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創造少數民族

創造少數民族

發布時間: 2021-01-26 01:28:39

A. 哪些科技文化是少數民族創造的急

這個很多啊:
醫學方面:藏醫,苗醫氣角療法,壯醫葯線點灸療法,哈薩克醫凍傷內特殊療法容——蒙法
育種引種方面:有200多種,很多植物的名稱帶有「胡」字,與少數民族歷史沿革有很大關系
畜牧業方面:馴養,配種等方面成就突出
建築方面:中國大地上很多宮殿、樓閣園林、橋梁、塔幢、寺廟、墓葬等等都是少數民族的傑作
主要名人:圖安明,我國清代著名的數學家,測繪學家及天文歷法學家.
李四光,著名的地質學家
鄭和,航海家
魯明善,農學家

B. 哪些科技文化是少數民族創造的急急急!!!

中國歷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

我國形成今天這樣一個幅員廣大內、資源豐富和人口眾多的國容家,是各族人民共同開發的結果。漢族最先開發了黃河流域的陝西、甘肅和中原地區;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紇、蒙古族先後開發了蒙古地區;西域各族開發了西北地區;黎族最先開發了海南島;高山族最先開發了台灣;藏族的祖先吐蕃最先開發了西藏地區;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最早開發了雲南一帶西南地區。另外各族人民在生產發展的過程中互通有無,在技術上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促進了中國古代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例如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就是漢族人民和江南各民族人民一道對江南的開發過程,北方的農民大量南遷,不僅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還補充了的勞動力。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勞動下,江南在南朝時開始趕上北方,到南宋時超過北方,促進了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促進了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還有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例如鮮卑族的民歌《敕勒歌》也應得到我們的重視。

C. 在唐代第一個創造了自己文字的北方少數民族是什麼

在唐代第一個創造了自己文字的北方少數民族是突厥。

突厥曾經是北亞的一支專游牧民族。突厥人屬曾經創制了自己的文字——突厥文,出現年代約在公元6世紀左右,我國的史籍《周書·突厥傳》記載「其書字類胡」,說的是突厥文與粟特文有相似之處。
突厥文是一種音素、音節混合的文字,除了突厥人使用外,西遷之前的回鶻人以及居住在葉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人也使用這種文字。突厥文的字母主要來源於阿拉米字母,在不同的時期,其所用的字母數目和形體不是完全相同,一般在38個到40個之間。除此之外,突厥文里還有一些突厥的氏族或部族的標志,另外就是生活中的表意符號,如氈房、半月等等。
現存的突厥文的文獻大多是突厥文碑銘。1889年,俄國人雅德林采夫帶領考察隊在鄂爾渾河流域發現了《闕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這是根據這兩塊石碑,丹麥的語言學家湯姆遜解讀出了古代突厥文。突厥文的文獻絕大部分保存在國外,在國內主要是國家圖書館、中國民族圖書館收藏了部分突厥文的碑文拓片,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其內容涉及突厥的歷史、宗教、語言等多方面的內容,對研究突厥、回鶻等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

D. 各民族人民的創造和貢獻

中國的少數民族除了回、滿、畲用漢語外,其他都有自己的語言,蒙、藏、維吾爾等十幾個民族還有自己的文字.各少數民族同漢族一樣,為創造祖國燦爛的文化,為全人類的文明,做出了自己寶貴的貢獻.中國各民族在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互相融合成為偉大的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中華文化是全人類共同的文明財富,為全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過分強調漢族的作用,忽視少數民族的貢獻,是片面的.比如入主中原的任何一個少數民族政權,都在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同時,延襲和發展的前朝的制度,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就是那些完成了局部統一的少數民族同樣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比如匈奴統一北方游牧民族、吐蕃統一青藏高原等.中華民族的各族人民具有反對封建主義統治和帝國主義侵略壓迫的光榮傳統.他們贊成平等的聯合,反對壓迫剝削.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各族人民為了反抗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曾多次聯合起來進行反抗斗爭.例如,東漢杜琦、杜季貢領導的漢、羌族人民聯合起義,嶺南各族人民聯合起義,西晉巴氐人李特領導的關西六郡人民起義和蠻族張昌領導的荊州蠻漢各族人民起義,北魏匈奴人破六韓拔陵領導的「六鎮」起義,鮮於修禮、杜洛周、葛榮領導的河北各族人民起義等,都是幾個民族起義軍互相聯合,互相聲援.唐末的黃巢起義,宋代漢、壯、苗、瑤、侗等族人民的多次起義,也都是各族互相響應,配合作戰.元代,各族人民共同反抗的斗爭,更是史不絕書.明代,大藤峽瑤、壯等族人民的起義,老回回馬守應領導的回民義軍積極配合李自成農民軍一起推翻了明王朝的統治.清初,作為張獻忠農民軍的繼續,李定國、李來亨領導的西南苗、瑤、彝、壯各族義軍前後敗敵數十萬,此後的苗民起義、回民起義,也都是有許多民族共同參加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邊疆地區和中原經濟文化聯系的加強,中華民族各族人民相互了解和依存關系的加深,進一步導致政治上的接近和結合,從而逐步為組成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而奠定基礎.全國統一集中的發展趨勢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結束了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群雄爭霸的局面,統一了戰亂頻仍的中國,第一次建立起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這給中華各民族進一步加強聯系,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
一)、少數民族政權對邊疆的開發
中國各個地區渾然一體,邊疆地區與內地關系的親密,經濟因素起來重要作用.當這些地區在經濟上與內地密不可分時,這塊區域就徹底稱為我中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所以,各個少數民族政權對邊疆地區的先行開發,加劇了邊疆地區對內地的經濟吸引力,深化了內地對邊疆地區的政治上的向心力,間接地促進了中華的大一統.
(二)、少數民族政權對中華版圖的鞏固
今天我們的大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算上藏南地區,近970萬平方公里,面積之廣相當於整個歐洲.我們當代的中國人能享有這么廣大疆域,少數民族功不可沒,尤其,蒙元,滿清.
蒙古族創建的元朝完成了咱們中國游牧地區與農耕地區的第一次大一統,滿族創建的清朝更是完成了咱們中國歷史版圖和行政版圖上的大一統.將所有隸屬我中華民族歷史中的各個地方政權悉數納入中央政權,奠定了咱們中國當今版圖的基礎,為咱們中華民族立下汗馬功勞.盡管,清朝末年腐朽無能,喪失了四分之一的國土(註:外蒙雖是民國時期丟失,但確是滿清對外蒙控制不利埋下的禍根),但清朝必經為咱們中國留下了日後翻身的本錢960萬平方公里的疆土(美國CIA數據為959.696萬平方公里).憑借這廣闊的國土,我們足夠再次崛起,收復失地.
三)、少數民族政權對中華文明的補充和發展
漢族的文明誠然是中國諸民族中最為先進的,但這種先進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孤立的,必須通過和周邊少數民族以及更遠的國家與民族的交流來發展的.邊疆的少數民族的文化,也同樣有著別具一格的特色與風格,在強大的漢文化之側,依舊綻放出絢麗的花色.
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客觀上將僅僅在邊界小規模的游牧文明與漢文明的交流,轉變成兩種文明的大規模地交流融合,少數民族文化中一些先進文化融入到漢文明中,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發展.
遼代,燕雲地區及遼東原渤海國地區漢化程度極高,農業文明發達.遼政府為了鼓勵人民開辟荒地,立例若成功開辟農地可免租賦十年,形成契丹特有的農牧混合經濟.遼代的冶鐵業發達,發掘出土鐵制的農業工具、炊具、馬具、手工工具可與中原的產品相媲美.正是,遼政權對經濟的開發,尤其對燕雲漢地的有效治理,漢族百姓的生活得以溫飽,故此,在女真反抗遼政權的戰爭中,遼國漢人始終忠於在遼政權,直至,遼滅亡.
西夏,西夏長期與漢人雜居,農業技術也達到很高水平.史書曰:「耕稼之事,略與漢同」.西夏毅宗時期,西夏開始興建瓷窯,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西夏瓷器,遠銷到海外.崇宗、仁宗時期,西夏經濟最鼎盛,農業,商業,手工業發達,興慶府是四方的物品會集中心.
金代,金國前有名相蘇保衡,中期有「小堯舜」之稱的金世宗,經過金國君臣的苦心經營,只佔有了原北宋三分一的國土,可金國鼎盛時期,明昌六年(1206年),女真、契丹、漢戶為7223400戶,48490400人,章宗泰和年間人口最盛,總人口超過5600萬.北宋人口峰值也不過1億.封建社會,人口是衡量農業經濟的重要標准,因為,人口增加如此迅速,沒有繁榮的經濟作基礎是難以維持下去的.金代,在農業經濟高速發展的基礎上,手工業和商業也得到極大的發展,財政收入不斷增加,財富的積累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金朝雖無法和歷史上最為富庶的北宋相比,北宋財政那1萬5千萬萬貫收入,是中國古代經濟史乃至世界經濟史上不可跨越的奇跡.明昌二年(1191年),金國庫存金一千二百餘鋌,銀五一五萬余鋌,由此可見,金國經營下的中原經濟並不比漢唐遜色.
元朝,其領土、人口、政治、經濟全方位領先於世界,推動了中華民族的交流、大融合,歐洲、亞洲與元代中國的交往更加頻繁,技術交流更加迅速,還推動了中華文化與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擴大了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傳播,其多元政治經濟文化,對世界文明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元朝統一南北東西,結束長期紛亂的割據戰爭,大范圍和平環境,元朝商業有全方位的發展.元代商業交通網路的發達、商業市場、商業經營者的增多,其時商業意識較前代更為濃厚.因漕運、海運的暢通及紙幣的流行,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以紙幣作為流通貨幣的朝代,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紙幣流通制度.戲曲創作在元代進入了輝煌的時期.元朝的經濟仍以農業經濟為主,生產技術、墾田面積、糧食產量、水利興修以及棉花泛種植等都超過了前代.元曲在祖國文學史冊中與唐詩、宋詞並列.

E. 有哪些科技文化是由少數民族人民創造的

不多吧?

F. 少數民族的發明創造

馬頭琴 蒙古族,冬不拉 哈薩克族。

G. 中國少數民族的由來

少數民族的由來是自1950年起,由中央及地方民族事務機關組織科研隊伍,對全國提出的400多個民族名稱進行識別,加上原來已經公認的民族,1983年共確認了55個少數民族成份,再加上漢族,就是五十六個名族。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中央政府調查統計正式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其他為未識別民族。少數民族是指多民族國家中除主體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主體民族漢族以外的其餘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

(7)創造少數民族擴展閱讀:

中國各民族分布地區

壯族:廣西、雲南、廣東、貴州、湖南。

蒙古族:內蒙古、遼寧、新疆、青海、黑龍江、吉林、甘肅、河北,河南。

回族:寧夏、甘肅、河南、山西、新疆、青海、雲南、河北、山東、安徽、遼寧、北京、內蒙古、天津、黑龍江、陝西、吉林、江蘇、貴州、四川、西藏、海南。

藏族: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雲南。

維吾爾族:新疆、湖南、河南、北京、上海。

滿族:遼寧、黑龍江、吉林、河北、北京、內蒙古、新疆、安徽。

朝鮮族:吉林、遼寧、黑龍江。

苗族:貴州、雲南、湖南、重慶、廣西、四川、海南、湖北。

彝族:雲南、四川、貴州、廣西。

布依族:貴州。

侗族:貴州、湖南、廣西。

瑤族:湖南、廣西、雲南、廣東、貴州。

白族:雲南、貴州、湖南。

土家族:湖北、湖南、重慶、貴州。

哈薩克族:新疆。

哈尼族:雲南。

傣族:雲南。

黎族:海南。

傈僳族:雲南、四川。

佤族:雲南。

畲族:浙江、福建。

高山族:台灣、福建。

拉祜族:雲南。

水族:貴州、廣西。

東鄉族:甘肅、青海、寧夏。

納西族:雲南、四川。

景頗族:雲南。

柯爾克孜族:新疆、黑龍江。

土族:青海、四川。

達斡爾族:內蒙古、新疆、黑龍江。

仫佬族:廣西。

羌族:四川。

布朗族:雲南。

撒拉族:青海、甘肅。

毛南族:廣西。

仡佬族:貴州、廣西。

錫伯族:遼寧、新疆、吉林、黑龍江。

阿昌族:雲南。

塔吉克族:新疆。

普米族:雲南。

烏茲別克族:新疆。

俄羅斯族:新疆、黑龍江、內蒙古。

鄂溫克族:內蒙古和黑龍江。

德昂族:雲南。

保安族:甘肅。

裕固族:甘肅。

京族:廣西。

塔塔爾族:新疆。

獨龍族:雲南。

鄂倫春族:內蒙古和黑龍江。

赫哲族:黑龍江。

基諾族:雲南。

門巴族:西藏。

珞巴族:西藏。

H. 少數民族創造出哪些民族文化

這個問題真真是太博大了,身為導游的我都無從下口。

I. 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和發明創造

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二月初八,習俗: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 密枝節:二月初八,習俗:祭龍樹、野餐 祭龍節:二月初八,習俗:跳蘆笙舞 賽衣節:三月二十八日習俗:賽衣 三月會:三月二十八,習俗:趕集、跳舞、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日期不一,習俗: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游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七月末八月初三天,習俗: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一月三日,習俗: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桿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摩梭人
朝山節:七月二十五日,習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阿夏
景頗族
目腦縱歌:一月十五日,習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歷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庄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歷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曬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歷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龍日,習俗:嘗新、祭天、祭親奠 苦扎扎:六月,習俗:對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習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節:二月二日,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節:三月第一個屬牛日,習俗:祭母、唱思母歌
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傈僳族
刀桿節:二月八日,習俗:上刀山、跳嘎 賽歌會:臘月或正月上旬,習俗:賽歌、沐浴 澡堂會:春節,習俗:沐浴、交友
回族
開齋節:回歷十月一,習俗:禮拜、贈「油香」等 古爾邦節:回十二月,習俗:團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蘆節:十月,習俗:跳蘆笙舞、物資交流、 擴拾節:正月初一,習俗:接新水、跳蘆笙舞、狩獵 祭太陽神:立夏日,習俗:敬獻神靈、祈禱年豐
佤族
拉木鼓節:臘月,習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瑤族
盤王節:五月二十九日,習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轉山會:五月五日,習俗:轉山、歌舞、鳴槍
阿昌族
會街:九月十五日,習俗:耍青龍、白象、跳象腳鼓舞
基諾族
祭大:三月,習俗:跳鼓舞、竹桿舞、打陀螺
水族
端節: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習俗:銅鼓舞、對歌尋偶
獨龍族
卡雀哇:臘月,習俗:剽牛、祭天、跳鍋庄、互邀作客
愛伲族
耶苦扎:六月,習俗:打鞦韆、跳舞、聚餐
怒族
鮮花節:三月十五日,習俗:採集鮮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臘月二十九日,習俗:射箭、打石頭靶、歌卜(猜唱)、盪鞦韆、舞蹈等[3]。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歷新年,蒙古語為「查干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周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周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歷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歷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里,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借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歷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歷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桿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岩、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里的收成好。後來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曬衣物,以防蟲蛀。
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系。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歷,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爾邦節和開齋節聖紀節。
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獨龍族
獨龍族的傳統節日只有一個,人們稱「卡雀哇」或「德里哇」,意為年節,時間在農歷臘月 中,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時間長短視食物准備情況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 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過春節,時間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擇日過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為祭牛節,節日時不準使用牛。此外,還有搶花炮的花炮節,吃新米的吃新節,停止生產活動,以及各姓氏自己過的姓氏節及趕歌會、姑娘節、鬥牛節、花炮節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節,各地舉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縣來說,是正月初三(農歷,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祿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卻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為頭、二、三炮,包炮都繫上一個象徵幸福的鐵圈,外用紅綠線包紮。燃放時以火葯鐵炮為沖力,把鐵圈沖上高空。當鐵圈掉下來時,人們便以鐵圈為目標,蜂擁爭奪,謂之「搶花炮」。據說,誰搶得花炮,誰在這一年裡就能人財兩旺,幸福安康。集會地點還唱侗戲、演彩調、吹蘆笙、「多耶」、打籃球等助興。花炮節是侗族人民最熱鬧的節日。
傈僳族
傈僳族的主要節日有澡塘會、收獲節、過年節等。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傳統的刀桿節,在節日會場的中央,豎起兩根約20米的粗大長桿,上面像梯子一樣綁上36把長刀作為橫檔,刀口向上,謂之刀桿。正午時刻,鞭炮鼓點齊鳴,五名傈僳族漢子身著大紅袍,頭戴藍布帽,在刀桿下將斟滿的白酒一飲而盡,縱身跳上刀桿。他們雙手扶握住上層的刀面,赤腳蹬著鋒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桿頂,取出鞭炮燃放,一時間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爬桿者下來後,人們紛紛向他敬獻美酒,能爬刀桿的人在傈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桿結束後,青年男女還進行丟煙包活動,男女各站一邊,互相投擲,如果姑娘接著小夥子的煙包,並收藏起來,就說明姑娘接受了小夥子的愛慕之情。闊什節,「闊什」是傈僳語的譯音,「歲首」之意。闊什節,是傈僳族人民的節日。在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間舉行,歷時兩三天。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毛南族
春節放鳥飛、端午找草葯。毛南族也過端午節,還有南瓜節、重陽節。
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主要節日是農歷新年。
維吾爾族
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
佤族
佤族和漢族一樣過春節。還有插種節、新米節。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人的節日分傳統節日與宗教節日。宗教節日則指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
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歷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赫哲族烏日貢節是赫哲族人一個新生的節日,誕生於1985年。「烏日貢」意思為娛樂或文體大會, 每兩年舉行一次,一般在農歷五六月間舉行,歷時三天。
畲族
畲族主要過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節。
土族
土族傳統的節日春節、端陽節與漢族相同。本民族的節日和廟會有舊歷正月十四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錫伯族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端午節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節和西遷節。
德昂族
有關門節和開門節,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凈居把齋節日。還有潑水節。
土家族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中,「以趕年」最為隆重,每年農歷春節,漢族過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漢人至少提前一天過年,所以叫「趕年」,土家族過「小年」,也要比漢人提前一天。還有土牛毛大王節。
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的節日有春節、中秋節等,大致與漢族的傳統節日相同。但達斡爾人對這些節日卻有自己傳統的節慶習俗特點。
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保安族
民族傳統節日也都是伊斯蘭教的重大節日,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
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樹開花為歲首,月亮周期變化12次為1年。每年莊稼收獲後,珞巴族都要舉行近兩天的豐收節,叫做昂德林節。節日期間全村男女身穿盛裝,各家端出准備好的美酒,共享節日食品。
哈尼族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因在農歷十月間進行,故又稱「譯臘和實」,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縣那婼一帶哈尼族三大節日之一,雖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麼隆重,但它特別重要,當地哈尼族認為,不過此節,新的一年尚未真正來到,十月歲首也只是個序幕。「好收色」是「染黃飯」的意思,當地漢族稱之為「黃飯節」或「二月年」。當地哈尼族以此節祭獻倉摩米天神的使者布穀鳥和「筆苦」鳥,因此節日是在聽到布穀鳥和「筆苦」鳥的第一次呼叫之後,選擇一個亥豬日舉行,節日一天結束;「矻扎扎」節,每年夏歷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帶哈尼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歷時3—5天,其慶典活動極為隆重;「耶苦扎」,是西雙版納一帶哈尼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從每年農歷六月的第一個屬牛日(哈尼人的吉日)開始,節期3—5天,過節期間,人們都停止上山生產勞動,在家裡吃喝玩樂,或外出走親串友。節日期間,還舉行賽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動。
拉祜族
拉祜族統一的節日有五個,即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八月月圓節。其中春節是最大有節日。這些節日的來歷和過節的內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歷法,一輪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後來按照漢族的歷法三年潤一個月,但他們還是潤月不潤節,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潤月年,就會出現過兩次節和過兩次年的情況。有的地方過前一個月的節,不過後一個月的節。
仫佬族
仫佬山鄉幾乎每1個月都有節日。由農歷正月初一春節(即農歷年)開始到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爺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個節日都有其活動的形式與風格。有春節、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
普米族節日,主要是「大過年」、「大十五節」、「供岩洞」、「轉山會」、「嘗新節」等,這些節慶活動,多與生產勞動和宗教習俗有密切的聯系。
基諾族
這是紀念基諾族創世紀祖阿嫫堯白的紀念日,一般在6月間舉行,歷時3天。阿嫫堯白創造了基諾族及其山川、日月、動物、植物,最後在造田運動中遭人暗算而殉難。基諾族的節日與祭祀活動基本不分的。
哈薩克族
節日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和納吾魯孜節。前三個是源於伊斯蘭教的節日。納吾魯孜節是哈薩克族傳統節日。「納吾魯孜」是哈薩克語「送舊迎新」之意,節期在民間歷法的新年第一天(公歷3月22日前後)。
水族
水族有許多傳統節日,最隆重的當推「端節」。水族有自己的歷法,「端節」就選擇在水歷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當於農歷八月至十月),時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種,也是水歷的年終歲首,因此是辭舊迎新、慶賀豐收、祭祀祖先的盛大節日。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羌歷新年,羌語稱「日羌節」,時間是農歷十月初一。另一年節日是「祭山大典」,又稱祭山會、山神會等。
塔吉克族
節日分傳統節日和宗教節日兩大類。迄脫乞迪爾節是他們的傳統節日,每年三月舉行。宗教節日就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塔吉克族不封齋,所以開齋節不如其他兩個宗教節日熱鬧。該族最隆重的宗教節日是巴羅提節,亦稱燈節,每年齋月前兩個月舉行。
京族
京族歲時習俗中隆重的民族節日為「唱哈節」,包括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唱哈節」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頭兩地在農歷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紅坎在正月十五。「唱哈節」在哈亭內舉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選用上等木料,有獨特的民族形式。

J. 哪些科技文化是少數民族創造的急急急

這個來很多啊:

醫學方面:藏源醫,苗醫氣角療法,壯醫葯線點灸療法,哈薩克醫凍傷特殊療法——蒙法
育種引種方面:有200多種,很多植物的名稱帶有「胡」字,與少數民族歷史沿革有很大關系
畜牧業方面:馴養,配種等方面成就突出
建築方面:中國大地上很多宮殿、樓閣園林、橋梁、塔幢、寺廟、墓葬等等都是少數民族的傑作

主要名人:圖安明,我國清代著名的數學家,測繪學家及天文歷法學家。
李四光,著名的地質學家
鄭和,航海家
魯明善,農學家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