址。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有一天,巴爾斯正在恩阿哲爾高原地區行走著,前邊出現了一處高高的岩壁。巴爾斯抬頭一看,只見那高高的岩壁上好像刻畫著許多岩畫,就急忙走了過去。等到巴爾斯走到岩壁跟前,看見那上邊刻畫著好多圖案。這些圖案當中刻畫的有馬、有人,竟然還刻畫著水牛的形象,而且那水牛的形象刻畫得特別清晰。巴爾斯的心裡感到非常驚訝巴爾斯弄不明白,但是他暗暗地記住了這件事情。

不久,巴爾斯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其他沙漠地帶,也發現了水牛的岩畫。這時候,巴爾斯的心裡開始琢磨:「撒哈拉大沙漠里既然有水牛的岩畫,就是說這里曾經生活過水牛這種動物,否則,人們不會憑空把水牛的形象刻畫在岩壁上。既然這里有水牛的形象,就可以說明這里在遠古時代一定會有水和草,要不水牛怎麼能活呢?既然這里有水牛,這就可以說明在遠古時代一定有游牧民族在這里居住過。如果按此想法往下推理的話,撒哈拉大沙漠在遠古時代一定是個綠洲了。」

後來,巴爾斯在恩阿哲爾高原地區的岩畫上,發現了犀牛、河馬和一些在水裡生活的動物岩畫。他還驚奇地發現,在這些岩畫里邊竟然沒有駱駝這種動物。巴爾斯感到更加興奮。因為只有有沙漠的地方,才會有駱駝!只有有水和草的草原上,才會有水牛、河馬!撒哈拉大沙漠里的岩畫上沒有駱駝,這就說明這里在遠古的時代一定是有水、有草的大草原,決不會像現在這副樣子,到處都是沙丘和流沙。

於是,巴爾斯把撒哈拉大沙漠的歷史分成了前駱駝期和駱駝期,來標明撒哈拉大沙漠的草原時代和沙漠時代的鮮明界限。後來,考古學家們都普遍採用了巴爾斯這種對撒哈拉大沙漠的歷史分期。

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法國一位叫法拉芒的地質學家曾經到了阿爾及利亞奧倫南部。他在那裡也發現了一些古代洞穴壁畫。經過仔細認真地考察,法拉芒覺得巴爾斯把撒哈拉的歷史分成草原時代和沙漠時代非常合理。這時候,法拉芒還發現這些古代洞穴壁畫里邊,早期的作品當中經常可以看到水牛的形象;到了晚期的壁畫當中忽然就沒有了水牛的形象。這是怎麼回事兒呢?法拉芒認為,那時候撒哈拉地區的自然條件肯定是突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也就是說這里的水源沒有了,撒哈拉才逐漸變成了沙漠。這樣,撒哈拉地區原先的那些水牛也就沒有辦法再活下去了。沒有了水牛,居住在撒哈拉里的人們當然也不再去刻畫它了。

1956年的時候,法國一個叫亨利·諾特的科學家曾經帶領著一支法國考察隊來到撒哈拉大沙漠,在阿爾及利亞的阿哈加山脈和恩阿哲爾高原地區進行考察。他們經過好幾個月的艱難跋涉,最後飲水用完了,大部分隊員生了病,實在是沒有辦法再往前走了。亨利·諾特決定呼叫飛機前來救援,放棄這次考察計劃。沒想到,就在這時,他們忽然發現了一些古代的山洞。亨利·諾特和隊員們立刻忘記了渴,忘記了累,忘記了病痛,動手發掘了起來。結果,他們除了找到了一些古代山洞,還找到了一條隧道。在那些山洞和隧道里,他們找到了大約三萬件壁畫作品。亨利·諾特和隊員們一看,哎呀,這些壁畫作品的色彩太豐富了,而且有著各種各樣的圖案,實在是太珍貴了。他們別提有多高興了,趕緊拍照的拍照,製作拓片的製作拓片,興奮地忙碌了起來。

亨利·諾特和隊員們從撒哈拉大沙漠回到法國的巴黎以後,立刻對那些壁畫的照片和拓片進行了仔細的研究。最後,他們認為,這些壁畫生動地反映了撒哈拉地區有綠洲時代的社會風貌。

這些壁畫當中,有古代游牧部落圍剿野生動物的狩獵場面。那些野生動物的形態刻畫得非常逼真,讓人一看就能夠認出來是大象、獅子、野驢,還有什麼河馬、犀牛、羚羊。它們被獵人追得拚命地奔跑著,那模樣特別瘋狂,看上去就好像要從畫面上跑出來似的。

這些壁畫當中,還有不少專門表現人物形象的作品。那些人物的身體顯得很高大,最高的約有9米。人物的外形差不多都是胳膊和腿顯得特別長,腰卻很細,肩膀很寬,那模樣非常像現在非洲黑人的身體特徵。而且,有的人物形象的肩膀和後背上有很多白色的斑點,就跟現在西非和中非黑人裝飾在身體上的標志差不多。所以,有些科學家覺得這些壁畫中的人物形象是典型的黑人種族的模樣。這就說明了撒哈拉史前文化是非洲土著黑人創造出來的。

這些壁畫當中,有些作品刻畫的是宗教儀式。所以,有些科學家認為,那時候生活在撒哈拉地區的人們已經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和圖騰崇拜。在壁畫里邊經常可以看到水牛的形象,這就說明水牛那時候可能在人們的生活里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於是人們就把水牛當成一種特別神聖的圖騰崇拜的東西了。

那麼,這些壁畫是什麼年代創作出來的呢?亨利·諾特他們用放射性碳14的測定年代方法表明,這些壁畫大約是在公元前54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之間創作出來的。亨利·諾特他們還發現,這些壁畫往往是用不同的風格和不同的年代刻畫在岩壁上的,所以顯得重重疊疊地刻畫在一塊兒。這些都說明,那時候撒哈拉地區的人們已經在這里生活了好幾千年了。這也就是說,那時候的撒哈拉地區正處在有水、有草、人興畜旺的草原時代。

自從亨利·諾特他們有了對撒哈拉地區的重大發現和考察結果以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紛紛走進了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進行科學考察。這些科學家們不僅在阿爾及利亞的恩阿哲爾高原地區有了許多新的發現,而且還在利比亞、尼日、馬里、查德和蘇丹這些國家的沙漠里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這些成果也表明了撒哈拉史前覆蓋的范圍和現在的沙漠地區幾乎一樣的廣遠。

撒哈拉地區的綠洲時代是已經確定了下來,那麼撒哈拉的綠洲時代是什麼時候結束的呢?它的沙漠時代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也就是說,撒哈拉的史前文明又是什麼時候衰落的呢?

科學家們發現,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以後的撒哈拉壁畫里邊,那些水牛、河馬和犀牛的形象開始逐漸消失了。這就說明,那時候的撒哈拉地區的自然條件正在發生變化。到了公元前100年的時候,撒哈拉地區所有的壁畫幾乎快要停止了,撒哈拉地區的史前文明也就開始徹底衰落了。科學家們經過分析和研究,估計這也許是由於那時候的水源開始乾涸了,氣候開始變得特別乾旱了,要不就是發生了飢荒和疾病。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和分析,認為撒哈拉地區的草原逐漸變成沙漠大概經歷了這么一個過程:先是氣候發生突然的變化,下的雨迅速減少,一部分雨水落到乾旱的土地上以後,很快就被火辣辣的太陽曬幹了;另一部分雨水流進了內陸盆地,可是由於雨水量不多,也就滯留在了這里,盆地增高以後這些水就開始向四周泛濫,慢慢就形成了沼澤。經過一年又一年的變化,沼澤里的水分在太陽的照射下慢慢就變幹了,這樣就慢慢形成了沙丘。這時候,撒哈拉地區的氣候變化得更加壞了,風沙也越來越猛烈。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又不知道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一個勁兒地砍伐樹木,沒有節制地放牧,撒哈拉地區也就慢慢變成了沙漠地帶。經過科學家們測定,山洞裡邊的駱駝形象大約是在公元前200年出現的。也就是說,至少在公元前200年的時候,撒哈拉就變成了一片茫茫的沙漠。

經過科學家們艱苦的探索,撒哈拉地區的「綠洲之謎」就算初步揭開了。不過,科學家們對一些問題還是有點解釋不清楚。科學家們看著這些撒哈拉大沙漠里的岩畫,不由地產生了一個疑問:撒哈拉地區史前時期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刻畫了那麼多的岩畫,可是他們是用什麼辦法來刻畫的呢?

有的科學家說阿爾及利亞的恩阿哲爾高原的一種岩石叫路石色頁岩,能畫出紅、黃、綠一些顏色來,而且色彩十分艷麗。再說科學家們曾經在那些山洞裡邊發現了一個調色板,就是用這種頁岩製作的。這個調色板上還殘留著一些儲石頁岩的顏料。在這個調色板旁邊,科學家們又發現了一些小石硯和磨石這樣的調色工具。所以說,生活在撒哈拉地區史前時期的人們也許是先用一種特別銳利的陵石,在岩壁上刻出野生動物和人物的形象輪廓來,然後再把儲石頁岩做成的顏料塗抹上去。

這個問題不管科學家們解釋得正確不正確,反正總是有了一種解釋。可接下來,又出現了一個問題。這就是,撒哈拉地區山洞裡的那些岩畫經歷了好幾千年,可岩畫上的顏色為什麼沒有怎麼褪色,還是那樣艷麗呢?這個問題一直到現在也沒有解開,成為又一個難解之謎。

另外,撒哈拉大沙漠地區那些山洞裡的岩畫,本身就充滿了一種特別神秘的色彩。1956年,亨利·諾特他們在阿爾及利亞阿哈加山脈東北面有個叫塔西里的地方,發現一個山洞,那裡邊有一幅6米高的彩色人物壁畫。當時,亨利·諾特看著這幅壁畫,怎麼看怎麼感到納悶。原來,這是一幅半身人像,刻畫著人物的頭、肩膀、兩只胳膊和上身,奇怪的是就是沒有耳朵、嘴巴、鼻子、眉毛;更加令人奇怪的是,這個人物像的臉上有兩隻眼睛,一隻眼睛在臉的正中間,而另外一隻眼睛卻長到了耳朵邊上,那模樣顯得特別怪誕、特別滑稽。當時,亨利·諾特越看越覺得壁畫上的這個人物形象是另外一個星球上的人刻畫的,於是給這個人物起了一個名字,叫作「偉大的火星神」。

後來,好多當代的人們看了這幅人物壁畫,都感到特別驚奇:「哎呀!它的表現手法,怎麼會和法國現代派繪畫大師畢加索的人物肖像的表現手法那麼相似呀?而且,它的人物外形和畢加索的人物外形也十分相像呀?」人們除了驚嘆以外,又問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撒哈拉地區那些遠古時期的人們為什麼要用這種變形的藝術手法來表現人物呢?這當中又有什麼奧秘呢?

這些問題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回答得上來,成了一個難以解開的謎團。

④ 撒哈拉大沙漠曾經的「綠洲」是怎樣形成的

撒哈拉大沙漠在非洲的北部,西起大西洋,東到紅海海邊,縱橫於大西洋沿岸到回尼羅河河畔答的廣大非洲地區,總面積大約有800萬平方千米。

撒哈拉大沙漠是由許多大大小小的沙漠組成的,平均高度在200~300米之間,中部是高原山地。它的大部分地區的年降水量還不到100毫米,氣溫最高的時候可以達到58℃。

撒哈拉大沙漠當中,有時候也會看到一些水草豐盈的地方,被人們稱做「沙漠中的綠洲」。所以,「撒哈拉」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是「大荒漠」的意思,這個詞語非常形象地說明了撒哈拉大沙漠是多麼的荒涼。

那麼,撒哈拉大沙漠從古至今難道一直是這樣荒涼嗎?經過人們艱苦的探索,終於證明了撒哈拉大沙漠地區遠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遠古時期,還真的是一片綠色的平原。那些早期居民們也曾經在這片綠洲上,創造出了非洲最古老和值得驕傲的一代燦爛文化。

⑤ 沙漠中為什麼會有綠洲綠洲是怎麼形成的

沙漠里有一片綠洲,因為那裡有水,所以只有水可以導致生命,要在沙漠中建造綠洲,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首先是固定沙子,然後固化沙子。防風林帶形成後,可以種植耐旱植物並逐漸綠化,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是不容易的。然而,困難仍然需要解決,人們相信沙漠將來一定會變綠,沙漠的色調不是靜止的,它也可以有各種顏色。

這其實是一片充滿活力的綠洲,雖然沙漠里幾乎沒有乾旱和雨水,但有時水可以儲存在地下,因為在沙漠中的一些地下水被雨水滲入地下, 其中一些由於沙漠中晝夜溫差大,通過冷凝滲透到地下,另一種地下水是由高山上的冰雪融化和流向沙漠地區的河水形成的。因為在有地下水的地區,大部分的人們依靠地下水灌溉並形成綠洲。


關於沙漠中為什麼會有綠洲綠洲是怎麼形成的的問題,今天就解釋到這里。

⑥ 沙漠里的綠洲是怎樣形成的

這和山有關.此類綠洲大多在山腳下,由於高山上的積雪溶水向下流形成了水流就有了綠洲.或者是由於某處的地勢較底,低與地下水的表成,就會有水,一般就這兩種情況

⑦ 阿聯酋人民是怎麼把沙漠變成綠洲的簡介過程。

阿聯酋人把沙漠變成綠洲花的代價是世界少有的,「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版個孩子」(這是許多國家的人無權法想像的事實)、「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

他們又把咸而板結的砂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並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由總水塔輸出的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源源不斷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

(7)沙漠創造綠洲擴展閱讀:

還有為園林澆水的「黃馬甲工人」,地上沒有一片落葉,更不見有人攀樹枝,摘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這里的第一株小樹,每一棵小草,都是國家花很大的代價培植的。

正是有了這些綠樹和鮮花,沙漠中的人們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環境,阿聯酋人民在沙漠中創造了奇跡,所以,從2002年開始,聯合國人居中心在全球組織評比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這個獎項就叫「迪拜」獎,用來獎勵在改善人居環境中做出傑出貢獻的範例(中國的廣州、周庄也獲得了此獎項)。

⑧ 沙漠里的綠洲是怎麼形成的

高山上的冰雪到了夏天,就會融化,順著山坡流淌形成河流.河水流經沙漠,便滲入沙子里變成地下水.這地下水沿著不透水的岩層流至沙漠低窪地帶後,即湧出地面.另外,遠處的雨水滲入地下,也可與地下水匯合流到這沙漠的低窪地帶.或者由於地殼變動,造成不透水的岩層斷裂,使地下水沿著裂縫流至低窪的沙漠地帶沖出地面.這低窪地帶有了水,各種生物就應運而生、發育、繁衍,於是形成了綠洲.沙漠里的綠洲,水源豐富,土壤肥沃,適合於農作物和其他植物生長.綠洲往往形成奇麗的風光.
望採納

⑨ 如何在沙漠建綠洲

沙漠來綠洲大都出現在背靠高山的自地方。每當夏季來臨,高山上的冰雪消融,雪水匯成了河流,流入沙漠的低谷,就形成了地下水。地下水在流到沙漠的低窪地帶時就會湧出地面,形成湖泊。由於地下水滋潤了沙漠,植物草叢開始慢慢生長繁衍,就形成了沙漠中的綠洲。地下水豐富地段也可能有綠洲。
所以,建綠洲必須靠近水源,想在無河流的區域建綠洲幾乎是不可能的。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