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創造更好的條件

創造更好的條件

發布時間: 2021-01-23 13:51:07

Ⅰ 如果愛一個人,就要為他創造更好的條件。

你們沒有好結局了

Ⅱ 原本離開是想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真沒想到會永遠失去孩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將幼兒教育的內容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其中藝術教育作為五大領域之一有著自身獨特的作用。在幼兒期,幼兒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有很多種,如音樂、舞蹈、美術、手工、書法、影視作品等,其特徵也各不相同。教師應通過藝術活動的開展,讓幼兒感受不同藝術形式的基本特徵,體驗審美愉悅,深化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發現和感受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下面我談談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培養幼兒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一、觀賞自然美:培養幼兒發現的能力。幼兒處於認知發展的最初階段,觀察力、注意力、抽象想像思維能力正在初步發展。而對美麗奇妙的世界,該如何引導幼兒去發現美,為表現美、創造美積累經驗呢?
1、傾聽自然美 幼兒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然界豐富的事物和現象給了他們形成美感的源泉,教師應利用周圍的環境,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感受和欣賞美的事物,一起傾聽自然中各種好聽的聲音,如鳥叫聲、蟲鳴聲流水聲等,引導幼兒感知聲音的音色、強弱、快慢等,想像聲音像什麼,是什麼東西發出來的,帶領幼兒領略自然美。
2、欣賞節日藝術美 一年中有很多的節日,節日里都會有各種慶祝的活動。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六一節等,在這些節日來臨之際,可組織幼兒觀賞這些文藝節目,讓幼兒感受節日特有的藝術美。
二、欣賞音樂作品,培養幼兒感受美的能力 。兒童文學家別林斯基曾說過:"應當竭力使孩子們少領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幼兒美的感受力不但需要從的、有計劃有目的欣賞活動中獲得,同時需要有正確的方法促進其感受美的能力的提高。
1、教給幼兒欣賞音樂作品的方法 。引導幼兒從作品旋律的節奏,強弱,快慢和情緒、樂段的變化去感受音樂的特點,甚至是討論作品的背景和意境等,如在學習音樂欣賞課《奇妙的大森林》時,在樂曲中高音區跳躍的旋律表現出了小松鼠的歡快,低音區緩慢的旋律則代表了大象的穩重。在欣賞體驗中,孩子們感受到了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2、為幼兒提供適宜的音樂作品 。由於幼兒期孩子感受力的有限,還不能感知音樂中細微的變化,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選擇音樂作品,最好是選擇一些簡單,情緒情感鮮明的樂曲(如搖籃曲、進行曲、舞曲)等,發展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三、在感受音樂的同時,培養幼兒的表現力。從《綱要》的精神中可以看出,培養幼兒進行藝術活動時要提倡幼兒的參與性,充分挖掘其表現形像的潛力。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幼兒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音樂活動中注意培養幼兒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以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使幼兒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
1、唱活動 :唱的目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們不能只滿足於教孩子唱會一首,重要的是啟發幼兒准確地表達出曲的感情和藝術形象,進入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體味。做到真確的呼吸,准確的吐字、准確的音高和節奏、自然而美好的聲音等等,孩子才能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唱出的聲真摯動聽,從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使幼兒充分理解曲的內容,結合他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詞語,作形象的比喻和講解,把曲蘊含的豐富情感和藝術美挖掘出來,激發幼兒對理解詞的興趣,引導他們將自己投入到唱中去,正確地、創造性的表達出曲的情感和藝術美。
如在音樂活動《小樹葉》中,因為曲有兩段,而兩段所要表達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這就要求小朋友唱的情緒是不同的,開始小朋友們總是把握不了曲的感情,唱起來沒有表情,聲音不好聽。對此,我把曲用一個孩子離開媽媽的故事講解給小朋友聽。我說,第一段是樹葉寶寶要離開自己的媽媽,心裡又難過又害怕,因此唱的時候聲音要低沉,緩慢些。臉上的表情是難過害怕的。第二段,小樹葉是堅強勇敢的,它告訴媽媽明年春天又會回到媽媽的懷抱,應該用歡快明亮的聲音來唱。臉上的表情是開心的。在經過這樣的理解與練習後,幼兒的聲中充滿了感情,聲中浸染著美的色彩。
2、樂器教學 :樂器教學最大的價值在於增強了音樂活動對幼兒的吸引力,促進幼兒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表現和創造能力的發展。
當某件樂器第一次出現在幼兒的面前時,幼兒總按捺不住想玩弄樂器以發出聲音,這時,我會先告訴幼兒怎麼正確地拿放樂器,怎麼樣讓樂器發出好聽的聲音達到正確演奏,老師說什麼,孩子做什麼,給幼兒畫一個框。雖然活動是井井有序,可是幼兒的學習是被動的,削弱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想到這里我又利用平時戶外活動剩餘的時間帶領幼兒去音樂大教室感受樂器,在這里也讓他們'亂一亂',讓幼兒自己去發現,以保護幼兒對新玩意兒產生的好奇。
3、律動教學的目的在於通過律動培養與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能力,而不在於律動的動作本身,它是一種讓幼兒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之中的審美體驗活動。
瑞士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認為:在音樂上,凡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節奏的長短、聲音的高低等各種變化的動感,均可以身體的動作予以表現,特別是節奏。凡有節奏,就有律動;凡律動均有節奏。個體對音樂的身體反應是直覺的、自然的、即興的。
教律動時,以往總是「教師編,孩子學」這種機械式模仿,束縛了幼兒的手腳和大腦。我在音樂活動中打破這個常規,讓幼兒自己聽音樂、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像,把聽到的音樂用自己的手、腳做動作去自行發揮、自我表現。在音樂活動中,我總是鼓勵孩子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大膽地去表現自我,這既有利於自信心的樹立,也利於良好個性的培養。每次的音樂活動最後我都會讓全班孩子起立自己找一個空地,盡情的跳舞,全班幾十個人編了幾十個小舞蹈,盡管有的大同小異,有的動作也欠優美,但我還是表揚和鼓勵了大家,因為這畢竟是他們的心血,他們自己的「作品」。
四、提供創造機會與空間,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是最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但是當前的一些社會環境和不良教育方式卻限制了幼兒的想像力。我認為創造力培養的過程就是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自在,心情愉快,精神放鬆,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各種音樂所表達的形象、意義、最終用自己認為最適合的聲音表達出內心的感受,同時進行即興創造和創作實踐活動,創造出屬於孩子們自己的新的音樂過程。
1、利用多種途徑提供藝術創造的機會和空間。在幼兒園中,教師要提供寬松的環境氛圍,利用身邊的資源(如錄音機、電視等)播放音樂、表演等,鼓勵幼兒模仿表現,不過多限制幼兒,盡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可以參與的條件和機會。甚至是有意組織、邀請和鼓勵幼兒參加一些藝術活動(如:唱、律動、舞蹈和表演等集體音樂活動),讓孩子們在愉快的藝術活動中培養美的經驗,並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2、鼓勵支持幼兒對聲音的探索,重視幼兒在活動中的即興性。工具、材料還有自然界都能發出聲音,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去聆聽、探索和想像。如引導幼兒聆聽和分辨用不同物品、打擊樂器或敲擊方法發出的聲音的不同,用不同的物品、打擊樂器模擬自然界和生活中有特點的聲響,用嗓音和身體動作發出不同的聲響和節奏等,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重視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的即興表演,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創造活動,感受創造樂趣。
3、在活動中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節奏感。節奏是學習音樂最基礎的部分,節奏是一種富有藝術魅力的活生生音樂語言,它也可以進行創造,在節奏教學活動中,我們經常採取不同方式進行創造性練習。如:簡單的小朋友好就可以創造出多種節奏型:小-朋友-好,小朋友-好,小朋-友-好等,有時利用樂器敲奏出不同節奏,如:聽到鼓聲(一拍)就跳一下,碰(半拍)就拍手,沙錘的聲音就扭動身體等,將節奏創造與肢體動作相結合增加了其游戲性。有時幼兒隨意組合創意節奏譜中的音符並打出此節奏,多種方式的節奏練習,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節奏感。
總之,音樂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音樂是手段,目的是教育人,培養人才。通過音樂活動使幼兒從整體上感受音樂,喜歡音樂,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活動中,激發了幼兒對音樂產生濃厚的的興趣,獲得美好的享受,將幼兒的心理活動及情感因素融入音樂中,使其處於音樂美的境界之中,讓音樂的美感作用於人的心靈並與之產生共鳴,使他們的精神世界得到凈化和升華,我想這就是音樂無窮的魅力吧。

Ⅲ 如何為兩岸關系發展創造更好條件(形勢與政策)

1、允許兩地人員自由流動,
2、開發黨禁,允許台灣政黨到大陸競選,

沒了。

Ⅳ 如何最好的給孩子創造生活條件

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是每一個父母的義務。在生活中父母要給孩子表專率,父母應努力為孩子創屬造好的經濟條件。

意見建議:

教會孩子樹立理想,樂觀友善,孝敬父母。平時多給孩子交流,多花心心思在他身上,讓他學會自立自強,熱愛學習。孩子良好的品格,是一輩子的財富。祝好!

Ⅳ 如何積極創造實現個人理想的條件

您好,您所指的實現理想的條件,應該就是實現理想所需要的資源,對嗎?
首先,你一定要明確地知道需要的條件是哪些;其次,把這些條件簡單化,比如需要100萬,你可以分5年實現,第一年5萬,第二年10萬等等;再次,給條件設置相應的計劃,比如第一年5萬需要如何實現;最後就是堅持執行,知道完成實現理想的條件。
這里由於篇幅,僅僅簡單概括,感興趣可以私下交流。

Ⅵ 我想給孩子們創造優越的條件我該做些什麼

除努力掙錢,更重要的是多陪伴家人,你的言傳身教很重要。

Ⅶ 形容通過自身努力創造和改善了很好的條件

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條件得以改善,其實這樣就是一個人奮斗的表現吧,我覺得這樣還是挺好的,因為一個人的努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Ⅷ 創造出好條件

C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希奇古怪的人和事,貶義。黍離之悲,表示家國殘破之痛,不能用來形容棄婦之痛。「回腸盪氣」形容樂曲、詩文等婉轉纏綿,感人至深。)

Ⅸ 以人為本理念創造更好生產生活條件

正確
公司需要問以人為本理念
創造更好生產生活條件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