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筆發明
『壹』 五筆發明之前用的是什麼輸入法
曾幾何時,中國人談起計算機,就離不開「中文」二字,掰開手指算來,如今還在中國IT屆叱吒風雲的人物,多少不是靠「中文」起家:聯想、巨人靠的是漢卡,四通靠的是中文打字機,方正靠的是中文印刷排版,中文之星、新浪靠的是中文平台,如此數來,不一而足!而中文領域,最基本的就是漢字的輸入輸出問題,誰能很好地解決它,誰就在商海之戰中拔到頭籌、奠定勝機。
事情好像如此簡單,解決輸入輸出問題就能掙大錢?這么幼稚的結論恐怕是10年前的想法了。雖然有號稱「當代畢升」的王選,讓我們的印刷告別了鉛與火,讓漢字的輸出有了質的飛躍,但是卻不能讓漢字的輸入有半點輕松。隨著中國人的大把大把鈔票流入微軟與Intel的口袋,中國的漢字輸入卻已經撈不到半點油水了。除了五筆字型收點授權費,自然碼收點注冊費養活四五口人,智能狂拼炒作一番,弄點新的知名度,誰還能說我掙了多少多少錢?
中文輸入法,這位被所有中文電腦使用者折磨多年的「半老徐娘」,已經引不起大眾的注意,看來只好塗點脂抹些粉,喬裝打扮一番或者隱姓埋名,或者下嫁他人!本來是名門望族的大家閨秀,卻落得個慘度余年的結果,當年的萬馬奔騰、門庭若市,一時間萬馬齊喑、門可羅雀。
縱使這樣,還有好事者在暗暗使勁:我就不信這個邪,憑我的姿色與出身,還不能養出個國色天香的女兒?也有不愁吃穿的主,心想閑著也是閑著,我自己弄個貓狗,權當女兒養著,高興時帶出來遛遛,干你何事?
我今天也閑來無事,看看到底有哪些半老徐娘和國色天香,值得咱探究她們的近況和身世。
一、鍵盤輸入 在約10年前,朋友的一塊漢卡上已經提供了漢語拼音串連續輸入就能出來漢字的輸入法,但這位哥們也沒賣出幾塊,就找不到蹤影了,這可能是最早見到的實際使用的「語句」輸入法了。
後來1993年左右中文之星的1.3版本提供了新拼音輸入法,一直到現在,人們還認為是最方便的輸入法之一。能夠做到單個字詞的即時顯示,就是一邊打拚音,同時顯示漢字,鍵盤敲錯能夠馬上看見,沒有的詞語,選擇一次後就能記住,以及一些鍵位的巧妙設計,如空格確認、逗號句號選重碼、模糊音容錯等已經成了當今所有拼音輸入法的必有功能。此時的產品還有智能ABC,在1993年初的北京大學出版社,編輯對筆者說,出了一種很好用的輸入法,具有類似新拼音的功能,還能夠快速輸入一些符號,鍵入v以後不用切換輸入英文,還可以按筆劃輸入不認識的漢字,這就是早期的智能ABC,後來與微軟合作不錯,幾乎所有的的Windows中文版本都OEM了它,但是這個軟體可能在當時就基本成型,快10年了,也沒有多少新的功能與改動。
其實不管是智能ABC還是新拼音,它們技術上可能都源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張普、李慧勤等人主持的項目PJS,其中也許有合作關系。
到了1994年,有一件事對中國的輸入法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在10月18日,北京語言學院旁邊的一個小白樓中的隆光威爾和邦得爾倆公司合作成立Autoway(自通)中文平台項目組,公司當時准備開發DOS和WINDOWS環境的中文平台和字處理軟體,胃口很大,也集中了一些較強的開發力量,由於經費的問題,後來在1995年調整目標,專門開發Autoway輸入法,在下半年推出了一種外掛於Windows環境的能夠連續進行漢字序列輸入的系統,該軟體請了語言界名人周有光等人題字,後來在電台、報社宣傳,著實風光一把。該輸入法最大的特點是用戶只管連續輸入拼音,系統每隔幾個拼音就自動將前面的漢字顯示出來,到一定的長度後,漢字就會自動或者由用戶按回車鍵進入到應用軟體的編輯器,不需要人工分詞,但是由於正確率較低以及操作界面、使用方便性等問題,沒有大面積推廣。
在1996年,輸入法出了一匹「黑馬」,碰巧該廠商叫做北京黑馬公司。其「黑馬輸入法」只能在DOS下用,現在筆者還有當時買的正版,是幾張軟盤,如果在Windows下面用的話,該輸入法就提供一個DOS界面,用戶輸入一句話的拼音串,按一下回車,轉變成漢字,存放在一個文本文件中,再拷貝到別的應用軟體。現在看來這個軟體是非常不好用的,但是憑借該廠商在中文校對方面的經驗、資料和積累的資金,一步一步發展,到了2001年,還在不斷完善與升級。
不管是「自通」還是「黑馬」,都號稱開了漢字整句輸入(又稱語句輸入)的先河,但實際上除了筆者前面提到的漢卡有這個功能外,最早的還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哈工大。當時該校的博士生王曉龍進行了漢字分詞方面研究,並申請了863課題,寫出了「最小分詞問題及其解法」方面的論文。其後王曉龍研發了InSun輸入法,就是一種基於整句的輸入系統,20世紀90年代初也只是做一些演示、成果展覽之類,聽說偶爾也賣給了日本的一些公司,用於某些專用打字機使用,後來多年未見動靜。在90年代中期,以10萬美元賣給了微軟,當然這個價格滿不錯的了。於是乎,從Windows 95中文版開始,也就有了大家看到的「微軟拼音輸入法」,雖然口伐者諸多,但微軟採取類似的方式,還弄到了智能ABC,「免費」發送給中國用戶。但這種「免費」是形式上的,實質上,其價錢已經算計在Windows操作系統中,最終還是算在使用者頭上。其結果是苦了輸入法研發者和廠家。
即使是微軟提供的拼音輸入法,也不見得好用,曾經有人譏諷說該輸入法就好像是感冒了揩鼻涕,按理說,有了一點鼻涕,就應該趕緊擦掉,不要等它老長了掉到嘴上才去管,可微軟拼音卻不,讓你敲了很長,再返過頭去修改,由於智能化程度不高,錯的莫明其妙,如果是對著稿子敲,還好找錯,如果是想打,也忘了自己該選那些詞。
不能夠與所敲拼音同步顯示漢字(微軟拼音是滯後一個字、自通是滯後幾個字、黑馬拼音是需要最後確認才出現漢字),以及錯誤轉換很高、修改拼音選擇漢字不方便等成了早期語句輸入法的死穴,大大限制了它們的使用,老百姓還在繼續用新拼音或智能ABC,但是它們存在不支持GBK漢字以及長期沒有新功能升級的缺陷,加之語句輸入法的不成熟,使得中國輸入法幾乎險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這種沉寂在1998年被打破,功勞首推共享軟體的出現。由於互聯網的開始普及,網路的威力越來越大,新的個人力量開始凸現。出現了拼音之星、萬能碼和智能五筆等新的輸入法。
ow拼音之星是由譚亞軍發明的,是一種包含全拼、雙拼和譚碼的單字、詞語、短語和語句輸入系統,可能作者認識到了傳統詞語輸入法和語句輸入法的優缺點,因此設計了一種完全「實時顯示」的方式,不管輸入多少拼音,每個字母按下去,漢字就同時顯示,拼音有錯誤,用戶就會立即發現,又由於支持自動分詞與整句輸入,用戶不用去擔心是輸入一個詞語還是一句話,系統都能夠進行處理,如果沒有該詞語,系統也能夠自動學習並存檔,似乎具有了詞語輸入法的方便性與整句輸入法的智能性,還值得一提的是利用雙拼加偏旁或筆劃的譚碼也能夠實現詞語或整句輸入,能夠進一步加快打字的速度,這恐怕是別的輸入法所不具備的。該輸入法只要一張軟盤就可安裝,程序小巧、穩定,很少出現運行錯誤,整句智能化程度也達到實用水準,因此該軟體在1997~1998年放到網上,反映強烈,一些功能也為以後的輸入法所仿效,如「實時顯示」、像輸入拼音一樣輸入各種符號、智能識別數字標點和符號、快速選擇多種雙拼編碼等,而且是當時除了在Win9x環境也能夠在Win NT中使用的極少輸入法之一,使得拼音之星擁有了廣大用戶群。中文之星網站也長期推介下載,金山公司的WPS2000全線捆綁銷售。「飛翔鳥」在1999年底評測說「拼音之星2000在功能上要明顯優於微軟拼音輸入法(2.0版),絕對是一顆耀眼的明星。"這裡面不乏溢美之詞,但絕對表明利用拼音方式將詞語輸入的方便性與整句輸入的智能性結合起來是輸入法的方向之一。
拼音之星採用了外掛技術,類似於中文之星或者Richwin等中文平台,因此在中西文Windows下面都能用,這本來是一個好的構思,但是因此帶來的一些問題也較多,在中文Windows環境,由於不是Windows自身的標准輸入法IME格式,如果安裝不正確就可能有亂碼,這個問題也給拼音之星等外掛輸入法帶來負面影響,到了最新的拼音之星2002build1.3這個問題才真正解決。又因為拼音之星以前的版本沒有提供拼音與漢字分兩行同時顯示的操作模式,當拼音輸入錯誤需要修改時,雖然可以按一下方括弧 [ 或者 ]就能將漢字變回拼音並且同時可以移動游標(不需要用左右方向鍵),手指的移動幅度相對較小,本來是個好的設計,但是有別於傳統操作方式,因此用戶並不知曉,讓人感覺修改拼音還是不夠方便。因此到了千禧世紀版2.0以後,拼音之星在操作界面上,又完全復古,像中文之星新拼音那樣,提供上下兩行即顯示所有鍵入拼音字母,又顯示自動轉換的漢字串。
採用外掛技術設計輸入法,當然也有獨特好處,如克服了標准IME(如智能ABC等)吃標點、在西文Windows中不能用、在西文應用軟體中不能做到游標跟隨等缺陷。
輸入法另一個發展方向是功能的多元化。這方面的代表是「萬能碼」,即現在的「萬能五筆」。萬能碼是一種將拼音、五筆、英文、筆劃結合的一種字詞輸入法,不需要切換既可以使用多種功能,例如輸入「蘋果」這個詞,可以鍵入它的拼音「pingguo」,也可以用五筆編碼輸入,還可以用英文apple輸入,因此對於已經習慣於傳統輸入法的拼音或者五筆用戶,很容易使用萬能碼。
在早期的版本中,萬能碼以拼音作為主要設計方式,因此類似新拼音可以實時造詞,但是拼音的功能不強大,遠不如拼音之星、新拼音,因此曾有人建議萬能碼的作者鄧世強將重點放在五筆上,主推「萬能五筆」,同時兼顧多元輸入方式,此系統發展不錯,曾經得過「十大共享軟體」稱號。該輸入法的最大缺點在於由於採用菜單選擇太多,而菜單界面設計零亂,用戶無所適從;在中文Windows下面的亂碼以及拼音單字、詞語不多的缺陷也是限制該輸入法進一步推廣的因素。
智能五筆則是另一個充分吸收五筆精華,將五筆發揚光大的典範。王碼公司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竟然有這么多人在替自己出主意。智能五筆在五筆上面,做了很多文章,包括五筆的編碼提示,提示詞庫中是否存在某個詞語,以前輸入過的多個漢字能夠用一串五筆簡碼快速輸入,詞庫較大(因為用五筆編碼,詞庫大則重碼也較多),這是很多用戶喜愛的緣由。不過軟體本身質量設計存在問題,界面不好看、菜單零亂,操作鍵位的設計隨意性等充分反映了個人共享軟體的局限。
到了1999年出現了另外幾個拼音輸入法:拼音加加、自由拼音輸入法和考拉輸入法。拼音加加實際上是原來參與中文之星新拼音設計的廖恆毅的重出江湖之作,小巧、程序穩定、鍵位設計比較合理,加之新添的一些功能,如不用切換就輸入西文,類似智能ABC的用筆劃輸入不認識的漢字以及用簡拼快速輸入多種符號的特點,使得該輸入法受到了詞語輸入者的喜歡,與拼音之星、智能五筆、萬能五筆一起在長城中文颶風中OEM銷售。但是拼音加加的缺點很明顯,詞庫太小,兩個以上詞語連續輸入就要不停地選詞、按空格確認。自由拼音輸入法最大的特點是公開了源碼(操作方式與功能沒有多少新鮮之處),因此相繼為不少輸入法愛好者參照,編制自己的輸入法。考拉輸入法剛開始推出時,在清華BBS上推介,操作方式幾乎完全仿製了中文之星的新拼音,但是克服了新拼音在某些系統下字體特小的缺陷,受到網友的好評。從一開始,考拉的作者就在軟體說明中聲明要賣掉。後來還真的賣給了紫光公司,在2000年改進成了紫光拼音輸入法。這款輸入法最大的特點也是完全忠於新拼音的操作方式,提供了一個很大的詞庫,在後續的版本如2.2和2.3中,增加了智能組詞,也就是說用戶連續輸入9個字以內的拼音串,系統能夠自動轉換成漢字,而不論是否有這個詞語,系統根據詞頻高頻先見的方式給出一個詞語串的組合,增強了操作的流暢性。還值得一提的是紫光拼音輸入法善於吸收其餘輸入法的優點,如拼音之星的實時顯示、智能識別
http://www.ywhzzx.com/dierketang/Class124/200503/255.html
『貳』 五筆輸入法是誰發明的哪年發明的是哪年普及的怎麼普及的
五筆輸入法法是{王}永
{民}先生1983年發明,1986年推廣。圖的是省事。因為五筆打字需要一定的文字基礎,而拼音打字幼兒園、學前班的小朋友也可以。這就是原因。
關於五筆的專利,目前有發明專利 (59 )條 , 實用新型專利 (3)條,外觀設計專利 (15)條。不知道你想了解啥五筆專利?
------------------------------
最初的五筆專利是王永明於1985.04.01申請的優化五筆字型編碼法及其鍵盤
其後又申請過多個專利,全部為發明專利,見下表:
------------------------------
1 95105931.9 教育規范五筆字型漢字輸入法及其裝置
2 85100837 優化五筆字型編碼法及其鍵盤
3 99125067.2 五筆字型電腦打字學習機
4 00103505.3 五筆數碼鍵盤漢字電腦輸入法及其鍵盤
5 00124781.6 五筆數碼形聲輸入法及其鍵盤
6 00124780.8 五筆畫形聲輸入法及其鍵盤
7 00124779.4 新五筆畫輸入法及其鍵盤
8 01100001.5 五筆數碼編碼的識別技術及其鍵盤
9 01109090.1 一種帶按鍵聲音的五筆數碼輸入裝置
10 01103795.4 五筆數碼手寫漢字輸入法及其輸入裝置
11 01103794.6 五筆數碼語音漢字輸入法及其輸入裝置
12 02100001.8 首部余部五筆形碼漢字編碼法及其輸入鍵盤
『肆』 請給我萬能五筆發明者鄧世強先生的詳細資料謝謝
鄧世強
1991鄧世強先生利用業余時間,發明了萬能五筆輸入法。在中國,估計有5000萬的用內戶在使用萬容能五筆系列產品,其在華軍軟體園和中國下載中心等國內最大下載網站上下載量在同類產品中名列前茅,萬能五筆已成為最流行的中文輸入法。
世強軟體工作室網路事業部是為推廣萬能五筆而成立的單位。網路事業部以萬能五筆創作人鄧世強為技術開發骨幹,結合一批具有豐富市場和互聯網實踐經驗的年輕人組成。網路事業部目前擁有的產品系列有:萬能五筆2000,萬能五筆2000+,萬能五筆2001,萬能五筆2002搶鮮版,以及最新的萬能五筆「龍卷風」系列產品。萬能五筆產品系列豐富而實用,適合於不同階層的用戶。其中「龍卷風」系列產品,產品性能穩定、功能齊全,是萬能五筆針對個人用戶推出的第一款商業軟體,也是一款以網上銷售為主的軟體。當然您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以實物光碟形式銷售的商業用戶萬能五筆系列產品。
『伍』 五筆輸入法發明人簡介
王永民,漢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43年12月生於河南省南陽地區南召縣貧農家庭。
1962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通詩文、書法、篆刻和音樂。
1978-1983年,以五年之功研究並發明被國內外專家評價為「其意義不亞於活字印刷術」的「五筆字型」(王碼),以多學科最新成果之運用、集成和創造,提出「形碼設計三原理」,首創「漢字字根周期表」,發明了25鍵4碼高效漢字輸入法和字詞兼容技術,在世界上首破漢字輸入電腦每分鍾100字大關並獲美、英、中三國專利。
1983年後,又以15年之力推廣普及,使之覆蓋國內90%以上的用戶;曾五次應邀赴聯合國講學,以「五筆字型」在全世界的廣泛影響和應用,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1984年又榮獲「五一勞動獎章」、「國家級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稱號。1988年4月成為國務院特別命名的十名「全國勞動模範」之一。
1994年後陸續發明「98王碼」、「閱讀聲譯器」、「名片管理器」等五項開創性專利技術。
1995年8月赴美學習,1997年5月回國。
於1998年2月「十年磨一鍵」發明了我國第一個符合國家語言文字規范、能同時處理中、日、韓三國漢字、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98規范王碼」,同時推出世界上第一個漢字鍵盤輸入的「全面解決方案」及其系列軟體,成為我國漢字輸入技術發展應用的里程碑。
王永民教授從1996年起研究用數字鍵輸入漢字的方法,首創「首部余部取碼法」,於2000年8月實施完成了「五筆數碼」漢字輸入專利技術,開發了「6鍵6碼」和「9鍵6碼」兩套成品軟體。
現任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理事長、北京王碼電腦公司、北京王碼網公司總裁。 自我白描是「一介書生,半個農民」,座右銘是「科學是一本永遠也寫不完的書」,行為准則是「愛國、務實、創新」。
『陸』 發明五筆輸入法的公司現在怎麼樣了
發明五筆的人成立了王碼公司,現在他們最新版是新世紀五筆,收費版九十多元。
『柒』 五筆打字法誰誰發明的
王~~~~永~~~~民~~~~~
五筆字型輸入法(簡稱五筆)是回王~永~民在1983年8月發答明的一種漢字輸入法。因為發明人姓王,所以也稱為「王碼五筆」。五筆字型完全依據筆畫和字形特徵對漢字進行編碼,是典型的形碼輸入法。五筆是目前中國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最常用的漢字輸入法之一。五筆相比於拼音輸入法具有低重碼率的特點,熟練後可快速輸入漢字。五筆字型自1983年誕生以來,先後推出三個版本:86五筆、98五筆和新世紀五筆。
網路搜索:
http://ke..com/view/9610280.htm?fromId=4350
『捌』 「王碼五筆」輸入法的發明人及其相關資料
王永民 電腦漢字成熟輸入締造者
王永民,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43年12月15日生於河南省南陽南召縣一個農民家庭。
1962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1978~1983年,以五年之功研究並發明「五筆字型」,以多學科之集成和創造,提出「形碼設計三原理」,首創「漢字字根周期表」,發明25鍵4碼高效漢字輸入法和字詞兼容技術。在世界上,首破電腦漢字輸入每分鍾100字大關,獲中、美、英三國專利。
1983年後,又以十年之力推廣普及五筆字型,使之轉化為生產力。曾五次應邀赴聯合國講學。
1994年獲「五一勞動獎章」、「國家級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實業家」等稱號。1988年4月成為國務院命名的十名全國勞動模範之一,1993年當選為北京市十位傑出共產黨員之一。
1994年後陸續發明「95王碼」、「閱讀聲譯器」等五項開創性專利技術。1995年8月赴美學習,1997年5月回國。於1998年2月「十年磨一鍵」,發明了我國第一個符合語言文字規范,能同時處理中、日、韓三國文字,被專家評價為「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98規范王碼」,並通過鑒定。
王永民現任中國科協委員、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理事長、北京王碼電腦總公司總裁。
王永民出國,海關檢查。王永民遞上簽證,海關工作人員看了王永民的簽證後,從座位上彈跳起來,立正給王永民敬了個禮,王永民嚇了一跳,以為自己的簽證出了什麼問題,海關人員畢恭畢敬地說:「王老師,我們正在學習您的五筆字型。」
54歲的王永民回國不到一年自己開車被警察抓住過九次,其中有七次,當交警得知他就是王碼的發明人王永民時,大手一揮,說句「王老師,你下次可得小心點。」就放行了。
王永民打計程車。司機問去哪兒?「到王碼公司。」計程車司機說王碼公司老闆可有錢了,王永民:「你怎麼知道他有錢。」司機:「王碼公司老闆坐卡迪拉克」王永民:「你見他坐過嗎?」司機:「想都想得到。」王永民:「你認識王永民嗎?」司機:「我一個司機怎麼會認識他那樣的大老闆。」王永民:「小夥子,你可別這樣說,你是幹活的,王永民也是幹活的。我就是王永民。」司機急剎車,從車上跳了下來,兩手握住王永民的手,淚都出來了:「我沒想到像你這樣的大人物還坐「面的」,我的「面的」讓你坐一次真是太榮幸了。」
90年代初期,許多人概念中,學計算機就是學五筆字型,會不會電腦,就是會不會五筆字型的事。如今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深入,輸入法在計算機領域的耀眼光輝逐漸暗淡了下來,這是無法
改變的現實,但因此就把王永民說成為「不就是先入為主地發明了一個輸入法嗎?而且五筆字型也不見得是最好的輸入法」的結論卻有失公允。
王永民的意義決不僅僅在於發明了一種叫做五筆字型的輸入法,他的歷史意義在於,沖破了國內漢字形碼快速輸入須藉助大鍵盤的思想束縛,首創26鍵標准鍵盤形碼輸入方案,這個意義比五筆字型本身的意義要深遠得多,它開創了漢字輸入能像西文一樣方便輸入的新紀元。很難想像今天我們使用的PC都配上一個漢字大鍵盤是個什麼怪樣子,但是在王永民之前,主流的漢字編碼思想就是要專為漢字輸入設計大鍵盤。甚至到了1983年3月5日,王永民的26鍵五筆字型方案已經做出來了,國內還有專家堅持一定要為漢字專門做鍵盤,而王永民的26鍵方案卻被譏諷為削足適履,畫地為牢---漢字這么多,為什麼要用、怎麼能用26鍵來處理?
王永民是先知先覺者,他在中國生產出第一台PC之前,就在漢字終端上實現了漢字26鍵輸入,宣判了PC漢字大鍵盤輸入的死刑,避免了中國PC的畸形。
只有了解王永民怎樣從188鍵一步一步走到26鍵的艱難歷程,才能理解王永民的意義。我被發動起來了
王永民發明五筆字型輸入法是無心栽花。他一開始只是想找一個現成的輸入方案,用這個輸入方案做一個鍵盤來解決漢字照相排版的校對問題。
1977年10月,王永民離開呆了八年、病了六年的四川永川國防科委某軍事部門,回到家鄉河南南陽。離開時,這位中國科技大學的高才生傷感地填了一首詞,「無才西蜀圖相仕,有志南陽
學躬耕。」學不了諸葛亮在西蜀成就一番大業,就學諸葛亮在南陽做點實事吧。
回到南陽,王永民被分到地區科委工作。當時,日本人發明的漢字照相排版植字機很流行,南陽引進一台,但這台機器的漢字輸入時不能校對,出錯就要重新照相製版,很麻煩。川光儀器廠花9萬元做出了「幻燈式」鍵盤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地區科委負責這個項目的王永民對這個「幻燈式」鍵盤越看越不順眼,他請問川光儀器廠的總工:「誰能記住24個幻燈片每個膠片上究竟放的是哪273個字,你的姓又在24個幻燈片中的哪個膠片上?」
總工被激怒了:「王永民給我當徒弟,還得再學三年!」「王永民是川光廠不受歡迎的人」
「與其說這是一次羞辱,還不如說這是一次發動。人遇到一種羞辱,遇到一種打擊,就會產生一種反作用力。我就要比一比,到底是你,還是我王永民講科學,我一定要發明一個鍵盤取代你的東西。」
南陽科委給王永民撥了3000元,讓他搞試驗。王永民要做鍵盤,首先要找到一種好的輸入方案才行。於是,他跑到上海、蘇州、杭州的科委情報所翻閱國內外相關資料,當時,王永民能夠看到的輸入法有王安99鍵的三角編碼法以及國外各種各樣的大鍵盤。「有單字的大鍵盤,也有主輔鍵的大鍵盤--一個鍵上有9個字,然後,這邊有9個輔鍵用來選字,此方案比較流行,中國科技情報所用的就是這種主輔鍵方案。王安的方案我不贊成,拼音的方法,音讀不準以及不認識的漢字怎麼辦?」
王永民得知鄭州有人在研究拆分漢字的輸入方案,就跑去對發明人說:「我用你的方案做鍵盤,你把資料給我,我來把你的方案實現。」發明人說:「我要把資料都給了你,我還有什麼」碰了一鼻子灰的王永民在1980年找到了《英華大辭典》的主編鄭易里先生,倆人一談,談得很投機,鄭教授說:「我算是搞對象找對人了。」王永民把鄭易里請到南陽住進南陽最好的賓館,鄭易里漢字編碼是94個鍵方案,當時鄭易里只有一張字根圖,王永民雇了十幾個小姑娘,把《現代漢語詞典》中的11000個漢字全部抄到11000張卡片上,然後根據字根圖編碼。編完卡片一檢查,有800對重碼,而且,該方案還要分上下檔鍵,等於188鍵。
找了半天,沒有找到好的漢字輸入方案,王永民決定自己來做。從此,王永民踏上了壓縮鍵位的艱難里程。138鍵、90健、75鍵、62鍵。1980年7月15日,王永民把鍵位壓縮到了62個,重碼只有26對。「到這,我不再搞編碼了,我認為我已經成功了。」此時,武漢開了一個漢字編碼會議,王永民在會上公布了62鍵方案,立即引起轟動,被評為國內最好的四個方案之一。王永民大受鼓舞。
編碼做好了,王永民開始著手采購集成電路,畫電路圖。電路機殼設計是王永民的長項「我進入了一個自由王國,很快把鍵盤做出來了。」
1981年,鍵盤通過鑒定,將要投入使用時,發現這個鍵盤缺少編輯功能鍵,王永民被迫拓展鍵盤。「設計功能鍵,把我累著了。要測試功能鍵的代碼,還要研究它的電路,要弄清楚它出來
的是什麼信號,我的編碼信號還要和它匹配,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焦頭爛額的王永民突然想到:「為什麼要自己做功能鍵,如果能用原裝鍵盤上的功能鍵該有多好。以前,只想著怎樣把標
准鍵盤上的功能鍵搬到漢字鍵盤上來,為什麼不能把漢字搬到標准鍵盤上去呢?我數了數標准鍵盤中間有48個鍵可用。62鍵和48鍵也就是一步之遙,如果我能把62鍵變成48鍵,那麼,我就可以
用標准鍵盤了,就用不著費盡心力設計什麼鍵盤了。」王永民在總結怎樣跨出這關鍵一步時說,「沒有走投無路寢食不安的焦心煩惱,就不可能產生突破。」從此做鍵盤的王永民,不再想著怎
么做鍵盤了,盡管畫電路圖設計鍵盤是王永民的強項,盡管王永民的鍵盤已經花了一兩萬元做了出來,盡管為著這個62鍵方案,王永民已經編了幾萬張卡片,但王永民此時決定放棄。
62鍵方案變48鍵方案首先要解決重碼問題。王永民找來0號描圖紙,橫向排150個字根,縱向排150個字根,第一位的編碼字全都填在第一張紙上,第二位的編碼字填到第二張紙上,第三位的編碼字填到第三張紙上,然後把三張紙摞在一起,放在玻璃板上,下面用六個日光燈照射,這樣所有的GB字誰和誰重碼,誰和誰不重碼,誰和誰相容,誰和誰不相容,誰和誰相關,誰和誰離散,全都看得一清二楚。原來改動一個字根,要把一萬來張卡片全翻一遍,使用這種方法,很快就能知道:哪些字根能放在一個鍵上,哪些字根不能放在一個鍵上。比如說,「木」和「三點水」,就不能放在一個鍵上,因為這個鍵後加個「工」,是江也是杠。這種用來檢查重碼的方法,現在看來比較土,但是這種方法對於沒有計算機的王永民來說著實幫了大忙,「我現在願意花十萬塊錢買回我這三張紙。」
實現了48鍵,A型血追求完美的王永民又做成了40鍵,這時他又想向26鍵沖刺,「但怎麼做都做不成。」
1982年的6月2日,當時任河南省副省長兼科委主任的羅干把王永民從南陽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里。王永民給他介紹了半個小時,「他一聽就明白。他問我需要多少錢,我想了半天,告訴他
我需要16萬5千元。」王永民笑著對我們說:「沒零不成賬。」羅干就問管科委經費的田處長還有多少機動經費,回答還有10萬元,羅干當時拍板:「全給永民了。」「在此之前,南陽科委第
一次給了我3000元,第二次給了6000元,我窮得整天吃燒餅。」趕巧,這時日本在鄭州展示計算機,送給了河南省科委三台計算機,其中最好的一台PC8801,羅干當即批給了王永民。
搞了四年計算機漢字編碼的王永民沒有計算機。「一種方案的設計未必需要計算機,這就好像畫一個樓房的圖紙不要磚頭一樣的道理。我很清楚,我給出代碼,通過數碼管顯示出來,比如
625335,代碼就能抓到字,只要這個碼唯一就行。」但有了計算機的王永民也把計算機當作寶貝,整天摸,今天算個這,明天算個那,然而這台PC並不能幫助王永民把漢字輸入計算機,當時PC上還沒有漢字系統。
在保定
1982年隆冬,王永民帶著優化了的36鍵方案來到保定,准備在保定華北終端廠上機試驗。王永民他們花了7萬元定購了一台ZD2000漢字終端,他們的附帶要求是在這個終端上實現自己的編
碼方案。華北終端廠年青的工程師王金梁用Z80編程,花了兩個星期時間把36鍵方案在ZD2000漢字終端上實現了。當王永民用鍵盤通過自己的編碼把漢字敲進計算機的時候,眼淚都出來了。但
36鍵方案因為字根佔用了數字鍵,輸入數字時,需要換檔,很麻煩。「我是A型血追求完美,上機成功那天,我就決定否定它!但否定36鍵方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已經做了那麼多工作,而且已經上機成功,一切又要從頭做起,有沒有這種能力?我給羅干立過軍令狀,一年為期,拿出成果,後面,還要編寫科委的成果管理軟體,還有很多事要做;再則,即使用36鍵方案,也可以敲
鑼打鼓到河南省科委報喜,肯定沒有問題,36鍵方案已經是國內第一了。」
王永民披著大衣,在房間里踱來踱去,「手下人不知我發什麼神經。我說你們先休息,整理材料,我在想一件事情。」王?爛襝肓肆教熗揭梗
『玖』 五筆是誰發明的
五筆字型輸入法是王永民發明的。
1983年8月,王永民發明了一種漢字輸入法,稱為五筆字型輸入法。因為發明人姓王,所以也稱為「王碼五筆」。五筆字型完全依據筆畫和字形特徵對漢字進行編碼,是典型的形碼輸入法。
五筆是20世紀末期中國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最常用的漢字輸入法之一。五筆相對於拼音輸入法具有重碼率低的特點,熟練後可快速輸入漢字。五筆字型自1983年誕生以來,先後推出三個版本:86五筆、98五筆和新世紀五筆。
(9)新五筆發明擴展閱讀:
五筆輸入法的優勢如下:
1、打字如寫字,輕松不用找。
打出一個字的過程與手寫極為相似,只打單字就可以達到60~120字的速度(遠比手寫輕松、快捷)。而且基本不用選字,可以讓思維專注於要寫的文章內容上。
2、漢字拼積木,語文步步高。
五筆輸入法不但對大腦有益,同時對語文漢字教學的意義也十分重大。如「美」,是「丷+王+大」,而不是有些同學寫的「丷+四橫+人」。「尷」的半包圍部分是尢,而並非「九」。
3、應用范圍廣。
五筆的應用范圍更廣,而語音輸入不可避免會受到場合、時間、方言及多音字等方面的影響,不適合人多或嘈雜的地方,比如課堂。語音輸入既可能相互之間產生干擾,也可能打擾別人的休息或工作。
4、可以閱讀甚至列印文字。
用五筆打出的文字,可以直接閱讀、編輯或列印,甚至電腦可以朗讀。而錄音10個小時,要聽一遍必定要再花10個小時。若要整理成文字,至少還需要比10小時更多的時間。
『拾』 五筆創始人是誰,哪一年發明的
五筆字型輸入法(簡稱五筆)是王 永民在1983年8月發明的一種漢字輸入法。因為發明人姓王,所以也稱為「王碼五筆」。五筆字型完全依據筆畫和字形特徵對漢字進行編碼,是典型的形碼輸入法。五筆是目前中國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如新 加坡、馬 來西亞等國的最常用的漢字輸入法之一。五筆相比於拼音輸入法具有低重碼率的特點,熟練後可快速輸入漢字。五筆字型自198 3年誕生以來,先後推出三個版本:86五筆、98五筆和新世紀五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