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創造物掃描

創造物掃描

發布時間: 2021-01-25 23:45:27

A. 像ocr掃描這樣的功能怎麼做

所謂OCR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學字元識別)技術,是指電子設備(例如掃描儀或數碼相機)檢查紙上列印的字元,通過檢測暗、亮的模式確定其形狀,然後用字元識別方法將形狀翻譯成計算機文字的過程;即,對文本資料進行掃描,然後對圖像文件進行分析處理,獲取文字及版面信息的過程。 由於OCR是一門與識別率拔河的技術,因此如何除錯或利用輔助信息提高識別正確率,是OCR最重要的課題,ICR(Intelligent Character Recognition)的名詞也因此而產生。而根據文字資料存在的媒體介質不同,及取得這些資料的方式不同,就衍生出各式各樣、各種不同的應用。 一、OCR的發展 要談OCR的發展,早在60、70年代,世界各國就開始有OCR的研究,而研究的初期,多以文字的識別方法研究為主,且識別的文字僅為0至9的數字。以同樣擁有方塊文字的日本為例,1960年左右開始研究OCR的基本識別理論,初期以數字為對象,直至1965至1970年之間開始有一些簡單的產品,如印刷文字的郵政編碼識別系統,識別郵件上的郵政編碼,幫助郵局作區域分信的作業;也因此至今郵政編碼一直是各國所倡導的地址書寫方式。 OCR可以說是一種不確定的技術研究,正確率就像是一個無窮趨近函數,知道其趨近值,卻只能靠近而無法達到,永遠在與100%作拉鋸戰。因為其牽扯的因素太多了,書寫者的習慣或文件印刷品質、掃描儀的掃描品質、識別的方法、學習及測試的樣本……等等,多少都會影響其正確率,也因此, OCR的產品除了需有一個強有力的識別核心外,產品的操作使用方便性、所提供的除錯功能及方法,亦是決定產品好壞的重要因素。 一個OCR識別系統,其目的很簡單,只是要把影像作一個轉換,使影像內的圖形繼續保存、有表格則表格內資料及影像內的文字,一律變成計算機文字,使能達到影像資料的儲存量減少、識別出的文字可再使用及分析,當然也可節省因鍵盤輸入的人力與時間。 從影像到結果輸出,須經過影像輸入、影像前處理、文字特徵抽取、比對識別、最後經人工校正將認錯的文字更正,將結果輸出。 在此逐一介紹: 影像輸入: 欲經過OCR處理的標的物須透過光學儀器,如影像掃描儀、傳真機或任何攝影器材,將影像轉入計算機。科技的進步,掃描儀等的輸入裝置已製作的愈來愈精緻,輕薄短小、品質也高,對OCR有相當大的幫助,掃描儀的解析度使影像更清晰、掃除速度更增進OCR處理的效率。 影像前處理:影像前處理是OCR系統中,須解決問題最多的一個模塊,從得到一個不是黑就是白的二值化影像,或灰階、彩色的影像,到獨立出一個個的文字影像的過程,都屬於影像前處理。包含了影像正規化、去除雜訊、影像矯正等的影像處理,及圖文分析、文字行與字分離的文件前處理。在影像處理方面,在學理及技術方面都已達成熟階段,因此在市面上或網站上有不少可用的鏈接庫;在文件前處理方面,則憑各家本領了;影像須先將圖片、表格及文字區域分離出來,甚至可將文章的編排方向、文章的提綱及內容主體區分開,而文字的大小及文字的字體亦可如原始文件一樣的判斷出來。 文字特徵抽取:單以識別率而言,特徵抽取可說是 OCR的核心,用什麼特徵、怎麼抽取,直接影響識別的好壞,也所以在OCR研究初期,特徵抽取的研究報告特別的多。而特徵可說是識別的籌碼,簡易的區分可分為兩類:一為統計的特徵,如文字區域內的黑/白點數比,當文字區分成好幾個區域時,這一個個區域黑/白點數比之聯合,就成了空間的一個數值向量,在比對時,基本的數學理論就足以應付了。而另一類特徵為結構的特徵,如文字影像細線化後,取得字的筆劃端點、交叉點之數量及位置,或以筆劃段為特徵,配合特殊的比對方法,進行比對,市面上的線上手寫輸入軟體的識別方法多以此種結構的方法為主。 對比資料庫:當輸入文字算完特徵後,不管是用統計或結構的特徵,都須有一比對資料庫或特徵資料庫來進行比對,資料庫的內容應包含所有欲識別的字集文字,根據與輸入文字一樣的特徵抽取方法所得的特徵群組。 對比識別: 這是可充分發揮數學運算理論的一個模塊,根據不同的特徵特性,選用不同的數學距離函數,較有名的比對方法有,歐式空間的比對方法、鬆弛比對法(Relaxation)、動態程序比對法(Dynamic Programming,DP),以及類神經網路的資料庫建立及比對、HMM(Hidden Markov Model)…等著名的方法,為了使識別的結果更穩定,也有所謂的專家系統(Experts System)被提出,利用各種特徵比對方法的相異互補性,使識別出的結果,其信心度特別的高。 字詞後處理:由於OCR的識別率並無法達到百分之百,或想加強比對的正確性及信心值,一些除錯或甚至幫忙更正的功能,也成為OCR系統中必要的一個模塊。字詞後處理就是一例,利用比對後的識別文字與其可能的相似候選字群中,根據前後的識別文字找出最合乎邏輯的詞,做更正的功能。 字詞資料庫:為字詞後處理所建立的詞庫。 人工校正: OCR最後的關卡,在此之前,使用者可能只是拿支滑鼠,跟著軟體設計的節奏操作或僅是觀看,而在此有可能須特別花使用者的精神及時間,去更正甚至找尋可能是OCR出錯的地方。一個好的OCR軟體,除了有一個穩定的影像處理及識別核心,以降低錯誤率外,人工校正的操作流程及其功能,亦影響OCR的處理效率,因此,文字影像與識別文字的對照,及其屏幕信息擺放的位置、還有每一識別文字的候選字功能、拒認字的功能、及字詞後處理後特意標示出可能有問題的字詞,都是為使用者設計盡量少使用鍵盤的一種功能,當然,不是說系統沒顯示出的文字就一定正確,就像完全由鍵盤輸入的工作人員也會有出錯的時候,這時要重新校正一次或能允許些許的錯,就完全看使用單位的需求了。 結果輸出: 其實輸出是件簡單的事,但卻須看使用者用OCR到底為了什麼?有人只要文本文件作部份文字的再使用之用,所以只要一般的文字文件、有人要漂漂亮亮的和輸入文件一模一樣,所以有原文重現的功能、有人注重表格內的文字,所以要和Excel等軟體結合。無論怎麼變化,都只是輸出檔案格式的變化而已。如果需要還原成原文一樣格式,則在識別後,需要人工排版,耗時耗力。 二、中文OCR 中文OCR,光學符號識別技術是一種漢字文稿的自動輸入方式,它通過光學掃描儀和計算機的配合,經OCR軟體將圖像數據進行運算分類後,將圖像數據轉化為計算機內碼,可以極大減輕數據錄入工作的強度,提高數據錄入的速度。 文獻資料的數字化錄入,一般分為: 1、純圖像方式。 2、目錄文本、正文圖像方式。 3、全文本方式。 4、全文索引方式。文本方式和圖像方式的混合體。 我國在OCR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較晚,在70年代才開始對數字、英文字母及符號的識別進行研究,70年代末開始進行漢字識別的研究,到1986年漢字識別的研究進入一個實質性的階段,不少研究單位相繼推出了中文OCR產品. 我國目前使用的文本型OCR軟體主要有清華文通TH-OCR、北信BI-OCR、中自ICR、沈陽自動化所SY-OCR、北京曙光公司NI-OCR(已被中自漢王並購)等,匹配的掃描儀則使用市面上的平板掃描儀。 三、衡量OCR標准 衡量一個OCR系統性能好壞的主要指標有:拒識率、誤識率、識別速度、用戶界面的友好性,產品的穩定性,易用性及可行性等方面。 四、OCR工作原理 識別過程: 書本級:中文,英文;簡體,繁體; 版式級:豎排,橫排;有無分欄; 行切分 字切分 識別:真正的OCR識別過程,圖像信息還原成文本信息 後處理:人工干預,主要集中在前四個階段。 識別精度可以達到99% 五:OCR識別率取決於 1.圖片的質量,一般建議150dpi以上 2.顏色,一般對彩色識別很差,黑白的圖片較高,因此建議ocr的為黑白tif格式 3.最重要的就是字體,如果是手寫識別率很低。 國內OCR識別簡體差錯率為萬分之三,如果要求更高的精度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工干預。繁體識別由於繁體字型檔的不統一性(民國時期的字型檔和現在繁體字型檔不統一),導致識別困難,在人工干預下,精度能達到90%以上(圖文清晰情況下)。 OCR是計算機輸入技術的一種,它通過模式識別將文字的圖像文件轉化為可編輯的文本文件,徹底改變了計算機紙介質資料輸入的概念。只要用掃描儀將文本圖像輸入計算機,就可轉化為可修改的文本文件,這比手工輸入速度快了幾十倍。隨著OCR技術的廣泛應用,它正逐漸被人們所知曉。國際軟體巨頭微軟在研發XP系統的時候,就意識到OCR的市場需求,在發布的Office 2003中全面配裝了TH-OCR(北京文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硬體方面的領袖企業英特爾公司也確定TH-OCR為MMX技術支持項目。 近期,一些大公司意識到OCR的好處,開始在自己的產品中捆綁OCR技術。Google已經啟動OCR軟體的開發工作,在它的招聘啟示中這樣寫道:「Google currently "reads" almost every web page in the world. Come help us read all the printed material as well!」(Google現在已經能夠「閱讀」世界上幾乎所有網頁,你的到來將讓Google閱讀所有印刷信息!)。隨著google啟動OCR開發工作,OCR應用進入了全面爆發時代。 無論是讓計算機對文字進行排版輸出,還是要讓計算機認識它看到文字,所有這一切都是為我們生活服務。信息化和數字化的進程,讓我們不再安於用十指敲擊鍵盤來輸入數據。人們希望能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更具創造性的工作中去,因而希望計算機等輔助設備能更具智慧。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學字元識別)技術就是其中的一項,跟列印技術相對,它是讓計算機認字的一種技術,這遠比列印復雜得多。 經濟競爭帶來更多的商務活動,每個活動上名片都是必不可少的主角,名片的管理產品也應運而生,名片識別管理工具同樣也是以OCR技術為核心的產品。通過名片識別工具將名片進行掃描、識別、分類,不僅能夠導入手機、PDA等,而且還能為名片信息進行備份,不用擔心遺失。文通e-card就是一款優秀的名片識別管理產品,OCR技術能把商務生活打理得有條不紊,節約更多的時間。現在,幾乎所有的掃描儀和一體機上都配裝OCR軟體,比如HP、UNISCAN、EPSON、CANON、 LENOVO等掃描儀廠商捆綁的就是文通TH-OCR。

B. 如何使用掃描儀掃描圖片

亮度和對比度的設置是128,由於掃描的牌子不同,所以做好調到中間,或大10.你掃描後還可以用photoshop修改的。

C. 不知道除了Type3以外還有什麼可以創造或者編輯3D圖像並能夠輸出到雕刻機的軟體。求解,謝謝!

ZBrush是修模的好軟體,特別是針對你所說的圓雕非常好用。但是該軟體內不能出刀路。因此容,你需要另外准備一款軟體出刀路方能輸出到雕刻機上加工。建議使用PowrerMill出刀路。artcam也不錯。精雕軟體(JDPaint5.2)也可以。

D. 微信掃一掃「一物一碼」是干什麼的

一物一碼,目前主要是在商品領域(在管理企業也有用於管理的設備、物品、樹木、文物等回管理的),答每個項目都分配了一個獨特的條形碼,原來是一個一維條形碼,現在我們直接做了二維可變碼,這兩種形式在每種產品上都附加了單獨的代碼,以便於在生產企業中實現防偽、可追溯性、營銷和其他目標。自從這個概念被引入以來,更多時候用於產品溯源防偽領域。

E. 如何佳能ir-adv c3320掃描發送到本地計算機。

1、從佳能官網上下載列印機驅動及名為ToolBox軟體,雙擊安裝,該軟體會解壓出一文件夾。在從文件夾中找到setup,安裝;對於驅動和toolbox均是相同操作。

F. CT掃描儀有哪些作用

當代醫學診斷技術的重要標志

——1972年CT掃描儀的發明1972年,世界上第一台CT在英國的EMI公司問世。這是繼倫琴發現X射線以來,在醫學診斷領域的又一次重大的突破。CT出現以後的二十多年來,經過了一代代的技術革新,其分辨能力日益提高,成為當代醫學診斷技術的一個重要標志。

《封神演義》中的赤精子有一面照妖鏡,任何妖魔鬼怪只要經它一照,就會原形畢露。當然,這是神話。然而,到了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卻讓神話變成了現實,他們創造了真正的「照妖鏡」——CT(即電子計算機X射線掃描機)。它能使人體中的「妖魔」——病變組織無法藏身,尤其是癌症這個吞噬人類生命的大妖魔。

耐人尋味的是,第一個從理論上提出CT可能性的既不是著名的醫學家,也不是卓越的計算機專家,而是一位理論物理學家——美籍南非人阿倫·科馬克。經過近十年的努力,科馬克解決了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的理論問題,並於1963年首次提出用X射線掃描進行圖像重建,並提出了人體不同組織對X射線吸收量的數學公式。科馬克雖然沒有最終發明這項技術,但他的理論為這項技術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CT誕生的真正契機在於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在很多領域的廣泛應用。1972年,世界上第一台CT機在英國的EMI公司問世。這是繼倫琴發現X射線以來,在醫學診斷領域的又一次重大的突破。它的發明者是英國的工程師豪斯費爾德,他與創立影像重建理論的美國物理學家科馬克共同獲得了197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CT是採取很細的X射線,圍繞身體某一部位,從多個方向做橫斷層掃描,再用靈敏的探測器接收X射線,利用計算機計算出該層面各點的X射線吸收系數值,再由圖像顯示器將不同的數據用不同的灰度等級顯示出來,從而為疾病診斷提供可以參考的重要依據。這些數字元號轉化成了膠片圖像,就是醫生和病人都能看到的CT片。

G. 利用手持設備的作為掃描儀的功能,對數學學科的資料收集有哪些積極的作用

一、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數學教學與傳統教學之比較
認識建構觀指導下的數學教與學得到了現代信息技術的有力支持,使其有可能從輔助教學手段向學習者的認知工具發展。計算機工具使我們能從與傳統方法不同的角度去探討數學及其教與學。學習者可以形成一種動態過程的觀點,對數學的多重表示可以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在數學活動中可以獲得更為豐富的經驗和更加直觀具體的概念圖像,對於知識的重新組織也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有很多優勢,將以前難以用粉筆和黑板解決的問題卻很容易解決。利用信息技術可以代替部分數學文字信息的板書,節省了畫圖與書寫的時間,增加課堂密度,提高教與學的效率,使教師、學生有更多時間進行交流。
數學傳統教學一般是權威模式的接受教學。教師主導學生的一切,學生的主動性只是體現在他能否順利按照教師的思路進行解題,教師很少考慮學生的認知過程。利用信息技術充分反映教學思維,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在課堂中得到良好的體現。同時計算機的及時反饋功能在課堂教學中很好運用,可以彌補傳統的課堂教學最欠缺的一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利用幾何畫板的動態測量功能,讓學生通過計算機及時跟蹤測量結果,使學生對所學問題確信無疑,學生在動手實踐中主動建構了新知識,這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實現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
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數學教學,不僅在教學手段上較傳統的教學方式有了重要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它促使教師觀念上的變化。這體現在尊重學生、深信學生認知活動中的潛力。因而在教學設計上會更接近學習者學習的客觀規律,充分調動他們主動參與及自主選擇、探索。
信息技術可以提供猜測的學習環境。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尋找某些數學規律時,只能通過極其有限的幾個例子讓學生去體會和猜想,這種情況下沒有老師的指導學生很難猜想到正確的答案。而信息技術下的數學教學便可以克服這種局限。利用計算機的強大計算功能,可以列舉很多數據,讓學生充分體會其規律,從而可以正確的猜想,接著找到解答的思路。
二、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的應用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數學課程內容,讓教師的「教」活起來,真正體現學生主體思想。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上教師的精講與啟發,再結合學生的自主探索、質疑、問難和討論,使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和仔細觀察,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改變了過去那種光靠教師「灌」,學生被動接受的形式,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1、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呈現以往教學中難以呈現的課程內容,變抽象的知識為具體、形象的知識。
我們的教學活動要想起到較好的效率,少不了課前的准備,因此在備課過程中要將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要考慮到,這就更需要教師能熟練把握教材,對前後知識能一體地了解,無論對哪一堂課,教學目標的設計是關鍵的,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我們不能放棄傳統的教學目標,不僅如此,還應該視之為教學目標的重點,當然,除這些傳統的東西,還需要加一些有關信息技術的元素與血液。比如說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的能力等,在制定好了教學目標之後,應該設計一個好的引入,這就需要媒體的運用,例如,橢圓第一定義的教學,教材通過實驗引入概念當然是一種好的方法,但是要從一次實驗發現離心率e對橢圓形狀的影響很困難,利用幾何畫板來展示這一實驗,保持橢圓的長軸不變,在焦距逐漸縮小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清晰感知離心率e對橢圓形狀的影響。例如,冪函數圖像錯綜復雜,種類繁多,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列表、作圖,然後進行歸納,費時費力。我在講授冪函數一節時,作了一次利用幾何畫板進行探索的教學嘗試,效果很好。
我事先找到冪函數的幾何畫板課件並根據自己的思路進行修改。在課堂上先提出教學目標:
①作出冪函數當指數取不同有理數時的圖像,歸納出冪函數圖像的種類;
②歸納冪函數性質。
用幾何畫板畫圖方便快捷,學生只要說出指數的值,運用課件圖像就會立刻出現。一會兒電腦上都出現了五花八門的圖像,學生的興致高漲。很快有同學發現指數為奇、偶數的圖像呈現不同類型;接著,又有同學發現分數指數對圖像的影響與分數分子、分母的奇偶有關。這樣,教師只要稍加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完整地獲得了冪函數的性質,而且印象特別深刻,從而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2、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數學實驗教學,探究數學問題的本質。
在高中數學里有很多定理、性質、規律和結論,實際上往往都是先通過一定的觀察、分析整理得到的。如果直接告訴學生結論,學生在理解上很可能會產生困難,很難接受。可是現在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實踐,親歷整個數學探索的過程,使他們處於主體地位,有利於發揮學生的想像空間,對要理解的數學問題必然有相當深刻的認識。例如三角函數圖像的教學,過去一般是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師依次畫出y=Asinx、y=sinωx、y=sin(x+φ)的圖像,然後通過推理合成函數的圖像,再分析這個函數的性質。這樣教學,許多學生不但對函數性質的理解感到困難,而且也不太明白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認識順序。我在教學中引入了實驗的方法:先為學生准備好演示,告訴學生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探索當A、ω、?准取不同的值時圖像怎樣變化,研究它們對函數的周期、取值范圍、單調區間的影響;接著讓學生對A、ω、?准自由賦值,輸入後觀察圖像的變化;再讓學生變換輸入這三個值的先後順序,反復實驗、探索。學生通過自己實驗、互相交流和探討,很快發現了規律,並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經過反復修正,正確寫出函數的周期、取值范圍和單調區間。特別是,通過實踐,他們懂得了在分析若干個參數對函數圖像的影響時,應該對各參數分別研究,改變一個參數的值時要保持其他參數的值不變。這樣,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探究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分析歸納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這樣的探究活動,利用傳統教學手段是很難實現的。
3、利用數學知識搭建理解數學知識的。
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既是數學的特點,也是數學的優點。正如《課標》所說,「數學在形成人類理性思維和促進個人智力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教育應「使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學生表達清晰、思考有條理,使學生具有實事求是的態度、鍥而不舍的精神,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考方式解決問題、認識世界」。信息技術推進了數學教學的發展,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學習空間,體現了數學內容呈現方式直觀化、探索過程多樣化和抽象問題具體化等優勢,但我們不能用「直觀化、具體化」取代抽象的數學思維,直觀演示不能取代空間想像。實驗探索得到的結論,或由實驗啟發得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必須經過嚴謹的數學推理才能驗證其正確性。《課標》在告訴我們要克服「雙基異化」傾向的同時提出了「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雙基』」概念,我們要認真學習、體會。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時,認真研究數學教學的自身目標和學生的實際需要,考慮哪些活動適宜在各種信息技術上進行,哪些活動必須離開計算機;哪些運算可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哪些運算必須安排筆算訓練。要合理安排教學進程中每個步驟,適時、適度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同時要考慮到製作課件的效率,以盡量少的投入換取盡可能大的教學效益。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作為一種輔導教育的手段和工具被引入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要求學生有更高的學習策略和學習能力,教師不能再把傳遞知識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的中心由「教」轉變為「學」,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也由主導者轉變為指導者、輔導者。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學會學習。
1、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好奇心。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創設真實情境,把創設情境看作是「意義建構」的必要前提,並作為數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而多媒體技術正好是創設真實情境的有效工具;如果再與模擬技術相結合,則更能產生身臨其境的逼真效果。
因此我認為應讓學生更多地操作電腦來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再發現,體驗數學美的魅力。如在上三角函數的圖像、「立體幾何」導言課時,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使教學內容得到深化。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激發了學生的聯想思維,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好奇心,有效地降低了學生對數學的恐懼。使學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並賦予新知識某種意義。
2、拓寬學習資源,通過「情境再現」,使數學教學成為再創造、再發現的教學。
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科技發展史尤其是數學發展史,運用電腦模擬數學發現的歷程,使用計算機進行數學試驗,通過電腦證明數學定理,讓學生通過數學問題的發現、提出、探究、解決過程的情景再現,意識到「問題是數學的心臟」,重要的問題歷來就是推動數學前進的最重要的力量,進而「啟發學生如何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並善於獨立思考,學會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例如,筆者在講解解析幾何內容時就通過課件《奇妙的坐標系》向學生展示了坐標系的誕生、完善及應用歷程,使數學教學成為了再創造、再發現的教學。
3、創設想像情境,拓寬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發散思維。
貝弗里奇教授說:「獨創性常常在於發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研究對象之間的相似點,而原來以為這些對象或設想彼此沒有關系。」這種使兩個本不相乾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學家稱之為「遙遠想像」能力,它是創造力的一項重要指標。讓學生在兩個看似無關的事物之間進行想像,如同給了學生一塊馳騁的空間。人的生活中有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的想像力,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在教學中可充分利用一切可共想像的空間,挖掘發展想像力的因素,發揮學生的想像力。
例如:課本上的圖形是「死圖」,無法表現二次曲線的形成過程,而黑板上的圖形鑒於技術原因,很難畫的准確,更難展現二次曲線的連續變化,而利用多媒體就可以生動的把離心率的大小變化與圓錐曲線的形狀變化,這種數與形之間的內在聯系完美的展現出來。同時,也可展示出橢圓、拋物線、雙曲線三種「看似不相關」的二次曲線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教學過程中,可由學生通過網路訪問教師放置的伺服器上的課件,讓學生獨立探索得出結論。
4、創設糾錯情境,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推理能力。
「錯誤是正確的先導」,學生在解題時,常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對此我針對學生常犯的隱晦錯誤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糾錯情境,引導學生分析研究錯誤的原因,尋找治錯良方,在知錯中改錯,在改錯中防錯,以彌補學生知識上的缺陷和邏輯推理上的缺陷,提高解題的准確性,增強思維的嚴謹性。例如:學生常常想當然的把平面幾何的有關性質照搬到立體幾何中,教師在黑板中很難表示清楚,我利用幾何畫板設計並創作了「邊對應垂直的兩個角」的課件,讓學生自主探索,自己糾錯,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能夠變革課堂教學的傳遞結構,擴展信息功能,增加個別化教學的能力,優化教學;但也要注意,現代教育技術也不可能解決教學中的所有問題,因此誇大其作用,試圖以此盲目代替傳統教學的做法是不現實的,在未來的教學當中,現代教育技術必將得到進一步的應用;但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不能無節制,要與常規教學相結合,要以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為重點,設計好媒體使用的強度和時機。當然,這還需要我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繼續去探索和完善。

H. 二維碼的識別原理是什麼能造假(仿造)嗎

二維條碼/二維碼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在代碼編制上巧妙地利用構成計算機內部邏輯基礎的「0」、「1」比特流的概念。

使用若干個與二進制相對應的幾何形體來表示文字數值信息,通過圖象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信息自動處理:

它具有條碼技術的一些共性:每種碼制有其特定的字元集;每個字元佔有一定的寬度;具有一定的校驗功能等。同時還具有對不同行的信息自動識別功能、及處理圖形旋轉變化等特點。 二維條碼/二維碼能夠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位同時表達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積內表達大量的信息。

二維碼生成器的製作需要一個二維碼生成演算法,或者一個二維碼插件,然後用JAVA ,C#, VB等編程語言編寫一個調用軟體就可以做成二維碼生成器了。

二維碼可以偽造,一般的二維碼沒有防偽功能;個人就能從網上下載二維碼自動生成器,製作二維碼。甚至有些不法分子設計了帶病毒的二維碼,竊取他人手機內的個人信息。專家建議手機用戶,要有安全意識,不要輕易掃不明來源的可疑二維碼。

(8)創造物掃描擴展閱讀:

簡單的說,二維碼就是把你想表達的信息翻譯成黑白兩種小方塊,然後填到這個大方塊中。有點類似我們中學的答題卡,就是把我們的語言翻譯成機器可識別的語言,說白了就是把數字、字母、漢字等信息通過特定的編碼翻譯成二進制0和1,一個0就是一個白色小方塊,一個1就是一個黑色小方塊。

當然這其中還有很多糾錯碼,假如需要編碼的碼字數據有100個,並且想對其中的一半,也就是50個碼字進行糾錯,則計算方法如下。糾錯需要相當於碼字2倍的符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的數量為50個×2=100碼字。

因此,全部碼字數量為200個,其中用作糾錯的碼字為50個,也就是說在這個二維碼中,有25%的信息是用來糾錯的,所以這也就解釋了二維碼即使缺了一點或者變皺了也一樣能被識別。

有些朋友可能會問,為什麼每個二維碼上都會有三個黑色大方塊呢?那就要涉及下面的內容:手機是如何識別二維碼的。

由於不同顏色的物體,其反射的可見光的波長不同,白色物體能反射各種波長的可見光,黑色物體則吸收各種波長的可見光。

所以當攝像頭掃描黑白相間的二維碼上時,手機利用點運算的閾值理論將採集到的圖象變為二值圖像,即對圖像進行二值化處理,得到二值化圖像後,對其進行膨脹運算,對膨脹後的圖象進行邊緣檢測得到條碼區域的輪廓。

I. 能掃描題目且給出解答的手機軟體

一、作業幫

軟體簡介來:

作業幫包含全國源小學、初中、高中課題教材90%的題庫,更有300萬學霸在線答題,秒殺各科作業難題!你只需要簡單搜題,即可成為學霸級的人物!

這幾款APP都可以在網路手機助手裡搜索APP名稱下載到哦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