耬的發明者
Ⅰ 紙的發明者
西元1933年,世界上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終於在新疆羅布淖爾漢代烽燧亭遺址出土了,這就是羅布淖爾紙。這片紙雖然不是世界上最早的紙,但它是中國第一次出土古紙的實物,更重要者,它的出土證明西漢時期已經造紙了。據考古學家黃文弼研究,同時出土的木簡年份為黃龍元年〈西元前49年〉,黃龍是漢宣帝的年號,因而斷定它是西漢時期的麻紙。此後,中國陸續出土許多西漢時期的紙,最早的古紙是漢文帝、景帝時期,從而證明西漢時代就已經出現紙了。
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擴大紙的來源,使紙得以大規模推廣
Ⅱ 農具是誰發明的
農具是古人發明,不是專人的發明的專利,至今也無法考證.
中國古代的農業機械,介紹幾種主要的農具:
1.漢唐以來的耕犁
我國很早就發明了耒耜,用耒耜來翻整土地,播種莊稼,進行農業生產。隨著生產的發展,耒耜發展成犁。不過在戰國時期以前,人們使用的只是石制、木製、骨制和少量的銅制整地工具。後來由於牛耕的出現和冶鐵業的興起,戰國時期便出現了鐵制的耕犁,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和河南輝縣都出土過戰國時期的鐵犁鏵。鐵犁鏵的發明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它標志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新時期,也標志著人類改造自然的斗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漢代的播種機——三腳耬
我國在戰國時期就有了播種機械。漢武帝的時候,趙過在一腳耬和二腳耬的基礎上,創造發明了能同時播種三行的三腳耬。一頭牛拉著,一人牽牛,一人扶耬,一天就能播種一頃地,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漢武帝曾經下令在全國范圍里推廣這種先進的播種機。
3.灌溉機械——龍骨水車
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龍骨車,古書上都叫翻車,據《後漢書》記載,這一灌溉機械是東漢末年發明的。最初是利用人力轉動輪軸灌水,後來由於輪軸的發展和機械製造技術的進步,發明了以畜力、風力和水力作為動力的龍骨水車,並且在全國各地廣泛使用。根據動力的不同,龍骨水車有下列幾種。
4.先進的糧食加工機械——水碓和水磨
穀物收獲脫粒以後,要加工成米或面才能食用。我國古代在糧食加工方面發明了不少機械,如磨、碾、碓、扇車、羅等,後來又發明了用水力做動力的水碓和水磨,這些機械效率高,應用廣,是農業機械方面的重要發明。
水碓是利用水力舂米的機械,在西漢末年就出現了,漢代桓譚(約前23—後50)的《桓子新論》里有關於水碓的記載。
Ⅲ π是誰發明的
祖沖之發明的;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
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
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
拓展資料
圓周率(Pai)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希臘字母π表示,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π也等於圓形之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是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形狀的關鍵值。 在分析學里,π可以嚴格地定義為滿足sin x = 0的最小正實數x。
圓周率用字母 π(讀作pài)表示,是一個常數(約等於3.141592654),是代表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它是一個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圓周率去進行近似計算。而用十位小數3.141592654便足以應付一般計算。即使是工程師或物理學家要進行較精密的計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數點後幾百個位。
Ⅳ 紙的發明者是誰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是誰發明的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是東漢宦官蔡倫發明的。主要依據是《後漢書·蔡倫傳》的記載。書上說:「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即按書寫需要裁好的絲織品)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發明、創造)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因此,後來的一些中、外著作,都據以尊東漢時代的蔡倫是紙的發明者,把他向漢和帝劉肇獻紙的公元105年,作為紙的誕生年份。
但自從1933年,已故考古學家黃文弼在新疆羅布淖爾地區發現了一片西漢中葉古紙後,對造紙術的發明問題產生了不同的看法。1957年5月8日,在陝西省西安市郊灞橋磚瓦廠工地古墓中又發現了成疊的古紙殘片88片。這成疊古紙墊在三面銅鏡下面,墊得很厚,雖然已成碎片,但邊沒有完全腐爛。這一發現,更引起了研究者的興趣。經考古學家考證,認為這一墓葬不會晚於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因此灞橋紙的年代也可大致確定在公元前118年以前。這個時間比蔡倫造紙的年代要早200多年。另外,1973年至1974年,在甘肅漢居延遺址又發掘出兩張西漢後期的麻紙。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1986年6月至9月,甘肅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者在天水馬灘西漢墓內發掘了一張地質地圖,此紙長5.5厘米,寬2.6厘米。這個最新發現的西漢紙質地圖是目前所街道的最早的紙張實物。這些都有力地證明了中國古代在西漢初期就發明了可用於書寫和繪畫的紙。
除此以外,在史籍里,早在蔡倫以前,也有一些關於紙的記載。如《三輔舊事》上曾說:衛太子劉據鼻子很大,漢武帝不喜歡他。江充給他出了個主意,教他再去見武帝時「當持紙蔽其鼻」。太子聽從了江充的話,用紙將鼻子掩蓋住,進宮去見壏帝。漢武帝大怒。此畫發生在公元前91年。又如《漢書·趙皇後傳》記載:漢武寵妃趙飛燕的妹妹趙昭儀要害死後宮女官曹偉能,就派人送去毒葯和一封「赫蹄書」,逼曹偉能自殺。據東漢人應劭解釋,「赫蹄」即「薄小紙也」(後來稱為絲棉紙)。再如《後漢書·賈逵傳》說,公元76年漢章帝令賈逵選二十人教以《左氏傳》,並「給簡、紙經傳各一通「。以上有關紙的文獻記載,都早於公元105年,即蔡倫向漢和帝獻紙那一年。
Ⅳ 最早的農具是誰發明的
農具是古人發明,不是專人的發明的專利,至今也無法考證.
中國古代的農業機械,介紹幾種主要的農具:
1.漢唐以來的耕犁
我國很早就發明了耒耜,用耒耜來翻整土地,播種莊稼,進行農業生產.隨著生產的發展,耒耜發展成犁.不過在戰國時期以前,人們使用的只是石制、木製、骨制和少量的銅制整地工具.後來由於牛耕的出現和冶鐵業的興起,戰國時期便出現了鐵制的耕犁,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和河南輝縣都出土過戰國時期的鐵犁鏵.鐵犁鏵的發明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它標志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新時期,也標志著人類改造自然的斗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漢代的播種機——三腳耬
我國在戰國時期就有了播種機械.漢武帝的時候,趙過在一腳耬和二腳耬的基礎上,創造發明了能同時播種三行的三腳耬.一頭牛拉著,一人牽牛,一人扶耬,一天就能播種一頃地,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漢武帝曾經下令在全國范圍里推廣這種先進的播種機.
3.灌溉機械——龍骨水車
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龍骨車,古書上都叫翻車,據《後漢書》記載,這一灌溉機械是東漢末年發明的.最初是利用人力轉動輪軸灌水,後來由於輪軸的發展和機械製造技術的進步,發明了以畜力、風力和水力作為動力的龍骨水車,並且在全國各地廣泛使用.根據動力的不同,龍骨水車有下列幾種.
Ⅵ linux是誰發明的
是林納斯·托瓦茲發明的。
linux於1991年10月5日發布,其創始人是林納斯·托瓦茲。托瓦茲利用個人時間及器材創造出了這套當今全球最流行的操作系統(作業系統)內核之一。現受聘於開放源代碼開發實驗室,全力開發Linux內核。
Linux不僅系統性能穩定,而且是開源軟體。其核心防火牆組件性能高效、配置簡單,保證了系統的安全。在很多企業網路中,為了追求速度和安全,Linux操作系統不僅僅是被網路運維人員當作伺服器使用,Linux既可以當作伺服器,又可以當作網路防火牆是Linux的 一大亮點。
(6)耬的發明者擴展閱讀:
linux的特性:
1、基本思想。Linux的基本思想有兩點:第一,一切都是文件;第二,每個軟體都有確定的用途。其中第一條詳細來講就是系統中的所有都歸結為一個文件,包括命令、硬體和軟體設備、操作系統、進程等等對於操作系統內核而言,都被視為擁有各自特性或類型的文件。
2、完全免費。Linux是一款免費的操作系統,用戶可以通過網路或其他途徑免費獲得,並可以任意修改其源代碼。這是其他的操作系統所做不到的。
3、完全兼容POSIX1.0標准。這使得可以在Linux下通過相應的模擬器運行常見的DOS、Windows的程序。這為用戶從Windows轉到Linux奠定了基礎。許多用戶在考慮使用Linux時,就想到以前在Windows下常見的程序是否能正常運行,這一點就消除了他們的疑慮。
4、多用戶、多任務。Linux支持多用戶,各個用戶對於自己的文件設備有自己特殊的權利,保證了各用戶之間互不影響。多任務則是現在電腦最主要的一個特點,Linux可以使多個程序同時並獨立地運行。
5、良好的界面。Linux同時具有字元界面和圖形界面。在字元界面用戶可以通過鍵盤輸入相應的指令來進行操作。它同時也提供了類似Windows圖形界面的X-Window系統,用戶可以使用滑鼠對其進行操作。
Ⅶ 耬的歷史
那些不了解西方農業史的人,在得知西方直到公元 16世紀還沒有條播機時,或許要大吃一驚。西方在使用條播機之前,種子是用手點播的。這是極大浪費,而常常要把當年收成的一半穀物留作翌年播種。用於撒播的種子,發芽後長成植株時,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爭奪水分、陽光和營養,而且還有個不能解決的問題是無法除草。
雖然條播機從未傳到歐洲,但中東的蘇米爾人在3500年前有過原始的單管種子條播機,不過效率很低。是我國在公元前2世紀發明的多管種子條播機耬車(後來印度也予以採用),才在歷史上第一次有效地播種。這種條播機只需要用一頭牛、一匹馬或一匹騾子來拉,並按可控制的速度將種子播成一條直線。
我國出土的小型鐵耬鏵,年代大約為公元前2世紀。一位叫做趙過的政府官員於公元前85年向京城地區推廣耬車。在《正論》中保留下的片斷曾說:
「牛拉三個犁鏵,由一人操縱,滴下種子,並同時握住條播機(耬車)。這樣,一天內可播種667公畝。」
後來的農學家王禎對此做了較詳細的描述。
「劐……或播種用鏵,是耬車播種時用的鏵,類似三角犁鏵,但較小些,中間有一高脊,10厘米長,8厘米寬。將劐插入耬車腳背上的二孔中並緊緊綁在橫木上。這種鏵入地8厘米深,而種子經過耬腳撒落下來,因此能在土中種得很深,並使產量大為提高。用耬車耕種的土地,如同用小犁犁過那樣。」
我國播種系統在效率上至少是歐洲系統的10倍,而換算成收獲量的話,則為歐洲的30倍。而這正是經歷1700年的情況。在整個這段期間,我國在農業生產率方面比西方要如此先進很多,以致在世界的這兩半部分之間只能看到這樣的對比,即我國頗像今天所說的「發達國家」,而西方是「發展中國家」。
西方的第一部種子條播機是受到我國的啟示而製成的。但由於耬車大都用於北方,遠離歐洲人常來常往的我國南方的港口,因此,實際的實驗樣品並未運到歐洲。歐洲人所看到的只是關於它的概略的文字描述。口頭傳說和書中不精確的文字描述與圖畫,不能使得到消息的歐洲人很充分地了解其構造,他們不得不重新創制種子條播機。結果,歐洲種子條播機依據的原理十分不同於中國的原理,這種情況正是屬於「刺激性傳播 」,即某種思想的傳播,不一定伴隨結構細節的傳播。這樣,歐洲人終於有了他們的條播機,但在工作成本上,它只會令人掃興。
公元1566年,威尼斯參議院給歐洲最早的條播機授予了專利權,其發明者是卡米羅·托雷洛。留下詳細說明的最早條播機是公元1602年波倫亞城的塔蒂爾·卡瓦里納的條播機,但很原始。歐洲第一個真正條播機是傑思羅·塔爾發展起來的。公元1700年後不久,此機便已生產,對其敘述發表於公元1731年。但歐洲的這種及其後那些類型的條播機既昂貴又不可靠。一直到公元19 世紀中葉,歐洲才有足夠數量的堅實而質量又好的條播機。
公元18世紀歐洲出現過詹姆斯·夏普發明的一種較好的種子條播機,但只單行播種,而且太小,因此,其功能雖好,卻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由於缺乏這方面的工程技術知識,歐洲在公元19世紀中葉以前的種子條播機基本上無效,也不經濟。因此,歐洲在種子條播機這個問題上,白白浪費了兩個世紀的時間,這是因為未能利用耬車固有的原理。
中國是世界上機械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在機械方面有許多發明創造,在動力的利用和機械結構的設計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國勞動人民很早以前已經懂得用牛、馬來拉車了,到2500多年以前,牲畜力己被利用到農業生產方面,當時人們除了利用牲畜馱拉運輸外,並利用牲畜來幫助耕田和播種。
在戰國時期就有了播種機械。我國古代的耬車,就是現代播種機的始祖,因播種幅寬不一,行數不同,漢武帝的時候,趙過在一腳耬和二腳耬的基礎山,創造發明了能同時播種三行的三腳耬。一人在前面牽牛拉著耬車,一人在後面手扶耬車播種,一天就能播種一頃地,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漢武帝曾經下令在全國范圍里推廣這種先進的播種機,還改進了其他耕耘工具,加以提倡代田法,對當時農業生產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八九十年代在我國北方還有許多農村在使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隨著手扶拖拉機的推廣,耬車的使用越來越少。已經很少能見到了。
Ⅷ 兩彈一星的發明者是誰
只要抄這世界上還有中國人,就會有人記得岳飛文天祥,就會有人記得??鄧稼先!!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些輝煌的名字:
兩彈一星元勛:空氣動力學家郭永懷院士
兩彈一星元勛:中國核物理泰斗王淦昌院士
兩彈一星功勛:核物理學家錢三強院士
兩彈一星功勛:物理冶金學家吳自良院士
兩彈一星功勛:物理學泰斗錢學森院士
兩彈一星功勛:物理學家彭桓武
同時讓我們也記住一個名字,美國人楊振寧,他為自己的國家(美國)又增加了一個諾貝爾獎.
兩彈元勛——鄧稼先
Ⅸ C++的發明者是誰
美國AT&T貝爾實驗室來的本賈尼·斯特勞斯自特盧普(Bjarne Stroustrup)博士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發明並實現了C++(最初這種語言被稱作「C with Classes」)。
一開始C++是作為C語言的增強版出現的,從給C語言增加類開始,不斷的增加新特性。虛函數(virtual function)、運算符重載(operator overloading)、多重繼承(multiple inheritance)、模板(template)、異常(exception)、RTTI、命名空間(name space)逐漸被加入標准。
1998年國際標准組織(ISO)頒布了C++程序設計語言的國際標准ISO/IEC 1988-1998。C++是具有國際標準的編程語言,通常稱作ANSI/ISOC++。
Ⅹ 耬車是誰發明的
西漢的趙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