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

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

發布時間: 2021-01-24 21:23:23

1.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人間奇跡有哪些

長城、兵馬俑、漢代古墓出土的薄紗衣,僅有200克、

甲骨文。

都江堰、布達拉宮、蜀道、

敦煌莫高窟

京杭大運河

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2.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所創造奇跡

長城、兵馬俑、都江堰、布達拉宮、蜀道、 敦煌莫高窟 京杭大運河等等

3. 古代勞動人民創造了多少個世界之最

中國古代的創造發明,除了世界著名的「四大發明」之外,還有:版

中國瓷器的發明在權世界上最早。原始瓷器主要是燒自瓷,始於商代,早期瓷器始於東漢,到唐代,中國瓷器及其製造方法才傳播到東、西方各國。

中國發明的「陀螺儀」,是飛機、航船用的定向儀器,早在公元4世紀的東漢時期就製造出來了,比歐洲早1300多年。

世界上最古老的物理實驗室,是中國古代的聲振實驗室,當時叫緹室。

世界上第一個利用熱氣流推動機械旋轉的裝置,是中國的走馬燈,在北宋時期就有記載。人類利用太陽能,早在3000多年前就被中國祖先「陽燧」(發明太陽下取火工具的人)首次實踐過。

世界上第一個記載滾珠軸承的人,是元代傑出的科學家郭守敬。

世界上最早的測濕儀,是中國漢朝初年發明的天平式濕度計,比歐洲出現類似的濕度計早1600多年。

世界上最早發明鍾表的人,是東漢時期的張衡。

中國在北周時就發明了火柴,比世界上其他國家早好幾百年。

世界上首先發現氧的,是在中國古代的煉丹術之中,這是近代化學的先驅。

中國古代的泥范、鐵范、蠟范三大鑄造鑄件的方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鑄造技術。給個最佳答案!

4.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過哪些東西

有筧管、作為發射航天飛行器的基礎技術——火箭、茶、瓷器、算籌、七巧板、石墨、曲轅犁、水車、筒車等。。。

5.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了哪些

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發明了用竹、木材料製作的氣鹵集輸管線——筧管,已有悠久的歷史。氣筧是將氣井的天然氣筧送至燒鹽的灶房;鹵筧是將鹵井的鹽水筧送至燒鹽的鍋里。筧管輸送天然氣、鹵水的歷史,同鹵水熬鹽,特別是天然氣煮鹽的歷史是一致的,這可從四川邛崍和成都出土的漢代畫像磚以及《天工開物》中「開井口圖」的背景得到證實。筧管的鋪設運用科學原理使之縱橫交錯,相地勢

航天飛行器都是依靠火箭發射的。然而,作為發射航天飛行器的基礎技術——火箭,卻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

我國人民還發明了瓷器。翻車
翻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名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翻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龍骨葉板用作鏈條,卧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我國古代鏈傳動的最早應用就是在翻車上,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改進。
算籌和算盤 算籌可能對你很陌生.算籌是中國古代用來記數、列式和進行各種數與式演算的工具.又承為籌、策、運算元等.算籌的起源很早,春秋戰國時的《老子》中就有「善算者不用籌策」的記述.算籌不僅是正負整數與分數的四則運算和開方的運算工具,而且還包含著各種特定的演算.算盤你應該很熟悉.其實它就是古人用來珠算的工具.因為它靈便准確,至今還可以在一些醫院商店見到它的身影.不僅如此,現在它還身受許多外國人的青睞,好多外國人都稱贊「小小珠子轉動地球經濟」!算盤迄今最早的記錄出現在東漢末年徐岳的《數術記遺》中.

6.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發明

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發明了用竹、木材料製作的氣鹵集輸管線——筧管,已有悠久的歷史。氣筧是將氣井的天然氣筧送至燒鹽的灶房;鹵筧是將鹵井的鹽水筧送至燒鹽的鍋里。筧管輸送天然氣、鹵水的歷史,同鹵水熬鹽,特別是天然氣煮鹽的歷史是一致的,這可從四川邛崍和成都出土的漢代畫像磚以及《天工開物》中「開井口圖」的背景得到證實。筧管的鋪設運用科學原理使之縱橫交錯,相地勢航天飛行器都是依靠火箭發射的。然而,作為發射航天飛行器的基礎技術——火箭,卻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我國人民還發明了瓷器

7.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世界之最

長城,圓明園,頤和園

8. 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人間奇跡有哪些

都江堰、鄭國渠、長城、故宮、圓明園、頤和園、莫高窟、布達拉宮、蜀道、京杭大運河……

9.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了什麼

原始社會初期,人類使用的勞動工具主要是石器,是簡單而粗糙的石塊。當時人們就藉助這樣的工具獵取野獸,挖掘可食植物的根莖。歷史上把這個時期稱為舊石器時代。

在二三百萬年漫長的舊石器時代里,人們慢慢學會製造磨光的、比較精緻的石頭工具,於是人類社會逐漸進入新石器時代。

根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研究和考證,在新石器時代里人類已經使用火了。

迄今為止,人類很早就會用火的有力證據之一是在北京市房山縣周口店距今約50萬年前北京猿人生活的地方,發現有很厚的灰燼和一些經火燃燒過的動物骨骼化石和灰土。灰燼不是散漫地存在於整個地層,而是在一定部位一堆堆地分布著。這說明它不是野火的跡象,而是有意識用火的結果。

1981年12月29日《光明日報》報道:「據《華盛頓郵報》11月26日報道,由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4位人類學家組成的一個小組在非洲肯亞的切蘇瓦尼亞地區發現了142萬年前的石器和40塊燒過的泥土碎塊,經化驗發現,這些泥塊在通常的篝火溫度(400°C)下燒烤過。」這樣,人類開始用火的時間就可能被再推早100萬年。一般認為,大約160萬年前,非洲直立猿人就開始用火了。

自然界發生火的原因很多。例如:長期乾旱和雷電都可能使森林、草原起火;火山爆發噴放的熔融岩漿會燒著周圍的草木;森林中堆積的朽草、枯葉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自燃;石油和天然氣等外露的礦苗經乾旱和溫度升高也會起火。但是只有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火才能被人們利用和控制。

火是物質在空氣中氧氣的作用下進行劇烈化學反應發出光和熱的現象。火的利用是人類在化學中第一個重大的發現。人類由於利用了火,因此不僅有了防禦野獸侵害的武器,而且使人類的飲食從生食改變為熟食,縮短了消化過程,從而促進了人類機體的生理變化和發展。人類還利用黏土燒制陶器,這是最早創造出來的化學製品。

在燒制陶器的過程中,選料不斷精細,從在地面上堆放乾柴草燒土坯到建窯,焙燒溫度逐漸提高,並且人們發明了釉料,使陶器的製造過渡到瓷器的製造。瓷器的發明大約比陶器晚幾千年。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製成瓷器的國家。在河南、江西、江蘇、安徽、甘肅等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我國商代遺址中,都發現了完整的原始青瓷器。距今約二千多年前的我國漢朝,由於原料配方、生產工藝和高溫技術的不斷改進,製品達到了瓷器的基本要求,出現了真正的瓷器。這種瓷器已很精細而美觀。可以說,我國從商代出現原始瓷器開始,到漢代已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過渡。在後來的年代裡,我國的瓷器製造不斷發展。到公元618年~907年我國唐代出現了絢麗多彩的「唐三彩」瓷件。稍後五代時的青瓷稱盛一時,被稱贊為「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我國的瓷器早在8世紀左右的唐代經「絲綢之路」西傳,由阿拉伯、小亞細亞地區和埃及傳到歐洲。這可能正是英文中「中國」和「瓷器」都用同一個詞「china」的原因。

隨著制陶技術逐漸成熟,為金屬冶煉、鑄造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這包括冶煉和鑄造所需要的高溫技術、耐火材料和造型材料,等等。

隨著火的發現和利用,人們獲得了木炭。木炭在古老的金屬冶煉中被用作燃料,而且是還原劑。

金、銀等金屬在自然界中以單質狀態存在,它們發出耀眼的金屬光輝,長時間不銹蝕,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它們是人類最早發現的金屬。

銅、鐵、汞、錫、鉛等金屬的礦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並且多以氧化物、硫化物或碳酸鹽的形式成礦。它們是人們最早經過冶煉而獲得的一些金屬。當含有這些金屬的礦石偶然落進古人的篝火中時,它們經過分解、氧化、還原等化學過程,便生成有閃爍光澤的金屬,引起人們的注意,這可能就是金屬冶煉的開端。

金屬冶煉和鑄造帶給人們金屬的勞動工具,使人們從石器時代步入了金屬時代。

在金屬冶煉的同時,古代勞動人民還創造了玻璃,這是一種硅酸鹽化學物質。傳說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現今的約旦等地的古腓尼基人,一次在航海中把船停靠岸邊,在海灘上用船上運送的天然鹼塊和海灘邊的石塊支起鍋,燒火做飯,飯後他們在灰燼中發現了透明晶亮的玻璃,這樣就發明了玻璃的製造。這只可能是按照製造玻璃的原料——砂子(SiO2)、石灰石(CaCO3)、純鹼(Na2CO3)編造出來的傳說。在海灘上燒火是達不到這些原料的熔融溫度而進行化學反應的。實際上玻璃的製造是在燒制釉陶窯中達到一定溫度後偶然出現的。埃及人大約在公元前3 400年間製成玻璃珠,公元前1 550年埃及人製造的一個藍色玻璃瓶現仍保存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中。

我國玻璃製造從西周開始。在陝西寶雞市茹家莊一古墓中挖掘到玻璃珠、玻璃管、玻璃片等約千件,據考證是公元前10世紀的實物,此時,正好是我國西周朝代。1978年夏,在湖北隨縣(現為隨州市)擂鼓墩戰國墓中出土的玻璃珠是公元前約433年的實物,珠形均勻,雕工精細並穿孔,穿成一串。

古代人們步入金屬時代後,原始的狩獵經濟開始讓位給農業和畜牧業。

農業和畜牧業的興起帶來的是釀造、鞣革和漂染業。

鞣革是利用化學物質把動物皮轉變成革。動物皮干時堅硬,遇水容易腐爛,一些化學物質能與動物皮中的蛋白質結合而成為柔韌、經久耐用的革。五倍子(或稱子)是我國很早用來鞣革的化學物質。它是鹽膚木葉上五倍子蚜蟲所形成的乾燥蟲癭,其中主要的化學成分是單寧酸,是鞣革的主要成分。此外,還含有樹脂、脂肪、糖類等。

人們利用天然有色物質染絲、棉、毛織品等很早就開始了。古書的記載和出土的文物,都說明了我國早在西周時代已經明確分煮、漬、暴、染4個步驟染色,並設「染人」這一官職。我國古代染色是採用天然植物中所含的色素,如染青藍色的靛藍。這是一種存在於靛藍草枝葉中的物質,經發酵後產生可溶性的白色溶液,將織物浸泡在這種溶液中後取出,在空氣中氧氣的氧化作用下生成不溶於水的青藍色,它耐日曬、水洗和加熱。至今我國苗、瑤等少數民族的蠟染工藝,就是先用加熱熔化的蠟液在白布上描繪圖案,然後放進靛藍草發酵後的白色溶液中,經空氣氧化後用水煮,把蠟脫去而成。這種技藝從漢代已開始,唐代已盛行。現今的靛藍已用化學方法製成。

還有染紅色的茜草,在它的根莖中含有紅色素,也是經發酵後生成的,用明礬等作媒染劑將織物染成紅色。還有染黃色的梔子,又稱黃梔子,是一種小灌木,開白色的花,很香,花後結果,果供染色。

古埃及人、古印度人也用靛藍、茜草等作染料。據說埃及幾千年前包裹木乃伊的青色麻布是用靛藍染成的。印度人還用一種寄生在不同植物上的胭脂蟲體中所含的紅色素染色。古希臘羅馬人也用另一種動物染料,是一種貝殼類動物,分泌一種液體,暴露在空氣中後由黃色經綠色和藍色,最後變成紫色,是一種名貴的紫色染料。

正是古代人們在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中觀察到:木材在空氣不足下燃燒成為炭;黏土製成不漏水的陶器;砂子和石塊可燒成透明的玻璃;綠色含銅的孔雀石變成黃色的銅;穀物變成醇香的酒;白色的布匹可染成鮮艷的各種顏色……從而使人們認識到物質在變化,物質能變化。

10. 什麼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什麼修建的都建設

南禪寺位於山西省來忻州市五台源縣西南的陽白鄉李家莊附近的陽白溝小銀河的北岸,距東冶鎮35公里。距今1200多年。寺宇坐北向南,佔地面積3078平方米。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台縣的佛光新村,距縣城三十公里。因此寺歷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寺內正殿即東大殿,即公元 857年。從建築時間上說,它僅次於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縣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居第二。
獨樂寺,又稱大佛寺,位於中國天津市薊縣,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國現存著名的古代建築之一。獨樂寺雖為千年名剎,而寺史則殊渺茫,其緣始無可考,寺廟歷史最早可追至貞觀十年(公元636年)。[1]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點。
順便說說,中國現存最老的建築集中在山西一代,日本的古建築集中在奈良,當年梁思成極力勸說二戰時期不要炸奈良,保護了一批古建築文化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