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火罐發明

火罐發明

發布時間: 2021-01-27 13:04:10

1. 拔火罐是中國發明的嗎 拔罐是中國發明的嗎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回,造成局部瘀血答,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
拔罐療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成書於西漢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關於「角法」的記載,角法就類似於後世的火罐療法。
而國外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也曾經盛行拔罐療法。

2. 孟氏拔罐是孟憲忠發明的么

孟憲忠好來像是孟氏拔罐的創始源人吧,不過我們這邊用的比較多的還是好頤灸,主要是這個在拔罐的基礎上還有遠紅外發熱和溫灸的功能的,用了之後感覺會暖暖的很舒服,像我爸是有腰間盤突出的,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好多了,也不會那麼疼了。拔罐算是輔助作用的吧,要持續用效果才會好的。

3. 拔罐是誰發明的

「拔火罐」是我國民間流傳很久的一種獨特的治病方法,俗稱「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叫作「火罐氣」,《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於外科癰腫,起初並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膿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為「角法」。關於拔火罐治療疾病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公元281~361年間,晉代葛洪著的《肘後方》。

後來,牛角筒逐漸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范圍也從早期的外科癰腫擴大到風濕痛、腰背肌肉勞損、頭痛、哮喘、腹痛、外傷淤血、一般風濕感冒及一切酸痛諸證。

拔火罐是一種充血療法,利用熱力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罐緊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現象,從而產生治療作用,中國人稱它為鬱血療法。由於這種方法簡便易行、效果明顯,所以在民間歷代沿襲,至今不衰,連一些外國人也頗感興趣。

拔火罐是我國傳統的中醫療法相信許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會對它陌生,因為其操作簡單、方便易行,也曾經一度被老百姓當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怎樣在家安全有效地使用火罐,我們采訪了省名中醫刁本恕等專家。

火罐一拔病體舒暢
「拔火罐」是民間對拔罐療法的俗稱,又稱「拔管子」或「吸筒」。它是藉助熱力排除罐中空氣,利用負壓使其吸著於皮膚,造成瘀血現象的一種治病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疾病都可以採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見,按中醫的解釋多屬風濕入骨。拔火罐時罐口捂在患處,可以慢慢吸出病灶處的濕氣,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恢復機能的目的,從而治療風濕「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適。
由於拔火罐能行氣活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所以對腰背肌肉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刁老師還介紹,火罐還可以用在人體穴位上,治療頭痛、眩暈、眼腫、咳嗽、氣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隻火罐同時施行。
在家操作要講方法
專家提醒:既然是一種專業的治療手段,拔火罐當然並不簡單,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險,生活中並不乏拔火罐時出現意外的事件。如果亂施穴道,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選材,中醫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傷及皮肉,底部最好寬大呈半圓形。
在拔火罐前,應該先將罐洗凈擦乾,再讓病人舒適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後點火入罐。點火時一般用一隻手持罐,另一隻手拿已點著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將著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幾晃後撤出,將罐迅速放在要治療的部位;火還在燃燒時就要將罐口捂緊在患處,不能等火熄,否則太松,不利於吸出濕氣,要有罐口緊緊吸在身上的感覺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
一般拔15—20分鍾就可將罐取下,取時不要強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轉動,動作要領是一手將罐向一面傾斜,另一手按壓皮膚,使空氣經縫隙進入罐內,罐子自然就會與皮膚脫開。
還可以採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後,用一隻手或兩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體在患者的皮膚上移動。可以向一個方向移動,也可以來回移動。這樣就治療了數個部位。走罐時應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塗抹一些潤滑劑,如甘油、石蠟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時拉傷皮膚。

4. 拔火罐科學嗎

在中醫是否科學的爭論中,支持中醫的人現在找到了一個為中醫辯護的「理
由」:拒絕用「西方科學」的隨機、雙盲、對照、可重復等一系列原則來驗證中
醫是否科學。是不是另外有還「東方物理學」或「東方歐姆定律」等等的「東方
科學」,這里我不討論。因為科學是個很復雜的東西,兩三千字是說不清楚的
(特別是有一方存心要搞局的時候)。我只是針對他們常常列舉的一些「足以證
明中醫中葯確實有效」的例子,從邏輯角度上作一點剖析,以說明他們的「事實」
是何等的可笑。

這當然少不了有人要拍磚。但我奉勸諸君莫要激動,看完後想想是不是這樣
再說。

(一) 最經典的是「中國幾千年來沒有西醫,都是靠中醫治病的,怎麼能
說沒有效果呢?」

這個說法我是不敢苟同的,我反問一下:1.在沒有中醫之前,中國人還是靠
跳大神的巫師治病的,難道巫術也「怎麼能說沒有效果呢?」2.中國人在靠中醫
治病的同時,也拜觀音菩薩,也吃香灰,菩薩、香灰應用的機會可能比中醫葯還
多,「怎麼能說沒有效果呢?」3.人類有很長歷史都是出門騎騾子、上街靠人抬
(轎)的,現在有了汽車火車、飛機火箭,你還堅說驢子很好,比汽車好。那麼
你出門究竟是騎驢子、坐轎子還是打票搭車呢?當然了,捏著磚頭的朋友會爭辯
說,驢子幾千年並沒有進化為燒汽油的動物,但中醫幾千年來難道沒有進步、仍
然是原來哪個水平么?對不起了,問題就在這里。西方的醫學與中國的中醫都經
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西方醫學始於希波克拉底,實際上希氏當時的那套東西(除
了他對醫德方面的闡述外)現在早就不知扔到哪裡去了。因為西方醫學的一大特
點就是不斷與當時的自然科學相互借鑒和印證,發現有違科學的地方馬上就改過
來。也就是說它不斷地用新的科學技術武裝自己、改變自己,這樣改了幾千年,
始終與當時的科學水平同步發展(如顯微鏡的發明立即被用在檢查微生物上,X
射線的發現立即用在人體的檢查上,等等),並體現了當代科學的最高水平,最
終形成了現今的現代醫學。中醫就不同了,它到現在還是靠老祖宗的那幾本書過
日子,看什麼病都靠那幾百字、幾千字的經典著作,翻來覆去炒那幾篇老皇歷。
遇到老中醫之間互相不服,也只是在那幾本經典里找「根據」來壓別人,從來不
敢、也不肯越出祖宗的雷池一步。所以到現在還停留在金木水火土,「心主神明,
思之官」的水平上,和現代科學相隔了十萬八千里。順便說一句,科學和藝術不
同。藝術可以有古代的現代的,都可以很優秀,各有所長。但科學是不斷前進的,
它可不是紹興老酒,不會愈陳愈香。

(二)不少人很真誠地說,「我上次得了感冒(或別的病),吃了三、四天
中葯,就好了。」也有人說得神一點,「某人的病看了許多西醫都沒用,後來還
是幾副中葯吃好了。」

我相信講這話的人沒有撒謊,他就是這么感覺的。但是問題不那麼簡單:

1. 他得的確實是感冒,吃了些中葯後,病好了。(他不妨試試喝一包香灰,
熬上三四天,感冒也會好的)但是病好了和他吃的中葯有什麼必然的聯系嗎?沒
有。A.感冒是自愈性疾病,你不吃葯,三、四天它也會好的。怎麼證明那付中葯
起了作用呢?B.也許你平時多數吃大米飯,這次生病就了下了碗面條。我要是說
你的感冒就是那碗面條治好的,行嗎?C.很不敬,我也可以說,你吃了中葯,四
天就痊癒了。但如果你不吃那中葯,只要三天就可以痊癒。你能證明我說錯了嗎?

2.他患的實際上不是感冒,只是前幾天沒睡好,人很疲倦而已(這樣的「誤
診」是很常見的,因為沒有一個醫生是查出了感冒病毒才下診斷的)。所以不管
他吃不吃葯,或者吃的是中葯還是西葯,這兩天他睡好了也就恢復了。這就和治
感冒的葯毫不相干。

3. 至於「某人的病看了許多西醫都沒用,後來還是中葯吃好了。」這個我
說個故事:一個人吃了5個燒餅才飽,他覺得前頭4個是騙人的,不填肚子。第5
個還在嘴裡沒咽下去,他卻說這個靈啊,才進嘴就飽了。

(三)說到這里,有人又舉起磚頭了:「我的病明明是吃了這種中葯之後痊
愈的,你憑什麼就不相信事實呢?」我說,即使這是真的,也不能認為這種葯是
有效的。

我們就舉一個假定是真實有效的葯物來說明問題吧。一種葯即使效果很好,
也不可能100%有效的。比如有種葯對某個病的有效率是90%,那就非常高了。即
便如此,也還有10%的人用葯後是無效的。現在的問題在於:你用了這葯很好,
所以你說他很有效。但在另一個用了無效的人來說,他就說這葯沒用。那麼,以
誰的說法為准呢?這個是不能看誰嘴大誰說了算的,你說有效不行,他說無效也
不行,必須以統計有效率是百分之多少為准。這就牽涉到統計學了,中國古代沒
有數學,當然沒法用統計學來處理中葯的療效。所以要證實中葯是否科學,非依
靠科學不可!你可以不承認「西方科學」,「西方科學」更加不承認你的療效。
因此,「我的病明明是吃了這種中葯之後痊癒的,你憑什麼就不相信事實呢?」
並不解決問題。現在各種醫葯廣告中,某人吃了某葯如何如何有效的宣傳可謂鋪
天蓋地,但只要一出現這樣的宣傳,你就可以認定了那廣告是糊外行人的(更可
能的是葯廠老闆自己也不懂這個道理)。

(四)「難道中醫中葯完全沒有用處的嗎?」對這樣的嚴詞斥責,我有點心
慌。我不認為中醫中葯能夠治病,但我也不敢說它對病人毫無影響,那樣說也不
是事實:中醫有句名言:誠則靈。

我們常說喝香灰治病是和尚尼姑騙人的東西,但實際上,喝香灰有時對病人
確實有點作用,說明確了就是可以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特別是對篤信佛教的人
是如此。如果你給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去喝,那是沒用的,他不相信觀音菩薩。心
理安慰能起作用的主要是那些心理的和心因性的疾病,對上號的病人會覺得精神
好了,痛苦也輕些了。但它往往是不能持久的。除了這個,中醫葯還有用沒有呢?
憑良心說有時也還有點用處。比如一個病人水米不進,抓點中葯熬湯喝了。管它
是什麼葯,喝下去等於補充了水分,只要沒有毒,總是比不喝好,是不是?

當然了,安慰劑也好,「補水」也好,和中醫那套陰陽虛實寒熱是沒有絲毫
關系的。

(五)有些人承認了中醫理論雖然有悖科學,但要把中醫和中葯分開對待,
「幾千年來,總摸索出了一些有效果的中草葯。」 ——對此,可以舉出的現成
例子是丹參。而且,許多西醫(可能只是大陸上的中國西醫)也承認丹參是可以
治療冠心病的中葯。

不好意思,我不知道有什麼「有效果的中草葯」。這個問題蒙人之處在於
「中葯」這兩個字上,什麼是中葯?

1. 什麼是中葯?最簡單的回答是中醫用的葯就叫做中葯。但這樣定義中葯
有問題:一位老中醫,給了病人一片阿斯匹林(無庸諱言,現在許多中醫也使用
西葯)。請問,這阿司匹林是不是中葯?當然不是。那麼一個葯物是否中葯,並
非根據使用它的人的身份(中或西醫)而定的。

2. 另一個說法是:應該根據葯物本身的性質和特點,來認定它是中葯或西
葯。事實證明這樣的理解也是錯誤的。因為不論中西葯物,其來源不外乎是植物、
動物、礦物(西醫還有人工合成葯物)等自然界物質,而這些物質常常是中西醫
都在使用的,所以葯物本身沒有什麼中西之分,關鍵是如何去運用它(用中醫方
式還是西醫方式運用)。

以植物為例,麻黃是一種植物,中醫和西醫都把麻黃用作葯物。不同的是中
醫認為麻黃是解表的,經過八綱辨證屬於實症熱症的病人都可以應用麻黃治療。
這樣按照中醫的理論體系來運用麻黃時它就算是中葯,因為它成為了中醫理念的
一個工具。西醫也使用麻黃(麻黃素),但西醫運用它的依據是:實驗證明它可
以鬆弛支氣管的平滑肌,從而解除(哮喘病人的)支氣管收縮和痙攣,所以用作
為平喘的葯物(當然還有提高血壓和心率等別的用途)。可見麻黃本身說不上是
中葯還是西葯,按中醫的理論去運用麻黃時它就成了中葯;用西醫體系的理論運
用它時,它就是西葯了。

現在,我們可以討論丹參的問題了。丹參也是一種植物,大家都知道它是治
冠心病的,不論中醫、西醫,只要病人確定是冠心病,並不需要進行中醫的辨證
論治就可以開丹參。而且,冠心病(冠狀動脈缺血性心臟病)完全是西醫的病名,
你翻遍內經、傷寒論或瘟病都不會有冠心病這個名稱。那麼,怎麼能說使用丹參
就是使用中葯呢?

除了丹參,其他如仙鶴草與仙鶴草素、青蒿與青蒿素等的情況也是類同的,
離開了辨證論治,根據現代科學的方式去使用它,都不能算是「有效果的中草
葯」。

5. 火罐的起源

在西方古醫學中,拔罐被叫做杯吸,巴比倫的醫生日記上就出現了健康神尼努塔或阿達爾手持杯吸術器械的形象。牛角杯、玻璃杯在都曾是杯吸的主要工具,19世紀則出現了注射器與吸杯相結合的新式器具。日本、印度也有拔吸式療法的記載。

中國有關拔罐的記載最早出現在西漢,且僅是作為一種普通的手術方式。直到唐代的《外台秘要方》才正式把拔罐當做一種療法來記述。而中醫典籍中也並沒有將拔罐納入傳統的醫療體系中。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

(5)火罐發明擴展閱讀:

火罐療法是利用燃燒時消耗罐中部分氧氣,並借火焰的熱力使罐內的氣體膨。脹而排除罐內部分空氣,使罐內氣壓低於外面大氣壓(統稱負壓),藉以將罐吸著於施術部位的皮膚上。

火罐法其吸拔力的大小與罐具的大小和深度、罐內燃火的溫度和方式、扣罐的時機與速度及空氣在扣罐時再進入罐內的多少等因素有關。如罐具深而且大,在火力旺時扣罐,罐內熱度高、扣罐動作快,下扣時空氣再進入罐內少,則罐的吸拔力大;反之則小,可根據臨床治療需要靈活掌握。

參考資料:網路-拔火罐

網路-火罐療法

6. 孟氏拔罐發明人,孟憲忠所長的簡介

孟憲忠,中華中醫葯學會外治分會副主任委員,拔罐療法國家標准化起草委員會委員,世界中醫葯學會中醫特色診療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山東孟氏拔罐研究所所長。孟所長擅長孟氏拔罐療法、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保健及中老年養生的綜合調理。
孟所長主要著作有:《孟氏中葯拔罐療法》、《心腦血管病防治手冊與脂欣康膠囊研究》、《科學的健康理念》、《免疫力與健康》、《看圖拔罐》、《古今中外名醫談健康》、《中華拔罐療法大全》、《圖解拔罐》。
孟所長多次到加拿大、美國、德國、瑞士、法國、希臘、西班牙、葡萄牙、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等多個國家進行學術交流和講學。
孟所長近二十年的努力獲得了「全國中醫葯科普先進個人」、「全國中醫葯科學普及金話筒獎」等多項國家、省、市榮譽。同時孟所長的《科學的健康理念》榮獲「新中國成立60周年優秀科普著作一等獎」。
孟所長在近20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中總結了很多健康理念和人生感悟,如:「自己找健康,自己找幸福,自己找快樂」、「健康的欠賬,就是疾病的積累」、「只有失去健康的人,才懂得健康的重要」、「健康不是一切,但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平和的心態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健康長壽的根本」、「人應該有感恩之心,才會幸福。第一、感謝父母給了生命,第二、感謝朋友給了幫助,第三、感謝社會給了環境」、「健康需要適當運動——生命在於運動。世界上沒有一個懶漢是長壽的。人們要因季節、氣候、年齡、身體狀況來安排適合自己的運動。運動要循序漸進,貴在堅持」、「健康需要戒煙限酒——吸煙、酗酒百害無一利。追求健康,首先要擯除不良嗜好」、「健康需要定期查體——有些疾病通過查體能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一定要變被動治療為積極預防。定期查體是積極預防的有效手段」、「健康五大基石:平和心態、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定期查體」等等。

7. 拔火罐是什麼時候,誰發明的

「拔火罐」是我國民間流傳很久的一種獨特的治病方法,俗稱「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叫作「火罐氣」,《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於外科癰腫,起初並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膿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為「角法」。關於拔火罐治療疾病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公元281~361年間,晉代葛洪著的《肘後方》。

後來,牛角筒逐漸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范圍也從早期的外科癰腫擴大到風濕痛、腰背肌肉勞損、頭痛、哮喘、腹痛、外傷淤血、一般風濕感冒及一切酸痛諸證。

拔火罐是一種充血療法,利用熱力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罐緊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現象,從而產生治療作用,中國人稱它為鬱血療法。由於這種方法簡便易行、效果明顯,所以在民間歷代沿襲,至今不衰,連一些外國人也頗感興趣。

拔火罐是我國傳統的中醫療法相信許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會對它陌生,因為其操作簡單、方便易行,也曾經一度被老百姓當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怎樣在家安全有效地使用火罐,我們采訪了省名中醫刁本恕等專家。

火罐一拔病體舒暢
「拔火罐」是民間對拔罐療法的俗稱,又稱「拔管子」或「吸筒」。它是藉助熱力排除罐中空氣,利用負壓使其吸著於皮膚,造成瘀血現象的一種治病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疾病都可以採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見,按中醫的解釋多屬風濕入骨。拔火罐時罐口捂在患處,可以慢慢吸出病灶處的濕氣,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恢復機能的目的,從而治療風濕「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適。
由於拔火罐能行氣活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所以對腰背肌肉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刁老師還介紹,火罐還可以用在人體穴位上,治療頭痛、眩暈、眼腫、咳嗽、氣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隻火罐同時施行。
在家操作要講方法
專家提醒:既然是一種專業的治療手段,拔火罐當然並不簡單,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險,生活中並不乏拔火罐時出現意外的事件。如果亂施穴道,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選材,中醫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傷及皮肉,底部最好寬大呈半圓形。
在拔火罐前,應該先將罐洗凈擦乾,再讓病人舒適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後點火入罐。點火時一般用一隻手持罐,另一隻手拿已點著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將著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幾晃後撤出,將罐迅速放在要治療的部位;火還在燃燒時就要將罐口捂緊在患處,不能等火熄,否則太松,不利於吸出濕氣,要有罐口緊緊吸在身上的感覺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
一般拔15—20分鍾就可將罐取下,取時不要強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轉動,動作要領是一手將罐向一面傾斜,另一手按壓皮膚,使空氣經縫隙進入罐內,罐子自然就會與皮膚脫開。
還可以採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後,用一隻手或兩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體在患者的皮膚上移動。可以向一個方向移動,也可以來回移動。這樣就治療了數個部位。走罐時應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塗抹一些潤滑劑,如甘油、石蠟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時拉傷皮膚。

8. 真空拔罐器發明時間

使用方法:選取適當大小的罐具及舒適的體位,將選好的罐具頂部活塞上提一下,以保證通氣,將真空槍口輕輕套住罐具頂部活塞後,垂直快速提拉桿數次,至拔罐部位皮膚隆起,病人可耐受為度,罐具吸附於體表之後,將負壓槍口左右輕輕旋動向後退下,輕按一下罐具活塞以防漏氣;治療結束時提一下罐頂活塞即可,每次治療時間10分鍾。在單人不能直接拔罐的部位(如脊椎、腰部)可使用連接器。
1、根據病情選好穴位,治療參考取穴圖中所標示的穴位,位於人體軀干前後正中線,即任,督二脈上的穴位為單一穴位。其它穴位為對稱排列。圖表中只標示了一側,在治療中均應取雙側穴位。取穴時,可根據治療參考取穴中所列穴位分成兩組,每天一組輪換使用。
2、選取適當罐具及舒適的體位(可分為坐位,仰卧,側卧及俯卧位)。
3、將選好的罐具頂部活塞上提一下,以保證通氣。
4、將負壓槍口輕輕套住罐具頂部活塞後,垂直快速提拉桿數次,至拔罐內皮膚隆起,病人可耐受為度。
5、在不能直接拔罐的部位(如脊椎,腰部)可使用連接器。連接器安裝方法:先將連接器一端的連接桿大頭連接備用前嘴的大孔,再將另一端連接桿小頭連接負壓槍口,使之成為一體,然後前嘴與拔罐有活塞的一頭套在一起,再將拔罐放在需要治療的部位。
6、罐具吸附於體表之後,將負壓槍口左右輕輕旋動向後退下,輕按一下罐具活塞一防漏氣。
7、治療結束時提一下活塞即可。
8、拔罐具使用後常規用消毒液,酒精棉擦拭。不可浸泡,水煮或高溫處理等。
9、罐療時拔不上,請檢查拔罐內膠塞是否嚴封,負壓槍和拔罐連接是否過緊,負壓槍和拔罐是否垂直,負壓槍和拔罐提拉時對皮膚壓力是否過大拔罐注意事項。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