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的節日
❶ 在春節,元宵節及寒假期間,以傳統節日為契機,創新性的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教育活動,從身邊小事做起,
我們中國每年都要過來一次春節自,但是,以前我一直都不知道它的來歷。通過在互聯網上查找有關資料,我才知道春節在中國有很悠久的歷史。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頭長觸角,兇猛異常。
「年」居住在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可以過去呢?據說「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以驅除「年」;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竄友道喜問好,相互慶賀平安度過了「年」關。
這風俗越傳越廣,便成為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
❷ 6月份有什麼節日啊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 1949(小學生放假一天):國際兒童節(又稱兒童節,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定於每年的6月1日。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保障兒童權利。
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世界環境日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表達了人類對美好環境的嚮往和追求。它是聯合國促進全球環境意識、提高政府對環境問題的注意並採取行動的主要媒介之一。
6月6日全國愛眼日:1992年,天津醫科大學眼科教授王延華與流行病學教授耿貫一首次向全國倡議設立愛眼日,倡議得到響應並將每年的5月5日定為「全國愛眼日」。
6月11日中國人口日:每年的6月11日為中國人口日。1981年中國人口達到10億,1988年超過11億,1995年突破12億,1998年底為12.48億,佔世界人口的21%。2005年突破13億。
6月22日中國兒童慈善活動日:為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促進我國公益事業的發展,2002年6月22日,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創造性地推出了「中國兒童慈善活動日」大型社會公益活動,旨在整合社會資源,凝聚愛心力量,進一步推動「春蕾計劃」和「安康計劃」的深入實施。
6月25日全國土地日:為紀念這一天,1991年5月24日國務院第83次常務會議決定,從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頒布的日期確定為全國土地日。「土地日」是國務院確定的第一個全國紀念宣傳日。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為保護土地而設立專門紀念日的國家。
(2)創造性的節日擴展閱讀:
世界環境日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表達了人類對美好環境的嚮往和追求。它是聯合國促進全球環境意識、提高政府對環境問題的注意並採取行動的主要媒介之一。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6月5日選擇一個成員國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全球500佳」,並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世界環境日」主題,總稱世界環境保護日。
❸ 世界上最奇特的節日或是風俗習慣
A.馬達加斯加
「翻屍節」
◀世界各地都有各種紀念逝去親人的方式,像在馬達加斯加島上,他們死者與生者的聯系相當密切,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就會舉辦「翻屍節」。據了解,這樣的儀式在馬達加斯加中部高原上很常見,當地人會把祖先的遺體請出來跳舞。舞蹈結束後,人們還會用手指隔著裹屍布描摹死去親人的輪廓,告訴孩子們這個人有多麼重要。
B.宏都拉斯
「換妻集市」
◀宏都拉斯的習俗更加匪夷所思,就是「賣媳婦」。在宏都拉斯西北部的一些村鎮,男人可以將自己的老婆「休掉」,並拉到集市上拍賣,或者拿去跟別人的妻子交換。被買來的老婆可以再度拿去拍賣。這個有些嚇人的民俗同樣也是瑪雅遺風。當年瑪雅人將抓獲的男俘虜全部殺掉祭神,而女人則可被充當為妻子,或拿去交換。對於這種根深蒂固的習俗,政府也無可奈何。如今根據法律規定,這種交易只能在規定的「人集」舉辦,而且每3個月才能開一次集。
C.柬埔寨
少女吸煙
▶在柬埔寨,農村的女子一般在十五六歲、男子則在二十左右就要結婚,其婚俗也十分獨特——當今許多國家都有反吸煙的行動,但柬埔寨的少女們卻必須學會吸煙。按照傳統,當女子長到六七歲時,父母就為她們准備好了煙斗,開始教她們吸煙。父母們認為,吸煙可以使孩子懂得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苦辣酸甜的滋味,尤其是烈性煙能使人提神,在茫茫的森林中行路不管多遠都不會迷路。到十五六歲時,少女如果不會吸煙,就會被認為不漂亮,甚至是傷風敗俗。
D.印度
「打男人節」
每年春天的霍利節是印度僅次於燈節的第二大節日,人們用各種顏料相互塗抹來表達祝福。在距離首都新德里約100公里的北部地區巴薩納,女性以「棒打男人」的方式來過節。這一奇特習俗每年都會吸引大批外地民眾蜂擁前往。
「女打男」的力度很有講究,既不是明顯的假打,也不能讓挨打的人身受重傷。手持盾牌抵禦的男人一開始還用誇張的表情裝出痛苦狀,但很快便落荒而逃。晚上,遍體鱗傷的男人們回到家中,妻子一定會端上最好吃的甜食進行撫慰。
據介紹,這種奇特的習俗源於古老的印度教傳說。南德岡是印度教「英雄之神」克里什那出生的地方,巴薩納是他妻子拉達的家鄉。相傳克里什那結婚前,經常到巴薩納村閑逛,並用惡作劇來嘲弄拉達及她的女友。這種惡行引起了當地女性的不滿,她們每次見到克里什那,都用棍棒將其趕走。
E.韓國
「泥漿節」
在一年一度的韓國保寧泥漿節上,人們可以無憂無慮地享受泥漿體繪、泥漿藝術,還有在泥濘滿地的沙灘上踢英式足球。盡管這個節日只有12年的歷史,但去年已吸引超過150萬的旅遊者前去體驗泥漿的樂趣。這種泥漿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很多的化妝產品都用它作原料。沒想到吧,這樣一個鬧哄哄的歡騰節也會對你的皮膚有好處。
F.泰國
「宋干節」
在過去的歲月里,「宋干節」這項泰國的傳統慶典活動已經從儀式上的灑水演變成世界最大的「水戰」了。任何敢於在水節上大街的人都會是花園水龍管和水氣球彈的目標,那時就會全身濕透,記得帶上毛巾。
G.吉爾吉斯斯坦
民俗節
在吉爾吉斯族文化中,馬和馴馬術一直受到重視。當代吉爾吉斯人渴望展示出他們仍然還能在騎馬時表演包括摔跤比賽在內的任何一種絕技。民俗節將在高緯度夏季牧場開展馬上技巧、特色食物和美酒這類節日慶祝活動。
H.蘇格蘭
高地運動
▼ 在格倫菲南舉行的這場擲鐵錘比賽中,穿著蘇格蘭百褶裙的參賽選手旋轉錘柄然後用力擲出重物。因為綜合了舞蹈、飲酒和讓選手充分勇猛神技的美食,這類傳統的高地運動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I.美國
「韋恩雞節」
▲ 這些扮作雞的舞蹈者赤裸上身,卻毫不張揚,准備著在韋恩雞節上昂首闊步。每年夏天,這座內布拉斯加州的小鎮都會以雞為主題舉行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壯觀的雞舞、當地藝術家用水泥做成的雞作品拍賣,以及食雞翼比賽。
J.紐西蘭
「野生食物節」
▶胃功能弱的人就沒必要參加每年3月在紐西蘭霍斯蒂卡舉行的節日了。在這個野生食物節上,廚師和瘋狂的科學家們將挑戰「食物」的定義,他們推出創造性的新菜餚,如蜂幼蟲冰淇淋和黃瓜魚。更令人詫異的是,來自全世界的飢餓的旅行者們會蜂擁而至。
❹ 深入挖掘中華傳統節日內涵,總結推動中華有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經驗做法。
學好《弟子規》,把人做好,在生活中落實《弟子規》。就是推動發展優秀的傳統文化!
❺ 請以「我家鄉的傳統節日民俗」為題,講述自己家鄉的傳統節日民俗提煉特色亮點有推廣價值有傳承和創新性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要數端午節了!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版是端午節,傳說權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日子。
從前,有個叫屈原的詩人,楚王很信任他,任命他為左徒。後來,楚王聽信小人的讒言,將屈原流放了。楚王登基二十一年的時候,秦國來攻打楚國,楚國抵擋不住,最後被攻陷了。屈原得知後,不想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國家被秦國佔領,就抱起大石頭投進了汩羅江里。人們知道屈原投江後,便紛紛撐船,把食物投到江里,避免魚吃掉屈原的遺體,人們把屈原投江的那一天---農歷五月初五稱為端午節。那一天人們用劃龍舟、吃棕子的習俗來紀念屈原,還有人開到河裡投食。
從那時起,就有了吃棕子紀念屈原的習俗。棕子是用米把餡包入米里,再用棕葉把米包住,煮熟後就可以吃了。棕子有豆沙、紅棗和肉餡料來包,我最喜歡吃的就是豆沙棕子了!我把豆沙棕子放進鍋里,不一會就煮熟了。一口咬下去,甜而不膩的豆沙流進嘴裡,好吃極了!
我覺得屈原是個熱愛國家的偉大詩人,他也是楚國的大英雄,他冒著被流放的危險請諫,想要結合齊國的兵力保衛楚國的命脈。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那熱愛祖國的奉獻精神!
❻ 中國傳統節日有什麼重要意義
傳統文化的認同是一個共同體良性運行的重要保障之一。從農耕社會走到今天,傳統節日內紛紛淪落的最根本容原因就是支撐節日習俗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規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曾經有序的節日系統變為了零星的時間符號。就端午節而言,如果不能將它獨有的倫理觀念、情感寄託和精神價值現代化,就很難讓它「活在當下」,就不能真正成為一個「節日」而只是「假期」。
端午節的意義在於向死而生、愛國之心、孝義理念等價值觀,粽子、龍舟、艾葉這些符號只是情感載體,如果只是追求物質上的花樣翻新,節日就會失去凝聚力,變得空洞。中國開啟現代化進程以後,社會生活發生了巨變,科技、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但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仍需要不懈努力。從這個角度看,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這代人不可推卸的責任,特別是如何「打磨」作為文化表達載體的傳統節日。
人是節日的創造者和承傳者。中國傳統節日伴隨著中國人生發成長,或許形式日漸衰微,但其精神早已存續於人心,存續於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季羨林先生曾說,「傳統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現代化代表文化的時代性」。繼承以保持民族性,弘揚促使其現代化,這樣我們對未來的生活才能更加充滿激情與熱愛。
❼ 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幾月幾號都是什麼節
元旦 1月1日
世界濕地日 2月2日
情人節 2月14日
國際勞動婦女節 3月8日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3月15日
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 3月21日
世界睡眠日 3月21日
世界水日 3月22日
世界氣象日 3月23日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3月24日
國際愚人節 4月1日
清明節 4月5日
世界衛生日 4月7日
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
世界知識產權日 4月26日
受難節 復活節前的星期五
復活節 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
世界兒童日 4月第四個星期日
國際勞動節 5月1日
中國青年節 5月4日
世界紅十字日 5月8日
世界哮喘日 5月第二個星期二
國際護士節 5月12日
母親節 5月第二個星期日
國際家庭日 5月15日
世界電信日 5月17日
國際博物館日 5月18日
世界無煙日 5月31日
國際兒童節 6月1日
世界環境日 6月5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6月17日
世界難民日 6月20日
國際奧林匹克日 6月23日
國際禁毒日 6月26日
聯合國憲章日 6月26日
父親節 6月第三個星期日
國際合作社日 7月第一個星期六
世界人口日 7月11日
八一建軍節 8月1日
國際掃盲日 9月8日
中國教師節 9月10日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9月16日
全國愛牙日 9月20日
世界旅遊日 9月27日
國際和平日 9月第三個星期二
世界海事日 9月最後一周某一日
國慶節 10月1日
國際老人節 10月1日
世界動物日 10月4日
世界郵政日 10月9日
世界標准日 10月14日
國際盲人節 10月15日
世界糧食日 10月16日
國際消除貧困日 10月17日
萬聖節 10月31日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4日
感恩節 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
世界艾滋病日 12月1日
國際殘疾人日 12月3日
中國法制宣傳日 12月4日
國際志願人員日 12月5日
國際民航日 12月7日
世界人權日 12月10日
聖誕節 12月25日
春節 正月初一
元宵節 正月十五
龍抬頭節 二月初二
端午節 五月初五
七夕情人節 七月初七
鬼節 七月十五
中秋節 八月十五
重陽節 九月初九
臘八節 臘月初八
小年 臘月二十三
.........................................................................................
元旦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
我國歷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歷」,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歷」,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為春節,而以西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農歷正月初一稱「春節」,將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
世界濕地日
每年的2月2日為世界濕地日(World Wetland Day),這是國際濕地組織於1996年3月確定的,從1997年開始,在這一天,世界各國都舉行不同形式的活動來宣傳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
1971年2月2日,歷時8年之久,一個旨在保護和合理利用全球濕地的公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 》(簡稱《濕地公約》)在伊朗拉姆薩爾簽署。為了紀念這一創舉,並提高公眾的濕地意識,1996年《濕地公約》常委委員會第19次會議決定,從1997年起,每年的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
情人節
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起源於古代羅馬,於每年2月14日舉行,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關於「聖瓦倫丁節」名稱的來源,是紀念一位叫瓦倫丁的基督教殉難者,他用反抗羅馬統治者對基督教徒的迫害,被捕入獄,並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被處死刑,行刑前,瓦倫丁曾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她的一片情懷。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國際勞動婦女節
1903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市的女工為了反對資產階級壓迫、剝削、和歧視,爭取自由平等,舉行了大罷工和示威遊行。這一斗爭得到了美國廣大勞動婦女的支持和熱烈響應。1910年,一些國家的先進婦女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者婦女代表大會。大會根據主持會議的德國社會主義革命家蔡特金的建議,為了加強世界勞動婦女的團結和支持婦女爭取自由平等的斗爭,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從此"三八"節就成為全世界勞動婦女為爭取和平、爭取婦女兒童的權利、爭取婦女解放而斗爭的偉大節日。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每年的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1983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把每年的3月15日定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並規定消費者享有獲得安全保障、獲得產品正確資料、自由決定選擇以及要求賠償和要求保障有益的健康環境等權利。
消費者保護運動,最初於1906年出現在美國紐約。1936年,美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消費者組織——消費者聯盟。1960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和荷蘭等5個國家的消費者發起成立了獨立的、非政治性的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總部設在海牙。現在,它的成員已經有來自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三百多個消費者組織。我國的消費者協會也於1987年加入了這一非盈利性的國際組織。
為使各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立法有一致的目標,1985年的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確定了保護消費者的目標和一般原則,明確了消費者的權利和各國政府的責任,規定了消費領域方方面面的行為准則。
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
1966年11月9日,第2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把每年3月21日定為「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這是為了紀念1960年3月21日南非沙佩維爾慘案、反對種族歧視而確定的。
1960年3月21日,南非德蘭士瓦省沙佩維爾鎮的非洲人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反對南非當局推行種族歧視的《通行證法》。通行證法是南非當局頒布的幾百項有關種族歧視的法令之一,規定年滿16歲以上的非白人必須隨身攜帶通行證,證件不全者隨時會遭到逮捕。遊行群眾遭到南非當局的野蠻鎮壓,有70多人被槍殺,240多人被打傷,造成了震驚世界的慘案。
世界睡眠日
睡眠占據著我們生命的三分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對14個國家15個基地兩萬余名在基層醫療就診的病人進行調查,發現有27%的人有睡眠問題。失眠症對生活質量的負面影響很大,但相當多的病人沒有得到合理的診斷和治療。據中國睡眠研究會2003年對全國4萬份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高達38.2%的中國城市居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狀。
為了引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國際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發起了一項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中國睡眠研究會自2003年將其正式引入中國。
世界水日
每年的3月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水日」 。一切社會和經濟活動都極大地依賴淡水的供應量和質量,但人們並未普遍認識到水資源開發對提高經濟生產力、改善社會福利所起的作用;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許多國家將陷入缺水的困境,經濟發展將受到限制;推動水的保護和持續性管理需要地方一級、全國一級、地區間、國際間的公眾意識。
1993年1月18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制定的《21世紀行動議程》中提出的建議,通過了193號決議,並確定自1993年起,將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旨在推動對水資源進行綜合性統籌規劃和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解決日益嚴峻的缺水問題,同時,通過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公眾對開發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世界氣象日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由世界氣象組織於1960年6月確定。氣象是指大氣的狀態和現象,如冷、熱、干、濕、風、雲、雨、雪等。為了加強國際間的氣象研究與合作,更好地把氣象觀測結果應用於人類的各項實踐活動,1878年國際氣象組織在維也納成立,該組織1947年9月召開氣象局長會議,審議並通過了《世界氣象組織公約》,公約於1950年3月23日正式生效,國際氣象組織由此改名為世界氣象組織,並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
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通過決議,從1961年起將公約生效日,即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要求各成員國在這一天以多種方式舉行慶祝活動,宣傳氣象學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的作用,並且每年氣象日都選定一個主題,號召各成員國以多種方式開展宣傳活動。主題的選擇基本上圍繞氣象工作的內容、主要科研項目以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開展世界氣象日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各國人民了解和支持世界氣象組織的活動,喚起人們對氣象工作的重視和熱愛,推廣氣象學在航空、航海、水利、農業和人類其他活動方面的應用。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結核病是一種在醫學上被稱為結核桿菌的細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其中最常見的是肺結核病。結核病曾一度令醫學界束手無策,直到1882年3月24日,德國科學家羅伯特·科赫宣布人類發現了結核桿菌,才給在世界范圍內控制結核病帶來了希望。為了紀念這一偉大發現,同時也為引起公眾對結核病問題的關注,1982年,在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國際預防結核病和肺部疾病聯盟共同倡議下,把每年3月24日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以提醒公眾加深對結核病的認識,使之能夠得到及時診斷和有效治療。
國際愚人節
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國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愚人節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歷(即目前通用的陽歷),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歷固執地在4月1日這一天送禮品,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
聰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並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的魚」。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清明節
「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在一年二十四節氣當中,民間特別重視四月五日清明節。
清明祭祀墳墓的俗例,自漢相沿承襲。以後,普及民間,歷二千年而不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孝子賢孫都要到郊外去祭祀祖墳,為墓地鋤草,替墳墓加土,好好清掃修整一番。近世,孝子賢孫對於清明掃墓,已未必一定遵守於清明節這一日。有的會在節日以前數天拜祭,也有的會在節日若干日子奉祀,只不過籠統地說是清明上墳拜祭罷了。
世界衛生日
1946年7月22日,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在紐約舉行了一次國際衛生大會,60多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組織法》於1948年4月7日生效。為紀念《組織法》通過日,1948年6月,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第一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正式成立世界衛生組織,並決定將每年的7月22日作為「世界衛生日」,倡議各國舉行各種紀念活動。次年,第二屆世界衛生大會考慮到每年7月份大部分國家的學校已放暑假,無法參加這一慶祝活動,便規定從1950年起將4月7日作為全球性的「世界衛生日」。
確定世界衛生日的宗旨是希望引起世界各國對衛生問題的重視,並動員世界各國人民普遍關心和改善當前的衛生狀況,提高人類健康水平。世界衛生日期間,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衛生組織各會員國都舉行慶祝活動,推廣和普及有關健康知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世界地球日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活動起源於美國。1969年,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提議,在全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講演會,並將次年的4月22日作為「地球日」。當時25歲的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將尼爾森的提議變成了一個在全美各地展開大規模社區性活動的具體構想,並得到很多青年學生的普遍支持。1970年4月22日,美國首次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地球日」活動,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
作為人類現代環保運動的開端,「地球日」活動推動了多個國家環境法規的建立。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140多個國家、2億多人同時在各地舉行多種多樣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這項活動得到了聯合國的首肯。從此「地球日」成為「世界地球日」。
世界知識產權日
知識產權通常是指各國法律所賦予智力勞動成果的創造人對其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傳統的知識產權是專利權、商標權和版權的總和。1970年4月26日,《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正式生效。2000年10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第35屆成員大會系列會議討論了中國和阿爾及利亞於1999年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員國大會上共同提出的關於建立「世界知識產權日」的提案,決定從2001年起將每年的4月26日定為「世界知識產權日」,目的是在世界范圍內樹立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營造鼓勵知識創新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環境。
受難節
受難節是紀念耶穌受難的節日。《新約全書》記載,耶穌被羅馬統治者釘死在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上。教會稱這一天在猶太教安息日的前一天,規定復活節前的星期五為受難節。
復活節
復活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傳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第三天復活升天。每年在教堂慶祝的復活節指的是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如果月圓那天剛好是星期天,復活節則推遲一星期。因而復活節可能在從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間的任何一天。
復活節是最古老最有意義的基督教節日。因為它慶祝的是基督的復活,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要慶祝這一節日。復活節慶祝活動從四旬齋開始。四旬齋從聖灰星期三到復活節剛好四十天,是自我反省、悔過的日子。
世界兒童日
1986年,土耳其9歲的女學生豐達·卡拉戈茲萊和另一位同學給世界兒童寫信說:「我們希望在社區內人人平等相待,我們希望生活在和平的世界中。我們雖然是孩子,也能夠改善這個世界。」這封信被送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又送到聯合國代表們的手中,引起強烈反響。同年4月27日被定為「世界兒童日」,同時,豐達·卡拉戈茲萊亦成為該組織的名譽主席。此後,每年4月的第四個星期日,全世界的兒童代表來到紐約聯合國總部,表達他們對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願望,講述他們為自己社區所作的貢獻。
國際勞動節
五一國際勞動節亦稱「五一節」,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勞動人民的共同節日。
五一國際勞動節源於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罷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萬六千餘名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斗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第二國際宣布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
中國青年節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學生為了抗議帝國主義國家在巴黎和會上支持日本對我國的侵略行動,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最後發展成為全國人民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表現了中國人民保衛民族獨立與爭取民主自由的堅強意志,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49年政務院正式宣布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世界紅十字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鑒於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首先倡議每年舉行為期3天的「紅十字休戰日」活動。1921年,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10屆國際紅十字大會上通過一項決議,向各國紅十字會推薦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組織紅十字休戰日的做法。第11屆國際紅十字大會建議在全世界范圍內規定一天為紅十字日。1030年第14屆國際紅十字大會設立了由捷克、比利時和紅十字會協會共同指派的委員會,實地考察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紅十字休戰日的組織工作和實踐經驗。1948年紅十字會協會召開的執行委員會會議正式建議,今後各國紅十字會盡量選擇5月8日亨利·杜南(國際紅十字組織的創建人)的生日作為世界紅十字日。同年協會第20次理事會會議批准了執行委員會的建議,正式確定每年的5月8日為世界紅十字日。此後每年的這一天,協會和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都進行一系列紀念活動,各國紅十字會也根據本國情況,有針對性地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
世界哮喘日
世界哮喘日是由世界衛生組織推出的一個紀念活動,其目的是讓人們加強對哮喘病現狀的了解,增強患者及公眾對該疾病的防治和管理。1998年1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召開世界哮喘會議。歐洲呼吸學會(ERS)等機構代表世界衛生組織舉辦了主題為「幫助我們的兒童呼吸」的第一個世界哮喘日。世界哮喘會議還決定,自2000年起,將在每年5月第二周的周二舉行世界哮喘日紀念活動,其宗旨是使人們意識到哮喘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宣傳已經取得的科技進步,並促使公眾和有關當局參與實施有效的管理方法。
國際護士節
1854年至1856年間,英法聯軍與沙俄發生激戰。在英國一家醫院任護士主任的南丁格爾,帶領38名護士奔赴前線,參加護理傷病員的工作。因當時醫療管理混亂,護理質量很差,傷病員死亡率高達50%。於是,南丁格爾就潛心改善病室的衛生條件,並加強護理,增加營養。半年之後,傷病員死亡率下降到2.2%。這一事跡傳遍全歐。1860年,她在英國倫敦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士學校。她的護士工作專著,成了醫院管理、護士教育的基礎教材。鑒於南丁格爾推動了世界各地護理工作和護士教育的發展,因此被譽為近代護理創始人。南丁格爾1910年逝世後,國際護士理事會把她的生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
「5.12」國際護士節是為紀念國際醫務護理創始人南丁格爾而設定的紀念日。舉行紀念活動,目的在於激勵廣大護士紀承和發揚護理事業的光榮傳統、以「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病人、搞好治病救人工作。
母親節
母親節起源於希臘,古希臘人在這一天向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在這一天里,出門在外的年青人將回到家中,給他們的母親帶上一些小禮物。
現代意義上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由 Amanm、Jarvis(1864-1948)發起,她終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親身邊。於1905年世紀,在母親去世時,Amanm悲痛欲絕。兩年後(1907年),Amanm 和她的朋友開始寫信給有影響的部長、商人、議員來尋求支持,以便讓母親節成為一個法定的節日。Amanm 認為子女經常忽視了對母親的感情,她希望母親節能夠讓人多想一想母親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第一個母親節於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亞和賓夕法尼亞州舉行,在這次節日里,康乃磬被選中為獻給母親的花,並以此流傳下來。
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份議案,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作為法定的母親節。母親節從此流傳開來!
國際家庭日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世界家庭數目急增;家庭規模日趨縮小;離婚率普遍上升;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人們的家庭觀念也在發生變化。這些家庭問題給社會帶來巨大沖擊,日益為國際社會所關注。
1993年2月,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作出決定,從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為「國際家庭日」。設立「國際家庭日」旨在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條件,加強在保護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國際合作。
世界電信日
5月17日是「世界電信日」。
電信是指利用電報、電話、傳真、無線電設備和互聯網路等手段傳遞信息的通訊方式。1844年電報正式用於公眾通信。為了使電報發揮更大的作用,歐洲一些國家先後成立了「德奧電報聯盟」和「西歐電報聯盟」。1865年3月上述兩組織合並成「國際電報聯盟」。同年5月17日,法國、德國、俄國、義大利、奧地利等20多個國家在法國巴黎簽署了《國際電報公約》,並宣告國際電報聯盟正式成立。隨著電話和無線電的廣泛應用,國際電報聯盟於1932年改名為國際電信聯盟。國際電信聯盟的宗旨是:擴大和促進國際間電信技術的合作;促進電信事業的普及;協調各國的電信政策。
為了紀念國際電信聯盟的建立,強調電信在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國際電信聯盟在1968年第23屆行政理事會上,決定將該組織的成立日——5月17日定為「世界電信日」,並要求各會員國從1969年起根據國際電信聯盟所確定的電信日主題開展紀念活動,宣傳電信的重要性,普及電信科學技術,培養年輕一代對電信的興趣。1969年5月17日,國際電信聯盟第二十四屆行政理事會正式通過決議,將5月17日定為「世界電信日」,並要求各會員國從1969年起,在每年5月17日開展紀念動。1973年國際電信聯盟再次通過決議,要求各會員國繼續開展各種紀念活動,活動方式可以多種多樣。
國際博物館日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
「博物館」一詞,源於希臘文「繆斯庵」,原意為「祭祀繆斯的地方」。繆斯是希臘神話中掌管科學與藝術的九位神女的通稱,她們分別掌管著歷史、天文、史詩、情詩、抒情詩、悲劇、喜劇、聖歌和舞蹈,代表著當時希臘人文活動的全部。
1971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法國召開大會,針對當今世界的發展,探討了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功能與人類未來的關系。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國際博物館協會從1977年開始,將每年的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並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
世界無煙日
煙草是生長在南美洲的一種野生植物,最初印第安人將煙葉口嚼或做成卷煙吸吮。煙草在全球盛行了200多年,直到20世紀,人類才開始認識到煙草對人類的危害。1977年,美國癌腫協會首先提出了控制吸煙的一種宣傳教育方式——無煙日。這天,在美國全國范圍內進行「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勸阻吸煙者在當天不吸煙,商店停售煙草製品一天。美國把每年11月第3周的星期四定為本國的無煙日。以後,英國、馬來西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也相繼制定了無煙日。
1987年11月,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並於1988年開始執行。但因4月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衛生組織都要提出一項保健要求的主題。為了不幹擾其衛生主題的提出,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從1989年起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中國也將該日作為中國的無煙日。
國際兒童節
1925年8月,世界54個國家的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兒童幸福國際大會」,發表了愛護兒童、保障兒童福利的宣言。關心兒童的各國代表,對於救濟貧苦的兒童、避免讓兒童從事危險的工作,以及怎樣養育兒童等問題,紛紛提出建議。大會結束後,各國政府先後訂立兒童節。
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餘人和全部嬰兒。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正式決定每年6月1日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即「國際兒童節」。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23日作出決定,規定6月1日為新中國的兒童節,同時宣布廢除舊中國國民黨政府1931年起實行的4月4日為兒童節的規定。
世界環境日
20世紀50年代以來,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了首次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規定了人類對全球環境的權利與義務的共同原則。同年10月,第27屆聯大根據斯德哥爾摩會議的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並正式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從1974年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都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世界環境日的主題。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1994年12月,第49屆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大第二委員會(經濟和財政)的建議,決定從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旨在進一步提高世界各國人民對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認識,喚起人們防治荒漠化的責任心和緊迫感。
世界難民日
難民形成的歷史由來已久。為保證難民的基本權利和地位,聯合國1951年召開難民和無國籍人地位全權代表會議,並通過了《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 非洲統一組織於1969年起草了關於非洲難民問題的公約,1974年6月20日非統成員國通過生效,並把這一天確定為「非洲難民日」。非洲庇護了人數最多的難民,為了表示對非洲的感謝並引起國際社會對難民問題更廣泛的關注,2000年12月,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決定從2001年起,將每年6月20日定為「世界難民日」。
國際奧林匹克日
1894年6月23日,
❽ 中國中國所有的傳統節日的活動都有哪些
1、春節。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等習俗活動。
2、元宵節。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3、清明節。清明節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儀式中慎終追遠,在踏青郊遊中享受春天樂趣。
4、端午節。端午節的節俗活動以祈福納祥、壓邪攘災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祈福納祥類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放紙龍等,壓邪攘災類習俗主要有掛艾草、浸龍舟水、洗草葯水、拴五色綵線等,節慶食品主要有粽子、五黃等。
5、中秋節。中秋節傳統活動有祭月、玩花燈、吃月餅、賞桂花賞月等等。中秋節的秋夕祭月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有著在八月十五晚上拜祭月的習俗。
(8)創造性的節日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節日活動的意義
傳統文化的認同是一個共同體良性運行的重要保障之一。從農耕社會走到今天,傳統節日紛紛淪落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支撐節日習俗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規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曾經有序的節日系統變為了零星的時間符號。
就端午節而言,如果不能將它獨有的倫理觀念、情感寄託和精神價值現代化,就很難讓它「活在當下」,就不能真正成為一個「節日」而只是「假期」。
端午節的意義在於向死而生、愛國之心、孝義理念等價值觀,粽子、龍舟、艾葉這些符號只是情感載體,如果只是追求物質上的花樣翻新,節日就會失去凝聚力,變得空洞。
中國開啟現代化進程以後,社會生活發生了巨變,科技、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但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仍需要不懈努力。
❾ 全國共有哪4個職業節日
截至2019年,有5個,分別是:護士節、教師節 、記者節、中國醫師節、中國農民豐收節。
1、護士節
國際護士節是每年的5月12日,是為紀念現代護理學科的創始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於1912年設立的節日。其基本宗旨是倡導、繼承和弘揚南丁格爾不畏艱險、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勇於獻身的人道主義精神。
2、教師節
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為過教師節。
直至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才真正確定了1985年9月10日為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3 、記者節
2000年,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國記協《關於確定「記者節」具體日期的請示》,同意將中國記協的成立日11月8日定為記者節。按照國務院的規定,記者節是一個不放假的工作節日。
坐落於北京城東的中國傳媒大學每年11月初都會隆重舉辦中傳學生記者節,業內精英、行業翹楚將齊聚中國傳媒大學。
4、中國醫師節
2017年11月3日,國務院通過了衛計委關於「設立中國醫師節」的申請,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的8月19日設立為「中國醫師節」。
中國醫師節是經國務院同意設立的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的節日,體現了黨和國家對1100多萬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的關懷和肯定。
2018年8月17日,習近平對首個「中國醫師節」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弘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不斷為增進人民健康作出新貢獻。
5、中國農民豐收節
中國農民豐收節,於2018年設立(國函〔2018〕80號),節日時間為每年「秋分」。
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將極大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可以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記者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際護士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師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醫師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農民豐收節
❿ 誰有全部的節日
含春節、冬至節、端午節、七夕節、清明節、元宵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農歷正月初一春節 吃餃子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吃湯圓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吃粽子
農歷七月初七乞巧節(中國情人節) 該幹嘛幹嘛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 家庭團圓日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也團圓吧
農歷臘月初八臘八節 臘八粥啊。
農歷臘月二十四傳統掃房日 已經被人們遺忘了。
陽歷節日:
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
3月3日全國愛耳日
3月5日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3月8日國際婦女節
3月9日保護母親河日
3月12日中國植樹節
5月1日國際勞動節
5月4日中國青年節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
6月6日全國愛眼日
7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日
7月7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9月10日中國教師節
9月16日中國腦健康日
9月20日全國愛牙日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
10月8日全國高血壓日
10月28日中國男性健康日
11月8日中國記者節
11月9日消防宣傳日
12月4日全國法制宣傳日
1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復活節(Easter Monday)(有可能是3月22-4月25日間的任一天)
5月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Mother's Day)
5月第三個星期日全國助殘日
6月第三個星期日父親節(Father's Day)
9月第三個星期六全國國防教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