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顧客
1. 什麼是為創造「顧客價值」而謀略
企業真正做到創造「顧客價值」面向市場,必須正確認識市場。要根據市場或顧客需求改變經營策略,就必須知道哪些客戶看重它的產品,哪些客戶不看重。對這家企業和其他客戶來說,不看重其產品的客戶是價值的破壞者,必須將那些破壞者清除出客戶群並重新加以調整。實現以市場為導向策略。
國外商務學教授喬治·戴列舉了市場為導向的4個「相互交織」的方面:評估、認識市場和同顧客的聯系、戰略性的思維過程以及機構與系統的相互結合。所有的這些綜合起來為刨造「顧客價值」奠定了基礎。
企業決策層的評估制度對創造最高「顧客價值」的其他3個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影響。面向市場的評估系統的特徵是靈活,風險耐受力強,富有首創精神和採用企業以外的參考標准。如果公司想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就必須建立評估系統,因為它們一切行動的動機是創造顧客價值。了解市場的活動是藉助這種評估系統帶來競爭優勢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實現面向市場的企業的戰略性思維過程的顯著特徵是,著眼企業以外,通過溝通客戶、加強聯系來准確把握市場供求趨向,形成准確的認識,希望企業產品領先於本行業,在競爭中擊敗對手。企業經營管理者應發揮積極作用並讓更多顧客參與公司的事務,還應該保持經常性。
2. 企業為什麼創造顧客 而非創造利潤 創造顧客的目的不還是創造利潤嗎
這段話是要放在新的企業經營哲學來看的,在新的企業經營哲學,特別是其中的市場營銷哲學,企業需要的是能長期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顧客。也就是非常注意顧客生命周期的價值。沒有顧客,就沒有利潤是空話。但是可以推測的是利潤也分大小,前面說到有些企業「只著眼眼前,做一些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短期行為」,而目的是追求當前的「利益最大化」,也就是抓在手上的錢最多。而在新的觀念之下,卻不是這樣的,它更多的是「追求價值平等」,就是企業給顧客的價值等於顧客給企業的價值,但是價值的形式有所改變。價值等於長期所得的錢、品牌價值、社會認同、商譽。。。。 同時,現實中常存在了短期的利益可能和長期利益相矛盾。與此同時。現在「顧客」的定義比以前的「顧客」的定義有了根本的改變。以前的顧客是一次性的,而現在的顧客是長期企業的購買者,也就是忠實顧客。所以越多的顧客,企業能獲得的長期價值就越多。
3. 「創造客戶價值」是什麼意思
創造客戶價值的意思是為客戶創造價值。
4. 市場營銷是怎樣為顧客創造價值的
當今企業面對的是一個買方市場,面對的是一個超競爭的市場環境,技術日新月異、產品更新頻繁、消費者需求偏好多變的超競爭環境中,企業競爭優勢正以逐漸加快的速度被創造出來和侵蝕掉。企業如何獲得競爭優勢,如何解決企業面臨的困境,需要我們回歸到營銷的本質為顧客創造價值的軌道上來,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對於從事營銷工作人們的一種觸動心底的反思。
現代市場營銷過程中,強調以顧客為中心,然後圍繞著這個中心明確顧客的需求,整合企業資源為顧客創造價值。為顧客創造價值是企業經營的出發點和歸宿,因而,深入認識什麼是顧客價值、什麼是顧客價值的構成因素、為顧客創造價值的途徑是什麼、如何對顧客價值進行管理,是企業制定營銷策略的基礎,創造競爭優勢的前提,也是每名營銷人員需要熟悉和理解。
一、什麼是顧客價值
顧客價值就是指產品或服務向顧客提供的效用(效用是用來衡量消費者從一組商品和服務之中獲得的幸福或者滿足的尺度)多少以及顧客從中感受到的滿足程度,而顧客滿意度是顧客價值的集中反映。顧客認為某些產品有價值,是因為他們所選產品的效用和服務能達到或超過他們的預期目的。優異的顧客價值是能夠在顧客心中造就與眾不同的驅動力,使顧客成為忠誠顧客,終身顧客。
二、顧客價值的構成
1、產品價值
產品價值由產品功能、特性、技術含量、品質、品牌等組成。產品價值始終是顧客價值構成的第一要素,產品是顧客給予企業服務的機會和通行證。
20世紀30年代的台灣,農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很落後,稻穀收割後都是鋪放在馬路上曬干,然後脫粒,砂子、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裡面。用戶在做米飯之前,都要經過一道淘米的程序,用起來很多不便,但買賣雙方對此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
王永慶卻從這一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帶領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不辭辛苦,不怕麻煩,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後再出售。這樣,王永慶就提高了產品的價值,米店賣的米質量高於其它米店一個檔次,米店的生意也日漸紅火起來。
2、服務價值
服務價值是指伴隨產品實體的出售,企業向顧客提供的各種附加服務,服務價值是構成顧客總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科技發展的進步產品在質量上的差異越來越小,同類產品愈來愈多,僅僅通過產品本身的特性來增加產品的差別化越來越困難。企業為了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開始重視對產品附加值的開發,而服務則是附加值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部分,受到企業的普遍重視。因此,在提供優質產品的同時,向消費者提供完善的服務,已成為現代企業市場競爭的新焦點。
在提高米質見到效果的同時,王永慶在服務上也更進一步。當時,用戶都是自己前來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於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非常不方便;而當時年輕人整天忙於生計,且工作時間很長,不方便前來買米,買米的任務只能由老年人來承擔。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於是超出常規,主動送貨上門,方便顧客的購買。
營銷是賣的藝術,是滿足他人的策略,是提高性價比的智慧。王永慶通過企業自身的突破創新和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以及服務質量,達到顧客滿意,贏得了競爭的優勢,同時也創造了企業的銷售利潤。
3、人員價值
對於顧客來說,人員價值主要表現為服務態度、專業知識、服務技能等,企業員工直接決定著企業為顧客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的質量,人員價值對企業、對顧客的影響作用是巨大的。顧客在服務終端,一線人員的價值,就是讓顧客滿意。
每次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明這家有多少人吃飯,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裡,並把缸里的陳米掏出來,先把新米放進缸里,再把舊米放在上面,以免剩餘的米時間長了發霉。這個小小的舉動王永慶令不少顧客深受感動,鐵了心專買他的米,大大提高了顧客對企業的忠誠度。
同樣是賣米,為什麼王永慶能將生意做到這種境界呢?關鍵在於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顧客,研究顧客的心理,研究顧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滿足顧客的需要。不單純賣給顧客簡單的產品,而是將顧客的需求變成自己的服務項目,與產品一同給予顧客。市場的競爭的根本是人的競爭,當王永慶能為顧客提供專業熱情的服務時,比競品持續不斷地多為顧客創造一點點價值時,顧客對你產品的選擇也就更堅定和持久。
4、形象價值
形象價值是指企業及其產品在社會公眾中形成的總體形象所產生的價值。包括企業的產品、技術、包裝、商標等所構成的形象所產生的價值,公司及其員工的經營行為、服務態度、工作作風等行為形象所產生的價值。形象價值與產品價值、服務價值、人員價值密切相關,在很大程度上是上述三個方面價值綜合作用的反映和結果,良好的品牌形象對企業來說是寶貴的無形資產,有助於簡化購買決策,增強購買信心。因此,企業應高度重視自身形象塑造,為企業進而為顧客帶來更大的價值。
在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市場競爭環境非常激烈,王永慶通過提升產品價值和細節的服務打造出米店的品牌形象,樹立了不同並超越於其它米店的形象價值。王永慶的生意越來越好,在從這家小米店起步,最終成為今日台灣工業界的「龍頭老大」.因此,令人感動的服務決不僅僅是微笑和服務口號能涵蓋的,它融合在每一個工作的細節里。如果去衡量的話,衡量的標准便是:你是否在與顧客交往的每一個環節上都細心地為顧客的方便與顧客的利益在著想?在如今技術高度發展、產品趨同的形勢中,一個企業如果想存活並發展,只有樂於把方便給予顧客,把利益給予顧客,把有效有價值的服務給予顧客,才能塑造出企業獨特的形象價值魅力,贏得顧客心。
三、為顧客創造價值的途徑
(一)、強化顧客的感知
顧客價值只是顧客的一種感受和體驗,是不可准確計算的。強化顧客感知關鍵是要強化有形證據在顧客服務中的作用。要求的一致性、產品的適宜性、價格的合理性、品牌的優異性、服務的完美性是決定顧客感受強弱的主要因素。企業通常可以採用高品質,優質服務的策略來達到這個目的。
(二)、獨特的服務
在激烈的競爭中,唯有盡力在不同的方面為顧客提供獨特服務才能避免陷入惡性的價格戰中。提供特殊服務的關鍵方法之一是關注細節。只有細節才能顯示企業服務到位,才能讓顧客感動。但只要是顧客關心的,就是有價值的。
(三)、協助顧客解決問題
企業在提供產品或服務後,要協助顧客達到使用產品或服務的目的,這種基於「雙贏」的夥伴型關系策略很快會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與顧客建立起良好穩定的客戶關系。
(四)、價值創新
價值創新是現代企業競爭的一個新理念,被認為是提高顧客忠誠度、保持企業持久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它不是單純提高產品的技術競爭力,而是通過為顧客創造更多的價值來爭取顧客,贏得企業的成功。 顧客價值創新的戰略焦點不在於競爭而在於顧客,不是為了擊敗競爭對手,也不是要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而是通過顧客價值創新,為顧客提供更具價值的產品或服務,以滿足不斷變化著的顧客需求與偏好。以優異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贏得用戶的忠誠,已成為企業增競力的一有效策略。
5. 如何理解「企業存在的唯一定義就是創造客戶」
企業的目的只有一個適當的定義:創造客戶。是客戶決定了企業是什麼。因為只有客戶,通過其對商品或服務的購買,才使經濟資源轉化為財富,物品轉化為商品。企業想生產什麼並非十分重要。客戶想買什麼,什麼是他們的認知價值,那才是決定性的。他們決定著企業是什麼,企業生產什麼,企業是否會興旺。 例如喬布斯設計蘋果ipad,顛覆了大家以往的使用方式,他給了大家沒用過的東西,大家覺得好,就是創造出了客戶。你可以拿出世界上最好的產品和服務,但是如果無人問津,那你肯定要失敗。企業的成功。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於你為客戶服務的方式,即不但滿足客戶的需要,而且向他們提供超值的服務。
6. 如何創造客戶需求
有一句諺語叫「牛不喝水強按頭」,意思是強迫某人做某事。這當然是做不到的,但我們可以想辦法讓牛主動喝水:第一,把牛放出去運動,運動出汗後,牛自然會喝水,以補充身體內的水分。第二,在牛草料里放點鹽,牛吃草後自然會產生飢渴,有了飢渴也就有了喝水的需求。可見,要想讓人主動做某件事,必須給他創造一定的需求。 人們買東西時也是有心理需求的,搞銷售的,就是要把人們的那種需求,給它明顯化,給它擺出來,這樣就起到了銷售的作用。這就好比在我們家裡,有一口掛鍾,如果這個掛鍾掛歪了,你第一個反應動作是什麼?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會說:「去把它扶正。」而且是不用別人提醒,自己也會馬上這么做。為什麼不用呢?因為這是自己的家,東西歪了看著不舒服。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們內心有一個正確的圖像,如果與現實出現了反差,歪了,就會產生認知不和諧,這時人們就會感覺有種壓力,有種不安的感覺,甚至會因此產生一種動力——把它扶正。並且,這種動力是自動自發,自行負責的。 銷售就是這么進行的,當人們的現狀是歪的時,我們必須給他樹立新的正確的圖像。否則,倘若客戶心中沒有正確圖像,歪的時候,他也會覺得我現在挺正常的。但當你把新的圖像給他樹立了,樹立的比較清晰後,客戶就會喜新厭舊,就開始對舊的不滿意。當客戶覺得有了新的方案時,他就一定要把舊的狀況改變。他便會自動搜索,自動校正,直至他將現在的圖像和你給他樹立的圖像吻合了以後,才會覺得滿意,這樣,客戶也就達成了你的成交目的。 銷售是要學點心理學理論的。當客戶圖像是歪的時,當他的現狀並不好的時候,他可能會忍耐、會將就,所以我們做銷售的工作,就是要把新圖像給他樹立清楚。一個擅長描繪新圖像、描繪客戶心中願景的人,就能夠把生意做成。 在現實中,為什麼期房都會比現房好賣呢?因為銷售就是在賣未來,一個優秀的銷售員,描繪出來的美好願景,往往遠遠美好過真實的現房。由於人性中有「追求快樂,逃避痛苦」這樣一個規律,所以我們在為客戶建立新圖像時,一定要「把好處說夠,把痛苦說透」,這樣成交就已經實現了一半
7. 第3章 為什麼說企業的唯一目的是創造顧客
德魯克來說,顧客是企源業生存的基礎。創造顧客必須先考慮如何滿足客戶的需求、如何認知客戶考慮的價值所在,更重要的是究竟如何創造客戶的需求。企業只有贏得了顧客,才能真正擁有市場。
德魯克說,什麼是企業,這是由顧客決定的。因為只有當顧客願意購買商品與服務時,企業才能把經濟資源轉變成財富。要想使企業獲得生存空間,就必須有顧客購買產品。這就需要企業管理者凡事都要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問題。
8. 如何創造真正的客戶價值
價值可以是定量的,比如價格、服務速度等,也可以是定性的,比如設計、客戶體驗等。我們的產品或服務如果能達到以下的幾點目標,那麼將有助於我們為客戶創造價值。(1)新穎性;有時我們理解的先進性新穎性並不是很准確,我們總在努力地發明或創造一些從未出現過的產品或功能或服務,實際上這是極端地困難的,可笑的是我們研究了幾年,終於新產品發布了,但你卻可悲的發現在別的地方類似的產品已經泛濫成災。所謂的新穎性,我的理解是如果能夠滿足客戶從未感受和體驗過的全新需求,那是上上者,如果能讓客戶用得更開心更方便更提高效率節約成本,那也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因此新穎性並不總與技術有關。
(2)高性能;改善產品和服務性能是一個傳統意義上創造價值的普遍方法。但說實話,有時候性能是一種陰謀,比如PC行業的摩爾定律,夠牛逼了吧,你辛辛苦苦的血汗錢終於買了台PC
,但用不到一年,他們說OUT了,要更新換代了,速度越來越快,磁碟空間越來越大,應用軟體越來越復雜與佔用空間,可憐的人類變得越來越傻瓜。我也認為盡管性能不斷地飄高,但並未能在用戶需求方面促成對應的增長。
(3)可定製化;定製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個別客戶或客戶細分群體的特定需求來創造價值。這是中國軟體應該深思與努力的方向,我始終覺得讓客戶參與製作與定製是一個非常好的思路,舊社會舊年代裡我們可以將客戶視作傻瓜,但新社會新年代裡我們要讓客戶變得聰明與主動,也讓他們在爽歪歪的定製與製作過程中真正地體驗到當家作主的感覺。
(4)好的設計,好的用戶體驗;
這一點不用多說,看看蘋果的系列產品吧。但中國真的缺乏人才或者說真的缺乏這種理念。
(7)風險抑制;當客戶購買產品和服務的時候,幫助客戶抑制風險也可以創造客戶價值。
(8)品牌/身份地位;客戶可以通過使用和顯示某一特定品牌而發現價值。這個國外做得很好,比如勞力士,萬寶龍,賓士,寶馬,LV,
GUCCI等,但中國人用得最廣最透最濫,比如「表哥」「表叔」們。
(9)可達性;將產品和服務提供給以前接觸不到的客戶是另一個創造價值的方法。這既可能是商業模式創新的結果,也可能是新技術的結果,或者兼而有之。
(10)便利性/可用性。
使事情更方便或容易使用可以創造可觀的價值。一個軟體,如果需要培訓幾天客戶才能使用,那是一個失敗的產品,產品是要為客戶提供便利與提高效率的,簡單性永遠是產品追求的第一目標。
9. 為什麼說德魯克「創造顧客」學說是局限性的
德魯克「刨造顧客」學說的不足
我們發現,通過剖析上述文字,可以明顯發現德魯克「創造顧客」的觀點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德魯克立論的基礎是值得商榷的。德魯克認為:「要想知道企業是什麼,必須從理解企業的目的開始。企業的目的必須存在於企業本身之外,存在於社會之中,因為企業是社會的一部分。」
明顯地,德魯克拋開了企業主體去談企業存在的目的。正如同個體的人一樣,每一個人存在的目的,並不需要外在的社會去定義,而是由每一個作為主體的人,自己定義自身存在的目的的。也就是說,企業存在的目的,不應當由社會定義,而應當由企業自身定義。只是企業在定義和追求自身的目的時,不能脫離社會的基本准則和社會現實環境。用德魯克的話說,就是「對其功能的考驗,都是來自外部的」。
第二,德魯克混淆了目的與工具。正如人生存不是為了吃飯,人吃飯只是為了生存一樣,企業存在並不是為了創造顧客,創造顧客只是企業存在的必要條件。企業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企業人自身的需要,這個需要是一個復雜的慾望集合,包括財富、成就以及其他一切人們所嚮往的美好東西,我們將滿足這些綜合的需要統稱為追求幸福。
第三,德魯克將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的個別活動如營銷、創新神聖化了。他說:「由於企業的目的是創造顧客,因此,任何企業都有兩項職能,也僅有這兩項基本職能——營銷和創新。」在這里,德魯克犯了一個邏輯錯誤。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含著多樣的相互之間有密切聯系的工作內容,營銷和創新只是其中的兩項,而其他的工作內容如生產、原材料的供應等,與營銷和創新在邏輯上居於同等重要的地位,對企業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從德魯克的學術源流看,德魯克被視為經驗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句名言大致反映了他對管理學的觀念。他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經驗主義學派以向大企業提供當代的管理企業經驗和科學方法為目標,並認為管理學就是研究管理經驗,通過對管理人員在個別情況下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的研究,可以使人們懂得在將來相應的情況下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解決管理問題。不難發現,經驗主義學派的主要缺點,是容易受個別的、特定時代的企業管理實踐的左右,其得出的結論缺乏整體的、理論的、人文的和歷史的高度,因而很可能不具有普適性。德魯克「創造顧客」觀點的缺陷就在於,他只是把一個經驗當做理論,而沒有對其進行理論上的和哲學上的深入思考。
3.德魯克提出「刨造顧客」學說的時代背景
在分析德魯克的「創造顧客」學說之前,需要先了解德魯克在1973年提出「創造顧客」學說的時代背景。
20世紀70年代初有幾個特殊的矛盾「交相輝映」。一是世界大格局的冷戰,美蘇爭霸使得美國深受壓力,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日等國快速復甦,加重了美國企業的競爭壓力,三是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四是美國國內出現了戰後的第六次經濟危機,以美元為核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幾近崩潰。
這一時期,西方國家普遍出現了生產過剩和經濟滯脹的現象,而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國家運用石油武器對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行石油禁運,削減石油產量,結果石油價格暴漲,導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石油危機的出現,嚴重影響了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
上述的國際國內環境,使得這次經濟危機成為戰後以來美國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具有兩個突出特點:第一,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與嚴重的財政金融危機交織;第二,美國的經濟危機與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大體上同時發生,是世界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據美國官方統計,1972年,美國工人年失業人數為484萬,1973年為431萬,比戰後歷次經濟危機時的失業人數都高。一方面是大量的失業,另一方面是生產的增長。1972年全年,美國工業生產總值比1971年增長約9.2%,到1973年11月達到最高點時,比1972年12月增加約4.6%。不難想像,生產總值和失業人數的增加必然導致生產大於需求。表現在微觀上,就是企業普遍感受到市場的壓力。
作為一位經驗主義管理學者,德魯克將管理的重心放在了營銷和顧客上,並提出了「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顧客』」這一觀點。因為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德魯克的觀點較好地迎合了當時企業的需要。坦率地講,德魯克的「創造顧客」學說根本就不是一個嚴肅的理論,而更像是為那些因營銷困難而尋求解決方案的企業提供的一個「管理咨詢」建議,這個建議不具有理論特徵,也不該被原封不動地拿來當成我們這個時代的法寶。
最後,有必要簡單地探討一下我們對大師,尤其是國外大師的態度問題。
自工業文明以來,西方國家在科技和工業領域率先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這導致了兩個直接的結果:一是西方國家變得強大,並且通過政治和軍事的手段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擴張;二是西方國家在科技發展和實力擴張的過程中,奠定了自己在文化、思想、科技等方面的領先優勢,並在意識形態領域逐漸占據了統治地位。
由於上述原因,在封建統治下故步自封的中國不可避免地遭到了西方的侵略、掠奪,也殘留下了崇洋媚外的劣習,在許多方面,我們的一些人唯西方馬首是瞻,失去了主體意識和創造性。
有的人會說,大師之所以能成為大師,他們必有過人之處,不可能犯低級的錯誤。但事實並非如此,不僅是管理學大師,無數比管理學大師還要偉大的人物都不可避免地會犯這樣或那樣的認識錯誤,因為不論是什麼樣的人,在認識上都是有局限的。
今天的中國學者或企業管理者,尤其沒有必要再崇洋媚外。西方管理思想先進並不是因為西方智慧達到了我們無法企及的高度,而是因為企業在西方的出現和發展普遍早於中國,使得西方更早著手於企業管理的研究。說到底,西方企業管理思想的根本特點是早,而不是深刻或完善,因此中國無須盲從。我們應當結合人類發展的時代特點,以及中國自身的需要與歷史文化背景,提出中國式的管理思想、方法和工具。
管理學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理論和方法都在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著重要的、有時是革命性的變化。在德魯克提出「創造顧客」學說38年後的今天,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需要站在時代的高度,去探索企業存在的究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