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傳統創造力

傳統創造力

發布時間: 2021-01-28 04:03:05

⑴ 創新創意案例分析: 1.傳統企業被顛覆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2.「三隻松鼠」的創新點在哪裡

1、傳統企業被顛覆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專消費方式。

2、「屬三隻松鼠」的創新點主要有幾個方面:

首先講一下三隻松鼠的用戶人群:90、00後年輕人群,女性偏多,愛好上網和網購、吃零食。

(1)品牌曝光:強化互聯網電商品牌印象

(2)IP資:簽約TFBOYS,把明星粉絲轉化為品牌粉絲

  • 通過簽約粉絲量達6600萬+的TFBOYS(用戶)

  • 結合TF四周年及演唱會(內容)

  • 通過「熱門話題+推薦微博+推薦賬號+品牌呈現」(引導方式)

  • 利用「粉絲轉發、優質UGC、官方推薦、KOL粉絲團」(傳播)

(3)提升轉化:流量引導到店鋪,幫助提高店鋪直接轉化銷量

⑵ 文化創意產業與傳統文化產業有什麼區別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靠創意階層,特別是創意階層中最富創造性的高端創意人才專,靠創意群體的高文化、高技術屬、高管理和新經濟的「雜交」優勢。
從產業運作模式上看,傳統的文化產業從結構到營銷都是一種相對固化的穩態工業發展模式,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更加動態化。它不斷在創意中尋找熱點、利潤和機會,高度依賴策劃、依賴人才、依賴變化,關注市場哪怕微小的變動,捕捉機會,放大機會。
文化創意產業的另一個特點在於它的持久變化的活力。面對市場,每個企業既面臨機會也面臨風險,面對競爭也面對失敗,每個企業都要殫精竭慮地面對生存挑戰。
文化創意產業既要追求產業經濟價值的最大化,也要追求社會價值的最大化。因此需要大眾的認同和參與,這離不開城市功能的優化、城市品位的提升和市民個人文化素養的提高。

⑶ 傳統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的區別

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stries,是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回強調一種主答體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個人(團隊)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開發、營銷知識產權的行業。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體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群體。

⑷ 傳統文化教育出來的孩子沒有創造力是真的嗎

不是的,傳統文化也是很有創造力的,只能說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專創造力有影響。屬父母對孩子影響最大。
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為主體,中國古代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
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⑸ 傳統教育的哪些做法會扼殺學生的創造力

現在的學校教育,追求知識的灌輸而不是方法、能力的教育;
追求高分成績,而不是學生的真正理解;
為此,拚命追求考試的細節,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⑹ 李子柒從哪找到那麼多古風 傳統的創意 訣竅

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這些都是她童年生活經歷,再加上這個小姑娘吃苦耐勞,動手能力強,又愛鑽研,把曾經手工生活用視頻傳遞到互聯網,讓中國傳統文化得以發揚光大。

⑺ 文化創意產業與傳統文化產業有什麼區別

1、文化產業是現代的,創意產業是後現代的

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的最重要區別是:文化產業是現代產業,創意產業是後現代產業。文化產業誕生於西方現代社會,創意產業誕生於西方後現代社會,因為「出生的時機」不同,決定它們許多不同的本質。

有人把西方發達社會的現代化分為兩次:一是已經完成的,以工業化、城市化為主要特徵的第一次現代化;二是正在進行的,以知識論、信息化為主要特徵的第二次現代化。我更喜歡用現代化與後現代化來劃分這兩種社會形態,並列出下面許多不同特徵:

現代化是以工業化為基礎的,後現代化則是以知識化為基礎的;現代化是城市化的,後現代化是網路信息化的;現代化是集中的,後現代化是分散的;現代化講究經濟效率,後現代化講究生活質量;現代化講究變化,後現代化講究創新;現代化是趨同的,後現代化是多樣的;現代化是大眾傳播,後現代化是網路傳播;現代化的受眾是大眾,後現代化的受眾是分眾;現代化是全球統一的西方風格,後現代化是全球化的地方風格;現代化是機械復制;後現代化是數碼復制;現代化是模擬的,後現代化是數碼的;現代化是現實的;後現代化是虛擬的;現代化是同構的,後現代化是解構的;現代化是直線因果,後現代化是網路因果……

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的諸多不同性質,就是由上述「現代性」與「後現代性」決定的,或者說,文化產業是現代的,創意產業是後現代的。

2、文化產業是工業經濟,創意產業是知識經濟

文化產業又稱為「文化工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把文化產業定義為:「按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簡而言之,文化工業意指通過工業化和商業化方式所進行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生產、再生產、供應和傳播。這里,大規模的要求和經濟上的策略,比其他考慮更為重要。」

相反,創意產業是一種知識產業或知識經濟,這一點姜奇平先生最先意識到。他認為創意產業第一理論權威凱夫斯的《創意產業經濟學》的致命傷,是沒有把信息革命內生到創意經濟中,而上海的《創意產業》,正沿著凱夫斯的方向展開。信息革命的成果,是互聯網經濟,知識經濟,新經濟。我非常認同姜奇平先生的觀點,他是少數對創意產業具有真正前衛理念的人。

總之,文化產業是工業經濟,創意產業是知識經濟。

3、文化產業是全球標准化,創意產業是全球多樣化

現代性起源於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從一開始就與「文化」扯上關系。文藝復興之後的科學革命、啟蒙運動,以及後來的殖民主義、資本主義的全球化,實際上是一個以西方為中心,以西方價值為標准,將工業產品規范化、ISO化,同時將文化產品標准化後向全世界推廣的過程。比如,美國好萊塢的奧斯卡金像獎,德國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法國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等等,實際上是為文化產品樹立了全球化的西方範式。而影響更為深遠的多種諾貝爾獎,也是西方標准全球化,你看看諾貝爾文學獎的宗旨就知道了:諾貝爾文學獎是獎勵「富有理想主義的最傑出的作品」。這種「理想」和「主義」,完全是按西方價值觀來衡量的。

迪斯尼樂園經常被當作文化產業的典型案例,它也全球標准化——無論樂園建在世界哪個地方,它的管理模式和風格都是完全一樣的。

從廣義的角度看,現代競技體育也是一種「文化產業」,因為它具有游戲和娛樂的功能。「更高、更快、更強」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全球標准理念,與之相應的是全球統一的競賽規則。盡管在開幕式上,主辦國可以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民族傳統,各國代表團也可以穿著民族服裝出場,但是在正式比賽時,民族服裝必須脫下來,穿上指定贊助商提供的標准運動服,所有運動員都只能尊守同一種規則競技。當然,還有吉尼斯世界紀錄,也是全球標准化的。這種單向度,都是文化產業的基本特徵。

但是,創意產業顯然不同。同樣是全球化,由於具有後現代性,創意產業講究地方風格和文化個性。以創意旅遊為例,全球各地與眾不同的地緣特點、民族個性、地方風俗、文化傳統,等等,是創意旅遊不可或缺的前提和資源。如果遊客走遍世界各地,看到的是完全一樣的風景和民俗,就不如呆在家裡。

4、文化產業網下生產銷售,創意產業網上生產銷售

雖然文化產業具有非物質性,但是它的生產、銷售過程具有高度的物質性。它的傳播需要依靠紙質媒體和影院,或依靠作者與讀者界線鮮明的、不能直接互動的電台、電視。這一切限制,都是因為文化產業是在互聯網誕生之前發展成熟的。

相反,創意產業則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誕生的。人們將互聯網稱為第四媒體,它不同於依靠視覺的第一媒體——報刊;不同於依靠聽覺的第二媒體——電台;不同於具有視聽功能的第三媒休——電視。互聯網是多媒體的,具有傳統媒體沒有的互動性,作者與讀者的界限模糊甚至消失。互聯網是虛擬的、數碼的、開放的,而傳統媒體是物質的、模擬的、封閉的。

文化產業在網下生產銷售,創意產業在線生產銷售。當然,有些網站目前雖然具有在線銷售功能,如賣書的當當網、卓越網,但沒什麼生產功能;相反,有的網站具有在線創作功能,如搞原創文學的榕樹下等等,卻沒有在線銷售功能,創作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每個環節無法構成價值鏈,也就談不上什麼產業化。

5、文化產業是機械復制,創意產業是數碼復制

文化產業就是一種文化工業。而任何工業,都具有機械性質。與前現代時期的手工生產相比,「機械復制」具體標准化和低成本的特點。無論手藝如何高超,想手工生產兩件一模一樣的產品是非常困難的,並且越是用手工方式追求標准化,花的時間就越長,效率就越低,成本就越高。而文化工業的「機械復制」正好相反,想做出兩件完全不一樣的產品,是很困難的,而且生產的數量越多,成本就越低,效率就越高。

計算機和互聯網時代的「數碼復制」與工業時代「機械復制」相比,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目前網友在線下載大量的彩鈴,就是這種現象。據說一首《老鼠愛大米》的歌曲,短時間內在網上被下載幾千萬次。由於網上下載的方便性和低成本,導致網下許多傳統的音像製品門市紛紛倒閉,大批光碟論斤賤賣。這種現象說明,居於互聯網的、數碼復制的創意產業已經初見端倪,並且對傳統文化產業構成嚴峻的挑戰。

如果說,在任何復制之前,都有一個創作或設計階段,那麼,文化產業是工業設計,創意產業是數碼設計,藝術設計。

當然,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完全可並存在。某一天,你在地鐵或公交車上欣賞漫畫(動漫)產品,如果是看紙質的小人書,你消費的是機械復制的「文化產業」,如果你用手機觀賞,你消費的就是數碼復制的「創意產業」。

6、文化產業是集中生產,創意產業是分散生產

現代化的主要標志可以歸結為兩個:工業化和城市化。工業化需要大批工人在工廠的車間集中上班,他們下班之後,只有居住在工廠附近,才便於上下班。因此,工業化必然帶來城市化。而隨著城市版圖的日益擴大,分散勞作的農村人口將逐漸減少。

文化產業作為一種工業,同樣需要集中生產,影城好萊塢的出現,決不是偶然,而是文化工業的一種必然形態。

然而,隨著互聯網的出現,「物流」與「信息流」的分離,從事精神產品生產的人,可以不集中在一起上班。他們可以各自在家裡工作,他們的創意和產品可以通過互聯網輸送到出去。

7、文化產業是大眾消費,創意產業是分眾消費

文化產業是通過傳統的大眾傳媒進行傳播和消費的,大眾傳媒的受眾主要是大眾,從這種意義上說,文化產業的消費者是大眾。工業化的「機械復制」,導致產品一模一樣,沒有個性,這是與大眾傳媒的受眾相適應的。在大眾傳媒強勢的時代,我們很難分清,究竟「機械復制」導致大眾統一偏好,還是大眾傳媒強化了大眾的統一偏好。大眾傳媒本身的生產,也是「機械復制」的。

而在互聯網時代,特別是「NG手機時代」(我臨時創造的詞,N=1,2,3…,目前中國很快進入「3G手機時代」,而美國正在研製「4G手機」),「數碼復制」成了主流,小批量的、個性化的生產和傳播極為方便,統一愛好的大眾將漸漸被不同嗜好的分眾所取代。因此,創意產業的消費者將是分眾,而不是大眾。

互聯網上廣泛流行的各種社區論壇,已經證明在全球一體化的情況下,無論網友從屬於哪個國家,哪種民族和哪種文化,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個性和愛好,自動找到自己的社區。這種社區是分眾的,而不是大眾的。比如,喜愛文學的就到文學社區,喜歡科學的就到科學社區,喜歡動漫的就到動漫社區。分眾社區不論年齡大小和種族文化,只要有共同愛好,他們就可以虛擬地生活在一起。

因此,在即將到來的3G時代和未來的4G時代,無論身在何處,人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特殊嗜好,從WAP網上下載自己喜愛的創意產品。

8、文化產業會自發成長,創意產業需扶持倡導

盡管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都是精神產業,都離不開科技革命和資本推動,但文化產業可以自發成長,創意產業則需要政府的倡導扶持。

1994年,澳大利亞以「創意的國度」(CreativeNation)為目標,公布澳大利亞的第一份文化政策報告。1997年,英國政府派團赴澳大利亞考查,之後,政府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指導小組,提出把創意產業作為英國振興經濟的聚焦點。澳大利亞和英國——這兩個世界最早倡導創意產業的國家的情況說明,創意產業初期離不開政策的扶持。

相反,文化產業則是隨著現代化、工業化的進程逐漸發生發展的,即便政府不明確扶持,文化產業也會按市場規律自發成長。在國外,文化產業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成功的產業。

為什麼創意產業更需要政府支持呢?

按英國政府的定義,創意產業是「那些發源於個人創造力、技能和天分,能夠通過應用知識產權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的產業」。我的理解是,這種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如果沒有政府適當的支持,是很難成為產業的。個人的資本有限,想創業,碰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不知怎麼找投資。

⑻ 傳統"尊師重道"的文化,會不會抹殺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傳統文化重視師承,一般是跟定一個老師,把一個老師的功夫學問道德學到手,然後能內一通百通。特容別象中醫佛道儒的學習乃至於一門技術的掌握,都需要跟定明師。
三字經:教之道,貴以專。
我們老師過多,一個老師指一條路,我們初學者會無所適從,迷惑雜亂。

古語: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絕利一源,用師十倍。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就是說把力量用在一點上。而不是漫無目的的雜學亂學。
有一種鼫鼠,有五種本事,但是五種本事都平平,這就說明這也學那也學樣樣不成器。

傳統師承,老師對學生是終身負責,老師傾囊而教,學生信順而學,學生不會懷疑老師的傳授。

現代教育是填鴨式教育,標準式的答案,這樣就窒息了人的創造性和想像力。而傳統教育是啟發式的,自發思考,充滿聯想和想像跳躍性。傳統思維具有簡易,委婉而不失直接,全息,整體,質朴等等特性。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⑼ 求幾部關於中國人的創造力和傳統文化丟失的文學作品。

這個應該是你想要的。裡面他講了好多,比如在汽車,飛機,電腦製造方面中國的缺陷。
姚國華先生積聚大半生的思考和5年嘔心瀝血的系列力作:《全球化的人文審思與文化戰略》(上卷《文化立國》、下卷《大學重建》),以哲人的深邃和思想者的勇氣,對中國的未來提出了深層的思考。

1900年2月10日,梁啟超寫下了激揚一代中國人的巨作《少年中國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而今天,梁啟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進取、日新、破格、好行樂、盛氣、豪壯、造世界、「常思將來」、「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的氣質都在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見。可是,代價是他們身上的中國傳統日趨稀薄,他們身上的特質與個體不復存在,中國味淡不可聞。到哪裡才能找回我們丟失的傳統?怎麼樣才能寫出一篇《新少年中國》,而不僅僅是《少年全球化》?

【忠孝仁義信禮智勇】 何為忠孝仁義?何為信禮智勇?現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見到它們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維護的那個秩序不再回來,也切斷了我們與「忠孝仁義」的關聯。「信禮智勇」好歹還是一個各社會通用的生存哲學和基本要求,但我們嫁接了西方的價值理念,在儒家的詞語外殼下,內涵不再。古人曾把道德修養視為人生的終極追求,不過,在全球化的今天,個人奮斗、快樂、自由通通比道德來得重要;現在的孩子還有很多別的事要忙。

【四書五經】 從前,作為書生15歲之前便要把四書五經爛熟於心,幾乎都是群「拜經教」,他們對經典的了解,足以讓今天的古代文學博士生絕望。1912年1月19日,當國民政府第一任教育總長下令「小學堂讀經一律廢止」的時候,這是一個解放思想的壯舉;作為後果,近一個世紀後,已經沒有多少人回答得出來什麼是四書五經了。孩子對以《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易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為代表的古代中國的支柱思想體系,一頭霧水。現在,舒乙在北京創辦了一家現代私塾館,專門教授四書五經。

【任俠之氣】何為任俠?是「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義之所當,千金散盡不後悔;情之所鍾,世俗禮法如糞土;興之所在,與君痛飲三百杯」;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是荊軻、是聶政、是專諸、是李白、是一飯之恩的漂母、是救過伍子胥的漁女。不過,今天他們都在風中消散。再不見獨行萬里為曾允朋友一諾的男人,再也沒有了「拼將一生休,盡君今日歡」的女子。高曉松在他《青春無悔》的文案里這樣幽幽地寫道。 從小就被教導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別人,何來的狂狷豪邁之氣?何來風流灑脫的風骨?從來沒有過年少輕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讀再多的金庸古龍也不管用。

【匹夫有責】 對家庭負責、對族人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為看不見摸不著的社會風氣負責……這是古人肩上的N座大山。而今天,我們既沒有為別人奉獻的義務,也沒有權利向別人索取,只能為自己負責。《大學》開篇就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在今天成為鏡花水月,顧炎武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和平時期更像是一句空談。於是,我們堅持不長大,看日本漫畫,聽Twins,玩PUPA或Hello Kitty,穿滿身口袋的闊腳褲,口號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濫,讓責任感處處失守。而年方十歲的那一撥孩子,耳濡目染的是這一代人放任自流、無限延長的青春期,他們怎麼會知道責任感是何物呢?

【詩詞曲賦】 如果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孩子們是從周傑倫的《東風破》里才開始接觸到古典詩詞之美,是不是有點遲了?《全唐詩》有42863首,《全宋詞》有19990首,李白有詩900餘首,陸游有詩6000多首,這還只是中國詩詞曲賦的一點零頭。然而,我們直到中學畢業所背的還不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風似剪刀」這樣的小情調,如何讓我們愛慕上我們的浩瀚詩海呢? 不是說古典詩詞應被廣泛應用,但它從我們的視野里大跨度地撤退、消失,就是這個社會審美能力的喪失。一個從小就被「涉江采芙蓉」、「裊情絲吹來閑庭院」、「醉里挑燈看劍」這樣的情韻滋養著的孩子,他們長大以後,心靈或許不至於那麼麻木、冷漠。

【琴棋書畫】 現在,年輕有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學歷、高收入、高消費,懂得如何賺錢還要懂得如何花錢,再也不是納蘭容若那種精通琴棋書畫的濁世佳公子了。成人的價值取向在下一代人身上復制,甚至強化。學琴(指的是鋼琴而非古箏)一定要考級,下棋除非是想成為常昊那樣的國手,書畫是少年宮的常備項目,為的是升學時加分……那種初始的風雅在父母們的雞毛撣子和考級的壓力下,已經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們唯美的形狀了。

【孔融讓梨】「孔融為什麼讓梨?」「是因為大的梨是壞的。」那個固執而陳腐的孔融如果聽到現在的孩子這樣回答,肯定氣得在棺材裡跳起來。是的,傳統的道德範式正在流失。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孩子被教導:不勞動者不得食。他們幾乎從懂事開始就置身於競爭當中,天生就是達爾文主義者。三年級的孩子每周要上40節課,每天要練3小時的琴,六年級的孩子每天做功課到深夜12點,初二的孩子課外還要參加數學競賽、英語演講比賽、學生會競選……他如何能夠說:同學,第一名我不要,讓給你吧? 沒人會感激孔融。只是,當整個社會都開始認同「謙遜使人落後」這種工業文明的價值觀的時候,中國古人那種曾有過的溫潤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沒了。

【科舉】自隋大業三年(607年)開始,千百年來的寒門就是通過科舉躍進龍門的。從「鄉試」、「會試」到「殿試」,每三年舉行一次的科舉考試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1300多年後,廢科舉,興學校,已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西方的教育體系登堂入室。私塾成為布滿歷史塵蠹的老朽,而科學成了新寵。今天,私塾雖然零星地作為新聞存在著,但再也無法聽見稚子朗朗的背書聲了。在今日的價值取向之下,不具有實用功能的東西,孩子們興味寡然。

【民風民俗】過年摸門釘放鞭炮,上元吃湯圓放花燈扭秧歌,端午插艾條掛香符賽龍舟,中元盂蘭盆會驅儺……隨著大城市全面禁燃鞭炮,這些節日離我們漸行漸遠,孩子們的非物質所獲得的野趣,也就逐漸稀釋。有多少孩子還知道飄色?有多少孩子還知道台閣? 上世紀九十年代生人開始相信聖誕老人了,開始在麥當勞必勝客里過生日。他們不知道阿福,沒放過風箏,沒見過長命鎖,沒上過八仙桌,沒爬過大門檻,所以,傳統的東西在他們看來,是沒有質感的,是蒼白的。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