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開創造的拼音

開創造的拼音

發布時間: 2021-01-28 03:53:22

A. 漢語拼音什麼時候開始用的,誰發明

1958年2月11日,發明者:法國傳教士金尼格萊。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開始,《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小學生必修的課程進入全國小學的課堂。

1626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資》,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字匯。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瑪竇方案的基礎上修改的。金尼閣首次准確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記錄了漢字的讀音。所以他是發明者。

(1)開創造的拼音擴展閱讀

我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即使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

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布漢語拼音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准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2008年9月,中國台灣地區確定中文譯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為採用「漢語拼音」。

B. 關於漢字的資料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漢字的來歷:中國漢字的來歷資料起源故事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漢字的來歷:中國漢字的來歷資料起源故事
作為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字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進一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C. 漢字的特點是什麼

1、優美

漢字已成為一種藝術——書法藝術。漢字的書法藝術是任何其它文字所無法相比的。下列的古代書法作品已經成為無價之寶。著名的有蘭亭序、神策軍紀聖功德碑、玄秘塔碑、祭侄稿等無數作品。

2、辨識度高

人類的眼睛視野總是一個面,而不是一條線,所以線性排列不易辨認;排成方塊一目瞭然。拼音文字=線形文字;漢字=方塊文字。漢字比拼音文字有更高的閱讀效率。

3、易懂,具有關聯性

例如,「被」是一個形聲字兼會意字。如果從形聲字的角度來看,「被」字左邊的「衣」字旁表示意義,說明被子是屬於衣物一類,右邊的「皮」字在造字的時代和「被」的讀音相似,表示這個字的讀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皮」和「被」的讀音變得不一樣了,逐漸失去了它表讀音的功能。

(3)開創造的拼音擴展閱讀:

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作為漢語族各種漢語語言的書寫文字,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

相較而言,古埃及、巴比倫、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

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制漢字。

D. 5S管理的內容是什麼

5s管理目前作為各行各業基礎管理模式之一被廣泛應用。說到5s大家都知道,但至於其詳細內容,想必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脫口而出。那麼,企業5s管理內容是什麼?華天謀5s管理專家介紹:5s起源於日本即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etsu)和素養(Shitsuke)。具體詳情如下:
一、「5S」活動的含義
「5S」: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etsu)和素養(Shitsuke)
這5個詞的縮寫。因為這5個詞日語中羅馬拼音的第一個字母都是「S」,所以簡稱為「5S」,開展以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和素養為內容的活動,稱為「5S」活動。
「5S」活動起源於日本,並在日本企業中廣泛推行,它相當於我國企業開展的文明生產活動。「5S」活動的對象是現場的「環境」,它對生產現場環境全局進行綜合考慮,並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與措施,從而達到規范化管理。「5S」活動的核心和精髓是素養,如果沒有職工隊伍素養的相應提高,「5S」活動就難以開展和堅持下去。
二、「5S」活動的內容
(一)整理
把要與不要的人、事、物分開,再將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處理,這是開始改善生產現場的第一步。其要點是對生產現場的現實擺放和停滯的各種物品進行分類,區分什麼是現場需要的,什麼是現場不需要的;其次,對於現場不需要的物品,諸如用剩的材料、多餘的半成品、切下的料頭、切屑、垃圾、廢品、多餘的工具、報廢的設備、工人的個人生活用品等,要堅決清理出生產現場,這項工作的重點在於堅決把現場不需要的東西清理掉。對於車間里各個工位或設備的前後、通道左右、廠房上下、工具箱內外,以及車間的各個死角,都要徹底搜尋和清理,達到現場無不用之物。堅決做好這一步,是樹立好作風的開始。日本有的公司提出口號:效率和安全始於整理!
整理的目的是:
①改善和增加作業面積;
②現場無雜物,行道通暢,提高工作效率;
③減少磕碰的機會,保障安全,提高質量;
④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錯事故;
⑤有利於減少庫存量,節約資金;
⑥改變作風,提高工作情緒。
(二)整頓
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過前一步整理後,對生產現場需要留下的物品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和擺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規章、制度和最簡捷的流程下完成作業。
整頓活動的要點是:
①物品擺放要有固定的地點和區域,以便於尋找,消除因混放而造成的差錯
②物品擺放地點要科學合理。例如,根據物品使用的頻率,經常使用的東西應放得近些(如放在作業區內),偶爾使用或不常使用的東西則應放得遠些(如集中放在車間某處);
③物品擺放目視化,使定量裝載的物品做到過日知數,擺放不同物品的區域採用不同的色彩和標記加以區別。
④生產現場物品的合理擺放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保障生產安全。這項工作已發展成一項專門的現場管理方法--定置管理(其內容將在第三節中進一步介紹)。
(三)清掃
把工作場所打掃干凈,設備異常時馬上修理,使之恢復正常。生產現場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灰塵、油污、鐵屑、垃圾等,從而使現場變臟。臟的現場會使設備精度降低,故障多發,影響產品質量,使安全事故防不勝防;臟的現場更會影響人們的工作情緒,使人不願久留。因此,必須通過清掃活動來清除那些臟物,創建一個明快、舒暢的工作環境。
清掃活動的要點是:
①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設備、工具等,要自己清掃,而不要依賴他人,不增加專門的清掃工;
②對設備的清掃,著眼於對設備的維護保養。清掃設備要同設備的點檢結合起來,清掃即點檢;清掃設備要同時做設備的潤滑工作,清掃也是保養;
③清掃也是為了改善。當清掃地面發現有飛屑和油水泄漏時,要查明原因,並採取措施加以改進。
(四)清潔
整理、整頓、清掃之後要認真維護,使現場保持完美和最佳狀態。清潔,是對前三項活動的堅持與深入,從而消除發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使職工能愉快地工作。
清潔活動的要點是:
①車間環境不僅要整齊,而且要做到清潔衛生,保證工人身體健康,提高工人勞動熱情;
②不僅物品要清潔,而且工人本身也要做到清潔,如工作服要清潔,儀表要整潔,及時理發、刮須、修指甲、洗澡等;
③工人不僅要做到形體上的清潔,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潔」,待人要講禮貌、要尊重別人;
④要使環境不受污染,進一步消除混濁的空氣、粉塵、噪音和污染源,消滅職業病。
(五)素養
素養即教養,努力提高人員的素養,養成嚴格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和作風,這是「5S」活動的核心。沒有人員素質的提高,各項活動就不能順利開展,開展了也堅持不了。所以,抓「5S」活動,要始終著眼於提高人的素質。
三、開展"5S"活動的原則
(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良好的工作環境,不能單靠添置設備,也不能指望別人來創造。應當充分依靠現場人員,由現場的當事人員自己動手為自己創造一個整齊、清潔、方便、安全的工作環境,使他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產生「美」的意識,養成現代化大生產所要求的遵章守紀、嚴格要求的風氣和習慣。因為是自己動手創造的成果,也就容易保持和堅持下去。
(二)勤儉辦廠的原則
開展「5S」活動,要從生產現場清理出很多無用之物,其中,有的只是在現場無用,但可用於其他的地方;有的雖然是廢物,但應本著廢韌利用、變廢為寶的精神,該利用的應千方百計地利用,需要報廢的也應按報廢手續辦理並收回其「殘值」,千萬不可只圖一時處理「痛快」,不分青紅皂白地當作垃圾一扔了之。對於那種大手大腳、置企業財產於不顧的「敗家子」作風,應及時制止、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要給予適當處分。
(三)持之以恆原則
「5S"活動開展起來比較容易,可以搞得轟轟烈烈,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的效果,但要堅持下去,持之以恆,不斷優化就不太容易。不少企業發生過一緊、二松、三垮台、四重來的現象。因此,開展「5S」活動,貴在堅持,為將這項活動堅持下去,企業首先應將「5S」活動納入崗位責任制,使每一部門、每一人員都有明確的崗位責任和工作標准;其次,要嚴格、認真地搞好檢查、評比和考核工作、將考核結果同各部門和每一人員的經濟利益掛鉤;第三,要堅持PDCA循環,不斷提高現場的「5S」水平,即要通過檢查,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因此,在檢查考核後,還必須針對問題,提出改進的措施和計劃,使「5S」活動堅持不斷地開展下去。

E. 「模仿」的意思是什麼

模仿,拼音是mó fǎng,是指個體自覺或不自覺地重復他人的行為的過程。是社會學習的重要形式之一。尤其在兒童方面,兒童的動作、語言、技能以及行為習慣、品質等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模仿。可分為無意識模仿和有意識模仿、外部模仿和內部模仿等多種類型。

引證解釋

丁玲《夢珂》二:「﹝ 夢珂 ﹞常常整天躲在房子里照著那些自己所愛的幾張畫模仿著。」



(5)開創造的拼音擴展閱讀:

反義詞

創新是一個漢語詞語,亦作「剏新」,一指創立或創造新的,二指首先。

從認識的角度來說,就是更有廣度、深度地觀察和思考世界;從實踐的角度說,就是能將這種認識作為一種日常習慣貫穿於具體實踐活動中。創新是無限的。

從辯證法的角度說,它包括肯定和否定兩個方面,從而也就包括肯定之否定與否定之肯定。前者是從認同到批判的暫時過程,而後者是一種自我批判的永恆階段。所以創新從這個角度來說就是一種「懷疑」,是永無止境的。

F. 一年級拼音讀法正確讀法

一、漢語拼音分類

聲母:指音節開頭的輔音。

韻母:指音節中聲母後面的部分。

音節:語音的基本結構單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語音片段。由聲母、韻母組成。

一般說來,一個漢字代表一個音節。

聲母:發音較輕快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有23個

二、怎樣讀拼音

拼音有聲母和韻母。韻母發音時較響亮,聲母發音較輕快。韻母又分單韻母和復韻母,只包含一個母音的,叫單韻母;包含幾個母音或者由母音、輔音組合而成的,叫復韻母。

漢字音節的韻母,由韻頭、韻腹和韻尾3個部分組成。韻頭,又稱介音;韻腹,稱母音;韻尾則有母音和輔音尾兩種。

單韻母

a(啊) 嘴巴張大,舌位最低,舌身後部微微隆起。

o(喔)嘴巴圓圓,舌身略向後縮,舌身後部稍微隆起。

e(鵝)嘴巴扁扁,舌位高低與o大體相同,只是嘴角向兩邊展開。

i(衣)牙齒對齊,口形扁平,舌尖接觸下齒背,使舌面前部稍微隆起。

u(烏)嘴巴尖尖,雙唇攏圓留一小孔,舌頭向後縮。 像個鳥窩嗚嗚嗚。

ü(魚)發音與i基本相同,舌尖抵住下齒背只是嘴唇撮成圓形,略向前突出,舌尖抵住下齒背。

聲母

b(玻)雙唇閉合,擋住氣流,然後雙唇突然打開,讓氣流爆發出來,聲帶顫動。

p(坡)發音部位與方法與b相同,但是氣流較b強,聲帶顫動。

m(摸)雙唇閉合,把氣堵住,發音時,氣流從鼻腔透出成聲,聲帶顫動。

f(佛)上齒接觸下唇,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狹縫中摩擦而出,聲帶顫動。

d(的)舌尖抵住上齒齦,擋住氣流,然後舌尖突然離開,吐出微弱的氣流,聲帶顫動。

t(特)發音部位與方法和d 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送出的氣流比較強。

n(呢)舌尖頂住上齒齦,擋住氣流,讓氣流通向鼻腔,從鼻孔出來,聲帶顫動。

l(勒)舌尖頂住上齒齦,不頂滿,讓氣流從舌頭兩邊出來,聲帶顫動。

ɡ(哥)舌根抬起抵住軟齶,擋住氣流,然後突然打開,吐出微弱的氣流,聲帶顫動。

k(顆)發音部位與方法跟ɡ大體相同,只是吐出的氣流比較強。

h(喝)舌根靠近軟齶,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狹縫中摩擦而出,聲帶顫動。

j(機)舌前部抬起貼緊硬齶前端,然後再將舌稍稍離開,與硬齶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狹縫里擠出來,聲帶顫動。

q(七)發音部位、方法跟 j 大體相同,只是送出的氣流較強。

x(西)舌前部抬起靠近硬齶,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中摩擦而出,聲帶顫動。

z(資)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齒背,憋住氣,然後舌尖稍稍離開,形成狹縫,讓氣流從中擠出,聲帶顫動。

c(次)發音部位、方法跟z大體相同,只是吐出的氣流較強。

s(思)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齒背,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中擠出來,聲帶顫動。

zh(知)舌尖翹起,抵住硬齶前部(上牙床後面的部位),然後舌尖稍稍離開,讓氣流從狹縫中擠出來,聲帶顫動。

ch(吃)發音部位、方法跟zh大體相同,只是吐出的氣流較強。

sh(師)舌尖翹起,靠近硬齶前端,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中擠出來,聲帶顫動。

r(日)發音部位、方法跟sh相同,但是發音時舌的兩側要捲起。

y 和i的音相似,只是y是聲母,聲母發音較輕快;i是韻母,韻母發音時較響亮。

w和u的音相似,只是w是聲母,聲母發音較輕快;u是韻母,韻母發音時較響亮。

復韻母

ai 先發a的音,這個a比單念a時舌位偏前。發a後,舌頭慢慢上升,嘴慢慢閉合,快到i 的舌位時停止。由a到i有一個滑動的 過程 。

ei 先發e的音,然後向i滑動。發e時,舌位要比單念e靠前,發音也更響一些。

ui 是u和ei的結合,發音時,先發u的音,接著發ei,口型由圓到扁。

ao 先發a,比單念a時舌位靠後,要發得長而響亮,接著舌頭逐漸抬高,口型收攏,變圓,發出近似u的音,要輕短。

ou 先發o的音,接著嘴唇逐漸收攏,發出u的音,o念的長而響亮,u念的短而模糊。

iu 是i和ou的結合,發音時,先發i,然後逐漸把聲音過渡到u。u要比單韻母u的口型開一 些,舌位低一些,u的響度比i大。

ie 發音時,由發i開始,接著發 ê,口腔半開,中間氣不斷。ie中的e讀音與單念的e不同,這里的e念 ê,口半開,嘴角展開,舌尖抵住齒背,舌頭靠前,嗓子用力。

üe 發音時,由ü開始然後向 ê滑動,口形由合到半開,中間氣不斷。這里e也念 ê。

er 發音時,e表示發音時舌頭的位置,r表示捲舌動作。在發出單韻母e的同時,把舌頭捲起來對著硬齶,就成了er 。

前鼻音韻母:指拼音中以「n」結尾的, an en in un ün 5個。

由母音和鼻尾音組成。鼻尾音是-n,發-n時,要用舌尖抵住上齒齦,軟齶下垂,讓氣流從鼻腔透出,音結束舌尖是抵住上齒背的。[en發音 恩]。

後鼻音韻母:指拼音中以「ng」結尾的, ang eng ing ong 4個。

ang 先發a,然後舌根頂住軟齶,氣流從鼻腔出來。

eng 先發e,緊接著舌根後縮,抵住軟齶,氣流從鼻腔出來。

ing 先發i,舌尖向下,舌頭向後縮,舌根抬起並抵住軟齶,氣流從鼻腔出來。

ong先發o,緊接著舌頭後縮,舌根向軟齶靠攏,氣流從鼻腔出來。

(6)開創造的拼音擴展閱讀

1955年10月,國務院成立「漢語拼音方案審定委員會」,經過一年的工作,於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60次會議作為新的《漢語拼音方案(草案)》通過,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開始,《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小學生必修的課程進入全國小學的課堂。《漢語拼音方案》是拼寫規范化普通話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寫方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拼音方案。這個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種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別是國語羅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優點,它是我國三百多年拼音字母運動的結晶,是六十年來中國人民創造拼音方案經驗的總結,比任何歷史上一個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和成熟。

《漢語拼音方案》特點

1)只用國際通用的26個字母,不增加新字母;
2)盡量不用附加符號(只用了兩個附加符號);
3)盡量不用變讀;
4)採用y,w和隔音符號「」來隔音;
5)採用四個雙字母zh,ch,sh,ng;
6)採用四個聲調符號來表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調類;
7)採用拉丁字母通用的字母表順序,並確定了漢語拼音字母的名稱。

G. 和尚的英語單詞叫monk,為什麼不叫helson呢,英語不就是喜歡借用外國單詞的讀音來創造新事物么。和尚一開

我覺得monk應該不是外來詞,本地有的詞語修道士,所以就沒有為什麼了

H. 有關創新的成語

一、標新創異

1、讀音:biāo xīn chuàng yì

2、釋義:指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眾不同。

3、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居室·房舍》:「以構造園亭之勝事,上之不能自出手眼,如標新創異之文人。」

4、造句:

(1)她老是喜歡標新創異。

(2)設計海報就是要講究另類,標新創異。

二、標新立異

1、讀音:biāo xīn lì yì

2、釋義:標:提出,寫明;異:不同的,特別的。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眾不同。

3、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於眾賢之外。」

4、造句:

(1)這件時裝在設計上標新立異,但觀眾的評價卻毀譽參半。

(2)做事標新立異是好的,可是不能胡亂的想,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三、除舊布新

1、讀音:chú jiù bù xīn

2、釋義:布:安排,開展。清除舊的,建立新的。以新的代替舊的。

3、出處:《左傳·昭公十七年》:「彗,所以除舊布新也。」

4、造句:

(1)這幾年來,我們村出現了許多除舊布新的好氣象。

(2)除舊布新的先鋒戰士,為我們開拓社會改革的廣闊道路。

四、革故鼎新

1、讀音:gé gù dǐng xīn

2、釋義:革:改變,革除;故:舊的;鼎:樹立。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

3、出處:《周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4、造句:

(1)人們歡迎的是革故鼎新,而不是換湯不換葯。

(2)一個富於創新精神的人對所學知識會舉一反三,敢於革故鼎新,善於古為今用,並且有群策群力的合作意識。

五、花樣翻新

1、讀音:huā yàng fān xīn

2、釋義:指獨出心裁,創造新花樣。

3、出處:清·孫道干《小螺庵病榻憶語》附錄·姜葆初《用十五咸全韻》:「天吳柴鳳綉垂繆,花樣翻新新色嵌。」

4、造句:

(1)花樣翻新的顯示器將提供更多的功能,包括顯示先進的圖表、地圖和圖形。

(2)超市裡的食品,堪稱是品種齊全,花樣翻新。

六、棄舊圖新

1、讀音:qì jiù tú xīn

2、釋義:拋棄舊的,謀求新的。多指由壞的轉向好的,離開錯誤的道路走向正確的道路。

3、出處: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出岔子不可救葯者外,不是採取排斥態度,而是採取規勸態度,使之翻然改進,棄舊圖新。」

4、造句:

(1)社會對失足青少年要給予關心和幫助,給他們棄舊圖新的機會。

(2)對於犯有錯誤的人,我們應該多給予幫助,使其棄舊圖新,幡然悔改。

七、推陳出新

1、讀音:tuī chén chū xīn

2、釋義:指對舊的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

3、出處:清·戴延年《秋燈叢話·忠勇祠聯》:「不特推陳出新,饒有別致。」

4、造句:

(1)廠商不斷地將產品推陳出新,以迎合顧客的需求。

(2)在文學創作上,要力求推陳出新、拔新領異。

八、推陳致新

1、讀音:tuī chén zhì xīn

2、釋義:

(1)排除陳舊的,生出新的來。指肌體內的新陳代謝。

(2)泛指排除舊的,創出新的。

3、出處:《東坡帖》:「吳子野勸食白粥,雲能推陳致新,利膈養胃。」

4、造句:

(1)大黃的功能是排除各種滯濁之氣,推陳致新,所以被稱為葯中的將軍。

(2)通過這一會的相互討論,王烈老夫子對王明大為改觀,認為王明小小年紀,就能想的那麼遠,對書中的經意吃的那麼透,甚至隱約能夠推陳致新,自成一家的趨勢。

九、翻陳出新

1、讀音:fān chén chū xīn

2、釋義:陳:陳舊。從舊的翻造出新的。

3、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第四卷:「題古跡能翻陳出新最妙。」

4、造句:

(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年夜飯也不斷翻陳出新,但講排場的陋習使得這成了新春時節垃圾產生的一大來源。

(2)隨著簡訊、賬單等會員溝通渠道的快速拓展,蘇寧電器憑借多年會員營銷經驗翻陳出新,屢創佳績。

十、別出新裁

1、讀音:bié chū xīn cái

2、釋義:指獨創一格,與眾不同。

3、出處:清·顧觀光《武陵山人雜著·雜說》:「敖繼公釋《儀禮》,屏棄古注,別出新裁,於經文有難通處,不以為衍文,即以為脫簡。」

4、造句:

(1)寫作文章時要別出新裁,只是尋章摘句,東拼西湊,是無法動人心弦的。

(2)現在,這個開發商別出新裁地安排買房人與鬼為鄰。

十一、別開生面

1、讀音:bié kāi shēng miàn

2、釋義: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煙閣里的功臣畫像本已褪色,經曹將軍重畫之後才顯得有生氣。比喻另外創出一種新的形式或局面。

3、出處:唐·杜甫《丹青詩》:「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4、造句:

(1)這首樂曲利用中西樂器合奏,新穎奇特,別開生面。

(2)她寫戲曲喜歡用別開生面的烘托手法,所以主人公一出場就以她驚人的美麗吸引了觀眾。

十二、吐故納新

1、讀音:tǔ gù nà xīn

2、釋義:原指人呼吸時,吐出濁氣,吸進新鮮空氣。現多用來比喻揚棄舊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3、出處:《莊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

4、造句:

(1)作為一個組織,要保持生機和活力,就必須堅持吐故納新。

(2)黨的組織要不斷地吐故納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I. 拼音是怎麼來的

拼音指漢襲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布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布該方案。

2008年9月,中國台灣地區確定中文譯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為採用「漢語拼音」,涉及中文音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自2009年開始執行。

(9)開創造的拼音擴展閱讀:

發音

1、z: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門齒背,阻礙氣流,讓較弱的氣流沖開舌尖阻礙,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2、c: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門齒背,阻礙氣流,讓較強的氣流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3、s:發音時,舌尖接近上門齒背,留出窄縫,氣流從舌尖的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4、y:發音時,嘴微張成扁平狀,舌尖抵住下齒齦,舌面抬高,靠近上硬齶,聲帶顫動。

5、w:發音時,嘴唇攏圓,突出成小孔,舌面後部隆起,聲帶顫動。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