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發明
㈠ 誰發明的119是火警,110是警察,為嗎不到個呢
也有倒個的 ,比如美國的就是911.
㈡ 110是湖南郴州那個派出所所長發明的嗎
你是郴州市本地人么?如果不是接到這種電話肯定是假的。我以前也接到過外地的電專話,說我跟什麼重大經濟案屬件有關什麼的 。亂七八糟的說了好久,還讓我查114那個號碼的真偽,最後我在那個公安局官方微博咨詢才知道是騙子。
㈢ 我國是哪一年使用110的
廣州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指揮處處長助理劉玉裕告訴記者,老廣州可能還記得,解放前,廣州有個「盜警」電話號碼「00」,它就是110報警服務台的前身。1951年國慶前夕,「00」盜警電話由屬部隊建制的市公安總隊管理。1958年12月20日,中央軍委、公安部決定,將市公安總隊移交給廣州市公安局,原在市公安總隊的「00」盜警電話一並移交給廣州市公安局。五六十年代這個電話處於停用狀態。
為什麼要棄用「00」?據了解,主要是當時國際電話已經出現,當撥「00」時,脈沖電話就會與國際電話區號混淆。當時公安部門認為,市民與公安管理機構的直通電話不能斷,因此,1973年,郵電部將電話簿上的「00」盜警電話改為「110」匪警電話,但只是單機報警電話,甚至沒有自己的專門「地盤」———它被安放在市公安局辦公室的總值班室內,由值班人員兼顧接聽。且只不過是個匪警電話,定位上還只是一個發現敵人和特務分子等異常情況時使用。
改革開放後,廣州不斷出現社會治安新問題,1982年,市公安局開始用「110」匪警電話接報群眾報警電話。1986年1月10日,市公安局將「110」匪警電話正式改為110報警服務電話,在全國公安系統中率先成立110報警服務台。
據第一代接警員,現任市110指揮中心指揮處二科科長楊蘊華說,當時報警台才19人,接警員全是25歲以下的女警,不過條件很好:在市公安局大院東面一幢新高樓的頂層辦公,接警大廳100平方米,地面是深褐色木磚結構,大廳中間是兩排全新的有線和無線電總台,而國產的24路專線電話匯接機,可同時受理4路所警電話,並可錄音、監聽、內部有線對講,還可鎖定惡意或虛假報警電話。「當時可自豪了!」楊蘊華高興地說。
㈣ 報警電話110誰發明的
公安局發明的。由於舊式的電話是那種轉盤撥號的,撥1時間是最短的,0 是最遠的,所版以打完1,1,要確權定你的確要報警,所以打0,讓你不會打錯,且撥完還有時間掛斷; 現在的電話是按的,所以不存在撥的時間長短問題
㈤ 110和120和119是誰發明的
1、110是中國大陸及台灣地區報警電話號碼,大陸地區110電話除負責受理刑內事、治安案件外容,還接受群眾突遇的、個人無力解決的緊急危難求助等。 2、發達國家都有全國統一的急救電話號碼。美國是911,日本是119,英國是999,俄羅斯是02等。我國的全國統一的急救號碼是120。 3、119是一個數字,是118與120之間的一個自然數,奇數。「1」在古代時候念作「幺」,它跟「要」字同音。「119」就是:「要要救」。所以火警電話號碼定為「 119」的含義。
㈥ 110是誰創的
日本人最先使用「110」這個報警特服號碼,韓國也在日本的影響下使用,我國版早期---四九年以前,國民政府的國權內報警特服號碼有兩種系統,其一是英國的999。其二就是日本的110,它們都是從租界里推廣出來的
49年以後我國曾經將110報警電話與火警的119電話(這也是日本人發明的)合並。用119代替。後來至60年代初廢止了,大概是當時的治安環境好,而且不是隨便什麼地方都有電話,推廣不了。
遲至80年代後期,廣州市率先重新啟用報警電話特服號碼,經商議,為區別港澳的999,因此重新啟用110這個號碼,一九八六年一月十日(即1.10)開通,是中國大陸最早(重新)開通的110報警服務
㈦ 110是誰發明的
1958年12月,「00」盜警電話與摩托連一並移交廣州市公安局直接指揮。年,郵電部借鑒日本、韓國經驗及為方便脈沖電話的撥號,將「文革」中已經停用的「00」盜警電話改為「110」匪警電話。由於十多年公安工作主要面對敵社情,設在公安機關值班室的「110」匪警電話為保密單機,必須有特殊的情況才能打。那時,匪警電話在社會上充滿神秘色彩 。80年代中期,內地和沿海一些大城市的公安部門,為適應新時期斗爭形勢發展的需要,提高公安機關接處、警的快速反應能力,便利人民群眾報警、投訴和救助,更好地達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目的,特將原為盜(匪)警電話的110,拓寬服務范圍,逐步擴大職能,建立了110報警服務台,展開110報警服務工作。 86年1月10日,廣州市公安局建立起我國第一個110報警服務台,正式開展110報警服務工作。87年6月,公安部同時下發了《關於大中城市公安局普遍建立110報警服務台的通知》,要求各大中城市公安機關在兩年內普遍建立110報警服務台。自此時起,110報警電話才正式成為110報警服務台。 電話最早從美國開始普遍使有的,這個110號碼最早使用的地方肯定是在美國,具體什麼用途我也無法作答(在網上也查不到),而我國的110特服電話是借鑒日韓的,起源不在我國。
㈧ 中國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
造紙術: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化學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
在紙還未發明之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當時人們已開始應用小塊的絲綿製成的紙,由於古漢時的紙張是由麻縷和絲綿,加上製法粗糙,所以紙張的質量不太好。而麻縷和絲綿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們用作造紙的原料,就必然會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難以得到迅速的發展,來滿足文化生活上對紙張的要求。
在新的客觀形勢要求下,東漢蔡倫的出現為造紙術帶來新突破,在《東漢觀記》卷二上記載:「蔡倫,有才學,盡忠重慎,每次休沐,閉門以絕賓客,曝體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元興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稱蔡侯紙」。從以上看來,蔡倫是用樹皮、破布、魚網造紙的。雖然在蔡倫之前也有紙的存在,但是原料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倫對新原料的發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破布、破魚網早已結束了它們本身的任務,成了廢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對造紙工業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 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的隋朝,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和字體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業發展到全盛時期。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平民發明家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畢升是北宋中期的一個普通平民知識分子,當時人稱布衣。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在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大約200年後,這一技術傳到其他國家,對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起到推動作用。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葯,顧名思義就是(著火的葯)。它的起源與煉丹術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古代煉丹士在煉丹時無意中配製出來。
它是硫黃,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兩項在漢代成書的中國第一部葯物學典籍(神農本草經)里都被列為重要的葯材。就是火葯本身也被歸入葯類,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火葯能治瘡癬,殺蟲,辟濕氣和瘟疫。火葯的發明是人們長期煉丹制葯實踐結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唐朝末年,火葯已被用於軍事。到了宋代,戰爭接連不斷,促進火葯武器的加速發展。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葯作坊,先後製造了火葯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南宋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葯的(突火槍)。到了元代又出現銅鑄火統,稱為(銅將軍)。這些都是以火葯的爆炸為推動力的武器,在戰爭中顯示了前所未有威力。
在12、13世紀,火葯首先傳入阿拉伯國家,然後傳到希臘和歐洲乃至世界各地。對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對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美法各國直到十四世紀中葉,才有應用火葯和火器的記載。
指南針:春秋時期,中國勞動人民就在采礦、冶煉中,逐漸認識了磁石。到戰國時期,就有人用磁石做成器具來判定方向,當時叫「司南」,它是在一個無沿的方盤上放置一隻水勺似的磁石,水勺的柄端向南指。到北宋後期(公元11世紀),中國人民創造了人工磁鐵,此後又創制了「指南魚」,把用磁鋼片製成的「魚」放在水面上,以此指示方向。後來經過反復研究改進,又把磁鋼片改成細小的磁鋼針,並使它的尖端成磁北極,末端成為磁南極,這就成了指南針。北宋時期,人們創造了適用於航海的指南針,把航海事業推向了新的時代。這一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在世界上也最為先進。到了14世紀初,指南針才由中國傳到歐洲。
㈨ 誰知道110,是誰發明的
不是發明的,是時代所需啊
㈩ 110是誰發明出來的
毛澤東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