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發明醫生
⑴ 醫生行業的老祖宗是誰
扁鵲
扁鵲(公抄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勃海郡鄭(今河南鄭州新鄭市)人,或齊國盧邑(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人,也有記載為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縣北)人。戰國時代名醫。《史記》等載其事跡涉及數百年。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相傳扁鵲曾醫救虢太子,扁鵲死後,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於今永濟市清華鎮東。 扁鵲年輕時虛心好學,刻苦鑽研醫術。他把積累的醫療經驗,用於平民百姓,周遊列國,到各地行醫,為民解除痛苦。由於扁鵲醫道高明,為百姓治好了許多疾病,趙國勞動人民送他「扁鵲」稱號。
發明創造:《內經》和《外經》,四診法(即望、聞、問、切)
⑵ 30年後醫生真的被機器人代替嗎
如今的科技已經走到盡頭了,別相信那些什麼智能,是根本不可能發明出來的,那些簡單的機器人,根本不會產生智能的。當智能到來時,意味著人類的滅絕
⑶ 世界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醫生
1.白求恩
全名諾爾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產黨員,國際主義戰士,著名胸外科醫師。1890年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8年來到中國參與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他在中國工作的一年半時間里為中國抗日革命嘔心瀝血,毛澤東稱其為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
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82—1885年在維也納綜合醫院擔任醫師,從事腦解剖和病理學研究。然後私人開業治療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夢的解析》,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標志著精神分析學派最終形成。
3.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公元1822-1895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類型、習性、營養、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業微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並開創了微生物生理學。循此前進,在戰勝狂犬病、雞霍亂、炭疽病、蠶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從而創立了經典免疫學。
4.J.利斯特(Lister,Joseph,1827~1912)英國外科醫生。他認為傷口中的腐爛和分解過程是由微生物所引起。1865年他用石炭酸消毒法進行復雜骨折手術獲得成功,他還用石炭酸消毒手術室、手術台、手術部位和傷口。並用復雜的包紮法包紮傷口。防腐法大大地減少了創傷化膿和手術後的死亡率。但還是沒有完全解決傷口的感染問題。1886年E.貝格曼(1836~1907)採用熱壓消毒器進行消毒,外科才真正進入了無菌手術的時代。
5.弗洛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她創立護士學校,傳播其護理學思想,提高護理地位,使護理學成為一門科學。她因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率護士進行戰地救護而聞名,被譽為「提燈女神」。1908年3月16日,她在88歲高齡時被授予倫敦城自由獎。她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女護士,開創了護理事業。「5.12"國際護士節是全世界護士的共同節日,就是為了紀念這位近代護理的創始人而設立的,這一天就是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的生日。
(3)單發明醫生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是指扁鵲、華佗、張仲景、皇甫謐、葉桂、孫思邈、錢乙、宋慈、李時珍、葛洪,所屬領域是中醫和中葯。著有作品《扁鵲內經》、《外經》、《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
⑷ 英國醫生誰發明了體溫計
第一個體溫計是來伽利略在16世紀時發自明的。但直到300年後才設計出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的體溫計。1714年,加布里埃爾·華倫海特研製了在水的冰點和人的體溫范圍內設定刻度的水銀體溫計。一位荷蘭醫生用它來給發熱病人量體溫,但體溫計仍然太大了,大多數醫生未能很快使用它。後來,奧爾伯特在1867年設計了一個能快速而准確測量體溫、長度只有約15厘米的體溫計。
⑸ 醫生的書寫字亂死了,到低是誰發明
當然是他們醫生自己發明的
⑹ 至今為止共有幾位科學家因有關醫療器械的發明而獲得諾貝爾獎
諾貝爾生理學來或醫學獎頒發給醫自學醫療器械的發明領域相對較少,大概有8位科學家的獲獎與此相關。
1924年,荷蘭醫生威廉·埃因托芬「由於發明心電圖裝置」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77年,美國醫學物理學家羅莎琳·薩斯曼·耶洛「由於開發肽類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技術RIA」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79年,美國物理學家阿蘭·麥克萊德·科馬克與英國電機工程師高弗雷·豪斯費爾德「由於開發計算機輔助的斷層掃描技術CT」共同獲得197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91年,德國馬普生物物理化學所的厄溫·內爾與伯特·薩克曼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開發了膜片鉗這項技術。這一發明使得記錄單個離子通道的電流成為了可能,這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了離子通道參與的基本細胞過程,如動作電位和神經活動。兩位教授「由於發現細胞中單離子通道的功能」獲得了1991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3年,美國化學家保羅·克里斯琴·勞特伯與英國科學家彼得·曼斯菲爾德「由於他們發現核磁共振成像NMRI」獲得了200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⑺ 有關一個醫生的小說!主角獲得了未來的醫療系統!最後獲得了諾貝爾獎的
鄭仁《手術直播間》主角獲得了未來的醫療系統,最後獲得了諾貝爾獎的。
《手術直播間》內是連載於容起點中文網的都市小說,作者是真熊初墨,一個外科的小醫生,一不小心得到了系統加持,橫掃醫學界,妙手回春,活人無數。鄭仁:主角,海城醫院外科醫生,偶然得到一個系統,醫術水平大漲,開始他的行醫救人之路。魯道夫·瓦格納:德國醫學教授,被鄭仁醫學水平折服,成為他的副手。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葯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895年創立的獎項。
⑻ 第一個發明聽診器的人是誰
雷內克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發明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19世紀的某一天,急駛而來的馬車在法國巴黎一所豪華府第門前停下,車上走下了著名醫生雷內克,他是被請來給這里的貴族小姐診病的。面容憔悴的小姐,坐在長靠椅上,緊皺著雙眉,手捂胸口,看起來病得不輕。等小姐捂著胸口訴說病情後,雷內克醫生懷疑她染上了心臟病。
若要使診斷正確,最好是聽聽心音,早在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文集》中,就已記載了醫生用耳貼近病人胸廓診察心肺聲音的診斷方法。雷奈克也從中獲知這一聽診方法,平時常常用來診察病人。但是,當時的醫生都是隔著一條毛巾用耳朵直接貼在病人身體的適當部位來診斷疾病,而這位病人是年輕的貴族小姐,這種方法明顯不合適。雷內克醫生在客廳一邊踱步,一邊想著能不能用新的方法。看到醫生冥思苦想的樣子,屋內的人也不敢隨便走動和說話。
聽診器的發明者雷內克醫生走著、走著,雷內克醫生的腦海內突然浮現出前幾天,他見到的一件事情。那是在巴黎的一條街道旁邊,堆放著一堆修理房子用的木材。有一天,幾個孩子在木料堆上玩兒,其中有個孩子用一顆大釘敲擊一根木料的一端,他叫其它的孩子用耳朵貼在木料的另一端來聽聲音,他敲一敲,問一問「聽到什麼聲音了?」「聽到了有趣的聲音?」孩子們笑著回答。
正在他們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雷內克醫生路過這里,他被孩子們的玩耍吸引住了,就停下腳步,他細地看著孩子們玩兒。他站在那裡看了很久,忽然興致勃勃地走了過去問:「孩子們,讓我也來聽聽這聲音行嗎?」孩子們愉快地答應了。他把耳朵貼著木料的一端,認真地聽孩子們用鐵釘敲擊木料的聲音。「聽到了嗎?先生。」「聽到了,聽到了!」
雷內克醫生靈機一動,馬上叫人找來一張厚紙,將紙緊緊地捲成一個圓筒,一頭按在小姐心臟的部位,另一頭貼在自己的耳朵上。果然,小姐心臟跳動的聲音連其中輕微的雜音都被雷內克醫生聽得一清二楚。他高興極了,告訴小姐的病情已經確診,並且一會兒可以開好葯方。
雷內克醫生回家後,馬上找人專門製作一根空心木管,長30cm,口徑0.5cm,為了便於攜帶,從中剖分為兩段,有螺紋可以旋轉連接,這就是第一個聽診器,它與現在產科用來聽胎兒心音的單耳式木製聽診器很相似。因為這種聽診器樣子像笛子,所以被稱為「醫生的笛子」。雷奈克由此發明了木質聽診用具,是一種中空的直管。雷奈克將之命名為聽診器。後來,雷內克醫生又做了許多實驗,最後確定,用喇叭形的象牙管接上橡皮管做成單管聽診器,效果更好。單管聽診器誕生的年代是1814年。由於聽診器的發明,使得雷內克能診斷出許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後人尊為「胸腔醫學之父」。雷內克醫生死於1826年,年僅45歲。
1840年,英國醫師喬治·菲力普·卡門改良了雷內克設計的單耳聽診器。卡門認為,雙耳能更正確地診斷。他發明的聽診器是將兩個耳栓用兩條可彎曲的橡皮管連接到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上,聽診器是一個中空鏡狀的圓椎。卡門的聽診器,有助於醫師聽診靜脈、動脈、心、肺、腸內部的聲音,甚至可以聽到母體內胎兒的心音。
1937年,凱爾再次改良卡門的聽診器,增加了第二個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可產生立體音響的效果,稱為復式聽診器,它能更准確地找出病人的病灶所在。可惜凱爾的改良品未被廣泛採用。近來又有電子聽診器問世,它能放大聲音,並能使一組醫師同時聽到被診斷者體內的聲音,還能記錄心臟雜音,與正常的心音比較。雖然新型聽診器不斷問世,但是醫師們普遍愛用的仍然是由雷內克設計,經卡門改良的舊型聽診器。
⑼ 中國古代的著名醫生
(1)先秦時期:扁鵲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醫生,後代把他奉為「脈學之宗」,他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法,從脈象中診斷病情。切脈是扁鵲的主要成就。四診法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兩千多年來一直為中醫所沿用。
(2)兩漢時期:
①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②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被稱為「醫聖」,其代表作《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
(3)隋唐時期:①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葯學成果,並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葯學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
(4)明清時期: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葯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李時珍重視實地考察和試驗觀察,注意運用比較方法,所以他對葯物的認識和總結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本草綱目》對葯物的分類反映了由低級到高級的生物進化觀。李時珍還提出「鳥產於林,故羽似葉」的觀點,反映了他在動物適應環境、相關變異以及遺傳特徵等方面的新認識。
Easier said than done.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