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張衡發明地動儀

張衡發明地動儀

發布時間: 2020-11-22 05:41:09

⑴ 張衡是怎麼發明地動儀的

蔡倫在研究如何改進造紙法的時候,有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科學家在進行另外一項有重大意義的科學研究工作,他想要探索天體運行和地震的規律。這位科學家就是張衡。

張衡字平子,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人,幼年家境貧寒,靠親戚朋友的幫助度日。這種艱苦的環境,不僅使張衡了解了勞動人民的生活疾苦,還促使他立下了發憤讀書的志向。張衡謙虛好學,十多歲的時候就能寫出很好的文章。他十八歲到洛陽進了太學以後,熟讀了四書五經,成了一個學識豐富的青年學者。

張衡的學問雖然超過了別人,可是他一點兒也不驕傲,仍然十分虛心地向別人的長處學習,進一步豐富自己的學識。漢和帝劉肇聽說張衡的學識豐富,幾次派人請他去做官,他都沒有去。他常常對別人說:「一個人不愁自己的地位不高,而是應當擔心自己的道德品質不夠高尚;一個人也不愁得到的報酬太少,而是應當擔心自己的知識學問不夠廣博。」張衡最感興趣的是研究機械、天文、歷法、數學等自然科學。他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製造一種儀器,常常可以一連幾天不間斷地工作,直到做成功為止。據說張衡用木頭製造過一隻會飛的鳥,這只木鳥能在天空中盤旋翱翔,只要它的翅膀一下垂,就會乖乖地飛回到原來出發的地方。可惜的是這種木鳥的製造方法並沒有流傳下來。

漢安帝劉祜〔hù〕聽說張衡學識淵博,召他到朝廷去做了太史令,叫他負責管理天文歷法方面的工作。

張衡做了太史令以後,為了工作上的需要,製造了一個叫做渾象的儀器。

渾象是一種天文儀器,是觀測星象、確定節氣和了解其他天文現象用的。它是一個直徑八尺的空心銅球,裡面有一根鐵軸古代風景畫鑒賞貫穿球心。球放在架子上傾斜的方向,正好就是地球自轉軸的方向。銅球表面刻有各種重要的星宿和刻度,代表天空中的星座和天象運行的情況。這個渾象連接在裝有一組齒輪的機械上,機械再跟報時的漏壺連接起來,漏壺里滴出來的水能發動齒輪,齒輪就會帶動渾象繞著鐵軸旋轉,一天轉一周,能夠比較准確地反映出天象運行的情況。渾象製造成功以後,張衡坐在屋子裡看著儀器說:現在某一顆星星正在從東方升起,某一顆星星已經升到了天空中間,某一顆星星正在向西方降落。人們跑到屋外去看天空,發現天空的情況和張衡說的基本上一樣。事實證明張衡發明的渾象是古代比較精確的天文儀器。

接著,張衡又發明了一個觀測地震用的地動儀。

東漢時候,我國各地常常發生地震。根據歷史記載:從漢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到漢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年中,有二十三年發生過較大的地震。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九月的一次大地震,波及三十五個郡,有的地方大地裂縫,有的地方城牆和房屋倒塌,死傷的人很多。古代的人大都迷信鬼神,一發生地震,人們就以為這是鬼神在顯靈,害怕得不得了。什麼地方發生了地震,地方官要趕快向京城裡報告,由太史令把它記錄下來,遲誤了就要判罪。

張衡是個科學家,不迷信鬼神,他認為地震是一種自然災害,人們不但要記錄地震的情況,並且應當研究地震的規律。他為了充分掌握地震的情報,就在漢順帝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一架地動儀。地動儀用精銅鑄成,直徑八尺,很像一個大酒壇。頂上有個突起的蓋子,可以打開。周圍刻著山龜鳥獸的花紋,作為裝飾。裡面中心立著一根上粗下細的柱子,柱子緊挨著八道機關。和八道機關相連接的是趴在外面頭朝下的八條龍。八個龍頭分別對准著東、東北、北、西北、西、西南、南、東南八個方向。每個龍頭的嘴裡都銜著一個銅球。八個龍頭的底下,蹲著八個銅鑄的昂首張嘴的蛤蟆。什麼地方發生了地震,中間的立柱就倒向震區所在的方向,觸動那個方向的機關,連接在那個機關上的龍頭就張開嘴巴,吐出銅球,銅球就會掉進蛤蟆的嘴裡,並且發出「當啷」的響聲,給管理人員報信。管理人員只要一看銅球落進哪只蛤蟆的嘴裡,就能知道什麼方向發生了地震,以便及時報告上司,趕快派人去了解情況。

地動儀製造成功以後,放在京城洛陽一間觀測地震的屋子裡。有一天,西北方的龍頭突然張嘴吐出銅球,「當啷」一聲,錒球掉到了蛤蟆嘴裡,說明西北方向發生了地震。可是當時住在洛陽的人並沒有感覺到發生地震。這樣,人們就懷疑起來了,都說張衡的發明靠不住,地動儀,這東西不準確。過了幾天,隴西地方(今甘肅省)派人趕到京城洛陽來報告,說幾天以前他們那裡發生了地震,一查對日期,正好就是地動儀上龍頭吐出銅球的那一天。人們這才相信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准確可靠的。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記錄地震的儀器,歐洲在公元1880年才製造出類似的儀器,比張衡晚了一千七百多年。可以說: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人類歷史上用科學方法觀測地震的開始,它揭開了地震科學的新紀元。

⑵ 張衡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叫什麼

張衡發明了最早的地震儀,稱為候風地動儀
公元132年,我國著名科學家張衡發明了最早的地震儀,稱為候風地動儀。它全部用精銅鑄成,外形很像-只帶蓋的凸肚茶杯,中間的橢圓形球表面鑄著八條龍,龍頭對准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在每條龍的下方都有-只蟾蜍與其對應。任何-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公元138年,我國利用這架儀器成功地測報了西部地區發生的-次地震,這比起西方國家用儀器記錄地震的歷史早-千多年。

⑶ 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故事

公元132年(陽嘉元年),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發明了最早的地動儀,稱為候風地動儀。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地動儀用精銅鑄成,圓徑八尺,頂蓋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象裝飾。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關閉發動之機。

它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一條口含銅珠的龍,在每條龍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經過試驗,與所設制,符合如神,自從有書籍記載以來,是沒有過的。

曾經一龍機發,地不覺動,雒陽的學者都責怪不足信,幾天之後,送信人來了,果然在隴西地發生地震,眾人於是都服其神妙。自此之後,朝廷就令史官記載地動發生的地方。

關於地動儀的結構,流行的有兩個版本:王振鐸模型,即「都柱」是一個類似倒置酒瓶狀的圓柱體,控制龍口的機關在「都柱」周圍。這一種模型已被基本否定。 另一種模型由地震局馮銳提出,即「都柱」是懸垂擺(見袁宏《後漢紀》),擺下方有一個小球,球位於「米」字形滑道交匯處(即《後漢書·張衡傳》中所說的「關」),地震時,「都柱」撥動小球,小球擊發控制龍口的機關,使龍口張開。

另外,馮銳模型還把蟾蜍由面向樽體改為背向樽體並充當儀器的腳。該模型經模擬測試,結果與歷史記載吻合。

世界上地震頻繁,但真正能用儀器來觀測地震,在國外,是19世紀以後的事。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的地震儀之祖。雖然它的功能尚只限於測知震中的大概方位,但它卻超越了世界科技的發展約1800年。

(3)張衡發明地動儀擴展閱讀:

在科學發明創造方面,張衡更是對中國和世界文化做出了極大貢獻。中國的渾天儀,從公元前一世紀中葉起,開始了迅速的發展。西漢的耿壽昌發明了最早的渾天儀。公元125年左右張衡在耿壽昌、傅安和賈逵的基礎上,加上地平環和子午環,製作成了完整的渾天儀。

李約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張衡是演示用渾儀(中間裝有地的模型)的首創者,同時又成功地利用水力來運轉渾儀(包括觀測用)上的環圈,他用一種方法把演示和觀測兩者的效用結合起來了。自此以後,這兩種渾儀的制用方法經過幾百年都沒有多少改變」;「據我們所知,關於渾儀的資料,以張衡的《渾儀》一書的殘篇為最古(約公元125年)。」

他還創製成功了世界上最早的用水力轉動的渾天儀(亦名渾象)。根據《宋書·天文志》記載,該渾天儀至東晉猶存。張衡在公元132年製造了測定地震的候風地動儀,非常科學和准確,史稱「驗之以事,合契若神」。此外張衡還製造了三輪自轉車、指南車、自飛木雕等。

⑷ 張衡是憑借什麼發明地動儀的

地動儀,也就是用來感測周圍是否有地震發生的徵兆,那麼1900多年之前的東漢,又是什麼個情況呢?在那個遙遠的年代,張衡,究竟是憑著什麼,才發明了讓我們今天都為之震撼的地動儀。
現在大家給張衡冠上的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發明家、數學家等等,張衡確實很優秀,尤其是在理科方面的成就,讓人驚嘆,這也許,與他的家族有關系。張衡的祖父就是被人稱為「聖童」,可見張衡的聰明基因是來自於家族遺傳的。祖父也是一生輝煌,文武雙全,曾經以數千騎兵去對抗匈奴的萬餘人,為當地百姓帶來一方安康,又教導當地人民耕種,讓人們在生活無憂的情況下還發家致富,張堪可稱奇才。更為難得的是,張堪對金銀珠寶、酒色財氣無所迷戀,心如止水,為官期間,兩袖清風。張家是當地望族,張堪卻將祖上所有家財分文不要,全數轉送他的侄子。
張衡便有他祖父的風范,少時,張衡就刻苦好學,對天文地理這類的東西也頗感興趣,在熟讀聖人書籍後,張衡認為讀萬卷書便要行萬里路,這時杜甫還沒有說出這句話呢,張衡便已領悟了這個道理。16歲就背井離鄉到外地求學,在這時候,張衡主攻的還是文學方面的東西,等到了洛陽,進了當時的最高教育機構太學之後,張衡才真正接觸到天文地理以及數學方面的東西。才開始接觸時,張衡就便表現出極大興趣,他之前和一般學生一樣,這些東西對他來說很是新奇,張衡對這些書籍簡直愛不釋手,漸漸就從一開始的好奇變成了真正的喜愛。
張衡年紀尚輕就展現了驚人才華,這等有才之士,當然要留下來做官啦,張衡先是被拜為郎中,不過多久就又升任,做到了太史令。在做太史令的十幾年裡,張衡時間充裕,官職輕松,事務並不算繁忙,而且最關鍵的是有物質條件的支持,張衡很多重大的發明都是在這段時間內產生的。東漢時期地震比較頻繁,百姓深受其害,國君也很是頭疼,因為百姓受了災,當然不能坐視不理,但是一次次的撥款,這些銀子又不是大風刮來的,長久下去,國庫也撐不住啊!
張衡平時就對地震多有關注,在地理上也做了不少研究,他就想啊,如果人們能在地震到來之前有所感知,這樣就能提前做好應對措施,受災情況應該也會好不少。張衡不是嘴上說說而已,說干就干,世界上的第一台地動儀,誕生了,地動儀有八個方位,哪一方發生地震,地動儀上的龍口中所銜的龍珠就會落到下方蟾蜍嘴裡,這設計可謂精妙了。但是那時的人們沒有見過這東西啊,沒有人相信張衡所說,這什麼玩意兒,你說就憑這個就能測地震,開玩笑呢吧?
然而,我們的天才張衡真不是鬧著玩玩的,幾天後,張衡的實驗就狠狠打了那些曾經質疑他的人的臉。地動儀開始有異動,但是周圍都很平靜,並無地震發生,幾天後大家才得知,原來是遙遠的隴西發生地震了,這下大家都來捧張衡了,真厲害,真棒呀!
其實張衡發明地動儀不是意外,是他多年醉心研究天文地理以及數學的成果,如果張衡對這方面完全不在行,也就沒有這令人驚嘆的地動儀了,一個人只要付出了努力,總會得到回報的。張衡的事情就是在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⑸ 請問張衡除了發明了地動儀還發明了什麼

張衡除了發明了地動儀,還發明了渾天儀。

一、地動儀

張衡在西漢耿壽昌發明的渾天儀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渾天說,創制了一個比以前都精確、全面得多的「渾天儀」。

漏水轉渾天儀是一種水運渾象。用一個直徑四尺多的銅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黃赤道、南北極、二十四節氣、恆顯圈、恆隱圈等,成一渾象,再用一套轉動機械,把渾象和漏壺結合起來。以漏壺流水控制渾象,使它與天球同步轉動,以顯示星空的周日視運動,如恆星的出沒和中天等。

它還有一個附屬機構即瑞輪冥菜,是一種機械日歷,由傳動裝置和渾象相連,從每月初一起,每天生一葉片;月半後每天落一葉片。它所用的兩級漏壺是現今所知最早的關於兩級漏壺的記載。

(5)張衡發明地動儀擴展閱讀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

張衡被後人譽為「木聖」(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⑹ 張衡的地動儀 發明故事

張衡觀天察地

張衡是東漢時候傑出的科學家。他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

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里乘涼。他坐在一張竹床上,仰著頭,獃獃地看著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星星。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起就像燙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張衡很興奮又問:「那麼,它是怎樣移動的呢?」

爺爺想了想說:「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線上,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斗就翻了一個身,倒掛在天空……」

這天晚上,張衡一直睡不著,多次起來看北斗。夜深人靜,當他看到那閃爍而明亮的北斗星時,果然倒掛著,他感到多麼高興啊!他想:這北斗為什麼會這樣轉來轉去,是什麼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趕去問爺爺,誰知爺爺也講不清楚。於是,他帶著這個問題,讀天文書去了。

後來,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眾,把張衡召到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歷法的事情。

為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秘,年輕的張衡常常一個人關在書房裡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觀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製造出一種儀器,能夠上觀天,下察地,預報自然界將要發生的情況,這對人們預防災害,揭穿那些荒誕的迷信鬼話,該是多麼好啊!

於是,張衡把從書本中和觀察到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開始了試制「觀天察地」儀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寫成一本書,叫做《靈憲》。在這本書里,他告訴人們:天是球型的,像個雞蛋,天就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黃,就叫做「渾天說」。

接著,張衡根據這種「渾天說」的理論,開始設計、製造儀器了。不知經過多少個風雨晨昏,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渾天儀誕生了。這個大銅球很像今天的地球儀,它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動,它轉動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可以准確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張衡說:「天上的星星,能見的共有二千五百顆,但我們經常能看到的卻只有一百二十顆。」

後來,張衡經過努力鑽研,又發明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預報地震的儀器--地動儀。這個地動儀也是鋼鑄造的,形狀像個酒壇子,四周鑄著八條龍,每條龍口裡含著一個小銅球。只要哪一條龍口中的銅球吐了出來,就預示著那個方向發生地震了。測試非常靈驗,沒有一次不準。

張衡在科學上的創造發明是偉大的,這是由於他從小就愛科學,勤奮地學習鑽研和不懈地觀察實驗,而且能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通過自己刻苦研究、創造才獲得的。

⑺ 張衡發明地動儀的原理是什麼

是利用慣性原理。利用一個與地面固定在一起的物體上懸掛一個擺,上端與地面一起運動,下面的擺由於慣性而滯後。進而推動牙機動作,分離,使龍吐丸。同時利用龍顎下落的能量帶動巧制系統,完成擺的止動,達到防止誤動作。

拓展資料: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⑻ 張衡是怎樣發明地動儀的

漢章帝在位的時期,東漢的政治比較穩定。到漢章帝一死,繼承皇位的漢和帝才十歲,竇太後臨朝執政,讓他的哥哥竇憲掌握了朝政大權,東漢王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在這個時期,出了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張衡。

張衡是南陽人。十七歲那年,他離開家鄉,先後到了長安和洛陽,在太學里用功讀書。當時洛陽和長安都是很繁華的城市,城裡的王公貴族過的是驕奢淫逸的生活。張衡對這些都看不慣。他寫了兩篇文學作品《西京賦》和《東京賦》(西京就是長安,東京就是洛陽),諷刺這種現象。據說他為了寫這兩篇作品,經過深思熟慮,反復修改,前後一共花了十年工夫,可見他研究學問的精神是很認真嚴肅的。

但是張衡的特長還不是文學,他特別愛好數學和天文研究。朝廷聽說張衡是個有學問的人,召他到京里做官,先是在宮里做郎中,後來,擔任了太史令,叫他負責觀察天文。這個工作正好符合他研究的興趣。

經過他的觀察研究,他斷定地球是圓的,月亮是借太陽的照射才反射出光來。他還認為天好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好像雞蛋黃,在天的中間。這種學說雖然不完全精確,但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能說出這種科學的見解來,不能不使後來的天文學家欽佩。

不光是這樣,張衡還用銅製造了一種測量天文的儀器,叫做「渾天儀」。上面刻著日月星辰等天文的現象。他設法利用水力來轉動這種儀器。據說什麼星從東方升起來,什麼星向西方落下去,都能在渾天儀上看得清清楚楚。

那個時期,經常發生地震。有時候一年一次,也有一年兩次。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就影響到好幾十個郡,城牆、房屋發生倒坍,還死傷了許多人畜。

當時的封建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徵兆,有的還趁機宣傳迷信、欺騙人民。

但是,張衡卻不信神,不信邪,他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經過細心的考察和試驗,發明了一個測報地震的儀器,叫做「地動儀」。

地動儀是用青銅製造的,形狀有點像一個酒壇,四圍刻鑄著八條龍,龍頭向八個方向伸著。每條龍的嘴裡含了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面,蹲了一個銅制的蛤蟆,對准龍嘴張著嘴。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銅球吐出。銅球掉在蛤蟆的嘴裡,發出響亮的聲音,就給人發出地震的警報。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張衡的地動儀正對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來,吐出了銅球。按照張衡的設計,這就是報告西部發生了地震。

可是,那一天洛陽一點也沒有地震的跡象,也沒有聽說附近有哪兒發生了地震。因此,大夥兒議論紛紛,都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兒,甚至有人說他有意造謠生事。

過了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離洛陽一千多里的金城、隴西一帶發生了大地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夥兒這才信服。

可是在那個時候,朝廷掌權的全是宦官或是外戚,像張衡這樣有才能的人不但不被重用,反而被打擊排擠。張衡做侍中的時候,因為與皇帝接近,宦官怕張衡在皇帝面前揭他們的短,就在皇帝面前講張衡很多壞話。他被調出了京城,到河間去當國相。

張衡在他六十一歲那年病死。他在我國科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業績。

⑼ 張衡是怎麼發明地動儀的

張衡是東漢時候傑出的科學家。他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

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里乘涼。他坐在一張竹床上,仰著頭,獃獃地看著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畫畫,認真地數星星。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東邊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起就像做飯的勺子,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張衡很興奮又問題:「那麼,它是怎樣移動的呢?」

爺爺想了想說:「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線上,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斗就翻了一個身,倒掛在天空……」

這天晚上,張衡一直睡不著,多次起來看北斗。夜深人靜,當他看到那閃爍而明亮的北斗星時,果然倒掛著,他感到多麼高興啊!他想:這北斗為什麼會這樣轉來轉去,是什麼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趕去問爺爺,誰知爺爺也講不清楚。

後來,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眾,把張衡召到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歷法的事情。

為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秘,年輕的張衡常常一個人關在書房裡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觀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製造出一種儀器,能夠上觀天,下察地,預報自然界將要發生的情況,這對人們預防災害,揭穿那些荒誕的迷信鬼話,該是多麼好啊!

於是,張衡把從書本中和觀察到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開始了試制「觀天察地」儀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寫成一本書,叫做《靈憲》。在這本書里,他告訴人們:天是球形的,像個雞蛋,天就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黃,就叫做「渾天說」。

接著,張衡根據這種「渾天說」的理論,開始設計、製造儀器了。不知經過多少個風雨晨昏,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渾天儀誕生了。這個大銅球很像今天的地球儀,它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動,它轉動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可以准確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張衡說:「天上的星星,能見的共有二千五百顆,但我們經常能看到的卻只有一百二十顆。」

那個時期,經常發生地震。有時候一年一次,也有一年兩次。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就影響到好幾十個郡,城牆、房屋發生倒坍,還死傷了許多人畜。

當時的封建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做是不吉利的徵兆,有的還趁機宣傳迷信、欺騙人民。

但是,張衡卻不信神,不信邪,他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經過細心的考察和試驗,發明了一個測報地震的儀器,叫做「地動儀」。

地動儀是用青銅製造的,外形有點像一個酒壇,四圍刻鑄著8條龍,龍頭向8個方向伸著。每條龍的嘴裡含了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面,蹲了一個銅制的蛤蟆,對准龍嘴張著嘴。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銅球吐出。銅球掉在蛤蟆的嘴裡,發出響亮的聲音,就給人發出地震的警報。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張衡的地動儀正對西方的龍嘴忽然張開來,吐出了銅球。按照張衡的設計,這就是報告西部發生了地震。

可是,那一天洛陽一點也沒有地震的跡象,也沒有聽說四周有哪兒發生了地震。因此,大夥兒議論紛紛,都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兒,甚至有人說他有意造謠生事。

過了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離洛陽1000多里的金城、隴西一帶發生了大地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夥兒這才信服。

可是在那個時候,朝廷掌權的全是宦官或是外戚,像張衡這樣有才能的人不但不被重用,反而被打擊排擠。張衡做侍中的時候,因為與皇帝接近,宦官怕張衡在皇帝面前揭他們的短,就在皇帝面前講張衡很多壞話。他被調出了京城,到河間去當國相。

張衡在他61歲那年病死。但他在我國科學史上卻留下了光輝的業績。

知識點

渾天儀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渾天儀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表。它們是我國東漢天文學家張衡所制的。西方的渾天儀最早由埃拉托色尼於公元前255年發明。葡萄牙國旗上畫有渾儀。自馬努埃一世起渾天儀成為該國之象徵。

⑽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有什麼作用

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候風地動儀絕不是地震預測儀。它只有在地震發生之後才起作用,只不過能比從驛卒更早地通知京城的人士罷了。這就好比看到閃電,就知道接下來很可能會聽到雷聲,但在閃電發生時,雷聲也已經同時發生,只不過還沒有傳到耳朵里罷了。

(10)張衡發明地動儀擴展閱讀:

漢順帝陽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動儀的一個龍機突然發動,吐出了銅球,掉進了那個蟾蜍的嘴裡。

當時在京師(洛陽)的人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地震的跡象,於是有人開始議論紛紛,責怪地動儀不靈驗。沒過幾天,隴西(今甘肅省天水地區)有人快馬來報,證實那裡前幾天確實發生了地震,於是人們開始對張衡的高超技術極為信服。隴西距洛陽有一千多里,地動儀標示無誤,說明它的測震靈敏度是比較高的。

但由於歷史久遠張衡地動儀已經失傳,只留下一百多字的文字記載。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