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創造人是誰
Ⅰ 誰是qq創造者
qq是由ICQ抄襲過來的,也不能說是抄襲,是借鑒而已,原名叫OICQ,最後由於叫得太快,聽起來像QQ,所以改名了。是由馬化騰闖出來的,前五年一直走的是免費路線,但商業的目的就是盈利啊,所以改到QQ空間,游戲的領域來了。
Ⅱ 騰訊QQ是誰創建的
1996年夏天,三個以色列年輕人有感於網上溝通不便,就自行設計了一個可以即時找到對方、點對點談話的小軟體。他們決意給這項小發明起個悅耳動聽的名字,最後決定稱之為ICQ,也就是英文「I seek you」(我在找你)的讀音縮寫。 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一個黃皮膚的年輕人在打ICQ的主意。他被美國《時代周刊》和有線新聞網評為2004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5名商界領袖之一,榮膺香港理工大學第四屆紫荊花杯傑出企業家獎,捧走了「2004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新銳獎」獎杯。在短短幾年內,他創建的企業和產品徹底改變了億萬中國人的溝通習慣。他還不到34歲,卻坐擁近20億資產,在中國IT界創造了一個個不朽的神話。他,就是「騰訊QQ」的掌門人——馬化騰。 眼光獨到,風景這邊獨好 1993年,22歲的馬化騰於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在校時,馬化騰的計算機天賦已小有展露,令老師同學們刮目相看。 1997年,馬化騰第一次認識了ICQ,一見面,便被其無窮的魅力所吸引,就立即注冊了一個號。可是使用了一段時間後,他覺得英文界面的ICQ,在中文用戶中想推廣開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他想,能不能做一個中文版的ICQ呢? 1998年,馬化騰立志創業。同年11月,他與大學同學張志東創辦「騰訊」,推出中文網路尋呼機。作為中國第一代網民,馬化騰清楚地知道,這不過是ICQ的模仿之作,還不能成氣候,他決定要做屬於自己的OICQ。 當時許多人對網路還不熟悉。就算IT界內的同行,也紛紛對OICQ這個「小孩玩意兒」嗤之以鼻。他們認為成天擺弄這個,沒多大出息,因為靠OICQ撈點「外快」都十分渺茫,更遑論借其發家致富了。 馬化騰卻不這么看,「弱水三千隻取一瓢飲」,他認准了OICQ這個「旁門左道」。稍懂一點營銷常識的人都知道,任何產品的成功都離不開「人口+需求+購買力」的因素,在此基礎之上,馬化騰又將「滿足特定情感」的營銷概念移植過來。馬化騰發現,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與風風雨雨,將中國人打造得深沉內向。相比之下,中國人比外國人更缺乏安全感,所以,可能更容易接受文字之間的「神交」。 商道即人道,馬化騰看準了OICQ在中國的大好前景——終有一日,它會帶來繼電話、傳真之後的另一種通訊革命!此時的馬化騰,八匹馬也拉不回頭了。 馬化騰的企鵝寶貝生逢其時。1999年,互聯網在中國全面鋪開,OICQ獨特的離線消息功能和伺服器端信息保存功能,在實用性上擊敗了只有本地保存功能的ICQ。1999年底,OICQ的注冊用戶達到了130萬人。
Ⅲ 誰創造了QQ
你也許沒聽說過馬化騰,但一定聽說過QQ;你也許沒聽說過QQ,但一定見過那隻胖兮兮、傻乎乎的小企鵝。顯然,馬化騰遠沒有QQ或是小企鵝圖標的名氣大,雖然這些都是他和騰訊公司的得意之作。
也難怪,目前騰訊QQ的注冊用戶已經高達二億多,其中的活躍用戶超過7500萬,而且這個紀錄在以每天39萬的增幅不斷被刷新。馬化騰創建的騰訊公司不僅在4年內改變了1/13的中國人的溝通習慣,而且還創造了一種文化。現在每13個中國人中有1個人逢人會說:「別CALL我,Q我。」時尚的青年男女們背著企鵝背包、穿著QQ服裝、床頭擺著QQ相架、床上扔著QQ靠枕……要做QQ一族;許多網民將QQ視為通往另一個世界——網路虛擬世界的「載人飛船」,在那個虛幻空間里,他們盡情展示著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機會表現出來的才情、智慧和幽默,寄託著他們在現實生活之中未得到滿足的許多情感和夙願。
有人預言,QQ將會帶來繼電話、傳真之後的另一種通訊革命。
QQ發展之快,不僅好多資深網民沒有預見,甚至連馬化騰本人都想不到。第一它不是創新,ICQ是英文「Iseekyou」的讀音縮寫,中文意思就是:我在找你。它的功能就如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尋呼機,所以ICQ也被人們稱之為「網路尋呼機」。1996年夏天,以色列的三個年輕人因為上網沖浪交流的需要而設計了ICQ後,這個被形象地稱為「網路尋呼機」的軟體就以風卷殘雲之勢捲走全球互聯網用戶的心。而OICQ在1999年2月推出時,且不說之前的ICQ已經是世界級品牌,並佔領了相當的中國市場,就算在國內也已經先有了PICQ、CICQ等聊天工具;第二是技術並不領先,與先前的幾家相比並沒有特別優勢。但它確實在僅2年的時間里發展了2000多萬用戶,無可爭議地打敗了所有對手,成為了事實上中國霸主。
這就不得不讓人對這一切的締造者馬化騰刮目相看了。
馬化騰原來是一隻「超級網蟲」,他的名字在網迷中耳熟能詳。
第一代「網蟲」
馬化騰年輕得有點令人意外,極像個臉龐清秀涉世不深的大學生,處事低調,即使現在大紅大紫,也看不出多少「少年得志」的自負,只有超越年齡的平靜和淡然,只有談到計算機和網路,才會不時露出開心的笑容和得意,他是個完全沉浸於IT感覺的人。
少年時代的馬化騰曾經極愛天文,但那畢竟有些遙遠,當計算機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的生活中出現了新的主宰。他考入深圳大學後順理成章地選擇了計算機專業,當時馬化騰的PC水準已到了令老師同學刮目相看的地步,他既可以成為各種病毒的剋星,為學校PC維護提供不錯的解決方案,同時又經常幹些將硬碟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雖然年紀不大,馬化騰的網齡卻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許多網迷已在慧多網上早早體會到網路的樂趣。而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網他就樂此不疲,半年後自告奮勇地投了5萬元在家裡搞了四條電話線和8台電腦、承擔起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久而久之,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名聲鵲起,但很少有人知道馬站長其實只是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回憶起那段生活,馬化騰有些自豪,「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他進入潤迅公司,開始做軟體工程師,專注於尋呼機軟體的開發,並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的位置上,這段經歷使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體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許多軟體技術人員往往對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搞軟體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種方式,而我則希望自己搞出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也願意扮演一個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
實用軟體概念不僅培養了馬化騰敏銳的軟體市場感覺,也使他從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寫的東西可以賣錢。」馬化騰是風靡一時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開發的股霸卡在賽格電子市場一直賣得不錯。馬化騰還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體問題。這使他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而且也有了相當的原始積累。但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是來自股市。1994年入市的馬化騰平靜而有耐心的個性使其在股市上如魚得水,手頭很快就有了百萬資金。他最精彩的一單是將10萬元炒到70萬元。這為馬化騰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
塑造「Q文化」
許多網路界朋友的新變化令馬化騰開始重新打量自己。IT的機會太多了,我為什麼不可以抓住?
於是,1998年,騰訊誕生了。這個名字帶有很強的公司的定位含義,就是做有關互聯網與通訊有關方面的業務。「騰」表示「信息跳躍的一種方式」。整個發展過程,馬化騰認為很簡單、平常。但是「作為一家沒有風險資金介入就成立的軟體公司」,初期的每一筆支出都讓馬化騰和他的同伴「心驚」。
在決定做OICQ的時候,當時國內已經有了兩家公司先做,產品比騰訊更有市場名氣。馬化騰沒有想得更多,除了因為這個產品可以和公司的主項發展業務移動局、尋呼台、無線尋呼方案和項目相互促進外,也因為當時「飛華、China.com等許多公司有意向做及時通訊項目,市場顯得很有發展前景。」
做不了還不能撤呀?這是當時馬化騰打好的如意算盤。
可是事情並沒這么好做,回憶起當初,馬化騰說有很多東西值得回味。「一開始,我們的伺服器都無處託管,創建一家公司可比搞軟體復雜多了。」馬化騰曾經把QQ作為項目給China.com看,但後者說要到3萬用戶才買。當時馬化騰心想:3萬用戶要做多久呀。
現在說起來,馬化騰還慶幸當初沒有貿然行事。現在他經常這樣告誡同行:「要在互聯網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許多很有才華的網路人才往往沒有注意這一點而失去了長遠機會。」
因為不到兩年,OICQ注冊用戶數量超過3000萬。
馬化騰是個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與其他創業者不同的是他絕不會單純強調「我」的價值,他從心底里知道團隊的意義。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曾在深圳電信、網路界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幾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聯網的人,這無疑可以在技術和業務層面為騰訊提供很多幫助。
短短4年,馬化騰的QQ世界裡有令人咋舌的1億用戶,對於全世界的任何一個網路服務商來說,都有些不可思議,可騰訊做到了;無疑,QQ已經成為一個王國。不過在馬化騰眼裡,用戶過億和日均39萬的增長量已經不再具有多少吸引力。他更注重的是用品牌塑造文化。
馬化騰是應該覺得驕傲的,因為人們在看待QQ的時候,更多的是當做文化事物來看待的。曾經有一段轉載率很高的論述,即使在今天來看也是非常貼切的:「這兩年互聯網熱,中國的網站們上億上億地扔錢下去,的確打造出不少知名的字元串來,比如Sina、Sohu、Netease。但只可以說是知名字元串而不是品牌,原因也很簡單,這些東西後面沒有他們對應的品牌文化,你能告訴我Sina、Sohu、Netease對應的文化是什麼,有什麼區別嗎?仔細算算,真正能夠夠得上品牌兩個字的恐怕也只有騰訊的QQ和他那隻胖乎乎的企鵝標志——因為我至少知道QQ後面對應的文化是網戀、網友、網上溝通這些東西。」
馬化騰雖然是騰訊名副其實的老闆,但他跑業務的時候,名片卻只是簡單地印上工程師的稱謂,他希望客戶從他身上看到騰訊有強大的後盾,而不是老闆頭銜。「像我們這樣的小公司僅在深圳就有上百家之多,我們希望騰訊的經歷為年輕人提供啟發——騰訊的故事其實就是他們的故事。」
人物面對面
馬化騰,現任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1971年10月,出生於廣東潮陽。
1989年-1993年,就讀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
1993年-1998年,任潤訊通信發展有限公司軟體工程師。
1998年,創辦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Ⅳ qq是創始人是誰
馬化騰。
騰訊QQ是在1999年2月由騰訊自主開發的一款即時通訊工具,最開始起名為OICQ,後因ICQ母公司起訴騰訊侵權,馬化騰就將OICQ這個名稱更改為QQ,用戶可以開始自主設置昵稱和頭像。
在2000年QQ轉型,不僅推出了上面幾個新穎的功能,還給大家提供了多種上線的方式。隱身、在忙、Q我、免打擾、離線等等。
(4)qq創造人是誰擴展閱讀:
qq發展歷程:
從1998年創立到2004年在香港上市,是騰訊的創業期。這一時期騰訊完成了產品仿製、應用創新到盈利模式探索的全過程。
馬化騰在創業之初提出2個產品規劃:1個是無線網路尋呼系統,1個是虛擬尋呼系統,都建立在人們繼續使用尋呼機的前提上,但是到1998年年底,摩托羅拉的尋呼機部門整體被裁掉,這個前提也就不復存在了。
這一時期,中國互聯網是新浪、搜狐和網易三巨頭的時代,騰訊的貢獻是1999年發布的OICQ,這個產品最早是模仿以色列人做的ICQ,真正具有創新色彩的互聯網產品是QQ2000版,不過這個東西雖然用戶規模龐大,卻一直不能單獨產生收益,每天都需要不斷的輸血才能活下去。
後來只能給通信運營商的「移動夢網」業務提鞋,這才實現了盈利,但是騰訊卻始終沒有自己的江湖地位,不被正統互聯網人認可。這一時期,騰訊的戰略定位是一個即時通信服務商,營業收入嚴重依賴「移動夢網」。直至2004年騰訊上市前一天,運營商業務整頓,威脅到騰訊的生死存亡。
2005年到2009年期間是騰訊定位的階段。2005年馬化騰提出「在線生活」的新戰略主張,把騰訊定位為「全方位滿足人們在線生活不同層次的需求」的互聯網公司,在此基礎上把公司30個混亂的部門重新組合,梳理出5個業務模塊。
在此期間,QQ遭遇了網易、新浪以及雅虎等門戶公司的圍剿,同時對抗微軟的MSN。QQ空間則出擊了51.com、人人網和開心網。騰訊網游出擊了北京聯眾、廣州網易、上海盛大等大型網路游戲霸主。
與此同時,拍拍網、財付通進軍電子商務領域,對抗馬雲的阿里帝國,騰訊搜搜則進入搜索領域對戰李彥宏的網路世界。這一時期騰訊成為「全民公敵」,經歷大小數百戰,騰訊越來越成熟,也為中國互聯網的三足鼎立打下基礎。
2010年至今,是騰訊成為三巨頭的階段。2007年之後,平台模式崛起,網路、阿里、騰訊分別從搜索、電子商務、即時通信三個領域出發,到2010年形成新的三巨頭。
Ⅳ 是誰創造了騰訊QQ
看到騰訊的馬化騰QQ是10001那可真是酷斃了 由此聯想到今年年初麻花騰在網上拍出他的御用QQ:88888被上海億唐+韓國投資游戲交易網站所屬的公司買去了 拍賣價是26W人民幣
現本人把網上采訪挖掘到的騰訊公司高層極酷的QQ主人公布下:
排名分先後:
1號人物:馬化騰 網名:pony 所持號碼QQ:10001騰訊公司總裁CEO
2號人物:張志東網名:Tony 所持號碼QQ:10002 騰訊公司技術總監CTO
3號人物:曾李青網名:kney所持號碼QQ:10003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4號人物:陳一丹網名:Charles所持號碼QQ:10004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行政官
5號人物:許晨曄網名:daniel所持號碼QQ:10009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信息官CIO
6號人物:曾振國網名:Patrick所持號碼QQ:10006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
7號人物:(小光)網名:free所持號碼QQ:10007騰訊技術部經理網路總管
8號人物:(夜貓)網名:nightcat號碼:QQ:10008早期的騰訊公司的技術開發人員現在去向不明
9號人物:王浩網名:JACKSON所持號碼QQ:10088早期的騰訊公司的OICQ軟體的發明者程序開發者
說起這9號人物QQ:10088業內叫他老J或者J哥是早期OICQ的開發者是最神秘的一個帶傳奇色彩 大家都習慣性的認為OICQ是馬化騰先生自己動手研發的,可在騰訊內部的網友之間又傳來另一個版本的QQ故事。「你看馬化騰哪點象做程序的?」這是當時有一個資深的網友對我說的話。一句無心的話,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這QQ到底是誰做的?」打探之下我又聽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其實第一個OICQ版本的開發,是一個叫Jackson的人開發的 馬化騰根本沒有參與編碼的過程,真正動手去做的是小光、netcat等幾個程序員。 而netcat後來又由於內部的紛爭,轉投了也曾經活躍過的一家IM軟體運營商——OMMO。 Jackson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加入騰訊。只有小光一直在騰訊擔任技術總監一職。結論是馬化騰充其量就是OICQ的養父。
為了求證這個消息的准確性,我趕忙去聯系幾個在IT業內算腕兒的人物,可大家都似乎並不了解這個事情,有一IT鬥士給我指了條道:「去問問金山求伯君,他和馬化騰當年一起混惠多的,關系很鐵,應該知道這事兒。」求大爺現在這樣的名人,實在日理萬機, 哪兒有工夫應付我們這樣的業余愛好者?於是加了騰訊的幾個資深網友和據說是OICQ源代碼的提供者Jackson。每當我向這些朋友問及關於OICQ作者的問題,得到的回應總是很含糊,當我直接問Jackson的時候,他的回答更顯蹊蹺:「他(馬化騰)說是他做的就是他做的吧。我不想有什麼麻煩,從法律的角度來說,QQ的擁有者是馬化騰。這個是有法律做保障的。只是再來一次的話,我絕對不會把OICQ給騰訊。另外,我不能給你任何定論。 可能他們之間有什麼協議吧?不方便說的,我們是外人,弄不清楚。」網友回答的口徑也出奇的一致。百密一疏,我好是聽到了一些無法證實的傳聞:「不過老j(指Jackson)和騰訊確實有著一種很奇怪的聯系。他和馬化騰都是潮洲老鄉,以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後來去了香港攻讀博士學位。OICQ出來的時候,他正在香港讀書。據說是當時沒錢,沒時間自己運營。老j是前騰訊外圍管理層的顧問,同時掛著系統OP的許可權,似乎在公司佔有一定比例的股份,而他又不是騰訊公司的工作人員,現在自己在做電腦硬體代理生意。現在他的oicq號碼在騰訊bbs的發言權是被封了全區的,騰訊公司似乎有意不讓他說話,他自己也懶的說了。另外,有一段時間曾經風傳他是小超人李澤楷派來監視騰訊的,小超人手裡不是有騰訊的股份么?他是一個商人,但是他很後悔,等於把OICQ這玩意兒白送給馬化騰了。」後來我知道,說老j是李澤楷的探子 不過其他的東西確實值得推敲。按我的判斷,可能當時是老j拿了ICQ的源代碼提出了想法,和好朋友,現騰訊公司的CEO馬化騰先生商量,然後由以成立了騰訊公司的馬化騰組織人手進行了技術攻關。由於在經營理念上的不統一,導致兩人由朋友變成了路人。 這只是個人推斷,至於事情到底如何,恐怕只有當事人了解了。不過,就騰訊公司現在的經營狀況,恐怕沒有當事人會輕易吐漏出真相了。騰訊QQ的出身,又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但不能否認,騰訊QQ的勝利,絕不是簡單的技術取勝,馬化騰先生在資本運做和市場定位、開發上的工夫,實在是了得! 百密一疏,我好是聽到了一些無法證實的傳聞:「不過老j(指Jackson)和騰訊確實有著一種很奇怪的聯系。他和馬化騰都是...老j是前騰訊外圍管理層的顧問,同時掛著系統OP的許可權,似乎在公司佔有一定比例的股份,而他又不是騰訊公司的工作人員和股東,小刀騰訊公司原來的員工他的QQ也一個100開頭的5位數的號碼具體我不記得啦 小刀說:J哥是OICQ源代碼的製作人.沒有J哥就沒有OICQ,也不可能有現在的QQ. 但是現在的QQ令他很失望.記得有一次出了個什麼大沙鍋,莫名其妙的指責J哥這個不是,那個不是,試問你大沙鍋是什麼東西?沒有J哥,你大沙鍋連什麼是OICQ都不知道,你還做個屁的投訴部部長,簡直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我還記得有次開會,老J對騰訊的人說過:把OICQ給你們開發是一種錯誤.這句話沒有錯.現在pony(馬化騰),tony(丁大炮),charles(忘記名字了),daniel(許晨曦,小許哥)騰訊四大股東,只有10009還在為社區的發展,為了騰訊的人氣,為了騰訊的股票.辛勤的管理QQ.其他的三位只想著股票,只想著賺錢.社區在他們眼裡似乎並不是那麼的重要.似乎只有money才能讓他們睡意朦朧的雙眼稍微的睜開那麼一點點
騰訊的早期創業者還有冰山銀鶴(網名)小刀等真名是什麼無從考究
Ⅵ 騰訊QQ是誰創建的
馬化騰。
騰訊QQ(簡稱「QQ」)是騰訊公司開發的一款基於Internet的即時通信(IM)軟體。騰訊專QQ支持在線聊天屬、視頻通話、點對點斷點續傳文件、共享文件、網路硬碟、自定義面板、QQ郵箱等多種功能,並可與多種通訊終端相連。2015年,QQ繼續為用戶創造良好的通訊體驗!其標志是一隻戴著紅色圍巾的小企鵝。
目前QQ已經覆蓋Microsoft Windows、OS X、Android、iOS、Windows Phone等多種主流平台。
Ⅶ QQ是誰創造的
樓上正解,馬化騰,當時qq很簡單的,是模仿國外個一個軟體出來的,名字叫做ICQ,那個時候的QQ叫做OICQ,後來被ICQ公司告了,才改成的現在的QQ,icq在oicq出現的時候已經在全世界流行了,不過畢竟是老外多,所以oicq發展迅速,icq想阻止也來不及,狀告QQ也只是讓OICQ改名成了QQ,哈哈
Ⅷ QQ是誰創造的
不是發明的,是馬化騰編寫出來的,照著icq搬過的,只是中文界面,馬化騰!
馬化騰,32歲,騰訊公司創始人,被譽為OICQ(也就是後來改名的「QQ」)之父,中國第一代網民、超級...騰訊公司開發的,馬化騰是老闆
Ⅸ QQ的來源請問QQ的創造者是哪國人
中國人,馬化騰。