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誰發明了地震儀

誰發明了地震儀

發布時間: 2021-01-28 03:02:43

『壹』 最早的地震儀誰發明

最早發明地震儀的,是我國東漢時期的張衡。

而近代的地震儀,是由義大利科學家伊吉·帕爾米里發明,它的原理是通過水銀讓電磁裝置觸發相關設備並記錄相關數據,然後再顯示出來。

『貳』 地震儀是誰發明的

地震儀是一種監視地震的發生,記錄地震相關參數的儀器。我國漢朝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 這架儀器是銅鑄的,形狀像一個酒樽,四周有八個龍頭,龍頭對著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龍嘴是活動的,各自都銜著一顆小銅球,每一個龍頭下面,有一個張大了嘴的銅蛤蟆,儀器的內部中央有一根銅質「懸垂擺」,柱旁有八條通道,稱為「八道,還有巧妙的機關。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時,懸垂擺撥動小球通過「八道」,觸動機關,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吐出銅球,落到銅蟾蜍的嘴裡,發生很大的聲響。於是人們就可以知道地震發生的方向。 經過公元134年的甘肅西南部的地震試驗,完全證實了它檢測地震的准確性。它比歐洲創造的類似的地震儀早了1700多年。可惜的是東漢地動儀早已失傳,現在我們看到的地動儀都是後人根據史籍復原的。 由於地動儀只是記錄了地震的大致方向,而非記錄地震波,所以相當於是驗震器,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地震儀。

『叄』 地震儀是誰發明的

我國西漢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

『肆』 地動儀是誰發明的

公元138年的一天,在距當時的東漢都城洛陽有一千多里的隴西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幾天後,報信的人騎馬趕到京城報告皇帝,大家才知道這件事。一旦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全城都轟動了,原來前幾天早就有一個人用一個儀器測出了它的方向,但當時並沒有一個人相信。這一下,發明了這個儀器的人名揚全國,甚至有人把他看作聖人。

這個人就是張衡,而他發明的這個儀器叫地動儀。張衡出生在南陽縣石橋鎮。他的祖父曾經做過官,但因為為官清正,家中並沒有什麼財產。張衡的父親去世後,他家的日子變得艱難起來。

張衡從小愛讀書。除了讀書以外,還經常觀察工匠們幹活。要不就擺弄竹片、樹枝,做些精巧的小玩意兒給朋友玩。在石橋鎮,幾乎沒有比他更心靈手巧而且有學問的人了。但他一點也不滿足,決定到外地去游學,以增長學問。

在當時,長安是西漢的都城,洛陽又是東漢的都城,人們合稱他們為「二京」。張衡決定到「二京」游學。他辭別家鄉,首先向西到長安去,開始了他的游學歷程。一路上,他四處拜訪有學問的人,並把聽到和看到的事都記了下來。在洛陽,他結交了許多有學問的人,其中崔瑗便是他的一個好朋友。崔瑗對天文歷法很感興趣,在他的影響下,張衡漸漸開始愛上了天文歷法。

由於勤奮好學,張衡很快便成了洛陽城的著名人物。有一次,南陽太守派人來告訴張衡,推薦他去當官。但他謝絕了。他認為做不做官不要緊,要緊的是研究學問。後來官府又幾次派人來請張衡去做官,他都沒有答應。

幾年過去,張衡學問大有長進,名聲也越來越卓著了。但他家的生活越來越困窘,正巧南陽太守鮑德又來請他去做官,他想到鮑德是一個有道德有學養的人,就答應了他。於是,張衡在鮑德的手下做了一名主簿,負責處理和起草公文。

在鮑德的手下幹了一段時間,張衡幫助老百姓幹了許多好事,不斷顯露出他的才幹。鮑德見他果然有才幹,更加信任他了。他又建議鮑德建立了郡學,供讀書人學習。不久,他又把自己的游學經歷寫了下來,這便是著名的《二京賦》。他前後用了十年時間,才最後寫成。這篇賦一寫成,立刻轟動了京城。讀書人爭著閱讀傳抄。不過因為它篇幅太長,沒有流傳下來。

後來,鮑德被調到京城當官,張衡便又回到家中專心研究起學問來了。他開始研究《玄經》,這是一本研究宇宙現象的哲學著作,也談到了天文歷算等問題。這本書對張衡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從此把興趣轉移到對宇宙現象的探索里。

有一年,東漢皇帝漢安帝下令,要全國各地推選有學問的人到洛陽做官,張衡也被選到了京城,由於他對天文歷法有深入研究,朝廷便任命他當太史令,負責天文、歷法、氣象、地震等方面的事。張衡從此更專心地研究天文學了。他每天都在認真地觀察著星空,不論嚴冬還是酷暑。通過長期的觀察記錄,張衡把它都寫在一部叫《靈憲》的書里。到現在這部書在天文學史上還佔有極高的地位。

張衡不但寫書,對觀察到的現象加以理論總結,而且將這些加以實踐,從而創造出能實際操作的天文儀器。前面說過的地動儀便是一例。另外他還發明了渾天儀。這是一種天文儀器,可以反映天上星星的變化。

渾天儀的製作精巧:他先找來一些竹子,用刀將它劈成片,然後在它們上面刻上度數,再將這些竹片編成一個圓球。然後請木匠將它做成一個木模,再燒鑄成鐵球。他又想出用漏壺滴水的辦法,推動儀器自己轉動。他通過計算,在儀器內裝了精緻的齒輪,當漏壺不停地滴水時,帶動儀器繞軸緩緩地旋轉起來。漏壺中的水經過一天一夜滴完,儀器也正好轉完了一圈。為了說明這個儀器的結構和原理,張衡還寫了一本書叫《渾天儀圖注》。根據這本書,人們可以知道漢代的渾天儀是什麼樣子,漢代的人是如何理解天象變化的。

由於張衡生性耿直,得罪了不少人,他們在皇上面前說他的壞話,時間一長,皇上相信了他們的話,便把他調離了京城,到河間任太守。但在河間做太守期間,因為和河間王劉政發生矛盾,他在政治上無所作為,學問又無法再鑽研下去,終於在苦悶中與世長辭。

『伍』 地動儀是誰發明的

地動儀是由東漢張衡發明的。張衡除了地動儀之外還發明了候風銅鳥和演示主要星體位置的渾天儀。

《後漢書》記載該儀器曾經測出有地震,官員立即上奏皇帝,但當時京師洛陽並無感到地震,立時遭眾臣誹議。幾日後六百里快馬來報,證實隴西(即現時甘肅省南部)發生地震,眾人乃信服。

構成

地動儀以青銅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上飾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在八個主要方位上各有一口含銅球的龍頭。龍頭的正下方,各有一仰頭張口的青銅蟾蜍,對准龍頭。當某一方向傳來地震時,此方向的一個火龍吐珠,正落入蟾蜍口中,發出巨響,報告發生地震,其他七隻龍頭不為所動。根據口含銅珠的蟾蜍的方位,可知地震發生的方向。

(5)誰發明了地震儀擴展閱讀

復原的候風地動儀

根據後漢書里的196個字,考古學家王振鐸花了5年的時間,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於1951年制出他理解的候風地動儀。其外型的8條龍為明清風,顯得比較華麗。當年美國尼克松總統來訪時,曾贊賞有加。而唐山大地震時,由於其製作原理錯誤,所以其未能展現該有的功能。

後人們重新解讀了「關」、「機」二字(關為「門閂」、機為一種「杠桿機關」),認為地動儀應為「懸垂擺原理」所操控,研究人員按此復原,最終在多次地震中進行檢測並取得了成功。新近復原的候風地動儀採用圓柱體直桶腰,8條龍僅有龍首,線條簡單,8隻蟾蜍背部朝內頂起儀器,嘴巴朝外向上張開。此外,19世紀的英國和日本學者也曾嘗試復原地動儀。

2007年,有報道稱大韓民國將候風地動儀列為文化遺產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然而此報道正文中並沒有「地動儀申遺」的內容,只是提到韓國將候風地動儀印在韓元紙幣上。事實上,10000韓元紙鈔上所印的古代儀器是韓國高麗大學博物館所收藏的渾天時計(又名渾天表,韓國第230號國寶)的內部結構,不是地動儀,與中國古代的渾天儀也有所不同。

『陸』 是誰發明的地震儀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

公元132年,在京師(河南洛陽)盛傳著一個驚人的消息,說太史令張衡發明了一種儀器,可以觀測到發生地震的時間和方位。但也有人不相信,認為地震發生在幾百里以外,人怎麼能測出來呢?這不成"決勝千里之外" 了嗎?
張衡生於公元78年,死於139年,是我國古代傑出的科學家。他在數學、天文、地震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張衡發明的儀器叫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據"後漢書"記載,地動儀以精銅鑄造而成,圓徑達八尺,外形像個酒樽,機關裝在樽內,外面按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八個方位各設置一條龍,每條龍嘴裡含有一個小銅球,地上對准龍嘴各蹲著一個銅蛤蟆,昂頭張口,當任何一個方位的地方發生了較強的地震時,傳來的地震波會使樽內相應的機關發生變動,從而觸動龍頭的杠桿,使處在那個方位的龍嘴張開,龍嘴裡含著的小銅球自然落到地上的蛤蟆嘴裡,發出"鐺鐺"的響聲,這樣觀測人員就知道什麼時間,什麼方位發生了地震。
公元138年3月1日,這台地動儀西方的龍嘴張開了,銅球"鐺"的一聲落到蛤蟆嘴裡,測知洛陽以西發生地震。但由於洛陽沒有感到震動,所以很多人議論紛紛,說這台儀器不準。幾天以後,信使飛馬來報,距離洛陽以西一千多里的隴西(甘肅東南部)發生了大地震,這才使朝廷內外"皆服其妙"。
近代的地震儀在1880年才製成,它的原理和張衡地動儀基本相似,但在時間上卻晚了1700多年。
我國第一個地震觀測台是1930年由著名地震學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鷲峰。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奮斗,我國地震台由一個發展到幾百個,目前已擁有全國基本台網,大地震速報台網,都可以由地震儀記錄下來,並報送到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使我國地震觀測技術處於世界前列。

『柒』 第一台地震儀是誰發明的、、

第一復台精確的地震儀,於1880年由英制國地理學家約翰?米爾恩在日本發明,他由此被譽為「地震儀之父」。在帝國大學的同事詹姆斯?尤因和托馬斯?格雷的幫助下,約翰?米爾恩發明出多種檢測地震波的裝置,其中一種是水平擺地震波檢測儀。這個精妙的裝置有一根加重的小棒,在受到震動作用時會移動一個有光縫(一個可以通過光線的細長縫)的金屬板。金屬板的移動使得一束反射回來的光線穿過板上的光縫,同時穿過在這塊板下面的另外一個靜止的光縫,落到一張高度感光的紙上,光線隨後會將地震的移動「記錄」下來。今天大部分地震儀仍然按照米爾恩和他助手的發明原理進行設計。科學家將繼續通過研究地殼的移動和擺錘的擺動的關性來探測地球的震動。

『捌』 誰發明了地震儀

地震儀是一種監視地震的發生,記錄地震相關參數的儀器。我國東漢時代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

地震儀

現代地震儀最重要的發展是應用地震檢波器組合。這種組合,有些由幾百個地震儀組成,都連接到一個單獨的中心記錄器上。通過對不同地點產生的地震波圖的進行比較,研究者可以確定震中位置

『玖』 古代的地震儀是誰發明的

張衡,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專南屬陽市石橋鎮)人,漢族。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詩人、漢朝官員,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另外,歷史中的三國、隋朝時期,以及現代都有與張衡同名的人物。

『拾』 中國誰發明的地震儀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是我國東漢時期傑出的自然科學家張衡發明的。他於公元132年發明了回世界上第一答台觀測和記錄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曾記錄了公元138年3月1日發生在離現今河南洛陽千里之外的甘肅隴西地震。近代的地震儀在1880年才製成,它的原理和張衡的候風地動儀基本相似,但是時間卻晚了一千七百多年。地震儀發展很快,有各種類型,靈敏度很高,並已實現了無線遙測、數字化記錄等。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