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根據水母發明了什麼
Ⅰ 科學家通過水母發明了什麼480字
科學家通過水母發明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
水母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是青藍色,有的是乳白色,還有的透明無色,看上去很象是一把撐開來的傘。在它的傘緣上,有很多觸手,還有一個細柄,上面長有小球,它就是水母的耳朵。
在水母耳的內部,有一個極小的聽石。你可別小看這個小小的聽石,次聲波正是震動了小聽石,聽石再次把次聲波的振動傳給水母耳壁內的神經感受器,水母才能聽到風暴聲。於是,水母便游離岸邊,去尋找安全之地,使自己免受風浪的襲擊。
由於次聲波的傳播速度要比風暴和波浪快的多,所以,水母才能提前收到風暴的「預告」,迅速採取躲避措施。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種古老的腔腸動物,早在5億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這種低等動物有預測風暴的本能,每當風暴來臨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難去了。 原來,在藍色的海洋上,由空氣和波浪摩擦而產生的次聲波(頻率為每秒8—13次),總是風暴來臨的前奏曲。這種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小小的水母卻很敏感。仿生學家發現,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長著一個細柄,柄上有個小球,球內有塊小小的聽石,當風暴前的次聲波沖擊水母耳中的聽石時,聽石就剌激球壁上的神經感受器,於是水母就聽到了正在來臨的風暴的隆隆聲。 仿生學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相當精確地模擬了水母感受次聲波的器官。把這種儀器安裝在艦船的前甲板上,當接受到風暴的次聲波時,可令旋轉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轉,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風暴前進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讀數即可告知風暴的強度。這種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海上風暴來臨之前,海浪與空氣摩擦產生8-13HZ的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而水母特殊的聽覺系統可以聽到這種聲音。科學家通過研究,仿照水母的聽覺系統,發明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把這種儀器安裝在艦船的前甲板上,當接受到風暴的次聲波時,可令旋轉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轉,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風暴前進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讀數即可告知風暴的強度。這種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Ⅱ 人們根據動物發明了什麼 人們根據水母發明了什麼
通過觀察蜻蜓發明直升機.
研究蝙蝠發明了雷達.
根據海豚發明了聲納裝置.
根據蒼蠅的平衡棒發明了振動螺旋儀.
根據魚的形狀發明了船及汽車的流線型.
就知道這么些!
Ⅲ 人類根據水母螢火蟲螳螂發明了什麼
人類根據抄螢火蟲發明了人工冷光. 人類根據電魚發明了伏特電池. 人類根據水母的順風耳發明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 人類根據蝙蝠發明了超聲波雷達. 人類根據動物的鱗甲發明了屋頂的瓦楞. 人類根據魚的鰭發明了船槳. 人類根據螳螂臂或鋸齒草發明了鋸子. 人類根據長頸鹿發明了抗荷服(超高速殲擊機駕駛員穿的). 希望能幫助到你
Ⅳ 人類根據水母發明了什麼
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Ⅳ 人類根據什麼動物發明了什麼
令人討厭的蒼蠅,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2。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3。電魚與伏特電池;
4。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7。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8。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9。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10。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11。船槳模仿的是魚的鰭。
12。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13。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14。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17。飛機模仿鳥類。
Ⅵ 人們根據燈塔水母發明了什麼東西
人有這個基因,但是在休眠,科學家正在開發里有這個基因,但這也比較棘手,因為科學家不能拿人來做實驗。
Ⅶ 人們根據什麼發明什麼
1、人類根據螢火蟲發明了人工冷光。
拓展資料:
仿生學
仿生學是一門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領,利用生物的結構和功能原理來研製機械或各種新技術的學科。
仿生學一詞是1960年由美國斯蒂爾根據拉丁文「bios(生命方式的意思)」和字尾「nlc(『具有……的性質』的意思)」構成的。這個詞語大約從1961年才開始使用。
某些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製造的機械都優越得多,仿生學就是要在工程上實現並有效地應用生物功能的一門學科。例如關於信息接受(感覺功能)、信息傳遞(神經功能)、自動控制系統等,這種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在機械設計方面給了很大啟發。可舉出的仿生學例子,如將海豚的體形或皮膚結構(游泳時能使身體表面不產生紊流)應用到潛艇設計原理上。
又比如,蒼蠅是細菌的傳播者,一般歸類為害蟲,可是蒼蠅的楫翅是天然導航儀。而且,它的眼睛是一種「復眼」,由3000多隻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製成了「蠅眼透鏡」。「蠅眼透鏡」是一種新型光學元件,它的用途很多。「蠅眼透鏡」是用幾百或者幾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用它作鏡頭可以製成「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這種照相機已經用於印刷製版和大量復制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質量。
仿生學也被認為是與控制論有密切關系的一門學科,而控制論主要是將生命現象和機械原理加以比較,進行研究和解釋的一門學科。
參考資料:仿生學-網路
Ⅷ 科學家用水母發明了什麼
科學家通過水母發明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水母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是青藍色,有的是乳白色,還有的透明無色,看上去很象是一把撐開來的傘。在它的傘緣上,有很多觸手,還有一個細柄,上面長有小球,它就是水母的耳朵。在水母耳的內部,有一個極小的聽石。你可別小看這個小小的聽石,次聲波正是震動了小聽石,聽石再次把次聲波的振動傳給水母耳壁內的神經感受器,水母才能聽到風暴聲。於是,水母便游離岸邊,去尋找安全之地,使自己免受風浪的襲擊。由於次聲波的傳播速度要比風暴和波浪快的多,所以,水母才能提前收到風暴的「預告」,迅速採取躲避措施。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種古老的腔腸動物,早在5億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這種低等動物有預測風暴的本能,每當風暴來臨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難去了。 原來,在藍色的海洋上,由空氣和波浪摩擦而產生的次聲波(頻率為每秒8—13次),總是風暴來臨的前奏曲。這種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小小的水母卻很敏感。仿生學家發現,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長著一個細柄,柄上有個小球,球內有塊小小的聽石,當風暴前的次聲波沖擊水母耳中的聽石時,聽石就剌激球壁上的神經感受器,於是水母就聽到了正在來臨的風暴的隆隆聲。 仿生學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相當精確地模擬了水母感受次聲波的器官。把這種儀器安裝在艦船的前甲板上,當接受到風暴的次聲波時,可令旋轉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轉,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風暴前進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讀數即可告知風暴的強度。這種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海上風暴來臨之前,海浪與空氣摩擦產生8-13HZ的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而水母特殊的聽覺系統可以聽到這種聲音。科學家通過研究,仿照水母的聽覺系統,發明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把這種儀器安裝在艦船的前甲板上,當接受到風暴的次聲波時,可令旋轉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轉,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風暴前進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讀數即可告知風暴的強度。這種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Ⅸ 人們仿古水母的耳朵發明了什麼
發明了:水母的順風耳預測儀。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專耳風暴預測儀,屬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水母耳風暴預測儀接收到風暴的次聲波時,可令旋轉三百六十度的喇叭停止,它指的方向,就是風暴來臨的方向。指示器上的數據即可告知風暴的強度,船便馬上駛到避風港灣。
(9)人類根據水母發明了什麼擴展閱讀:
在水母耳的內部,有一個極小的聽石。你可別小看這個小小的聽石,次聲波正是震動了小聽石,聽石再次把次聲波的振動傳給水母耳壁內的神經感受器,水母才能聽到風暴聲。於是,水母便游離岸邊,去尋找安全之地,使自己免受風浪的襲擊。
由於次聲波的傳播速度要比風暴和波浪快的多,所以,水母才能提前收到風暴的「預告」,迅速採取躲避措施。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種古老的腔腸動物,早在5億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這種低等動物有預測風暴的本能,每當風暴來臨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難去了。原來,在藍色的海洋上,由空氣和波浪摩擦而產生的次聲波(頻率為每秒8—13次),總是風暴來臨的前奏曲。這種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小小的水母卻很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