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我的創造思維

我的創造思維

發布時間: 2021-01-27 20:18:42

❶ 如何開拓自己的創新思維

所謂的墨守成規,無凝是按常規思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創新思維,重要的是有逆向思維的習慣和能力,還有一個就是靈感和大膽的嘗試!!別迷茫了,敢於嘗試,敢於突破,敢於實踐,加油,朋友!

❷ 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創新精神提倡獨立思考、不人雲亦雲,並不是不傾聽別人dt童見、孤芳自賞、固執己見、狂妄自九,而是要團結合作、相互交流,邊是當代創新恬動不可少的方式:創新精神提膽大、不怕犯錯誤,並不是鼓勵犯錯誤,只是課調錯畏認識是科學探究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創新精神提倡不迷信書本、權威,並不反對學習前人經驗,任何創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精神提倡大膽質疑,
而質疑要有事實和思考的根據,並不是虛無主義地懷疑一切…「總之,要用全面、辯證的觀點看待創新精神。
首先,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牛頓少年時期就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常常在夜晚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星星和月亮為什麼掛在天上?星星和月亮都在天空運轉著,它們為什麼不相撞呢?這些疑問激發著他的探索慾望。後來,經過專心研究,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能提出問題,說明在思考問題。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如果提不出問題,那才是最大的問題。好奇心是包含著強烈的求知慾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誰想在茫茫學海獲取成功,就必須有強烈的好奇心。正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我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
其次,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懷疑態度,不要認為被人驗證過的都是真理。許多科學家對舊知識的揚棄,對謬誤的否定,無不自懷疑開始的。伽利略則始於對亞里士多德「物體依本身的輕重而下落有快有慢」的結論的懷疑,發現了自由落體規律。懷疑是發自內在的創造潛能,它激發人們去鑽研,去探索。對課本我們不要總認為是專家教授們寫的,不可能有誤?專家教授們專業知識淵博精深,我們是應該認真地學習。但是,事物在不斷地變化,有些知識現在適用,將來不一定適用。再說,現在的知識不一定沒有缺陷和疏漏。老師不是萬能的,任何老師所傳授的專業知識不能說全部都是絕對准確的。對待我們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我們應做到:不要迷信任何權威,應大膽地懷疑。這是我們創新的出發點。
第三,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追求創新的慾望。如果沒有強烈的追求創新慾望,那麼無論怎樣謙虛和好學,最終都是模仿或抄襲,只能在前人劃定的圈子裡周旋。要創新,我們就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勇敢面對困難,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不要怕失敗,相信一點,失敗乃成功之母。
第四,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求異的觀念,不要「人雲亦雲」。創新不是簡單的模仿。要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成果,必須要有求異的觀念。求異實質上就是換個角度思考,從多個角度思考。並把將結果進行比較。求異者往往要比常人看問題更深刻,更全面。
第五,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冒險精神。創造實質上是一種冒險,因為否定人們習慣了的舊思想可能會遭致公眾的反對。冒險不是那些危及生命和肢體安全的冒險。而是一種合理性冒險。大多數人都不會成為偉人,但我們至少要最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
第六,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做到永不自滿。一個有很多創造性思想的人如果就此停止,害怕去想另一種可能比這種思想更好的思想,或已習慣了一種成功的思想而不能產生新思想,結果這個人變得自滿,停止了創造。

❸ 怎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

(1)激發來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培源養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

(3)培養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

拓展資料

創新與創新思維。什麼叫創新呢?創新是對當今世界,在我們國家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每個人都念念有詞,同時,創新它又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詞。在英文中,這個創新Innovation,它這個詞起源於拉丁語。

它原意有三層含義,一個,更新。

第二,創造新的東西。

第三,改變。

那創新作為一種理論,它的形成是在20世紀的事情。由一個學經濟學、學管理學,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熊彼特,他在1912年,第一次把創新引入了經濟領域。

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

❹ 如何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我在這方面的能力

(1)激發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主要環節。影響人的創造力的強弱,起碼有三種因素:一是創新意識,即創新的意圖、願望和動機

❺ 如何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1、關注最新技術最新思想
新技術新思想實際上就是創造力的最佳生長點,一定要敏銳地把握最新信息,了解前沿動態。馬海祥對新事物的第一反應是,這是我創新的機會,一定要琢磨一番,是不是自己可以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或者拓展開來,為我所用。即使這樣的想法沒什麼實際價值,也要把它記下來,權且作為一種思維訓練。所以,越是自己不明白的,越要去接觸它,不能完全由著興趣(喜好有時候就是一種思維定勢)。因為新技術必定不完善,有太多值得拓展的空間,獲得新想法的幾率更高。
2、換位思維
絕大多數創造性思想都是緣於思維角度的改變。對任何事情,你都應該嘗試從不同角度、不同位置、不同群體等方面去看一看,想一想,往往你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視角的特別,也往往決定了創造力的高低。其中反向思維便是其中一個特例。比如開發產品,最好把自己當成服務終端,考慮一下客戶以及中間環節,對每一個環節都考察一遍,是不是可以做得跟別人不一樣。也可以把自己當成競爭對手,想想他們的情況,多問問為什麼這樣,反過來問問為什麼不這樣,這樣思考的時候,你就可能發現問題並加以革新和完善。
3、求同求異
多做比較,而且要換不同角度進行比較,既要找出他們的相同點,也要找出他們不同點。比較一定要細致,全面,不放過任何細微之處(細節非常重要)。所以最好將他們一項一項列出來,翻來覆去比較。相同必有相同的內在機制,更可能是最基本的問題。大多數人喜歡求異,而思想家更喜歡求同,從千變萬化的復雜事物中找出共性和本質,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之處。異,則可能是思維的入口,是線索,順著它去就可能進一步分解事物的特性,發現規律,這點大家容易理解。
4、分解與綜合
如果你能將關注的事物分解得足夠細,越細越好,把大問題分解成無數個小問題,對每一個問題都細致考察一遍,你就可能找到突破口或開辟新的領地。比如,研究生物的,可以將多細胞的行為分解到單細胞水平,甚至單分子水平,這樣必定會遇到很多技術問題,但也可能激發你建立新的技術體系,就如前面馬海祥博客提到的單分子技術。另外,對自己研究的領域,你也可以這樣要求自己,即提出100或更多個問題,在這100個問題中一定會有你的思想火花。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關鍵問題的提出,常常表明你已經意識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5、非常規思維
想像一下理想狀態會如何,極端條件會怎樣,特殊人群會有什麼需要,時間起點和終端的情況呢,或者無限誇大縮小一下又如何,變成懶鬼是啥樣,故意犯犯錯會怎樣,極小極大極多極少時又會如何等等,這些思考可能會使你的問題簡化,或者拓展。比如,你開發一個產品,想像一下要是小孩子拿了就可能猛敲,戰場上就可能顛簸和損傷,壞蛋就想搞破壞,你的產品是不是可以往這方面革新革新。
6、藝術性
你能把平凡的不起眼的事賦予更多藝術性或社會意義,比如變得有趣、富含深意,那就是一種創造力。把復雜的公式簡單化,把普通的事做得更精美,更優化組合,更節能輕便,這是一種美學創意。把簡單的東西做出復雜的結構和多樣的功能來,也是一種令人驚嘆的藝術。所以,做任何事,要試著把它做得細致入微,精美有趣或有意義。
7、增加新特徵
組合也是一種創造,所以要時時想著是否可以給你的產品賦予更多的功能,是否可以整合不同的事物。
8、學會發散思維
把大量不相關的東西放在一塊,讓他們任意組合,胡亂聯系一下,再經過篩選分析,啟發思維,尋找靈感。所以,有時候隨便走走,或者隨便翻翻不相關的書刊,跟無關的人員聊聊天,都可能啟發思維,不一定要老是呆在某個地方苦思瞑想才叫工作。我的導師常教導我們,吃飯也是工作,說的就是希望我們吃飯時能多結識些外面的科研人員,有意無意中就可以交流一些信息。
9、移植思想
是一種發散思維的方法,就是將別的領域的思想方法用到自己專注的領域,或者將自己的思想方法拓展到其它領域,也就是學科交叉,甚至學科橫斷或上升到哲學層次。馬海祥有一個習慣,就是一有什麼想法,趕緊先記下來,然後不斷完善,再然後就會想想是不是可以推廣到相關領域,或者更寬的領域,其次就是實用性考慮,諸如可不可以用到日常生活或醫學研究中去,可不可以申請專利、開發產品或工業化大生產。這樣想的時候,也就會連帶出更多配套性的問題,思維也就活躍了。
10、預測未來
你可以想像一下,20年後人們會怎樣生活和工作,然後把目標聚焦到具體領域,細化一下,這些預測結果就可以作為你研究要達到的目標。比如計算機行業,未來肯定是功能大整合,一台掌上電腦就可以滿足你幾乎所有的信息處理工作,比如打電話、看電視、上網、教育、咨詢、服務、儀器控制等等。所以,這個行業的一個創新就是不斷整合,今天有iPhone、iPOD,明天就可能有i100,後天就可能有iALL,做飯、看孩子這樣的事幾個按鈕就可以控制。那現在的任務就是圍繞這些去開發,去完善,要做出比iPOD功能更多更好的產品應該是一種必然。對於其它領域,思想也是可以超前的,比如人體那麼多奧秘,有些很少人問津,雖然技術上相當困難,但也不是不可能設計實驗進行研究的,至少可以確定為目標,可以一步一步往前摸索。也只有這樣,你的思維才能超過別人,才有可能取得大的突破。
11、合理利用形象思維
一定要試著用圖形表達各種意思,因為形象思維能夠再現事物原型,能輕易發現言語容易遺漏的空間細節和時空邏輯矛盾。所以,想問題的時候,不妨多畫畫圖,建立模型,用想像力去彌補思維空缺。你也可以用形象去類比,想像一下它像什麼,內部可能是什麼樣的結構,換個角度想像一下,又會是什麼結果呢?或者,建立一定的符號,進行邏輯運算,也可以很直觀地理解問題,發現矛盾。
12、關注矛盾
問題就是機會,不應逃避,而應把它當成取得突破的機遇。每次遇到困難,你最好問問自己,是不是裡面暗藏什麼機制性的東西,不要輕易放棄,先記下來再說,然後盡可能提出各種設想,逐個加以分析排除。
13、常思考社會需求
只要是需求,都值得認真思考。實際上,對創造力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其社會意義,包括理論的,技術的,以及實際生活需求的。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思維拓展開來,考察社會需求的方方面面,能不能建立一種關聯。比如,做基礎生物學研究的不一定就只做實驗室工作,可以拓展一下是不是可以與國計民生聯系一下,比如垃圾處理,口腔衛生,食物監控,生物能源之類。你也可以先考察社會需求,然後看看哪些可以作為自己研究突破的方向。
14、邏輯推演
讀書的時候,我的一位導師曾經讓我無拘無束想各種問題,鼓勵我大膽設想,先不考慮任何技術可行性,或者是不是荒誕不經,先根據已有材料建立假說再說,然後大膽推演,尋找證據,不斷改進。沒有證據的,就用想像來填補,留一個空缺。比如,假定自己的模型正確,它必定會有很多衍生特徵,可以分解它的這些特性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假定它不正確,在驗證的過程中自然也會了解很多信息加以修正。所以,一定先要有模型或假說,不管對不對,有總比沒有好。有了之後就要不斷推演,分解細化。所以那時長進最快,學到很多東西,也提出很多自己都覺得驚奇的設想。
15、實踐勝於理論
很多時候,只有親身經歷一些事情,你才可能在某方面形成獨到的見解。文學家如此,做科學研究的也一樣。比如創立腫瘤血管抑制治療的科學家就因為他發現臨床上腫瘤血管增生與預後有關,而那麼多隻呆在實驗室的腫瘤學家就很難了解這一點,也就無從談起發現新規律了。所以,有時候不一定要有成熟想法才去做,而應邊做邊發現,摸索前進,很多成功的學者就是這么乾的。
16、學做有心人
學會收集資料和思想方法,積累基本知識和資源,成為某方面的專家,洞察研究前沿,這些都是創造思維的基礎。
17、建立數學化模型
對任何事,要嘗試建立數學模型去量化、標准化。畢竟世界上很多事還無法量化,這實際上既是挑戰,也是發揮創造力的機遇。比如生物醫學,目前很難量化,但某些方面卻又存在數量關系,很多人就不考慮這種關系,做的研究就可能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高中時期在上生物課的時候,馬海祥就喜歡問一個細胞里到底有多少特定的某種蛋白分子,這種蛋白與其它分子定向結合的幾何幾率到底有多大,某一種蛋白量的變化對最後效應又會有多大影響,並提出好幾種量變模型,而且這些模型是可以設計實驗驗證的。可是生物醫學界一直就很少有人考慮這些問題,現在也只是慢慢被人意識到,說明本人的想法還是超前的。
18、跳出定勢
下意識地問問自己的思維模式是不是一種定勢,是否可以跳出來呢?這樣想的時候,也許你可以感悟到自己的局限,並把思維帶到另外的角度或方向,甚至可以天南海北自由馳騁,突破常規。
19、敢於大膽設想
比如,做生物醫學研究的,不要老是在自己圈子裡打轉,看大量文獻,而要把自己看成上帝,想想要是自己來設計人體和世界,會怎樣做。有很多問題,用目前的理論無法解釋,很多人就不敢碰,卻又是人類認知突破的節點,只有感悟世界可能的規律,你才可能用想像去填補事實與知識間的巨大空缺,才可能從高處俯視你的研究領域。當然,能達到這種思維境界的,非一般人能做到,需要刻苦磨練和高超的悟性。
20、哲學思考
學點哲學總是有好處的,因為哲學是歸納的結果,具有普適性,下意識地用哲學思想去分析具體問題,往往能更深刻地理解事物本質,觸發靈感。比如要學會辯證、系統、動態地分析問題,從不同層次分析系統要素,研究其結構特性和信息調控機制。也可以從具體研究對象由此及彼地推廣應用,甚至上升到更高層次或哲學層次。有些人很反感哲學,以為學不學無所謂,其實這也是一種感情用事的定式,因為關鍵是你會不會用,或者你用了還以為沒用。比如,生物學家學點耗散結構等哲學思想,就可能會去思考生命現象中的自組織機制,研究自組織中心,猜測系統運作機制,所以他就可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可能性。

❻ 創造性思維要求我們什麼

去看羅輯思維

❼ 我們創新思維是為了誰

我們的創新思維是為了我們自己以後有更好的生活。
首先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模式也存在著自己的創新想法。我們的創新思維是為了改變現在固有的生活方式,尋找到一種更加積極的狀態。
我們的創新思維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腦海里,總會希望自己能夠有所改變。同時也對自己的未來有所待。
當然我相信,創新思維可以讓我們越來越好,期待未來的自己和生活啊!

❽ 我是一個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嗎 作文

yhgHRH

❾ 創新思維給我們的啟示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心理過程。與科學家一樣,小學生同樣具有創造性思維,所不同的是:科學家的創造性思維指向探索人類的未知,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指向繼承人類的已知。科學家的創造水平,正是他小時候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我們認為,對小學生而言,只要不是模仿照搬別人的做法,而是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經過獨立思考,在教師講授或自己學習的基礎上有新的理解,以至於獨到見解;只要能發現不同於教科書、不同於教師的解題方法和學習方法;只要能運用已知解決實際問題且具有新穎性、獨特性……均屬創造性思維范疇。

一、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特點

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分為表現特點和發展特點兩部分。

1.表現特點。

對小學生來說,其創造性思維主要表現在學習活動中,這種表現是零碎的、隱隱約約的,教師必須有銳利的眼光才能發現。

(1)知識和技能。學習中能很好地理解和記憶教師的教學內容,且有較獨特的觀察方法和強烈的好奇心;有時會提出一些老師一時無法回答的問題;喜歡探討問題和做作業,並從自己解題中得到滿足;學習上有不服輸的精神,且有自己的努力目標;不太看重分數卻迷戀於自己的愛好;成績不一定最好,但對小製作特別有興趣,動手能力較強。

(2)堅持性。把指定的任務作為主要目標,用急切的心情去努力完成;在失敗和困難面前從不氣餒和退卻;敢於發表意見並堅持己見;不怕別人諷刺;認為需要於的事就堅持於到底。

(3)反應性。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較強的綜合和推理能力,對成人的建議和提問都能作出積極反應。

(4)對挑戰的反應。樂於處理比較困難的問題;敢於向不同意見挑戰,不喜歡唯命是從;對教科書中的知識和老師的意見,總是批判地吸收,從中發現問題。

(5)敏捷性。對學習和生活中的事件能迅速作出反應,並得出結果。

(6)口頭表達。善於正確地應用眾多詞彙;雖不一定善於辭令,但只要他深思熟慮的問題,總能較為妥貼、深刻地表達。

(7)深刻性。相對於同齡人而言,比較能透過現象看到實質;善於發現事物產生的深層原因;善於預測事物發展的結果。

(8)靈活性。能由此及彼地考慮問題;能根據具體情況擺脫自己的偏見,修正自己的觀點;善於用他人長處。

(9)獨創性。喜歡獨立思考,能舉一反三,善於從多角度看問題;具有發散和一題多解的思維特點和習慣;不輕易問老師問題,不滿足於現成答案,常常要問為什麼;能夠用新穎或異常的方法解決問題;有時喜歡標新立異。

(10)想像力。在學習上善於大膽想像和提出假設,不斷發現新事物、新問題和新結果;有良好的聯想和直覺思維能力;喜歡幻想以至異想天開。

(11)推理能力。能夠把給定的概念推廣到比較廣泛的關系中去,能從整體的關系中去理解給定的材料;有特殊的方法尋求各種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控制排除各種變數;有初步的類比、聯想、遷移能力。

(12)興趣情緒。對各學科和活動都感興趣;自信心強,情緒穩定。不患得患失,有幽默感。

2.發展特點。

(1)思維的獨立性不斷提高。隨著身心發展的逐步成熟,小學生已逐步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特別是到了少年初期,對教師、家長和其他成人的依賴不斷減少,獨立思考、獨立操作能力不斷提高,開始有主見起來。

(2)思維的批判性不斷提高。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對教師、家長和書本的依賴性比較強,認為只要書上寫的、老師家長講的都是正確的,都全盤接受。隨著各方面的逐步成熟,他們發現老師家長講的、書上寫的不一定合理和科學,開始批判地接受了,表現在學校,就是對老師上課評頭品足。

(3)思維的深刻性不斷增強。低年級小學生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看問題比較淺,到了五六年級,便出現了初步的抽象思維,逐步能透過現象深入事物的本質,已能預見事物的結果。

(4)思維的發散性不斷增多。低年級小學生知識少,經驗不足,方法欠缺,思維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維。隨著知識經驗的不斷增多,特別是從三四年級開始,他們已經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由於受定勢和習慣的束縛較少,異想天開的新奇念頭經常會出現。如果引導得法,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是比較快的,是培養發散性思維的最佳時機。

(5)思維的能動性不斷提高。小學低年級時,主動思維較少,大多是被動思維,也就是思考的問題都是由老師提出的。到了三四年級,特別是到了五六年級,學生主動思維開始急劇增長。他們不斷認識到創造對象的作用、意義和價值,好奇心和創造意識日益濃厚。

二、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方法

1.培養創造性思維氛圍。

人的創造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習得的。一個人創造才能的形成和發展,除個人努力外,還有賴於教育和環境的影響。良好的創造氛圍,可以促使創造人才成群出現;不良的甚至惡劣的氛圍,可以扼殺創造人才的出現。為此,學校必須做到兩點,一是要正確認識並正視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二是必須改變歷來偏重於傳授知識的培養目標,把重心轉到培養學生求知慾、獨立性和創造性思維上來。

2.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

大凡具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藝術家和政治家,無不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我們要保護好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是觀察的原動力。要教會他們觀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導他們去觀察社會、觀察大自然,讓他們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更多的鍛煉和發展。

3.教會學生聯想和善於想像。

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必不可少的條件和重要內容。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在大膽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同時,要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給他們提供自由想像、獨立思考的情景條件,鼓勵他們大膽幻想。

4.教會學生發散性思維。

教師在教學中要多組織一些一題多解、多路思考的活動,看誰想的辦法多就給予鼓勵和肯定;也可以對語文課上的結尾進行擴散性思維。特級教師錢夢龍說:教學的藝術就是想方設法鼓勵學生的藝術。他有一句名言:我提的問題沒有標准答案,怎麼想就怎麼說。

5.培養學生的獨創性思維。

在科學殿堂里,大凡能登上一席的,往往都是一些標新立異者。他們往往獨辟蹊徑,自成一家。對小學生來說,要培養他們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敢於向權威挑戰的精神;盡量引導學生突破定勢的約束,推陳出新,不落俗套;要尊重他們不同尋常的提問、想法。

6.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對檢驗創造性思維的正確與否有著重要作用,幾乎所有發明家都從小自己製作各種模型。牛頓小時候喜歡製作風箏等,愛迪生小時候喜歡實驗。應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製作各種學具,對特別愛好者要給予重點培養。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